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教学设计

2020-04-1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正方形教学设计

示范课:

正 方 形 教 学 设 计

授课教师 : 胡传菊 授课班级 : 八(2)班 授课时间 : 2017.5.2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3、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猜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四边形从属关系的教学,渗透集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成为正方形的条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理解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教学关键: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

学学法解析 :

1.认知起点:已积累了几何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知识,•在取得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认知正方形.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用自导自主学习的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回顾我们已学习了矩形、菱形,它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

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教师演示: 你能否利用手中的可以活动的菱形模型变成一个正方形吗?如何变?请演示并画出图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

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正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角相等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2、正方形的判定:

(1)、用定义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0、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C=BD, AC⊥BD,

AO=CO=BO=DO(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并且 △ABO ≌△BCO≌△CDO≌△DAO.

例2 (补充)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 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OE=OF,只需证明△AEO≌△DFO,由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DOF=90°,AO=DO,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EAO=∠FDO,根据ASA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结论可得.

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OE=∠DOF=90°,AO=DO(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

DG⊥AE, ∴

∠EAO+∠AEO=∠EDG+∠AEO=90°. ∴ ∠EAO=∠FDO. ∴ △AEO ≌△DFO. ∴ OE=OF. 随堂练习

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 __,四个角___ ____,两条对角线____

____.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④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⑤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3.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将判断题改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④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⑤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 小结:学生完成

作业;104页

13、15题 课后练习

1.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 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 求证:∠AFE=∠AEF.

2.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 求∠EAD与∠ECD的度数.

3.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

求证:EA⊥AF.

4.已知:如图,△ABC中,∠C=90°,CD平分∠ACB,DE⊥B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

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DAE交CD于F,求证:AE=BE+DF.

推荐第2篇:正方形教学设计

正方形教学设计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3、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具准备:用纸做的矩形模板、活动的菱形等

1.教学流程

活动1 设计实际问题,同学参与研究,引入正方形内容。

活动2 实际问题模型化,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活动3 解决正方形对角线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 反思与思考,通过类比法全面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活动5 练习与巩固,借助特殊的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达到对正方形全面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活链接-----制做纸风车

学生们展示活动结果,比一比谁做的最漂亮。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纸风车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从中体会正方形的性质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玩”,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在一个矩形,改变边长。

① 当矩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探究】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

① 当菱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时轴对称图形

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活动三】

① 当菱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时轴对称图形

3.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活动四】

1、填空

正方形既是____,又是____,所以它具有___ 和 ___ 的性质: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 ,四条边都 _____ ;

正方形的对角线___且___,每条对角线平分____;

正方形是____图形,_____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正方形是_______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如上图,画出该正方形的对称轴。

2、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了____个三角形,它们是_____三角形,它们全等吗?请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 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④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⑤ 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⑥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⑦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⑧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活动五】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因为是正方形,所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平分可以产生线段等量关系和角的等量关系,垂直可以产生直角,于是可以得到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 相互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 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BD,AC⊥BD.

∴AO=BO=CO=DO.

∴△ABO,△BCO、△CDO、△DAO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O≌△BCO≌△CDO≌△DAO.

【活动六】

1.图中有多少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任意一张纸怎样剪裁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

2,正方形ABCD 有多少条对称轴?请分别写出这些对称轴。

解析:图中国共产党有八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O、△BCO、△CDO、△DAO△ABD、△BCD,△ABC、△ADC.且△ABO≌△BCO≌△CDO≌△nAO,△ABD≌△BCD≌△ABC≌△ADC.

3、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4、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正方形的边长是3,则它的对角线长是

【活动七】 课堂小结

正方形性质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归纳:矩形+=正方形

矩形+=正方形

菱形+=正方正方形的判定

菱形+=正方正方形的判定

思考: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总结研究问题的过程去发现规律,学会思考发现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方式。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制作纸风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成功体验。

充分利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来学习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充分进行类比和推理,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掌握。

推荐第3篇: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利用信息媒体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输入和传递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设想: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在网络教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会灵活计算与应用,解决数学问题。

1、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重点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理解,为了突出重点,老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课件,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提示语,学生进行拼摆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宽得出面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学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节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电脑课件的操作,学习新知识。通过数形结合,实际操作,突破知识重难点,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电脑中进行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面积单位拼摆或用尺子测量,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的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服务。在练习中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仅可以求助于教师,还可以求助于同学帮助解决。这样的设计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在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使电脑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学习时,教师随时可以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学习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充分的自主与教师有效的指导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的选用:

授课环境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分教师演示课件和学生学习课件。

教师课件,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正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通过数面积单位个数并求面积,为新知识做好准备。新授中教师机出现的研究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导航。 学生课件,突出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新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动手操作,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拼摆或测量,填写完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中填写的数据进行归纳,研究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部分,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电脑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判断,实现人机对话。

五、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 图

一、复习新知:

师引语,让学生说一说前面学习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知识。

学生回答有关知识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准备。

二、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你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教师引入:有的同学想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1:我还想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生2:我想知道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3: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

生4:……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入新知识。

三、探究新知:

师:请看图形,你能很快地说出面积是多少吗?

1、师操作电脑演示(1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1)面积单位个数一个一个出现 (2)面积单位个数一排一排出现 (3)面积单位个数一列一列出现 小结:你们怎样求出图形面积的?

