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方案

2020-04-06 来源:活动方案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磨课方案

城关逸夫小学 教学能手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基本功,为本学年县级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做准备,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磨课活动作为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重点,特制订磨课计划如下:

一、磨课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上精品课、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成为每一位有上进的教师的追求。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程研读,必要知识准备„„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良好的途径。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是执教人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教研组中所有组员智慧共享的过程。在磨课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来剖析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努力尝试寻求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发挥团结互助精神,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这种边学习,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的过程,把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但使执教老师,而且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全员磨课”活动,大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机构组织 组长:施海军

组员: 陈 亮 韩立群 王懿文 刘玉芬 陈长路 陈守芹 史丽萍 凌玲

四、参加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五、活动目标

1、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打造高效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具体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常态课高效化。

2、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备课和上课基本功。

六、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

14、12——20

15、04。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教导处人员实行包组,承包分工如下:语文组陈校长,数学组陈长路,英语组韩校长。

3、活动方式:三位参加县教学能手大赛教师都要承担磨课活动,即担任磨课活动执教人。原则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示范课,如不能达到效果,可以延长时间,直到实现磨课目标为止。

4、磨课的程序:执教人选定磨课课题------执教人备课------在教研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二次备课------组织教研组组内听课、评课、议课,三次备课------二次执教,组内听课、评课------(如此反复,成功为止)。

七、过程管理

1、执教人要事先选好课题。第一次集体活动前,要撰写教学设计、说课稿,并把课题提前通知本组教师,每位教师都要对本课题设计出自己的教学安排,为研讨做好准备。

2、全组人员要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每一次磨课过程。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 “磨课”教师要虚心听取评课教师的评议,评课教师要诚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授课教师对评课教师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整理。

3、听课时,组长对每位教师分配听课任务,教师要根据任务对上课过程进行认真记录,并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4、教研组长对磨课过程做好记录。

城关逸夫小学 2014.11.27

推荐第2篇:磨课方案

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实施方案

八里小学 2016.9.1

关于开展“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实施方案

随着“磨练合格课 ”活动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大提升,教学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为了进一落实峄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课堂,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学校决定,2016年在全校继续组织开展“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南,以“新课程系列课达标“活动为基础,以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以示范课为导向,以研讨课为主体,以评比课为促进,以验收课为评价,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聚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一个。

二、参加人员

全校在岗任课教师(含兼课的领导干部)。

三、计划步骤

活动开展包含“拟定计划---宣传发动---示范课----磨课研讨---验收总结“等基本步骤,各环节反复交错,波浪式推进。

3、各教研组要与2月20日前制定出本教研组实施方案,并交到

教导处。

四、活动内容与要求

(一)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方案的制定要自上而下,要经过审批。教导处负责审批各教研组的方案。各教研组审批所在组的方案。学校方案下达到各教研组、各办公室,尤其是其中的活动安排表要在教研组、办公室展示出来。

(二)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磨练合格课活动浓厚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会议、板报、宣传栏等。要将活动的基本步骤、基本要求、主要工作等展现出来,使教师、学生耳濡目染。

(三)做好示范观摩

每学期要开展多层次、多轮次的示范课观摩课活动。从校长、教导主任到骨干教师都要上示范观摩课。学校每学期要举行示范观摩课两次。骨干教师观摩课执教人,有本单位的也有外请的。

(四)做好磨课研讨

1、磨课是整个合格课活动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推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扎实得开展练课、说课、评课活动。

2.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周有固定的“磨课日”。学校 按学期列出“磨课日”执教教师的活动日程表。

3.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高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

执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4.强化对研究氛围的宏观调控。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

5.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成为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

(五)严把验收关,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

验收程序自上而下,经历“个人申请----学校初验----镇复验----区教研室抽验“的过程,最后由教研室颁发合格证。验收的主要内容有:有效课堂进行模式的运用及进行效果;进行常规材料。

五、强化措施,确保磨练合格课活动取得扎实有效

1.进一步明确今后磨课工作的基本思路:抓住关键,明确重点,做好结合

“抓住关键”,即要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校长、教导主任是磨课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上示范课,带头上研讨课,带头说课评课,带头写教学反思,将自己置于具体的磨课组中,决不能游离于磨课组之外,而只做旁观者,检查者。“明确重点”,即明确建设和优化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是磨课活动的重点。学校要紧紧围绕所推行的教学模式,研讨课堂教学的成败。要鼓励教师大胆使用新模式,大胆改造新模式,不要把教学模式看成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模式用的好不好,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好结合”,指的是做好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磨课活动要与新课程达标活动相结合。在现阶段,磨课活动是新课程达标活动的主要载体。无论

是新课程达标活动,还是磨课活动,目标都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名称不同,但目标一致。同时,磨课活动又是新课程达标活动的继续和深化,因为新课程达标课是否过关是能否参与合格课验收的必要条件。所以,磨课活动又是更高层次的达标课活动。二是磨课活动要与“学、查、纠”活动相结合。目前,在“学、查、纠”活动中,我们不提倡学大、学多、学全。相反,提倡学小、学少、学某一个方面。当前,如何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如何抓好磨课管理,成为我校“学、查、纠”活动的重要内容。

2.要不断巩固和完善磨课活动的三大阵地: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网络教研

校本教研中,去年我们侧重抓磨课组内的常规磨课,今年在抓好常规磨课的基础上突出“以赛促磨”的校本磨课思路。要多轮次地按磨课组、按学科组给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排队,从第一名一直排到最后一名,并且及时公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每位教师的磨课动力。要创造多种形式开发区域教研。磨课活动以来,我们每学期要积极参与市级送课下乡、区级送课下乡等活动,这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区域教研形式。网络教研,学校都已具备条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和鼓励教师学习名家教学艺术、教学理论等。

3.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两个系列课活动

一个是系列示范课活动。每学期初,要举行一个轮次的系列示范课活动,即“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示范课。二是系列赛课活动。即“40岁以上中年教师——40岁以下青年教师”赛课活

动。

4.磨课活动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倡简”,就是提倡磨课活动简单易行,方便教师。例如磨课记录,要给教师提供一个综合的磨课记录本,记录的内容包括校长示范课、教导主任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本磨课组成员的研讨课、执教者的说课、本组其他成员的评课、议课等,而不再是按示范课、研讨课、说课、评课等项目分别提供好几个本子。“务本”,就是抓住课堂这个本位。校长、教导主任每天都要挤出时间深入课堂,深入磨课组。 “求实”,就是磨课工作要实实在在,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切实有用,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不要让老师感到是在浪费时间。“有度”,是指把握好磨课活动的温度,既不要让其他事情冲淡了磨课,而使磨课活动降温,也不要为了磨课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使磨课活动发烧。处理好磨课活动与其他工作的矛盾冲突,处理好磨课活动与日常教学的矛盾冲突,需要临时调整磨课日的要调整磨课日,需要调课听课的要安排好调课,切实保证磨课活动的正常运转。

5、学校建立健全磨练合格课活动的激励机制。自2012年开始,合格课是否过关,作为教师实绩考核评定A级和评选各级教师、各级优秀教师、各级师德标兵的必要条件。已过关的教师在后续工作中要起带头作用。通过区级验收的教师自觉上好示范课,敢为人师,并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果中途懈怠,消极应付,则取消过关资格。三年之内,仍无法通过合格课验收

的,学校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必要的调整,不得安排在做教学工作,其相关待遇也将受到影响。

附一: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领导小组

附二: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指导小组

附三: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表

附件一:

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王传宾 副组长:王福华

成员:

孙冬梅 赵广洋 王士臣

附件二:

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指导小组 组长:王福华

成员: 孙冬梅 赵广洋 王士臣

附件三:

八里小学“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2016年上半年工作安排

第一周:磨课工作部署

第二周:校长、主任示范课 第三周:校委会观摩课

第四周: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 第五周:举行校级优质课评比

第六周: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第七周:教师教案大比武,磨课经验交流 第八周:磨课组间课堂教学展评 第九周: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

