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绪论

2022-06-13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论文第一章 绪论格式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已经加入WTO,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成为一种迫切需要。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复杂、技术性最强的功能模块之一,也是判定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从传统的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跨越被认为是一次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上的革命。 目前国内绩效管理工作做得很到位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是由于现代绩效管理模式存在先天的结构性缺陷。在现代企业中绩效考核标准如同衡量员工绩效的一把尺子。业绩考评标准是针对考评指标体系而言的,由于业绩考评指标的差异性,其对应的考评标准肯定会存在区别。管理者通常应从岗位目标和岗位规范两个层面,编制业绩考评标准。员工绩效考核及管理就目标分解、行动方案确认、过程关注及结果评估等来看,几乎都是主管和员工不断沟通的过程。这一系列沟通过程,对管理者而言,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调整,更是管理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改变。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含品德)进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员工与其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其目的是:确认员工的工作成就,改进员工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它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五大构成体系之一。绩效考核可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确切的基础信息,其结果可以为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其他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可以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绩效考核理论进行了简述,接着分析了效绩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其次针对企业目前效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解决办法,最终达到了对理论学以致用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自己在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中电装备东芝避雷器公司目前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及问题,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进行分析,并根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解决绩效考核问题及误区的方法。

推荐第2篇:材料控制论文 绪论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工程上对传统的焊接认识是将被焊的两工件在熔化的状态下,通过焊料使被焊工件结合的一种工艺方法。然而,焊接接头却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接头的夹渣、结合力不高、焊件变形等缺陷。这些都是困扰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航空、航天、空间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一些关键部件上因材料焊接性较差而影响到部件的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单材质材料在应用中性能上的缺陷,因此复合材料和异种材料连接结构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些材料或结构使用一般的连接方法都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

TLP连接方法的出现满足了这些难连接结构的需要,因而在上述领域中TLP连接方法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1.1 TLP连接技术国内现状

我国的扩散焊和钎焊技术,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在西安兵马俑出土的铜马车的制造上,就使用了扩散焊和钎焊技术。目前,钎焊材料的生产属于有色金属行业,而电焊条属于黑色金属行业,这两个行业虽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钎焊与扩散焊技术,在原中国焊接协会的二十三个专业委员会中,(现已调整为十三个),是近年来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领域之一。

1993年中国焊接学会在青岛召开“第七届全国焊接学术会议”以来,钎焊专业委员会分别于1994年、1995年、1996年在浙江金华市、湖南大庸市、江苏扬中市召开了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钎焊与扩散焊技术交流会,尤其是1998年10月在江苏无锡召开的第十届全国钎焊与扩散焊技术交流会,收到论文100多篇。四届会议共收到论文近300篇,其中1994年第七届51篇,1995年第八届58篇,1996年第九届68篇。1998年第十届100多篇。论文逐年增加的同时,参会人数更是一届比一届多。与此同时,1994年国际焊接学会(IIW)第47届年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1995年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召开的学术会议,我国钎焊与扩散焊工作者提交的论文总数达到113篇。这些统计数字充分说明了我国钎焊与扩散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家经济

1 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采用钛基非晶箔带作为中间层合金,对瞬间液相扩散焊(TLP)工艺,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测试分析[1]。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扩散连接反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他们针对异种材料的扩散连接过程,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进行了扩散连接接头区域元素分布的数值分析。利用耐热合金K5与耐热钢2CrNiMoV的扩散连接对建立的模型的实验验证表明,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元素的分布规律,可以为扩散连接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数[2]。

山东大学的杨敏等人对TLP连接接头的性能进行了试样分析。他们利用Nb/Cu/Ni复合层做中间层,采用部分液相扩散连接方法在连接压力,连接时间,冷却速度一定,连接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氮化硅陶瓷/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部分液相扩散连接实验,通过剪切实验评价连接温度对连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和采用SEM研究连接温度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分析得出接头的剪切强度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其试样氮化硅陶瓷/镍基高温合金部分液相扩散连接接头,存在的最佳连接温度为1130℃,连接温度影响Cu的熔化量以及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形态。

类似的江苏科技大学邹家生等人实验分析过二次部分瞬间液相(PTLP)连接强度,他们采用Ti/Cu/Ni中间层对Si3N4陶瓷进行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研究连接工艺参数对Si3N4 Ti/Cu/Ni连接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的连接强度随实验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室温连接强度随着二次连接温度的提高和二次保温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改变连接工艺参数对其二次PTLP连接界面反应层厚度无明显影响,连接强度在实验温度400℃时达到最高,随后随实验温度的升高连接强度降低,800℃以前其高温强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4]。

扬州大学的张剑峰等人采用铜箔做中间层,在连接温度为853K无压的条件下进行的瞬时液相连接,对TLP扩散连接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景象进行[3]

2

第1章 绪论

了分析,结果表明TLP扩散连接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对等温凝固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西安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电力研究院的陈思杰等人将TLP连接技术用T91钢管和异种钢管的连接[6],国内关于此研究刚刚开始。他们在用FeNiSiB非晶箔做中间层,采用氩气保护,对T91钢管进行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LP连接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元素分布,确定了合适的连接工艺参数。他们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焊缝组织成分和基体接近,强度高于母材,可以获得良好的性能[7,8]。

[5]1.2 TLP连接技术国外现状

公元前2500年Smith建议Tutankhamen国王的金质匕首的纪念物上使用该方法。12世纪Theophilus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在公元6世纪,Cellini使用颗粒CuO涂料混合牛脂或胶作为中间层将小金球连接到金质艺术品上,其过程是首先将艺术品在压缩火焰上加热,使得Cu和Au形成共晶体液相,在火焰上均匀化之后,形成无中间层残留的扩散连接结构。18世纪的Little Key to Medieval Arts杂志上也描述了该方法。应当注意的是TLP连接方法最初的应用是建立在同相、同组分系统的基础上的,而现代TLP理论是建立在二元共晶合金系统基础上的。

现代TLP连接方法最初的应用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用来连接Ni基、Co基等各种耐热合金。随着技术和工艺的发展,TLP连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Ti合金、Ni基、Co基耐热合金、半导体、复合材料、异种材料等使用传统方法连接困难的材料组合。

1955年,Tiner发现在Ag钎焊过程中,经过高温长时间连接,接头中间层没有检测到Ag的存在;并且形成的接头抗剪强度极高,但是可惜的是,他没有继续深入探讨。1959年Lynch等人在应用合金为中间层连接Ti时又出现了该现象。通过一系列微观分析表明,中间层材料在连接过程中发生了过量的溶解,并且最后形成了组织均匀的接头,称之为“有效的只有一种晶界的接头”。

Owczarski在1961年首先提出了和TLP相似的概念。连接Zn合金和304不

3 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绣钢时,由于没有合适的钎料,所以将Zn合金和304不绣钢两种材料简单地对接在一起,通过扩散控制共晶反应,Fe,Cr,Ni和Zn在980℃形成四元低熔共晶液相系统。连接形成的接头具有相当的强度和较好的抗腐蚀性,但是韧性较差,分析表明主要是由于在界面上形成了中间金属相混合物。

1970年Hoppin和Berry在连接Ni基耐热合金时提出了活性扩散连接的概念。中间层成分除了未确定的MPD之外(可能是P或者是B),其余成分基本和母材的成分相同。连接了包括Rene80在内的几种Ni基耐热合金,并进行了应力破坏试验,试验表明接头性能相当于母材强度的70%-90%,但韧性较低。

Duvall等人采用Ni-Co为中间层连接Ni基耐热合金,形成了无界面的连接接头,接头有交性达到了100%[9]。

Nieman和Garrett描述了共晶连接作为一种可能的用Cu作中间层低温低压连接Al-b-B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也可以用来加工Ti-Al接头,接头区域由于出现中间金属相,使得接头只能达到一定的性能。

液相界面扩散连接是在1978年由Rohr工业发展起来的,用Ni-Cu作为中间层连接Ti蜂窝三明治结构的方法。接头的拉伸性能和表面抛光有关系,因此抛光越彻底,接头的性能就越好。此外,还有其它和TLP连接相类似方法的应用。在较低温度下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接头,是TLP连接方法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日本的液相扩散焊接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用于焊接中小直径的钢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钢管的液相扩散焊技术已从最初的室内供水、电缆保护管等民用应用场合,向电站锅炉水冷壁管更换修补方面的成功拓展。1998年,三菱重工锅炉事业部首次报道了用TLP焊管技术成功更换电站锅炉水冷壁管(代替手工TIG填丝焊);2004年,日本的中国电力公司在三菱重工的协助下,成功采用TLP焊管技术实现了管径在150 mm以下的水冷壁管的修补。近年日本关于TLP焊管技术的两度获奖和著名研究单位的不断增多这一事实说明:中、小直径钢管的TLP焊接技术在生产方面的优越性及其机理方面的先进性,已获得日本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认可,并引起了日本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极大兴趣[10,11]。这预示着TLP焊管工艺应用潜力十分巨大。

4

第1章 绪论

1.3 液相扩散焊的原理

1.3.1 瞬间液相扩散焊的概念

当将共晶反应扩散焊原理应用于加中间层扩散焊时,就发展为瞬时液相扩散焊(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简称TLP焊接或TLP连接)[12]。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也称瞬间液相扩散焊(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简称TLP焊接或TLP连接)是由D.S.Duvall等人于1974年首次汇总了它的应用并用相图解释了其金属学原理。国内许多文献也称其为过渡液相扩散焊或扩散钎焊。其原理是将成分和熔化温度特殊的中间层合金(厚度2.5~100μm)放置于装配好的工件间,并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在真空或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加热到连接温度(1100~1250℃)。在连接温度下中间层首先熔化,润湿母材,在工件的配合面之间形成一薄层液体。当工件在连接温度下保温时,中间层中降低熔点元素快速扩散到母材金属中,使母材的熔点降低,并发生瞬时熔化;同时母材中的高熔点元素原子向已熔化为液相的中间层中扩散,使中间层合金的熔点升高,随后发生等温凝固而完成焊接过程。等温凝固发生后,接头的组织与母材基本相似,但在成分和结构上仍有差别,在此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可使接头的成分和结构均匀化,直到与母材相同。为了更好的说明瞬时液相扩散焊的连接过程,图1.1为瞬间液相扩散焊的示意图。

图1.1瞬间液相扩散焊的示意图

5 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由图1.1可知这里有二段待焊钢管,中间夹着中间层材料,如BNi2,厚度约0.04 mm,钢管轴向加压力F,感应圈通入感应电流加热,并加隋性气体保护其焊缝。焊接温度由红外测温仪检测,并控制焊接过程。

1.3.2 瞬间液相扩散焊的过程

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液相形成。在焊接之间将中间层材料夹在焊件间,并加上一定的焊接压力,使焊件与中间层材料紧密接触。在保护气体保护下进行加热,直至中间层材料液化和填满间隙。

2)第二阶段,等温凝固。当液相形成并填满焊缝间隙后,进入保温期,它使液固相之间进行充分的扩散。由于液相中使熔点降低的元素大量扩散到母材内,而母材中的一些元素向液相中溶解,因此使液相的熔点逐步升高而凝固,最后形成接头,由于液相的凝固过程是在保温中完成的,故被称为等温凝固。

3)第三阶段,接头均匀化。由等温凝固形成的接头成分很不均匀,为获得成分和组织均匀化的接头,需要继续保温扩散来完成。

上述三个阶段也可以用瞬间液相扩散焊过程示意来表示。如图1.2所示。

图1.2瞬间液相扩散焊过程示意图

6

第1章 绪论

1.4 瞬时液相扩散连接主要特点

(1)生产率高,不用开坡口,焊接时间与壁厚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降低熔点元素(Melting Point Depreant Elements,简称MPD)的扩散性能,数十秒到数分钟便可完成一个接头的焊接。

(2)不需要真空系统,在大气环境下用保护气体即可进行焊接。 (3)接头无余量,过渡圆滑,减小了应力集中,对错边的影响不甚敏感。焊接后不需切削加工。

(4)接头成分与组织不连续程度较轻,接头力学性能不低于母材。 (5)自动化程度高,对操作者技能要求低。 (6)无焊接烟尘与飞溅,利于环保,生产条件好。 (7)对端面准备要求低,允许表面有一定氧化物。 (8) 焊接面广。

对于钢管、钻杆的对焊( 现场或室内), TLP 焊接工艺是一种高性能、高效率、高自动化程度、低变形、无焊接烟尘污染的先进焊接工艺。

1.5 瞬间液相扩散焊的焊接参数及其影响

瞬间液相扩散焊的主要参数有:环境气氛,焊接温度,焊接压力,保温时间,中间层材料。

1.5.1 气氛

扩散焊一般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的气氛中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保证焊接表面不产生氧化夹渣缺陷。

真空度、漏气率、保护气体纯度、流量和压力等均会影响扩散焊接状的质量。真空度越高、净化作用越强、焊接效果越好。但过高会增加生产成本。常用的真空度为(1—20)×103MPa。

常用的保护气体是氩气,对某些材料可用高纯废的氨气、氢或氦气。

1.5.2 温度

热温度是扩散焊接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因为影响扩散焊进展的主要因

7 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素是原子的扩散,而影响原子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浓度梯度和温度。动力学理论对温度在扩散焊中的影响提供了定量的解释,即DEeq/KT式中D为在T温度下扩散系统,E为比例系数,q为扩散激活能,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此式表明,升高温度对提高原子扩散速度有极大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所获得的接头强度也越高。但是它又受到被焊材料、夹具的高温强度、焊件的相变、再结晶等冶金特性的限制。而且温度高于某一定值后,再提高对接头质量的提高不多,甚至会下降,因为可导致晶粒会长大[9,13,14]。

对许多金属和合金,扩散温度为0.6—0.8Tm(K),Tm为母材的熔点。 对于过渡相扩散焊,加热温度比中间层材料熔点或共晶反应温度稍高一些,待液相填充间隙后的等温凝固和均匀化扩散温度可略为下降。

总之,扩散焊接加热温度的选择应保证在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焊接质量,达到完全的冶金结合。在不使接头及母材发生不希望的冶金反应的情况下,尽可能用高些。

1.5.3 压力

焊接压力的主要作用在于使焊接表面产生微观塑性变形,以达到最大的紧密接解,形成金属键和建立原子相互扩散的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压力还有利于防止扩散孔洞的产生,所以当其他参数固定时,较高的压力可以提高接头强度。实际应用的压力范围很大,但一般不许超过材料在焊接温度下的总体屈服点,其压力的上限还受到接头的几何形状和设备吨位的限制,高压力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更好的控制,还要有更复杂的夹持工件的方法。

除热等静压扩散焊外,通常扩散焊压力在0.5-50MPa之间选用。对于过渡液相扩散焊可选低一些的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液态金属被挤出,使接头成分失控。

加压方式有恒载加压、阶梯式加压、脉冲式加压和滚压等。由于扩散焊压力对第

二、三阶段影响较小,所以在固态扩散后期允许将压力减小,以减小焊件变形[15]。

8

第1章 绪论

1.5.4 保温扩散时间

扩散焊接所需要保温扩散时间与温度和压力等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中间层厚度和对接头的成分、组织均匀度的要求有关。扩散焊走过的平均距离与扩散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即XK2式中X 为平均距离,X为平均距离,τ为时间,K 为常数。如果要求焊接接头成份的均匀化程度越高,保温时间需以平方的速度增长,所以扩散焊时间若过短,接头强度将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等的强度。若过长,成分均匀化程度虽提高了,但接头强度不再提商,却会因高温持续时间长而使晶粒长大,或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而影响了接头的性能。目前在扩散焊工艺中保温时间一般是几分钟到几小时,有的几十小时。从生产率考虑,在不影响接头质量前提下焊接时间越短越好,要缩短焊接时间就必须相应提高温度和压力[15]。

1.5.5 中间层材料的选择

近年来在采用瞬问液相扩散焊焊管时,最突山的特征表现在选择了低熔点的非晶态金属箔带(不用非晶态粉末)作为中间层。研究其原因,可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主要与晶体金属及非晶态粉末相比):在厚度方面,采用急冷技术制作的非晶态金属箔带可以做得很薄(几十微米),有利于扩散后接头成分、组织的均匀化;在成分与熔点方面,非晶态材料的成分很均匀,在一恒定的焊接温度下,能被全部、均匀地熔化;非晶态金属化学成分均匀且无晶界,无方向异性,加工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导磁率很高;薄加之弹性好,容易在焊接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非晶态金属原子排列虽在近距离时为有序状态,但长距离时为无序状态,这种构造上的不规则使得其电阻较大,有利于提高温升速度和热效率;非晶态金属的导磁率高,用高频电源加热时集肤效应效果将更趋明显;由于原子排列在长距离时无须有序排列,因而在合金原子的种类及比例选择方面自由度大,这为向更多的材料扩大这种焊接方法的应用范围和进一步优化接头性能均提供了可能;在表面氧化膜方面,与金属粉末相比非晶态箔带表面积小,氧化物因而少,而采用粉末状中间层的接头性能差的原因可认为是由于表面氧化物及元素的偏析所致。

在选择用于瞬间液相扩散焊的非晶态金属箔带的具体成分时,对于基体

9 河南理工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元素的选择,一般要考虑到非晶态金属箔带的成分应接近于母材,但其熔点应比母材低,强度应比母材高及其它一些诸如防锈、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殊性能的要求。对于合金元素的选择,起降低熔点作用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应在能降低熔点的元素中优选扩散速度快的元素,如B,Si,P等。同时,也需添加能改善液态中间层在母材界面间填充性能的元素。常用的有Fe基、Ni基、Cu基非晶态金属箔带。

1.6 TLP与固相扩散焊及钎焊的比较

(1) 去氧化膜的机理不同 钎焊中氧化膜靠与钎剂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溶于钎剂并随之排除去膜的。TLP焊接不放钎剂,而是在真空或保护气氛中进行加热,TLP连接时允许母材表面有一定氧化物存在作用下破裂、分解、球聚而去除。

(2) 凝固机理不同 TLP连接与一般的固相扩散焊相比有下述优点: ①液体金属原子的运动较为自由,且易于在母材表面原子产生的势能场中形成稳定的原子排列而凝固,使界面的紧密接触变得相当容易; ②可大幅度降低焊接压力,缩短焊接时间。与钎焊相比,虽然都需在母材之间放置第3种材料、母材不熔化,但其凝固过程与最终所得接头的成分有本质区别。在TLP方法中, 液相的凝固过程为等温凝固过程, 而钎焊中钎料的凝固是随温度的降低而凝固的;TLP方法所得接头的成分与母材接近, 原始中间夹层已不复存在,接合部无熔焊及钎焊时的凝固组织残留,无组织不连续, 而钎焊焊缝中凝固后的钎料继续存留在母材中间。

(3) 接头强化机制和组织不同 TLP接合接头强度接近或等同于母材的内部机制可分为2种情况: 当均匀化过程进行得很充分时,显微组织中中间层已难以分辨出, 形成了跨越界面的共同晶粒,界面完全消失,实现了真正的冶金结合;当等温凝固结束后而均匀化过程进行得并不充分时,接头强化机制除上述强化机制外,还有最终所得组织方面相对理想(如无低熔脆性相而为固溶体)的原因。两种工艺接头形成过程及强化机制的差别使得采用的接头形式也不同:钎焊常用搭接接头(搭接量常取3倍板厚),TLP常用对接接头。

[13]

,氧化膜在压力

10

第1章 绪论

1.7 选题意义

管道液相扩散焊技术是综合了固相扩散焊和高温钎焊的技术优点,具有快速、高效和节能环保的特点,由于它可以替代手工电弧熔化焊,并可获得优良的接头组织和机械性能,近年来被国内外工程界、制造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山东电力研究院经过两年的艰苦攻关,设计并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管道液相扩散焊机,并在核心工艺和中间层非晶合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生产实用性。它可广泛用于钢铁、石油、电力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16]。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在大气环境下TLP连接的温度对12Cr2MoWVTiB/TP304 H 异种钢管连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推荐第3篇:绪论

绪论 复习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物学、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迅速?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3.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描绘其前景。

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5.简述下列科学家对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Lister, Griffith, Fleming, Avery, Lederberg, Waksman, Jacob&Monod, Ames, Woese,汤飞凡,何大一 思考题

1.许多生物科学研究者喜欢用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来揭示生命过程,你认为其原因何在?你能列举几个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例子吗?

