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赏析心得体会

2021-05-1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美术赏析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这“教”就是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艺术。而审美过程是人们用感觉器官耳、眼感受客体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导语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线条、美的色彩、美的构图、美的声音,从而唤起一种审美的快感。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达到目的。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蚭{栔赔

(二)、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汽车的造型》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汽车模型及大量精美的汽车图片投影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青少年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想象激发法

黑格尔曾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但真正的想象是需要有情感体验的,没有情感的作用,想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想象的内容是自由的、宽广的,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各种方法,如生动的语法描述,音乐的欣赏,画面的展示,学生的表演等作为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提高的想象力。

另外,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学会创造美的能力

推荐第2篇:美术赏析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赏析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赏析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赏析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这“教”就是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艺术。而审美过程是人们用感觉器官耳、眼感受客体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导语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线条、美的色彩、美的构图、美的声音,从而唤起一种审美的快感。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达到目的。

、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蚭{栔赔

、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汽车的造型》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汽车模型及大量精美的汽

车图片投影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青少年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想象激发法

黑格尔曾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但真正的想象是需要有情感体验的,没有情感的作用,想象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想象的内容是自由的、宽广的,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各种方法,如生动的语法描述,音乐的欣赏,画面的展示,学生的表演等作为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提高的想象力。

另外,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学会创造美的能力

推荐第3篇:《狼》教学赏析

情趣盎然地学习“言”

—文言文《狼》课堂教学赏析

文言是我国传统的文章形式,文言承载的民族文化永远是青春的,科学有效地学习文言是濡染学生精神、提升其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王君老师正视文言教学的特殊性,扎实地立足文言之“言”,诗意地追求文言之“文”,激活文言的生命力,让文言教学焕发青春气息, 文言文《狼》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教学片断一:

老师设计了两幅错误的“杀狼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生:狼的眼睛画得不对,图上是睁开的,应该是闭上才对。“瞑”的意思是“闭眼”。

师:真仔细!我们常说死不—— 生:瞑目。

生:狼的神态画得也不对。图中狼的神态太凶了,原文说“意暇甚”,“暇”应该是悠闲的意思。

师:我们常说“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其中的“暇”如何理解呢?

生:空闲。

师:还有哪些词语中的“暇”字有“空闲”的意思? 生:白玉无瑕。

(老师在黑板上纠正对比“瑕”和“暇”的不同) 生:刀的位置也不对,刀不应该劈在狼颈上,应该劈在狼头上。文中说“以刀劈狼首”, “首”的意思是头。

师:和“首”有关的成语很多吧? 生:斩首示众。

师:一刀下去,结果该人——

1 生:身首异处。

生:还有一处重要错误,屠户的刀应该砍在狼的大腿上,可画中却砍在屁股上。

(学生大笑) 师:“断其股”中的“股”难道不是屁股吗?

生:不是屁股,是大腿!我们平常所说的“头悬梁,锥刺股”,锥也不是刺在屁股上,而是刺在大腿上。

师:天啊!这太容易理解错了,大家一定要牢记啊!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股掌之间”、“股肱之臣”等词语) 赏析:文言教学要务“实”,如果不重视基本字词的理解和积累,文言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王君老师文言实词教学力求一个“巧”字,通过巧妙的设计教学,让文字与形象立体交流,让观察与判断悄然合璧„„学生手眼心口并用,和教师一起共同打通古汉语和现实生活的通道。

教学片断二:

师:读得还不够好,我们去掉“矣、哉、耳”读一遍,比较一下有这些词和没有这些词,句子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矣、哉、耳”,嘲讽的语气很浓。

生:加上“矣、哉、耳”,我似乎看到了作者正对屠户的胜利拍手叫好,对狼的自以为聪明拍手喝彩,不过喝的是倒彩。

师:对啊,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狼的什么态度?

生:笑狼!

赏析:虚词的学习是难点,王君老师文言虚词教学追求一个“化”字,

引导学生学习虚词于无形,“化”在朗读中学,“化”在理解中学,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对虚词的体会非常独到。

教学片断三:

2 生:图中的狼不应该趴在地上,而应该像狗一样坐在地上。老师理解错了“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

师:哦,“犬坐于前”,这个故事中没有狗啊,怎么跑出狗来了呢?

生:不是狗,是像狗一样。

师:哦,“犬坐于前”的意思是“像狗一样坐在前面”,那“犬牙交错”是什么意思,考考大家。

生:狗的牙齿交错着。

师:对吗?再想想——犬坐于前。 生:像狗牙那样交错。

师:真聪明!再考考大家,“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 生:像狼和老虎吃东西那样吞咽。

师:对了,对了。弄懂了意思,就不会读错了。来,让我们把这个难句的正确停顿读出来。

(老师指导学生反复读“犬坐”句) 赏析:王君老师文言句式理解教学力求一个“活”,不是迫不及待地提出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让学生活学活用,点到为止,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领悟其中精髓。

推荐第4篇:舞蹈赏析选修心得体会

舞蹈赏析选修心得体会

测绘学院 地113班 张艺薇 2103381112052 本学期我选修了舞蹈赏析这门选修课。选报这么课的主要目的有很多,一是为了学分,二是为了能初步系统地了解舞蹈的相关历史知识而不单单是像平时仅仅看电视或者演出中的舞蹈。再者,选这门课也是对平时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同时也能陶冶情操,舒缓紧张情绪,这些都是大有裨益的。

