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伟人》范文

2022-11-15 来源:其他范文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论文论合同诈骗罪

大学毕业论文

题 目 论合同诈骗罪

目 录

内容摘要…………………………………………………………第1页 关键词……………………………………………………………第1页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第1页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第1页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第1页

二、当前我国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第4页

(一)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第4页

(二)合同诈骗罪的形成原因…………………………………第4页

三、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罪及合同纠纷的区别……………第6页

(一)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第6页

(二)合同诈骗罪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关系……第6页

(三)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第6页

四、预防和控制合同诈骗的对策………………………………第7页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法律的监督和惩治作用…………第7页

(二)认真调查对方有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能力………………第8页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防范意识……………………第8页

(四)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市场秩序…………………………第8页

结束语……………………………………………………………第9页

注释………………………………………………………………第9页

参考文献…………………………………………………………第9页

论合同诈骗罪

[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事务的增多,利用合同形式进行诈骗的案件在不断增加。针对这些新情况,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订,其中将合同诈骗罪单列出来,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进步表现,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健全的重要标志。认识和掌握合同诈骗罪,如何预防合同诈骗是当前应当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构成、合同纠纷、预防

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合同在经济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而犯罪分子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利用合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多。为打击这类犯罪,弥补1979年刑法规定的不足,在1997年刑法中增加了合同诈骗罪。由于合同诈骗罪中涉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问题比较多见,目前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和预防已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1、客体特征

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极为复杂,首先,合同诈骗罪的目的是通过合同的形式,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或财产所有权,利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合同对方当事人应当包括个人和公司企业法人,因此本罪侵犯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其次,我国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它对于防范合同欺诈,维护公平、自由、安全、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罪是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实施欺诈手段,骗取财物,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秩序。因此,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

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

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在签订、履行合同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之对方的其他事实。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应当注意。

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2】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故意制造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事实真相,欺骗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欺诈对方财物,这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

签订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要看对方出具的资料信息,参考凭证是否真实可靠;对于合同所提出的责任要求,当事人是否有足够的履行能力。如果当事人提供虚假的信息,伪造或变造各种票据,或没有足够的履行能力谎称能够履行,骗取对方签订合同的,应当认定为没有履行能力。在实践中,有几种情况应该是区别对待的。一种是当事人在签约时虽无履行能力,但在签约前已经与第三方签订了购销合同,因在第三方签订的合同中,第三方违约,致使前一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视为有部分履行能力。第二种是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没有足够的履行能力,在签订合同后,虽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合同标的,但是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减少对方损失的,也应当认为有部分履行能力。第三种是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没有履行能力,签订合同后又与第三方签订购销合同,事实上没有对合同进行兑现的,应当认为没有履行能力。认定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空档蒙混过关,逃避法律制裁,只有当事人没有完全履行能力的,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3、主体特征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与单位共同构成了合同诈骗犯罪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合同诈骗案件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应当特别注意犯罪主体个人与单位的区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个人为实施犯罪而专门成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事业单位成立后,以单位名义专门从事诈骗活动的,应认定为是个人犯罪。(2)个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欺诈行为,所诈取的财物全部归个人所有的,应认定为个人犯罪。(3)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给个人经营时,承租人以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实施诈骗行为的,应认定为个人犯罪。(4)个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欺诈行为,非法所获得的财产部分或全部归单位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3】在个人独资企业中,也应该对个人和单位加以区分。一是被个人独资企业委托或者聘用从事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人员以本企业的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诈骗所得归本人个人所有,且个人独资企业事后没有追认的,属于个人诈骗犯罪。二是个人独资企业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以本企业的名义在职权范围内实施合同诈骗行为,且非法所得归本企业所有,是单位诈骗犯罪;如果该行为人以本企业名义实施非职务诈骗行为,且本企业事后未予以追认的,属于个人诈骗犯罪。

4、主观特征

本罪的主观要件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实施诈骗的时候,行为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就是要骗取并非法占有对方当是人的财物,主观上应当直接故意,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并没有主观非法占有的故意,而是在履行合同的时候,由于各种客观外在因素的干扰,致使合同没有履行的,不能视为合同诈骗。在本罪中是不存在间接故意的,如在订立合同时,行为人并没有直接占有的故意,而是在接受对方支付的预付款或资料后,不按合同履行职责,这种行为只能是一种民事欺诈行为,因为合同诈骗是以合同为欺诈手段,在签订时就已经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所以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只能是直接故意。

二、当前我国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一)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

1、改头换面,借以他人的身份骗取对方信任,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2、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3、行为人利用合同买空卖空,从中牟取暴利;

4、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虚假的产权证

明作担保;

5、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先以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二)合同诈骗罪的形成原因

1、巨大利益的诱惑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经济交往十分频繁,活动的金额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了防止被骗或约束当事人双方的行为活动,使对方履行职责,人们就选择了签订合同的方式,一般合同标的金额都比较巨大。在此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就开始想方设法在签订合同时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来侵占这些巨额财产。利欲熏心,不劳而获成为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的内心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也是导致合同诈骗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法律法规的不严格

我国现行的关于合同诈骗的法律法规是建立在97年刑法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领域也日益活跃起来,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形势的变换,和法律中的一些漏洞开始猖狂作案,合同诈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刑法中虽然对合同诈骗罪这一问题单独划分定罪,但是其定罪量刑方面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如其中对资金认定和单位犯罪处罚,数罪并罚等问题定义不详,急待解决。另外,陈旧的市场法规也不能约束到现行经济中的各个方面,新经济形势的冲击使经济市场的某些方面出现混乱,致使犯罪分子趁乱而入,借机作案。

3、执法困难

合同诈骗案件一旦发生,受害当事人首先想到的是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公安机关在接受这类案件时,由于合同的形式是合法的,对方当事人是否履行合同,签定合同时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不好判定,很容易就把这类案件当成一般合同纠纷案件不予立案,让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在向法院申请诉讼的时候,又出现了收取证据难的问题,在合同诈骗案件中,诈骗人提供的材料或票据是否虚假,受害人自己是无法界定的,必须通过侦查的手段来查明事实真相,但是受害人自身是没有行使侦查的权利的,如此的来回推托,案件就成了无人管的悬案,受害人的利益也就无法追偿,也给诈骗人提供了逃脱的机会。

4、个别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保护伞

在合同诈骗案件中,有一种案件是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很难认定的,这就是

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的合同诈骗案件。此类案件中,政府部门随着改革的进步,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并对外来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在开发一些项目的时候,政府在收取企业的先期投资或保证金后,并没有按照原来所说的进行某些项目开发或把项目转交给开发商,在商家等待未果的时候,向政府索要先期交付的款项,政府便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返还。由于政府的出面,投资人在签订合同时充满信心,毫无防备的心理,当投资人感到自己受骗时,政府推脱的理由也很充分,多如财政紧张,或者在申报项目等,让投资人耐心等待。如果报案,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些不法分子看到这一点,就会想方设法贿赂或诱惑政府官员,获取政府中的一些关于土地开发文件,再以承包商的身份对外招收合作人或者投资,在骗取足够的资金后逃脱,责任完全由政府承担。个别地方政府的保护伞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空间,腐败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三、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罪及合同纠纷的区别

(一)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实质是特别法与普通法在法条上的竟合,两者在犯罪构成上具有较多相同之处,如均须由直接故意构成,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两者亦有以下区别:第一主体不同。根据新刑法第30条和第226条规定。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单位不能成为该罪主体。而合同诈骗的主体既可由自然人构成,也可由单位构成;第二,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复杂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第三,两者的客观表现不同。合同诈骗是行为人以刑法第224条规定的欺诈方式利用合同这一特定形式进行诈骗的行为。而诈骗则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象,骗取被害人信任而取得财物的行为。它不以签订合同这一特定形式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实践中,行为人利用民事合同如民间借贷合同(借据)等,进行诈骗的,不应以合同诈骗定罪,而应定诈骗罪,对这两罪的区分就着重从所侵犯的客体和具体客观行为来界定。

(二)合同诈骗罪与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关系

前罪是后罪的必然前提,后罪是前罪的可能结果。实践中,在办理合同诈骗罪时,应考查被害当事人是否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该单位主管人员

和直接责任人是否具有过失行为,如有过失行为,则应根据危害结果,确定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是否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如果行为人与被害单位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恶意串通,致使本单位被骗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的共犯。