第十周:举行校级骨干教师课改论坛,磨课标兵评选 第十一周:对合格课磨练情况的调研评估 第十二周:磨课组成员课堂教学展评

第十

三、四周:活动阶段性总结 第十五:网络磨课经验交流 第十六周:校级磨课验收

推荐第3篇:磨课方案

王庄中学

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

2014——2015学年王庄中学

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基本功,为本学年县级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做准备,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磨课活动作为本学年的教科研工作重点,特制订磨课计划如下:

一、磨课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上精品课、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成为每一位有上进的教师的追求。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课程研读,必要知识准备„„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良好的途径。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是执教人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教研组中所有组员智慧共享的过程。在磨课中,依据新课程标准来剖析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努力尝试寻求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发挥团结互助精神,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这种边学习,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的过程,把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但使执教老师,而且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全员磨课”活动,大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机构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参加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五、活动目标

1、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打造高效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具体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常态课高效化。

2、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备课和上课基本功。

六、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

14、09——20

15、05。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教务处人员实行包组,承包分工如下:语文组-----李主任,数学组------刘校长,英语组------姚主任,理化生组------刘校长,政史地组------崔主任。

3、活动方式: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承担磨课活动,即担任磨课活动执教人。原则以三周为一个教师磨课周期,如不能达到效果,可以延长时间,直到实现磨课目标为止,组内人员依次进行。

4、磨课的程序:确定执教人——选定磨课课题------执教人备课------在教研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二次备课------组织教研组组内听课、评课、议课、专家指导,三次备课------二次执教,组内听课、评课------(如此反复,成功为止)——写出总结反思。

七、过程管理

1、每次磨课都要有具体的计划和时间安排。教研组确定执教人后 ,教研组长负责结合执教人制定磨课方案、磨课计划。磨课教师人手一份磨课时间安排表。

2、执教人要事先选好课题。第一次集体活动前,要撰写教学设计、说课稿,并把课题提前通知本组教师,每位教师都要对本课题设计出自己的教学安排,为研讨做好准备。

3、全组人员要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每一次磨课过程。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 “磨课”教师要虚心听取评课教师的评议,评课教师要诚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授课教师对评课教师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整理。

4、听课时,组长对每位教师分配听课任务,教师要根据任务对上课过程进行认真记录,并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录像,供教师课下对照反思。

5、每位磨课教师在进行磨课后,都要对材料进行搜集、整理,撰写总结反思材料

6、教研组长对磨课过程做好记录,每一次磨课结束后,把材料(计划、执教人的备课、说课、听课记录、研讨备课及评课记录、总结反思等)及时交到教务处。

王庄中学 2014.09 附:

第一轮磨课执教人员名单:语文组------盛老师,数学组------王老师,英语组------胡老师,理化生组------蒋老师广,政史地组-----张老师。

第二轮磨课执教人员名单:语文组------史老师,数学组------王老师,英语组------徐老师,理化生组------王老师,政史地组-----王老师。

第三轮磨课执教人员名单:语文组------冯老师,数学组------张老师,英语组------邓老师,理化生组------殷老师,政史地组-----王老师。

推荐第4篇:常识教研组“磨课”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峄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峄教发〔2011〕10号)、《关于开展“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峄教发〔2011〕71号),阴平镇教委《关于开展“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的实施方案》(阴教发〔2011〕7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低效课堂,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根据区、镇教育部门要求,我校制定出台了《卜乐小学2011/2011第二学期“教师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本学期在全体教师中继续深入开展“全员磨练合格课”活动。为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我组磨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11〕1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南,以“新课程系列课达标”活动为基础,以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以示范课为导向,以研讨课为主体,以评比课为促进,以验收课为评价,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聚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参加人员

孙学海李浩谢旭郑纪伟郑波陈化彩

三、活动安排

常识组磨课活动日程安排

(2011年2月17日)

四、活动内容与要求

1、确定“磨课日”,把每周三定为我组“磨课日”,下午放学后一小时为磨课研讨时间。

2、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高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执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3、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具体做到“三个一”,即肯定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4、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成为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

5、加强教师听课、评课出勤管理。教导处、考核办联合对教师的听评课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纳入教师学期评价结果。

推荐第5篇:研课磨课方案

柿子元乡实验小学

“三周磨一课”磨课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三周磨一课”磨课教研活动。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三周磨一课”教研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为目的,积极开展 “三周磨一课”校本教研活动。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使我校涌现出一批新型的骨干教师,做学科的带头人。

二、建立机构

组 长:寇桂荣

副 组 长:刘生民 李瑞娜

语文科组长:张朝珍 数学科组长:赵月香

综合科组长:李瑞娜

三、建构模式

1、概念界定

①“三周磨一课”。是指教研组围绕某一教研主题,确定磨课课题,组织全体组员历时三周打磨时间,历经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打磨环节,使教师某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②学课。是指学习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集或论著、信息技术资料等。学课要注意吸取精华,改造创新,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

③说课。是指说重要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亮点”及其分析,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分析等。

④研课。是指设计制作教学方案。以磨课教师为“主角”,同学科教师协同合作,确定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所必需的思想理念、设计制作课件等。

⑤讲课。是指磨课教师上公开课。课上听课教师分组进行全程记录,课后让磨课教师准确地研究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撰写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

⑥议课。是指大家对公开课做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做课教师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的优点与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或做好记录。

⑦结课。是指磨课教师根据讲课、说课、议课等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

2、操作模式

“三周磨一课”校本教研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周:资料研磨:从“自创课”到“准精品课”。

形式:学课、说课、研课

内容:磨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确定“磨课”的课题,收集相关资料,灵活整理,事先写出“磨课”课题的“自创课”教案或说课稿,进行现场说课及研磨。同学科教师根据事先收集相关资料及个人反思,从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链接、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材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和试练试讲等方面,与磨课教师一起讨论,提出各种思路,供磨课教师选用,初步研制“准精品课”。

第二周:做课研磨:从“准精品课”到“精品课”。

形式:讲课、议课

内容:磨课教师第一次公开讲课展示。磨课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准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同时对自己的讲课做认真的反馈,找出优、缺点,对某些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每人按要求分组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采取议课的形式,直面而谈,磨掉“毛刺”。 活动后由教研组长收集起听评课记录,交磨课教师揣摩。磨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准精品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精品课”。

第三周:系统研磨:从“精品课”到“研究个案”。

形式:讲课、议课、结课

内容:磨课教师第二次公开讲课展示。讲课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同时对自己的讲课做认真的反馈,找出优、缺点,对某些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每人按要求分组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采取议课的形式,直面而谈,磨掉“毛刺”。 活动后由教研组长收集起听评课记录,并对靓点和不足进行分类汇总、筛选、编辑。磨课教师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如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等)。

四、组织管理

1、学校领导要求:

①在对“磨课”的管理安排上,应确定一个大主题或研究的大方向,即把“磨课”研究主题化。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向课堂实际转移问题,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另一方面把教师“磨课”的微观研究纳入到宏观研究的主题框架下,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有利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②要全程参与“磨课”活动,协助教研组长组织好每个环节的活动,解决好资源供给,为教师们搞好服务。

2、参与教师要求:

①准时到场参加组内教研活动(要求签到),不迟到早退,有事须向教研组长请假。

②针对本组主题,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形成课堂操作策略。

③定好教材和磨课教师后,要求参与集体备课(人人一份教案),参与组内的每一次磨课活动,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人人一份评课稿),献计献策,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研组长要求:

①负责通知本组每一位成员参加活动并进行考勤,详细记录本组每一次活动情况,要求组内成员人人全过程参与。

②会同组内成员定好本组活动详细计划,带领组内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堂操作策略,定好上课内容、上课人员,安排好组内成员进行集体备课。