学生观看教师电脑课件 学生说出面积 (1) 面积12平方厘米 (2)面积15平方厘米 (3)面积9平方厘米

生1:数小方格方法数出面积 生2:计算出来的 生3:……

通过学生数面积单位个数认识面积的大小为新知识作铺垫。

2、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上机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活动要求:

学生每人一台电脑,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上机操作摆图形的面积。

(1) 给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随机摆出3个长方形,(2) 计算出面积。 (2)用尺子动手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 (两种方法自选)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件将原来抽象的内容通过数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师研究提示语:

(1)每排摆的面积单位数和长有什么关系? (2)摆的排数和宽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排有几个面积单位,长就是几,摆了这样的几排,宽就是几,也就是长方形所含的面积单位数正好等于长和宽的数的乘积。 电脑出示: 长4厘米,宽2厘米,求面积 长是5厘米,宽3厘米,求面积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摆的过程。

汇报:每排摆4个面积单位,长就是4厘米,有这样的2排,宽就是2厘米,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学生举例:求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电脑上机操作,利用拼摆或测量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4、师电脑演示: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利用电脑动画使得长演变成3厘米,使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设问:长方形变成什么图形? 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学生观看教师电脑演示

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演示研究长正方形的关系,并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师引导学生小结:

(1)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要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何用字母形式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要用什么单位?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板书) 学生进行总结: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形式表示为S=a×b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形式表示为S=a×a 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闯关练习

师介绍上机操作练习要求:

每个同学的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闯关练习,对错误的答案可以进行修改,前三关都顺利通过之后,就可进入数学游戏关。

学生在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

利用学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

第一关 判断题: 根据图形判断面积是多少?

电脑有提示语随机进行判断,给以判断结果。 第一关: 出示方格判断面积是多少 面积 4平方厘米 面积 15平方厘米 面积18平方厘米

巩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关: 1求面积

2知道面积求长或宽 3周长与面积的灵活应用

借助计算器,算题板进行计算。 第二关:

(1)一个长方形卡通镜框长7分米,宽5分米,求镜框面积(

)平方分米。 一块正方形展板框边长5米,求展板框面积(

)平方米。 (2)长方形花坛面积是27平方米,长9米,求宽是(

)米。 (3)把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巩固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公式的逆向应用,通过对基本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关: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小明同学搬新家了,新

家有两间卧室,大的卧室量的长是5米,宽是4米。小间的卧室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你能帮助我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 第三关: 5米

3米 4 米

卧室总面积是(

)平方米

如果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

)元

通过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四关: 数学游戏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16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提示: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这道题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业处理。

第四关:方格图(18列 16行) 用鼠标拖动的方法演示。 方法:

(1)长8厘米,宽2厘米 (2)长4厘米宽4厘米 (3)长16厘米宽1厘米

游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五、课后小结: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2)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有能力的同学继续把没做的数学游戏题输入到电脑中或纸上。

课后延伸

六、教学流程图:

七、感悟与反思:

这节课力求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力争让学生在网络教室里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解决数学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利用学件,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由此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二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好地运用。具体表现在在新知识教学中,让学生上机操作,在课后练习中,实现人机对话;三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练习的设计难易适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四是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让学生求卧室的面积,铺地板砖花费的钱数,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推荐第4篇: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教学设计

长田湾学校 向进

正方形教学是安排在四边形中,是教完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后才教正方形的。而正方形在小学已经接触过,都认识。在这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断,能运用他们进行解题即可。为此,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四边形这单元已经学习了哪些特殊图形? 谁能说说?(请学生个别回答)

2、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学习了平行四边行、菱形、矩形这几个特殊四边形,哪么谁来说说他们的性质呢?

3、谁来说说这几个图形的判定呢?

依次请学生逐个回答,并快速解决,答不出来的迅速找下一个学生补充。

刚才我们复习了几个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那么,现在我们来学习正方形,正方形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我们每个同学应该会华正方形吧?现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画一个正方形,看谁画的又快又标准。

二、新授。

1、同学们,正方形画好了吗?(教师巡视,并找出一个最标准的做教具。

2、现在,我们来看笑梅同学这个正方形,画的特标准。下面,我想问的是我们正方形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们来看它的边、角、对角线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殊?是不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教师逐个问学生回答边、角、对角线怎样?并规范结论,板书在黑板上,逐渐找出正方形的性质。

3、找出了正方形性质,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学习了正方形性质,现在谁能告诉我正方形和矩形、菱

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让学生先自由发言讨论。请同学们从图中看看

1、

2、

3、

3、4分别代表什么图形呢?请学生个别作答。而后师纠正,并告知这些图形的关系,用图示说明:

1、代表四边形,范围最大,就像一家四代人一样,它是祖太爷;

2、是爷爷辈;

3、

3、是叔伯辈;4孙儿辈。再从家族关系梳理他们之间的大小包含关系。并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家族关系中掌握每个长辈和晚辈个性特点即性质定理。

4、学习了性质,那么,我们来继续学习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我们紧扣性质定理来找。要让学生明白性质定理和判断定理之间的互逆关系,把条件和结论交换位置即可,并教会学生如何判定你这个定理是否正确?该如何去论证。在这一环节,可以交给学生来讨论,而后个别提问不断完善判定定理,并板书一些重要的定理让学生做好笔记。在提问的同时还要让其他同学学会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

5、学习了性质定理和判断定理就做些练习,巩固定理。

6、小结几个图形的关系,再次用图示和家族关系来巩固他们的关系。从关系中找出各个人的不同性格即不同性质即可。

7、布置作业。

整堂课中要保证学生畅所欲言,放开胆子去思维,去探索、去论证、去讨论、去交流。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来完成。

推荐第5篇:正方形判定 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判定

学科:数学

教师姓名:田宜平

授课班级九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多种判定方法.2.会用正方形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中点四边形概念,会判断中点四边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多种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正方形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情景一和情景二来引出菱形判定法和矩形判定法;通过思考、讨论做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引出对角线的判定方法,接着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总结一下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若时间充足则介绍中点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若时间不充足,则在数学自习介绍,并引发学生讨论。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

[师]首先回顾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采用提问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带问题进入课堂。

[师]介绍新课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全体学生] 默读学习目标。

- 1

1.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2.当对角线AC=BD时,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呢? 3.当AC⊥BD时,中点四边形又是怎样的图形呢? 4.当AC=BD且AC⊥BD时呢?