(三)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第一,从主观要素来区分,合同诈骗行为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经济合同纠纷在主观上一般是由间接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并且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目的。实践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本罪区分于经济合同纠纷的根本标准。第二,两者的构成要素不尽相同,合同诈骗罪必须是占有他人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行为才构成,而且合同纠纷不以数额较大为要件,即使实际不占有他人财物,只要其违约亦可构成。第三,两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合同在诈骗客观方面应表现为刑法第224条规定的五种行为,而经济合同纠纷却不囿于此范围。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行为人在采用欺骗手段签订合同是积级履行合同、弥补损失、偿还欠款,主动承担违约责任,还是弄虚作假、拒不偿还、故意逃避法定责任的行为,是前者则不应以犯罪论处,属后者则应依法定罪处罚。

四、预防和控制合同诈骗的对策

在打击及惩治合同诈骗犯罪的同时,及时的预防和控制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企业和个人一旦在此类案件中遭受损失,其后果是不可挽回的,只有提高防范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对案件的预防,才能减少案件的发生,当事人才能尽量的减少损失。

(一)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法律的监督和惩治作用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中,对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及处罚做了相关规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犯罪行为人的手段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例如,利用现代传媒发布虚假信息或进行虚假承诺,诱使他人与之签订合同的;内外勾结签订显失公平,使国家或集体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等等 。同时,案件地发生也不再是单独的个案,而是往往一个案件牵连出一系列的案件,或者作案人一人实施了多个诈骗案件,数罪并罚缺少则是现在合同诈骗案件的一个缺陷。在合同案诈骗案件发生后,会牵连出其他的犯罪,如涉税犯罪,妨碍公司管理秩序有关的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相伴而生,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牵连犯,

从一重罪论处,在何种情况下数罪并罚,还要通过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来解决。

(二)认真调查对方有无能力履行合同的能力

在实施诈骗的时候,行为人会给当事人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公司的营业情况,设备、技术等条件,当然这些都是虚假的,如何判定这些证件的真伪,不能只凭对方的片面之词,应该就对方的所提供的一些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如要通过工商部门、银行或者委托律师摸清对方的主体资格、企业信誉、注册资金、隶属关系、经营状况、设备条件、技术状况、履约能力等情况,还要对对方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认真进行核对,防止对方利用假单位、假身份、假证件、假货源来进行诈骗。情况不明的合同不能签订。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还要注意认真的审查合同的内容条款,看是否与商议的条件一致,是否存在霸王条款,是否存在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如有发现应及时要求对方更改或重新订立合同,条款不明的合同不能签。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与企业有关的合同诈骗案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人员与外人勾结,共同欺诈企业的财产。由于收到巨大利益的诱惑,企业的一些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的便利,在对外签订合同中多报或虚报金额,隐瞒真实情况,非法骗取企业的资产。因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增强其职业道德观念,不能为一己之利损害公司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职工的业务知识技能不熟练,在与对方签订合同时,不能发现合同中的漏洞,一时疏忽,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情况,诈骗分子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在抓住对方业务知识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以次充好、以假代真,或者玩弄数字游戏、有歧义的文字等方法,使对方当事人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使自己的非法占有的意图得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内部的审查制度,对合同签订严格把关,培养职工的职业素质和防范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合同诈骗案件的发生。

(四)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市场秩序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例如,工商管理机关应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对于企业的营业登记申请、注册资金的查验、发照、年检等环节严格把关,严防弄虚作假,骗取合法证照。对于过期的、注销的执照、印章、发票要及时处理,防止被他人利用。对于利用假证进行违法经营的,要坚决查处。审

计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审计法》、《会计法》的规定,检查会计制度是否完善,会计记录、凭证、出帐入帐手续是否真实、合法,防止作弊。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尽可能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公安司法部门要发现案件,及时立案,打击处理,使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时没有可乘之机,净化市场风气,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秩序。

结束语:合同诈骗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产生的,犯罪分子也在不断的跟随发展趋势变化手段,利用新的技术方法,经济领域的一些弊端实施诈骗,使合同诈骗案件的侦查难度加大。本文通过对合同诈骗罪的了解,认真分析该罪的构成要件,结合当前形势下表现出来的犯罪手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现阶段出现的各种新的犯罪手法提出了预防合同诈骗的一些对策。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只有通过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相关立法,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经济环境。

注释:

【1】参见《中国刑法学》,肖扬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6页

【2】参见夏朝晖《.试论合同诈骗罪》,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 【3】参见王利明.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页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张军《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2、王晨《诈骗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版

3、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4、董鑫《对合同诈骗罪几个问题的探讨》载《经济体制改革与刑法》,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版

5、王长福《论合同诈骗罪》,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6、许彩霞《现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大全》,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2年版

7、(日)西田德之《刑法各论》,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8、孙国祥《关于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春出版

9、王志勤《诈骗犯罪与预防》,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7年版

10、高铭宣、马克昌《刑法学》(下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版

推荐第2篇:社区警务论文论社区警务

摘要:“社区警务”既是一种警察哲学、警务战略,又是一种警务运行模式和操作方法。新中国的公安工作史就是社区警务史。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斗争经验为社区警务积累了实践经验,并奠定了新中国社区警务的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社区警务的母体;中国的单位社会形态是社区警务赖以生存的土壤;社区警务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另外,社区警务是物质资源相对反乏条件下最为经济的警务模式选择。

关键词:社区警务,内涵,基本内容,中国特色,战略

一、社区警务的内涵

“社区警务”是西方警学界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其英文为communitypolicing。自出现至今不过二十余年时间,80年代初传入我国。近年来,这一提法在我国使用频率颇高,有关社区警务的理论探讨呈百花竞放之势,并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依笔者看来,目前的诸多著述中。有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尚显得较为含混,即何谓“社区警务”的问题。显而易见,研究社区警务如果不能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准确界定,则这一研究就可能因缺乏确定统一的逻辑起点而陷入模糊、混乱的境地。

综合各种理论观点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社区警务内涵的界定,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社区警务定位为一种“警察哲学”,或一种警务“理念”。该观点出于英国警务改革家安德逊(anderson),其意涵较为抽象,包容面较为宽泛。

第二层次,把社区警务描述为一种“警务战略”。所谓战略,指涉及全局性问题的重大谋划,是贯穿于一个系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有决策中的指导思想。战略意义上的社区警务,实质上就是倡导一种以社区为导向、以服务为导向、以治本为导向的警务楼态。其特征是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工作社会化、治安对象前置化。

二.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

1、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即专门机关要向群众进行遵守宪法、法律、治安管理法规、公共秩序及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帮助教育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

2、执行司法机关决定的考查、监督。即依法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宣告缓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罪犯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对被监视居住的人,执行监视居住。

3、户口管理。通过人口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等业务活动,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进行了解,重点管理暂住人口、重点人口,掌握其中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动向,从而预防犯罪。

4、对社区内复杂公共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门及居民区,实行属地治安管理,协助社区内的大型单位搞好保卫工作,预防、减少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

5、开展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群防群治工作。创建安全社区,开展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动员和组织群众并结合人防、技防、物防,建立社区面、居民区和内保单位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提高安全社区的覆盖率。

6、查破本社区内的治安案件。查破和协助侦破社区内发生或涉及社区内的刑事案件,保护重大案件现场,预防、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7、接处警工作。包括接受110的指令和接受群众的举报。按照快速反应的整体要求,根据警情的不同性质和程度进行处置或前期处置,根据相应的运作方式和规范,接警后快速到达现场。

8、以巡逻、守望、检查为主要执勤方式,严密社区控制,受理投诉,调解纠纷,接待群众,化解矛盾,与社区公众建立广泛而严密的联系,确保社区平安。

9、建立强大的社区帮教队伍,开展社区帮教工作。

三.社区警务十项基本要素

社区警务是一种全新的社区治安方式,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和社区警局共同参与。它要求社区警官经常深入到社区群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要求社区公众承担起解决自己问题的责任。

1.社区警务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警务战略。它便于警察和社区居民团结协作,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犯罪、对犯罪的恐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混乱、以及邻里关系恶化等问题。这种思想既有赖于社区里的守法公民参予警务工作,以换取公众对警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有赖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需要群众和警察解决思想,探求新的方法,致力于社区事务,而不是狭隘地把重点放在单个的犯罪事件上。

2,社区警务作为一种警务战略,首先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包括一般人员和专业警察,调查实际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这就需要警局里的每个人的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理解采取新方法解决社区问题的必要性。这种方法就是在自己的警务活动中招募群众参予其中。社区警务要求警局授予社区警官更大的权力,对他们作为专门的职业警察的判断结论给予更多的尊重。

3.为实施社区警务,警局必须培养和发展一批担当社区警民联系的直接纽带的新型警官——社区警官。作为警局解决社区问题的专家,必须从警车和无线电话网中走出来,在自己的辖区里,与其服务的群众保持经常的、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