2.何谓纯培养?为什么说它对微生物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吗?纯培养和当今工业发酵中采用的混合培养(见第十五章)有何关系?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 的同时也带来___ 。

4.微生物包括:____ 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____ 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____ 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____ 和德国的____ 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莫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1)少数 (2)非常少数 (3)不太多 (4)绝大多数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I)50~300 (2)10左右 (3)2~20 (4)500~1 000

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1)厌氧试验 (2)灭菌试验

(3)曲颈瓶试验 (4)菌种分离试验

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1)巴斯德原则 (2)柯赫原则 (3)菌种原则 (4)免疫原理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原核微生物

.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

②细胞壁 2.原核微生物细胞核糖体大小为

③70S

3.菌苔是微生物

②固体斜面

培养特征 4.好氧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常表现为

①菌膜 5.下列结构中并非细菌生活的必须结构的为

③核 6.革兰氏染色结果中,革兰氏阳性菌应为

③紫色 7.在生物界分类中放线菌属于

③原核原生生物界 8.下列耐热能力最强的是

④芽孢 9.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①肽聚糖和磷壁酸 10.同种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称为 ③菌株

11.表示微生物大小的常用单位之一是④ μm 12.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 巴氏消毒

13.大肠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菌体应呈 ②红色

1.微生物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称比表面积 。 2.鞭毛的化学成分为 蛋白质。 3.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裂殖 。 4.芽孢是芽孢细菌的运动器官。

5.微生物菌种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 属名和种名 构成。 6.内含物多是在特殊 条件下形成的胞内物质。

7.来源于一个细胞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群体称 菌落。

8.在明胶试管培养基内穿刺接种某种细菌,培养后发现细菌向接种线向周围扩展,表明该菌能形成鞭毛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 ①、干热灭菌

#灼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主要在干燥箱中利用热空气进行灭菌。通常160-170℃处理1~ 2h便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②.湿热灭菌

# 煮沸消毒法

# 高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为实验室及生产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常采用 1.05kg/cm 2 (15b/ in2)的蒸汽压,121℃的温度下处理15~30min,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间歇灭菌法 用蒸汽反复多次处理的灭菌方法。

# 巴斯德消毒法 用较低的温度(如用62℃~63℃,处理30min、若以71℃则处理15min)处理牛奶、酒类等饮料,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但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

嗜热型微生物为什么能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生存和生长,可能是 a 由于菌体内的酶和蛋白质较为抗热,

b 高温性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机构核糖体和其他成分对高温也具有较大的抗性。

c 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从而使膜在高温下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为什么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的效果好。 ①蛋白质的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

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水的活度water activity 定义微生物对水分的吸收或排出决定于水的活度。

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的蒸汽压 (P)和纯水蒸汽压(Po)之比, 用下式表示:aw aw = P/Po pH 值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机制

1) 影响酶的活性。 2) 影响细胞质膜电荷和养料吸收。

3) 改变环境中养料的可给度和有害物质的毒性。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在适应温度界限以外,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 1)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于最高温度界限时,引起微生物原生质胶体的变性、蛋白质和酶的损伤、变性,失去生活机能的协调、停止生长或出现异常形态,最终导致死亡。 2)、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低于微生物生长最低温度时,微生物代谢速率降低,进入休眠状态,但原生质结构通常并不破坏,不致很快死亡,能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存其生活力,提高温度后,仍可恢复其正常生命活动。低温具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故低温保藏食品是最常用的方法。低温保藏微生物菌种(4℃冰箱) 思考题

某单位要求知道一种干酵母粉中的活菌存活率,请设计1-2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美蓝染色液与菌液混合——加上盖玻片 ——静置——高倍镜观察 1)、延迟期(lag phase)

特点:数目几乎不增加,或稍有减少,但细胞体积增长较快,代谢活跃,细胞内物质增加,对外界抗性下降。

原因:调整代谢,合成诱导酶等缩短延迟期:增加接种量 采用最适菌龄

加入某些成分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 ): 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特点:A 增长速率常数R值最大,代时短;B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成分最为均衡;

C;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代时:(generation time,G)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时间。 设n=分裂的代数;t0时细胞数x;t1时细胞数y.则 影响代时的因素:

A:菌种;

B:营养成分;

C:营养物浓度(影响速率与总生长量)D:培养温度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现象:积累代谢产物,生长维持,细胞总量最大。 原因:A:营养尤其是生长因子消耗;B:营养物比例失调(如C/N比); C:酸,醇、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D:pH、氧化还原电位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等。 稳定期特点:

A:增长速率常数R值为0,即死亡细胞数=新生的细胞数; B:细胞中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 C:开始形成芽孢,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

工业应用:获取大量菌体或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补料或调节pH值延长此时期。

)、衰亡期(declined phase): 生长出现负增长,即新生细胞数∠死亡的细胞数,

现象: 形态多样,如菌体畸形等;有的微生物出现自溶;有的微生物开始产生或放出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 原因:生活环境越来越不利。 研究的意义:预计达到的菌数,了解不同时期的差别。

上述曲线适合无分枝微生物。丝状微生物液体搅拌培养时的生长繁殖类似细菌。

为什么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的效果好。 这是因为①蛋白质的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 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真核微生物

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属于真核微生物

真菌与原生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真菌的细胞有细胞壁,而原生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真菌是不含光合色素(叶绿素),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微生物。

菌丝(hypha)是一根管状细丝,外面被细胞壁包被,里面充满原生质。

菌丝体(mycelium) 菌丝在条件适合时总以顶端伸长方式向前生长,并产生很多分枝,相互交错成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根霉在培养基或自然基物上生长时,由营养菌丝体产生弧形的匍匐菌丝向四周蔓延。并由匍匐菌丝生出与基物接触的根状菌丝叫假根。

许多病原真菌及菌根真菌孢子萌发时所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 吸器:寄生真菌伸入寄主细胞内的特殊菌丝分枝为吸器有各种形状,如球状、根状和丝状等。菌丝侵入寄主细胞吸取养料 。 菌核 是由菌丝体交织成团状的一种坚硬休眠体。它的外层由深色厚壁菌丝组成,内层由淡色菌丝构成。

子实体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缠孢结构。 子座是由菌丝体组成的一种垫座组织,有时是由真菌菌丝和寄主组织混合构成。

有些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平等排列组成长条状似绳索,叫做“菌索”。 鉴别霉菌

酵母菌霉菌的菌落和放线菌一样也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

酵母菌属 ( Saccharomyces ) 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存在;

②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③能发酵糖类产能; 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⑤喜在含糖量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菌落表面常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落具有“霉味”。

各种霉菌,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菌落形状、颜色等相对稳定。故菌落特征也是鉴定霉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的有些相似,但较细菌菌落大而厚,一般呈油脂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呈乳白色或红色。有些种的菌落可因培养时间过长而表面皱缩。酵母菌菌落往往有“酒香味”。

分生孢子梗是从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即足细胞(footcell)垂直生出,顶部膨大为顶囊(vesicle)。顶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sterigma)(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顶囊、小梗以及分生孢子链合称分生孢子头。

曲霉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霉的菌落密毡状或松絮状,大多为灰绿色;菌丝与曲霉相似,但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具横隔,顶端不膨大,有扫帚状分枝,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两轮到多轮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对称,最后一级分枝称为小梗,着生小梗的细胞称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称为副枝。小梗上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青绿色 .青霉属中有工业上经济价值很高的菌种 .青霉中许多是常见的有害菌 .根霉与毛霉的特征比较

菌落:毛霉菌落疏松絮状,菌丝高度有几厘米至十几厘米, 菌丝 发达.尤其气生菌丝发达,24h 可蔓延整个平皿,初白色,后变灰白.淡黄.灰和色。

根霉菌落疏松絮状,生长十分快,初白后黑灰色,其上密布有肉眼可见小黑点。 菌丝体:毛霉菌丝发达,生长快,无异形化。 根霉菌丝发达,生长快,有假根。 曲霉与青霉特征区别

菌丝:曲霉属有足细胞,青霉属大多无足细胞。

无性繁殖器:曲霉属有膨大顶囊,单或双轮辐射状分生孢子梗无分隔。

青霉属无顶囊,分生孢子梗单,多轮分枝似扫组,分升孢子梗有分隔。 无性孢子:毛霉孢囊孢子,孢子囊有囊领,无囊托。 根霉孢囊孢子,孢子囊有囊托,无囊领。 酵母菌与细菌的异同

细胞形态: 酵母菌多为单细胞.球形椭圆形等.有的有假丝。细菌单细胞,球状,杆状等

细胞大小:酵母菌细胞直径或宽2~5微米.长5~30微米细菌细胞直径或宽度0。3~0。6微米

繁殖方式:酵母多为芽殖.少数为裂殖.有的产子囊孢子。细菌多为裂殖。

细胞结构:酵母具完整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核糖体 为80 S ;壁组成主要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等。细菌只有拟核,无线粒体和内质网等,核糖体为70S.壁主要成分是酞聚糖和脂多糖等.霉菌与放线菌的特征比较 菌体形态:放线菌为菌丝体,有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分化,菌丝宽度为0.3~1.0微米 霉菌为菌丝体.有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分化,菌丝宽度为3~10微米。

细胞器:放线菌 原核, 无线粒体。 霉菌真核, 有线粒体。

壁组成:放线菌酞聚糖,格兰氏阳性。霉菌一般为几丁质,有的含纤维素 菌落形态:放线菌表面为绒毛状, 粉状或颗粒状,菌落有皱褶,不易挑起 霉菌多为绒状毡状网状.孢子和菌丝易粘

繁殖方式:放线菌只有无性繁殖如菌丝断裂,孢子.霉菌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孢子的类型

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

a 节孢子 (arthrospore)有些真菌菌丝发生断裂后成为短柱状、筒状或两端钝圆形的节孢子。

b 游动孢子 (zoospore) 鞭毛菌的菌丝形成的肾形、梨形或球形,具一或二根鞭毛,可在水中游动的孢子。

c 厚垣孢子 (chlamydospore) 有些真菌在菌丝顶端或中间原生质浓缩,外围被厚壁包围着所形成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也叫厚壁孢子。是一种休眠细胞 。

d 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s)接合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生在孢子囊内,是内生孢子。

e 分生孢子(Conidiospore 或 Conidium)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

简单的分生孢子是由特化菌丝先端通过一定方式发生的,其下方的特化菌丝叫分生孢子梗(conidio phore)。梗有单生的,散生的,成丛的,还有成束的。 还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生在覆碗状或球形的分生孢子器中。 有性孢子类型

1.卵孢子(oospore)卵菌中的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大型配子囊藏卵器

↘质配→核配→双倍体的卵孢子

小型配子囊雄器↗

2. 接合孢子 (zygospore) 接合菌的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菌丝↘

原配子囊→质配→核配→双倍体的接合孢子

+菌丝↗

凡是由不同性菌丝体上形成的性器官结合而形成有性孢子,称为异宗配合;

由同一个菌丝体上形成的配子囊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则称为同宗配合。 3.子囊孢子 (ascospore)  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双核菌丝产生幼小子囊——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产生4个新核——再分裂一次形成8个核——形成单倍体的子囊孢子, 一个子囊内往往有8个子囊孢子。

4. 担孢子 (basidiospore) 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担孢子的形成过程与子囊孢子相似,不同的是① 核配后减数分裂所形成的 4 个核不再进行分裂;

② 以核为中心所形成的担孢子最终在担子外部形成;

③ 担子有纵隔的,也有生横隔的,多数是单室无隔。

在其生活史中出现可三种不同类型的菌丝。 初生菌丝 #次生菌丝 #三生菌丝

物质循环

氮素循环的途径 1.空气中N素的固定 1) 工业固氮

2) 大气固氮,闪电时能产生氨盐。

3) 微生物固氮 在常温常压下,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叫生物固氮, 大气中的N2通过某些原核微生物,工业固氮及大气固氮的固氮作用合成为化合态氮;化合态氮可进一步被植物和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转化为有机氮; 有机氮经微生物的氨化作用释放出氨(NH4+); 氨在有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氧化为硝酸;

硝酸和亚硝酸又可在无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最终变成N2或N2O ,返回至大气中。

由于固氮酶遇氧失活,固氮微生物全为厌氧微生物 ? 好氧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缓解她生活条件和固氮条件相矛盾的机制 固氮菌通过呼吸保护和构象保护来保护固氮酶的作用.硫素循环

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营养元素,是一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辅酶的组成成分。 微生物在硫素循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脱硫作用、硫化作用和反硫化作用。

硫化作用:硫化氢,元素硫或硫的其他不完全氧化物被微生物氧化生成硫酸 的作用叫硫化作用。

具有硫化作用的细菌种类

a 化能自养型细菌类

硫化细菌——细胞内不积累硫滴,氧化亚铁硫杆菌,细菌冶金

b 厌氧光合自养细菌类

硫磺细菌——生成的硫磺颗粒积累于细胞内

无色硫磺细菌, 紫 色硫磺细菌

c 是极端嗜酸嗜热的氧化元素硫的古菌,硫化叶菌(Sulfolobus )能氧化元素

反硫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的硫酸盐及其它氧化态的硫化物被微生物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叫反硫化作用。 硫酸盐还原细菌或反硫化细菌

磷素循环.:自然界的磷素循环

1)沉积循环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

a 有机磷分解即有机磷转化成可溶性的无机磷;

b 无机磷的有效化即不溶性无机磷转变成可溶性无机磷;

c 磷的同化即可溶性无机磷变成有机磷的生物固磷等三个基本过程。微生物参与了可溶性磷和不溶性磷的相互转化。

生物固氮作用机理

固氮反应及其基本条件

1;尽管能固氮的微生物多种多样,但它们固氮的基本反应都是相同的。 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① 必须有具固氮活性的固氮酶。

② 必须有电子和质子供体、相应的电子传递链、还原力。他们的电子载体是铁氧还蛋白或黄素氧还蛋白。

③ 必须有能量供给, Mg2+ ④ 有严格的无氧环境或保护固氮酶的免氧失活机制

⑤ 形成的氨必须及时转运或转化排除。 2.固氮酶的结构组成和催化特征

①、结构组成

组分I钼铁蛋白或钼铁氧还蛋白(MoFd)、

组分II铁蛋白和一个辅因子(FeMoco )组成。

②、催化特征

固氮酶是一个十分活跃、基质谱相当广的酶.固氮酶对氧气敏感,分子态氧可是他钝化失活

固氮酶的催化作用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③ 固氮酶的固氮催化机理 固氮微生物的类型: 固氮微生物是一个庞杂的生理类群自生固氮、联合固氮、共生固氮

1) 自生固氮微生物

自生固氮微生物是在土壤中或培养基上独立生活时,具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

光能自生固氮和化能自生固氮两种类型。

根据对氧的要求又分为好氧、微好氧、兼性厌氧、厌氧菌。

①好氧性固氮微生物

# 好氧性化能异养型固氮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主要代表是固氮菌群。 固氮菌属( Azotobacter )

#化能自养型固氮微生物 至今发现和证实的仅有一种,即硫杆菌属 ( Thiobacillus ) 中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ferroxidans ) 。 这是一种能固氮的独特的营养类型。

#光合型固氮微生物 可以分为光合细菌和蓝细菌两大类群。 ② 专性厌氧固氮微生物

主要是一些发酵型的梭状芽孢杆菌、巴斯德梭菌、丁酸梭菌 他们属于化能异养型。另外还有光能自养型的绿假单胞菌属和着色菌属 ③ 联合固氮微生物

联合固氮微生物是必须生活在植物根系、叶面或动物肠道内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固氮螺菌(Azospirillum)微好氧