总的来说这五次选修课我的收获还是不小的。通过这五次课我了解到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格舞蹈以及国外的经典舞蹈。前几堂课里我们主要鉴赏了国内的舞蹈。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中国唐代传统舞蹈、蒙古族、傣族、朝鲜族等民族舞蹈。在学习中国传统舞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唐朝的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朝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此时乃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其舞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强大的国力,社会思想开放,各民族及外国文化均能被充分吸收而融合。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普遍,观赏舞蹈表演成为人民艺术生活的一要,来自民间、经艺术加工后、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燕乐舞蹈也大量涌现,堪为唐代舞蹈一大胜观。 盛唐时,宫廷中设置了完善健全的太常寺、教坊,管理宫廷乐舞等事宜。唐玄宗时又从坐部伎及宫女中挑选出一大批技艺最高的乐工、舞伎,设立了梨园,专事歌舞的排练和演出。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在了解了中国传统舞蹈的韵味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的经典意义。在老师讲到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宫宴上频频出现的宫宴舞正是唐代著名的舞蹈。由此可见中国唐代舞蹈堪称文化经典!随后我们欣赏了一些具有唐代特色的舞蹈。看到一个个女性舞者们着装唐代服装优雅缓和的舞蹈更加深了我对唐代舞蹈的印象。

之后我们又欣赏了以鲁迅著名代表作之一《孔乙己》中孔乙己为主要表演形象的舞蹈,舞蹈中的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使我理解了老师讲到的舞蹈以肢体语言向观众们表达的不仅仅是美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感的流露。

随后的几节课上我们了解并欣赏了不同民族的舞蹈。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任何一个民族或部落的人们,当听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或舞步声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随着舞律的变化,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动作较为丰富,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形体美、韵律美、动作的和谐运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其中蒙古族舞、傣族舞以及朝鲜族舞蹈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虽然不是蒙族人,但因为出生在内蒙古加上在内蒙生活了12年,因此自己对这个民族有着一种独有的情分,对这个民族的的舞蹈自是十分喜爱的。在课上我了解到蒙古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牛斗虎舞”、“摔跤舞”等。蒙族舞蹈非常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之后在赏析蒙族舞视频中看到男性舞者们的矫健舞姿舞步透露着这种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

在傣族舞的欣赏时我了解到,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以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为代表,而且有不少以跳孔雀舞为生的职业艺人,他们模仿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开屏、飞翔„„等等。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我想,傣族舞这种独有的轻盈与灵性之美也势必与这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他们的宗教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前只要一提及傣族舞我首先也是唯一想到的就是以杨丽萍为标志的孔雀舞。但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了解到傣族舞里人们善于模仿的并非只有孔雀。譬如在视频中我们欣赏到的就是一个模仿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傣族舞。这让我大开眼界。同时舞者用自己柔婉的舞姿时而表现鱼儿的安静时而彭发出鱼儿的灵动,这都使我感受到傣族舞独有的韵味。

在朝鲜舞的学习中我了解到朝鲜民族是勤奋团结、勇于抗暴的民族,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抗暴斗争层出不穷。长期的反入侵斗争与抗暴斗争,使朝鲜民族的民族性更为沉着坚忍,从而增强民间舞蹈的力度并融入柔韧的特色。女性舞蹈更以柔美见长,而且优美中蕴藏着刚劲的力量。

最后的两节课上我们主要欣赏了现代舞和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通过学习我对现代舞有了更系统的认识,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对于我个人,其实比起传统民间舞蹈我更热衷于现代舞,一是因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影响了我的主观思想,但更重要的一点是现代舞不追求规定的形式和束缚,它所追求的是当今时代人们内心情感直接的流露,也是反映社会现状的有效途径,同时现代舞可以提现人们的创新思维。

在舞剧《天鹅湖》的片段欣赏中,我被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后和王子齐格费里德之间浪漫但苦楚的爱情表演深深吸引。在观看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芭蕾舞展现给人们那种干净利落以及肢体曲线美。

这次的舞蹈鉴赏选修课可以说让我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了舞蹈那博大精深的美。简言之,这门课使我在身心上都收获甚多!

推荐第5篇:书法赏析 教师心得体会

传承文化责任,让书法教学走进课堂

《书法赏析》——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15日我有幸邀请李淑涵爸爸来参加我们班的家长特色课程,聆听了xxx的《书法赏析》,听完这节课,我受益匪浅。

在授课中,李姝涵爸爸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平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

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 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6篇:作文赏析教学设计

作文赏析教学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的审题,发现有益的信息。

2、明确赏析的步骤及流程,快速进行赏析。

3、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习借鉴美文佳作。

4、利用合作探究,生成其他的收获成果。教学重点:掌握赏析方法,能快速进赏析。

教学难点: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学习借鉴美文佳作,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发、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期中作文试卷若干份,提前准备“美”的素材,划分小组。 教学过程:

一、智力游戏导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美,无处不在)

结论:善于发现就有收获,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文题初探,感知信息,(审题是关键)审文题、文体。

1、文体初步探究以获得信息(文题、命题作文、三找法、引言启示)

2、作文赏析方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独立思考、对比分析、合作探究、有所收获。

3、作文赏析步骤及流程

A:从小到大:标题——开端——字词——句段——结尾后记——主题(得当)——材料(经典)——情感(真实)(写作顺序)

B:由外到内:字词书写——句子通顺——文段贴切——首尾呼应——写作主题——写作素材——情感(真实)(逻辑顺序) 注意事项:

A:客观、真实、公正、公平、评价原则(只求一点收获,评价要深入浅出) B:作文赏析:欣赏分析,得与失,靓点与不足。(发现)善于借鉴。C:深入范文:剖析思路,反思设想,借鉴提高(再次写作铺垫)

三、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AB小组:赏析收集归纳卷面书写、好字佳词妙句,开头与结尾。 CD小组:赏析成功之处,靓点呈现(修辞、语言、材料、真情实感、)

EF小组:赏析失败之处,借鉴回避(字词书写,篇幅长短,语感、通顺、材料、文体、情感)

GH小组:赏析文体风采,巧妙点转,写作技巧(补妆、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添盐加醋”印象深刻。文似看山不喜平,应有波澜起伏。

详略安排应得当、表达方式合理应用。)