[师] 从第一小题引出中点四边形的概念,然后学生讨论完成

2、

3、4题

五,归纳总结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 2.矩形法 3.菱形法 4.对角线法

中点四边形定义与影响中点四边形状的因素

六、作业:

书面作业:习题1.8第1,2,3题 课后作业: 1.看谁填的多.

- 34 -

推荐第6篇:正方形教学设计(推荐)

18.2.3正方形教学设计 鞍山华育分校

段有斌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小学生就可以初步识别正方形,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进一步掌握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即是前面知识的延伸,概括,又是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高中阶段继续学习正方体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半是大姑山镇的学生,学生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为一般,由于八年级的年龄特征,学生都较为活泼,爱动,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但该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它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及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和团队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正方形几何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由于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判定方法,学生还需要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实际进行综合,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加强对正方形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探索这几种图形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不同水平,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在和别人的交流中提高思维水平,因此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实践,归纳,运用,反思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模式,运用观察法,操作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张矩形纸片,及自制的菱形木条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给出生活中的图形,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知识的生成经历了一个由自然到必然的过程,引出正方形。 二合作探究

探索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判定,设计问题系列。

问题1:师:回顾前面的图形,说出你是如何识别出正方形的?

生: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提问中等或偏下学生,相信能答出来)

问题2:师: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又是什么图形?(一方面复习矩形及菱形的判定,另一方面渗透与正方形的图形关系)

生:四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问题3:矩形如何变化能得到正方形,菱形如何变化能得到正方形?请同学运用手中的矩形纸片及菱形木条块操作回答。接着课件展示 问题4:师:你能说出平行四边形如何变化能得到正方形吗? 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正方形的定义

问题5:你能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吗(类比)边,角,对角线,对轴称 三.例题讲解:

学生分析思路,师生共同点评规范做题模式,锻练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解题的严谨性,分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变式题,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几个等根三角形,你还能提出有关正方形对角线的什么问题, 四.巩固拓展,由浅入深 快乐数学吧

1.信心吧,你一定能行的

基本题,符号表示,简单计算及推理,考察基本概念 2.展示吧,你是最聪明的

抢答题,活跃气氛,消除疲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挑战吧,你是永不言败的

生活中的问题加以综合分析,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回顾反思

谈收获,疑惑。分层留课后作业。

推荐第7篇:正方形教学设计(推荐)

18.2.3 正方形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

矩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形、菱形之间的关系,并提问:

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判定方法有哪些?

②形的性质是什么?判定方法有哪些? ③形的性质是什么?判定方法有哪些?

矩形和菱形之间公共部分是什么四边形?(正方形)小学时我们就学习过正方形,那么正方形有哪些性质,有什么样的判定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显示课件) 思考探究

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矩形是正方形?

结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2、转动相应的菱形使其变成正方形.请说说图中角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感知正方形与菱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菱形是正方形?

1 结论:有一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获取新知:

1、总结正方形的定义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特殊的矩形,你能猜出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学生小组讨论,并找学生总结性质)

2、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且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② 边:对边平行 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④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⑤正方形的面积:边长的平方 / 对角线乘积×

1

23、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关系

有是角一个直角(3)有一组邻边相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1)有一组邻边相等个有一直角是角(4)(2) 巩固练习: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 C、对角互补. D、对角线相等.2.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 )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相等.3.一正方形边长为4,则它的面积为 . 4.一正方形对角线长为4,则它的面积为 .

5.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9cm2。则AB=________AC=___________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思考:你觉得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它是正方形吗?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它是正方形吗?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总结: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巩固练习:

1、要使一个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应添加一个条件为

2、下列各句判定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2)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 ) (4)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 )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 (6)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3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3、如图,顺次连接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求证:四边形EFGH也是正方形. (学生练习,找学生代表板演,然后教师分析解题思路,

A

H

D

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1页

习题第12,13,15题.

完成同步轻松练习

E G

B

F

C

推荐第8篇:《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通过“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曾经认识的朋友。课件展示标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下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物品,你能说出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吗?(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

师:这些朋友我们以前只是认识,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们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它们,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最愿意开动脑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1.探索二者的特征

师:让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内先研究一下用什么方法,然后进行操作。(学生进行活动,非常认真、热烈,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非 常认真,相信一定有了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量的结果是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我们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生2: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把正方形沿中间这条斜着的线对折,再对 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横着对折,上下重叠,竖着对折,左右重叠,这说明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生3:我们用三角尺量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屏幕,你能填上去吗?(学生一起填,大声说出来。)

2.游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同桌合作,一个说图形的名称,一个蒙住眼睛在信封里摸图形,然后同桌互换。

3.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下面请大家试一试数出图形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讨论一下,谁数的正确。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从刚才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长方形中可以有几个正方形。

生:不对!正方形中也有长方形。

生:不对!还是长方形中有正方形。

师: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的特点是……

生:对边相等。

师:那么,正方形是不是对边相等呢?