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的培养基中生长,可利用无氮培养基(阿须贝培养基)将它分离纯化。

2) 共生固氮微生物

共生固氮微生物即是只有与高等植物或其他生物共生时才能固氮或有效固氮的微生物。放线菌

蓝细菌

根瘤菌 病毒

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基本特点

现在认为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病毒粒子:成熟的具有侵袭力的病毒颗粒。 1) 形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缺乏细胞结构;

3)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在特定的寄主细胞内已复制的方式繁殖;

5)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6)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噬菌斑:将噬菌体与敏感细菌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平板上,有噬菌体导致敏感细菌裂解,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透明空斑叫噬菌斑。

类病毒是一类能感染某些植物致病的单链闭合环状的RNA分子 类病毒基因组小,分子量为1×105。其RNA分子呈棒状结构。

朊病毒 (Virino)亦称蛋白侵染因子,是一种比病毒小、仅含有疏水的具有侵染性的蛋白质分子。朊病毒蛋白 致病性朊病毒用PrP SC表示

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胞后,与宿主细胞DNA同步复制,并随着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叫一步生长曲线。

毒性噬菌体 凡吸附侵入细胞后,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毒性噬菌体或烈性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原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病毒粒子主要由核酸和壳体组成。

壳体由壳粒组成。核酸和壳体合称为核壳体。

病毒的特点: 1) 形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缺乏细胞结构;

3)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在特定的寄主细胞内已复制的方式繁殖;

5)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6)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增殖可分为 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六个连续的过程。

烈性噬菌体 凡吸附侵入细胞后,导致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侵入细胞后,与宿主细胞DNA同步复制,并随着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

以T-系偶数噬菌体为模式介绍噬菌体的增殖,其增殖周期可分为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复制装配裂解 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外生菌根是真菌的菌丝大部分着生在植物幼根的表面,少量菌丝侵入到皮层细胞间隙中所形成的共生体系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的共生体系。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

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亚门。菌根真菌的寄主有木本和草本植物约2000种。

豆血红蛋白是寄主植物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及类菌体合成的血红素构成的化合物,对根瘤中氧气的调节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固氮能力的一个指标。豆血红蛋白是一种氧接合蛋白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体系称为根瘤。

在根瘤中,根瘤菌结构及形态发生改变,形成特殊形态的T形或Y形菌体叫类菌体。

微生物与植物和共生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弗兰克氏菌和非豆科植物共生体系

已知放线菌目中的弗兰克氏菌可与200多种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放线菌根瘤(actincrhizas)。这些根瘤也具有较强的共生固氮能力。结瘤植物多为木本双子叶植物,如凯木、杨梅、沙棘等。 蓝细菌与植物共生固氮体系 蓝细菌与真菌和苔癣植物的共生

蓝细菌与水生蕨类植物的共生体系——红萍。 蓝细菌与高等植物的共生

① 蓝细菌与裸子植物的共生体系——苏铁的珊瑚状根。 根乃拉草属(Gunnera )

② 蓝细菌与某些真菌形成地衣的共生固氮体系 真菌和植物的共生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的共生体系,可形成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外生菌根与从枝菌根形态结构的异同 外生菌根:菌套(由于真菌和寄主种类的不同菌套的长短厚度及表面都有不同的特征。)哈蒂氏网、外延菌丝、菌索和菌核

丛枝菌根:与外生菌根不同,内生菌根的侵染很少引起根系外部形态的改变。其中泡囊丛枝菌根(VA)是极为重要的一种 。

泡囊- 丛枝菌根(vesicular - arbuscular mycorrhiza , VAM) 。VA菌根是部分真菌与植物根形成的共生体系。它在根的皮层细胞间和细胞内形成泡囊和丛枝,所以叫泡囊-丛枝菌根 。菌丝、丛枝、泡囊、孢子和孢子果、辅助细胞

外生菌根的作用(p310) 1) 对植物营养和生长的作用 2) 对防御林木根部病害的作用 丛枝菌根的作业

增加了根圏的范围,增加了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改善植物营养条件。

推荐第4篇:绪论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1.1连续铸钢工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1.1.1 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贝塞麦就提出了连续浇铸液态金属的设想,随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是终因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低,限制了连铸的成功。现代连铸工艺的奠基人——S.荣汉斯提出并发展了结晶器振荡装置之后,才奠定了连铸在工业上应用的基础。1950年荣汉斯和曼内斯曼合作,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浇铸5t钢水的连铸机。19世纪60年代后,连铸进入稳步发展时期。70年代以来,连铸生产技术围绕提高连铸生产率,改善铸坯质量,降低连铸能耗这几个中心课题,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80年代连铸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对铸坯质量设计和质量控制方面到一个新的水平,已逐步实现连铸坯热送和直接轧制,由于这一新工艺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能耗,缩短生产周期,因而已成为目前连铸发展的主要方向。

1.1.2 连续铸钢生产工艺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和应用连铸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50年代就进行过连铸方面的试验研究。进入20世界80年代末和90年代以来,宝山钢铁公司和鞍山钢铁公司分别在1989年和1990年投产了从日本引进的大型双流板坯连铸机。国家对发展连铸技术一直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连铸生产和建设成为我国钢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政策。

1.2连续铸钢生产工艺

1.2.1 连续铸钢生产工艺简介

连续铸钢与普通模铸不同,它不是把高温钢水浇铸在一个个钢锭模内,而是将高温高水连续不断地浇铸到一个或一组实行强制水冷带有:“活底”的铜模内。待钢水凝固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坯壳后,则从铜模的另一端拉出“活底”,这样铸钢坯就会连续从铜模下口被拉出来。这种使高温钢水直接浇铸成钢坯的新工艺,就是连续铸钢。它完全改变了在钢铁生产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模铸—开坯”工艺,大大地简化了从钢水到钢坯的生产工艺流程。

1.2.2连续铸钢的工艺流程

连续铸钢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是由炼钢炉炼出来的合格钢水,经盛钢桶运送到浇铸位置,通过中间罐铸入强制水冷的铜模—结晶器内。结晶器是无底的,在铸入刚水之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前,必须先装上一个“活底”,它同时也起引出铸锭的作用,这个“活底”就叫引锭链。铸入结晶器的钢水在迅速冷却凝固成形的同时,其前部与伸入结晶器底部的引锭链头部结在一起,引锭链的尾部则夹持在拉坯机的拉辊中,当结晶器内钢水升到要求的高度后,开动拉坯机,以一定的速度把引锭链从结晶其中拉出。为防止铸坯坯壳被拉断漏钢和减少结晶器中的拉坯阻力,在浇铸过程中既要对结晶器内壁润滑又要它做上下往返振动。铸坯被拉出结晶器后,为使其更快的散热须进行喷水冷却(二次冷却),通过二次冷却支导装置的铸坯逐渐凝固。这样,铸坯不断地被拉出,钢水连续地从上而铸入到结晶器,便形成了连续铸坯的过程。当铸坯通过拉坯机、矫直机(立式和水平式连铸不需矫直)后,脱去引锭链。完全凝固的直铸坯由切割设备切成定尺,经运输辊道进入后步工序。

1.2.3连铸炼钢生产主要设备技术水平

连续铸钢的设备实际上是包括在连铸作业线的一整套机械设备(如图1)。通常可分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两大部分。

主体设备主要包括:浇铸设备—盛钢桶运载设备、中间罐及中间罐小车或旋转台;结晶器及振动装置;二次冷却支导装置(如在弧形连铸设备中采用的直结晶器时,需设顶弯装置);拉坯矫直设备—拉坯机、矫直机、引锭链、托锭与引锭链存放装置;切割设备—火焰切割机与机械剪切机。

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出坯及精整设备—辊道、推钢机、翻钢机、火焰整理机等;工艺性设备—中间罐烘烤装置、吹氩装置、脱气装置、保护渣供给与结晶器润滑装置等;自动控制与测量仪表—结晶器液面测量与显示系统、过程控制计算机、测温、测重、测长、测速、测压等仪表系统。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连续铸钢设备必须适应高温钢水由液态变成液—固态,又变成固态的全过程。其间进行比较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显然,连续铸钢具有连续性强、工艺难度大和工作条件差的特点。因此生产工艺对机械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有

(1) 设备具有足够的抗高温的疲劳强度和刚度 (2) 制造和安装精度高 (3) 易于维修和快速互换

(4) 要有充分的冷却和良好的润滑 1.2.4连续铸钢的优缺点

连续铸钢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它与传统的“模铸—开坯”工艺相比,具有下述优点: (1)简化了生产钢坯的工艺流程,节约大量投资。连续铸钢可直接从钢水浇铸成钢坯,省去了脱锭、整模、均热、开坯等一系列中间工序和设备。

(2)节省大量能源。多年来,世界能源危机有增无减,各国对降低能耗都十分重视,连续铸钢对节能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据日本资料介绍,钢的连铸能耗仅为模铸—开坯法的20.8~13.5﹪。

(3)提高了金属收得率和成材率。由于连铸从根本上消除了模铸的中注管和汤道的残渣的残钢损失,因而使钢水收得率提高。又因连铸钢坯没有热帽也不需切去7~8﹪的坯头,因而成材率也提高了10~15﹪,成本还降低了10~12﹪。

(4)连珠江生产钢坯的许多工序,头一到一个整机上进行这样为实现连续生产和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在高温、多尘环境中工作的不良状况,极大改善了劳动条件,可提高劳动生产率近30﹪

(5)提高了钢坯质量。采用连铸方法可以合理地调节冷却条件,实现比较合理的冷却速度,使铸坯结晶过程稳定。内部组织致密,非金属夹杂的总量比同种钢种钢锭低20﹪左右。化学成分偏析及低倍组织缺陷等都减少了。还提高了金属的机械性能,改善了连铸坯的质量。

当然,连续铸坯工艺虽然是是一项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且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连铸工艺对钢水的要求比较高,无论是化学成分,钢水温度,还是对炼钢炉出钢时间与连铸机的配合,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实行多炉连浇的生产条件下,连铸机如何才能适应长期在高温条件下作业而不出事故,或一旦出现问题由怎样才能在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短时间内排除,恢复正常生产;连铸的操作工艺有待进一步稳定,浇铸品种尚需扩大,浇铸板坯的某些缺陷有待改进,设备作业率和拉坯速度还必须提高等。

1.3连铸推钢机

1.3.1连铸推钢机的种类

推钢机是连珠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设备。推钢机主要用于炉前坯料,通过推钢机输出动力,逐步向炉内推移,进行加热处理。推钢机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齿轮齿条式、丝杠螺母式、曲柄连杆式、液压式等,还有的推钢机把齿轮齿条传动和液压传动相结合,形成了液压齿条式。它们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加热炉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齿轮齿条式推钢机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传动把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齿条的直线运动,带动推杆进行推钢工作。其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推力和行程大,但设备自身重量大。目前齿轮齿条式推钢机应用比较广泛。

丝杠螺母式和曲柄连杆式工作效率低,行程和推力较小,一般用于小型加热炉,新上加热炉一般很少采用。

液压式推钢机由液压缸直接推动推杆工作,结构简单,推力大, 自重轻,速度、行程易控制,但行程不宜太大,且液压系统制作、维护较困难。

根据钢车间使用的经验,推力在0.2MN以上时,一般采用齿条式推钢机较适宜。因为齿条式推钢机传动效率高,使用可靠,这是螺旋式推钢机无法比拟的。

1.3.2连铸推钢机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推钢机的结构(图2)特点:

机械型推钢机由电机、减速机及机械传动部分、壳体等组成,其主要特点是推行平稳,推力大,可推进双排坯料。液压型推钢机由液压油缸、液压泵站、平衡推杆及底座等组成。

液压推钢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推力大、造价低,也可推进双排坯料。机械式(齿轮齿条)推钢机制作成本及复杂程度远远高于液压推钢机,并且体积庞大笨重,噪音大,随机控制性能差;机械推钢机维护要比液压推钢机麻烦,一但出现故障必须停机待修;维护工作量及维护成本远远高于液压推钢机。液压推钢机在推力上远远高于机械式推钢机:同样功率的情况下两者的推钢能力要差好多倍,如果同样推动250吨钢坯,液压推 4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钢机只需要55千瓦的驱动功率即可满足要求,但机械推钢机要达到200千瓦以上的驱动功率才能正常工作。

图2 推钢机结构

1.3.3 方案评价及选择

丝杠螺母式和曲柄连杆式工作效率低,行程和推力较小,一般用于小型加热炉,新上加热炉一般很少采用。液压式推钢机由液压缸直接推动推杆工作,结构简单,推力大, 自重轻,速度、行程易控制,但行程不宜太大,且液压系统制作、维护较困难。齿轮齿条式其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推力和行程大,但设备自身重量大。目前齿轮齿条式推钢机应用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采用齿轮齿条式推钢机最符合本次设计的要求。

推荐第5篇: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练习题

1、名词解释:药剂学、制剂、药典、处方、GMP、GLP 2、什么叫剂型?为什么要将药物制成剂型应用?

3、按分散系统和形态分别将剂型分成哪几类?举例说明。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

A、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 B、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

C、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D、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2、《中国药典》最新版本为(

A、1995 年版 B、2000 年版 C、2005 年版 D、2010 年版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

A、GMP B、GSP C、GLP D、GAP 4、下列关于剂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药物剂型必须适应给药途径

B、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不同的剂型

C、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同一种剂型的不同制剂

D、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其临床应用是相同的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佛洛伦斯药典

(二)配伍选择题

A、剂型

B、制剂

C、药剂学

D、药典 E、处方

1、最佳的药物给药形式(

2、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3、药剂调配的书面文件(

4、阿斯匹林片为(

5、药品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法典(

(三)多项选择题

1、药典收载( )药物及其制剂

A、疗效确切 B、祖传秘方 C、质量稳定 D、副作用小

2、药剂学研究内容有(

A、制剂的制备理论 B、制剂的处方设计

C、制剂的生产技术 D、制剂的保管销售 3、有关处方正确的叙述有( )

A、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称为处方

B、有法律、经济、技术上的意义

C、法定处方是指收载于药典中的处方

D、协定处方指由医师和医院药剂科协商制定的处方

4、我国已出版的药典有(

A、1963 年版 B、1973 年版 C、1977 年版 D、1985 年

5、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将药物剂型分为(

A、液体分散系统 B、固体分散系统 C、气体分散系统 D、半固体分散系统

6、药物制剂的目的是(

A、满足临床需要

B、适应药物性质需要

C、使美观

D、便于应用、运输、贮存

7、在我国具法律效力的是(

A、中国药典 B、局颁标准 C、国际药典 D、美国药典

8、剂型在药效的发挥上作用有(

A、改变作用速度 B、改变作用性质 C、降低毒付作用

D、改变作用强度 E、使具靶向作用

9、药典是(

A、药典由药典委员会编写

B、药典是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C、药典中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的质量检查标准

D、药典是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推荐第6篇:绪论

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建立基本概念,明确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2.从生理学角度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稳态、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等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三种方式和反馈调节。3.熟知运动反应和训练适应的特性。 4.了解运动生理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运动生理学、稳态、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的概念; 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三种方式。

教学难点

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的概念;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三种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 学 内 容

学时分配:2 学时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概念: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一切生理学的理论均来自实验。

人体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正常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中一个学科分支,是学习和研究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它去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锻炼和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

2、运动生理学的任务是:

(1)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

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等运动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中的能量供应等。 (2)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

研究运动状态下人体的机能变化(运动时的心血管机能变化等);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性心动过缓等)

(3)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3、研究目的:

揭示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和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群体人群的科学运动锻炼,提高竞技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水平

(1)整体水平研究:在整体水平上研究人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运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各器官、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过程。

(2)器官、系统水平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3) 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2、研究方法 (1)人体实验和测定法

①运动现场测试和监控法:如心率遥测系统。

②实验室测试法:如跑台、自行车功量计以及各种训练装置。

③功能测试和评定:对各种生理状态或变化进行测定,了解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对提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 (2)动物试验法:

一般有慢性实验、急性实验(分为在体与离体两种)两类。

二、稳态——生理学的研究主题

(一)内环境:

指人体内每个细胞所浸浴的液体环境,它由组织液和血浆、淋巴构成。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为细胞直接提供必要物理和化学条件,而且为细胞生存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细胞代谢产生的尾产物。

(二)稳态

1.概念: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含义: 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③稳态的实现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3.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例如肺的呼吸活动可补充细胞代谢消耗的O2,排出代谢产生的CO2,维持细胞外液O2和CO2分压的稳态;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可补充细胞代谢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肾的排泄功能将各种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从而使细胞外液中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总之,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器官维持正常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反之,各种细胞器官的活动又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三)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

机体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

1、神经调节

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

2、体液调节

指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这一类化学物质包括激素(内分泌腺和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细胞代谢产物(如CO

2、乳酸)以及组织胺、5-羟色胺、腺苷酸等。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方式:激素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除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虽不能随血液到身体其他部位起调节作用,但可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邻近组织细胞的活动。

这种调节可看作是局部性体液调节。

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调节特点:影响范围小,效应也小,对刺激的敏感性较低。

(四)反馈在实现反应和适应中的作用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正反馈、负反馈)。在正常人体内,大多数情况下反馈信号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即负反馈;在少数情况下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为正反馈。

反馈控制系统分为比较器、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三个主要环节 。

①正反馈: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负反馈:

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五)前馈调节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控制特点:

①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准确(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

②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

如冬泳的人在换上泳装跳入冰水前,人体内的温度还没有降低,但空气低温已刺激皮肤冷感受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信息的传递,提前发动了体温调节机制,增加产热,控制散热,以保持体温相对稳定。泳者进入泳场更衣室准备换装时,泳场环境产生的视觉、听觉刺激,就已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发动体温调节机制,这些都是前馈控制的表现。