4.社区警官的职责范围广,需要他们与社区守法群众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以便警民共同探求解决本地区社会问题的新方法。公众作为志愿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者参予其中。作为专职的执法人员,社区警官不仅要参予快速反应,逮捕罪犯,而且更要关心广泛长期的社区警务方法,使警民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本地区的生活质量。社区警官,作为社区政府监察员,也须将社区的个人和组织与能提供各种帮助的公私机构建立联系。

5.社区警务意味着警民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望消除人际关系的冷漠,同时也避免人们之间的过度警惕。这种关系是建立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社区警官在其中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公众接受自己解决个人问题的责任义务,包括保持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那部分责任义务。社区警务的这种转变,意味着对非紧急警务的报警的反应时间要延长,以便当地居民有时间来处理更多的小问题,从而使警局有更多的时间来协同社区居民解决紧迫的社区问题。

6.社区警务为警务活动增加了积极主动的因素,作为唯一的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24小时的社区管理机构,警察必须保持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和犯罪事件的反应能力,社区警务扩大了其职责范围去应付当今社会变化,以保障将来社区成为更安全、更具吸引力的居所。

7。社区警务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和提高易受伤害者的生活——青少年、老年人、少数民族、穷人、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等。社区警务既吸收又扩大了以往警务改革的努力,例如犯罪防范以及警察与社区关系网,通过投入全部警力努力防范和控制犯罪,促进警民之间建立互相尊重和分担责任的协作关系。

8.社区警务提倡对警务技术的合理应用,并相信站在第一线的社区战斗群体,凭他们的集体智慧和经验一定能创造出解决当前社区所关注的问题的新方法。

9.社区警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战斗集体,它包括警局里的每个人,形象警官作为警民之间在社区里建立联系的桥梁。在警局里,社区警务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警局提供关于社区的信息和帮助;为警局从社区招募社会的支持。

10.社区警务为社区提供分散的、个性化的警察服务,它认识到警察不能从外部向社区强加命令,必须给社区居民以鼓励,使他们把警察当作解决当前公共问题的力量源泉。社区警务不是一种用完即可抛弃的战术对策,而是对警察的社会角色的全新思考,是方法论、哲学观,其能提供严密而有组织的方案,以便警局应付各种特殊需要。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战略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这既是公安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社区警务的理论依据。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样高技术的环境里。注重人际交流的社区警务活动,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发挥基层公安机关及社区内的基层保卫组织和人民群众最佳效能的根本途径。

(一)改革、完善派出所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

1、构建新时期派出所的警务模式,打破以往警务分散于各个户口段的传统做法,使警务组成合力,形成拳头。其作法是根据派出所固定区的地理状况和新形势下的治安特点,将全所的户口段按相邻、串联的原则,划分为若干警务区,覆盖全界,形成块块管理的警务格局。警务区由若干警力混合编成,将本警区的治安工作全部承担起来,分块负责,分块治理,实行大包干。

2、派出所的干警要改变各种分工过细的作法,民警不再分治安警和户籍警,把原户籍警和治安警的工作总体设计,将侦查破案、治安管理、安全防范、街市巡逻、人口管理、群众工作、搜集信息等项职能融为一体,使干警成为全员化作战人员,既要掌握办案、检查、管理、服务等综合业务,还要具有较多的法律、业务素质,做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一警多责,使民警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地盘,全方位负责警区治安。

3、要坚持警务按辖区地域组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密切干警与社区公众的联系,确保警区内一方平安。派出所社区民警要按户口段分成责任区,其责任区根据地域大小、人口分布以及治安复杂程度划定具体区域范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社区,并作为一个基础单元来实施治安管理,社区民警就是社区治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责任区民警的警务方式主要是下户段了解人口状况、组织社区防范、进行治安管理并担负部分案件的查办任务。社区警察在其整个任务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实施过程中,与社区民众是否结成了密切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是社区警务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义务同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协作,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警察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支持、合作是搞好社会治安、预防犯罪的基础,离开群众的支持与协作公安机关便是孤家寡人,社区警务的推行便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推行社区警务,实施社区防范工程,是我国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推进治安社会化,实现警民协作的根本措施。

(二)在我国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发挥以治保会为龙头的社区群众基层组织的强大功能,开展社区整体防控网络建设,实现社区内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群防群治

1、公安机关以治保会为桥梁和纽带,可以把广大群众广泛地发动起来,形成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形成预防犯罪保障安全的铜墙铁壁,形成控制犯罪分子的天罗地网。治保会还是警民联系的主要力量,通过它还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公安工作,理解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从而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血肉联系,在社区预防犯罪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2、治保会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治安保卫工作积极分子组成的,因而它必然会成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同社区内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领头人。

3、治保会为公安机关提供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有关情况和工作条件,要针对情况为公安机关出主意、想办法,还要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人力、物力方面协助公安机关完成各项维护社会治安的具体任务。

4、创建安全社区的具体实践中派出所民警与治保会、居委会是主体。要动员和组织社区内群众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居民面和内部单位结合的社区整体访控系统,创造自发互助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和凝聚力,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救助、自我防护为特征的治安自治,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能力,在社区治安防范、预防犯罪中充分体现全民皆警的社区警务宗旨。

(三)建立以社区帮教、调解组织为主体的防范体系。

1、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对帮教对象要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者要以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能够悔过自新,同时还要尽力堵死社区内违法犯罪的渠道,为帮教对象创造重新作人的条件。

2、完善社区内的帮教机制,建立家长、教师、社区民警、公众志愿者相结合的帮教队伍。在帮教前,要先摸清“底数”,掌握帮教对象的“脉搏”,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发掘和引发他身上的光点和亮点,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3、合理安排帮教对象的业余生活,为他们寻找出路。社区内的帮教队伍要关心帮教对象的生活、学习,关心他们的工作,积极想办法,合理安排好他们的业余活动,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既可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同时也可以受到工作单位的约束,通过工作或劳动促进思想改造。

4、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民警、司法助理、居委会为主的社会调解机制,及时排解社区内的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5、加强对社区内暂住人口的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层层签定责任状的方法明确管理责任,调动社区内各阶层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

(四)发挥户口管理的优势,实现对社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的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管理我国的户口管理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为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依法实施的户口登记、调查、统计和居民身份证颁发、查验的行政组织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动态流动,我国户口管理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有利于新形势下对人口的管理。

1、建立社区内常住人口档案。要对社区内的常住人口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分别登记,掌握社区内常任人口的基本情况;

2、建立社区内暂住人口基本情况资料档案。由于人口的大流动,社区内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日趋增多,公安派出所要通过计算机时户口进行管理,掌握社区内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流人、流出情况,并时刻注意他们的流动情况;

3、建立社区内重点人口的资料档案、对于社区内有违法犯罪嫌疑、前科劣迹者进行重点关注,掌握他们的动向,预防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或再犯,及时为公安机关提供真实可靠的情况资料;

4、对社区内已建立的人口资料档案,实现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的互联网,实现户口管理的全国计算机一体化工作。

综上所述,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应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和借鉴西方社区警务的成果,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警务战略。

推荐第3篇:论文论合同违约责任

目 录

内容摘要„„„„„„„„„„„„„„„„„„„„„„第1页 关键词„„„„„„„„„„„„„„„„„„„„„„„第1页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特点及性质„„„„„„„„„„„第1页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第1页

(二)违约责任的特点„„„„„„„„„„„„„„第1页

(三)违约责任的性质„„„„„„„„„„„„„„第2页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第2页

三、违约责任的形态„„„„„„„„„„„„„„„„„第3页

(一)预期违约„„„„„„„„„„„„„„„„„„第3页 (二)不履行„„„„„„„„„„„„„„„„„„„第4页 (三)迟延履行„„„„„„„„„„„„„„„„„„第4页 (四)不适当履行„„„„„„„„„„„„„„„„„第4页

四、免责事由„„„„„„„„„„„„„„„„„„„„第4页

(一)不可抗力„„„„„„„„„„„„„„„„„„第4页 (二)债权人过错„„„„„„„„„„„„„„„„„第5页 (三)其他法定免责事由„„„„„„„„„„„„„„第5页 (四)免责条款„„„„„„„„„„„„„„„„„„第5页

五、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第5页 (一) 实际履行„„„„„„„„„„„„„„„„„„第5页

(二)采取补救措施„„„„„„„„„„„„„„„„第5页

(三)赔偿损失„„„„„„„„„„„„„„„„„„第6页

(四)支付违约金„„„„„„„„„„„„„„„„„第6页

(五)定金罚则„„„„„„„„„„„„„„„„„„第6页

六、违约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区别„„„„„„„„„„„第6页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第6页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第6页 结束语„„„„„„„„„„„„„„„„„„„„„„„„„第7页 注释„„„„„„„„„„„„„„„„„„„„„„„„„„第7页 参考文献„„„„„„„„„„„„„„„„„„„„„„„„第7页