四、成果展示,美文借鉴。文体(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童话、小说)熟悉、擅长。

1、靓点呈现:卷面干净整洁,字词优美、语感流畅,审题准确,立意深远,构思精巧,材料精当,结构完整,“添盐加醋”修辞妙用。

2、败笔呈现:卷面脏乱差,字数不足,态度不正,胡写乱画,写作基础较差,语句通顺,审题偏差,立意有误,反弹琵琶。材料不能佐证中心及主题,选择擅长,熟悉材料。文章假大空、泛泛而谈。

3、作文转化,字数加多,语言举例,名言名篇多背积累,善用修辞,照猫画虎。“添盐加醋”审题准确,三找法,立意深远,罗列提纲。

五、师生评价,归纳总结,畅谈收获。巩固练习,故事续说。

六、同题异构,周记练笔,布置作业。后附板书:

作文赏析:美,无处不在

审题:文题、文体(准、新、慎)

方法:由小到大:首尾句段——材料,语感

由外到内:书写字词——主题,情感

点转:“添盐加醋”扬长避短(语言技巧)

积淀:多读、多积累、多练、多反思(妙笔生花)

石泉三中

谭家华

2011.11.16

推荐第7篇:教学论文古诗词赏析

学科:初中语文

题目:如何教学生应对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赏析 作者:株洲湘渌实验学校

刘 新

内容提要:株洲中考语文卷从2009年开始,加进了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赏析,一般设有两个小题目,分值为3-4分。如果学生平时不加以训练,要想在中考中较好地完成这两个阅读赏析题,获得满分,有些难度。我个人认为教给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是突破古诗词阅读赏析的重要途径。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步课前打下阅读赏析古诗词的知识基础;第二步是课中掌握阅读赏析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关键词:课外古诗词

阅读

赏析

方法

从2009年开始,株洲市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卷中增加了一道题: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设计有两个小题(通常是第

27、28小题),分值为3-4分。记得2009年担任初三语文教学的我收到这个中考信息时,可“急坏”了,因为我们平时忽视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注重了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赏析”这一块做的工作很少。怎么办?在那些复习的日子里,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我试着摸索着为学生补上这一课,这一补还真有成效,以致到现在我都沿用了以下的训练方法教学生阅读赏析古诗词,送走了又几届初三学生,他们也在中考语文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我的训练方法是:

第一步 课前帮助学生打下古诗词阅读赏析的知识基础

我每教一届学生都会从初一起逐渐输入学生脑子里作为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初浅的诗歌知识。如:

1、诗歌的种类:①写景诗 ②咏物诗 ③咏史诗

2、诗歌的语言:①清新 ②平淡 ③绚丽 ④明朗 ⑤含蓄 ⑥简洁

1

3、诗歌的形象:①叙事诗塑造的是人物形象;②抒情诗,往往是作者自己;

③其它的诗描写景和物。

4、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情感和诗歌中描述的图象的有机结合。

5、思想内容:①主题思想 ②作者感情 ③社会意义 ④作品情调 诗歌的特点

6、抒情方式:①借景抒情 ②借物抒情 ③寓情于景 ④直接抒情

7、表现手法:①托物言志 ②对比烘托 ③借用典故 ④虚实结合 ⑤善用象征

8、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即可。

自己将这些知识归类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好。学生有了诗歌知识作基础,再讲方法,就易于掌握。

第二步 课中教会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赏析的方法

中考虽然考的是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但赏析能力是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去培养,2009年以后我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但注重背和默,更注重教学生赏析。如:

1、教会学生从阅读对象中捕捉信息,由物象推知意象。

如了解作者、背景、关键性的词句。捕捉到所需的信息后,就能从物象特征推知一些意象之蕴意。由信息到大意,由大意到主旨。举纲便可张目,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所读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初中古诗鉴赏,考诗歌的主要内容,是重要的考点。有了这个基础,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难了。

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答: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 2 “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以上的考题,学生如果有了善于捕捉阅读信息的能力,这两道题是可以完成好的。

2、教会学生选好阅读的角度,找准赏析点。

找到欣赏本首诗歌的切入点,根据阅读对象准确合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如抓住阅读对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来阅读,搞清作者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多提出几个问题,开拓阅读思路,为鉴赏好诗歌作铺垫。

如: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以上两个小题就既考了思想内容,又考了艺术特色。

3、教会学生分析近些年的全国各地中考古诗词赏析题,把握中考古诗词常考的知识点,对点进行训练。如:

常考古诗词的相关文学常识、关键词语的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把握、诗歌内容的评价等。

针对所考知识点,教学生赏析步骤:

第一、读懂考题要求,弄清诗歌写了什么。

从内容方面看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诗中的“意”指思想感情,“境”指生活画面。

如: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明确:诗是田园诗。其妙在:记叙的虽是平凡的人、事、景物,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平淡的、恬静的美。特别是颔联,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昂。

二、读懂考题要求,弄清诗歌是怎样写的。

从表达技巧方面看诗歌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

3 如: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断肠人在天涯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第三、读懂考题要求,弄清诗歌写得怎么样。

从语言方面看语言的运用、风格。如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像奇特。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第四、读懂考题要求,运用想象,合理补充。

要求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调动多种经验、知识去理解、认识诗歌内容。如2011年株洲中考语文是阅读赏析赵师秀的《约客》,其中要求赏析修辞手法和第四句诗。 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我下足了功夫,所以我学生完成非常好。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精品,“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不能靠某一招一式,还需要平时课堂内外的积累和训练,最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相信只要你平时教会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赏析知识和方法,应对中考中这类考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附:2009-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卷中的古诗词阅读赏析题 2009年: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27.“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顽强不屈或自强不息等的精神。

28.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人才 2010年:

(三)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7、“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塞外春天牧马晚归)图景。

28、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间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竟境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对家乡思念的)愿望。2011年:

(三)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7.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 对偶 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季江南特有的景色。 28.请你自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写出诗人久等朋友不至的寂寞心情。 2012年: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推荐第8篇:《纸船》赏析教学教案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那么,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推荐第9篇:黄金分割教学方案赏析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这份教学设计我认真学习了,概述独特新鲜,教学目标注重了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教学设计流畅,注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生成中得到了锻炼,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概述中对于《黄金分割》一课的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科(中学数学)年级(八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时间(45分钟)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这样的概述很是独特新鲜:对于学习内容(《黄金分割》)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凸显出来(以往的教学中,大都将“黄金分割”作为比例线段的应用来处理,学生学过以后,丝毫感受不到“黄金分割”的实用价值,体会不到“黄金分割”所带来的美的享受,本节课除了讲授黄金分割的定义及其作图方法之外,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黄金分割的例子,使学生亲身感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以及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突出,教材处理方面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发现黄金比,感受发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方案设计,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在尝试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存在于身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知识得到升华”的学科先进思想。

学习者特征分析到位,清楚(学习者是佛山市汾江中学跨越式发展试验初二 1班学生,学生对网络教学比较感兴趣,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基础知识扎实,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分析很透彻、合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动力的不同等都有差异。老师已针对个别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做好调控预防。

教学策略选择了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教学环境优越:有广播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提供的 V-cla 教学平台系统、“几何画板”等工具软件。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从问题引入,引发思考——投票选举,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发现新知——运用新知,练习训练——介绍作图,验证作图——浏览资料,感受价值——运用新知,设计方案——课后拓展,知识提升,条理清楚,环环相扣,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实效性极高。

个人认为可以再改进的地方:

1、对黄金分割的定义讲得不够清楚。

2、在教学环节6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黄金分割的有关应用方面资料,自己进行巡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可以看看生生互动能否在质疑之后自行交流解决,或者是否是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小结。

3、评价环节少,课堂反馈不足。

推荐第10篇:《古诗词赏析》教学案例

《古诗词赏析》案例

教材分析: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思想和语言精华,不论其形式还是内涵,都历经推敲而魅力独存。也正因为如此,对诗词曲的赏析成为中考考查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复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其语言。

2、要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2、结合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形式,注重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谈出对古代诗词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法,竞赛探究,诵读法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见《说明与指导》P47

三、出示学习任务:

1.了解中考古诗词的赏析点。

2.掌握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四、中考聚焦:

【2009年济宁市中考题】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其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内容)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写法) 【2010年济宁市中考题】

绝句 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 【2011年济宁市中考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问题: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 ,(写法)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感情) 见《说明与指导》P48 总结:诗词赏析考什么? 1.内容。 2.感情。

3.写法。

五、师生共赏,如何领悟

(一)例1:(赏析内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内容)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思路: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一两个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例: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晚秋萧瑟悲凉的画面。

(二)例2:体会作者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 总结:分析作者的情感 1.注意诗歌的标题 2.注意诗歌的意象 3.注意诗歌的背景注释

4.联系已学相关诗歌的主题 „„

(三)例3:赏析写法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衬托等。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 读一读,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用得传神?说说你的理解。 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

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等分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含义。(词不离句)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诗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妙趣横生,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四)总结:赏析写法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说说你的理解。

你认为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思路:(写法+表达方式)

(1)分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点明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3)所写的内容和诗歌情感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例:诗人借景抒情,把多个独立的意象统一起来,描绘出一幅晚秋悲凉的画面,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孤寂愁苦的心情。

六、赏析总结: 内容:意象+意境

感情: 诗歌的标题、意象、关键语句、背景注释、联系已学相关诗歌等。 写法:写法+表达作用

七、牛刀小试:见《说明与指导》P

53、54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意象+意境)

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写法+表达作用)

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写法+表达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自选角度,设计两个赏析题,并作答。考考你的同学。(内容、感情、写法)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第11篇:古诗赏析教学设计

泸南中学 杨登辉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自主合作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2、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3、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敏捷性,提高鉴赏语言的能力。

4、背诵古诗词积累素材,扎实语文根基。

5、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活动要点:学而习、学而思、学而用

三、活动模块:

1、学而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乐 (探究)(感悟)(情趣)

2、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时思之,不亦说乎 学——思——乐

3、学而用——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而时用之,不亦说乎 学——用——乐

四、活动内容进程:

(一)、课前两分钟活动-----成语接龙:

落花流

到渠

竹在

无大

士仁

才辈

生入

里逃

死存

羊补

不可

涕为

逐颜

天辟

大物

(二)、成语接龙成功组同学一人一句 背诵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谁停下来,即刻另起一首,限时六十秒,成功组首得10分并推出今天的主持人 。

10分 。对词十个10分、对句一个5分

如:学——学习-学问-学者-学位-„„ 好学-勤学-厌学-上学„„习——预习-复习-温习-练习„„

习惯-习作-习武-习字„„

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思之,——

(四)老师点拨:

火花一: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时用之,——

火花二:君子——品德高尚,学识渊博 ——我校的培养目标是? 学会做人培养成才——今之君子!——

语文学习目标? ——读今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不断学习钻研,就会产生新的思想观点,这难道不是使人非常高兴的事吗?当有人知道了我的思想观点,从很远的地方来和我切磋交流,这不是使人感到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当有人有不理解、不赞同我的观点的时候,我不恼怒人家,这难道不是君子风度吗?”

(五)学而习——学而思——学而问——学而仿——学而闻----学而通——学而用 „„

学而思对对碰: 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学而用―――生活处处皆语文,人情练达即文章 别人怎么用?今天的伟人也对经典“学而用”

例一:毛泽东——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要取这种态度。

《韩诗外传》“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也已矣。然则君子之学可不与时俱进哉!