三、兴奋和兴奋性——反应和适应的前提

(一)兴奋和兴奋性

1、反应:有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刺激→反应。

2、兴奋性:有机体对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机体某些组织(神经、肌肉或腺体)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特殊的生物电反应(称动作电位)。

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

3、静息电位

(1)概念: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2)静息电位产生原理:用“离子学说”来解释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③静息时,K+的通透性大,Na+的通透性较小

K+外流→细胞内负外正电位差

④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2)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 ①静息相:-90mv ②去极相:

去极化:-90→0mv

反极化:0→+30mv ③复极相: +30→-90mv (3)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动作电位: 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匀 ②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

③膜受刺激, Na+大量内流,膜去极化至反极化 ④ Na+平衡电位,K+快速外流,至静息状态

5、应用:

(1)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

(2)脑电图、心电图。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刺激: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能够为机体所感知。

刺激是引起组织兴奋的动因。刺激的种类很多,有机械的、温度的、化学的和电的刺激。实验表明,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它们构成了被称为引起组织兴奋的三个刺激条件。这三个条件的值是可变的,并相互影响,如其中一个或二个值发生变化,其余的值也相应改变。

2、强度:

(1)阈强度和阈刺激

在生理实验中常用电刺激研究细胞的兴奋性。严格地讲电刺激不是生理刺激,但其强度和作用时间易精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又可多次重复而不会损伤组织,所以它在生理学实验中被广泛采用。

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2)刺激强度必须有足够的变化速率

(3)刺激作用时间: 必须有足够的刺激时间。

刺激作用时间不同,阈刺激强度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作用时间短,阈刺激强度大;刺激作用时间长,阈刺激强度小。

(三)组织产生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组织或细胞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一段时间内,它们的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有次序变化,然后才恢复正常。组织兴奋性经历四个时期:

1、紧接兴奋之后,出现一个非常短暂的绝对不应期,历时约0.3 ms,兴奋性由原有水平降低到零,无论测试刺激的强度多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

2、继而出现历时3ms的相对不应期,表现兴奋性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原来水平,需要高于正常阈值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3、接着为超常期,约12ms,兴奋性高于原来水平,用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也可引起第二次兴奋;

4、然后出现一个长达70ms的低常期,最后兴奋性恢复到原有水平。

上述兴奋性变化各个时期长短,可因刺激条件不同而改变。组织兴奋后不应期存在,意味着单位时间内只能发生一定频数的兴奋。

(四)兴奋的传导

动作电位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可传导性,即细胞膜任何一处兴奋时,它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传播到整个细胞。

神经冲动:指身体某一局部的兴奋可通过相应的神经纤维传导到远处,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或动作电位。

即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

四、反应和适应——运动和训练的影响

(一)反应

指人体在一次运动练习中所出现的暂时性功能变化。

运动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高水平。

(二)适应性:

由长时间地(几周、几月或多年)反复地多次进行同样的练习(即训练)所引致的人体功能和结构形态的持久性变化。

如人到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生活时, 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加,以增强运输氧的能力,使机体在低氧条件下仍能进行正常活动。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

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的力量和体积增加;长期经过耐力训练可使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等,这些都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应的结果。生理适应以体内各器官、系统活动的改变为主。

(三)运动反应和适应的稳态和负反馈特征

急性运动或训练所引起的暂时的或持久的生理变化,几乎都趋向于降低或消除由急性运动或训练引起的对稳态的干扰,促进稳态。

五、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概述

微观水平研究不断深入、宏观水平研究更加发展、研究方法日益创新、应用性研究受到重视、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一)运动生理学的历史

运动生理学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

希尔被誉为“运动生理学之父”。当时出版了三部运动生理学名著:《肌肉活动》、《人类的肌肉运动-影响速度与疲劳的因素》和《有生命的机械》。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我国生理工作者程瀚章于1924年编写了《运动生理》;

蔡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37年出版了他与助手吴襄共同编著的《生理学实验》。1940年出版了《运动生理学》一书。

1957年北京体育学院为我国首次培养出运动生理学研究生。在高等学校体育系中也先后成立了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其中设置了运动生理学研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运动生理学的科研机构。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我国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第二次飞跃发展时期。

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于2001年成立,是中国运动生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

(二)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

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2、对氧债学说的再认识

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

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自由基又称为游离基,系指外层轨道上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配对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或基团。

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

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

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9、运动与控制体重

10、运动与免疫机能 思考(作业)题: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研究方法有哪些? 2.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3.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何谓反应和适应? 4.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是什么? 课后小结:

1、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3、稳态、兴奋性等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的稳态调节三种方式和反馈调节。

4、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5、反应和适应等基本概念。

6、运动反应和训练适应的特性。

推荐第7篇: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时数:4学时

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奠基人、细菌学奠基人;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整个生物界中尚能找到的能独立营养的最小型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明显是害大于利,腐生或者细胞内寄生,于1898年从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牛中首次分离得到。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可引起桑、稻、竹和玉米等的矮缩病、黄化病或从枝病。

立克次氏体:1909年由美国医生H.T.Ricketts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菌),并于1910年牺牲于此病,立克次氏体因此得名。

立克次氏体营专性寄生生活,与支原体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有细胞壁但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合成能力较强,且不形成包涵体。

立克次氏体可使人患斑疹伤寒、恙虫热或Q热等传染病。病原往往由虱子、跳蚤、螨虫等节肢动物所携带,寄生在他们的消化道上皮细胞中,其致病机制主要是在宿主血流中大量增殖,同时也与它们的内毒素有关。

衣原体:1907年,由捷克学者在患沙眼的的结膜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当时误认为由衣原虫引起,后来发现砂岩包涵体内不存在衣原虫,而是“大型病毒”的集落,1956年由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及其助手张晓楼首次分离到沙眼的病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二、微生物的特点 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体长在0.1mm以下,最小的双生病毒只有12~18nm长(植物界最大的红衫高达350米,动物界中的蓝鲸长达34米),细菌大小:0.5~2um,1500个大肠杆菌首尾相接,相当于一粒芝麻长。体形大小上的量变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引起一系列其它性状的质变。微生物体积小、面积大,即比表面积大,决定了其它特点。 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

微生物比表面极大的特点决定其具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因此吸收多,转化快,有资料表明,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12.5~20分钟分裂一次,以每20分钟分裂一次计,经过48小时其后代数为2.21043个,约为4000个地球之重。 3.适应性强、易变异

微生物对极端环境有惊人的适应能力: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C甚至在300C的高温下正常生长;大多数细菌能耐0~-196C的低温,甚至在-253C(液态氢)下仍能保持生命;一些嗜盐菌能在32%的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许多微生物尤其是产芽孢的细菌可在干燥条件下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耐酸、耐碱、抗辐射等

变异性:由于构造简单,多为单细胞,繁殖速度快,故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如产黄青霉,1943年每毫升发酵液中只产生20单位的青霉素,而病人每天要注射几十万单位,目前青霉素发酵液的产量已达到几十万单位/毫升,与此同时,菌的抗药性增加。 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微生物只怕明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直至岩石圈,到处都有微生物家族的踪迹。微生物永远是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和各种纪录的保持者。微生物的传播可以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只要生活条件合适,即可大大繁殖。

实例:

(1) 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人体肠道中聚居着100~400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个体总数大于100万亿,数量最多的是厌氧菌,主要是脆弱拟杆菌,比大肠杆菌高出100~1000倍。

(2) 万米深海底部的耐热硫细菌:耐高温、耐高压,马里亚纳海沟,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东部的海底温泉中有一个不依赖于太阳的独特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硫细菌

(3) 几万米高空中的微生物

人类的正常活动高度是有限的,即使乘上飞机,1976年创飞行高度世界纪录的美国“黑鸟”,也未超出26千米,而为生物的活动范围却高得多,85千米的高空处仍有微生物存在,这是目前所知道的生物圈的上限。据认为,它们是由火山喷发、暴风或龙卷风带上,在阳光的作用下,脱离了地球引力而被抛向太空的。

(4) 地层下的微生物:有人在南极洲的罗斯岛和泰罗尔盆地128m和427m的沉积岩心中,找到了活细菌;前苏联科学家在南极冰川进行钻探时,在4.5~293m不同深度的岩心中多次发现有球菌、杆菌和微小的真菌。

种类多:目前所知道的动物有150万种,植物有50万种,微生物约有10万种。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生理代谢类型多。分解多种有机物,有多种产能方式;(2) 代谢产物种类多。抗生素、蛋白质、酶;(3) 微生物种类多。

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人类对动植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可是,对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并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却长期缺乏认识,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个体微小:一般地说,人眼对小于1mm的物体就看不清楚了,而微生物更小,因此无法发现或辨认它们;(2) 外貌不显:个体形态看不到,而群体形态是可见的,但外貌平淡无奇,不甚显目;(3) 杂居混生: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是杂居混生在一起的,因此,在发明对其中各纯种微生物可进行分离、培养的技术前,是无法知道各种微生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真正作用的;(4) 因果难联:人体或动植物体处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早期时,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一旦事态突然严重时,对于没有较深刻的微生物学知识的人来说,也不会真正理解这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因此容易遭受损失。微生物学历史发展的早期,就是围绕着如何克服这四大障碍而开展各种研究工作的。

人类认识微生物之前对微生物的态度:视而不见、嗅而不闻、触而不觉、食而不察、得其益而不感其好、受其害而不知其恶。

实例1:公元6世纪鼠疫在地球上第一次大流行时,曾危及埃及、土耳其、意大利和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约1亿人;第二次(14世纪) 流行时,欧洲约死亡2500万人口,亚洲约死亡4000万,其中中国约1300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三次流行,发生在香港和印度北部地区,死亡人数约100万,这三次全球性杀人不见血的流行病共殃及近2亿人口,比死亡最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约死亡1.1亿) 还多。

实例2:19世纪中叶,由于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结果,在欧洲普遍只种植单一的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1843~1847年间由于气候异常,致使欧洲发生马铃薯晚疫病的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当时爱尔兰的800万人口中,有近100万人直接饿死或间接病死,并有164万人逃往北美谋生。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史前期:

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 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1676年间。当时的人类虽未见到微生物的个体,却自发地与微生物频繁的打交道,并凭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开展利用有用微生物和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但由于在思想方法上长期停留在“实践—实践—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只能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应用阶段。

例:发面;天然果酒和啤酒的酿造;牛乳和乳制品的发酵以及利用霉菌来治疗一些疾病。我国的制曲工艺,近代“酒诰”中有一段朴素而充满唯物主义观点的关于酒的起源的叙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于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我国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知制酱和醋,在900年前,利用自养细菌生命活动的胆水浸铜法已正式用于生产铜。在2000年前,已发现豆科植物的根瘤有增产作用,并采用积肥、沤粪、压青和轮作等农业措施,来利用和控制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在医药方面,宋代创造过“以毒攻毒”的免疫方法,发明用种人痘来预防天花,比Jenner在1796年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早半个多世纪。

2.初创期:1676年~1861年

特点: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而对他们的生 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微生物作为一门学科还未形成。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1676年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 列文虎克: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先驱,其贡献:(1) 利用单式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物体和生物,并于1676年首次观察到形态微小、作用巨大的细菌;(2) 一生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率一般为50~200倍,最高者达266倍;(3) 发表过约400篇论文,其中375篇寄往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注意区别列文虎克与罗伯特虎克:罗伯特虎克,英国物理学家,于1665年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观察到植物细胞。

3.奠基期:1861年~1897年

特点:(1) 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和技术,解决了认识微生物的第

二、

三、四个障碍

(2) 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

(3) 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

(4) 开始客观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

(5)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但当时主要还是以其各应用性分支学科的形式存在。

代表人物:

巴斯德:1822~1895,法国化学家生物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 (1) 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1857年根据曲颈瓶实验证实了空气中存在微生物,引起有机质的腐败,建 立了胚种学说,认为生命只能来自生命

(2) 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酵是生物过程还是纯粹的化学反应,巴斯德分离到引起发酵的微生物,证 实了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并且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丁酸发酵等都是由不同的细菌引起的。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1877年,研究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其后又研究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了其免疫学说。

(4) 巴斯德消毒法 60~65度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解决了法国酒变质的问题。 科赫:1843~1910,德国人,细菌学的奠基人,在病原菌的研究及细菌的分 离、培养方面做出了贡献:

(1) 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物纯种方面,把早年在马铃薯快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培养技术。在1881年前后,科赫及其助手们还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2) 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例如炭疽病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

(3) 在理论上,科赫于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其主要内容为: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种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病原微生物相同。

4.发展期:1897年~1953年 特点:

(1) 进入了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开始研究微生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酶的特 性,寻找和研究抗生素以及逐步深入到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和基因。

(2) 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出现了抗生素等新学科。 (3) 开始了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

(4) 在各微生物应用学科较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一门以研究微生物基本生物学规律的综合学科---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

(5) 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

布赫纳:1860~1917,德国人,于1897年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获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促使微生物生理、生化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5.成熟期:1953年以后

1953年4月25日,Watson和Crick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关于DNA结构 的双螺旋模型,是整个生命科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是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成熟期到来的标志。

特点:

(1) 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孤立地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迅速成长为一门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2) 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

(3)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微生物成为生物工程中的主角。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进步 1.医疗保健

(1) 外科消毒术的建立

英国爱丁堡医院的外科医生李斯特根据巴斯德提出的细菌是腐败的真正原因的分析,在1865年8月12日实验了用石炭酸(苯酚)消毒的新型外科手术,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1864年时在法国巴黎的医院中,外科手术的死亡率高达53.6%,英国的一般医院为80%,最好的爱丁堡亿元,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也高达45%,因此,当时的外科医生常被称为“刽子手”。李斯特发明外科消毒术后,1868年,爱丁堡医院的外科手术死亡率已降低到15%左右。 (2) 寻找人畜病原菌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30年间,分离出大量危害人畜的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菌,如炭疽芽孢杆菌,麻风分枝杆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结合分枝杆菌,逗号弧菌,破伤风梭菌,鼠疫巴斯德氏菌,痢疾志贺氏菌 (3) 免疫防治法的应用

种痘最早起源于我国宋朝真宗年代的人痘。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首次为一男孩接种牛痘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从此,种牛痘就成为预防天花最有效的措施了。1923年,法国医生发明了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的卡介苗,此后,生物制品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高校化学组分疫苗、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和双功能抗体军在研究中。 (4) 化学治疗剂的发明 百浪多息(治疗链球菌感染),磺胺类药物 (5) 抗生素治疗的兴起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第一个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1943年起,青霉素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1944年以后,相继发现了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1978年已找到5128种抗生素,1984年则达到9000多种。 (6) 用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技术使微生物生产生化药物

利用微生物作为不同生物有关目的基因的受体,由微生物生产各种生化药物,除抗微生物药物外,还包括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如疫苗、抗体、干扰素、胰岛素、激素以及其它各种多肽类药物。 2.工业

(1) 自然发酵与食品、饮料的酿造:酒、酱、醋、泡菜、豆豉、酸牛奶、干酪和面包

(2) 罐头保藏:1804年,法国厨师埃尔伯特经过10年的试验后,发明了食品的玻璃瓶罐藏技术,从而为事务的消毒灭菌和长期保藏找到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3) 厌氧纯种发酵技术:生产乙醇、丙酮、丁醇、乳酸或甘油。 (4) 深层液体通气搅拌培养:用于抗生素、有机酸、酶制剂等发酵工业。 (5) 代谢调控理论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50年代中期起开始应用,如谷氨酸生产。 (6) 生物工程的兴起: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 3.农业

以菌治虫;以菌治病;以菌治草;以菌增肥;以菌促长(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以菌当饲料;以菌当药物(药用真菌);以菌当蔬菜(食用菌);以菌产沼气 4.生态和环保

微生物是食物链中的主要环节、污水处理中的中心角色。 5.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

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上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如生命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突变本质的证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等地阐明等,都是以微生物作为材料才得以肯定的。

微生物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三大支柱之一。三大支柱: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

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五、微生物的学习

推荐第8篇:02_绪论

绪 论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1.什么叫宪法学?(学生预习)

宪法学是以宪法和宪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

2.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

(1)宪法。包括宪法典、国家机关组织法、代表机关选举法、其他宪法性法律。

(2)宪法现象。宪法现象是指由宪法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包括与宪法有关的人的行为、心理和观念,通过宪法的规范作用所建立的机关和制度,以及这些机关、制度等根据宪法规定运行的状况等等。

(3)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发展规律。

(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 1.宪法的基本理论 2.宪法的基本规范 3.宪法的实施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时期

(1)时间:古希腊、罗马到封建社会末

(2)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乌尔比安、福德斯库、博丹和科克等。

(3)宪政思想 ①政体思想 A.划分标准

a.执政人数的多少和执政者是否依法行使权力(柏拉图)

b.国家最高统治权执行者人数的多少和统治者实行统治的目的是否存在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亚里士多德)

c.折衷标准(西塞罗)

d.国家主权的归属(博丹) B.政体形式

a.君主政体和暴君整体、贵族政体和财阀政体、共和政体和暴民政体(柏拉图)

b.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亚里士多德)

c.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西塞罗)

1 d.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博丹) ②法治思想 A.柏拉图。第一次阐述了法律的社会功能、法律的至高无上权威、法治的必要性和实行法治的各项措施。

B.亚里士多德。坚持法治,反对人治。 C.西塞罗。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D.科克。确立了“法的统治原则”,反对国王对司法权的干预。 ③基本法思想

A.亚里士多德。基本法——宪法,非基本法从属于宪法。 B.乌尔比安。公法——与国家组织有关的法律。 C.查士丁尼。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 ④国家主权思想

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国家主权学说的思想家——博丹。

A.国家主权的含义。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进行指挥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

B.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至高无上的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转让性。

C.国家主权的基本内容。八项权利。 2.创立时期

(1)时间。17世纪—19世纪末。

(2)代表人物。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霍尔巴赫、黑格尔、杰弗逊、马歇尔、拉邦德、叶林涅克、埃斯曼、戴雪、狄骥、马尔佩、伊藤博文、一木喜德郎等。

(3)宪政思想

①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们的宪政思想 A.天赋人权说

自然法理论(格老秀斯)——近代意义的平等观(霍布斯)——天赋权利说(洛克)

B.社会契约论

a.代表人物: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和卢梭。

b.主要内容:自然法——平等订立契约——保护天赋权利。 《五月花公约》,又叫《五月花号公约》(The Mayflower Compact)。英国分离主义教会的成员曾逃到荷兰的莱登去寻求宗教自由。后来这一批英国殖民者全都被称为朝圣者。他们曾与伦敦的维吉尼亚殖民公司谈判达成一项协议,即维吉尼亚殖民公司授权他们在该公司辽阔的土地上任选一块地方定居并管理自己。1620年9月6日,102名乘客乘坐“五月花号”帆船驶向美洲的目的地哈德逊河口地区。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11月11日,“五月花号”大

2 帆船向陆地靠近。由于海上风浪险恶,他们到达的地方已经偏离出既定目的地几百英里,在船上的乘客中引发了争执和骚乱。因为船上102名乘客不仅包括原来避居荷兰来顿的虔诚的清教徒,而且也包括一些所谓的“陌生人”。这些“陌生人”来北美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讨一口饭吃,至于宗教上的追求,则非常淡漠,智识和道德水准也不及那些从荷兰辗转来北美的英国清教徒或“朝圣客”们。很显然,由于这一新的情况,他们原来与“弗吉尼亚公司”所签订的和约的效力就成了问题。此外,船上的一些没有宗教追求的“陌生人”乃是原子式的个体,并不隶属于从荷兰社区来的那批朝圣团体,从而也不受这一避居荷兰的英国宗教团契及其约法习惯的管辖。也就是说,当五月花号航行至北美即将登陆时,他们面临着解体的危险,因为无论是与英国“弗吉尼亚公司”之间的经济和约,还是与上帝之间的宗教约法传统和习惯都不再有规范的效力。如果他们登陆后各自作鸟兽散,不能结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以共度难关,他们就无法在严寒、贫瘠的北美大陆生存下来。于是,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船上41名成年男子(由于妇女那时没有政治权利,所以没有请她们签署)在船舱中签署了一份公约,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并以此结成了一个世俗的公民政治体。此即后人所称的“五月花号公约”,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

在船上签署公约

(American Memory Collection, Library of Congre)

《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全文如下:

THE MAYFLOWER COMPACT

In the name of God, Amen.