师:所以呀,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三)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出课题。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卡纸,复习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1)折一折,量一量,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出示多媒体课件,明确任务】

(2)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

2、小组汇报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引导学生先汇报长方形,学生汇报完长方形后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再汇报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同时板书

3、师生共同小结。

4、找出两个图形的异同点。

三、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方格纸上用直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四、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学生猜测信封里装的是长方形纸片还是正方形纸片。

2、拉一拉、推一推、说一说。

五、练习拓展

1、填空

2、判断

3、画一画 课本第73页第1题。

4、折一折 课本第73页第2题。

5、数一数 课本第73页第

3、4题。

六、动手操作

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七、总结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

八、课后延伸

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推荐第9篇:正方形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

①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②能应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①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②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 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学具: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电脑出示)如图:

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师:同学们,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数学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件出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具体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学生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烦,应该寻找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想。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肯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已有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就利用这个旧知,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

(二)分层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初求面积,猜想方法。

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 ②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馈交流。

(1)(指名学生反馈)现在谁愿意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

(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观察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

教师板书:

每排摆的个数 × 排数

正方形的个数 (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和宽厘米数的乘积)

↓ 一组:4 ×

3 =

12 二组:5 ×

2 =

10 三组:6 ×

4 =

24

×

长方形的面积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猜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力量。)

三、应用方法,巩固深化。

1.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的面积

薛慧

古交市第十二小学

推荐第10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2~44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展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水池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草坪走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不对,是我每天走的多。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到底谁每天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走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有何特征?正方形呢?要看谁每天走的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长方形是小乌龟每天绕着走的水池,谁来指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先量再算)

2、师: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们量出了(板书)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演示课件。

生一:6+4+6+4=2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生二:6×2+4×2=20(米),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也就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三:我是用(6+4)×2=20(米),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师板书:长+宽×2 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

4、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那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

右边是一面镜子,给它做一个铝合金边框,大约需要多少米的铝合金材料?

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潜移默化的算法优化)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正方形是兔子每天绕着走的草坪,谁来指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一:5+5+5+5=2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二:(5+5 )×2=20(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

生三:5×4=20(米)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乌龟和兔子谁每天走的路长? 生:一样长乌龟和兔子非常高兴,他们又和好如初了。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下面就用我们掌握的本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应用

1、书上44页第二题:先量再算。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⑴、正方形花圃每边长6米,它四周的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⑵、给下面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长多少?(长5分米,宽4分米)

3、判断

4、选择题

①、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

4 B.5×

2 C.(5 + 5)×2 ②、用一根长20分米的木条,制作一个正方形镜框,镜框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A.不能确定

B.20×

4 C.20÷4

5、这是我的一块手帕(边长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6、聪明的一休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第11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材分析:

《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三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基础。本节课中,将要求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想一想、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会辨认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

这些对学生在本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很大的帮助。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学生们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掌握新知。

教学方法设计: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本节课教学目标,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本节课学法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媒体:

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放一张长方形信纸的信封、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直尺、三角尺、教材103页附页2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教材101页附页1中的七巧板等。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一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彩色图片,请学生说出几号图是长方形,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那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究竟有什么区别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好吗?(好!)

(贴图形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分小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72页“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师:同学们,你们手中也都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先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再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交流,研究讨论。

(2)师生交流,请各小组的同学汇报交流本小组的发现及研究成果。

师: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呢?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折一折”的方法,即把长方形横、竖对折,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2:我们小组是用尺子量的方法,发现量的结果也是这样。生3:我们小组还用三角尺量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 是直角。

(3)整理反馈信息,完成教材 “填一填”。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许多特征,让我们来共同整理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填一填”:

长方形的对边__,四个角都是__。 正方形的对边__,四个角都是__。

请学生把教材72页的“填一填”填写完整。 (师相机板书上述内容。)

2.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课件出示“想一想”:推一推,拉一拉,观察信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师随机拿出一个装有长方形信纸的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信纸是什么形状呢?学生猜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拉一拉,并且强调拉动时速度要缓慢,请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信纸露出部分的变化。师:信纸露出的部分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先叫长方形,又叫正方形,再叫长方形,完全拉出信纸后,师:明明是长方形,怎么有人又叫正方形?什么时候是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生小结:当四条边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也可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讲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此题可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画图精细,摆放适中,设计美观等。)

2.折一折:用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

(此题可让学生边折边想:折出的正方形怎样才能保证最大?折好后,猜想一下剩下的部分至少还能折几个正方形,再折一折。)

3.数一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此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现变化规律。) 4.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此题先让学生自己数,再引导学生有序的数。) 5.拼一拼: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此题可以比一比,看谁拼得多。)

6.动脑筋:移动四根小棒,变为含有11个正方形的图形,试试看。

(此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充当小小设计师:春天到了,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你家的小菜园设计种植各种蔬菜。

板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贴上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陈艳秋 城区第九小学

第12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羚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正方形小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学生假期旅行的照片。

2、请学生找出隐藏在照片中的平面图形。

3、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4、回顾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知识,找出它们的边和角。

二、新知探究

(一)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1、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长方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并将本组的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3、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验证本组的发现。

4、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教师小结:像这样相对的两条边,我们叫做“对边”。长方形有2组对边,每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6、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并标出自己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1、大胆猜想:你认为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2、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你是怎样验证的?之前的猜想对吗?

4、小结: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的每组对边相等,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三、巩固提高

1、猜一猜:猜猜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2、拉一拉:说说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四、拓展提升 用小棒、正方形卡片、三角尺、方格纸创造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就出示了学生暑假旅行的照片,让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找到身边的图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二、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准确把握教材深度的前提下,突出了创新教学特点,特别是在获得新知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充分体现了“探索式学习”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对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大纲要求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直观的认识更为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这节课我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人一把直尺或三角尺、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为人人动手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思考、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展。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手、脑、口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正是由于活动材料的充足,才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人,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同时又由于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余地。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每项活动的过程,我把活动要求交待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动余地,使学生能尽情地展现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理解了新知。当学生思路停滞时,通过问题促使其再前进一步,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时,教师及时总结、升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操作之前对于工具的使用没有交待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操作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三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13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学设计

代家堡学校 李晓勇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教材以这些为起点,安排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

2、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

教学重、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一张,小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彩纸各数张。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一个,钉子板,每个四人小组一张吹塑纸,印泥(有需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大家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搭积木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自主操作

我们现在就用他们拿的这些物体来画一画,看看你能画出什么图形。

(全班动手画图,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师:看一看大家刚才记下的这些图形,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知道,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想一下它们的样子。

三、课堂训练

1、下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

2、数一数下面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各有多少个?