③安排本组人员针对课例进行多次磨课,不断修改,确保每次活动质量。

④提前一周预先公告磨课活动地点、时间、内容等事项;

⑤注意资料收集,包括磨课教师的“自创课”、“准精品课”、“精品课”教案和教学案例,参与教师的教案和评课稿,磨课全过程的图片资料等。期末进行全面总结,包括各轮“磨课”的精华,精选“磨课”资料,反复修改,编印成“磨课”专辑,作为教学、教研和科研的一项成果。

4、磨课教师要求:

①全程参与磨课活动。包括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环节。

②主动占有教学资源。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灵活整理;虚心听取教师评议,认真反思。

③认真撰写磨课材料。包括“自创课”、“准精品课”、“精品课”教案和教学案例等。

推荐第6篇:“磨课”活动总结

“磨课” 活动总结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最关键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根据《峄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磨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我校坚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做到“磨课”活动“全员、全程、全方位”,不断完善“磨课”活动的形式,认真开展校本“磨课”、区域“磨课”和网络“磨课”,不断丰富“磨课”的内涵,注重磨教师的素质,磨教学的技巧,磨新课改的理念,磨课堂教学的模式。本学期第三周,我校与南关小学、榴园中心校,举行了联合区域教研活动,引进来他们学校的优秀学科,进行观摩、探讨,同时,我们还专门请了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前来我校,进行了大型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像这样的活动我们还准备继续举行,这学期我校将分别去南关小学、榴园中心校进行区域教育活动,力争把好的经验引进来,优秀的学科推出去。

我们本校的“磨课”活动仍然象常规一样,有始有终地进行着,周二数学磨课日,周三语文磨课日,周四常识磨课日,周五英语磨课日,各磨课组能按时有序地进行“磨课”,“磨课”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对于网络“磨课”,我校教师每人都建了自己的博客,积极发表博文,有些教师的博客内容丰富多彩。除建博客外,各磨课组还进行了集中网络教研,针对某一问题、某一讲

座、某一节多媒体课,磨课组的全体教师认真观看、讨论、讲评、写心得,积极探讨网络“磨课”的形式和方法。总之,我校的区域“磨课”、校本“磨课”、网络“磨课”,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开展的红红火火,有生有色。

虽然我校的“磨课”活动 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磨课”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如何磨出高效课堂,还是全体“磨课”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教研,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如何更深入的进行网络教研,还是全体“磨课”教师想探究的。今后,我校还将继续完善“磨课”工作,建立健全“磨课”活动过程监管机制、奖惩机制和磨课组的捆绑的考评机制,以保证“磨课“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0

11、5

推荐第7篇:磨课活动总结

2011-2012学年年度第二学期

磨课活动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语文组的磨课工作,有耕耘,有收获,有欣慰,也有不足。一学期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做小结如下:

一、校本磨课扎实有效

本学期我组的磨课活动仍然结合我校的“四步走”作文品牌进行,并以此为主题。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继续深入开展校本磨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扎实上课、磨课做到:结合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结合课题研究,注重成果的推广应用新。评课做到: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议课、骨干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在校本磨课中`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让我们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让教师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

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学校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二、网络磨课发挥实效

本学期的网络磨课我们按照磨课计划进行的网络视频、名师教学实录的观摩,以及名师教学讲座的学习,无论是哪一种内容的网络磨课,我组力争把此作为一项重点进行落实,以最大可能的发挥网络磨课的作用。

1、本学期我们主要观磨了网络上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视频,如宋代君老师执教的《写自己熟悉的人》,以及专家、名师的课堂实录,如《管建刚作文讲评课实录》。通过观摩、阅读,我们更新的观念,并尝试学以致用,借名家名师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习作课堂。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举措

1、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设想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2、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磨课工作是辛苦的,是烦琐的,但就是在这份共同的辛苦中,我们学会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交往,学会了及时深入的教学研究,学会了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学会了真正的团结协作,学会了共同分担艰难困苦,学会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更学会了彼此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学会了风雨同舟,去携手创造灿烂的明天。

推荐第8篇:磨课

国家专家

鲁子问

(鲁子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学习方案教学”倡导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外语战略中心客座研究员.)

美食家说,美食的最高境界是独酌。美食的十大境界分别是:境界一果腹;境界二饕餮;境界三聚会;境界四宴请;境界五养生;境界六解馋;境界七觅食;境界八猎艳;境界九约会;境界十独酌。

有时觉得,人生的一大乐趣是独享,享受自己创作的快乐。不过,创作原本是为了与人分享,所以,独享的最大乐趣是众享。

为什么磨课?磨课的双重目的是什么呢?从磨课的定义就可以知道,磨课是为了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意义上,磨课的目标是:基于教学问题,找到对这一教学问题比磨课之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磨课的直接目标,或者说,是磨课在教学层面的目的。

磨课是一种集体教研活动,那么也有着教研层面的目的,而这则是磨课的伴生目的。在教研意义上,磨课的目的是:显著提高整个教研集体对这一问题的教学有效性,教研集体掌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从教学意义、还是教研意义看,我们都可以看到,磨课的终极目的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本质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多种方法,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的基石,教育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那么,我们现在的教学与国家社会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存在怎样的差距呢?为何要通过磨课才能缩小这些差距、实现以上目标?

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学与国家社会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存在的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有着较为清晰的说明:“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尽管这些问题不是我们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存在的问题,但这确实是我们当前的教学中总体存在的问题。

导致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其中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总体上是基于我们个人的教学经历的,存在着不少低效、甚至无效乃至负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我们的教学与国家社会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对于那些相当成功的、有效的经历,我们也可能没有把经历上升为经验,没有形成理性的、系统的反思,没有找出规律,没有形成指导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磨课就是把经历中的低效、甚至无效乃至负效的教学实践磨掉,把经历磨成经验,上升到系统的理性的反思总结,形成经验,从而为以后解决同样、同类、相似问题找到方法和原则。

我自己当了几十年教师,说心里话,没有真正做到全身心备每一节课、上每一节课,当我生病的时候,当我受委屈的时候,当我遇到个人困难的时候,当学生特别让我生气的时候,我的教学质量肯定受到很大影响。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还有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生管理、开会、专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坦率地说,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得不去“应付”着备课、上课。我想,我们磨课所磨的是我们的这些经历,是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日复一日、课复一课的“自在的日常教学”,这样的经历充满杂物废屑,导致我们的教学可能低效,甚至无效、负效,所以我们要磨去的就是我们“自在的”课堂上杂物油废屑。

其实,我们要磨去的,就是这些“应付”。可是,前面还说“应付”很正常,现在又要磨课这些“应付”,那不是自相矛盾吗?这并不矛盾。磨课,不是磨我们的每一节课,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承认得了每一节课都用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精力去磨。我们是要磨一部分的课,磨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原则,磨出我们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当我们具有了更高的能力,掌握了更高效的方法之后,我们的“应付”也是高水平的“应付”了,是高效的“应付”了,这样就能在不把我们变得“非正常”的情况下,在我们还是正常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教学有效性。

所以,从问题的视野看,我们磨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磨去我们教学上那些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找到解决低效,甚至无效、负效的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其实与磨课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

当然,从教师发展的视野来看,磨课还是培养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而这也就是教研层面的磨课目的。磨课还可以用于区域教研,比如组织本地区教师共同开展磨课,集中解决本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显然,磨课的目的可以从多层次、多维度分析。

综合而言,磨课的教学目的是解决我们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磨课的教研目的是寻找解决当前教学问题的方法,培养整个磨课集体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推荐第9篇:磨课

七、研究问题解决的情况

针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维度去进行观察,一个是学生活动,一个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数量、无效性的数量,老师捕捉到的有效资源的运用情况、对无效资源的处理情况。通过观察,我们认为学生的七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小调查、为什么会是100%的结果?情景剧场、逃离现场是吃亏还是赚便宜、小寒应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遇到下列情况该怎么办、诚信宣言等,这几个学生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也贴近社会,真实有效。