We whose names are underwritten, the loyal subjects of our dread sovereign Lord, King James, by the grace of God, of Great Britain, France and Ireland king, defender of the faith, etc., having undertaken, for the glory of God, and advancement of the Christian faith, and honor of our king and country, a voyage to plant the first colon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Virginia, do by these presents solemnly and mutually in the presence of God, and one of another, covenant and combine ourselves together into a civil body politic, for our better ordering and preservation and furtherance of the ends aforesaid; and by virtue hereof to enact, constitute, and frame such just and equal laws, ordinances, acts, constitutions, and offices, from time to time, as shall be thought most meet and convenient for the general good of the colony, unto which we promise all due submiion and obedience.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

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C.人民主权思想 a.代表人物——卢梭

卢梭 (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 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b.主要思想

他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为人民所拥有,并且为人民服务。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D.分权学说 a.代表人物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b.主要思想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互相牵制,互相平衡。

E.政治法

a.代表人物——格老秀斯、孟德斯鸠、卢梭、霍尔巴赫、黑格尔 b.主要思想 格老秀斯:政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对全体人民或大多数人有约束力的法律。

霍布斯:基本法乃建国的基础。

孟德斯鸠:政治法是指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法律。 卢梭:政治法是指调节全体对全体的关系或者说主权者对国家的关系的法律。

霍尔巴赫:政治法属于根本法的范畴。

黑格尔:国家的活动有赖于政府,政府的行为要根据宪法,宪法的性质应适合本国国情。

②政治家和政论家的宪政思想

A.代表人物——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麦迪逊、马歇尔 B.主要思想

a.杰弗逊的宪政思想

政治结合可以解散,又可以重新缔结;人人享有生命、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可以组织政府,也可以推翻不负

5 责、与人民为敌的政府。

b.汉密尔顿、麦迪逊的宪政思想 集中表述了联邦党人的宪法理论,奠定了美国近代宪法学的理论基础。

c.潘恩的宪政思想

托马斯·潘恩,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潘恩发表的小册子《常识》,成了独立战争时期人民大众的教科书。

主张最理想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国,在美国必须实行代议民主制。 他的“世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思想体系中,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d.马歇尔的宪政思想

约翰·马歇尔,是美国政治家、法学家。先后出任美国众议院议员、美国国务卿、美国最高法院第4任首席大法官。他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所作的判决,奠定了美国法院对国会法律的司法审查权的基础。

通过制作判例揭示宪法原则,为今日美国的宪法制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③宪法学家的宪政思想 A.国法学说

德国法学家盖尔伯构思了德国国法学体系,提出了国法学的基本原则。

B.实证主义宪法学说

德国法学家拉班德强调宪法理论的课题在于法的构成、法的要素的分析、以及纯化法制度的必要性,从而奠定了德国法实证主义宪法学的基石。

C.国家法人说

19世纪德国宪法学理论的完成者,德国法学家叶林涅克主张国家法人说,认为不能将国家视为法的客体,应将国家看作一种法的关系;国家必须服从法,它是一种权利义务的承受者;国家(政府)与国民间的关系由权利义务关系构成,君主是国家的一个机关。他的这种“国家法人说”为当时的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学理论根据。

D.八项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说 法国古典宪法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埃斯曼,提出了八项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其来源于英国的四项制度(代表制、两院制、大臣责任制和议会内阁制)和法国的四项理论成果(国民主权、权力分立、个人权利和成文宪法)。构造了近代资产阶级宪

6 法学的理论体系。

E.议会主权和法的统治原则说

英国十九世纪最具影响的宪法学家戴雪提出了议会主权和法的统治原则。

第一,议会主权原则。议会可以制定任何法律,也可以放弃任何法律;英国法不承认任何人有变更、废弃议会立法的权力;议会的权限及于女王陛下的所有领土。

第二,法的统治原则。为了抑制恣意性的权力,行政部门必须遵守“正规的法”,即正规的法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是普通法院为了捍卫个人权利而作出的各个判决的结果,即普通法的结果的原则。

F.近代日本宪法学(略) 3.发展时期

(1)时间(20世纪以来) (2)宪法研究的特点 A.学派林立 B.内容深刻

(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时期的宪法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中国宪法学,主要是对西方宪政文化的介绍和传播。 2.形成时期的宪法学(1911-1930)

(1)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宪法学在中国的初步形成。五权宪法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权能分立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①权能分立论。即权与能相互分离,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这是“五权宪法赖以建立的基础”。实际上就是政权与治权的分离。孙中山认为,“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把政权“完全交到人民的手内,让人民充分地直接去管理国事。这个政权就是民权。把治权交给政府的机关,让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国事务。这个治权就是政府权。

②权能平衡论。即人民的权与政府的能之间要保持适度平衡。孙中山认为,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大直接民权;政府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用人民的四个政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那才算是一个完全的民权政治机关。

③五权分立论。政府的五个治权(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相互分立,各司其职。这是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中对政府权力形式的安排。

7 ④五权关系论。政府五个治权之间分工负责,互相合作配合,而不能互相掣肘制衡。这是孙中山五权宪法与西方三权宪法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的颁布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后,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3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3)宪法学教育在中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一些学堂和大学陆续开设宪法课程,编写宪法讲义。

3.发展时期的宪法学(1930—1949)

(1)宪法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些大学开设了有关宪法的课程;比较宪法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比较宪法的著作。

(2)这一时期宪法学发展最具特色的是宪法学专题研究的开展和新民主主义宪法理论的产生。对苏联宪法理论的介绍与研究,既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发展,也为中国产生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张友渔、韩幽桐、潘大逵、潘念之、费孝通等进步学者对宪法与宪政问题的探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在中国的形成。

4.新中国宪法学(1949—)

新中国新法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49—1957)

学者们探讨了宪法学的理论问题,初步建立了宪法学的课程体系,苏联宪法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曲折发展阶段(1957—1965)

宪法学研究实际上失去了社会基础,而且政治色彩浓厚,宪法学自身的科学性与学术性缺乏,研究成果也基本上属于宣传性、注视性的内容。

(3)宪法学停滞阶段(1966—1976) 宪法实际上名存实亡,宪法学者们也失去了进行学术研究的条件和环境,因此宪法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4)恢复和繁荣阶段(1978—)

研究机构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了大学宪法学教育体系;重视宪政实践与宪法学理论如何深入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现实性、开放性的宪法学理论体系。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

(一)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1.宪法学的特点

8 (1)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2)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

(3)研究的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4)涉及面广

2.宪法学的学科地位

宪法学不仅在法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而且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居于基础地位。

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学生自学)

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学生自学)

推荐第9篇:《绪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3.掌握遗传与生理发展是怎样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 4.了解环境和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5.明确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都有哪些 导入:经典气质类型测验 授新课: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1.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

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就是人的活动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内在需要。需要不同,动机的性质也不同。

(2)心理过程 (3)个性

每个人由于个体遗传特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心理活动也就表现出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是相对稳定的,而且是经常出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2.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活动,掌握其特点,可以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

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前提。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有了大脑,人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由于遗传素质不同,每个幼儿出生时他的心理发展已经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具有各自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

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所处的生活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受教育的条件也非常不同。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客观条件,而且有幼儿自身的心理

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儿童年龄越大,其主观因素对他的心理作用也越大。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的选择意向的。

2.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了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是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趣而且独特,只有在一些现象中发现情况和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幼儿。

①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幼儿阶段是认识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分析幼儿心理特点有助于了解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意识是在外界环境重要作用下,在人的大脑中产生

的认识这一点加深理解。

②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自我反思,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认识水平,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自己处理面对的现实问题。

③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它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个体心理特征提供了参考价值。这些研究结果也为普通心理学提供了资料。

四、幼师生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

(一)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学习

幼儿心理学时一定要注意研究的对象。

2、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学这一学科的结构特点。

3、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

1、心理现象包括动机、心理过程、个性

2、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3、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

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作业: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部分

2、动机的含义

3、心理过程包括哪些

4、心理的实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6、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推荐第10篇:化妆品绪论

绪论

精细化学品是指经深度加工的、技术密集度高和附加值大的化学品,包括医药、农药、染料、颜料、涂料、胶粘剂、香料、化妆品、洗涤剂、表面活性剂、肥皂、油墨、助剂、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几十类,每一类中又有几十种,精细化学品的品种很多。

1.精细化学品生产的特点

精细化学品的含义决定了精细化学品生产具有如下特点:

(1)多品种、小批量。精细化学品用量一般不是很大,一般是几百千克到几吨,上千吨的也有。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是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总趋势。

(2)综合生产装置和多功能生产装置。由于精细化学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精细化工企业往往是利用一套装置生产多种产品,随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换生产的品种。

(3)高度技术密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精细化学品是以商品综合功能出现的,这就要求在化学合成中筛选不同化学结构,在剂型上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与其他配合物的协同作用,这就形成精细化学品生产高度技术密集特点的主要原因。

(4)商品性强。由于精细化学品品种多,用户对产品可选择面广,市场竞争激烈,因而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的应用服务是组织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应在技术开发的同时,做好服务工作,提高信誉。

2.精细化学品检验的任务

精细化学品检验是分析化学应用在精细化学品的检验时而形成的一门实验课程。它的检验对象是精细化学品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其主要任务是:

(1)通过检验,可以随时了解产品生产各环节的运行情况,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通过检验,可以依据相关标准评定产品质量等级,促进企业生产的优质、高效。

3.精细化学品检验的方法

精细化学品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在检验中我们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方法,对其主要成分及重要的杂质成分作检验。其检验方法主要有:

(1)按测定原理不同,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质量法、容量法等,常用于产品的常量及半微量分析检验。

仪器分析是借助分析仪器测量产品的光学性质(如吸光度)、电化学性质(如电位、电导)、密度、熔点等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求出或了解产品中待测组分的含量或物理性能。仪器分析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需要分析仪器。

与化学分析法相比,仪器分析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化学分析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故目前仍大量采用,特别是在企业的产品分析中仍以化学分析法为主。

(2)按生产及要求不同,可分为快速分析法和标准分析法 快速分析是适应生产要求,通过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反应速度而出现的一类新型分析方法。具有快、准、简、廉的特点。但检验结果精确度较低,误差较大。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监测和半成品检验多采用此法。

标准分析方法是依据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鉴定分析、仲裁分析和校验分析的一种方法。具有准确度高,完成分析时间所花时间长的特点。通常用于企业成品检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和质量仲裁等方面。

4.技术标准介绍

(1)技术标准的分级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①国家标准

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和颁发,代号为GB,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凡是带有GB/T代号的为国家推荐性执行标准,而只有GB代号的为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如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号GB/T 2441.1—2001中,GB/T为国家标准的代号,2441.1为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2001为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

②行业标准

由国家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和颁发。如化工行业标准为HG;轻工行业标准为QB。行业标准在各行业部门内执行。

行业标准的编号由各行业标准的代号,标准顺序号和标准年号组成。与国家标准的区别就在代号上。如轻工业标准编号QB/T 2470—2000中,QB/T为轻工业标准代号,2470为标准顺序号,2000为标准年号。

③地方标准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在该地区内执行。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代号由“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组成,再加“T”则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的代号。例如,吉林省的代号22000,所以吉林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为DB22/、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为DB22/T。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的代号,地方标准的顺序号和年号三部分组成。 ④企业标准

由生产企业负责人审查批准,在企业内部执行。企业标准代号为“Q”,某企业的企业标准代号由企业标准代号Q加斜线再加企业代号组成,即Q/×××。

企业标准的编号由该企业的企业标准的代号,顺序号和年号组成。 (2)技术标准的分类

我国技术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①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包括:标准化工作导则、通用技术语言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等。

②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的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③方法标准

方法标准是指以产品性能、质量方面的检测、试验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其内容包括检测或试验的类别、检测规则、抽样、取样测定操作、精度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还包括所用仪器、设备、检测和试验条件、方法、步骤、数据分析、结果计算、评定、合格标准、复验规则等。

④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

这类标准是以保护人和动物的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5.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精细化学品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检验一般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操作。 (1)试样的采集

一个待测样品所代表的产品数量往往很大,而采集的样品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因此,所采集的样品,必须能代表物料的平均组成,否则检验过程和结果就失去任何意义。正确采样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应遵循随机采样的原则,采取足够的样品量,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保证各项检测任务的完成。

(2)方法的选择

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方法的选择比较简单,一般直接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测定。如无合适的检验方法,则可参照其他国家的标准方法或参考文献提供的分析方法。

(3)样品的测定

在选定了检验方法后,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测定。 (4)检验结果的审查

审查检验结果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现问题,保证质量,是整个检验工作的重要一环。

第11篇:微生物绪论

绪论1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 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1、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环境保护

2、医药

3、食品

4、生物工程

5、科学研究 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内容是: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②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③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④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1、微生物的发现—形态学时期

列文虎克(1632~1723):第一个报告自己观察的人。他发现了微生物,称为\"微动体\"。

2、微生物学的奠基—生理学时期

显微术、灭菌方法、加压灭菌器、纯培养技术、革兰氏染色法、培养皿和琼脂作凝固剂等。 巴斯德(1822~1895):

(1)证实了微生物活动和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

(2)免疫学—预防种痘

(3)发酵的研究

(4)其他贡献,如巴斯德消毒法

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关于自然发生的争论:

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说):认为微小动物是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生源说:认为微小动物是从微小动物的\"种子\"或\"胚\"形成的,\"种子\"或\"胚\"存在于空气中。

1665年,Fracesco Redi 腐肉生蛆实验,否定了动物自生说。

Spallanzani实验,充分加热的有机汁液中长出微生物原因是由于空气将微生物带进了汁液,

因而采取完全密封隔绝的封闭法。

18世纪末发现O2 ,意识到O2 是动物生活必需一种气体。

Pasteur实验

①首先验证了空气中确实含有显微镜可观察到的\"有机体\"。

②加热过的空气通入汁液(煮沸过)并不导致微生物生长。

③在一封闭容器内,对完全灭菌的汁液加上一些收集到的微生物,无例外地引起微生物生长。

④设计鹅颈瓶进行实验,最终否定自生说。

柯赫(1843-1910):细菌学的奠基人

(1)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

①分离和纯化细菌:划线法,混合倒平板法。琼脂、培养皿

②设计了培养细菌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③设计了细菌染色技术

(2)证实疾病的病原菌学说,提出了柯赫准则。

①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②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③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

④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3、发展时期(生化时期)

(1)青霉素——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发现青霉素 (2)摇瓶培养技术 (3)深层发酵工艺 (4)连续培养

4、分子生物学阶段

克里克和沃森——DNA双螺旋结构——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奖。

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的发展,工程菌的构建更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5、微生物学的应用前景

 在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中,微生物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作为基因工程的外源DNA载体,不是微生物本身(如噬菌体),就是微生物细胞中的质粒;被用作切割与拼接基因的工具酶,绝大多数来自各种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快、培养条件较简易,当今大量的基因工程产品主要是以微生物作为受体而进行生产,尤其是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酿酒醉母。借助微生物发酵法,人们已能生产外源蛋白质药物(如人胰岛素和干扰素等)。尽管基因工程所采用的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动植物,但由于微生物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它们是最丰富的外源基因供体。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

第12篇:绪论课件

绪论课件

三明学院简介

三明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于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还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学校传承“闽师之源”优良传统,崇尚“厚德博学”校训精神,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曹云露教授和曹阳飞宇同学先后入选“感动福建”200

8、2009年度十大人物。

共有在编教职工7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204人,中级职称207人。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40.3%;高级职称占40.7%。有博士生导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三明市拔尖人才4人,三明市优秀人才1人。

