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教学设计

2021-04-2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大海教学设计

《大海》教案

设计理念:

《大海》是一首以表现无边无际的大海为主题的儿童歌曲,它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诗、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品味的音乐声中去朗诵《大海》这首诗,通过歌曲学习,体验歌曲的内涵及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掌握力度记号“f”。

2、通过学习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

2、力度记号“f”在歌曲中的表现。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海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仔细听。

(播放海浪声,学生聆听。)

二、看海

1、欣赏大海的美景并启发学生说说大海的景色?

2、欣赏赞美大海的诗。

三、学唱歌曲《大海》

1、出示课题《大海》

2、初听歌曲。

3、朗读歌词。

4、学习节奏“3/4拍 ×× × ×× ︱×× × ×︱

太阳 月 亮也 睡在 里 边

5、再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7、师教唱歌曲。

8、为歌曲加上力度记号。

9、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师生用身体的律动感受歌曲。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充分感受到大海的美,希望同学们要珍惜、保护我们的大海,爱护大自然。

- 2 -篇二: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统领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详尽而有条理地展示出大海由清晨到上午、到傍晚及到入夜各个时段的变化过程。让读者感受到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到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大海的图片。《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大海”,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吧?(出示大海的图片)在你的脑海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大海?(一望无际、浩瀚无际、波涛汹涌、蔚蓝??)

看来,大家对大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文章(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作者笔下的大海又是怎么样的呢?

[利用课前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质疑文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大海”,梳理文脉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优美的词句多读几遍。 2.读了一遍课文,你了解到作者笔下的大海是怎样的?

学生随机回答:清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是变幻的;海是凄凉的;海是狂暴凶恶的??(交流中,教师提炼词语。) 3.刚才大家所说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摘出来了,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浩瀚无际 变幻无穷 硕大无比 风平浪静 4.读后交流,梳理文脉

过渡语: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一再地说我爱大海,留给他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1课时

清晨的海,

上午的海,

傍晚的海,

夜晚的海,

5.你发现了吗?这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以问促读,明确初读方向,并在充分交流问题后,帮助学生有顺序地理清文本的内容和写作顺序,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解读“大海”,点击中心 1.找出中心句读一读。

不管是清晨的海,还是夜晚的海,都令作者深爱不已。看着这浩瀚无际的海,他不禁倾诉着: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2.默读课文

2、

3、

4、5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爱这大海?画出有关句子。(关注学生的个性解读。) 3.交流,随机重点研读3个句子。

(1)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色也是灰的,海天一色,仿佛一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陆地。(理解“海天一色”“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感受海天的阔大无边,通过想象理解作者爱这清晨的海)

(2)随着云的颜色和云层位置的变化,海面的各个区域也变换着颜色,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由计算机控制着配色。(抓住“硕大无朋”,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海的色彩丰富,广阔,通过想象理解作者爱这上午的海。)

(3)阴云密布的夜晚,天是乌黑的,海是墨黑的,水天一色,是黑漆漆的一片,仿佛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抓住“倒扣的黑箱子”,体会夜晚时大海的漆黑,产生的无边的恐惧,想象战胜这份恐惧需要巨大的勇气,坚定的意志,激起了作者对夜晚大海的喜爱。) 4.作者用3个比喻句,写出了海的什么特点?(不仅写出了海的浩瀚无际,还写出了海的变幻无穷。)

5.海的浩瀚无际,海的变幻无穷感动了作者。我们把作者的这份感动用朗读表现出来。

小结:这3个句子作者都抓住海颜色的特点,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作者对海的喜爱。

[这三个比喻句把作者对海的认识和对海的感受融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感受作者爱海的情感。]

五、朗读积累

1.你喜欢哪个时段的海?读一读。 2.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一、默写词语、背诵句子,复习回顾 1.自由默写形容海的词语: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硕大无朋、风平浪静等。 2.背诵或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二、默读课文,收获自己的“海” 1.大海的变幻无穷和浩瀚无际感动了作者。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对大海的深爱的。 2.交流,汇总。(海的颜色、声音和人们的感受) 3.你对哪个时段的海印象最深?读读它,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海的颜色、海的声音和人们的感受的语句。 4.小组讨论:品读描写大海的声音、颜色、人们的感受的语句,现在你觉得大海的性格是怎样的? 清晨的海是;上午的海是;傍晚的海是;夜晚的海是。

[通过对于“海的颜色、声音”以及“人们的感受”的品读,想象,获得自己对海的景象的认识,第2课时

深入体会作者爱海的原因。]

三、自学为主,落实识字任务 1.把本课要求认、写的字,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要求认写的字。

3.写一写要求写的字,提示注意。

(1)“墨”下是“土”,“沫”的右边是下横短。 (2)“啸”的右下里面两点是呈“八”形。 4.完成“自选词句”练习。

四、再次叩击中心,总结结构特色

过渡:在大家的航海感受中,你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一再强调爱海的句子。

1.有感情读作者爱海的句子。 (1)我爱大海。我曾在一座岛上,紧挨茫茫大海住了一个星期,和大海朝夕相处,总算对大海有了一些了解。

(2)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2.课文的结构形式。

作者在开头和结尾直白地表达了“我爱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

[学生和作者对海的爱,凝聚在这总起和总结的句子里,学生通过读把这份爱也尽情地释放。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之后,再理性地回归文本的写作特色,无疑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篇三:大海教案

《大海》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音乐的意境中,有感情地朗读《大海》这首诗歌,进一步的巩固对小提琴的音色的听辨能力;

2、学唱歌曲《大海》,有感情自信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三拍子的划拍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琴、铃鼓、三角铁、

四、教学过程:

1、诗歌朗读导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老师播放的诗歌朗诵,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这首诗歌朗读的是什么内容?音乐中运用了哪一种乐器呢?

2、提问:关于大海,你了解多少,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的?当海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当海面狂风暴雨的时候,大海又是什么样子的?除了大海的画面之外,你还能够想到其他什么吗?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图片导入,师生共同进一步认识大海;

4、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大海》

5、新课板书《大海》

6、听一听《大海》,边听边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7、提问:刚才我们已经朗读了一遍这首诗歌,歌词里的“摇篮”指的是什么?为什

么说“太阳,月亮也睡在里边”?

8、提问:歌曲是几拍子?怎么划拍呢?

9、跟音乐划拍子

10、拍一拍下列节奏型:

11、学唱简谱,跟琴声演唱,老师弹唱一句,小朋友们跟唱一句;

12、唱一唱,跟琴声完整的视唱简谱一遍和跟音乐伴奏视唱简谱一遍;

13、学唱歌词,跟琴声演唱,老师弹唱一句,小朋友们跟唱一句;

14、跟琴声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15、下面有一个音乐力度记号,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歌唱《大海》时,我们应该

把这个音乐力度安排在歌曲中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16、跟音乐和伴奏来演唱歌曲(注意音乐力度的使用);

17、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并演唱歌曲;

18、唱一唱,奏一奏: 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小朋友上台来进行表演;

五、教学总结:

朗颂了诗歌《大海》并巩固了小提琴的音色,通过学习,进一步地了解了大

海,学会了演唱歌曲《大海》,三拍子的划拍以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附点节奏等等,并利用了各种小乐器为歌曲创编了伴奏,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要像大海一样,具有一颗包容的心,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篇四:《致大海》教案

普希金《致大海》 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随处可见。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为濒海国家,古往今来一大批的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由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不同时期的大海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感受一下普希金笔下的大海。 普希金他既写诗歌又写小说,普希金其实他只活了三十多岁,

37、38岁。普希金最后去世是以一种非常离奇的方式去世的。他跟别人决斗,他被别人给杀死了。那么决斗是怎么个样子的呢?决斗是非常流行于当时欧洲的一种方式,比如两个人有矛盾了,他们约一个时间,找一个证人,然后证人给他们各量十步,决斗双方各离证人十步,这是决斗的一方,这边又是决斗的另一方,然后通过一种方式,比如说投掷硬币这种方式来决定谁先开枪。决定好了,那么假如说我跟某某决斗,掷硬币是我先开枪,于是我就朝着某某啪开一枪,假如说没打死他,某某就该朝我开枪了,如果都没打死,然后我在朝他开一枪。

普希金他被看作俄国诗歌的太阳,又被看做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俄国文学,以前我们讲的一般都是中国的。

首先,今天我们把沙皇俄国这个国家叫做什么?俄罗斯。俄罗斯之前叫做什么?苏联,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苏联之前就是沙皇俄国,也就是俄国,它又被称作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他基本上是什么时候呢?