老师对课堂上有效资源的利用占80%,还有个别的没有利用好。如:在比如一开始的小调查:选择承担责任的同学达到了100%,这明显是一个不合实情的比例,也就是说,有的同学说谎了,不诚信了,这时老师就可以反问,“这个数字真实吗?为什么说谎?这说明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出于种种顾虑,很容易出现不诚信的言行,做到诚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面对这个100%出乎老师意料的无效资源,老师则一语带过,没有通过追问,将无效变为有效,属于利用不当。从一开始就出现的紧张气氛,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老师应该感觉到了,但没有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属于对无效资源的无力改变,因为老师也紧张,没有完全放开。究其原因,在老师。情景剧的表演《小寒逃离现场后》,学生表演时明显紧张,导致第一遍出错。这是无效资源,老师可以号召大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以缓和活跃气氛,但老师漠视了。情景剧后老师的评价,“这几位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此话有些不诚实,在场的人都看出来了,表演的还行但达不到惟妙惟肖。老师的评价过了,老师说了违心话,违背诚信,属于处理不当。诚实的积极评价可以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表演,紧张难免,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和更多的机会锻炼,相信他们一定更精彩!”

针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上,我们从小组的设计有效、分组合理、分工明确、指导有效、评价到位这几个维度评价小组合作的广度、深度、有效性。从观课的结果看,这几个方面实现的基本上不错。当然,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个别组员并没有全身心地参与,每个人的意见并没有充分被吸纳,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则只顾自己讲;在小组汇报环节,通常都是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代表,汇报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师也往往更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合作学习展开的具体过程则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八、学生学习效果的佐证材料

本课中授课老师从学生的“走近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诚信宣誓”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活动。我们分为两个观课小组观课,一个着重“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利用”,以朱德生为组长,一个着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以刘庆溪为组长。 1.课堂中生成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魏耀蕃、朱德生、周烨、郝俊峰、张学坤、刘持君、郭宝向、李民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焦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以“小调查”的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起点,调查的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她在“感悟诚信”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了由学生参与的小品表演活动,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在“合理想象”和“生活剧场”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生成了许多有效资源。这是我们所有观课老师都需要学习的。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预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诚信宣誓”环节设计比较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背景音乐声中集体宣誓,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凸显了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学科特点。 2.小组合作有效性

刘庆溪、王会芳、谢兰杰、陈威刚、祝玉芹、崔潇月、郭花

焦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深度有梯度,效果好;分组是四个人小组,合作有效;每个成员分工明确,都有展示的机会;老师的指导也很及时,并且鼓励性评价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参与的广、参与的深,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九、本课例研究对校本研修的启发和建议

1.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首先立足教学现实,围绕今年的研修主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锁定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

2.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后,研修组老师在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等问题研讨区一以贯之追踪问题,全方位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磨课——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新手段

——浅谈2013年山东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关于磨课的认识

郓城县黄堆集乡初级中学 谢兰杰 题记: “我们所讲的磨课,其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里,基于教师自身经验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的研修才是真研修,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也才是真进步。”

-----------张志勇

2013年11月20日至28日,我有幸以山东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的身份去聊城大学政治和公共管理学学院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研修第一次集中培训。此次研修的目标和任务是:围绕贯彻新课标这个中心,通过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骨干教师面向学生学习设计,实施和研究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骨干教师指导2014年初中教师全员研修的能力,促进新课标的全面贯彻和基于网络的协同研修常态化。

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研究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或协同发现自身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如省项目办专家蒋敦杰教授所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因问题而真实,因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因问题而具有上升空间。问题已然存在,课程研究不回避问题,而要将问题揭示出来。问题是一个要解决的困惑,一个要克服的障碍,是需要跨跃的,横亘在当前情景抵达期待结果之间的一个鸿沟。这个困惑、障碍和鸿沟是任务承担者自身的,不是他人的,是面临挑战性任务而没有现成办法完成时产生的。对于教师来说,是贯彻课标教学新要求没有现成办法实现时产生的。问题要指向任务,与任务共存;要指向承担任务的人,与人适配。 ”

因此,我认为此次研修的最大亮点就是为我们广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开启了一扇方法之门。

基于此次研修的目标和任务,依托省项目办提供的研修平台,我们以研修组为单位,每个研修组承担了一个真实教学场景的课例研究。运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的基本式进行了磨课。所谓磨课,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课。磨课与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一位教师,要想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的磨课。

磨课的基本流程是:

1、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

2、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

3、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

4、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

5、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课堂实录回放,同伴议课、评课、实践反思、必要研究;

6、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

混合式课例研究基本式的课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

有效磨课必须遵守以下以下基本要求:

一、磨课活动要以十人左右同组为宜。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二、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顺序推进。平时磨课活动中,参与磨课的教师有的不进行备课分析,而是直接编制教案,对编制教案的基础是什么?课标、教材还是学生?教师们的回答是经验。缺乏课标和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这种固守经验、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磨课的本意——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三、反复但不重复。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四、经常化和制度化。要坚持每课必磨,周有小结,月有精品课。习以为常,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更具艺术气息,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五、将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作为确定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建议做学生前测,了解学生的基础。通过考查,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及时弥补缺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知识类型,调整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立使能目标。

六、观课不用太专业,抓住一点分析透彻就行。换句话说,教学研究要向专题化、深入化转变。我们以前的听课大多都是每个人全盘听,听完之后泛泛而谈,很多时候评课一般都是:教学设计合理、教师语言精炼、基本功扎实等等,一个人评完课之后,后面的人就不用再评了,因为再评都差不多重复了。教学研究也大多是泛泛的研究,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观课则不是这样,观课时,每个观课教师都承担着某个维度(教师维度或学生维度)的某个观察点进行深入观察,并在观课量表上记录观课结果,然后整合所有观课教师的观课结果,形成有效的观课数据,依据数据作出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而研究授课教师这节课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更加注重锤炼自己。如果我们对每位老师都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那么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磨课,国家专家鲁子问曾说:“磨课的终极目的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磨一部分课,磨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原则,磨出我们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磨去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找到解决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我想,这也正是磨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吧。

基于以上认识,建议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当以一个教学研究者的身份来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本身,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正如蒋敦杰教授所说的那样:“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是老师基于现实起点的常态课研究,是老师自己想做能做的研究,是促进老师自我发现、自我调整和自我超越的研究。唯有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教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

磨课计划表最后修改:2013-12-25 15:32 魏耀蕃 (指导教师) 2013-12-26 08:44 很好。有见地

朱德生 (指导教师) 2013-11-23 10:40 我们2013年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4组在专家指导和组员努力下,21号制定和通过了磨课计划。我们借助课例初二上册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研究追踪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效资源;二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效资源关系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教学时间局限性等。一个教师的不具有广博的知识涵养,就难以回答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就可能有意回避问题。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心中只有自己的预设资源,上课搞一言堂,就会漠视或藐视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置之不顾,按部就班授课。教师如果教学机智不够,教学艺术不高,对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不能及时捕捉,合理利用,课堂就会缺乏活力、缺少激情,缺少高潮。如果教师能对教学中生成的一些新的教学信息(例如学生突然提出的一些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进行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就会使课堂更加灿烂,愈显生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责任承担的意识,没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缺少深度,是一种假合作;教师置身于合作之外,只有小组合作,缺少组租合作、师生合作;合作的结果不能合理评价,有效利用,教师只是为活动而设计合作,忽视了对结果的有效利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比较生疏,教师缺少合作技巧的指导等。 我们将会通过磨课、观课、评价等方式研究这些问题,力求解决一些问题。我相信,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在大家的精诚团结下,我们一定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谢谢!