三明学院简介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立足三明,面向海西,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13个系(院),即中文系、政治法律系、外语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教师教育系和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动漫学院。目前有28个本科专业和22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2010年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在籍生1400余人。

(一)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制造高级人才的“工厂”。近代杰出人物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物理学大辞典》所载的146名物理学家,8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只有5%是自学成才的。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本节的教学难点:

当代大学生个人成才如何与历史新使命结合

本节的教学要点:

当代大学生如何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新使命

本节的教学重点:

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有位知名学者说过人生做两件事:“一选择目标,二冲向目标。”当代大学生一是选择大学深造,早日成才的目标,二是冲向这个目标,如何提高速率,降低误率。 •当代大学生从生理年龄看,正处于青年中期,从心理年龄看正处于人生“第二期心理断乳期”,从社会年龄看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期。自从越过了那道神圣的分数线,原来的辉煌已成历史。大学高手云集,人才荟萃,大家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比拼,就象刘翔一样,开始向新的目标发起人生的冲刺。

•当代大学生成长长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大学生当务之急:抓住历史机遇,笑对挑战,放飞理想。寻觅个体成才与完成历史使命之必然联系,在社会系统工程图上找到个人成才的理性坐标。

•2004举世瞩目的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国选手刘翔获得金牌,他的成绩为12秒91,打破奥运纪录,同时也追平了世界纪录

2008奥运会

(二)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进入多事之秋。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

第一,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对我国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第二,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更加重视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一些国家同我们在经贸领域的矛盾也在增加。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和能源资源的外部压力加大。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大学生明确提出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第一, “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为突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判断,分析我国粗放增长方式原因,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艰巨。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制约因素诸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加大力度。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马克思曾提出:要发展成为“自觉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当代大学生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广州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用中国人的智慧,瞄准世纪数学难题,数年磨一剑,彻底证明了¡°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的庞加莱猜想。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宣布:这被列入七大数学世纪难题的破解,这是一项伟大成就,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从古人祖冲之到现代的华罗庚、张广厚、杨乐、陈景润、丘成桐和朱熹平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人智慧这根金线将他们连成一片,为世界作出了贡献,为祖国人民赢得了荣誉。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爱因斯坦:“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把握正确的方法论 , 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创新学习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首先,要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学习中去,大胆开拓,敢于突破,获得新知识;其次,要把知识与创造有机

结合,把知识内化变成能力;再次,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 , 德之资也 ; 德者 , 才之帅也。”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只有用德来统帅才, 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发展中的中国和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 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 , 要把个人的 “ 小我 ” 融入国家和集体的 “ 大我 ” 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生应言行一致,踏实做事,使自己的道德人格不断完善。

第 三 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2、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

睦的精神纽带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共同理想:

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在五千年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8.0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北京3.9级地震,重庆4.6级地震,另外在宁夏,上海,陕西,湖南,云南等省都均有震感,而这次地震经济损失严重,多达几十个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数和失去父母的儿童则不计其数。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共举行28个大项,38个分项的比赛,产生302块金牌。将有2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

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航天员出舱期间,通

过地面站传输电视图像信号,地面的人将

通过电视看到中国人第一次漫步太空的画。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胡锦涛总书记与航天员通话

中国人的

太空第一步

时事背景: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

他是一个普通的歌手,然而他所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10年来他倾其所有,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又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让自己有用的器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丛飞生命虽然短暂,却有质量地延长了生命。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王顺友,是木里县邮政局马班邮路的乡邮员, 1984年 10月参加工作。 20年来,他牵着心爱的骡子和马,跋山涉水,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 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 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把党的方针和政策及时传播给木里各族群众,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第 四 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

意 义 和 方 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

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重知行统一

第13篇:第一章绪论

《护理学基础》教案

教师姓名:古丽巴尔专业:护理

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

3、4班授课地点:2010级护理

3、4班 学习情境:护理学发展史学时: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 护理工作方式

3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 护理工作方式

难点: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

2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3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

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挂图

六、教学设计:

《护理学基础》

第一步:课程介绍、引入新课

各位同学: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护理学基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步:讲解

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代护理的孕育

1.人类早期护理

“自我保护式”:原始的按摩火的使用溪水洗伤口

“家庭式”照顾:群居生活妇女担当照顾家庭的角色

“宗教护理”: 祈祷神灵巫医巫术宗教迷信

2.中世纪护理

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各国先后建立了大小医院,作为特定慈善机构为孤儿、寡妇、老人、病者和穷人提供照护。护理工作主要由修女承担,她们以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社会会地位,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些为病人提供初步护理的宗教、军队和民俗性的护理社团,是护理服务逐渐由“家庭式”转向了“社会化和组织服务”。

战争:12—13世纪欧洲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为争夺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长达200年的宗教战争。由于连年战乱,伤病者增多,传染病大肆流行。加之当时的医院设备简陋,床位不足,管理混乱,护理人员不足且缺乏护理知识,病人死亡率很高。此外,宗教的塑复合影响,是有些医院在神职人员的控制下,令病人考祈祷和斋戒来拯救灵魂,并不真正致力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因此,当时的护理工作多限于见到的生活照料。

3.文艺复习时期护理

1)医学科学迅猛发展

2)护理摆脱教会控制

3)护理史的黑暗时代:当时社会重男轻女,妇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很少有人愿意参与济贫扶弱的社会福利事业;教会腐败战争频发,教会和修道院被毁。医院停办,修士离开医院,病人无人照顾。

4.近代护理学诞生

19世纪期间,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社会对护士的需求增加,护理工作的地位有所提高,护士职责被社会认同,欧洲相继开设许多护士训练班。1836年德国牧师西奥多〃弗里德尔在德国凯塞威尔斯城建立了女执事训练所,招收年满18岁,身体健康、品德优良的妇女,给予专门的护理训练。南丁格尔曾在此接受了短期的护士训练。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步迈上科学的发展轨道,这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

南丁格尔生平

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接受高等教育,精通多国语言。 1850年—前往德国参加护士训练班。

1854年—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到克里米亚战场救护伤员。被誉为“提灯女神”、“克里米亚天使”,伤员的死伤率从42%降为2.2%。

1860年—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7年—获得英国国民最高荣誉勋章。1910年8月13日逝世,享年90岁 南丁格尔主要贡献

1)南丁格尔一生撰写了大量的笔记、报告和论著,其中《影响英军健康、效率与医院管理问题摘要》的报告被认为是当时医院管理最有价值的文献。1858年至1859年分别撰写了《医院札记》及《护理札记》。

2)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使护理走向科学的专业轨道,使护理从医护合一的状态分离出来。她认为“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以组织性、实务性及科学性为基础”。同时主张“护理人员应由护理人员来管理”他确定了护理学的概念和护士的任务,提出了公共卫生的护理理想,重视服务对象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并发展了自己的护理环境学说。他对护理专业及其理论的概括和精辟论述,形成了护理知识体系的雏形,奠定了近代护理理论基础,确立了护理专业

的社会地位和科学地位,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南丁格尔首先提出了护理要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使护士担负起护理病人的责任;并授予护士适当的权利,以充分发挥忽视的潜能;同时要求每个医院必须设立护理部,有护理部主任负责全院的护理管理工作;此外他还制定了关于医院设备及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现代护理学发展

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士经过专门的训练;工作内容是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重点是关心病人局部病灶;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类同于医学教育。

2)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是一个专业;护士与医生成为合作伙伴; 护理内容不仅是执行医嘱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用科学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 护理学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应用科学;护士角色多元化;工作范畴从对病人的护理到对人生命全过程的护理;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护理教育完善,有专业自主性。

二 中国护理学发展历程

(一)古代护理

(二)近代护理

(三)现代护理

三 中国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教育高层次化

(二)护理实践社会化

(三)护理工作法制化

(四)护理工作国际化

七、课堂小结

1 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

3 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八、预习要点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护理学基础》教案

教师姓名:古丽巴尔专业:护理

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

3、4班授课地点:2010级护理

3、4班 学习情境:护理学任务学时: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工作方式

2、熟悉护理学的范畴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内容

护理学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护理工作方式

难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结合多媒体

五、教学环境及课前准备:多媒体、挂图

六、教学设计:

第一步 课程介绍、引入新课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第二步:教师讲解

一护理学的任务 :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二护理学的范畴 :

(一)理论范畴:

护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目标是护理学建设的基础,并随着护理学发展而不断变化。护理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服务对象不仅包括病人,也包括健康人;护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应用护理理论、知识、技能进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理实践活动,从而为护理对象提供个体性、整体性及连续性的服务。

护理学理论体系是指导护理专业实践的基础,它是对护理现象系统的、整体的看法,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护理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式有奥瑞姆的自理理论、罗伊的适应理论、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等。这些理论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护理现象,从科学角度诠释了护理工作的性质,阐述护理知识的范围和体系,确立护理理念和价值观,指导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研究护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研究社

会对护理学的影响及社会发展对护理学的要求等。例如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人增加、医疗保险的实施等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使护士工作领域得以延伸;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护理工作的实践模式,加快了护理专业向网络化和信息化迈进的步伐。

护理学分支学科及交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以及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一批分支学科,大大推动了护理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二)实践范畴:

1临床护理

1)基础护理:应用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心理、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如膳食护理、排泄护理、病情观察、临终关怀等。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2)专科护理: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各专科病人的特点及诊疗要求,为病人提供护理。如各专科病人的护理、急救护理等。

2社区护理:以临床护理的理论、技能为基础,根据社区的特点,对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及社会群体开展疾病预防,如妇幼保健、家庭护理、预防接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及防疫灭菌等工作。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护理教育:以护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以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反战的护理人才。护理教育一般划分基础学教育、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类。基础教育学教育分为中专、大专和本科教育;毕业后教育暴扣岗位培训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等;继续护理学教育是对从事护理实践的人员提供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目标的终身性的在职教育。

4护理管理: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与控制等。系统化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正确、及时、安全、有效的开展,为护理对象提供完善、优质的服务,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5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解释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发展。护理人员有责任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三护理工作方式

1.个案护理: 一个护士护理一个病人,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分为“巡回护士”“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分工明确、便于管理、节省人力,工作机械、护患沟通少,很难

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

2.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并完成护理任务。一般一个小组护理10~15个病人。较好了解患者需要,因人施护,小组成员彼此合作,分享成就,工作氛围好。责任感相对减弱,小组成员要花费较多时间交流。

3.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全面、系统、连续的护理。

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4.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为护理对象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面的帮助和照护,解决护理对象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目标的护理观和护理实践活动。特点提出新型护理管理观,一切管理手段和护理行为以增进病人健康为目的,增强责任感,减少工作量。需要较多的护士,规范表格和标准计划的制定有一定难度。

七、课堂小结

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八、预习要点

护士素质

第14篇:如何写绪论

最佳答案

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绪论」

(一)关于学位论文之「绪论」,大致上有四个重点,必须先厘清,并好好掌握。

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

2.文献评论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4.论文重点说明

(二)关于「绪论」之写作,吾人所必须掌握的前述四个重点,就是在进行研究计画书撰写时之四大重点。

1.问题提出:

吾人在进行研究计划书之撰写时,就必须对「问题提出」部份特别予以重视,并将它「说清楚,讲明白」,惟有自己先搞清楚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题与相关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谈论其它问题。

2.文献评论:

针对自己所欲研究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在古今中外既存的研究文献上,先了解和搜集既有的研究成果为何?经过一定之处理步骤:概观(归类)、摘要、批判、建议,然后找出其优缺点,同时针对其所采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予以批判,进而提出作者个人针对自己探讨此一主题和相关问题时,应采取何种研究途径与方法较为妥适,以超越他人。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此三者是具有密切相关的三种不同东西,必须分辨清楚,同时考量,此三者可视为学位论文的核心或心脏地带,因而一篇学位论文的成败,可以说是系于作者个人对此三者之功力与作法。若处理得宜,则学位论文约有70~80分;若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学位论文常被视为不入流,无法达到最低标准70分。由此可见,吾人在处理学位论文时,对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等三者,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4.论文重点说明:

在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之后,作者宜根据自己所提出的研究架构作适当的布局,特别是在说明相关之理论与发展史后,必须再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其主体之重点,究竟可分成几部份,他们分别在研究架构上各处于何种区块,吾人可依序分章提出探讨。换言,论文的主要章节说明与架构密切相关,且是根据作者自己所提出之架构开展出来的。一个研究架构大致上可分为几个区块,一个章节对应一个区块,由此可见,主要章节说明与研究架构密不可分,唯有先绘制好妥善的研究架构图,始能简单扼要地做好论文重点说明。

(三)关于「问题提出」

1.要扣紧研究主题,然后提出相关问题是什么?有几个?分别为何?

2.要有问题意识,整篇论文之「问题提出」,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并针对作者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思考。

3.关于「问题提出」

(1)研究动机与问题界定——所谓问题之界定,指问题背景、问题内涵(欲解决何种问题)、研究范围等。

(2)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与价值。

(3)关于「研究限制」方面,可在此先提出,但更好的做法是最后在结论中才提出。

(4)关于「研究假设」是否有?若该论文有「研究假设」,如何陈述,必须先搞清楚研究假设之定义后,然后审慎处理之。

(5)论文写作的六个主轴(5WIH)

1.What(事象)何事

2.When(时间)何时

3.Where(空间)何地

4.Who(人物)何人

5.Why(理由)为何

6.How(经过、手段)如何

这六个主轴,最值得处理的为What、Why、How的问题,颇值吾人循此三主轴之一,好好思考。

(6)简言之,关于「问题提出」,就是要扣紧主题,且要有浓烈的「问题意识」,进而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掌握住重点,简

单扼要地「说清楚,讲明白」,以利自己和他人一开始就知道作者到底要探讨何问题,解决何问题。

(四)关于「文献评论」

1.文献评论主要是在作者先搞清楚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后,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到底在古今中外既存研究文献中,已有那

些研究成果,作者必须先搞清楚,也让别人能很快的作一概括的重点式了解,进而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前瞻未来,站在该研究领域之前延,针对该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文献探讨之步骤主要有四:

(1)概观(归类)

(2)摘要

(3)批判

(4)建议

3.相关文献之分类,举例如下:

A式(一般性研究):

1.有关理论方面之相关研究文献

2.一般性之相关研究文献

B式(实证研究):

1.相关概念之文献

2.相关理论研究之文献

3.相关实证研究之文献

4.相关理论之探讨与说明

(1)说明与研究题目有关且与欲探索之研究问题颇具相关之理论为何种理论,可简列数个,并以一个段落说明即可(即N个理论)。

(2)针对所欲探讨之题目与欲研究问题最具相关性且作者最感兴趣的某一个理论详加讨

论(即一个理论)。*概念→理论

5.文献评论之最后段落,宜针对前人之研究成果所采用之研究途径、方法作一批判,并说明其优缺点,进而针对作者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作者

自认宜先采用何种研究途径,再采取何种研究方法,以利突显自己的研究法,有别于他人,进而超越他人之研究成果。这些只需在此以3~5行字简单提出即可。至于详细的说明,作者可在下一部份,正式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时再论及。

(五)关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1.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1)何谓研究途径(approach)?基本上,是指选择问题与相关数据的标准,主要是指作者拟从何种角度切入去探讨该主题与相关问题。

(2)何谓研究方法(method)?基本上,是指搜集与处理数据的程序与手段,主要是指作者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拟如何进行搜集和分

析资料。

(3)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是二具密切相但不相同的东西,应分辨清楚,不可混同,且前后顺序有别,不可前后倒置,应该先决定采用何种研究途径(approach),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研究方法(method),绝对不可先谈研究

方法再谈研究途径,亦不宜只谈研究方法,不谈研究途径。

(4)研究途径宜采一个,若有必要亦可采二种研究途径,但不宜过多,以免自找麻烦。但是研究方法通常采二种以上,以利透过多种研究究方法进行资

料搜和分析,增强研究成果。

2.研究架构

(1)研究架构或称分析架构,是作者针对拟研究主题进行整个思考、研究、分析的架构,此一研究架构是作者解析该主题与相关问题的法宝,最具关键性与重要性,故必须特别审慎处理。

(2)研究架构包括二个重点

1.研究架构图

A.研究架构图如同盖房子的建筑图,极为重要,作者必须心中要有研究架构图,但分二阶段处理:

(A)研究计划书宜有一研究架构图。

(B)学位论文中,是否要有研究架构图应考量所属之专业研究领域之性质、行规各所探讨主题之性质,并经作者与其指导教授研商后,再决定是否放入。

B.研究架构图与研究流程图绝不相同,有些人常将研究流程图误为研究架构图,或将研究流程图植入研究架构图中,此种谬误作者务必特别留意并避免。

2.研究架构图之文字说明

针对所探讨之研究架构之若干重要区块,作一整体说明,并分别说明,约0.5~1页左右即可。

3.整个研究架包括研究架构图与文字说明,共约2页。

4.创见与研究架构具密切关系,因而创新的想法必须在规划研究架构时就植入,并具体突显出来,否则研究之结论难以产生「创见」。

(六)关于「论文重点说明」

1.绪论中的「论文重点说明」,即主要章节说明,它是根据所探讨的主题、提出的研究架构和论文大纲,作一整体思考而呈现出来的。

2.主要章节说明只简单扼要地说明各章节主要重点,每一章节约3~5行字,大多用号表示出所欲探讨之问题与重点,有几章就有几个段落,段落分明,条理清楚,不可长篇大论,且将各章节重点连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即可,约2~

3页。

3.学位论文完成后之「结论」,亦可以2~3行字,放入绪论四大重点中的最后一落,以利读者在看完绪论后,就能明了该论文之结论,此乃近几年来创新的作法,相当可取,提供各位参考。