沙皇俄国(1546-1917)其实这个时期在后边已经被看做是俄罗斯帝国了。这时的俄国是一个封建国家,就像我们中国的唐宋元明清。当时的俄国是农奴制。农奴制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农奴主或者说相当于中国的地主,普通老百姓靠从地主那租来的地养活自己,劳动所得绝大部分是要上交给农奴主的,自己只能留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老百姓是没有自由可言的。普希金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反映当时农奴社会的黑暗。

一、普希金简介

1、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2、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3、生于莫斯科没落的贵族家庭

4、12岁进入皇村学校,在此时就表现出他卓越的诗歌才能。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十二月党人(当时有很多很多贵族子弟在皇村学校学习,本来沙皇俄国是想培养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后代,但是没想到这些贵族子弟他们在这里密谋,想要推翻农奴制,普希金跟这些人走得非常非常近,他们在十二月发动了一场政变,但是没有成功,所以说把它称为12月党人,就好像八一南昌起义,是按时间来算的)及其明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

5、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

那么普希金当时地位已经很高了,所以一般的人不敢拿他怎么样,不敢杀他。他被派到了俄国南部的一个比较小的地方任职,也就是变相流放。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直接影响到他的命运。这首自由颂深深地刺伤了当时的沙皇统治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自由颂的节选,我们来看

他是怎么说的。前面是说这个沙皇,他只不过是有幸做了皇帝,而我们这些革命的人,现在虽然没有办法昂首挺胸向前迈步,但是我们匍匐着努力也要把沙皇推倒。

6、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这时他被幽闭起来,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

所以当时沙皇听到这样的诗是不是非常非常的气愤啊。但是当时普希金在俄国是有非常非常高的地位和威望,所以他只能把普希金给流放,后来他又被带回了他的老家,在这他被幽闭起来,也就是软禁的意思,就是给你好吃好喝,但是你没有人身自由。

7、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当他30多岁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名满天下了。这是有很多女性都愿意嫁给她,但是他没有看上别的人,那么他向当时20多岁的冈察洛娃去求婚,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刚查洛瓦当应嫁给他了,但是他不知道刚查洛瓦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刚查洛瓦他是跟徐志摩的最后一任妻子陆小曼特别特别的像。陆小曼是不是特别爱花钱啊。刚查洛瓦就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看普希金怎么说的呢?(“我的妻子非常时髦,这一切都需要钱。而钱我只能通过写作来获得。而写作需要幽静,单独一人。”)

她总是晚上出去唱歌喝酒跳舞聊天,白天回来睡觉,那么他退刚查洛瓦是怎么样的呢?(“您需要怎样的一位帮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会上跳跳舞,帮助男人们挥霍而已”。)刚查洛瓦他每天的工作是干什么呢?花钱,所以后来普希金欠了很多很多的钱,他又舍不得离婚,第一刚查洛瓦很漂亮,普希金没有离婚,还因为另外一个原因。普希金把刚查洛瓦带到了俄国的上流社会,刚查洛瓦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女子,普希金已经非常有名了,普希金他带着刚查洛瓦去见了沙皇、去见了当时的很多很多贵族,本来人么认识刚查洛瓦都是因为她是普希金的妻子,但时间长了就没有人再提普希金了。就说刚查洛瓦你很漂亮很美,此时她就觉得普希金没有什么用了啊,普希金不喜欢社交场合,他喜欢的是一个人在家静静地写诗,跟志同道合的人谈我的兴趣,但是刚查洛瓦对普希金的诗歌根本不感兴趣,她根本就不理解普希金,所以他们根本就没什么共同的语言。直到最后刚查洛瓦他觉得跟普希金生活没有什么乐趣了,后来在俄国的上流社会出现了一个西欧的丹特斯。但特斯很年轻,长得也很帅,他在俄国上流社会很出名,他和刚查洛瓦渐渐的成为好朋友了,他们经常一起唱歌跳舞喝酒,这让普希金感觉非常非常气愤,所以说普希金终于向他特斯提出了我要跟你决斗,普希金受了重伤,他最后死了。这时他和刚查洛瓦已经有了四个孩子,并且这时刚查洛瓦只有24岁,此时刚查洛瓦他幡然悔悟了,以前它相当于玩火吧,没想到最终玩出事来了,她没想到最后自己的丈夫死掉了,而且整个国家都在骂他,所以最后刚查洛瓦他带着他的四个孩子,他就跟幡然悔悟,改变了,就好像我经历了这些事情,最后终于明白这些事情我不应该做,所以她独自把这四个孩子养大,当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这个人对她很好,对他的四个孩子也很好,最后刚查洛瓦是安静的度过了他的余生。

二、普希金的作品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三、《致大海》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的《致大海》是他离开曾朝夕相伴的大海时所写的一首诗。 1824年夏,普希金流放南方奥德萨期间,因的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与当地总督发生冲突,被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此地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最终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完成了这一诗篇──《致大海》。它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四、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2、理清抒情线索。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学生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

1、2两节与最后两小节(“再见吧,大海”的两次出现;)。这样,文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幻灯3) 1-2 诗人与大海告别 3-13 诗人面对大海产生联想(“我时常??”说明回忆开始;“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心灵为之震惊”表明开始联想,据此就可以清晰地理清作者的抒情层次。) 14-15 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

教师指导:理清抒情线索,要善于抓住标明感情收纵的语句,比如“再见吧,大海”的两次出现;“我时常??”说明回忆开始;“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心灵为之震惊”表明开始联想,据此就可以清晰地理清作者的抒情层次。

五、鉴赏全诗 1.齐读〈1〉〈2〉诗节,并请快速划出描写大海及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且加以概括。学生讨论并回答:

大海:“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悲哀的喧响”。——优美。

作者情感:“再见吧”,“最后一次”,“朋友的忧郁的怨诉”,“临别时的呼唤”。——深情、伤感。

学生再次齐读本层。 2.研究第二层次:

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继续划出描写大海的相关语句。读完评点:字正腔圆,感情深沉。

学生讨论并回答:“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反复无常:不羁,感情丰富)、“任性”、“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壮美、奔放、自由。

作者情感:“热爱”、“时常??徘徊”、“苦恼、心伤”、“狂欢之情”、“召唤”、“等待”、“束缚”、“心灵的挣扎”、“未能如愿以偿”——向往、苦闷。

一生举手质疑:‘“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中的“强烈的热情”有所指吗? 教师释疑:问得好。这是普希金的一段秘密,也是一段文坛佳话。由于《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一系列充满反抗精神的诗篇触犯了沙皇,1820年普希金被流放到俄国南方,起初在基希尼奥夫市,1823年调到敖德萨,在南俄总督沃隆沃夫公爵手下任职,并认识了沃隆沃夫年轻美貌的妻子伊丽莎白·沃隆佐 娃。随着见面机会的增多,两人互相赏识,竞双双堕入情网。在敖德萨,普希金曾一度计划外逃出国,但迟迟未采取行动,据说原因就在于舍不得沃隆佐娃.这两行诗描述的就是他当时的心情。这是一段凄绝哀惋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有兴趣课后查找资料继续研究。

3.学生齐读〈8〉一〈13〉节:教师:诗歌追怀了哪两位英雄?(学生齐答: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样的评价?师生共同寻找。

拿破仑:“峭岩”、“光荣的坟墓”、“威严的回忆”——礼赞 结局:“沉浸在寒冷的睡梦”、“长眠在苦难中”——同情,也是赞美。 请熟悉世界史的同学介绍有关拿破仑的情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拿破仑,我们知道联想是具有相关性。

学生讨论并总结: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一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教师:预习得很充分,总结得也清楚。那么,再看有关拜伦的描写。 师生共同寻找:

“风暴的喧响”、“天才”、“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

雪莱,拜伦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有两个词:“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意思是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责。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

写到这里,作者将大海与拜伦联系起来。

请同学们齐读〈11〉〈12〉节。

教师指导:“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大海赋予拜伦以姿态。“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你的精神”即为自由奔放。“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至此,大海与拜伦融为一体,通过联想丰富了内涵,大海也因此获得了象征意义,象征着什么? 学生齐答:自由。

教师:作者对大海的渴望即是对自由的渴望,对大海的礼赞即是对自由的礼赞。

(板书)象征 自由精神的礼赞。 师生齐读〈8〉一〈13〉共同体会。

教师提问:两面自由主义旗帜倒下了,作者感到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找不到一个自由栖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如何理解:“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学生争论激烈,大体上的意见。:“守卫”意味着专制,无论是“开明的贤者”还是“暴虐的君王”都是专制,人们都无法自由地生活,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教师总结: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大家有权利给出自已的答案。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传达了一种情绪: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人们的不幸命运。但是,作为一名自由主义战士,这种忧郁却是短暂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层次的两个诗节,看看作者的情绪又有什么变化? 4.学生齐读。

生5:表达永久怀念的深情,并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为自由奋斗不息。情绪十分高昂。

师:很好。诗歌告别在高亢激昂之中,给人以希望与鼓舞。请同学们听一遍配乐诗朗诵《致大海》。篇五:致大海教案

《致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复杂的心绪。 3.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面对辽阔的大海诗人会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我们学过曹操的《观沧海》,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宏观把握 1.整体感知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作者来到大海边和大海告别。请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 明确:

1、2两节和

14、15节。这样我们可以把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诗人与大海告别。第二部分:3-13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 第三部分:14-15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2.理清思路

(1) 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

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海之恋);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海之思);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海之念)。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三、微观把握

(一)诗歌的欣赏品味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怀念、礼赞。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提示:结合诗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与作者写作背景来分析)(《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明确: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也就是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二)关键句的欣赏品味

(1)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 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2)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明确: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3)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俄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明确: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也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

五、拓展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六、布置作业

从内容与意象两方面,比较普希金《致大海》与曹操《观沧海》的异同。

推荐第2篇:《大海》教学设计

《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涵的美。 2.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 3.通过律动与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歌曲《大海》,学生感悟词曲中蕴涵的美。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仔细倾听,我们到了什么哪里? 生:(海边)

师:你怎么知道来到了海边?

生:——

师:看来同学们有一双灵敏的小耳朵,那么,哪位同学见过大海?能把你看到的大海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想象力可真丰富),想不想看看大海?

师: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彩色的贝壳,多么美丽的大海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大海的歌曲,名字就叫《大海》。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课件播放《大海》视频) 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歌曲中把大海比作什么? 生:摇篮。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哪位同学来用动作表现一下摇篮? 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一起做动作) 2.教师范唱(课件播放《大海》歌曲伴奏) 师:下面老师来唱一遍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听的时候可以跟随音乐晃动身体。 稍慢、优美地

3.模唱歌曲,用“mu” 4.学唱歌曲 5.再唱歌曲

会的地方声音可以大一点唱。 6.弹琴教唱。

处理歌曲难点、力度、情绪。 7.弹琴完整演唱歌曲。

下面老师来弹琴检验一下同学们唱得怎样?请同学们跟琴演唱一遍歌曲。 8.跟随伴奏演唱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最甜美的声音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用画和音乐表现的不同大海,下面我们用自己的动作也来表现一下美丽的大海,就让我们都变成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把我们的教室变成温柔平静的大海,大家愿意吗?