六、全课总结,活动延伸

今天你认识了谁,你能来说一说吗?

请把你们认为最好的设计带过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学习。

第14篇:矩形、正方形(二)教学设计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

(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也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于类似的问题有一定的学习精力、经验和感受,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2.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框、白纸、剪刀. 学生用具: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分成四分环节: 第一环节: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第三环节:新课小结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

进入正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正方形

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

主要环节

(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 (2)讨论正方形的性质

(3)通过练习加强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4)寻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5)寻找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目的:

1.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想得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在矩形的基础上强化边的条件得到,也可以在菱形的基础上强化角的条件得到。于是在课上呈现这两种变化,为后面寻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2. 由于采用了两种正方形形成的方式,因此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都可以从中挖掘和发现。

大致教学过程

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演示)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先把平行四边形木框的一个角变为直角,再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即: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木框还可以这样变化:先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再把一个角变成直角,此时的平行四边形也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也可用图表示

你能根据上面的变化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吗?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所以可以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是邻边相等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的综合,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也有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即: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即: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

例题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AOB,∠OAB的度数. 分析:本题是正方形的性质的直接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很多,要恰当运用,本题主要用到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即正方形的轴对称性.

解:正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一定互相垂直,所以∠AOB=90°.正方形ABCD是矩形,又是菱形,所以:∠BAD=90°且对角线AC平分∠BAD,因此:∠OAB=45°

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白纸来做一做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想,剪切)

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们四者之间有何关系呢? 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此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即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

教材 随堂练习1,2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可比较如下:(出示小黑板)

第五环节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4.7 1,2,3.

四.教学设计反思

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明确判定的方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就采取了两种方式呈现正方形的形成过程,在直观上帮助学生认识了正方形与矩形、正方形与菱形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正方形性质的过程中又再次强化了这种认识。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明确矩形+邻边相等就是正方形,菱形+一个直角就是正方形,如何判定图形是矩形或是菱形,前面已经学习过,因此关于正方形的判定是需要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叠加”完成的。

第15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册教材58~60页 【教材简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来学习。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教材的新授部分从三个层次进行展开,首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最后将两者进行比较,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练习巩固部分安排了围、拼、量、画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对新知的巩固,并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不管是探索新知部分还是应用练习中,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整节课中注重让学生充分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发现和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在操作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看法,又可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同时,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培养。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课件再现出教室情境图,由具体实物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过程中, 先通过一个判断的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并利用语言归纳出来,然后动手操作验特征,并适时介绍长方形和各部分名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主动建构了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达到了知识的升华。在练习操作环节充分让学生围、拼、量、画、折等,让学生在“触摸”中巩固知识,学会学习方法,领悟知识内在的奥秘,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在相应的物体上描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2、举例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特征

(1)师: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同学请高高的举起你的右手。

(2)既然你们都认识长方形,那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大家对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出示:

①号图形(直角三角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你认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几边形?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板书:四条边 四个角 )

②号图形(平行四边形)或③号图形(直角梯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随机板书: 左右两边相等 上下两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④号图形(长方形)是,为什么?(贴黑板上)

2、动手操作,验证长方形特征。(1)交流验证方法

引导:刚才大家都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指名说一说验证的想法。

(2)动手探索验证

谈话:请从你的课桌上的信封里找出长方形?(同学们找出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请同桌两人合作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法去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后汇报交流: ①比一比

提问:你怎么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

追问: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可以对折,将四个角重合,只要量一次就行了。) 指名上台演示,并在长方形纸上标出直角符号。 ②量一量 并询问几个其他同学测量的结果。证明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③折一折

学生演示“折”的过程。(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 提问: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询问其他用同学是否也发现了。

小结:通过折的方法,我们也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3)认识“对边”:

师:(转动长方形)现在我把这个图形这样放,是长方形吗?这样呢?是的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它的形状,它仍然是长方形。

(边说边指)刚才同学们都说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但现在再说上下两边、左右两边好像不太妥当。因为这两条边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对边”,同样那两条边也是对着的,这样,不管长方形怎样摆,我们都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中改为:对边相等)

追问:长方形有几组对边?

3、认识“长”“宽” (1)介绍长和宽

长方形有两组对边,一组对边长,一组对边短,通常我们把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2)指指长和宽 组织学生指一直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 (3)介绍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老师介绍:黑板上是长20厘米和宽15厘米的长方形。

指名刚才量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手中的是长几厘米宽几厘米的长方形?

三、探究正方形特征及其与长方形的联系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①谈话: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小马虎也从信封里拿出了一个长方形,他拿的对吗?(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 生:不对

②对照长方形的特点进行验证

③小结:正方形完全符合长方形的特点,(相应板书: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探究正方形特征

追问:正方形跟原来的长方形又有点不同,哪里不同呢?怎么验证? (结合学生的回答将板书改为:四条边相等)

3、认识“边长” (1)介绍边长

既然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正方形有几条边长?

(2)介绍正方形的大小

老师黑板上是一个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请你从信封中拿出黄色的正方形也量一量,然后来介绍你手中的正方形。

4、在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谁手中的黄色卡片不是正方形,你能将他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 讨论,演示。

问:为什么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做就可以得到正方形?