例三:温家宝—— ——温情总理的演讲

1.“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温家宝

2.温总理在向华盛顿侨界学界讲话时引用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艾青的:“为什么你眼里总含着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很深”的诗句向海外华夏同胞真情告白。

3.温总理在哈佛的演讲引述了宋代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表达中国文明的崇高姿态。(温总理 “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 )

留学生全部站起来,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温情总理”,这位“中国”总理,许多侨胞是眼里摘 噙着泪花听完温总理的演讲的。历史将永远铭记,21世纪的2003年年末,中国的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所说的话,所说的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话.百年向洋,在最最洋的,最最西方的美国,温总理的声音代表的是中国的声音,是自立50多年以来中国的声音,是初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声音,是中国人拥有真正自我意识的自己的声音。

例四:邱梦如讲话引用了哪些名言? 发言稿 七年三班邱梦如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我能代表初一(7)班的全体同学来和大家谈谈关于学习的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干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

见,“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做人最起码的是要有爱心,爱祖

国、爱父母、爱一草一木。要正直、讲信用。而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只有为社会,哪怕就

是为亲人带来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你的生命才有意义。而目前对于中国这个有十三亿人口,

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来说,我们要想自己过的好,同时也为社会做贡献,一条最实际可行的

办法就是要好好学习,有知识、有本领才能立足于社会。„„

(七)、

1.欣赏诗。下面让的心情稍稍平静以下,欣赏两首诗歌动画。(播放:《渔歌子》《枫桥夜泊》)。

2.赏品诗:好的诗词意境深远,幽香怡人,细细品来,沁人心脾,回味无穷。让我们先欣赏诗歌动画点评—《望岳》。

3.自评诗。选代表介绍你喜爱的诗——评全诗;全班点评一首——《江雪》;再个人点评喜爱的一句诗。

作法:采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两首朗读动画,用动画朗读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播放诗评作为例子,再让学生自评,评论重点:诗的内容

(八):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关注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学习的潞园中,哪些地方有语文的身影呢?

(九)、小结:学而时用之,不亦乐乎?“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无怪乎孔老夫子的弟子们在《论语》中记录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微笑的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以乐观向上的君子之风迎接挑战,用优美的古典文化滋养自身,学习——乐在其中! 让我们运用古诗词典故或名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让我们浸润古诗词的典雅韵律,和谐语调,悦耳语音,选词精致而有灵气的表达我们对学习、对校园、对生活的爱吧!

今天的课上我们遨游诗海中,徜徉名句间,陶醉品评里,得意于写诗时,我们得到了美享受。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诗海中的点滴,中国的古诗词不仅海,更可以堪称为洋,它等待我们同学们去探索。今天就让我们在《人面桃花》的歌声中结束此课。

第12篇: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赏析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她依据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平实和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抓住“决心”等词语的理解品味的基础上,着重在文章的章法技巧上引导学生去咀嚼和品味。其基本方法为:

1 围绕“从阅读角度来看,弄清故事写了什么”——“从写作方法来看,弄清故事怎么写的”——“从写作目的来看,弄清故事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学习语文的途径,我觉得这本身也是在向学生传递学习语文的目标,即教学的重点,而且就作文教学而言,我们要写一篇的作文不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写的吗?我认为学习语文的这三个方面也是随着年级段的升高,要求也就升高.在低段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段语文的学习也就游刃有余.窦桂梅老师用“聊”的方式展开学习讨论,在明确“写了什么”这一环节中,比较注重学法的指导,(从理清人物关系入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是明显地凸现其语言训练的重点着力于章法技巧的指导,学习语文即为作文服务.

2 通过“很久很久以前”和“一天„„从此„„”这样的文章和段落起始方式的“聊”,对学生进行了民间故事叙述方式的训练,也为后面的民间故事创编做了写作上的铺垫。

3 通过叶圣陶版与其他版本《牛郎织女》在对牛郎与织女相爱过程的细节描写的比较,引导学生体悟到写作技巧上含蓄与直露、文雅与流俗之分。

再者,我感动于她对文本全身心地入情入理地解读,在教学中就像在讲评书一般语言、神态入情入境,很吸引学生。对学生昵称为“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亲爱的孩子们”,体现了她的平实、朴素、谦和。她勤于诵读诗书,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底蕴。她的言说饱含诗情,她的话语极富感染力。就本节课来说,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援引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词,借用越剧《天仙配》“树上鸟儿成双对”的词曲等来理解文意;其后,又引出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这中国四大爱情故事。

她的整个教学都实现了用语文教人的大语文教学观,她使我懂得学生在课堂中要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情感,他们需要在课堂形成更全面更强的能力走向当下的生活中。

2012-4-6

第13篇:诗词赏析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一)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有时满怀信心地做了,也拿不到多少分。特别是农村的学生真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现结

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高三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点诗歌鉴赏的技巧,但看不懂诗歌,还是于事无补,所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上了日程。而应试教育使得我们高三的学生淹没在题海战术之中,教师和学生也不得不适应这一形势,弄得身心憔悴,疲惫不堪。素质教育的口号由来已久,但效果一直不佳。从去年开始的“五严”禁令是一个重大的措施,对推行素质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负担减轻了,自由时间多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课外的诗歌,体会优美的语言,如画的意境,品味诗歌或凝练或间远或含蓄或空灵或雄壮的美,领会诗人的情怀,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做题固然重要,但过犹不及,如果两者同时进行,双管齐下,我想效果应该好得多。另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赏析的诗歌,进行适当的分类,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学生看了之后,可以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高三学习紧张,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单的推行,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交流、探讨诗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如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有这样的题目:有人认为第二句也可说成“只有空床对素秋”,你是怎样认为的?我把学生先分成小组,再把赞成“敌”的分为一组,赞成“对”的分成一组进行辩论。为了证明自己,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一方讲罢,另一方辩驳。学生甲说:“对”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学生乙反驳:“敌”不仅指默默相对,更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学生丙补充:“敌”更能表现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寂寥凄怆之情。整个课堂,场面热烈,气氛达到高潮。