论合同违约责任

[内容摘要]: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是合同法的主要构成部分,分析研究违约责任制度对合同法的理解、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法律意义。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概念及其特点、性质、归责原则、免责事由、责任方式等几方面对违约责任制度的相关问题作粗略论析。

[关键词]:合同 违约 责任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通过约定在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从而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通过对违约责任相关内容的了解,与合同法的履约制度相联系,可以更好地掌握整个合同法律制度。[1]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特点及性质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违约责任即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制度是保障债权实现及债务履行的重要措施,它与合同义务有密切联系,合同义务是违约责任产生的前提,违约责任则是合同义务不履行的结果。[2]

(二)违约责任的特点 在我国违约责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违约责任产生的基础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则无违约责任可言;其次违约责任是以违反合同义务为前提,没有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便没有违约责任。第二,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负违约责任。第三,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违约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偿合同当事人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从合同法所确认的违约责任方式来看,无论是强制实际履行,还是支付违约赔偿金,或者采用其他补救措施,无不体现出补偿性。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并不排除惩罚性。第四,违约责任的可约定性。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的数额等,但这并不否定违约责任的强制性,因为这种约定应限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3]

(三)违约责任的性质 违约责任的性质是理论界和司法界素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通常形成三种意见:其一认为违约责任是对违约方违约行为的制裁,其根本属性是惩罚性;其二

认为违约责任是对受害方因违约行为遭受损失的补偿,其根本属性是补偿性;其三认为违约责任既是对违约方违约行为的制裁,又是对受害方遭受损失的补偿,既具有补偿性,又具有惩罚性,以补偿性为主。我认为第三种意见比较正确。因为首先,(1)违约责任是一种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其要求违约方承担守约方因合同不能履行所造成的损失。而这种损失有时是难以计算的,这种不确定的损失的赔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带有惩罚性的。(2)从违约责任的立法目的看,是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违约行为往往造成实际损失,但有些违约行为不一定有实际损害后果,如果按照补偿性的观点,就可不承担责任,这显然不妥,而应该根据惩罚性的观点对违约方实施惩罚。(3)从国际惯例看,根据《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规定,违约责任也带有惩罚性,而不仅仅是补偿性,如通则第

7、

4、13条规定“如果合同规定不履行方当事人应支付受损害方当事人一笔约定的金额,则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获得该笔金额,而不管其实际损失如何。但是,如果约定金额大大超过因不履行以及其他情况造成的损害,则可将该约定金额减少至一个合理的数目,而不考虑任何与此相反的约定”。这里法条关于“不管其实际损害如何”和“大大超过”才可减少的规定已足以说明违约责任不仅是补偿性,而且带有惩罚性。其次,违约责任当然具有补偿性,不论从损害赔偿还是从支付违约金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合同法》第114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的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确认了违约责任的性质以补偿性为主,兼有惩罚性。这样的规定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民事责任的认定必须依循一定的归责原则,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也要遵循归责原则。归责就是责任的归属,归责应该是一个含有动态过程的行为。归责原则是归责的规则,它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规范起着统率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归责原则是指在进行违约行为所导致的事实后果的归属判断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标准。《合同法》第104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可见我国确立了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当然作为补充也存在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明确规定在我国合同法的总则中,是违约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它在合同法的适用中具有普遍意义。但我国违约责任采用的是多元的归责体系。在严格责任原则下,如对债务人承担的责任无任何限制,则对债务人过于苛刻。这将限制人们参加交易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坚持严格责任的前提下,按照合同法律的特别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合同法》分则中,多处使用“故意”、“重大过失”、“过错”等主观心理

上的概念,并规定因这些主观因素,当事人一方承担或不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的有些条文虽未出现“过错”的字样,但要求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承担责任的,也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其中有些属债权人的过错,但大多数属债务人的过错,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综观合同法分则,涉及过错问题的有下列几类:(1)债务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损害的,才承担责任。这类合同主要是无偿合同,如《合同法》第189条、第191条、第374条,第406条规定的赠与合同、无偿保管合同、无偿委托合同等。(2)因债务人过错造成对方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例如《合同法》第303条和第320条的规定等。这些条文都明确规定,债务人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没有过错不承担责任,而且直接出现了“过错”的字样。(3)因债务人过错造成对方损害,且在合同法的条文中未出现过错字样,但在主观上确实存在过错的。如《合同法》第374条、第394条的保管合同和仓储合同中,保管人保管不善即相当于保管人有过错,故应承担违约责任。(4)因对方过错造成的损失,违约方可不承担责任。这种情形主要体现在《合同法》第302条、第311条和第425条等条文中。此条不是以违约方有无过错作为违约方是否承担责任的构成条件。而是在这种情形下,法律赋予违约方以抗辩权。违约方可以证明该违约后果系对方过错行为所致,而与自己的违约行为无关。严格来说,这不是过错责任原则,只是违约的一种特殊情形。[4] 过错责任原则主要出现在分则中,在分则有特别规定的时候适用。也就是说,我国合同法虽然采用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二元的违约归责原则体系,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严格责任规定在总则中,过错责任出现在分则中;严格责任是一般规定,过错责任是例外补充;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可适用过错责任,无特别规定则一律适用严格责任。

三、违约责任的形态

传统合同法理论认为,违约分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两者均为实际违约的情形。我国《合同法》借鉴了英美合同立法的经验,确认了预期违约制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我国违约责任的形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期违约。即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其可分为两种具体类型:[5]其

一、预期拒绝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以言辞或行为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其将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有明示和默示两种表现形式。其

二、预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届至前,有情况表明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事实发现另一方当事人届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其亦有明示和默示两种表现形式。我国《合同法》第108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满之前要求其承担

违约责任。”可以看出预期违约分为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形式,且守约方有选择权,可以积极要求赔偿,也可消极等待。[5] (二)不履行。即完全不履行,指当事人根本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的违约情形。从不履行的原因看,既可能是当事人虽然能够履行但是拒绝履行,也可能是当事人不能履行债务。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债务人的违约责任。

(三)迟延履行。即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或者在合同未定履行期限时,在债权人指定的合理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债权人迟延履行表现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接受而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即迟延接受履行。

(四)不适当履行。即指虽有履行但履行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违约情形。包括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两种情形。瑕疵履行是指一般所谓的履行质量不合格的违约情形。加害给付,是指债务人因交付的标的物的缺陷而造成他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分别规定于《合同法》第112条和第113条。

另外,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履行方式和地点而履行债务的行为,主要包括:(1)部分履行行为;(2)履行方式不适当;(3)履行地点不适当;(4)其他违反附随义务的行为。这些也应当属于不适当履行。

四、免责事由

所谓免责事由,是指免除违反合同义务的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因和理由。具体包括法定的免责事由和约定的免责事由。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可抗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具体地说,不可抗力独立于人的意志和行为之外,且其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繁多,一般而言,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两种。

对于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不能履行,应当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但在法律另有规定时,即使发生不可抗力也不能免除责任,主要有:其

一、迟延履行后的责任。我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一方迟延履行债务之后,应对在逾期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所致的损害负责。其

二、客运合同中承运人对旅客伤亡的责任。我国《合同法》第302条对承运人采取了特殊的严格责任原则。[6] 此外,对于不可抗力免责,还有一些必要条件,即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履行不能之时,债务人须及时通知债权人,还须将经有关机关证实的文书作为有效证明提交债权人。

(二)债权人过错

债权人的过错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人不负违约责任,我国法律对此有明文规定的有《合同法》第311条(货运合同)、第370条(保管合同)等。

(三)其他法定免责事由

主要有两类:第一,对于标的物的自然损耗,债务人可免责。这一情形多发生在运输合同中。第二,未违约一方未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的,债务人对扩大的损失部分免责,我国《合同法》第119条对此有所规定。

(四)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又称约定免责事由,是当事人以协议排除或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也就是说,其一,免责条款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合同条款,具有约定性;其二,免责条款的提出必须是明示的,不允许以默示方式作出,也不允许法官推定免责条款的存在;其三,免责条款旨在排除或限制未来的民事责任,具有免责功能。[7] 我国《合同法》从反面对免责条款作了规定。《合同法》第53条规定了两种无效免责条款:第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第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此外,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的提供方免除其责任的,该免责条款无效。

五、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违反合同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从实际出发,认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方式应该包括五种类型:

(一)实际履行。一方当事人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请求法院判决其履行合同规定的特定义务,而不允许其以金钱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我国规定了实际履行,称为“继续履行”,除第107条外,《合同法》第109条、第110条等条款规定,金钱债务应当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行。特殊情况即指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二)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受损害方在要求违约方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损失,还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三)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违约人补偿、赔偿受害人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补救方法。损害赔偿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实就谈不上损害赔偿。这是损