1、随音乐扮演不同的角色 (1)扮演浪花

师:请大家安静的起立,把手伸开,用不同的手势掀起美丽浪花。 (2)扮演大海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可是一朵浪花再美丽也是成不了大海的,只有一朵朵小浪花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团结起来,连成一片,才能成为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一起来做。

2.随音乐添加海里的景物 (1)模仿海鸥飞翔的动作

师:看,那是什么?(海鸥)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学一下海鸥飞翔的动作。

(2)模仿鱼游的动作

师:海里还游着各种各样的„„?(鱼)

谁来模仿鱼游的动作? 3.表演

欣赏《大海摇篮》

欢乐的海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海面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静静地摇着。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海摇篮》。

我们一起来做“大海摇篮”的音乐游戏吧。

1.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做听赏游戏----“大海摇篮”。

2.跟唱《大海摇篮》。体验到《大海摇篮》所表现的那种恬静的美、深情的美及演唱音色的柔美。

第二部分,情感的抒发。

五、小结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歌曲《大海》,欣赏了《大海摇篮》,从不同的方面感受了大海的美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美,只要同学们要善于发现,美就会伴我们左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推荐第3篇:《大海》教学设计

《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

1/3

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二)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大海》。(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 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教师出示四三拍节奏规律图谱并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强弱规律。(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对四三拍节拍加深印象)

4.出示“x.x”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 5.出示歌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

6.按节奏读歌词,学生试着读,读不准确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7.教师出示歌谱,一边弹琴一边范唱,学生跟老师小声哼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学唱歌曲:

(1)学唱前半段歌曲,教师弹琴范唱歌曲,积极鼓励学生试唱,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指导并示范演唱,让学生多演唱巩固几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好音乐节奏“x.x”并注意歌唱姿势)

(2)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半段歌曲进行感情分析、处理,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节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势,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感)

(3)学唱歌曲后半段,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用心聆听。(教师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词的演唱速度与节奏)

(4)教师弹琴,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教师听后指导纠正学生个别乐句和歌词节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节奏多重复练习几次,加以巩固。(教师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切记扯着嗓子大喊)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师提示:注意听准音乐及歌

2/3

曲的节奏。

(6)分析、处理歌曲后半部分,设问学生:波涛涌动的大海应该用什么的情感和声音去表现?大海摇篮应该用什么样声音哄着太阳和月亮睡觉呢?

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注意歌唱情绪及节奏,听好音乐,注意歌唱姿势)

(8)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合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能表现出大海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9.分小组表演歌曲《大海》,教师做几个简单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为歌曲表演。

10.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

(三)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师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3/3

推荐第4篇: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大海的画面,引导学生背诵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 2.听了大家的吟诵,老师仿佛来到了那迷人的大海边,(板书:大海),风儿追逐着海浪,那“哗哗”的涛声是他们欢快的笑声,晚霞迎来了满载鱼虾海带的渔船。当最后一艘渔船驶进港湾,当夜幕降临时,当明月高悬时,“大海睡了”。(补充板书:睡了)谁来读读?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你读出了睡着的感觉了。

你读得这个世界都是安静美好的。

你可以读得再大声一些,大海睡了,一点也害怕,非常放心的睡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想知道沉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吗? 请仔细听老师范读,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圈出文章中的生字。

2.你能像我那样读吗?先自己练一练,借助拼音把字音都读准了,再有感情地读好。(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出示词语: 风儿 浪儿 星星

不闹了 不笑了 轻轻的

睡觉了 深夜里 抱着 背着 潮声 睡熟 鼾声

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看谁是识字大王,谁又是朗读小行家,能够把这些词语读好?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嘛,这几个字都比前一个字要小一些,要读成轻声。谁再来试一试?

这里面“风、星、轻”是后鼻音,“深”是前鼻音,谁能把它们读出区别来?小小播音员在哪里?

4.一(10)班小朋友把词语读得真不错,我想大家一定能正确还有感情地读出这首诗来。咱们一起来试试?(引导学生读全文)

三、朗读想象,体悟语言。

1.刚才读得过程中我发现他读得特别陶醉,我们请他来读一读第一句话,一起感受一下他的心中大海睡了的样子。

(1)读完第一句话,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提示:不闹了,不笑了。闹的反义词)

板书:静

(2)你能读好第一句,展现大海睡得安静的感觉吗?谁愿意试试。(指名同学朗读,男女分声部读。)

(3)你们发现这个字了嘛?“里”是轻声,谁来读好这三个字“深夜里”。(指导学生读)你还记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吗?(提示:一去二三......)这是一个多音字。

(4)我们学习一下“里”这个字,谁来告诉我写得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5)给“里”找朋友。(夜里、里面、花坛里、里子)

(6)深夜里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啊,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首诗,别打破这份宁静。

2.

(1)同学们读出了这份宁静,大海睡的好安静,她是怎么睡的?(板书:她)

(引导学生说出: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练说

(2)出示图片,提问:星星月亮在天上,大海怎么会抱着背着呢?观察图片,你发现什么了?再想想。(图片提示:倒影)

(3)大海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我们来读好这两小句话。 读出妈妈的慈爱与关心。“背着,抱着”得轻一些。

(4)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她”字,左边是什么?(女)大海像妈妈一样,所以这个她专门用来指女人的。比如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5)听,大海,她睡得真香:播放潮声。

这潮声是什么样的?(轻轻的)练读“轻轻的潮声”

像什么?(鼾声)刚睡着会有鼾声嘛?那是睡得怎样才会有鼾声?(睡得很香,很熟)练读:“睡熟的鼾声”

谁能读出大海妈妈的睡熟的感觉?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6)深夜里,大海睡得真安详。配乐范读。 (7)我相信,许多同学都能读出大海熟睡的美,我们一起来伴着音乐试试。

四、积累运用,内化语言。

1.创设情境,背诵积累。

(1)让我们再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动画,欣赏。)

(2)看着这画面,你能吟诵这首小诗吗?自己先练练,然后背给同桌听。

(3)学做小诗人,吟诵这首诗。

2.迁移运用,内化语言。(1)(画面出示)当黑夜渐渐离去,一轮红日从大海里慢慢地升起,(红日东升)此时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识字5中提到许多海面上的东西,同学们可以借着这些想想。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2)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 出示: 大海 醒来 了 了, 了,

一大早, 大海 了。

她 着 , 她 着 , 那 , 是她 。 (3)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说说。 (4)配乐朗诵自己的小诗。

五、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今天所学到的生字,读一读。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笔顺表,自主识字,然后按笔顺在书上描红。

3.这些字你会记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有什么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的?指名交流。

4.重点指导:她 月 背。 (1)“她” 说一说笔顺。

范写,提出注意点:第一笔是撇点,左右要靠拢。 硬笔习本练写。 (2)“抱”

说笔顺。“扌” 提手旁,和手有关,用手包住,叫做抱。

学生指导老师书写。

硬笔习字本学写。

(3) “月”和“背”

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交流,找出不同处。(丿、丨) 范写,提醒注意:上下结构的字要紧凑。 “背”多音字:背包 背米 (动作)

背心 马背 后背

硬笔习字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六、课外延伸,丰富体验。

1.大海还给大家留下了一些作业。看。

(1)喜欢朗读的孩子找一段动听的音乐,练习配乐朗读; (2)喜欢画画的学生,为你的小诗配上一幅优美的图画;

(3)喜欢看书和上网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查找一些有关大海的诗歌、故事或者科学知识,在小组里讲讲;

(4)喜欢唱歌的孩子唱一唱大海的歌。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项任务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大海睡了

推荐第5篇:《大海》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目的:检测学生的情感体会及对自然的态度,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初步树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长的意识。

方式:采用师生对话,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带一些有关大海的图片。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b识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认识本单元的要求认读的27个字,及新学的单人旁与三点水的名称及意义。

方式:

1、采用生字卡抽读的形式;

2、采用在句中找出老师所读的字;

如:老师出示“我们爱科学”这句话,要学生找出“科”字。

3、“亻、氵”的名称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写字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是否会与本单元要求掌握的13个生字,及笔画“提、横钩、弯钩、撇点”。 方式:“我又学会了不少字”,老师念一个,学生写一个,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完后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写得好的,给自己画上5朵小红花,写得一般的,画上3朵小红花。

d词、语、句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的一些句式的学习情况。 方式:

1、你会照着老师的样子说吗? 师:走来走去。 生:想来想去„„ 师:听不见

生:看不清、飞不高„„

2、请问:你家住在哪里? 学校在哪里。

你在的哪里?(前面、后面„„)

3、()有(),你会说一句话吗? e阅读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背诵《我家住在大海边》的情况,及对《浪娃娃》理解情况。 方式:

1、你会背《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吗?

2、读了《浪娃娃》这一课,你可以说说大海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f口语交际方面:

目的:检测学生听故事时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方式:教师准备一盒磁带——《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让学生听故事。听完后,让学生说说几个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附:试卷

一、口答问题:

1、你见过大海吗?

2、你听过有关大海的故事吗?

3、大海美不美?

4、大海里有什么?

5、珊瑚是什么颜色?哪些是海鱼„„?

6、你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图片吗?

二、我又学会了不少生字! 老师评定:好样的() 学得不错() 再努力呀()

三、我又会写了不少字! 自我评定:我真棒!() 我挺满意!() 加油啊!() 老师给我计:优()良()

四、我会照着样子说:我会说很多!