三、培养学生关注意象的能力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单位,通过意象可以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写景诗更是景情境的结合如“唯有南来无数雁,与明月,宿芦中”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诗人用“南雁”“明月”“芦苇”三个意象营造了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而且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落满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对吗?如果不知道“折柳”表惜别怀远之意,就无法回答,由柳想到离别再想到亲人,这样,全诗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上下句之间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另外,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如:《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通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诗人“听春雨”,“闲作草”“戏分茶”等一些动作,还可以想象到诗人愁容满面,思绪乱,独坐窗前,思国家前程之渺茫,想个人仕途之不畅,进而来体会作者不安的心情和绵绵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培养学生模拟再创造的能力

诗如画,古代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我们今人面前展视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古时场景,把诗中的场面搬到课堂中来,进行二次创造。如《寻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笆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我在分析诗中人物形象是这样讲解的:“友人把家搬到了郊外”,我在黑板上简笔画出城墙,接着由“野径”“桑麻”画出弯曲的小径和一片桑麻地,“这样诗人到达了目的地,站在了篱笆前”,简单画出房屋和门前围住的篱笆,“诗人看到里面种着尚未开放的菊花”,再画上菊花,“上去敲门,没有回应,问西邻„„”由画面分析环境,会产生一种不平凡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友人住在一个高雅、幽僻之地,可以想象友人悠闲自在的生活,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并由此推断这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逸之士。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以上谈到的只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做法。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关注标题、作者、题材、注解、技巧、典故、语言风格等等。在这里不一一阐明。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14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论文赏析

文章来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改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一、由于受未来就业需要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对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在多种媒体的冲击之下,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余阅读的时间较少。许多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高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全是围着高考转 许多地方的语文课程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过于加强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不高。高中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1.立足文本,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具备类似的敏锐感觉。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饱含情感的语言.迅速地感受到语言的意义所在。学生只有形成了这种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才可能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自觉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2.挖掘文本,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指不但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呼唤人文精神去充实和武装学生。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其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 文章来源:

充实人,提升人。所以。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就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教育的过程注重的主要是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这势必导致语文教学的畸形发展.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三、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高中生语文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管理的运作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教学评价体系的运用上都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而社会的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在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实行系统的改革.要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必要的全面的语文素养.也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多样化需求,尽可能适应学校发展自己办学特色的需求。

1.引进开放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语言权的开放,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思维权的开放。课堂上教师应当走下讲台,取消语言霸权,使学生有机会发言。有权利提出不同意见,平等的交流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正是开放式教学过程的特点之所在。教师应当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应当过分强调每—个教学环节的按部就班。而应以学生乐于探究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学习语文是一个学生思维能力多维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用现成的固定答案去限制、束缚.甚至扼杀学生有价值的思维亮点。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证的理解和分析问题。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认知理解上的不同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价值的体现。

2.通过实践,让语文学习走出校园。

语文教学的一个显着矛盾是学科内涵极其丰富.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加之 文章来源:

语文学科具有适于自学的独特性,因此。

打通“课堂”这个瓶颈,沟通课内外学习环节对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例如:在“听说”方面.每节课都抽出五分钟时间用于学生演讲,这样一学年下来.每个学生至少有六到八次在大家面前大声演说的机会。我还要求学生做“听说”的有心人,在课堂外加强与别人交流学习,有意识地锻炼“听说”能力。在阅读、写作方面.我以加大阅读、写作量为突破口,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在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建立班级图书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机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拓展写作内容。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行激励机制。

要以“激励”的方式引导高中生自始至终参与知识的积累过程,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初期,他们的自我评价体系尚未完善。他们因学业上的挫折失败,大有自卑感,常轻视自己,较低地评价自己.易产生学习焦虑、学校恐惧症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心理障碍。他们很需要教师给予客观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表现中的合理因素,提炼优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第15篇:《小池》赏析教学设计

《小池》

--------------------赏析教学设计

高楼镇崔庄小学——王银东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诗题,齐读,介绍作者生平及成就(利用课件展示)。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诗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和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利用课件点拨,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词句意思。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吟唱,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1、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2、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听课件演唱小池,学生练习诵唱。

3、老师简析这首古诗中的感情及内容。

第16篇:清明上河图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二郎庙镇一中 裴东兆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课本第七课的内容,本次欣赏活动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运用美术的眼光进行学习。同时认识“风俗画”这一绘画题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作品认识“风俗画”这一绘画题材,培养学生对名家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知道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要了解哪些信息,如何去欣赏。分析欣赏画家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线条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理解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在欣赏中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欣赏顺序,引导学生发现、质疑、并通过讨论和探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与探究,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感悟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认识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树立保护文物、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初步感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通过画面人物的冲突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是中国古代风俗画的一个特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节的《清明上河图》,全面认识中国古代风俗画。

3、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三、电教设计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学生的视、听、思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选用《清明上河图》长卷慢放一遍,听解说。再倒放一遍,比较各画段表现民俗风情的不同,重点欣赏“虹桥”一段,根据需要进行画面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明确今天要上一节欣赏课。回忆以前在美术课上欣赏过的作品。 提出问题:根据你几年来欣赏美术作品的经验,说说你认为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需要了解哪些有关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将其总结于表格之中。 作品名称 作者 国家 年代 画种 题材 主要技法 艺术价值

(二)看书,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来填表格 多媒体映示课题,请学生根据课前读书上的文字内容解释画题并找出与上表有关的内容。(不知道的地方通过下面的欣赏来完成) 教师总结:介绍《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北宋风俗长卷。传世名作、一级国宝。作者张择端。原画作为线描作品,长5米,宽25厘米。(对比总结用表格,感知作品的大小)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历朝历代都有皇家画师对其临摹。