课例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项目《与诚信结伴同行》——山东人民出版社 所属类别

思想品德初二 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归因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目标任务:1.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更有效的运用。一堂课的优劣,设计很重要,它体现着老师对学情、教情的理解和把握;生成同样重要,决定着课堂的宽度和厚度,往往更多的亮点就出在生成上。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没有及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的资源自生自灭了,就象点了一个哑炮,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老师忽视生成资源的原因一是课堂经验不足,没有这种资源意识、追问意识和生成意识;另一方面就是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面略显狭窄,不能有效的应对课堂中出现的资源;或者是老师的理念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导老师加强自身素养,提高生成意识,能自觉追问,从而提高课堂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2.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大重点。现在全国各地小组合作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是小作合作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假合作、现象比比皆是,成了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就是引导老师能意识到并能有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甚至是领导能力。 研究问题

本组的研究问题确定为:

1、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

2、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说明事项

1.研究问题的形成过程:本组在讨论教学问题归因采取了每位老师写两个本人认为是制约课堂效率的两大问题,汇总结果发现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如果我们

2、研究问题的追踪过程:在备课研讨中,围绕探讨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修改教学设计;在观课研讨中,围绕研究问题确定观察维度及相应的观察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课堂观察,检视问题的解决情况;在课后研讨中,分析观课数据,得出观课结论,在课后评议和实践反思基础上,群组教师对学习支架的认识、设计和利用上获得共同提高。并完成第三次教学设计,形成更高效的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流程分工 时间安排

群组成环节 上课老状态 磨课任务

制定计划

11/21-11/23 √师

焦爱玲 参与计划制定员分工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

提供相关资源√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

在“计划:问题研讨” 区开展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协同讨论 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

归因花√

刘庆溪√李民√郝

备课1 11/22-11/23 √备课研讨

11/23-11/24 √焦爱玲 基于个人经验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参加备课研讨会议,发布备课研讨记录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

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

网上修改教案

对教案跟进评论

√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

在“备课:问题研讨” 区开展问题解决策略和活动设计的协同研讨 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

李民

√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

备课2 11/23-11/24 √观课准备

11/23-11/25 √焦爱玲 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参加观课准备会,提交观课准备会记录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

参与制定观课量表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

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

在“观课:问题研讨”区开展对指向研究问题的观课维度、工

具和方法的协同讨论

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上课-观课

11/24-11/25 √上课 发布课堂实录

焦爱玲

分工观课 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

观看、阅读上课实录并进行评论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

课后评议 11/25-11/26 √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焦爱玲 依据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提交评议会记录

郭花√刘庆

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在“课后:问题研讨” 区开展依据观课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效

果、总结反思和对教案修改的协同讨论

√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备课3 11/29-12/12 √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对教案跟进评论

刚√张学坤√ 焦爱玲√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 总结自评

12/13-12/15 √焦爱玲 参与总结反思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

撰写并发布总结反思文章

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

群组互评

12/13-12/15 -

填写自评表焦爱玲 群组互评

√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王会芳

教材原文

学科:思品

学段:初中

教材原文:山东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与诚信结伴同行》周烨 郭花 刘庆溪 李民 郝俊峰 焦爱玲 郭宝向 祝玉芹 崔潇月 刘持君 谢兰杰 陈威刚 张学坤

推荐第10篇:磨课

“磨”出“型”,“研”出“挚”

撰写时间:2011年8月6日 8:16

——磨课总结

纵观《相遇问题》的课例打磨过程,不难发现“如何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这一专题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专题研修的过程比较科学而高效。

回顾“应用模型”的研修过程,不难看出:从9月4日潍坊会议“研究方向”的确定,到12月初“磨课总结”的全部上传,历时三个多月。三个月以来,我们团队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在队长魏瑞霞老师的带领下,经历了一个科学而规范的“做研究”的过程:

第一步是——开展师生调研,确立研究专题;

第二步是——梳理教学内容,选定执教课题;

第三步是——规范观课行为,进行课例打磨;

第四步是——整理观课资料,做好磨课总结。

在这个科学而规范的“研究过程”中,该研修团队的每一位老师积极投入、团结实干,她们在探讨中前行、在争论中求真、在磨练中提高、在历练中成长、在反思中升华„„在这个科学而规范的“研究过程”中,该研修团队的每一位老师辛苦着、忙碌着、收获着、耕耘者、幸福着、快乐着„„正如老师们一篇篇的“磨课总结”中写的那样——《历练中我收获着》、《参与中我成长》、《磨炼中我长大》(团队老师的成长故事请参阅“课例打磨”的《磨课总结》栏目)„„

二、课例打磨的过程比较规范而扎实。

反思“相遇问题”的磨课过程——规范而扎实。

一是跟进理论学习。活动初期,蒋院长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远程研修理论,康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课例打磨理论,团队老师还人手一本《课堂观察与研究20问》一书。通过相关理论的跟进学习,指导研修实践,规范磨课行为。

二是规范磨课行为。在磨课理论的指导下,她们团队经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的磨课过程,而且每次观课活动都做到:组织课前检测,找准教学起点——召开课前会议,确立观察要点——开展课堂观摩,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后研讨,反思总结提高——根据观测要点,撰写观课分析报告。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一次次扎实而规范的课例打磨中,磨砺出团队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砺出团队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砺出团队教师研读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在一次次扎实而规范的的磨课反思中,参与者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三、有效构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

研究中,我们以“相遇问题”为课例,通过对“相遇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了一条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根本途径: 1.“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即“相遇模型”的建构过程。

教学“相遇问题”时,遵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提出问题——这是“建模准备阶段”;

第二教学环节: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这是“建立模型阶段”;

第三教学环节:应用迁移拓展,体验数学价值——这是“运用模型阶段”。

由此可知,“相遇问题的解决”和“相遇模型的建构”相依相惜、形影不离。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相遇模型”,在构建“相遇模型”的过程中解决“相遇问题”,实现了“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的和谐统一。

2.经历“两个转化”是构建“相遇模型”的基本途径。

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即构建“相遇模型”的过程。在构建“相遇模型”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亲身经历并扎实完成了“解决问题”的“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从“两生相对上学”的问题情境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提炼生成相遇问题,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一个转化”;“第二个转化”是运用已有的经验策略——自主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独立解决问题——反思解题思路——抽出“基本数量关系”——建构起“相遇模型”,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二个转化”。 这样,解决问题的“两个转化”相辅相成,相依相关。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转化”,完成“两个转化”的过程中构建起“相遇模型”,经历“两个转化”是解决“相遇问题”、构建“相遇模型”的基本途径。

3.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数学四基”的和谐统一。

“数学建模”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建模意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策略,积累解题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四基教学”与“模型构建”的和谐统一。

课例《相遇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即“相遇问题”的本质内涵、分析思路、解题方法、数学模型等;暗线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即解决“相遇问题”时,学生运用并形成的模拟与实验、操作与画图、摘录与列表、分类与比较、综合与分析等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策略,及其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这样,将教学“数学四基”有机地融合于解决“相遇问题”之中,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四基教学”,突出“思想方法”,实现数学“四基教学”的和谐统一。

第11篇:磨课

“磨课”的收获

新学年伊始,我校再次举行了“磨课”活动,磨课期间,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使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磨课让我学会了深思熟虑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章的重难点,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教给学生识字、阅读或写作的方法,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磨课让我学会了观察课堂

以前,我听公开课还是自己做课,总是极力追求面面都考虑,无论什么都关注,结果什么都不精,什么都不强。一节课下来,试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明显感觉不知所以然。通过磨课活动,我知道教师可以带着自制的观课工具进入课堂,设立自己感兴趣的课堂观察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观课评课活动。教师观课评课都可以更专业一点,不致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顾此失彼,同时也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

三、磨课让我学会了关注学生

课堂上只有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不过如何更好去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充分把握教学的切入口,还需我们不断实践、思考。 学生是最需要被关注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备课中,教师要找准知识建构点,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等要做深入的了解。从细微处去关注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去鼓励学生的发现,及时优化和引导学生,促使学习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四、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合作