1、走来走去看不清 ()() ()()

2、你家住在哪里? 学校在哪里? 你在的前面还是后面? 你还会说在的哪里吗? 老师评定:真棒!()继续加油!()

五、我会背《我家住在大海边》! 自我评价:很好!()还行!()要加油哦!() 我知道大海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什么,听我说吧! 老师评定:你说得真好!不错!还可以再说一些吗? ()()()

六、听故事,回答问题。

1、故事里有哪几个人?

2、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评定:你听得真清楚,说得真好!() 还有一些什么地方没听清楚吗?() 再说一次好吗?()

推荐第6篇:大海那边教学设计

45 大海那边

一、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去过大海边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海边走一走。(看图片) 看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蓝色的大海。(是啊,蓝得让你陶醉。) 无边无际的大海(一眼望不到边) 天空。(天空的颜色是——)(你还关注到天空的颜色,请注意瑰要读轻声,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滩这个生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左右结构)

2.听了小朋友的介绍,老师知道了早晨海边的景色可真美啊!你瞧,来了三只——(板书出示三只小螃蟹的图片) 板书:一只螃蟹

另一只螃蟹

第三只螃蟹

这三只小螃蟹在美丽的海滩上做什么? 生:三只小螃蟹在海滩上做体操。

师:是啊,他们正挥舞着钳子做早操呢!操是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给他找个好朋友把!早操,体操,操心,操劳

师:让我们也像小螃蟹一样挥舞着钳子,做体操吧!自己做做看。

3.出示课题。同学们的体操做得真精神。早晨的海边美景,课文是这样写的,谁会读,并把美读出来?个别读,集体读,学生点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美丽的大海边。 4.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过渡:三只小螃一边做早操,一边讨论大海那边是什么。大海那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读完了,先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读准了字音,你觉得这里有哪些字容易写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

“撒”这个字谁会拼?平舌音发的真准,开一列小火车,做作“撒”这个动作,用到了手,所以是提手旁。

“末”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金色的粉末指的是什么?(金色的太阳光)。

2.认识了这些字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这三只小螃蟹分别认为大海那边是什么呢?

3.交流,板书:太阳的家

美国

月亮的故乡

三、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三只小螃蟹分别看见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3——8节,找一找,用直线划出描写小螃蟹看到景色的句子。 2.交流

1 板书:又大又圆的太阳

朝对面开去的白轮船

升起的月亮

3.三只小螃蟹看到了三个不同的景色。但在三段不同的景色里,有一个词是相同的,你们找到了吗?

哦,现在我们明白了,因为时间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也不同啊! 4.这些美丽的景色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自己读一读。 A早晨。

生:读太阳的

师:那你就美美地读一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又大又圆的太阳。作为奖励,我来给你看看一看金色的粉末。 出示ppt 生:我看见太阳出来了。 师:谁看得更仔细?

生:我看到了又圆又大的太阳升起来了。 生:我看到椰子树变成了金黄色。

师:发挥你的想象,还有什么变成了金黄色? 师: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到处”都是金色的

理解了这“金色的粉末”之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比刚才更好,谁想来试一试? 老师听出了你的惊喜,谁也想试一试? 读得老师都沉醉了

看到这样的美景,难怪第一只小螃蟹会激动地说——引读 海上日出真迷人,怪不得小螃蟹以为海那边是太阳的故乡。

师:早晨、中午的景色都那么美,还剩下晚上的景色。我们一起来读读。 B中午

生:我最喜欢白轮船。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美丽的景色。 生读。

介绍汽笛:当轮船靠岸或者离港时就会发出呜的声音,这就是汽笛发出的声音。 想不想听听汽笛的声音?放多媒体

听到了这响亮的汽笛声,小螃蟹知道,白轮船要——(出发了) 女同学一起读——

汽笛的声音再响一点,男同学读——

师:海对面,我们看不到,小螃蟹怎么就知道轮船是去美国的? 生:可能有国旗

生:有可能看到了美国人。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真想乘着这大轮船去海大那边看一看呢!读—— 师:除了白轮船你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谁来读读 那里肯定有个美妙的世界。 C晚上

到了夜晚,三只小螃蟹在漆黑一片的海滩上散步。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现在你们眼前就是? 说话训练,我的眼前黑得

。是啊,你们说的这些感觉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师:这时候,小螃蟹,发生了什么事?你看到了什么?

2 交流

现在眼前还黑吗?

对面天空忽然一下子变亮了。哦,小螃蟹觉得——原来是——引读

在第三只小螃蟹的眼中,月亮就像一座银光闪闪的桥,把大海那边和海滩连接在一起。 这是真正的桥吗?那为什么要说这是桥呢? 银光闪闪,这座桥在发光啊,这句话谁来读。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月亮给天空带来了光明。 是啊,天空是一下子,很快就变亮了。 海上生明月,真美。

月光如此皎洁,怪不得小螃蟹以为海那边是月亮的故乡。 读给同桌听。指名读。

4.大海那边是那么美,小螃蟹以为是太阳的故乡、以为海那边是美国、又以为是月亮的故乡。我们再来读读。

5.借助板书交流:为什么三只小螃蟹会有不同的想法? 三只小螃蟹看到的三段不同美景,但这三个小节里有一个共同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这三个这时候分别表示什么时候?

是啊,正是在这三个不同的时间内,小螃蟹才看到的景物各不相同,所以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

6.师小结:正因为三只小螃蟹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四、拓展训练 1.说话练习

师:这三只小螃蟹真有想象力,他们把海滩描绘得更加迷人、更加多姿多彩了。可是他们的讨论还没结束,我们还是要问?出示:真的,大海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是啊,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插着想象的翅膀去海边看看 站在大海边上,我想:大海那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讨论 3.

交流

板书:

早晨

一只螃蟹

出又大又圆的太阳

太阳的家

中午

另一只螃蟹

看见

白轮船朝海对面开去

52 大海那边

美国

夜晚

第三只螃蟹

月亮升起来了

月亮的故乡

推荐第7篇:《亲近大海》教学设计

《亲近大海》教学设计

——分类统计

阳谷县第一小学 杨晓萍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3—95页,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统计的意义,进一步提升初步的统计观念。

3.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能用分类统计的方法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去看过大海吗?(去过,没去过)。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看看大海好吗?老师知道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咱们跟随他们一起去看看吧!请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已经坐上车了,呜呜呜,睁开眼睛吧,我们到了,(出示图片)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 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生:一群人在海里游泳,海面上有一些船,还有一把伞,还有坐在沙滩上观海的人,岛上还有宝塔......)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那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正在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只船? 生3:沙滩上有多少人?

……

三、探索与尝试、解释与交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正在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才能知道游泳的有多少人?(数)这么多人怎么数呢?

谁上来数一数?(按顺序数)

怎样才能数的准确?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分开数)

学生1:先数男的,再数女的;(按性别来分类)

学生2:先数大人,再数小孩;(按年龄来分类)

学生3:先数戴游泳圈的,再数不戴游泳圈的;(按有没有游泳圈来分类) 学生4:先数戴游泳帽的,再数不戴游泳帽的;(按有没有游泳帽来分类)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分得也很仔细。

师:大家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数的方法。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按不同类分开整理、分开统计的方法叫——分类统计(板书)

师出示统计表,知道这个表格叫什么表吗?(生答:统计表) 恩,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是分类情况)。那类别这一栏填什么?谁知道?

那人数是指什么?(就是各类的人数)合计是什么意思啊?(把它们加起来的数)

师:大家能根据刚才你们的分类,填好这张统计表吗?好,请你们的组长把表一拿出来,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张,两个人一个数的一个填的,看看哪组填的又快又好,老师就把他们的统计表展示出来。如果看不清屏幕上的图的话,可以借助你们的课本93页上面的情境图来完成,如果你有困难请举手,老师随时帮助你。好,现在开始填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填统计表)

2、反馈展示。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填完了,填完的请用举手告诉老师,好,谁来展示一下你填的统计表?讲一讲你是怎么填的?师:其他的同学是不是也想展示你们的统计表啊?(是!)那好,看准了,和他的不一样的请拿过来。

观察这些统计表,从每种统计表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生1:男生10人,女生11人,合计21人;

生2:戴游泳帽的8人,不戴游泳帽的13人,合计21人; 生3:大人有7人,小孩有14人,合计21人;

生4:带游泳圈的有4人,不带游泳圈的有17人,合计21人;

师:是不是通过这统计表咱们就很容易掌握游泳人的情况啊?(是)老师把不同分类的统计表放在一起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是合计一样,不同的是分类不一样。

师:你这是个重大的发现,老师要把它记下来。板书其中的发现:分类不一样,合计相同。

师:对同一事物进行统计,可以有很多统计标准,虽然分类的标准不同,但最后的合计总数是一样的。

那我们在分类统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要数仔细,合计要算对。)

3、解决第二个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帮观海的人们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非常感谢你们!那你们能用学过的分类统计方法,统计一共有多少只船吗?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你想怎么分类统计,说给同伴听,比比看,看哪个小组分得种类多?

4、反馈展示。

(1) 看哪组坐的好就先让哪组来说一说! 生1:分为大船,中船,小船;(按大小来分)

生2:分为粉色的,红色的,还有蓝色的;(按颜色来分) 生3:分为汽艇,客船,油轮:(按种类来分)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细。有关解决第二个问题的统计表也在信封里,还是请组长安静又快速的拿出表二来,两个人填一张表,和刚才一样一个数,一个填。看谁填得又快又对。(学生自主填统计表)

(2)谁想来展示一下你的统计表?先说一说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生1:我是按颜色分类的,黄色的有五只,蓝颜色的有三只,粉红色的有两只,合计是十只。

师:大家同意吗?有和她不一样的分类统计的吗?(学生纷纷展示)

四、拓展与应用

同学们,分类统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统计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会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花,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花吗?(月季,太阳菊)你们能用今天学过的分类统计的方法来统计统计吗?