害赔偿不同于违约金的根本所在。赔偿损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损害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合理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物质利益分配,体现着违约责任的作用,是一种较普遍的责任方式。

(四)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五)定金罚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担保法规定执行,但如果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8]

六、违约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区别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与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的区别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二者是《合同法》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别:第一,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或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前义务,是法定义务,而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义务,是约定义务。第二,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而违约责任,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条件,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第三,责任方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有赔偿损失一种,而违约责任有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履行等方式。第四,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而违约责任赔偿范围是履行利益的损失。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和侵权是民事责任的两种主要方式,尽管二者存在着竞合的情况,但二者之间有着重要差异:第一,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违约责任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违反合同的责任;而侵权责任是基于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律上规定的或者认可的应尽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第二,二者的归责原则不同。违约责任奉行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才可以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或公平原则。第三,免责条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以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免责事由;而在侵权责任中,其免责事由只能是法定的。第四,责任形式不同。违约金、定金等责任形式只能适用于违约责任;而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只能适用于侵权责任。第五,赔偿范围不同。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因而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而侵权责任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还包括精神损害的赔偿。

当然,事实上也存在着违约和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责任竞合,是指某种行为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从而使该行为人有可能承担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的现象。《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结束语: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制度的规定已经比较详尽,虽仍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在与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并且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其内容比较全面、合理、科学。以上本人结合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制度的相关问题作了粗略的论述和分析。我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完善和成熟,违约责任制度也必将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全面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注 释】

[1]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学》,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

[2] 徐杰,赵景文主编:《合同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47页。 [3] 赵 明:《违约责任的研究》,载《辽宁金融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7页。 [4] 梁彗星:《从过错责任到严格责任》,载《民商法论丛》(第八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5] 彭学龙:《预期违约及相关制度比较研究》,载《商法研究》(第四辑),徐学鹿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6]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12页。 [7] 崔建远 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56页。

[8] 参见孙春伟:《评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载《学术交流》,2000年,第2期,第77—78页。

【参考文献】

1、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2、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学》,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版。

3、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4、崔建远主编:《合同法》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第2版。

5、《合同法教程》 徐杰、赵景文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张莉、方传安主编《浅析违约责任制度若干问题》载《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9月。

7、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8、《商法研究》徐学鹿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9、孙春伟主编《评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载《学术交流》2000年第2期。

10、王小能主编《中的违约责任制度》,载《河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推荐第4篇:论文论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论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摘要: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基层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干部本身,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阶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对加强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对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国,依法行政进行了强调,这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

什么是依法行政?简而言之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办事。行政在英语中(Adminstration),是治理、管理和执行事务的意思,它和施政是一个意思,在我国的《左传》中就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之说。依法行政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管理行政事务的一种行为。法律是行政机关进行各种活动和人们对其活动进行评价的标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行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封建社会也有各种规定、吏律,但它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见当时的统治阶级也是非常重视依法治国的,但由于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造成许多冤假错案,如《杨三姐告状》、《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等案例,都说明当时的依法行政还处在一个很模糊的时期。

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我国是在八十年代末提出“依法行政”这一基本原则的,它的提出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程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为什么要进行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以法律为依据管理各种事务,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受权力、履行义务,对那些不能够正当行使权力和不能够很好履行义务的人们追究法律责任。

1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也必须依法管理各项事务,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必须用法律这把尺子衡量是非对错,而不是施权者的主观意识所决定。干部的权力,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用,绝对不能够越权或者违法施政。法律约束被管理的公民,同时也约束施政的国家公务员,这是统一的。管理者依法办事是前提和基础,他们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管理,最终目的是使被管理者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有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才会有公民遵守法律,我们的社会才能走上法治之路,人们的生产,生活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有安全意识和创造意识,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保障。我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工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体现“人民权力人民用”,“赋予权力为人民”的宗旨观念。人民需要行政机关,以实现自己的利益保障,人民授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最终目的是通过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依法行政才能保证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各类事务时不至于偏离“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这一航道。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自由、财产和安全。

(三)依法行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只有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保护该保护人群的利益,对那些不履行义务、违法乱纪的人严厉打击,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局。现在的乡镇工作中,解决上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相反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欺压人民,达到自己耀武扬威、优亲厚友、满足自己私欲的目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低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对我们的法治社会认识不够,对人民赋予他手中的权力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更说明了依法行政在当代农村基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是解决当代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没有依法行政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就会失信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依法行政是维持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

(四)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

依法行政和违法施政是处理一个问题的两种相反的手段,前者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办事,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出现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减少处理问题中的纠纷和矛盾。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程,避免了处理问题走弯路,这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后者则是目无法纪的表现。我们的社会上仍存在个别权权交易,权财交易,权色交易现象。这些象虽然是极少的,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它大大破坏了我们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有

2 待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上好依法行政这一课,从而提高整个干部群体的素质、提高办事效率。

(五)依法行政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保证。

首先它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的具体体现。解放诉我们,没有健全的法律,就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不能够依法行政,就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就不可能改善投资环境,也就不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

(六)依法行政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活动,制裁和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纪律是保证社会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增强人民的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和纪律观念,而这三种观念恰恰构成了社会主义的法制文化,依法行政要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法制文化,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保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实施行政行为。

(七)依法行政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制归根到底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据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法律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是立法意义上的法律。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原则,依法行政是将着眼点放在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基本保证。

综上所述,“三个代表”作为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就不能离开依法行政,就必须通过依法行政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从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三、依法行政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行政人员的待遇问题

行政的运作离不开人为因素,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运作的过程中,腐败行为给依法行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陈希同、成克杰、胡长青、李真及“厦门远华案”涉及到的诸多高官们,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弄权枉法,人情、关系、金钱大于法,不仅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给党和政府形象抹了黑,他们没有很好地行使党和国家、人民交给的权力,让人民、群众大大失望。而且其本人也是自食其果,受到法律的严惩。纵观其腐败发展的每一步,从第一小步开始,基本都是相同的-----满足金钱欲望,与自己身边的人相比,觉得不公平,对自己的付出及收获没有正确的认识。胡常青在某市在任期间,也曾给该市做出过一定贡献,人民群众是有口皆碑的,但后来除了其本人放弃

3 了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外,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抵制住金钱的诱惑,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我认为,只讲廉政是无法达到真正廉政的,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廉政?除了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外,很重要的是一点是“高薪不受经济利益驱使,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公平、公正。

(二)待遇问题解决了,还不能够保证依法行政,下一步应讲奉献、顾大局”的观念,树立“执政、创业、为民”的思想理念,做廉洁的公务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依法管理各项事业,是写入我们党章总纲和国家宪法的,作为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可见国家领导人对领导干部学习的期望。朱容基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学法、知法、懂法,不学法,不懂法就谈不上依法行政”精辟的见解道出了依法行政的关键。同时各级政府机关也要相应建立起行政人员学习、培训,考核等机制,使人们的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加强,用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范行政行为,使所有行政机关人员做到“公生明,廉生威”。

(三)如果加强学习仍不能消除其心底的杂念,那么下一步该是加大监督力度。

原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局长李真在同记者谈话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当时有人提醒我一句,我也不至于走这么远„„。”这句话道出了我国对公务员尤其是高层领导、国家领导层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甚至是对他们失去了监督,任其越陷越深,越走越远,这种好人思想不仅害了党,害了国家,也害了干部本身,所以说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监督应是多方面的,监督抓好了就能做到“抓苗头,堵源头”,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程维高在任河北省委书记期间,频频为其家属搞项目、拉工程,以至有人称其为“程大队长”并对那些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人实施打击报复,可见同级人大或其它纪检部门并没有对其施行监督,以至于其一言一行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并使其本人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四、如果以上几点都不能很好地奏效,还不能保证掌握权力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话,那么最后一步至关重要,就是加大对国家公务员的查处力度。查处要严,要狠,对不能够坚持依依法枪决,可见当时反贪力度之大。对那些触犯刑法的高官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领导,决不能姑息,做到杀一儆百,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依法行政的良好环境,这将是取信于民的关键,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总之,依法行政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切身职责,它渗透于我们的工作之中,监督着我们的言行,规范着我们的纪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了我们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标准,我们要加强学习,加强抵御社

4 会不良风气诱惑的能力,做一个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基层干部,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做到依法行政,用法律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推荐第5篇:论文论诚信的重要性

题目:论诚信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的“诚信”同样也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诚信之国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诚信做人的传统美德。诚信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当今社会,诚信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历史社会的诚信、当今社会的诚信、将来社会的诚信