第15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

A药物

B剂型

C制剂

D调剂

E成药

2.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 ) A制剂 B剂型

C新药

D成药

E非处方药

3.新药的概念是(

A新药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B新药是指在我国首次生产的药品

C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销售的药品

D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E新药是指新生产的药品

4.下列剂型作用速度最快的是(

A舌下给药

B口服液体制剂

C透皮吸收

D吸入给药

E肌内注射

5.不属于“五方便”的内容是(

A方便质量控制 B方便服用

C方便携带

D方便贮存

E方便生产

6.根据物态可以对药物剂型进行分类,该种剂型分类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A同种物态在药物起效时间上有相似之处

B同种物态在制备特点上有相似之处

C同种物态在贮存中有相似之处

D同种物态在运输中有相似之处

E同种物态在给药途径上有相似之处

7.不属于浸出药剂的剂型有( )

A汤剂

B酒剂

C散剂

D浸膏剂

E流浸膏剂

8.汤剂属于( )分散系统

A真溶液

B胶体溶液

C乳浊液

D混悬液

E上述均不准确

9.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E《中华药典》

10.世界上最早颁布的一部全国性药典是(

A《新修本草》 B《法国药典》

C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佛洛伦斯药典》

E《伊伯氏纸本草》

11.( )是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A《黄帝内经》 B《汤液经》 C《肘后备急方》 D《新修本草》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于何年颁布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E 1954年

13.我国现行版药典为第( )版

A第五版 B 第六版

C第七版

D第八版

E第九版

14.《药典》中不记载的项目是( ) 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药材产地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 A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C国家药品委员会制定的药品手册

D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法典

E国家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6.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剂型最多的是(

A片剂

B颗粒剂

C丸剂

D散剂

E胶囊剂

17.《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的简称是(

A GMP B ISO C GLP D GCP E GAP

[B型题] (1~4题)

A工业药剂学

B物理药剂学

C生物药剂学

D临床药学

E药物动力学

1.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 2.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的学科( )

3.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药剂学中剂型的性质的科学( ) 4.研究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 (5~8题) A处方药

B OTC C新药

D药物

E成药

5.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

6.按药政部门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的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物( ) 7.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 ) 8.必须凭借医师处方签才能购买( )

(9~12)

A BP B USP C JP D Ph.Int E CP

9.《美国药典》

10.《日本药局方》

11.《国际药典》

12.《英国药典》

[X型题]

1.中药药剂学研究的范畴是(

A中药药剂的调配理论

B中药药剂的生产技术

C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D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

E中药药剂的合理应用

2.关于中药药剂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去研究

B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C与生产和临床实践紧密相连

D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而不涉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E中药药剂学已经产生了分支学科

3.下列( )是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A工业药剂学

B物理药剂学

C化学药剂学

D生物药剂学

E临床药学

4.下列物质属于药品的是( ) A中药材

B农药

C保健品

D血液制品

E中成药

5.制剂是在( )生产的

A药店

B制药厂

C医院制剂室

D医院药局

E上述均可以

6.关于中成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

B一般标明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C中成药都是非处方药

D一般中成药没有有效期的规定

E中成药一般可以根据临床辩证施治,灵活加减 7.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叙述正确的是( )

A处方药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宣传

B非处方药简称OTC

C处方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一般不如非处方药

D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划分反映了药品本质的属性

E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安全与有效性都必须保障

8.急症用药宜选择( )剂型

A注射剂

B气雾剂

C煎膏剂

D保留灌肠剂

E舌下片

9.药物剂型符合的“三小”是指(

A剂量小

B刺激性小

C毒性小

D副作用小

E体积小

10.下列不适合选择口服剂型的药物是(

A胰岛素

B红霉素

C阿司匹林 D硝酸甘油

E人丹

11.下列具有药典性质的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E《神农本草经》

12.经粘膜给药的剂型有(

A涂膜剂 B透皮贴膏 C滴眼剂

D滴鼻剂

E舌下片

13.关于《药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与标准的法典

B为国家级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C药典中收载的制剂必须完全无毒副作用,安全而有效

D一般每隔几年需要修订一次

E 促进药物研究与生产

1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

B根据药物性质选择

C根据应用及贮运等要求选择

D结合生产条件选择

E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

15.属于中药药剂工作依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局颁药品标准》

C《部颁药品标准》

D《药品管理法》 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6.GMP是指(

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全称为Good Menufacturing Practice C药品安全质量管理规范

D正式颁布施行于1989年

E是一种管理方法

17.药剂在工作中应遵循( )文件

A《药典》

B《局颁药品标准》

C《药品卫生标准》

D处方文件

E制剂规范 答案

[A型题] 1.A

注解:剂型是指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制剂是指根据药典、局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调剂是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著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称为调剂;成药是指按照规定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的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物,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B 3.D

注解:新药的概念在1999年修改的《新药审批办法》中规定: 新药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然而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因此2002年9月15日新施行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对新药的概念作出了权威性界定: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D

注解: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剂型起效时间不同,通常: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5.A

药物剂型选择时需遵守“五方便”的原则,即服用、生产、携带、贮存、运输。

6.E

注解:药物剂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物态分类、按制备方法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按物态分类一般在制备特点上(如固体制剂都需要经粉碎和混合;液体剂型多需经提取与分离;半固体剂型多需熔化和研匀等)、药物起效时间上(如液体、气体剂型较快,固体剂型一般较慢)、贮运(如固体剂型利于贮运,液体剂型易发生沉淀)中有相似之处,但是给药途径是上无相似之处。此外由于各有优缺点,因此一般采用综合分类法。

7.C

注解:汤剂、酒剂、浸膏剂、流浸膏剂均是采用浸出方法制备的,因此属于浸出药剂,散剂是药物直接粉碎制备的,因此不属于。

8.E

注解:汤剂既包括真溶液、胶体溶液(蛋白质等形成)分散系统,又包含乳浊液(油类等形成)、混悬液的分散体系。

9.B

注解:《新修本草》(又称《唐新修本草》或《唐本草》),是由我国当时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施行的,编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具有药典的性质,因此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元时期(公元960~1367年), 由官方编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制剂规范。《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但是不具有药典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年版是建国后才有,非最早。《中华药典》为1930年国民党政府编纂。

10.A 注解:《法国药典》是欧洲最早的全国性药典,但是比《新修本草》晚1100多年。《佛洛伦斯药典》为欧洲的一部地方药典,比《新修本草》晚800多年。《伊伯氏纸本草》成书于公元前1550年埃及,但是不具有药典性质。

11.B

注解:晋代葛洪(公元261~314年)著《肘后备急方》八卷,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主张批量生产贮备,供急需之用;《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12.D

注解:新中国成立后,已经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9

53、196

3、197

7、198

5、1990、199

5、2000年共七版。

13.C 14.E

注解:《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

15.E

注解: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与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16.C

注解: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剂型丸剂仍居第一位,片剂为第二位,散剂为第三位。

17.C

注解:药品安全实验规范的英文解释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故简称GLP。GMP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是指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AP是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B型题] (1~4题)

1.C 2.D 3.B 4.C

注解:工业药剂学是指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药剂学中剂型的性质的科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代谢产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时间——数量变化过程,并提出用于解释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为指导合理用药、剂型设计提供量化指标的一门学科。

(5~8题)

5.C 6.E 7.B 8.A

注解:药品目前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处方药必须凭借医师处方签才能购买,而非处方药无须凭借医师处方签购买;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世界公认的简称为OTC。 (9~12)

9.B 10.C 11.D 12.A

注解:美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USP;日本药局方的英文名称为The Pharmacopoeia of Japan ,缩写为JP;国际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Internationalis ,缩写为Ph.Int;英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British Pharmacopoeia,缩写为BP。

[X型题] 1.ABDE

注解: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调配理论属于中药调剂学研究范畴,而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则是生物药剂学研究范畴。

2.ABC

注解: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现代药剂学主要有这样几个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学等。

3.ABDE

注解: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及临床药学等。

4.ADE

注解:我国自1985年7月1日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附则中将药品定义为: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该定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专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而不是植物和动物的疾病,因此不包括农药和兽药;第二层剂指作用是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这就与保健品和化妆品分开了。

5.BC 6.AB

注解:中成药既包含非处方药又有处方药;中成药也要进行稳定性的研究,预测有效期;中成药作为成药制剂是不可随意加减处方的。

7.BE

注解:目前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非处方药又简称为OTC, 由于处方药在使用上需要更强的专业知识,因此不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只能是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划分只是一种管理上的界定,而非药品本质的属性;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安全与有效性都必须保障。

8.ABDE 9.ACD 10.AD

注解:胰岛素在胃肠道中被破坏,不宜选择口服,通常采用注射给药或研究其经皮给药制剂;硝酸甘油口服肝脏首过作用显著,宜舌下含服或经皮给药;阿司匹林、红霉素口服对胃有刺激性,但是包肠溶衣可以解决,可以口服;人丹是糊丸即丸剂的一种可口服。

11.AB

注解:《新修本草》是由我国当时政府组织编纂并颁布施行的,编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具有药典的性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制剂规范,具有药典的性质。《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均不具有药典性质。 12.CDE

注解:涂膜剂与透皮贴膏均属于经皮给药剂型,滴眼剂为眼粘膜给药,滴鼻剂为鼻粘膜给药,舌下片剂为舌下粘膜给药。 13.ABDE

注解: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与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为国家级标准;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为适应发展需要,药典每隔几年就要修订一次;药典中收载医疗必需、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药典》的作用是保证人民用药有效、安全,促进药物研究与生产。

14.ABCD 15.ABCDE

注解:药品是直接用于人身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药物制剂的研究与生产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必须有所依据。中药药剂工作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外标准(《部颁药品标准》或《局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药品管理法规》(包括《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6.ABE

注解:GMP的英文全称是Good Menufacturing Practice,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指药品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科学管理方法。我国的GMP制度施行于1988年。

17.ABCDE

注解: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其对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集中统一的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此后《部颁药品标准》将更名为《局颁药品标准》。

第16篇: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言

一、实习任务及要求

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及地层之间接触关系,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等。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为了保证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实习效果,要求如下:

(1) 排除干扰,专心听讲。当指导老师在实习现场讲解时,学生要集中精神,用心听讲,明确各地质点的主要观察内容和要求。

(2) 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提问、勤记录、勤追索、勤思考。在各个实习点,应有重点地详细观察与描述,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做好文字记录与地质描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野外工作。

(3) 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整理野外纪录。野外纪录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重要依据,其完整程度和充实与否,直接影响实习报告的编写和报告质量的高低,学生实习纪录可随时让教师抽查,该项也是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实习结束时,每人应按时递交一份自编的实习报告(报告书编写要求见实习报告的要求),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习的业务总结,也是教师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二、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配合《工程地质》课程而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明确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同时为了让我们学生更好地认识地质的一些有关内容,为了让我们学生踏上工作的岗位

第17篇:报告 绪论

报告 绪论.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第一章:绪论

生产实习是大学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很是重视,每年都批下大批资金安排各专业学生到各个工厂参观实习,增长学生的见识,巩固课本知识,让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专业也不例外,开学前10~~12周学校就安排我们专业的同学参加生产实习,于是我们200多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陈志浩老师、张海涛等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到了洛阳一拖分别参观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通过我们自己的参观,还查找各种图书资料以及到网上搜寻相关资料,使我们的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完善,并能顺利完成本篇实习报告,所以本篇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章。 第一部分:实习目的

对于本次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此次实习我们要达到以下几点:1:通过下厂生产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叫全面地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以及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和听工人技术人员的专题报告,学习他们的好僧产经验,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学习他们在四化建设中的贡献精神。 4:通过参观有关工厂,掌握一台机器从毛坯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设备选择和车间布置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5:通过记实习日记,写实习报告,锻炼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线布局、技术装备;(2)记录零件设计和制造工艺及设备;(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及方法(4)了解切削刀具方面的知识,熟悉常用刀具的结构、选择、用途等(5)了解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数控设备(6)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7)熟悉、巩固铸造工艺及设备方面的知识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知识面,在实习中我们了解工厂的一些基本运作过程,对机床的结构和其加工方法以及控制方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部分零件的加工工艺有个较详细的了解为今后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更重要的是巩固我们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自己真正学到了多少东西,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18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应用文的性质与特点

教学目的:了解应用文应用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释应用文的含义,强调应用文是组织和个人处理公私事情的具有一定的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根据应用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应用文解应用文的重要性。

(三)详细讲解应用文的两个性质,强调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性质。提问:为什么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性质,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 总结:应用文的性质:实用性,工具性

(四)通过案例详细讲解应用文的特点: (1):使用广泛 (2):注重时效 (3):对象明确 (4):内容真实 (5):形式稳定 (6):表意确定

(五):要求学生举几个实例说明应用文的特点

(六)小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的技术,一打就垮。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任务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写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从预见变化,促成变化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愈是进步,应用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

(七):布置作业 (1)什么是应用文?

(2)应用文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中,提高运用语言交际手段的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会读、会写、会听、会说,这些都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而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方法。

二: 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1、应用文的主旨

要求:单

一、正确、新颖

2、应用文的材料 要求:真实、典型

应用文的结构与语言

1、结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①符合客观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 ②为主旨服务。

③不同的文种必须有其相应的结构。

2、应用文在结构安排上的要求: ①突出主旨。 ②要求完整。 ③符合文体特点。

3、语言要求:①平实质朴。②坦率明快。 ③周密准确。 ④凝练庄重。

三、应用文的表达与技巧

三、

1、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应用文写作主要采用叙述、议论、说明三种表达方式。

2、表达技巧

一是善于揣摩受众心理。二是善于抓住诉求重心。 三是善于综合有用信息。 四是善于借助表述形式。

四、应用文的标题语言

一、应用文的标题十分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对标题语言的锤炼。现归纳出标题语言形式:

1、介词结构形式:关于„„、给„„、对(对于)„„

①关于„„,多用于公文标题,表达标题的事由,即正文主要内容。这个介词结构有提示、关涉作用,有严肃、庄重的色彩,有助于标题结构的严谨。如“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报告”。 ②给„„,这种结构多用于批复、信函类。如“给协助我厂的xx 单位的感谢信”。 ③对(对于)„„,多用于规定、说明、答复之类的公文。如“关于对xx同学违纪问题的处理意见”。

二、偏正结构形式:很多,在规定、规则、条例、通知、纪要里常见,如“中学生守则”。

三、方位结构形式:多用于讲话稿、会议报告等,如“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的讲话

五、应用文的开头方式 (1)以揭示主题的方式。 (2)以撰文的缘由和目的。 (3)以陈述概况的方式。 (4)以阐明论点(结论)方式。 (5)以提问的方式。 (6)以致意的方式。 (7)以表明态度方式。

七、应用文的主题要求

(1)主题正确。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主题集中。应用文要集中表达一个主题,重点要突出。 (3)主题深刻。应用文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提出推 进社会发展的有益见解。

(4)主题鲜明。应用文的观点必须明确。肯定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鲜明,表述要清楚、明白,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八、应用文的材料取舍 材料是撰写应用文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前提是占有材料。有了材料,并材料是撰写应用文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前提是占有材料。有了材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材料都写到文章里去,只有那些能够证明或说明主题的材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其他的都应该舍弃。

九:小结

十:布置作业

什么是主旨?主旨如何表现?

根据具体的应用文章分析主旨的要求。 什么是材料?选材的原则是什么? 分析具体文章的材料加工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应用文写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文写作者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秘书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基本素质

1、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应该是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是不能胜任秘书工作的。

2、心理素质: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状态要正常,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每一天都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一个有着心理障碍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仇恨的人,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秘书工作的。

3、思想素质:这是更高的一项要求,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国际知名的机构里工作,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此外,还应具备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几乎每天都有令你感慨的事情发生,且不说每天的国内外形势,就在我们身边,就会经常有一些新奇事、突发事,今天你的一个亲戚玩股票挣了大钱;明天你的一个朋友倒房地产亏大发了;昨天,你的哥们当了大官,前天,你的一个熟人因腐败问题露馅,进去了。。。。。。这些都会令你感慨,但不要受各种情况的影响,不能看人家发财了,就想到,做人就得胆大;而一看到出问题的,马上又一转念,做人还是谨慎为好!