2、师:根据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想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咱们班的人数情况啊?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用分类统计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推荐第8篇:《致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异国情趣。

2、了解普希金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能力目标:

1、理解作品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德育目标:、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2、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他的代表作品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诗歌《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三、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四、朗读:

1、首先,听录音朗读一遍课文。

2、其次,由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3、最后,让学生齐坊一遍课文。(板书生字生词)

四、分析:

方式:在讲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串讲全诗,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分析各小节的意思。

五、理解: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

第二部分(3-6):写大海的自由奔放和无坚不摧的力量,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部分(7-13):热情赞颂拿破仑和拜伦为自由民主奋斗的精神,表达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向往。

第四部分(14-15)写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和对大海的热爱,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六、鉴赏:

1、象征手法: 大海——自由

2、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和赞颂大海的波涛汹涌,表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3、风格豪迈:

这首诗风格豪迈,自由奔放,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七、主题:

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做总结。

本文以象征手法,表现了对大海的热爱,对自由民主的热切追求和向往。

八、练习: 讨论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理解:鉴赏: 一(1-2):告别大海

1、象征手法 二(3-6):渴望自由

2、借景抒情 三(7-13):追求民主

3、风格豪迈 四(14-15):热爱大海

推荐第9篇:《 鱼游大海》教学设计

第十课 鱼游大海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图层。本节课还介绍了“箭头工具、矩形工具、填充颜色工具”,学生已经了解了帧的概念,知道一组动画不是由一个单一的动画组成的,所以要想制作出完美的动画本节课尤为重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创作海天相接的大海,可以完善小鱼畅游大海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对Flash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Flash兴趣逐渐增加,抓住学生爱动手实践的特点,尽可能多的安排练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添加图层;利用长方形工具画大海;调整图层的位置(遮挡关系);讲解图层的几个选项(锁定、观看、修改);箭头工具;建立新图层。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进行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己的想象,使学生能创作出一幅鱼在水中游的动画,培养学生对动画设计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成功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图层的添加、图层的几个选项(锁定、观看、修改)的使用 教学难点

调整图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 教具准备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64M以上内存 软件资源: win xp,Flash mx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在图片层次上有问题的作品,让学生指出;或通过观察节目(或照片)的前后排的遮挡关系;也可以将失败与成果的作品做对比,为今天所学内容做铺垫,让学生知道遮挡的关系。从而引出所要学的知识,提出教学任务:

1、如何添加新图层,如何为图层改名,调整图层的位置(遮挡关系)。

2、用长方形工具画大海,更改大海的宽度和高度。

3、你会用图层的几个选项(锁定、观看、修改)进行调整吗?

(二)自学探究、协作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接触时间轴左侧“锁定、观看、修改”选项。让学生自己动手更改图层名称,并对几个选项进行操作练习,加深印象,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学习之后,对自学效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大海的绘画过程,对于绘图工具栏中工具的用途作简单介绍,使学生明白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出美丽的大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美丽的大海添加蔚蓝的天空,学生自学教材,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选出代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教师跟从学生的表述,进行实际操作,指出其中不正确的地方,引导学生完成操作。

(三)总结评价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演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听取学生的总结给与适当的评价。 板书设计

一、添加大海图层

二、绘画大海

三、调整图层的关系

四、调整“小鱼”和“大海”的位置和大小

五、添加蓝天图层 教学反思:

推荐第10篇:《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体验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海的平静与咆哮时的不同情绪,培养学生对大海的喜爱。

2、创编简单的舞蹈,在体验、合作、尝试探究等实践活动中感受、表现音乐。

3、初步学会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海》、聆听《海上风暴》 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音乐学力和学习心理,师生互动创设音乐学习情境场,引导学生在兴趣中聆听、体验、演唱和合作,在主动探究、合作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形象,表现歌曲情境。

教学难点: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音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间,绸带若干条。 教学过程:

一、听《星光恰恰恰》律动进教室。

二、新授歌曲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有)

师:在你印象里,大海是怎样的?(生自由回答:望不到边、辽阔的、蓝蓝的)

师:这些小朋友都说的非常好,来到这么美的大海边,你们都想干什么啊?(游泳、在沙滩上玩、拣贝壳,师和学生一起模仿这些动作。) 师:好,下面就跟着老师去海边玩一玩吧!

(课件播放大海的图片,随着《海》的伴奏音乐自由律动,师有意识的跟着三拍子节奏表演波浪、拣贝壳等动作)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教授歌曲前的情境教学,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并有意识的熟悉三拍子节拍,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2.学唱歌曲

师:刚才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有的拣了许多漂亮的贝壳,有的在大海里自由的游着,大海真美啊,王老师都忍不住要唱歌了,(师范唱歌曲) 师:好听吗?哦,那么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海》。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A、听赏歌曲,交流感受(出示课件,播放歌曲。) (三拍子,生自由回答。)跟念歌词,注意 望不

到 边等八分音符的节奏。 B、再次听赏,学唱歌曲

师:请小朋友们用手跟着大海的波浪轻轻地唱一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描述想象中海的画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同时有助于记忆歌词。】 C、跟琴练唱难点。 D、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唱得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唱着大海的歌,尽情的玩吧!

三、听赏《海上风暴》

师:听,什么事情发生了? 1.完整的聆听《海上风暴》

(生自由回答:大风暴来了,波涛翻滚) 出示课题《海上风暴》 2.分段听赏

.师:哦,你从哪里听出来海面上巨浪翻滚,波涛汹涌的? (生模仿大海咆哮的声音)

师:这时候音乐的节奏也加快了,急促了,所以我们知道大海生气了,在怒吼,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影响吗?

(播放课件,听赏片段2,生自由回答) 3.律动创编

A、欣赏舞蹈片段 感受用肢体语言表现的大海

师:我们的艺术家也用舞蹈表现了大海惊涛汹涌的场面,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舞蹈片段)

师:舞蹈演员们是怎样表现大海的?

(生自由回答:围成一个个的圈好像漩涡,用绸带表现波浪)

B、创编

师:现在王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小道具——绸带,请一大组的小朋友听着音乐,一起合作编一个小组合,看看哪组编得最好,王老师还要把最美的造型拍下来呢!

(生合作创编)

【设计意图:通过对舞蹈片段欣赏,和合作创编舞蹈,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愤怒时大海的变化,从音乐节奏和形象的变化,感知与平静时大海美好景象的强烈对比,体会不同的情境。】

四、复习、巩固歌曲

师:渐渐的,大海慢慢平静下来了,一切又恢复了宁静,大海又是那么的美丽,人们高兴的唱起了歌。

播放《海》的伴奏,学生用好听的,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轻柔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第11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思路:我说幸福、聆听幸福、分享幸福、传递幸福、幸福永远

一、读题目,谈感受

从题目你读出了什么味道? 温暖、幸福、阳光、宁静等等

“面朝大海”是开阔,是灵动,而“春暖花开”又是那样的明丽和温暖。仅仅一个题目,海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温暖光明的世界。

对,海子就是用这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了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唱出了一个诗人对幸福的渴望,唱出了诗人对尘世的祝福。现在,请大家带着海子的幸福情感饱满地读出题目的味道。(再读一遍题目)

大家琅琅的读书声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真情实意,这不由让我想到了CCTV曾经做过的一档节目《你幸福吗?》。同学们,你幸福吗?对你来说,幸福是什么?请大家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表达你眼中的幸福。

二、初读文本

听了同学们的幸福,老师也是满满的幸福。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份幸福的心情去感受海子的幸福。聆听示范朗读,分节回答海子的幸福是什么? 第一节:“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总结:诗人发现这些普通的生活场景之中蕴涵着幸福。换言之,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追求与向往? (明确)是开放而温暖的生活

第一章描写的是一幅自由温暖的生活图景。 问:海子的幸福是他一个人的幸福吗?

第二节:(请一位同学来读)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提问8 关键句是那个?把我的幸福告诉每个人(PPT) 表达了诗人怎么的幸福观?

(明确)在诗人看来幸福不能是只顾着自己,而是将这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亲人”,直至“每一个人”。

(老师讲解)海子曾说: “诗人必须有力量把自己从自我中救出来,因为人民的生存和天、地是歌唱的源泉”。在这里我们读到了诗人心里(问9:怎样的爱?请大家一起回答并出示PPT)洋溢着一种博爱,泛爱的精神。 (请大家一起来读,)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出PPT)诗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希望“陌生人”,“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 诗人的“幸福”给山川河流也晕染上温暖的色调。紧接着,诗中连用三句“愿你„„”明快的节奏,增强了情绪的渲染力。多么真诚善良的心啊。

4.归纳:三节中都有“幸福”一词,可谓贯穿始终,于作者而言,幸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归纳“幸福”(PPT出示并板书:幸福:自由温暖、与人沟通、真诚善良—爱)

三、深入探究

海子获得真生意义上的幸福了没?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 从明天起 幸福的闪电 “幸福”,往往是在一瞬间,如同闪电一般的短暂;不可捉摸;而就在“幸福”的那个瞬间,那种感受是如同闪电般的直击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海是开放的,也是空旷的,而“春暖花开”便使海真实起来,灵动起来,有了温暖,有香,有色。

第二次说出,是第

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众人。这就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一方面对世俗生活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尘世;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因为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痛苦中,海子最终选择了一条也许是最彻底的路,完成了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诗人的心怀起始时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 这也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遗世独立、孤高自持。 这是诗人的固执, 是对理想的献身, 是对美的崇拜。