引导学生得出:像这样折后,把长方形的一条宽折到长方形的长上,把多余的部分减去,这样长跟宽就一样长了,得到的图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也相等,由此可知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深化探究:这张长方形的纸还能得到更大的正方形么? 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那你得到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知识 活动深化,

1、今天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2、玩一玩,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材料来创造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1)围一围(材料:钉子板、小棒) 汇报 演示 说说长、正方形的特征。

(2)拼一拼(材料:两副同样大的三角尺、16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 汇报 演示 说说长、正方形的特征。 (3)画一画 (方格纸) 介绍你画的表示怎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估一估

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五、课后拓展,激发兴趣。

小小设计师: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后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利用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不同的图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展示同学们的作品。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4条边 4左右两条边相等

对边相等 上下两条边相等

四条边相等 个角 都是直角

都是直角

第16篇: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索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每小组一篮积木,每人一把剪刀,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人6根小棒E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前为每一小组准备→篮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积木) 师:大家以前玩过积木吗? 生:玩过。

师:接下来我们就小组4人一起用积术摆一个东西好不好? (学生分组摆,教师巡视。) 师:谁想说一说你们小组摆的是什么? 生1:我们摆的是机器人。 生2:我们摆的是超级火箭。 生3:我们摆的是幼儿园。

师:大家的想象可真丰富,都摆出了你们喜欢的东西,真聪明。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摆的机器人、幼儿园、火箭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摆成的?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 师:对,老师也看出来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摆成的。挑一块你最喜欢的积木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生挑积木举起来) 师:(也举起一块)咱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一个面,有什么感觉? 生1:很平.生2:滑滑的。

师: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有这理样的感觉? 生:是。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情感融为一体,学生在心理放松、心理自由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利用师生共同玩积木这一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巧妙的把\"体\"和\"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二、探索新知

1.立体引人,\"画\"图形。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个面的形状画到纸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比着画。

师:怎样比着画? 生:就是把积木放到纸上,用手按住,比着边画。

师:小朋友们都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好,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比着你挑的积木画画试试? (学生比着积木画图形,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画的不错,时间的关系。咱们就画到这儿,现在迅速地把积木收回篮子里。 (学生收积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知识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画好后把积木收回篮子里,看似很平常的活动,但反映了教师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苦用。 ] 师:我们挑几个小朋友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二(先展示第一个) 师:你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我认为画的还可以。 师:挺自信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画的还行,但是那个长方形的边不太直。 生2:他画的有的地方出头了。 师:画的基本上是挺好的。 (再展示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师:你想找谁给你评。

生3:他画的不太好,许多角都画圆了。 师:你认为应该画的怎么样就好了? 生3:应该画的很尖才好。

生4:他画的最上面的正方形不好,都斜了。

师:哦,这一个看起来样子像,但是不规范,如果边再直点、角再尖点就更好了。

师:老师也来画一个,同学们给我评评好吗? 生:好! (教师规范示图,让学生评价) 生1:我认为老师画的很好。 师:谢谢你的夸奖,哪里好呢? 生1:边很直,角很尖。 生2:画的很好,可以得100分。

师:其实老师只不过在下面多练了两遍。同学们好好练练肯定比老师画的还要好! 师小结:老师听明白了,小朋友心目中最漂亮的、最标准的图形应.该是边直直的、角尖尖的、正正的。

师:(指着长方形的图)小朋友们刚才说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名字? 生1:长方形。 生2:长方体。 (学生争论不休) 师:有的小朋友说是长方体,有的说是长方形,想一想到底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生3:长方体是有六个面围成的。

生4:长方形是从长方体上画下的一个面的形状。 师小结:所以应该把它叫做长方形。(师板书) 师:(指着正方形的图)这个呢? 生:正方形。(师板书)

[学生在互相争论的过程中明确了\"体\"与\"形\"概念间的区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学习习惯和争辩识。] 2.动手操作,\"剪\"图表。 师:同学们画的相当认真,评的也很棒,接下来咱们就要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用小剪刀把你认为画的比较好的图形剪下来。 (生剪,师巡视。) 师提醒学生:刚才边画的不直的,现在可要剪直了。

(让生把剪下的图形放到桌子中间的彩纸上)学生剪完后,师及时鼓励:同学们剪的真好,可以称得上是\"小巧手\"了! 3.仔细观察,\"分\"纸片。

师:刚才同学们在剪的时候,老师有一个重大发现,小朋友们剪下的纸片形状不太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你们能按形状给它们分一分小组吗? (生分,师巡视。!) 分完后,小组展示。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1小组:我们分了三组,这一组是正方形,这一组是胖点的长方形,这一组是瘦点的长方形。(实物技影展示)

(1)

师:有没有和他们分的不一样的?

(2)

(3)

第2小组:我们分了两组,长方形一组,正方形一组。 师:大家同意哪组的意见? 生:第2小组。

师:对,胖点的长方形和瘦点的长方形都叫长方形,我们可不可以合成一组呢? 生:可以。

(实物投影演示把两组长方形合为一组的过程。)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把剪下的

纸片分成了长方形一组、正方形一组,分得很好。

[教师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教学变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剪\"的过程是对新知的再认识。通过\"分\"达到区别特征的目的。] 4.突出重点,\"说\"特征 (1)发现特征。

师:谁能给老师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同桌可以先小声的说一说,再汇报。

生汇报:①长方形长长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一样长。 ②正方形正正方方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2)验证特征。

师:同学们都说的特别精彩,老师都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么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

条边也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的? 生I:看出来的。

生2: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师:说的挺好,谁能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想想办法,让老师一眼就能看明白? (学生分组研究) 生1:我是把长方形对折,这样就能看出两条边一样长了。再这样对折,这两条边也一样长。

师:真聪明,这个办法很好,正方形呢?