(三)全卷赏析清乾隆年间临摹版《清明上河图》课件 因为原作年代久远,很多地方已有些模糊,所以今天老师带来的课件是清乾隆年间临摹版的,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先通过课件整体欣赏一遍,听解说。初步感知。(课件指导:自动播放,到虹桥段右键单击,画面暂停,解说继续,至解说过此段后单击左键画面配合解说继续)

2、倒看,(自动)比较画面中皇宫、内城的不同,(可按S键暂停,继续也按S键)鼓励学生用合适的词来分别形容一下。体会作者对当时风俗人情、交通工具等的表现。

3、单独分析虹桥一段。(暂停)比较与原版的不同。 (单击右键选下一张,再单击右键选下一张到原版画面)每个画面放大,分析近景、中景、远景的刻画。船上、桥上、桥下的人物的表情、动作。主要画面局部再次放大,分析画面中的矛盾冲突,人物表情、动作的描绘对画面起到的作用。

4、(点击画面右下方蓝色长方形链接键)再次整体欣赏一遍,加深体会《清明上河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用线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按S键暂停)

五、《清明上河图》艺术成就总结(先让学生说,教师总结)

1、《清明上河图》是反映了宋代民情风俗的历史生活画卷。请学生根据《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理解宋代的生活风情。

2、《清明上河图》全卷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并且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解决了有限的画面空间和内容广阔的矛盾。(播放在线动画《麦兜响当当》前几秒解释“鸟瞰”。)

3、《清明上河图》全卷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而且简练,是中国线描人物画里面代表作品。

五、拓展: 正是因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如此之高,近现代许多的工艺品都以它为题材(点击画面右下方蓝色长方形链接键看在壁画、剪纸、玻璃器、瓷器中的应用)。 甚至有动画片让这幅画动起来了。(播放在线动画《麦兜响当当》清明上河图片段)

第17篇:教学设计——语言赏析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赏析

绛县城关初中 付薇 教学目标:

1.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找出语言赏析类的试题,并归类。 2.找准语言的赏析角度,学会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3.帮助学生梳理赏析语言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初步鉴 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一、激情导入:

这些美景真养眼啊,那么,既养眼,又养心的是什么呢?对,是美文!许多文学大师,用生花的妙笔把现实拉回到了书面上,从此,这些美文便定格到了读者的心里,因为在那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诗意的人生,更有如诗如画,令我们百品不厌的语言。语言是文章的锦衣,是成就至美华章的血肉,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就是这个道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精美的语言。

语言赏析类试题已经成为一种热门题型,甚至跻身于中考的必考行列,而这类试题恰恰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问题,所以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课前准备,搜集了一些中考试题中关于语言赏析类的试题,请同学们说说,哪些问题属于语言赏析类试题?

考点梳理:

老师把这些试题简单做了归类,请同学们来看。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015山西)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016海南)

- 1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赏析示例:

1.本句中“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表现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2.这几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逼真传神地写出了哈默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痛心情,充分体现了哈默尔先生的爱国精神。3.“争”和“啄”两个动词,生动准确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赏析的非常到位,下面我们就来总结语言赏析的方法,寻规律,找技巧,为即将到来的中考未雨绸缪吧! ◆归纳语言赏析的方法

- 3杏树、梨树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态及花朵之多,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桃花的颜色比作火,杏花的颜色比作霞,梨花的颜色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朵颜色之艳,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③从感官上看,作者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方面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视觉方面来写,“花里带着甜味”是从味觉方面来写,“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从听觉方面来写。 ④作者按照由上到下的描写层次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如先写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再写花下的“蜜蜂”“蝴蝶”,最后写遍地的“野花”。

⑤整段文字短句的运用很富有特点。整段文字没有使用长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平易好懂,写出了花的多、艳、甜的特点,这样的句式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虚写,其它句子是实写,突出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⑦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通过写“蜜蜂”“蝴蝶”从侧面来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⑧另外还可以品析文段中几个富有特点的词语,如“赶趟儿”表现花朵多;“闹”写出了蜜蜂在花朵上欢快起舞飞翔的情景,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效果;“散”字形象生动写出了野花繁多的特点。

◆ 多角度赏析《背影》中“望父买橘”的片段

1.本段文字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年纪老迈、体态

- 5确,表述流畅,格式完整。

◆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话,抽生读: ◆ 更上一层楼

朱自清先生的《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不必说文中运用修辞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也不必说调动各种感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单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就让人感到朱先生笔下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看到春华,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李儿”着实让人过足了喜获丰收之瘾,这样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个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

它是一曲赞歌,唱出春的美妙旋律;它是一首热情的诗,抒发了对春的企盼与眷恋;它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示出春的生机与魅力!

这段话总结了同学们刚才对语段的赏析,老师整理成了一篇文章的阅读心得,可以说是一个升级版的语言赏析,这种形式正好可以回答哪类问题呢?

对,2016年的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小题——选文语言带给你哪些有益影响?

◆ 下面也请同学们也来练习一个升级版的语言赏析:

请同学们听读小小说——《桥》,在听读的过程中画出你喜欢或觉得精彩的词语、句子、片段,听完后选择一种或多种角度进行语言赏析,然后整理成一篇阅读心得。

- 7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小伙子。

小伙子竟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练习要求:

快速研读本文,任选自己觉得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赏析,然后整理成一篇阅读心得。

(生进行写作)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这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每个字都不应该忽略,每句话都要认真领悟其含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以后面对语言赏析类试题,同学们一定会胸有成竹,用我们今天掌握的方法从容应对,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让自己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最后,祝同学们中考成功!