在面朝大海,背向现实世界的环境下存在

四、海子的故事 知人论世 成就

1979年以15岁之龄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 海子是真正完成中国近代诗歌改革的第一人,中国本土的田园现代诗人。 1986年获北大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

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以诗买酒 诗歌的追求 结局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星球,那么,这些人应该属于河外星系。在那个地方,他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终于,海子撑不住了,把自己交给了山海关的铁轨。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

他是一个太纯粹的诗人,工作后的海子的房间里,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用一生的激情全力冲击诗和生命的极限,开创了中国新诗的自新之路。但现实的冲击下使他的追求如镜中花水中月,他找不到自己的乌托邦,他深深地痛苦而绝望

五、拓展:理想与世俗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

第12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文本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去发现新诗的思维深度和语言美趣。

2、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能够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欢快、天真的情感美。

4、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体会诗歌抒情的层次感。

5、从词语的日常范畴意义和深层暗示入手解读诗歌。用诗歌解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文本体会诗人的幸福观,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从明天起” 表明时间上的断裂,意味着姿态目光的转移。意味着选择的痛苦。像天真少年暗下决心。那么既然诗人向往这些幸福为什么不从“今天起”,“从此刻起”呢?——似乎宣告诗人将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

“从明天起” ,四字中浓缩着辛酸。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意味着今天的不愿意。如李白 “明朝散发弄扁舟” 。所以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

因为大家知道,《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西方梭罗说的“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

暗示只要想过幸福生活也能过上,只是不愿过这种幸福生活,即表明对幸福有不同理解。

意味着今天有人劝诗人,所以写诗回答。

海子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足以证明海子对今天是失望的、对现实是失望的。

2、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马、柴、周游世界:日常生活意义范畴内的幸福。交通工具。做饭御寒。闲适生活。普通人的生活理想,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这些词又有歧义,奔向理想的象征。温暖的象征。心灵放纵与自由的象征。是精神世界的象征。而这正是作者的追求。

用糊模语言回答劝者。岐义告诉我们:诗人表明答应,实质不愿。诗人双重人格的体现。

3、关心粮食和蔬菜

想想,比尔.盖茨不会去关心粮食和蔬菜,而关心者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在意。

“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基本。“关心”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是在上句劝说之后的进一步妥协。

4、“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有” 是对前面的否定。诗歌文本与诗人行为构成反讽式分裂,对幸福的表述在叙述的延伸中岐变。

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的精神自由。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这是作者想象中的一个好归宿,这里开阔、自由、美丽、超脱。

“面朝”意味着一种追求姿态。背对尘世,背对众人。意味着诗人渴望脱离尘世,谢绝宾客,过上隐逸诗人般的生活。

“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他只能是诗人所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只能留存于他的幻想之中。因而,诗人所渴望的幸福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从明天起”。那么“从明天起”也是岐义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点题。

小结:虚构一幅展示了三和不同的“幸福”生活图景,。

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5、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通信”就意味着沟通与交流。就说明了海子和每一个“亲人”还是保持一定距离。说明诗人既自闭也盼理解。

6、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是沟通与交流的幸福。是分享和被分享的幸福。是物质的幸福还是精神的幸福?

“为什么要告诉亲人自己的幸福,目的是表达孝敬父母,自己内心那种痛苦、无奈、愧疚的复杂心情。

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当诗人想拥有美妙的幸福感时,迫不及待地想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

7、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是“闪电”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美丽的愿望。而幸福只是“闪电”的, 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必须要有乌云才有闪电撞击。

小结:本节写诗人渴望“沟通与理解”。诗人生前未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所以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很好地与他人实现沟通与理解。“幸福的闪电”也许可以指自杀

8、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什么要给陌生人祝福?

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据说我们的一切都是上帝命名的。上帝创造了一个物种就由自己来命名,还由亚当来命名,其实无论上帝还是亚当都是比喻的说法,其实人最初都给万物命名,是人。是人中的哪些人?是诗人。诗就是给万物命名以及重新命名,其实我们知道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它造出来都非常神奇。

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说明海子将会踏上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将有海子的设想、有海子的梦想,那里将是海子设计的世界。

9、“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陌生人在这里是指什么人?——和他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可不可以是他的亲人?完全可能。亦或陌生的熟悉人。亦或熟悉的陌生人。本节写诗人的“博爱”,不但爱自然,也爱陌生人,当然,更爱自己熟悉的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用真诚的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全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也”。 表明自己与他们的分界。

“陌生人”(而不是“朋友”)我也为你祝福,请注意这个“陌生人”和“也”这两个充满了反讽的字,你能从正面的角度理解吗?

“陌生人”是不可能理解我(海子)的,“陌生人”不是我(海子)的朋友。“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为你祝福的恰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这个尘世是失望的。

10、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愿你”,其言外之意便是我在尘世未能有灿烂的前程。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未能获得幸福。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 ——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11、“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即我只愿守着我的理想死去。

“愿你”和“我只愿”是对立的,愿你的就是我所不愿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就是我所不愿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要死后获得重生,也就是在明天重生,明天将会存在“大海和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小结:本节让人们看到海边站立着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那是自封王者的形象。这种二重人格还可细分出:对众人和世俗生活的亲近与排拒,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喜悦与悲忧,在文情表现上的直致与含蓄……作进一步提炼,大约有三重意识: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这三重意识排在一起不太“和谐”,正好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第

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

12、谈到这里,请大家想一想,作为尘世中的一个人,海子是否真的能够脱离尘世,去“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里过上遗世独立的生活?

当人们追求幸福而最终导致人与人的关系趋于冷漠,诗人对所谓的“幸福”重新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亲情的滋润,快乐的分享,才应该是世间最为真切的幸福。当陌生的人成为相知的朋友,当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被我们呼喊出带有情感的名字,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能阻隔人们之间的那分原始的本真?

1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标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着丰富的意蕴和张力。

① 为何要“面朝大海”—— 海之子的核心意象,浩荡生气,心旷神怡,安魂之乡,精神归宿。

② “春暖花开”如何能开在海上?——这是明丽神奇之境,也是海市蜃楼之梦,“面朝大海” 是实,是追求。“春暖花开” 是虚,是梦。这是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是诗人思维的焦躁。

③ 冒险是诗的天性,诗是冒险的果实。海子打破思维常规,游进了大海,游得远,游得深。是 “抵达元素”的诗。

④ 题目的意蕴张力在于,它将我们现实中的思维定势扯得七零八落,然后万花筒式地重组,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它明丽起来。从而让我们处于一种扭曲的快乐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对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人是失望的,海子“面朝”的就是海子向往的,是“大海和春暖花开”,而海子背对着是一个令海子十分失望的世界。 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14、思考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第二次说出,是第

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祷,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这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示出诗人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实景,“春暖花开”是虚景。仅有“面朝大海”就流于枯燥、凋疏,“春暖花开”更灵动、更温暖明丽。“面朝大海”稀松平常,“春暖花开”却是神来之笔。“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海子善于将诗中的意象美化。这种美,单纯明净几近于洗炼。正是海子诗的特有风格:意象单纯而明净。

第13篇:《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大海啊,故乡》教学ppt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 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大海啊,故乡》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能背唱全曲。

2、通过欣赏比较琵琶版与合唱版《大海啊,故乡》,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绪异同及音响感受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大海啊,故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故乡,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赞美故乡的歌曲,叫做——(我爱我的家乡)。那就让我们唱响这段美好的旋律,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复习歌曲)

二、欣赏《渔家姑娘在海边》

1、师:歌儿唱的真好,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幅员辽阔,我们身处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也有人生长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之滨,你听过南国海岛的汽笛声吗?你见过渔家姑娘在海边织网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音乐走近大海,来欣赏《渔》。仔细听,在音乐中你能听到什么,仿佛能看到什么? (欣赏歌曲)

2、师:请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听所见所想的,好吗?(生发表意见)

3、师:海浪声轻拍沙滩,发出哗哗的响声,海上的汽笛声似乎在呼唤人们出海工作,渔家姑娘除了织网打渔还在沙滩上练武,因为当时他们还肩负着保卫海岛与外敌作斗争的重任,你能在欣赏歌曲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吗?

(复听歌曲)

三、歌曲教学

师:听罢渔家姑娘的吟唱,似乎把我们带到了南国海岛,那歌声随着海风传到了远行的中国海员耳旁,勾起了他们满怀的思乡之情,于是作曲家望立平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大海啊,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熟悉演唱这首经典老歌吧。

1、仔细聆听,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速度怎样?(播放歌曲)

生:速度稍慢,深情地,舒缓地

2、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唱一唱,请你在有铃鼓标志的地方加入动作,可以拍手、拍肩、拍腿、捻指或其他动作。(跟范唱做动作)

3、经过了刚刚的拍一拍,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吗?(三拍子)

三拍子通常给人以荡漾、抒情的感觉,刚刚我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这是一首深情荡漾的歌曲,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用这首歌的歌词来配乐诗朗诵了,你们准备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诵呢?