生2:也是把正方形纸片对折,就看出来了。

师:你这样只能证明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怎样让老师一眼就看出4条边一样长? 生3:先把正方形这样折(对角折),再折一次,这样4条边就到一起了,能看出来一样长。

师:这个小朋友办法真巧妙,说的好极了,老师奖励他一个\"小灵通\"的小奖杯,同学们向他表示祝贺!(学生鼓掌) 师: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验证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同学们表现的可真不错! [学生善于用最纯真的儿童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说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知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说\",学生才有了初步的敢说、想说、会说的能力。 ]

三、应用拓展 1.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和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呢,谁能举例说一说? 生1:门是长方形的。

师:哦,门的一个面是长方形的。 生2: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橡皮的面是长方形的。

师:说的都很好,我们再举几个正方形的例子? 生1:魔方的一个面是正方形的。。 生2:投影幕的一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很接近,但好象不是正方形的。 生3:地板砖的一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小朋友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这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长方形-和正方形。 2.摆一摆。

师:你们能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摆,找→个同学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和他摆的一样吗? 生:我是竖着摆的,他是横着摆的。

师:不论是竖着摆还是横着摆,都是长方形的吗? 生:都是。

师:你们能把这个长方形用最快的速度变成一个正方形吗?(生想办法摆正方形) 提问:你们用了几根小棒摆的正方形?为什么? 生:我用了4根小棒,因为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师:说的对极了! 3.找一找、涂一涂。

师:看到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有一位新朋友忍不住要出来见大家了,瞧,它来了!(出示课件\"机器狗\") 师:是谁呀? 生:机器狗。

师:老师觉得这只机器狗特别奇怪?奇怪在哪儿? 生:它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你们能说说它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的吗? (生一边说,教师一边课件演示。) 师:说的完全正确,\"机器狗\"表扬你们呢:(课件演示)\"小朋友们棒极了!真高兴认识你们,祝你们学习进步,再见!\" 师:同学们知道机器狗跑到哪去了吗?在每个小朋友的抽屉里呢?拿出来给机器狗上的长方形涂一种你喜欢的颜色,给正方形也涂一种喜欢的颜色c

四、课堂小结(略) 附:板书设计

第17篇: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及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书后附页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机器人,你们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看了这个机器人,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机器人各部分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组成的)

师:是啊,长方形、正方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那么请你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广播的面是长方形的、开关的面是长方形的、地砖的面是正方形的、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窗户是长方形的、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等)

师:看来你们的观察很仔细,其实啊,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秘密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长方形纸,仔细观察,我觉得长方形的这四条边是都相等的,你们同意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上下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要短一些。

师: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

师:你说得真好,他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呢?请同学们4人一组,利用桌子上放着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师:先别急,老师这还有要求呢。(大屏幕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指名读,让大家听清楚)。听清楚了吗?好,下面开始合作学习吧。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师巡视指导学生折一折和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发现,以及怎样发现的,引导学生能比较完整,准确有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指导填好表格内容)。

(学生分组活动,然后交流: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证明了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合作探究,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呢?(学生到前面来进行汇报,拿着完成好的表格和长方形纸,可用展台来呈现表格)

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揭示出长方形的特点,正方形的特点,并说清是怎样发现的,适时进行板书。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或是不正确的地方,可进行小组内的补充说明,必要时教师要给予纠正和完善)

2.师小结:老师这啊也有一些发现,看看和你们的发现一不一样,课件出示表格。看来我们的发现是一样的,你们可真聪明!

3.比较异同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那么请你们再想一想,它们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学生思考后,说出答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说行真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啊(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记忆)

4.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长方形,两条长边相对,两条短边也相对,相对着的两条边,叫作对边,长方形有两组对边(指一下),为了使用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两组对边区分开来,把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作长,把较短的边叫作宽。(课件出示)指一下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正方形呢,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我们只叫它边就可以了。你们记住了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别高兴的太早了,我得出几道题考考你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啊?好,请看大屏幕。

三、应用与拓展。

1.填一填。(关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练习) 2.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3.猜一猜,根据图形特点,猜出正方形。

4.折一折,想一想(引导学生发现用一张长方形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用长方形的宽做正方形的边长)

5.智力大比拼(观察得出共有五个正方形)

6.画一画,涂一涂。(在书中的方格纸中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7.拼一拼。用书后的附页纸中的七巧板拼成长方形、正方形。看谁的方法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围绕所学内容或是感受来谈) 老师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能细心观察、善于动脑,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板书设计: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18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正定县南牛学区东杨庄小学

张丽苹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描,分类的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3..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特征。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大一点的长方体\正方体和一个描下来的图形以及教学课件。学生自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物品、白纸。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课件,说出自己认识的图形的名称。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物品,你能说出哪个物品的名子,指给大家看一看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

●这是长方体。

●这样的叫正方体。

„„

2.出示长方体教具,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进行观察,提出“说一说”中第(2)个问题,给学生观察、数和思考的时间。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数法和不同形状长方体的机会,使学生了解长方体六个面的可能情况:(1)6个面都是长方形。(2)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

师:现在我们请大家再拿起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数一数它有几个面?看一看它的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数,教师注意了解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数的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汇报,教师一方面关注学生数的方法,另一方面,要让不同形状长方体的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

3.出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提出“说一说”中的第(1)个问题,给学生观察、数和思考的时间。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使学生了解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拿起一个正方体纸盒仔细观察,数一数它有几个面?看一看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观察,数,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数法:

(1)我先数一周是4个,又数两边是2个,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2)我一对一对地数。

(3)我边数边在面上标出序号

1、

2、3„„,一共有六个面。(4)随便数。(容易出错。)

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如果出现数错的,可启发学生找一找数错的原因,然后,用教具把第⑴、⑵两种数法再演示一遍。

教师手拿长方体、正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结合同学们的判断,为了防止混淆,可以提示学生标上号码,以便区分。 学生讨论后回答。

3.教师一手拿长方体积木(大一点,长、宽、高差距大一点),一手拿涂上色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从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描的方法。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我告诉你们,老师介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谁能判断出,老师描的是哪个面?用手指一指。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把积木放在图上比一比并介绍是怎样描下来的。