【正文】

纵观历史长河,不难发现,诚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国家兴旺之基。 《左传》中明确指出,“信”为国之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之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一个国家可以去食(没粮食)、去兵(无军队),但不能去信(无信用),强调“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吕氏春秋》在全面总结先秦儒家观点基础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优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惟信乎?”这段论述说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只能建立在整个社会普遍讲求诚信的基础之上。

另据《新序·杂事》记载:战国时楚国有个非常善于相面的人,他相人从来都没有失误。而且他与别人

20 × 20 = 400

相面不同,别人是根据“骨相”、“手纹”来进行推测,而他“能观人之交”。楚庄王听说便派人召他来,问他相人为何如此准确?他答道:“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布衣也,其交者孝悌,笃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诚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士也。主明臣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事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富,此之谓吉主也。”楚庄王听了此番话,高兴地说说:“善!”于是招聘四方贤士,亲近贤者,因而得到孙叔敖、子重等贤臣辅佐,终于建立霸业。

就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来讲,诚信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人民切身利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形成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同时指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同时,为培养国民的诚信理念,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大力营造诚信建设有力宣传舆论声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价值准则。为深入宣传阐释“诚信”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使诚信价值准则深入人心。党报党刊、通讯社、广播电视拿出

20 × 20 = 400

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题节目等形式传播诚信理念。都市类、行业类媒体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引导人们践行诚信价值。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传播手段,扩大诚信宣传覆盖面。发挥公益广告引领文明风尚的作用,加强选题规划和设计制作,加大在各类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刊播力度,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诚信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讲诚信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增强党性,要带头讲诚信,把诚实守信作为作风建设和立言立德的起码要求。并且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这里的“德”就包含了诚信,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及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颁布的文献无一不体现了诚信在我国的重要性。

就世界以及我国发展的趋势来看,只有诚信做人,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创造未来,赢得未来。诚信,将成为未来社会的通行证。

高尔基说:“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名利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常使用非法手段在各领域进行恶性竞争,在经济领域中, 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强买强卖的现象司空见惯;在政治领域中,一些官员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下,得过且过,知法犯法,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直风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20 × 20 = 400

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面对着种种问题,我党号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更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是党号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文化传统思想的灵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也是世贸组织的灵魂,拥有它就能创造财富,恶劣的信用环境会摧毁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因此,加强诚信建设的步伐刻不容缓。而我们这些高校的大学生也应该重视这个严肃的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诚实守信。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诚信是在于量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开始改善信誉,形成量的积累,才能造成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的,千万棵沐浴在诚信的雨露中的树木,必将构成一片诚信的森林,为自己,也为国家的生命和成长,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

所以说,未来的社会,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以诚信为骨干支架,不仅我们当代的高校大学生要讲诚信,我国国民都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我们未来社会的通行证!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参考文献: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国文明网理论频道

20 × 20 = 400

②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4年7月23日)

③诚信与未来 作 者:姜萍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20 × 20 = 400

推荐第6篇:马基论文论人工智能

聪明的电脑

——论 人工智能

对人工智能一词的最早理解,来源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A·I》,那时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仅停留在“机器人能不能和人谈恋爱”这个层面上。

当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为一门边际科学,其涉及内容之广泛,绝不仅仅是“能不能谈恋爱”这么简单的。AI研究,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从指纹识别到自动程序设计,包括最近Google最新推出的模糊图像搜索功能,其范围可谓森罗万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相信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人们对人工智能往往带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就好像害怕转基因黄豆一样,人们担心智能化的电脑终有一日会统治人类,而人类将无法与自己制造出的机械魔鬼匹敌。 那么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究竟只是一种看电影看太多的无知的表现,还是人类生存本能对人类的一种警示呢?高智能的机器会不会像它的母亲——科学一样,一面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面腐蚀着这个星球,孕育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科学是把双刃剑,同样,人工智能也可以从一种强大的生产力转变为毁灭人类的武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或许确实是一种警告。

人工智能的优越之处是不容否定的,在将来,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取代纯粹的人工,形成自动化、规格化的工业流水线,人们再不用去工厂上班,不用每日与软件打交道,所有一切将由高智能机械来完成,而我们只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花园,就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梦想的事情。没有了不同工种导致的职业差异,马克思构想的理想社会就更有可能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活。

但是,假如人类的意识的机制终于被研究透彻,那么人工智能就能够通过这种机制(不论是生物电还是脑电波)来控制人的大脑从而控制人的行动,比如在脑内植入芯片,就可以通过芯片控制一切生理行为,人的身体或许将不再受自己的控制,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电脑终有一日通过了图灵测试,或许人类被电脑统治将不再是科幻电影中才有的情节了。 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工,但绝不可以取代人类智慧。将来,不论机器人能不能谈恋爱,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是否会统治人类,在大力发展它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隐患。如何合理地、有法律法规保障地实现人工智能的推广和应用,是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务必要一同考虑进去的问题。

推荐第7篇:论文论酒店个性化服务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浅析餐饮个性化服务

——以维多利亚大酒店为例

学生姓名

魏彩玲

系(部)

经济贸易系

酒店管理

指导教师

王莉

2011年12月28日

- III -

重要性

问题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atering market and consumer to food service deman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individualized service demand already dash forward show up, and largely reflects a hotel service quality.Due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customer, make people for food and beverage service quality judgment not unified standards, can provide instant, flexible and considerate service, the standardization service than ever more competitive, more advanced consciousne, so as the hotel directly facing the customers of a line of busine department, food do personalized service becomes even more important.In this paper, the food of individualized service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Victoria hotel eight months internship experience, try to reflect now cater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problems, and how to undertake personalized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ks:

Cater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Victoria hotel

importance

question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前言 „„„„„„„„„„„„„„„„„„„„„„„„„„„„„„„„„„„1

一、餐饮个性化服务„„„„„„„„„„„„„„„„„„„„„„„„„„„„1

(一)个性化服务的意义„„„„„„„„„„„„„„„„„„„„„„„„„„1

(二)个性化服务在餐饮服务中的应用„„„„„„„„„„„„„„„„„„„„2

二、维多利亚大酒店缺乏个性化服务的原因分析„„„„„„„„„„„„„3

(一)硬件方面的问题„„„„„„„„„„„„„„„„„„„„„„„„„„„3

(二)软件方面的问题„„„„„„„„„„„„„„„„„„„„„„„„„„„3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4 2.缺乏客户特殊需求资料„„„„„„„„„„„„„„„„„„„„„„„„4 3.工作服务中缺乏个性„„„„„„„„„„„„„„„„„„„„„„„„„4 4.部门之间缺少合作„„„„„„„„„„„„„„„„„„„„„„„„„„5 5.机械管理,缺乏弹性„„„„„„„„„„„„„„„„„„„„„„„„„5 6.包厢装修风格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5

三、提高维多利亚大酒店个性化服务措施„„„„„„„„„„„„„„„„„6

(一)人性化管理„„„„„„„„„„„„„„„„„„„„„„„„„„„„„6

(二)完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7

(三)个性化服务制度化„„„„„„„„„„„„„„„„„„„„„„„„„„7

(四)加强酒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8

(五)稳定员工队伍,加强对宾客投诉的重视„„„„„„„„„„„„„„„„„8

(六)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服务培训„„„„„„„„„„„„„„„„„„„„„8

(七)用心装饰酒店„„„„„„„„„„„„„„„„„„„„„„„„„„„„8

结语 „„„„„„„„„„„„„„„„„„„„„„„„„„„„„„„„„„„11 参考文献„„„„„„„„„„„„„„„„„„„„„„„„„„„„„„„„„12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前言

根据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2011年1月至8月我被分配到维多利亚大酒店餐饮部实习。通过8个月的实习, 我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尤其对餐饮服务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和了解,掌握了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在实践中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点。

维多利亚大酒店是一个具有13年营业经验的四星级酒店。在13年的发展历程中像其他酒店一样有许多特色值得借鉴和发扬,也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近年来,维多利亚大酒店在“个性化服务”这五个字在上,有着她自身的特点。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逐步为服务行业所认同。维多利亚大酒店已经意识到个性化服务理念是服务业日益加剧的竞争带来的结果。自身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当今优秀酒店的发展经验,个性化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维多利亚大酒店以个性化服务的标准化服务为基础,以客人需要为中心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及超常规的特殊服务,以便让接受服务的客人有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并赢得他们的忠诚。以便于提供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服务项目。维多利亚大酒店的领导们已经清楚看到个性化服务理念形成的必然性,同时在实行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也很注意员工素质、信息管理等问题。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一、餐饮个性化服务

(一)餐饮个性化服务的意义

个性化服务就是以客人需求为中心,在满足客人原来的需求基础上,针对客人个性特点和特殊需求,主动积极地为客人提供特殊的服务,是对客人采取“量体裁衣”定制式的适合他的服务。个性化服务便是饭店的一个特色。它能够把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给顾客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个性化服务对酒店也有很大的意义:

个性化服务是饭店因人而异向宾客提供的周密、细致的优质服务。优秀饭店与一般饭店的区别正是体现在个性化服务上。个性化服务特别之处就在于,为宾客服务的时候不仅要想宾客之所想,而且想宾客之未想。不仅让宾客满意,而且让宾客惊喜。这也正是个性化服务追求的境界。

同时个性化服务也能提高酒店争取客户和留住客户的实力和竞争力,为酒店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丰富酒店服务的内容,扩展标准化服务的内涵,推动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创造新的需求机会,发现顾客的新需要,并促使酒店餐饮因时因地因人及时地对服务方式做出调整,争取市场竞争的主动,同时新需求也就意味着新的机会和效益;有利于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关心,这种友好、周到的酒店形象就会根植于顾客心中,增加了顾客日后选择的筹码,因为良好的形象是酒店餐饮发展的名片和保证。

(二)个性化服务在酒店餐饮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个性化服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个性化服务,就是满足不同客人合理的个别需求,如商务客对互联网的需求,旅行者希望品尝当地的美食等。酒店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喜好,能提供即时、灵活、体贴入微的服务,比起酒店以往的标准化服务更具有竞争力。具有超前意识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受到宾客们的青睐。

顾客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顾客期望,充分体现人性化和人情味,使顾客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服务的真谛在于用心,服务的品质在于细节,酒店始终不变的信仰就是要用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细节的服务打动客人,让酒店充满浓浓的亲情与关爱,只有关注服务细节、突出服务个性,时时处处站在顾客的角度去做事,一切以满足并超越顾客期望做好服务工作,酒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超前了解宾客的生活习惯、爱好和特点,饭店服务才能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为主动、灵活、具体、细致和超出常规的服务。规范服务在于满足和实现宾客普通的、共性的需要,而宾客个别的、偶然的、特殊的需要只有通过个性化服务才能够得到满足。

二、维多利亚大酒店个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酒店餐饮个性化服务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既有行业的通病,也有个别的因素。对此餐饮企业应当充分准确地认识,并在服务过程中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以提高服务的顾客满意度。

(一)硬件设施难以体现个性化

酒店餐饮的硬件设施难以体现个性化,设计上过于单一,追赶时尚的同时却忽略了塑造文化的氛围;另外,许多餐饮设施过于固定,难以加工和改变,设施往往只能满足某一年龄段、某一层次顾客的需求,不利于为广大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硬件设施的装饰与餐饮产品和服务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整体的环境装饰为古典,但酒店服务员的服装却追求现代时尚,这就剥离了环境上的协调性,不利于酒店形象在顾客心中的塑造。

(二)软件方面的问题

酒店的个性化服务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基础性工作还处于原始起步阶段。很多客史档案的记录和服务项目的总结过于简单,甚至有的仍旧单纯依靠服务人员的记忆,对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顾客信息又缺乏专业人员的维护;服务人员对个性化服务的操作规范缺乏深刻认识,实施个性化服务难以形成习惯。

在服务培训和管理中存在着“五重五轻”现象,导致个性化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即:重应知、轻应会;重死记硬背,轻实际操作;重标准规范程序,轻个性特点发挥;重短线应时节走过场,轻长线练内功打基础;重表彰上榜奖励,轻分析总结推广。这是目前酒店餐饮个性化服务培训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普遍最明显的问题,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所有的培训不但达不理想的效果,反而成为受训人员的一种负担。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服务管理中,对一线服务人员要求高,对管理人员要求低,认为服务纯粹是服务人员的事,对“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的理念认识不够。维多利亚大酒店的服务管理中仍存在对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求不对等现象,认为服务纯粹是服务员的事,不懂得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的道理。只有优秀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服务,不善于深入服务实践发现好的做法,就难以总结推广形成经验和服务品牌。在酒店里,经常可以听到领导臭骂下属的声音,我认为这是缺乏素养的表现,因为整体上管理层人员的素质不高,有很多员工都是因为受不了上级对自己严厉的呵斥而选择了辞职。一些管理人员不顾下属的感受,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伤害了员工的自尊。

2.缺少客户的特殊需求资料

酒店缺乏个性化服务所需要的宾客资料收集整理与有效流通。例如服务员在工作中无意间发现了客人的个性特点,并没有报告酒店相关部门的管理层,以至于酒店不能及时并顺利地将客人的相关档案输入电脑,从而影响了后续的个性化服务质量。

3.服务缺乏个性

酒店服务人员一直在被灌输“顾客至上”、“客人永远都是对的”这些单方强调顾客重要性的理论,而其自身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提高,于是在心理上形成了自卑感,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缺乏自信、热情和创造性。

服务人员因自身心情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对客人的态度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导致服务质量时好时坏。在服务人员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其对服务的操作就规范而完整;但在其身心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就会自动修改服务的操作规范,使之方便于自己,甚至有的服务人员暗自将自己的不适通过服务行为转嫁到客人身上,使客人成为服务人员的出气筒。

服务人员人数不足,酒店在考虑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控制服务人员的数量。在客满的情况下现有人员就无法做到充分及时地为客人服务,很难想象一个服务员单独服务一个近二十人的包厢或是同时服务十人以内的两三个包厢时,还能够做到细心观察、揣摩客人的需求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一方面服务的规范操作做不到位,一方面客人的需求也难以得到及时回应。

服务人员在服务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和个性特色表现,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不善于注意积累、总结提高并上升为经验,以形成个性服务风格品牌,导致好的作法经验常常流失,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更得不到推广。 4.部门之间缺少合作

酒店餐饮内部部门间的协作容易出现不连贯的现象,导致出现一个点的失误便影响了整体的努力效果;酒店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配合不力,容易将客人在一个部门的不满意感受延伸到另一部门。

在服务出现失误时,管理人员对宾客的投诉也比较轻视和逃避,使问题不断扩大,在顾客心中留下持久的不良印象。

对服务的发展认识不够,单方认为个性化就是服务发展的最高形态,从而在服务的继续发展问题上往往墨守成规,停滞不前,不利于服务的长远发展。 5.机械式管理,缺乏弹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酒店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在许多酒店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多数是带有处罚性的内容,奖励性很少表述出来。为了执行酒店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的酒店成立了向总经理负责的质检部。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质量检查,不少人认为查是为了罚,罚了才能引起重视,重视了才能提高。按这种逻辑,有的酒店提出了\"向质量检查要效益\"的口号。有这样一个例子,某酒店的质检部为了使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制定了200多页的处罚条例。按此条例罚一圈下来,金额竟达2万有余。这种做法很容易使员工产生一种无形的消极面上的压力和恐惧心理,他们担心在工作中会出现错误而受到经济处罚,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实际上,这种做法无益于员工建立安全感,享受工作的乐趣,对此,员工岂能不怨声载道,人心思走?

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人性化,给员工的感觉是:没有人情味,又奴役感。机械的管理模式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酒店的管理。比如,酒店接待一次重大活动时,由于接待规格过高,接待人数多,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而需要员工加班,这时,酒店除了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员工一定的补贴外,管理人员还应比平时更多的到现场问候、关心和指导,以削弱\"机械\"味增强人情味。如果仅仅把加班看作是一项工作制度,长此以往,员工终会\"迷失乐园\"而萌生去意。

6.包厢装修风格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

酒店在设计上,外观很漂亮,但内部功能规划、装饰的可行性一塌糊涂,设计很不专业,实用性很差,更缺少艺术性。致使酒店开始营运后需要进行二次改造,而且酒店对于目前的审美观点没有先完成市场调研、酒店选址、酒店定位、酒店规模档次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确定、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工作。

以至于酒店包厢依旧保留13年前的装修风格,而且每个包厢都是大红大绿颜色地毯,与强面装饰画不能形成一直,也就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设备设施和装饰装潢上,高星级酒店更需要有个性化的外观感受和过目不忘的企业特色。从客源绝对数量上看维多利亚大酒店这样的星级酒店是占有优势的,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凸现自己,个性化装修风格无疑是很好的途径。

三、提高维多利亚大酒店个性化服务的措施

随着酒店业的迅速发展,个性化服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个性化服务,就是满足不同客人合理的个别需求,如商务客对互联网的需求,旅行者希望品尝当地的美食等。酒店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喜好,能提供即时、灵活、体贴入微的服务,比起酒店以往的标准化服务更具有竞争力。具有超前意识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受到宾客们的青睐。