(深情地、起伏荡漾地)

4、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中读到了深情,从你们的朗诵声中听到了游子的心声,请同学们把感情投入到歌声中去,让我们来学唱这首《大海啊,故乡》 跟琴学唱

a用wu模仿海风声模唱 b填词纠正

4、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声声呼唤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这两句的音与前两句的音相比怎样?表现了歌者情感怎样的变化? 生:音区更高,情绪越来越激动,不断升华,就像翻滚的海浪高过一浪。

7、师: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与情绪应该相应地有些什么变化呢? 生:更加强烈有力,情绪更激动些,才能表达呼唤的真切。

师:那好,让我们带着这些变化来再试试演唱这首歌曲。

(复唱歌曲)

8、师:海风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滚着呼唤,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加入一些模拟的海风和海浪声吧,让这首歌更加丰富,老师给你们设计了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节奏,你觉得哪一条更适合在“大海啊大海”这一处合唱。(出示节奏)

①××

××

××︱××

××

×× ︱

哗哗

哗哗

哗哗

呜呜

呜呜

呜呜

②× — ×︱×— —︱

— 哗

呜— —

9、跟音乐用领+齐或+领+合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琵琶独奏版《大海啊,故乡》

1、师: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曲一直被传唱着,还有人将它改编成器乐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另一个版本的《大》,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2、师: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的,说说你的理由呢?(生发表意见)

师总结:不管哪个版本,都非常优秀地演绎出了这首作品浓郁的深情,但愿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们的心间,永不停歇。

第14篇: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刚刚拿到新书,我迫不及待的翻开,看着看着我的心就开始按捺不住了。真想大喊一声旅游真好,真想去欣赏那多变的海,奇妙的雪声,丰收。

美丽的秋景,静怡的洞庭湖,壮观的天门山以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冀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总是能带给人们这种冲动。我是从三年级开始教的,记得第五册的第一单元是走进大自然,第六册是走进春天,第七册又安排了美的发现。先和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再引导孩子们发现大自然的美,唤醒孩子们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层次分明,水到渠成。后面的阅读链接和综合学习也是对这一组文章的升华,拓展学生的视野,再次激活学生的审美细胞。

下面就结合《大海的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谈一下实际教学中的亲身感受。

第一课《大海的歌》是一首简单、易懂、节奏感、韵律感极强的儿童诗歌。研究了教材之后,我觉得这篇课文应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感悟海之美,感悟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的发现之美。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暑假刚刚结束,很多孩子一定去过海边,和大海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一定有自己亲身的、独特的感受。所以,在上课伊始,我以此为话题和学生聊起了天。果然,全班只有3个孩子没有去过海边,其余的孩子争先恐后的谈起了自己眼中的大海。有的孩子说,大海太大了;有的孩子对海水那浓浓的盐味印象深刻;有的孩子觉得海水非常凉爽;有的孩子对投入大海中的舒服的感觉留恋忘返;有的孩子觉得大海很神奇,竟然能孕育那么多的生物;有的孩子对那汹涌的海浪心有余悸;有的孩子则对大海的未来表示担忧,因为他看到海水中和岸边有许多垃圾……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特别开心,没有一点上语文课的感觉.我没有打断他们,任他们说下去,这何尝不是孩子们美的发现呢?

当孩子们趋于平静时,我问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看到的大海呢?孩子们大都是在白天,只有一两个孩子说晚上见过,由于没下海,只顾着在海边玩耍,对晚上的大海的样子印象不深.这时,我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小朋友在晚上,静静地做在大海边,欣赏着大海,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吗?接着,我便让孩子们打开书自读《大海睡了》经过反复多样的朗读,我又问孩子,这样的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孩子们一下子想到了平静、睡得香、很美,我让孩子们再读读,说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等我们再次交流时,有3个孩子觉得大海像一位母亲,和蔼、有爱心,她把明月和星星当成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爱他们;有的孩子觉得大海、明月和星星是朋友,大海总像哥哥一样照顾他们,十分宽容。有的孩子觉得大海睡着的样子很可爱;有的孩子觉得,即使在夜晚,睡着的大海依然显得生机勃勃。也有的孩子觉得风儿、浪儿很乖巧。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不仅理解了文本,还把自己融入了文本,达到了文本情、学生情,两情合一。

在教学《海上的风》〉时,我在引入之后孩子们开始自读文本,然后按照习惯与小组同学互读交流。我深入小组发现,有的孩子和同伴交流时已经能按照这首诗歌的特点自己仿写了。当时是一个学习不太好但比较调皮的孩子起的头,他说:“海上的风是一只豹子,它一来,就把人们吓跑了。”其他孩子也随着说了起来。我趁机让他们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我说:“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抓住了这首诗的特点,谁来明确地说说?”孩子们说得比较准确。然后我提议孩子们把刚才想到的写下来,看看能不能写出更好的,全班18个同学写了22首,我感觉很不错。

交流之后,我又提出,作者写到的景物我们都看见过,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写出来呢?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总结出因为作者爱大海,想象力丰富,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并且词语积累的多。借机我说:“是呀,因为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

睛能发现被常人忽略的美。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我们的眼睛都能发现美。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或用心回忆,说说你发现的美。”孩子们大多发现的是自然界的美,有一个孩子发现了别人心灵的美,有一个孩子发现了物品的美。然后我又提出,作者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勤于动笔,如果我们坚持动笔,把自己的所见所思记录下来,也许课本上会出现你的文章呢。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孩子们从现在开始发现美,记录美,准备召开美的展示会。孩子们信心十足。

第15篇:《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出海参观,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寄寓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全文五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来到码头,看到了海上的晨景,用“蓝天、白云、碧绿的海、刚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构成了一幅海上日出图,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那喷薄而出的红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朝气。看到这美丽的景象,使人心地豁然开朗,产生愉悦。“一……就”“马上”表示了作者想看大海的急切心情。

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写作者来到海港,看到了“装卸吊车犹如密林”“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装卸吊车数量多,海轮不仅数量多,而且排列有序。那“巨臂上下挥动”正在繁忙的工作,那海轮正在海港等待着装装卸卸。这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海港就像一个小小的窗口,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这种景象既使人振奋,又令人鼓舞。

第三大段(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作者到了大海,看见了近处在阳光照耀下,海面金光闪烁,船头浪花飞溅,发出了有节奏的声音,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向远处望去,看到了像城堡一样的庞然大物耸立在海天之间。“像城堡”说明面积大;耸立,高高直立,说明很高。隔着朦朦胧胧的雾气,看到这又高又大的东西是什么呢?当作者得知“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后,一种自豪、激动的感情油然而升。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高兴,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而自豪。因此作者感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仿佛”是好像,说明大海并没唱歌,而是作者借大海的歌来抒发心中的赞歌。

全文充满了激情,在教学中,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提高学生审美的鉴赏力。

本文写作特点为:

(1)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段落结构,层次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并学会按地点分段的方法。

(2)课文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亲切感人。

作者所见——在码头上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在海港中看到装卸吊车和海轮;在大海中看到石油钻探船。

作者所闻——身边的人告诉“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作者所感——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大海仿佛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为:

(一)理解和体会比喻句的意思。

课文第二大段写作者在海港里看见了“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这是双重比喻句。在主语“装卸吊车”前后各用一个比喻。“钢铁巨人一般的”突出了装卸吊车又高又大坚固的特点;“犹如密林”是说装卸吊车数量很多。“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这里的巨臂是指装卸吊车的吊杆,因为前文已经把吊车比作巨人,因此吊车上的吊杆就是巨人伸出的巨臂。这句中的“数不尽”与“犹如密林”相呼应,使前后句子衔接得自然紧密。这些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装装卸卸,紧张忙碌地工作着,这就构成海港繁忙的工作景象。

“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这个句子中把海轮比作卫队,说明海轮多,而且排列整齐有序。“飘着各色旗帜”点明了这些海轮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它们停泊在海港中是等待着装卸吊车在装卸货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与许多国家在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在海平线上弥漫着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这句话中的“在海平线上”说明在极远的地方,“弥漫”“朦朦胧胧”说明看得不清楚。在那么远的距离,又隔着雾气,却能隐隐约约看到一座像城堡一样的东西耸立在海天之间,足以说明了这一物的庞大、壮观。而这一庞然大物竟是我们自已的石油钻探船,可见我国已能用自己的设备在深海上探测石油了。

(二)体会“大海的歌”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作者出海参观,在海港中看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此时,作者心情是十分激动,十分高兴的,再加上浪花飞溅,拍打着船头,发出有节奏的响声,所以作者感到大海唱一曲欢乐的歌。

作者来到大海中,看到了耸立在海天之间的石油钻探船,而且知道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设备,他为祖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自豪,所以感到大海唱一曲新歌。

这两次都是借大海来抒发心中的赞美之情。

部分词语注释

码头:在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船时装卸货物和乘客上下的地方。

展现:清楚地出现,明显地表现出来。

荡漾:水波或随着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极目瞭望:极目,用尽眼力。瞭望,登上高处向远望。本课指站在高处,用尽目力向远处望。

海平线:天和海交界的线。远远看去,海和天连在一起的地方。

弥漫:充满,布满。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的样子。

城堡:堡垒式的小城。本课指石油钻探船像城堡又高又大。

耸立:高高地直立。

石油钻探船:专门在海上用钻井钻到海底勘测石油的船。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大海美丽的景色;海港繁忙的景象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学习按不同地点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难点和重点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课文部分段落。

三、课前准备

1.幻灯片三张。

2.自制幻灯卡片三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置疑问难。

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文。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指导背诵,完成作业。

第16篇:《大海的歌》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题

小朋友,你们印象中的大海是怎么样的?大海不但辽阔,而且还会唱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大海的歌。读课题。

大海在唱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初解疑问

1、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不懂的地方打上?在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上打上

2、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读

检查字形。

交流不懂的地方。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奉献给大家。

三、细读课文,层递悟歌

好,现在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海边,听一听大海的歌声。首先,我们来到哪儿?(码头)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码头?

1、学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我在码头看到了什么?

(出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这句话美么?美在哪里?

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你能读出它的色彩之美吗?

感受展现的壮丽美。

看到这么美的海上日出,你的心情怎样?请你带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2、学第二自然段

看,码头边一艘浅蓝色的海轮正等着我们呢!咱们赶紧做上海轮去看看海港吧。

自由读二自然段,在海港,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这就是吊车,你觉得吊车怎么样?

书上是怎么来描写它的?