(二)、业务素质

1、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外语、经贸以及对业务工作有帮助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也注意收集新的信息,关注的法学领域的新的发展动态。

2、实践经验: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尽量避免走弯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办事能力:秘书工作繁杂、琐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办事能力,无论是办案,办会,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并应掌握一定的办事方法与技巧。(详见“四”)

(三)、文化素质

1、社会科学 学好专业知识应是起码的要求,而懂得一点文史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也很有必要,可陶冶人生情趣,亦可对工作有所裨益。相传,在清朝某年间,皇帝派朝廷官员到南方招考官吏,但先后派了几人均未能完成此任。何故?只为南方的秀才们嫌这些官员文化素养低,写诗做对皆不行。后皇帝派了

一个叫王尔烈的人又去江南办理此事。那些江南才子们以出对联来试王的文化,上联曰: 江南千山千水千秀才,王尔烈即刻以此下联对之: 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语出惊人,顿受青睐。江南秀才们进而问到,先生的学问究竟有多大?王随口吟到:天下文章属三江 三江文章属吾乡 吾乡文章属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

章。由此,一句对联,一首诗完成了招考工作。

2、自然科学:仲裁、调解案件五花八门,常常要涉及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如机械设备,建筑工程,医药化学等。一方面,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另一方面,在办理这方面的案子过程中,也要从中学一学这方面的知识。

3、外语:我们办理的案件中,涉外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经常涉及外国当事人,对外交往中,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要经常运用外语。我们要使自己成为既懂业务又懂外语的,“两条腿走路”的人才。

(四)此外,学会一些有益的技能,如电脑、开车,琴棋书画等,也是很有好处的。

俗话说,“艺不压身”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素养,掌握了某种技能,总会有你显山露水那一天,同样,假如你在那一方面尚存缺陷,则一定会有你无地自容的那一刻。

但有一点要明确,我们必须始终围绕本职工作这个“重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再去充实自己的其它知识与技能,而绝不能冲淡“主题”,更不能“不务正业”。

(五)表述素质 1.表述的能动品质 2.表述方法 3.表述技巧 小结

布置作业

应用文写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分析思想素质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 体会知识素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作用。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应用文的重要性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文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的技术,一打就垮。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任务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写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从预见变化,促成变化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愈是进步,应用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 二:新授

(1)应用文的重要性

1.应用文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2.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工具 3.是人们自我发展的工具 (2)详细讲解应用文的作用

1.领导指导作用2.规范准绳作用3.经济增值作用4.协调沟通作用5.宣传教育作用6.记载凭据作用

(3)、应用文的特点与种类

1、应用文的特点:①广泛性 ④真实性②时效性⑤稳定性③明确性⑥确定性

2、应用文的种类

般来说,人们按照其使用功能把它分为通用和专用二大类.通用类指人们在办公或办事中普遍使用的文书。它又可分为三类, 行政公文类,它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文种,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信函和会议纪要等;

②通用事务类,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等; ③个人事务类,如信函、启事、祝词、悼词、楹联等。 专用类指某种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文书。 ①科技类的含学术论文、实验报告

②财经类的如市场预测报告、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等 ③司法类的如诉状、辩护词、公正书、判决书 ④传播类的如消息、通讯、广告等。

本书以学生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若干问题为线索,从方便学生实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将它分为求职类、礼仪类、办公类、策划类、商务类、调研类、法律类、科技类等九类,虽然这种分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但是符合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4)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1.社会作用不同。

应用文: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

文学: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感化行为。 2.适用范围不同。

应用文:相当广泛,而且有很具体的对象。

文学:显得宽泛,但是无确定的具体对象。 3.思维方法不同。

应用文:逻辑思维。

文学:形象思维。 4.修辞方式不同。

应用文:科学修辞。

文学:艺术修辞。 5.语体风格不同。

应用文:准确、简明、平实、得体。

文学:鲜明、生动、精炼、含蓄。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应用文有哪些作用?它们之间有无联系,试加以分析 2.根据你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应用文的经济作用 3.按实用性来划分,应用文可分为哪几类?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应用文专门用语称谓用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课程的内容 二:新授 称谓用语

1、即表示称谓关系的词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厂或所等。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

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如:“该厂”、“该部”、“该同志”、“该产品”等。

2、引叙用语

引叙词是用以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常用的有:根据、按照、为了、接„„、前接或近接„„、遵照、敬悉、惊悉„„收悉、„„查、为„„特„„、„„现„„如下

3、祈请用语

又称期请词、请示词,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主要有:希、即希、敬希、请、望、敬请、烦请、恳请、希望、要求等。

4、征询用语

又称询问词;用于征询对方意见和反映,具有探询语气。有:是否可行、妥否、当否、否妥当、是否可以、是否同意、意见如何等

5、表态用语

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对方的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如:应、应当、同意、不同意、准予备案、特此批准、请即试行、按照执行、可行、不可行、迅即办理

6、结尾用语

结尾词即置于正文最后,表示正文结束的词语。

用以结束上文的词语。如:此布、特此报告、通知、批复、函复、函告、特予公布、•此致、谨此、此令、此复、特此、为要、为盼、为荷等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第19篇:绪论教案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目的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从对大学的认识和感受出发,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自己成人成才密切相关,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主线和特点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方法。 主要内容:

1、大学生活特点以及适应的方法。

2、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形象要求。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5、《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品质及在全书中的地位。

4、《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品质。

课堂导入:

经历了难忘的高三生活,经历了紧张而又刺激的高考,今天我们终于坐在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课堂里开始了我们人生新的阶段。人生之旅,流光溢彩。大学时光,千金难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学新生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实现成人、成才、和成功的人生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绪论部分的内容。

绪论部分“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主要学习三个问题: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三个问题联系

密切 。

一、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学习意义、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主线: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诗人 哈尼·鲁宾 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 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们会变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将会给我们的大学生活、人生以指导。不断提高完善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方法 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做人。

本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学会做人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全面、深入地理解素质教育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思想,深刻领会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对自身、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注重学习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二、适应人生新阶段

对于每位同学而言,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过去熟悉的环境,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需要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同时,大学又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因为: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对于自身而言,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阶段正好和人才创造的最佳年龄区相衔接,大学时期也正是同学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也是个体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个性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是个人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

总之,大学阶段对于每位同学而言是重要的又是全新的,由于重要因此要好好把握,由于全新因而要好好适应。只有尽快适应才能真正把握,只有真正了解才能尽快适应。所以,如何适应?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个方面把握:新的大学生活;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作风;新的社会形象。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是新的大学生活?大学与中学到底有哪些不同?我的大学是怎样的?大学里的我是怎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对大学的内涵要有所了解。

1、何为大学和大学教育?

900年前意大利波洛尼亚建立第一所大学的格言:“大家来学。”学:包括学习、研究、探讨、切磋。这就需要走到一起来,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大学提供一个场所、一种环境、一套条件。

1638年英国伦敦大学和1694年德国哈雷大学的成立,是近代意义大学成立的标志。特别是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后,校长洪堡确立了University”的办学理念。大学一词在德语中就有普遍、无所不包、万有、广博之义。由此可见,大学是一个新的理性组织,是对世界进行新的解释,发现新规律,不断地向真理接近,增长人类的新知识。

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大学的核心功能。“高层次”是指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的高层次。第二,大学具有学科覆盖的广泛性。第三,大学教育是有标准的。大学的功能在于:学习知识;继承知识;创造知识;实践知识。

因此,大学呈现出与中学自明显不同的特点,1931年到1948年曾经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明确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大学的特点

大学具有3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大学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是成才的沃土 ,精神的家园,追求的领地,人生的灯塔,青春的舞台,年轻的天堂。大学是超市:各取所需 ;是富矿:能够开采;大学是镜子:认识自我 ;学是火箭:推动升华。

由于大学的这些特点,大学生活也就和中学生活明显不同。 学习和生活环境(商务学院校园图片展示)

新的日常生活环境宽松与自律并存 统一与独立并存,多彩与严谨并存 (配上校园环境、学生活动图片)

新的人际交往环境(与老师、同学、父母、网络 社会)

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学习生活相比,有哪些特点?

(1)学习上的自主性 。这个特点源自于大学阶段学习要求的改变: 学习要求的变化主要有三个:

学习内容更为广泛。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要求的课程。其次,还需要学习提升素质类的内容。第三是要学做人。第四,学处事。

学习的途径更多。

1、书本。

2、老师。

3、同学。

4、互联网。

5、社会。评价标准多元化。现在到了大学,好的标准有所变化,是多元的。学习好是好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强是好学生,有特长能歌善舞、能写能画是好学生,能够进行理论创新和发明创造是好学生。 因此,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显现出来了。

自主性特点,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自主能动参与学习。

(2)学生内容的广泛性特点: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

(3)探索性特点:在学习的中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 (4)专业性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专业方向和需要来展开的。

3、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思考案例

2013年8月27日,南京东南大学格外热闹:3900名新生报到,拉开了在宁高校新生开学的序幕。今年,东南大学在新生接待口竖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家长请止步----由学生自己办手续”。(8月28日《南京晨报》)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新生的你在来校报道时是如何做的? (独立生活第一步,从迈进大学校园开始)

青年人升入大学之后,意味着“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同学们离开了父母,告别了家乡,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创造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的过程。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会自理、自立,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不适应现象并努力调适不良心理,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进入大学,实际上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新生应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

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入大学后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此时,大学新生应虚心向老师求教,向成熟和优秀的同学学习,细心体察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自己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实践出真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新生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师寄语: 从思考中确立自我 从学习中寻求真理 从计划中把握时间 从兴趣中获取快乐 从实践中锻炼能力 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从竞争中赢得价值 从表达中锻炼口才 从交友中品味真情 从独立中体验自主 从自由中领悟责任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自主学习。

大学如同高中一样,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当然有教师的引导、授课,而且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学生学习进步而言,主要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 随着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

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全面学习。

要树立一个思想:承认一切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只局限在一个专业,甚至一个领域,要自觉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知识或获取知识。因此,大学生在学校,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多学知识,学好知识。要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注意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

创新学习。

一般说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维持性学习,也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即“学会”。另一种就是创造性学习,也称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明创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化。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吸收前人留下的知识,而又不受这些知识的约束,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打1折的营销创意案例(PPT中显示)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电话从发明到1000万用户。用了30年;inter网发展到1000万用户,只用了3年。知识的无限性与人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的矛盾显得格外突

出,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的知识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期间就要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PPT中显示) 培养新的学习作风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强调优良学风尤其重要。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的变迁,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船到码头车到岸”、“该轻松了”、“大一新生综合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就灵”、“问世间学为何物”“三无学生—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刚进大学想发奋,不到一年开始混,一看书本头发昏,是否自己真很苯”等。

优良学风要求:

勤奋:对求知过程的态度。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严谨:对求知行为的态度。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求实:对求知结果的态度。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创新:对求知目的的态度。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优秀大学生的成长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200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毅的事迹。

市场营销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专业前景 (PPT中详细介绍) 补充材料 1 世界著名大学教训

哈佛大学:与亚利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

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补充材料

2、营销人员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

1、专业能力。

销售人员要具备专业能力,如掌握产品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促销策略、渠道管理、市场运作、谈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面对市场挑战,应对自如。

2、洞察能力。

只要你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心理,其实是条条大道通罗马。

3、沟通能力。

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

4、抗逆能力。

在销售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困难与压力面前,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应战。你的前途取决于面对困难与压力时你所做的选择。

5、学习能力。

学习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必定是擅长学习者。

(三)确立成才目标 塑造崭新形象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说过:“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的基本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曾断言:“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一致的能动状态的转变中,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大学生提出了的“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点希望”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当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是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形象要求。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是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方法方面的形象要求。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对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形象要求。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是对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形象要求。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是对当代大学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形象要求。 形象是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形象素质不应该是表现在外表堂堂,衣冠楚楚,而是内心的充实和完美,进而表现出来的潇洒风流。一个大学生的形象蕴含着本身的气质、性格、教养。它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塑造培养符合大学生的形象。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 二者的区别:

内涵、调整方式、目标等不同 二者的联系:

a、都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方法: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灵魂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同,首先解决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了对中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问题,是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坚信。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

力之源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是人们实现从价值观念到价值实践,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

四者是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体系。 (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

懂:懂得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真: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信、入耳入脑;

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20篇:怎样写绪论

在规范的学位论文中,此部分不可或缺。在一般情况下,“绪论”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文献评论、本文的思路、资料和方法、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逻辑安排等,以此彰显本项研究与已有成果之差异,强调本项研究在资料、方法上的独特性,以及全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以俾读者更好地把握全文,并激起阅读的兴趣。

怎样写好论文“绪论”

要写好“绪论”这一章,第一要务是做好文献搜索、收集和研究。有了文献工作扎实的基础,就有了对课题的清楚了解,就有了追赶课题最高水平的明确目标, 就可以掌握开展研究的各种工具和手段。从本质上说,第1章是作者文献工作的成果。也就是说,第1章也是研究,不研究完不成第1章的写作。

文献工作的任务,一是为了清楚地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二是为了调查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本课题的当前水平, 三是了为决定博士论文研究中需要展开的内容和执行的研究。与此相应,博士论文的第1章,一要写好研究背景和意义,二要写好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三要说明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历史和现状的调查

不论作什么样的研究题目,动手研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查清楚这个项目的历史和现状。

2.1 调查要有提纲,以下是这个提纲的可能的内容。

(1)近几年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现在正在做着什么?

(2) 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 怎样解决的? 还有什么问题?

(3) 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关键是什么?

(4) 已经得出了哪些结论? 这些结论可靠吗?

(5) 已有的研究工作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6) 别人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手段、设备、方法和技术路线? 做了什么样的实验? 需要哪些仪器、设备、装置、样品?

(7) 在已知问题中,哪些属于现象性的、或者是方法不合理和设备不准确所至?哪些是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

(8) 已有的实验揭示了什么新的事实和现象? 解释合理不合理?

2.2 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式

文献工作的原则是穷尽不漏。文献工作的最大益处是从文献开始交同行朋友。“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与自己课题一样的同行是谁呢? 这就属于文献工作的范围。系统地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是十分有益的:

(1) 最近一年里有多少文献与这个课题有关? 最近二年、最近五年、最近若干年呢? 本课题最初一年的文献收集了吗? 最早的文献是哪篇? 里程碑式的文献有哪些? 标志性文献有哪些? 基础性文献有哪些?

(2) 这个课题现在有哪些研究者, 叫什么名字? 这些研究者的相关文献收集全了吗? 这中间, 谁是一般研究者? 谁是学术带头人(课题负责人,博士生指导教师)?

(3) 这些研究者属于哪些机构? 这些机构的相关工作和文献收集全了吗? 哪些是一般机构? 哪些是重点和著名机构? 高等院校有哪些? 研究院所有哪些? 企事业研究机构有哪些?

(4) 这些机构分布在哪些国家? 这些国家相关机构的工作收集全了吗?

文献工作不仅仅是找一些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尽管我们经常是这么做的。这就涉及到了文献工作的对象。一般说来,文献调查要全面, 以下几类文献都要去查一查。

(1) 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2) 学术专著、编著及其他相关著作

(3) 专利文献

(4) 科技报告

(5) 学术会议论文集

(6) 产品说明书、技术标准、工艺图纸和流程等企业文献

如果对后几类文献不熟,你就应该补一补“文献课”或借阅文献检索的教材看一看。

从收集到的文献, 动手整理整理, 是文献研究的重要任务。从一开始,就准备在最后要整理若干份清单或名单,是一个很优秀的想法。文献调研的核心任务是要做好课题历史、现状、进展、水平的归纳、分类和整理工作。也就是要产生这些清单。清单的初稿应该及时与老师商量。在写到第1章中去时,一般说,要用到表格形式。以下内容是你的清单要解决的问题。

(1) 经常刊登本课题的学术期刊有哪些? 哪些是一般刊物? 哪些是影响大的刊物?

(2) 经典的学术专著是哪些? 作者是谁? 作者是一般科学家? 还是著名科学家?

(3) 有参考价值的综述性文献有哪些?

(4) 本课题涉及的专利文献的类目是什么? 同一类目的专利文献都收集了吗? 专利文献的检索刊物查阅了吗?

(5) 有哪些科技报告体系与本课题有关? 是什么机构编发的? 同类科技报告查全了吗?

(6) 本课题已经召开过的学术会议有哪些? 谁组织的? 哪些是系列学术会议? 下一届在哪里召开?

搞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 是为了提高研究水平、启发攻关思路、了解发展趋势。注意, 在回答以上问题时, 重要的是克服“时间陷阱”,养成

马上整理相应的清单或名单的习惯。有许多博士生觉得三年的时间很长,“时间多得很”,可以肯定,这种意识将使你的研究水平一再打折扣。有一个问题值得强调,即“用什么方式作文献调查工作呢?”有几个原则如下。

(1) 不能完全靠检索光盘数据库查找文献。对某些课题,用电子手段查阅文献在目前大约只能查到用手工方式获得文献的三分之一左右。

(2) 请教本专业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给以指导,了解哪些期刊杂志或文献种类对自己最为重要。

(3) 充分利用文献索引、文摘和书目等检索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是查找相关文献最好的检索性期刊。其他有《EI》、《ISTP》、《CA》以及美国政府四大报告(AD报告、PB报告、NASA报告、DOE报告)。

(4) 通过阅读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再进一步有选择地收集每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如此积累,好象“滚雪球”。

(5) 如果你进入课题以前, 导师及课题组已经进行了若干年的研究,从导师及学科组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完成的学位论文开始文献调研是最明智的。有意义的是自己动手总结出一份这些文献的清单。(本文附件一给出了一个例子)。

(6) 要做好文献卡片。想一想, 即使将来自己博士论文有300篇参考文献, 三年时间中, 也只是平均三天做一张文献卡片, 工作量是很小的。文献卡片的好处是便于作纵向、横向各种统计, 既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又方便到图书馆借阅自己手中没有的图书资料。

3 注意事项

收集相关文献, 是为了博士论文研究。认真阅读,反复阅读,充分熟悉文献的背景、方法、结果、目标、路线、手段等内容才会有利于开展研究。

(1) 往往谁最有思想,谁手中的文献最破、最旧、最烂。

(2) 博士生应该把查阅文献,如同每天看报纸一样,养成习惯。越是勤奋研究的人,越重视最新的文献。

(3) 时常“居安思危”。越是充满追求的人,越体会到这样的“风险”:即使漏掉一篇论文,也可能使自己的研究浪费很多时间。

(4) 写好第1章的每一句话,特别是导引性的话。

(5) 反映当前研究水平时,少用看起来“简明扼要”的报纸式的时政式的语言,多用科学语言。科学语言就是符号、公式、概念、定义、规律、定理、表格、曲线、照片等。

(6) 参考文献要多用权威的文献,经典的文献,最近几年的文献,被引用多的文献,少用教材,少用随意和无意中得到的或没有经过筛选的文献。

(7) 少用、不用“第二手文献”,要用自己经常参考的,手边放不下的,研究中最有用的文献。“第二手文献”是指自己没有复印,或者没有看过读过,只是从文献上看到的“参考”文献。实际上,这种文献你根本就没

有“参考”过,你仅仅了解了这个文献的存在。想一想,为什么不去找一找这个文献?(8) 要养成一种习惯,就是随时带着思想,做“有心人”。一遇到有价值的资料,就立刻记下来。即使已经完成了研究工作,在撰写论文草稿之间,也不要忘记一件事: 到图书馆查一查最新文献。在撰写第1章以前,要动手再次作近期文献的收集补充工作。

(9) 文献综述的主要对象, 应该是近年的, 特别是近

一、二年的。文献综述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搞清楚最有发展价值的研究工作和方向。

(10) 文献综述中要介绍自己学科组的先期工作。有了这些, 工作才算有基础。有了这些,才能使学科组的工作得以继承和发展。

《论文绪论.doc》
论文绪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