二、自主探究

1.提出描图形的要求,让学生从自带物品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指出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描出几个图形。

师:请你从积木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描出形状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描出的图形多。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描图的情况。

2.展示学生描出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描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个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形的样子。如果学生说出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就随机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大家都描得很认真,谁把你描出的图形让大家看一看?指出你描的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个面?说一说描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我描的是长方体上一个最小的面,它是长长的、方方的。 ●我描的是正方体积木上的一个面,它是方方正正。

„„

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同学直接说描出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给予肯定。如:

师:对!这种方方的图形叫正方体。谁还描出了正方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举起图,教师检查学生举的对不对。

师:那这种比较长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出后,举起画的长方形,进行检查。

如果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经历过程进行调整。

如果学生说不出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直接启发提问或介绍。

3.剪一剪,分一分。让学生把描出的图形剪下来,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按要求进行分类。

师:现在请把自己描的图形剪下来,和小组同学的放在一起,然后看着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把它们分别贴在两张纸上。

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

师:请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分的结果。

各组把分的结果贴到黑板上。

4.交流各组分类的结果,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大家互相欣赏一下,看一看哪个组描的图形最多?分的对不对?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样子。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只要说得对,就给予认同。

师:像这样长长方方的图形,我们叫它长方形,像这样方方正正的图形叫正方形。

在一组对应图形下面板书出长方形、正方形。

5.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的。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注意学生表达得是否正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比如:课桌的面是长

方形的,我们用的手娟是正方形的。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老师要进行及时的对话和引导。如:

生:国旗是长方形的。

师:对!国旗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生:课本是长方形的。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的课本这么厚,它是一个长方体,应该说课本的面是长方形的。

如学生说到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教师让学生拿出不同的铅笔盒观察比较,并判断怎样的是长方形,怎样的不是长方形。

三、综合应用

1.出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提出“说一说”中的第1个问题,给学生观察、数和思考的时间。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使学生了解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拿起一个正方体纸盒仔细观察,数一数它有几个面?看一看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观察,数,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数法:

(1)我先数一周是4个,又数两边是2个,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2)我一对一对地数。

(3)我边数边在面上标出序号

1、

2、3„„,一共有六个面。

(4)随便数。(容易出错。)

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如果出现数错的,可启发学生找一找数错的原因,然后,用教具把第⑴、⑵两种数法再演示一遍。

2.出示长方体教具,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进行观察,提出说一说中第(2)个问题,给学生观察、数和思考的时间。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数法和不同形状长方体的机会,使学生了解长方体六个面的可能情况:(1)6个面都是长方形。(2)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

师:现在我们请大家再拿起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数一数它有几个面?看一看它的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数,教师注意了解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数的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汇报,教师一方面关注学生数的方法,另一方面,要让不同形状长方体的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

第一题:课件出示:观察下列图形,其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学生思考、回答。 第2题

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图形机器人身上,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自由讨论,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对描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第3题.

“练一练”提出教材上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图形,发现图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有4条边 有4条边

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 4条边都相等

冀教版数学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 案

正定县南牛学区东杨庄小学

张丽苹

第19篇: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80页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小组交流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钉子板上画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自己的发现。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学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直尺,三角板,方格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见见咱们的老朋友好不好?出示课件,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

1.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观察教室,全班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独立思考,指名汇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生活中的图形,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

3.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到底它们身上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贴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使学生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使他们有了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体探索,合作研究。1.回顾旧知。

(1).你们已经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识?(全班交流) (2).你能分别指指它们的四条边和四个角吗?(指名完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定位了一个起点。】 2.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我们首先来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2).你能说说长方形四条边的长短关系吗?(指名说说) (3).为了方便大家叙述,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板书长、宽)

(4).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集体说一说)

(5).请你来大胆预测一下长方形的两条长的长短有什么关系?两条宽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指名说说)

小组合作:咱们来验证一下长方形的边,(对边相等),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测量知道的。(给予鼓励) 生2:我是通过折一折知道的。(给予鼓励) 3.研究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边的特征我们已经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2).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演示)

(3).老师也量了,请看大屏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征,掌握了研究正方形角的特征的方法。】 4.小结方法。

(1).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的?(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2).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的?(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形的特征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和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的,通过小结,使学生对这些研究方法掌握得更好,以便于运用到下面的学习中。】 5.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现在请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同桌合作完成)

(2).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研究结果?(指名说说) (3).既然长方形的边的特征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是一样的,他们的形状就应该一样,为什么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呢?到底正方形还有哪些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呢?请你动手再来研究一下?(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4).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5).老师也进行了研究,请看大屏幕。

(6).小结:其实不但我们验证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验证,证明所有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7).现在请你来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亲自动手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正方形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做到了学以致用,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做小游戏,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记忆。】 6.完成填一填,画一画。数一数

(1).我们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请你来看这几道题。(课件出示)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我们已经掌握了它们的特征,会在方格纸画长方形、正方形吗?(独立完成)

(4).展示画的好的,画的不好的怎样改呢?(全班交流) (5).同桌互相看一看谁画的好?画的好的请举手,真不错,掌声送给自己。(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得更牢固了。】

(6)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出示课件,展示数的过程)

三、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做了哪些活动?(全班交流) 2.你有什么收获呢?(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做的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到好基础。】

第20篇: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马丽华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42—43页。

2、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并会初步计算多边形的周长这三点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就其内容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因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时,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了“情景探究”的教学方法。 第一,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系统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节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是让学生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以实践性为准则,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事物紧密相联,让学生体会周长这个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周长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第三,信息反馈师生互动,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究问题,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学会置疑、动手、应用。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 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正方形教学设计.doc》
正方形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