中西婚礼习俗对比

2020-03-02 17:16: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西婚礼习俗对比

1、引言

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西方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和西方国家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往来与日俱增,这种要求更显迫切。而婚礼作为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一种方式,在每种文化形式中,都有其不同的婚礼习俗。而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更透彻的了解西方国家的婚礼习俗是必要的。

2、中西婚礼习俗概况 2.1中国婚礼习俗的概况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直实行的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之仪。中国人传统的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当天新郎新娘都穿崭新的传统中式服装,多为红色,以取讨喜、避邪之意;新郎古代多穿九品服,近代多穿长袍马褂,大红花扎在胸前,头戴礼帽,新娘古代多戴凤冠、披霞披,近代则多穿大红花的新衣、长裙,还要头盖红盖头。迎亲时新郎要骑高头大马,用花轿到新娘家去接新娘。而新娘上轿时是不能沾地的:或者将花轿抬至屋门口,再由新娘的父兄将其抱上花轿,或者在地上铺上红毯子或席子让新娘踩踏而过;或者在不乘花轿时要由新娘的舅舅或兄弟轮流背至新郎家中。据说这样可以新娘的身份高贵,同时也不至于把新娘家的财气和福气带走。迎亲路上还要请过乐队吹吹打打,一路上唢呐声声、锣钹阵阵以示喜庆,返回时还要抬着新娘的各色嫁妆。抵达新郎家后,新娘要先迈过火盆方可入室,寓意“婚后生活红红火火”。然后一对新人要在长辈的主持下施行拜堂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最后是送入洞房,新郎要揭开新娘的红盖头、和新娘喝合婚酒,亲友们还要请新娘“吃喜糖”,如红枣、花生、栗子等,意为早生贵子,表达了人们希望子孙昌盛的愿望;到了近代还有亲人闹洞房等。新郎家中还要大摆宴席,招待新娘家的客人,而且新郎还要敬酒。与此同时,新娘家里的人不是所有的不会都去,俗话有“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说法,意思就是新郎的姑姑不能去迎亲,而新娘的姨妈、舅妈也不能去送亲。一般的酒席须摆三天,等候新娘偕同新郎一同回家,这叫做“回门”(又叫“归宁”)。新娘的回门就说婚礼结束。到了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方婚仪习俗的涌进中国,中国民间婚礼习俗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中西方式的婚礼习俗,他们先经过自由恋爱决定成亲的男女首先到结婚登记部门领取结婚证,填上新郎和新娘的姓名、年龄等。然后在预定的婚期举行婚礼,由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在结婚证上用印就可以了。过去的许多讲究不复存在。有一些特别时髦的青年男女会仿照西方的婚礼习俗。但在广大的乡村及偏远的地方还会保留原有的旧式婚礼的大部分习俗。

2.2 西方婚礼习俗概况(以美国为例)

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婚礼自然得选在吉辰,美国婚礼也是一样。美国婚礼有没有什么讲究呢?很多美国人似乎将婚礼选择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里举办。说起来这跟罗马神话还有关系。6月英文里是JUNE,这源自罗马神话中主管爱情和婚姻的女神朱诺(JUNO)的名字。另一方面,美国人不但从久远的过去和其他文化中借鉴了很多婚礼仪式,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美国婚礼习俗。

2.2.1、“我愿意。”这句话对美国人来说有深远的意义。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婚礼上说出这句话。发出结婚誓言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虽然今天美国人并不真正认为婚姻是一宗商业交易,但婚姻确实是件严肃的事。

2.2.2、一切从订婚开始。在传统上,年轻男子先要请求女朋友的父亲允许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亲答应,然后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时常尝试以罗曼蒂克的方式“蹦出这个问题”,想给女方一个惊喜。有时双方只是一起决定,该是结婚的时候了。男方通常会送给未婚妻一只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的象征。订婚期可以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当大喜的日子临近时,双方各自的好友在婚前派对上会赠送许多实用的礼物。今天,许多未婚夫妻在订婚期间还听取咨询意见,以此为应付婚姻生活的挑战作好准备。