一堂好课的诞生除了上课教师的付出之外,离不开全组老师共同的努力。课例打磨将经验、理论、实践融为一体,让我们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但忙有所值,忙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五、磨课让我学会了“优雅转身”

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课堂导语上有所创新,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师生活动上有所侧重,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磨课,让我不再拘泥于完成\"教课文\"的教学任务,让我更加从容、优雅地朝着\"教语文\"的方向转身,再转身。

好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次的磨课远远还不是尽头,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不足和遗憾,未来的每一节课都是挑战。“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

第12篇: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本期我校开展的磨课活动为“一人多课”式磨课。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教师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方面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 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是否围绕文章主题,语言是否流畅清晰。 朗读。。。。。。是否声情并茂,是否正确流利 。 理解。。。。。。是否深刻。 合作。。。。。。是否会分工、合作、探究。 (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如何。 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是否符合规律。 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 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 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是否富有艺术性或条理性。 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每一次磨课之后,大家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深切感受。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后反思,其他教师也在内化的同时,把自己的反思发表在小学基础教育网站上,成为很好的文献资料,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结合大家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磨课。

五、成功与收获

一次磨砺,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判若云泥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磨课更加完美一些。

第四、研讨活动中,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

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组内教师要协作共同完成多轮的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议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使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六、磨课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和信息平台。要使“磨课”成为有源之水,必须着力于建设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而精心备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她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磨课中应该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1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到: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七、结束语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周都要上七八节、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中、在二三年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甚至在一生中,能切切实实地磨好一节课,对于教学乃至对于人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我们知道,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山高水远,几多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好课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人生也是这样磨出来的。

第13篇:磨课

“磨课”变形记

中铺小学 赵 萍

通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一堂好课真是不容易啊!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此次“磨课”,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一遍又一遍的上课,光教学设计我就写了十几张,为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又写,反复思考,不断斟酌,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清楚。虽然历经两个月,但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记忆,让我彻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

我的任务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上一堂复式课中“垂直互动”模式与近几年全县普及的“学案导学”模式相结合的公开课,并凸显复式教学。接到通知后,我首先开始选课,考虑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同年级学生间地互动合作中展开各自的学习,完成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不同年级间以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而学案导学模式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到》和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之秋》两课,这两篇课文都以时间为顺序,主题相同,题材相似,便于在互动中交流学习,足以达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教学要求。又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三峡之秋》结构明晰,抓住了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正好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体会其景色之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整合起来,文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学生之间又可以互促互进,一开始我认为一定会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我便信心满满的先在本校开始试讲,并邀请学校领导马主任来听课。谁知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课上完之后,马主任只有一句话:“选课没问题,其他的都有问题。”我顿时摸不着头脑,难道我的设计白费了?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安慰我说:“没关系,时间还长呢,我们慢慢来,一定能让你讲好这堂课。”接着,主任从教学目标的界定、重难点的突破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每个环节中的种种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解决的办法,足足两节课时间,我一下子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的设计确实有大问题,这堂课必须得好好磨磨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区领导和小教室的毛主任又多次来听课、评课,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同时,为了感受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异,学区领导让我到附近三所学校去试课,请其他学校的老师点评。毛主任还特意让我到临洮第三小学尝试上课,期间邀请了我县三名优秀教师宋芸、丁月、王伟为我亲自指导,短短两星期,我很快发生了质的变化,无限感激领导之余,剩下的只有好好反思,不断进取。

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注重结果的时候了,光过程就足以让我享受。我觉得自己在磨课中最大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认识的转变

磨课的过程首先是对教材深刻认识的过程,当各位领导拿起课本说出自己对课本的深入理解时,我深切的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记得刚开始设计《秋天到》这课时,第一课时我是以分析课文为主,将目标定位为: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天气、物候等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当整堂课结束后,我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何在?就是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将低年级课文当做高年级的课文来分析,

课中不仅学生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问题,而且语文课中朗朗的读书声也不多,学生们一点都不感兴趣。经过领导们地一番指导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忽略了低年级教学应该以识字、读文为主,编者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在学文中识字。意识到这些不足,我即刻将教学目标改成: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写生字“秋、收、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初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改为:

1、学会写生字“秋、收、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目标合适了,学生自然学地轻松,我也不用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策略、方法的转变

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导入部分和复式教学中的生生互动环节。刚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进而引出两个年级的课题。可是这种形式对二年级同学的说话训练有了,对六年级来说却起不了作用,在王伟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设计了一个既能激发两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兼顾到两个年级的课文的导入方法,即利用课件配乐播放有关于秋天和三峡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补充说出三峡的资料,这样考察了六年级的查阅资料能力,也抓住了两个年级的学习重点。生生互动这一块我以前是这样设计的:

1、秋天美吗?喜欢几月的秋天?为什么?三峡美吗?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为什么?

2、有感情的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跟其他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后来经过听取大家的意见,发现两个年级的互动过于简单,最后又把这一块改成这样,二年级:1.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请六年级评价。2.补充诗句:秋天到了„„六年级出示了我们提前编好的小诗《三峡之秋》:1.分小组朗读。2.你还会像这样写一小节吗?试一试。这种安排,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孩子通过拓展知道了秋天的很多变化,学会了造句的方法,六年级的还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学会了写小诗,同时,两个年级的相互学习,让二年级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期待,六年级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当然活跃了起来。

除了以上两处改变外,在一些细节上,也做了调整。比如识字方法忌讳单一,课文朗读要变换不同的形式,又要张弛有度,反馈练习要抓住重点等等,都让我如沐春风,深得其精髓。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上课总是一个“好”字说到底,最多也只是“很好”、“不错”“很棒”这些常见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小组评价只是选出最好的几个组,掌声或小奖品鼓励,在这次磨课中,我发现这些方法早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需要新鲜的评价方式,有几位领导又告诉了我很多的评价方法。如:给写字好的同学授予“小小书法家”称号,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颁发“智慧之星”,让爱提问题的同学成为“质疑之星”……各种各样评价学生的手段,只要有效利用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组评价中,不但让学生们组内互评,还让组间评价,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语言更要亲切委婉,意见中肯。最后一次试讲,学生们的评价让我大开眼界,我们的孩子个个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比我预想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三、自身技能的转变

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的实施,再到课后反思,每一步对我来说都受益匪浅。聆听着各位领导和优秀教师的教导,我觉得自己忽然明白了许多。不知不觉中,大家看见了我在课件制作中学会的技巧,板书中的认真,教态的变化,语言组织的严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及不一般的课堂调控能力,对学情的充分了解等等。我正在改变,我很荣幸能成为磨课的老师中的一员。

磨课的价值在于老师的飞速成长,它不是没有目标的胡乱成长,而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学习中,只不过,磨课的老师的脚步更快些,更勤些。它的成果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消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在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是,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脑后,自己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第14篇:磨课

磨课总结

“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加磨课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积极地思考教学设计的缺失,向执教老师提出自己的教学修改建议。执教老师根据反馈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进行第一次试教,所有参与听课的教师都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执教教师上完课,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方面挖掘课堂的亮点,另一方面亮出听课教师的观点和招数,促使上课的老师开拓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深刻地体会到团队的无穷力量魅力。我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我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我们教师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与新课标对话的过程;是反复与同事交流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语文老师渐渐成长了。

第15篇:磨课

摘要:体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结合3年教学经验,剖析了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广博观摩众家之课,初步形成赏课的能力;第二阶段要亲临课堂模拟上名师的课,力求神情合一;第三阶段要精心研磨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文章重点对这三个阶段的实践体验提出了操作性强的指导性策略。

关键词:教师成长体育教学课堂教学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研员就是要站在课改的前沿,熟悉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捕捉最优的改革成功信息,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育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群体。近年来我市专门组建了体育教学骨干教师代表队,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磨课堂,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比赛,近十年获得省、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比赛壹等奖的选手达20多人。实践证明:摩课、模课、磨课是体育教师教学成长的三部曲。