- 9 -

第18篇: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

中外音乐赏析课心得体会姓名:李嘉威学号:2013124031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中外音乐鉴赏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自己真的收获良多。

还清晰地记得,在第一堂课时,老师就郑重地对我们说,学生绝不可以带笔记本电脑到课堂上并且在欣赏音乐时不可以聊天。或许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位老师对音乐的尊重。而这也让我明白了,欣赏音乐的最重要的前提并不是你要有多好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而是要首先学会尊重音乐。 在随后的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欣赏了《红色娘子军》音乐剧《钟楼怪人》《圆舞曲》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中外经典作品。其中《红色娘子军》让我知道了如何利用音乐来表现南霸天的坏人形象。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首先以长笛的柔和以及竖琴的甜蜜展现了两人相爱的美好与动人;接着利用钢管演奏出严峻节奏和阴森的音调完美的表现出压迫与无奈的感情;最后以小提琴的与快板交替深刻表现出一种悲伤并夹杂着反抗与哭诉。通过这部作品让我深刻的明白了原来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声调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感情主题,并通过它们的有机结合,让人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一个触碰心灵最柔软处的故事。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

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我对音乐剧 歌剧 民族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音乐风格和背景都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同时充实了我们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了音乐知识,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让我懂得了音乐的美。

最后向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老师可以将所有的学生统一分成一个小组,然后欣赏完一个作品后,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话既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第19篇:戏曲艺术赏析 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第20篇:佛教艺术赏析课心得体会

佛教艺术赏析课心得体会

姓名:廖星伟 学号:14513229

“中国佛教艺术赏析”是我上过的最有收获的选修课没有之一,通过这一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从一个对佛教只有浅显了解的人变成了一个对佛学十分感兴趣的人,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学习到了佛教艺术的基础知识,这对我今后进一步学习佛学、挖掘佛教的精华与真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我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一些知识。

首先我认为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都是人为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和一种哲学体系,神话中的很多神都是带着地域、种族的人为色彩的,佛教也是如此。但是他们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并且原理上如此相似我认为这是基于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果律。不像西方基督教,佛教并不承认第一因,有的人说第一因彻底推翻了佛教,但是个人认为这反而让佛教相比于西方宗教更具有客观性。为什么呢,我认为缘起并不是由某个上帝来主宰来确认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规律,一切都是客观的真理,一切都是随缘的。但是因果律几乎是贯穿于所有宗教的一个永恒的真理。星云大师曾说过,你可以不信佛,但是你不能不相信因果,在他的一生中他看过的世间最公平的一个法则就是因果律了,人人都逃脱不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因缘都有相应的善果和恶果,前世积德来世相报,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民间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二十多世前行善积下功德的许仙在一千年后得到了修道得果的蛇精白素贞的报恩,而白素贞也因为几百年前偷吃了

1 中国佛教艺术鉴赏课心得体会

正在修行的蛤蟆精法海的内丹而受尽了果报,这一切都是起源于千年前一个打蛇人、一个牧童和一条白蛇的恩恩怨怨。因果律贯穿了这一古代的神话故事。由此可见佛教在宋朝的民间是相当兴盛的,而且人们都心怀因果。现在研究历史的人都说宋朝是人民生活的理想时代,我觉得佛教的盛行、百姓对教义的正确响应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当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心中存因果,事事行善积德,心存适当的畏惧心的时候,这个社会必然会安定团结。而当大多数人把宗教当做祈求钱财好运的工具,或者说潜意识里根本不信佛,只是有利益得失的时候才去念佛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的佛教的正确教义就可以说没有深入人心,佛教寺院以及僧徒们就应该有所反思。我认为佛教对社会最大的作用就是宣扬因果,积极劝导人们行善积德,拥有像佛一样的心境,而不是通常情况下,通过让人们捐献钱财来让存在性都有所争议的一些神灵来当自己的护身符、“保镖”。

关于轮回转世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目前来说很多人对轮回转世的说法并不是太相信,我觉得这也不是不可理解。首先,在现代实验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中,人们都偏向于在实践中寻找真理,而关于转世的实证实在是少之又少,其中能让人信服的又更少了,所以人们就会想轮回转世是不是佛教用来自圆其说的一个借口。但是个人认为人死后的灵以及轮回转世还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无法通过目前的技术或者感官感受得到。打个比方就像电磁波,我们无法感觉到也无法看到,但是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给我们传送无以计量的的信息、能量,电磁波、电磁场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只是我们

2 中国佛教艺术鉴赏课心得体会

无法感应到罢了。灵也是,它有能量,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存在,它附在有机体上能让有机体有各种意识。人刚生出来的时候灵刚刚到达这个肉体,还是处在一种与肉体间的“磨合”状态,肉体也无法完全驾驭这种灵体,因此人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就是灵与肉之间结合的过程。说到底人的肉身也还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无机界,只有灵体与肉身结合了以后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植物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植物人对外界几乎无反应,造成植物人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元神出壳。关于灵与轮回转世的说法,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完全否决,宇宙中的物质与知识我们人类还尚掌握得太少太少了,宗教里的一些教义与说法都是极少数得道醒悟的人悟出的,这其中不乏宇宙中尚未由实验证实的真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佛教的很多律法都会得到或对或错的证实。

前面也说过,佛教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人们通过自身对事物的感受创造出来的东西,佛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过程中也发展出了很多教派,有丰富的绘画、雕塑、音乐、文学艺术等的遗产,这些对我们了解佛学艺术、了解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前段时间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实在是世界文明的一大损失,在联合国一再劝阻下塔利班人士还是一意孤行。所谓事在人为,公道自在人心,通过这件事,塔利班更加失去了包括阿富汗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人心,这就是他们所种下的业,必然标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塔利班政权的失败和垮台。

最后,通过老师在课上带我们了解敦煌莫高窟、藏传佛教等等知识,我比任何时候更有兴趣去造访各地寺院古刹了,相信再去寺院也

3 中国佛教艺术鉴赏课心得体会

会更细致地观察里面的艺术细节了。衷心地感谢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讲课,感谢老师每节课带给我们的正能量,我会更加地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好好地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份缘。多做善事,放生,吃素,持戒。

南无阿弥陀佛。

2014年11月26日夜 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图书馆

《教学赏析心得体会.doc》
教学赏析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