出示:只见海港两岸上下户挥动。

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吊车怎么样?(板书:高大多忙)

随机读句子

吊车是高大的,繁忙的,那么海轮呢?

找描写海轮的句子,像一想,海轮有什么特点?出示句子。

交流:多密密麻麻

整齐犹如卫队

飘着各国旗帜说明了什么?(来和我国做生意的国家多,有来我们国家买东西的,也有来我们国家卖东西的。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频繁,经济发达了。)

看到这么多的装卸吊车,这么多的海轮在海港里忙碌着,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读这句话。

四、感受欢乐的歌

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我们的海轮出发了,迎着猛烈的海风,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出示: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你们想,浪花在唱什么呢?

是呀,浪花在唱歌,其实也正是我们的心里在唱欢乐的歌呢!在读这句话,读出你们的欢乐。

第17篇:《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2、能力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

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 师: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 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

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 (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 (1)高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问学生音乐情绪的变化?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区别?可重复演奏(唱),让学生体会发现。学生回答后可总结此曲的强弱规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强强弱;b、学生跟琴学唱,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四分附点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体现出来;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2)低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b、学生跟琴学唱,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3)歌词学习:a、按节奏朗读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让学生展开讨论,歌词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为什么说“妈妈总在我的身旁”?引导学生去体验母爱,进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b、配乐朗诵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带着刚才对母爱的体验,配乐朗诵。(4)带词演唱:注意力度度变化以及情绪的处理,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演唱。(5)课堂反馈,抽一组上台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请一学生担任指挥,

老师点评;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几个学生打击乐伴奏,教师担任电子琴伴奏;

三、拓展欣赏: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

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师生总结: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五、下课礼式

学生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中和老师说再见。

第18篇:富饶的大海教学设计

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设想:这部分内容是在表内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探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在教学时,尽可能地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信息窗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

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你觉得大海怎么样?学生汇报交流:大海很辽阔、很美;夏天的海滩是我们游玩的好地方;大海有丰富的海产品等等。(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富饶。)然后引出情景图(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全班交流情境图信息(生1:我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还有鱼虾扇贝等还产品。生2:渔民伯伯笑得很开心,看来又有一个好收成。以及一些数学信息等等)

学生可能提出:

1.买2筐蟹需要多少钱?

2.5条船一共捕了多少千克鱼?

3.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有关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景资源,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喜爱、向往之情,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的接纳信息,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入情入境。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先来看“买2筐蟹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自己说出需要的信息并列出算式,尝试计算,说明计算方法,其他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生可能:用加法算:400+400=800(元)

生可能:用乘法算:400×2=800(元)、、、、、、、(4)师:你能解释一下400×2的意思吗?

(一筐400元,2筐多少钱,就是2个400相加,用简便算法就是400×2)

(5) 理解400×2的算理,

A:根据加法算, 400+400=800,所以400×2=800。

B:可以摆小棒,一捆100根,每次摆4捆,摆2次,

一共是8捆,就是800.

C:先算4 ×2=8,再添上两个0就是800.

D:把400看作4个百,4个百乘2得8个百,所以就是800.(6)同桌相互说算理。

(7)比较以上算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8)练习:口算卡片:

100×7

200×3 500×2 600×9

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9)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可以把整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进行计算,也 就是只 看百位上的数字,计算后在添2个零补位就行。 设计意图:

算理是计算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进行细化,让学生说算式的意义,在相互交流与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算理,通过摆小棒把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怎样计算312×3,让学生独立思考,试解决问题。

( 教师巡视)

(3)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4)全班汇报交流,主要探讨竖式计算方法。把竖式板书

完整。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第一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5)设疑引思,进一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e.

“9”为什么写到百位上?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小棒图说明.用课件演示。 (6)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

和积的书写位置.

(7)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先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再乘十位和百位,去乘哪一位上的数,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板书课题。

(8)反馈练习:234 ×2 (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讲清楚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其他学生在下面边计算边自己口述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

口算与笔算有着内在的联系,既二者的算理都是相同的,通过对口算算理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迁移,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采取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了算理和算法。

三、巩固提升

(1)12×3361(7)33×3997(5)423×28465(4)212×36364×(3)21×4843(6)34×2686(8)221×48848(2)312×39362 对对错错21×4=6484321×3=32396321321×3×486432396XX

谁是聪明的孩子?1 3 4 2×268

四、课堂小结。

第19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设计三个问题

初读诗歌,请说说诗中的“温暖”。

重读、语气、语调

2再读诗歌,请说说诗中的“寒冷”。

读的最高境界是说,用“说”的方式读诗歌。

穿插海子的相关资料。

3谈谈如何把自我的“寒冷”转化为生活的“温暖”。

补充海子遗书、爱情和人际。剖析海子之“失”,找寻生活之“路”。

教后反馈

今天的语文是我这么多年来听到的最好的一节语文,之前我不大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今天,老师用巧妙的三个话题,带领我们直达诗人的内心。这样的好,如何不触动我的灵魂,让我爱上语文?

2今天的语文,有点想哭。多希望我以前的同学也能听到这节,或许这样他就能更珍惜自己的生命了。我也希望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听听这节,让他们热爱生命,热爱语文。

3今天,是充实全新的一天。

我觉得能读懂海子的诗是一种悲哀。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读不懂这首诗。

但当我读懂了这首诗,我已不再年轻。

4今天的语文,可能是我上过的最难熬的一节。

整节,我都含着泪,哽咽着上完的。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次读到这一句,我都莫名的心痛。今天听完老师您的,我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不知当时海子承受着多大的痛苦,我觉得难熬可能就是想逃避他的痛苦而带给我的痛苦吧。

那是个多么简单的愿望。

而愿望,也是他自己的刽子手。感谢老师,你让我知道了如何面对自己的精神领地,打开了走向大千世界的通道。如果不是老师的讲解,读不懂海子是一种悲哀,而完全读懂了孩子或许是更大的悲哀,而读出了人生就是幸福的了。

第20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则把人带入哲理思索、艰苦探求的境界里,调子是和缓低回的;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种欢快活泼、幸福烂漫的语言氛围。请大家自读新一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读的要求是:

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和乐天真的情感美。

(解说:导言把前面读过的诗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既加深印象,又暗示要善于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学过的知识,并把学习的内容与语言联系起来,强调文化与艺术综合素养熏陶。这首诗文字障碍不大,语言淳朴,学习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淳朴中发现其美的韵味,唤起美的体验和美的共鸣,起到熏陶的作用。)

自读程序

1、放声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欢快幸福的情调。

2、感受诗歌意象,想想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3、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试着把这首诗的意境用散文表现出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表现形式的异同。

(解说:这个程序是实现自读要求的具体步骤。这个程序仍按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安排。第一步先诵读,读熟了,才会喜欢它,喜欢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它的美。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意在引导学生由文入情,融情入文,形成共鸣。第四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并加深对诗歌这种形式的感受。)

自读点拨

1、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是怎样的?

点拨:这首诗的意象可以分两组,一组是诗人所憧憬的物质世界,一组是活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人)的世界。人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物质是这个人的陪衬,是环境。在这“春暖花开“的环境里,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抒情主人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亲人们、朋友们亲切交往,互送祝愿,从而表现出一派和乐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2、怎样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他能引起我们哪些感情共鸣?

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几个中间问题:

①诗人在诗中所称幸福的内容是哪些?(自由:“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自食其力:“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并且环境优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②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

③想像抒情主人公的动态、表情、语言及整体形象。

④把自己放进去,谈自己的感情共鸣。

3、诗和抒情散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点拨:主要区别是,诗的跳跃性更强,语言更简洁;抒情散文更重细节,善抓一瞬间的感受,并把它放大、渲染。诗讲外在韵律,也讲内在韵律;抒情散文主要重视内在韵律,外在韵律较自由。诗的篇幅限制较多,一般短小;抒情散文则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

自读思考

阅读下面的散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蓝天可读

何亮

我喜欢仰望蓝蓝的天空。天空蓝蓝的哟,你是一首激情的诗,一首不老的歌。

小时候,独自到河边嬉戏。只见,水蓝蓝。我捧起一捧水。怎么还是透明的?我一抬头,哦,天蓝蓝。我像只欢乐的小鹿撒腿赤足奔跑在小路上,高兴得说不出话来。蓝蓝的天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镶嵌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没有母亲的童年里,我常常与蓝天作伴。我倚在大树旁对着蓝天唱歌、流泪、说悄悄话,说我的幻想和憧憬。天空一片湛蓝。明净而悠远。我久久地凝视着,不敢出声。我似乎被感应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激动和美好,止不住滚烫的泪流下来。这天空,蓝得多么纯、多么美。我为之而震撼。我觉得她神圣而不可冒犯。她向我敞开一扇天真、浪漫、长青的心灵,我在努力破译它深邃而神秘的语言,去接近她,与她交流。

凝望碧蓝、干净的天空,我想,被功名利禄遮蒙的双眼是看不到天空的颜色的——这蓝色。于是,我要求自己心中不能有一粒灰尘。污垢的心灵不配享受这纯美的天空,亦得不到她博大的精魂。

有时,我被世俗的藩篱围困,我感到是这蓝色的天穹让我突围,不要贪恋红尘。

先哲说,比天空更广

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信。

远眺天空可调整视力,而蓝色天穹可调整人的心灵。她又像一面奇妙的镜子,照透你的五脏六腑。你拥有干净而青春的灵魂吗?你敢面对这蓝色天宇发誓吗?

(选自《中国青年报》1990年10月28日)

1、比较这篇散文与诗歌在抒情上的异同。

2、假如让你以这篇散文为素材写一首诗,你怎么写?

(解说:意在迁移,引发创造欲望。)

《大海教学设计.doc》
大海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