一、“摩课”: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摩课”就是通过广泛观摩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设计者的课,从而产生心灵的碰撞、思维的火花,最终达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学习效果。“摩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步,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如何提高观摩效果、放大观摩效应,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

1.端正观摩思想。观摩是学习、观摩是摄取、观摩是解惑,坚持正确的观摩思想,抱着谦虚学习、虚心求教的态度,观摩的收获就大,抱着狂妄自大、指手画脚的态度收获甚微。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在观摩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观摩记录、追问设计意图、审视教学效果。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课堂教学的优点,毕竟不同层级的观摩课都是经过反复打磨后的成品课,是集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精品课。

2.制定观摩计划。由于大多数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加之外出观摩的机会少,体育教师必须制定观摩学习的宏观与微观计划。宏观观摩计划是指每个体育教师每年必须完成50课时的教学观摩,微观观摩计划是指在观摩前对选手的情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进行初步了解,有选择性的进行观摩,不能走进场地随机走马观花、看热闹。制定计划先要选择内容,一方面来自于全国、省、市、区组织的各种教学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料,观摩各地举行的教学比赛录像课。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参加各级教学比赛的现场观摩,这不仅能带给教师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可以与授课人及同行进行深度的交流与探讨。

3.拟定观摩问题。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对选手了解就得提前研读大会提供的各种资料,要认真研读所观摩对象的教案设计,从目标设置、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场地布置、个性化教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在进行了解的各个环节中,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架构善于提出问题,并拟好听课提纲(关注问题),将观摩前预设的问题与观摩后解决的程度作为评价观摩效果的重要指标。同进更要注意在观摩中即时产生的新问题,力争在课后与授课人进行探讨。

4.提出观摩要求。目前体育教学观摩的形式有教学比赛观摩、教学展示观摩、教研活动观摩等,由于同一节课经常会出现多人同时授课的情况,教学内容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要组织观摩团队根据自己的爱好、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对所有的课进行全面的观摩。同时要求每个观摩者详细记录授课的内容、方法,研究授课者的设计意图,对不能理解的内容与方法要与授课人进行深度交流,或与同行者进行切磋探讨,做到不留疑惑走出观摩现场。每次观摩后要形成书面反思,与观摩团队交流分享,特别要注意把观摩的收获带回与同事或区域内的教师分享,扩大观摩影响。

二、“模课”:统筹兼顾 神形合一

“模课”就是通过观摩名师的课、获奖的课、研讨的课等,把积累的课堂设计经验,包括听到的、看到的、琢磨到的新知识、新方法移植、借鉴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请同事进行观摩与评价,从而检测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模课”是一个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个人风格等内容,要想达到他课的“精、气、神”,在“模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反映教学方案的整体结构。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成功“模课”的关键,通过大量的优质课的观摩,我们会在诸多方面有所收获,如何把这些收获进行合理的分析归类、梳理成章,这是考验一个体育教师学习力的重要标准。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全面研究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分析重点难点、有效设计教学练习,要全面考虑教学方法手段与解决重难点的关系、与完成教学目标的关系,做到目标——内容——重难点——解决方法——目标达成的高度相关。切忌将课设计成优质元素大拼盘,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拼凑课。

2.要体现教学方案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意图是一个设计者必须知晓的重要内容,对每一个动作练习的设计是否遵循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学的原则、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所有的练习设计是不是针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服务的,各个阶段的练习对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高度一致。在设计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多问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怎样教?怎样学?如果不这样教还可以怎样教?如果不这样学还可以怎样学?等问题,在模仿别人的设计时要深度挖掘设计者的意图,在借用别人的设计时要考虑在自己课中的作用,明确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青年教师上好课的决定性条件。

3.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整体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运动能力、技能状况始终是设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是“模课”还是独创课都不能忽视这一点。在“模课”的时候有很多好的创意与手段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被模仿者的课是基于当课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校条件决定的,他们的设计同样是基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师能力设计的,不完全适切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模课时要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学定教”。对好的素材与方法进行科学处理与加工,谨慎的选择取与舍。在“模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

4.要突出教学设计的个性特征。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抄”,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要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上出具有创造性特征的个性课,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修炼自己的语言、示范、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移植法、嫁接法、分解法、创新法等手段,上出具有个性特征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1

【】

三、“磨课”:集思广益另具匠心

雷树福在《关于教师磨课的研究》一文中给“磨课”下了如下的定义:“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几课的教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个教师这几课的教学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磨课’‘解剖麻雀’,对课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能够认识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优化习惯,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与良好研究效果。”2我们认为“磨课”不仅是一种短期追求功利的行为,更是一种

【】提高专业素养不可缺失的长期教研行为。“磨课”通常包括磨思想、磨品质、磨方法、磨特色等几个方面。

1.磨出教师的教学思想。“磨课”首先要解决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教学思想的形成来源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等的悟化。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磨课”就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磨课”过程中,要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找到合适的落脚点,磨去违背理念、原则、规律的东西,让教学思想在教师的心目中生根,在教学行为中发芽。

2.磨出教师的教学品质。教育是永不完满的艺术,磨课本无止境,需要教师在其过程中以专业的态度,塑造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品质。3首先,“磨课”的态度要端正,不要以纯粹意

【】义上的功利取向为追求,而要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为目标,不断修炼。其次,“磨课”的心态要正确,要树立谦虚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怕失败、大胆尝试、勇于挑战。再次,“磨课”的行为要得力,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所思,更需要其有所为,教师通过互动碰撞、交锋,磨出创新的火花,磨出合作交流之愉悦。要把“磨课”的教学行为迁移到日常教学行为中,挑战自我、经历蜕变、凤凰涅槃。

3.磨出科学的教学方法。陈大伟副教授指出:“没有个人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而且对每一个问题或许都有不止一种的解决方式。因此,人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并以完全平等的定位进行磋商,以期寻求一种共同的基础。”磨教学方法要从教学目标入手,做到科学、准确、具体、可检测;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做到学生能自学自练的不立为重点、学生会做能做的不立为难点,交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磨教学方法就是要寻找适切教学理念、原理、原则、方法要求的有效完成教学目标、高效解决重点难点的操作性强的方法手段。

4.磨出教师的教学特色。放眼当今的教坛,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位大师的成功都是对自己特长坚持的成功。无论是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李吉林,还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魏书生,无论是务实求活的薛法根,还是进行“诗意语文”教学的王崧舟,他们莫不如此。磨课,是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特长、性格、气质等方面因素,“磨”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的课,“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课,“磨”出一个真正能够体现自己特点的自我课堂。4“磨课”的过程就

【】是一个学会取舍的过程,对待他人的见解或专家的建议,一定要看是否适合自己,适合的可以借鉴,不适合的要坚决舍弃,“磨课”决不能被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实践证明:一个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摩课”、“模课”、“磨课”这三个环节的,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摩课”是“模课”的基础,“磨课”是“模课”的升华,三个不同的阶段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呈螺旋式上升。愿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摩课”、“模课”、“磨课”,从而实现辉煌的体育人生。

第16篇:品德磨课活动总结

品德与社会研课磨课活动总结

学校依据2015国培计划,对品德与社会进行了磨课,磨课教师是青年教师贾静雅。 磨课按照“六步骤教研法”展开,即:个人备课——备课组讨论——集体听课研讨——二次教学——三次教学——反思总结。首先由执教教师个人精心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备出最初执教方案,各备课组老师围绕执教老师的说课进行交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一一做出相应的预设及处理措施。然后由执教教师按照磨课第一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教师分工合作,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执教教师上完课,教研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绽放群体智慧的光芒。评课后,教研组教师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改进的方案,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与反思,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深化、创造与再提升。磨课的六个环节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最后教研组教师共同反思总结,形成全面的过程性资料。