2.2.3、最后就要举行婚礼了。虽然大多数的婚礼沿袭长期以来的传统,但是仍有发挥美国人的个性主义的余地。例如,通常举行婚礼的地点是在教堂,但是有些人却在户外的风景点举行婚礼,少数人甚至在跳伞或骑马时举办仪式!新人可以邀请几百个客人,也可以只邀请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婚礼的色调风格、布置和音乐都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有些事情很少会变化。新娘通常都穿一件漂亮的长长的白色结婚礼服。潘文晋(2008,85)认为按传统习惯,新娘的穿着要包括“一点旧的,一点新的,一点借来的和一点蓝色的东西,还有六便士在鞋里”。新郎则穿着一套正式的西装或无尾晚礼服。几位亲密的朋友参与婚礼作为陪伴,包括伴郎和伴娘。

2.2.4、婚礼开始时,新郎和他的陪伴同牧师站在一起,面对着来宾。当音乐响起时,新娘的陪伴入场,后面就跟着美丽的新娘。一对新人紧张地跟着说出他们的誓言。按传统习惯,双方许诺要彼此相爱,“不论情况较好较坏,不论家境是富是穷,不论生病还是健康。”(夏巧华,2005)

2.2.5、在结婚喜宴上,新娘和新郎向宾客表示欢迎。然后他们切开结婚蛋糕并互喂对方一口。来宾们一边享受蛋糕、混合饮料和其他食物,一边相互交谈。之后,新娘将她的花束投向一群单身女孩。相传抓到花束的女孩会成为下一个结婚的人。喜宴期间,爱闹的朋友用薄纸、锡罐和写着“新婚”的标牌来“装饰”新人的小汽车。

2.2.6、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仪式来标志一个人生活的变化。婚姻对于各种文化的人而言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变化之一。因此发现关于结婚有许多传统习俗,就不足为奇了„„在美国也不例外。然而每对新人都会以自己独持的方式来继承传统。

3、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 3.1 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 3.1.1,婚礼仪式

中国: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在“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络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林琳,2010)。中国婚礼中新人要举行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西方:送交新娘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同时西方国家则是在牧师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 3.1.2,婚礼服饰

中国:主色调是红色,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典型的中国传统护理服饰为凤冠霞帔、状元服。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衣服。

西方: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3.1.3,婚礼地点

中国:婚礼要办的隆重热闹,邀请众多的亲戚朋友。所以,婚礼举行的地点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敞的院落或酒店。 西方: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一般都是在教堂或其他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婚礼井井有条。但是,相对来说就不如中国婚礼那么热闹。 3.1.4,婚宴

中国:一般都在婚宴所在地举办结婚典礼。中式婚宴的酒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亲朋好友热闹地聚在一起进餐,另外还设有一些余兴节目。

西方:婚宴通常是在教堂的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举行。婚宴中通常伴随着舞会,婚宴舞会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模式。宴会会在互相敬酒与庆祝中进行,一直到新人们坐上车子离去为止。新人会在家人和朋友的欢送下开始蜜月旅程。

4、中西婚礼差距产生的原因 4.1,思维模式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 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的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视,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一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4.2,价值取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和丑,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可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成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词,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 4.3,行为标准

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己所在的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断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的头是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小孩的做法,父母对此会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4.4,宗教观念

中国大部分人信仰的是佛教。而西方大多数人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主婚人是神父。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拜天地,拜完天地就算是礼成了。

5、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而同时中西方之间文化的融合也在逐步加深。婚礼习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越来越体现出了融合的迹象。就比如现代中国很多年轻人举行婚礼穿婚纱、西装,在教堂举行婚礼。而同时中国一些传统的婚礼习俗也渐渐被西方人所接受以及采用。深刻地了解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更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潘文晋,2008,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今日南国》,(3)。 [2] 席晓,2008,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读与写》,(8)。

[3] 夏巧华,2005,中美婚礼文化之对比及融合,《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 [4] 林琳,2010,中美传统婚俗比较,《文学界•文化万象》,(2)。 [5] 李仲祥,2001,《婚丧礼俗面面观》,齐鲁书社。 [6] 顾希佳,2001,《礼仪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7] 潘晓梅,2004,《婚俗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李君文,2000,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比与分析,《外语研究》,(1)。

中西婚礼习俗

中西婚礼对比

中西婚礼优缺点对比

婚礼习俗古今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对比中西音乐

中西神话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心理标准对比

中西家庭教育对比论文

《中西婚礼习俗对比.doc》
中西婚礼习俗对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