在反复磨课研课中,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受益匪浅,“磨课”活动让我们经历了不置可否的迷茫;经历了痛苦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领导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更增添了我们努力探究的信心,也是我们收获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1.在磨课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通过与磨课组中各位老师的交流学习,让我了解作为一名品德老师,上课时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3.通过磨课学习,让我知道在品德教学中,要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4.在教学中还有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不断进步。

5.通过和同组老师的交流,让我明白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6.只有把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才会有很大的进步。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17篇:英语磨课活动反思

英语磨课活动反思

本次磨课活动,我们组从学课到备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都认真学习了磨课的基本操作,认真地选好课题、查资料、准备器材等,从而在讲课中都体现出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听课中,我们彼此认真地做好记录。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信息、心得、体会。经过磨课,促进了师师互动,从而达到了师师之间的共识、共享、共进。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增进了同事彼此间的情感与交往,而且能够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研究教材,每位教师先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构思教案;第二阶段,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第三阶段,我们围绕此课开展说课、开课、评课活动。第四阶段,集中大家的智慧,对作课教师的课进行了“五磨“:即磨目标、磨教材、磨环、磨学生、磨细节;第五阶段,对本轮磨课中教学及教研的优点与缺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将该轮磨课的材料收集起来,反复修改,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出总结。

二、收获感悟

这次磨课活动对于我们组的成员来讲,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上课的全过程,与上课老师一起体验每一次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参与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尝试磨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每一堂课大家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节课我们都是反复的磨课、试教中改动了多次,大到环节,小到细节,其中无不体现着集体的智慧。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的这个过程、这种做法首先是成功的。此次活动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老师们觉得如此“磨课”,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这样“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

三、问题反思

作为“拓荒者“,脚下的路并非是平坦的。在活动过程当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听课教师过于追求所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出彩,而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忽视了任教者个人的素质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执教者为了一味体现“磨课”参与者的设计意图,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忘记了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成而不是一种预设,因而执教者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自我。

四、今后设想

这次磨课活动,也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比如:我们如何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使我们今后磨课更加行之有效地开展下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语言应如何具有亲和力,让孩子喜欢我们的课。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它总是缺失弥补的机会。就让我们及时总结、及时反思,争取一次比一次渐趋完美吧!

第18篇:语文磨课活动总结

2014-2015上学期语文磨课总结

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工作,在本学期进行了磨课,磨课教师是青年教师王如翠。 磨课按照: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案---在备课组说课(磨课教师应持有稿子),集体研讨,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教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三改教案—执教,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如此反复,直至满意为止。

首先由执教教师个人精心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备出最初执教方案,各备课组老师围绕执教老师的说课进行交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一一做出相应的预设及处理措施。

然后由执教教师按照磨课第一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教师分工合作,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执教教师上完课,教研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绽放群体智慧的光芒。评课后,教研组教师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改进的方案,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与反思,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深化、创造与再提升。磨课的六个环节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最后教研组教师共同反思总结,形成全面的过程性资料。 第一次磨课:(2014年9月26日)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11、新型玻璃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三)、预习交流;

(四)、合作学习;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练笔;

(七)、反馈总结。

三、教学效果

导学案设计合理,小练笔设计新颖,板书清晰。

四、下步改进措施

课前多熟悉教材,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组织教学。 第二次磨课(2014年10月10日)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12、假如没有灰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三)、预习交流;

(四)、合作学习;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练笔;

(七)、反馈总结。

三、教学效果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下步改进措施

多关注学困生,注重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

第三次磨课:(2014年12月5日)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24、最后一分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目标;

(三)、预习交流;

(四)、合作学习;

(五)、展示交流;

(六)、拓展练笔;

(七)、反馈总结。

三、教学效果

教学气氛活跃,完成教学内容。

四、下步改进措施

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学会自主思考、总结。

在反复磨课研课中,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受益匪浅,“磨课”活动让我们经历了不置可否的迷茫;经历了痛苦的思索;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领导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更增添了我们努力探究的信心,也是我们收获了很多。

忙开完小 2015年1月18日

第19篇:磨课活动研修总结

研修总结

在本次网络校本研修的磨课活动中,我们历史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共同经历了两次设计、两次观摩的过程,每位教师们认真学习课例,搜集教学资源,在集体备课、设计制定观课量表、分工观课等方面进行了初次实践,每个人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讲课老师、群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具高效。

本次磨课活动力求体现我校课改特色——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建设学习小组,建立竞争机制,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内在动力,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兵教兵、兵教兵、兵练兵,教师多种方式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高效学习。

本次磨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我校课改中形成的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自主预习:

教师活动:安排学习内容,布置预习作业,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进行组内辅导,抽查作业,收集问题。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安排进行自学,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作业,组内交流,小组活动。

(二)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指导学习展示什么内容,如何展示,并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这一环节以学生展示为主,充分展示前一阶段小组学习的成果,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三)教师精讲,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根据收集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抓重点讲授课文内容,并进一步答疑。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认真思考,进一步质疑。

(四)巩固检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或进行必要的记忆,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检查。

学生活动:整理所学知识,完成相关巩固练习或记忆知识。 在磨课中,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立足教学实际,本组成员的讨论共同制定研究主要问题,根据每位老师的特点和能力,定好谁说课,谁上课,谁评课,然后重点讨论定什么课题,课题定好后,我们每个人都回去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每个人都想一个亮点,然后汇总,完成最初的教学设计,接着,根据教学需要,共同准备教学资料,设计教学课件,为本次磨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磨课的课堂就是一个供大家研究、交流、提升的样本,由初始的平淡无奇到后来的精彩纷呈,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磨课中,磨去了不足,磨出了创新,在点点滴滴的提升中,我真切地去感受到了研修的魅力。

第20篇:英语磨课活动反思

英语磨课活动反思

本次磨课活动,我们组从学课到备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家都认真学习了磨课的基本操作,认真地选好课题、查资料、准备器材等,从而在讲课中都体现出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我们在磨课中化蛹成蝶-英语磨课活动反思。”的新理念。在听课中,我们彼此也真地做好记录。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信息、心得、体会。经过磨课,促进了师师互动,从而达到了师师之间的共识、共享、共进。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增进了同事彼此间的情感与交往,而且能够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

一、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共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精神,研究教材,每位教师先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构思教案;第二阶段,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第三阶段,我们围绕此课开展说课、开课、评课活动。第四阶段,集中大家的智慧,对作课教师的课进行了“五磨“:即磨目标、磨教材、磨环、磨学生、磨细节;第五阶段,对本轮磨课中教学及教研的优点与缺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将该轮磨课的材料收集起来,反复修改,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出总结。

二、收获感悟

这次磨课活动对于我们组的成员来讲,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上课的全过程,与上课老师一起体验每一次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参与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尝试磨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每一堂课大家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节课我们都是反复的磨课、试教中改动了多次,大到环节,小到细节,其中无不体现着集体的智慧。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的这个过程、这种做法首先是成功的。此次活动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老师们觉得如此“磨课”,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这样“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

三、问题反思

作为“拓荒者“,脚下的路并非是平坦的。在活动过程当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听课教师过于追求所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出彩,而脱离了学生的学情,忽视了任教者个人的素质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执教者为了一味体现“磨课”参与者的设计意图,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忘记了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成而不是一种预设,因而执教者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自我。

四、今后设想

这次磨课活动,也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比如:我们如何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使我们今后磨课更加行之有效地开展下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语言应如何具有亲和力,让孩子喜欢我们的课。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它总是缺失弥补的机会。就让我们及时总结、及时反思,争取一次比一次渐趋完美吧!在磨课中体验成长,在磨课中化蛹成蝶!

《磨课活动方案.doc》
磨课活动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祝福语实习报告辞职报告策划书口号检讨书介绍信导游词社会实践报告求职信协议书委托书证明承诺书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广告词申请书活动方案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