由于生活环境和行为方式的差异,顾客对酒店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越来越多的顾客日益寻求个人关注,他们总在寻找“差异”,希望享受到与众不同的、能满足自己特殊需求和爱好的服务。因此,只有发现个性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才能弥补服务的漏洞;只有优化管理才能创造优质服务,只有善于深入服务实际去发现好的作法,才能总结形成经验和优化成为品牌,推广成为酒店餐饮的竞争力。

(一)人性化管理

重视服务人员的管理,是重视和尊重员工的有效体现,这里需要的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人本管理,它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题,围绕着怎样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人性化管理是酒店餐饮文明经营的体现,也是酒店餐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没有对服务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就不可能让员工在服务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为客人着想,真心实意地为客人服务。如果维多利亚大酒店能够在对员工管理的过程中彰显人性化,关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心员工的生活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就能够让员工感激酒店的一切,并心怀感恩地对客服务,通过满意的对客服务来回报酒店给予的一切,用客人的惊喜笑容来回报酒店所给予的信任和期望。

维多利亚大酒店要想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就必须对员工开展人性化管理。让员工真切感到管理者对其人格的尊重和爱护,在员工中构筑共同的价值观,从而使其焕发最大的工作热忱,推动饭店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和集体效力的发挥。

(二)完善酒店信息管理系统

酒店应该使用计算机建立顾客数据库,存储每位顾客,尤其是重要宾客和常客的客史档案。根据其预订与进店办理手续时提供的信息和服务人员在客人住店时的观察,把客人的爱好、习惯、消费活动、旅游目的等信息储存起来,进行处理、分析,以利于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殊服务,投其所好令其满意;并据此进行关系营销、联络感情,提高客人回访率。

酒店的信息管理非常重要。完善畅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饭店工作效率,也能给饭店带来更多潜在的收益。完整的客史档案的建立,既便于服务人员及时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又能稳定并扩大饭店的顾客群体。

(三)个性化服务制度化

个性化服务离不开服务细节,追求服务的细节能使个性化服务更为具体。把一些经过实践推敲成熟的个性化服务细节通过制度确定下来,使之成为每个服务人员必须的工作程序,服务工作的细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将服务员单体的个性化服务提升为整个酒店的特色经营,将偶尔的个性化服务转变为常规性的特色经营,将只有个别客人能享受的个性化服务变成所有客人都能享受到的特色服务。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人,服务也能真正上一个台阶。而且还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使好的经验有效推广和不断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从经营理念上讲,一切经营必须建立在对消费者尊重的基础上,即“消费者第一”。将客人当作朋友、亲人,个性化服务便是将“人情”融入到服务的理念中。酒店经营者在完善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必须以奇制胜,不断挖掘设计,编导出一系列具有主题文化的个性化产品。

个性化服务离不开服务细节,而酒店的为客人购物特色可以从许多细节上体现出来,打动人的地方往往在细微之处。细节会给顾客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 能为顾客和酒店创造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价值.在曼谷东方酒店,有位隔了30年后再访曼谷的英国客人,无意中谈到他愿重温昔日睡在蚊帐中的乐趣。酒店当真派人买来一顶大蚊帐,设在客人带空调的房间里。在汉堡四季宾馆的客房里,清晨有人把电话机从床头柜移到写字台,入夜又把电话机悄悄地放回床头柜;为保证客人不受街上嘈杂声音的干扰,向街面的窗户都有两层玻璃;为让客人感到安全保险,凡向走廊开的门都有两道。酒店对客人可谓关怀备至。

(四)加强酒店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每个酒店在做个性化服务中,往往要满足客人的特殊要求,这些需求可能涉及不同的部门,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往往会超出饭店职能部门的界限。因此,这就需要管理层通过与各部门协调来为客人提供服务,所以服务人员就必须熟悉和了解饭店各部门的操作规程,熟悉各部门的职能,必要时可以打破部门的局限,为客人提供及时的服务。比如客人预订房间的时候,销售人员要及时将客人到店时间及有关资料交代给当班的服务员,使服务员能够准确地识别客人并叫出他的名字;客人到店时,服务员要主动热情地与客人交流 ,以便掌握更为详细的资料,如客人的喜好等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到各个部门;销售部门与供货商密切合作,以保证每个客人喜欢的东西都能及时地送到他们的手中,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人,服务也能真正上一个台阶。

(五)稳定员工队伍,加强对宾客投诉的重视

维多利亚大酒店人员的大量流动,特别是餐饮部,这样的状况不仅使酒店培训成本增加,而且也使服务质量不稳定。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如果酒店能够营造一种让员工在各自岗位上体现到自身价值的企业文化,重视对员工进行长期和渐进的培训,那么自然能对稳定员工队伍起到积极作用。当然,在个性化服务过程中,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付出都得到正向的回报,更不能避免失误和错误的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作出服务的补救,只要认真及时解决问题,一般都可以得到客人的谅解,挽回因服务过失而造成的损失。那么,当宾客对我们酒店餐饮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不信任而提出投诉时,酒店餐饮应当重视宾客的投诉,并做出及时合理的解决。酒店可以通过客人的投诉原因和内容发现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问题,及时整改,改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和总体的服务质量。

(六) 强化服务意识, 加强服务培训

维多利亚大酒店的酒店管理者在抓好出品特色和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服务多元化服务。建立和谐温馨的饭店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同时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有赖与高素质的员工,有赖于员工强烈的敬业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才能更好地为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所以,维多利亚大酒店必须要求个性化服务的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熟悉掌握饭店的规范化服务程序,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规范化服务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个性化服务是规范化服务的延伸和提高。为满足客人的一些特殊要求,只有熟知规范,才能打破饭店各部门局限,通过统一协调来为客人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如客人有特殊的饮酒要求,餐饮服务人员若对饭店酒水的服务细则熟悉,就很容易及时帮助客人解决问题。饭店业是知识更新迅速的行业,能快速更新和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就成为服务优势。例如,了解当地气候,民风民俗,旅游动态等,自然能在服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2)灵活性的服务

“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基本点。客人多变的需求完全可能在规范服务的范畴外,所以“灵活”往往带来更好的效果。如客人急需加一套干净的餐具,按餐饮服务规范应到洗碗间去取干净的睡袍,但如果洗碗间距包厢较远,服务员完全可以从相邻的未用餐的包厢中取一套干净的为其替换,再及时补充一套到未用餐的包厢里即可。

(3)在最短时间内减少与客人的陌生感

从客人的言谈举止了解客人,尽快熟悉住客的个人资料和生活习惯。这样,在提供服务时才能很快拉近彼此距离,为他们在心理上营造一种亲切氛围。如:客人在餐厅就餐时,若能意外的给他加一个地道的家乡菜,其效果可想而知。

(4)自然流露的服务意识

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事实上是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人们更看重服务的细节和待客的真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诚。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预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潜在需求,并及时满足顾客的这些需求,以真诚的服务态度感动客人,使个性化服务成为日常工作中自然的流露。如带领小孩子的客人进酒店用餐,服务人员就应把儿童椅提前加到客人用餐包厢,而不要等客人提出要求。

(5)讲求持续性

同一位客人,对他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应该是持续性的,即后续服务始终要比之前的服务更好。小到偏爱哪一种茶,大到包厢的摆设、位置都应该以之前最满意的服务为基准,不仅让客人感到被重视和尊重,同时也很容易使其进入饭店固定的客户群。这就要求服务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统一的服务意识和相互协调的服务理念,制定详细的客史档案。这也是实施个性化服务的重要环节。

(七)用心装饰酒店

任何一个消费层次的客人都懂得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选择酒店,体现自己的需求品位。酒店装饰要融入自身酒店的特点,紧跟现代人的审美观点针对目标市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尽量避免千篇1律,大胆创新,突出人性化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比如餐桌的布局,地板的颜色与墙面的颜色打扮都要和谐一致。

针对温州人爱面子的个性特点,维多利亚大酒店又位于温州市的市中心。所以,维多利亚大酒店可以必须能够给人豪华大气的整体印象,有因为温州市位于中国的南部靠东地区,所以淡雅的大色调也不能缺失。总而言之,温州维多利亚大酒店餐饮部的装修设计必须要用心。素颜又不失高贵,体小又不失其大气。无论一何种装修风格,都必须要与维多利亚大酒店的整体风格相一致,大主题相一致,具体气质相一致。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通过对酒店餐饮个性化服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在酒店餐饮推广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酒店餐饮要想在激烈的餐饮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除了继续保持和发挥自身硬件方面的优势外,还应当充分分析市场需求,最重要是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积极推广个性化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保证酒店餐饮的长期发展,首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顾客,重视员工,给予员工“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并通过体贴入微的员工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客人有满意加惊喜的良好感受,对于取得的成果应当积极巩固,并在酒店内部进行推广和实施,为酒店餐饮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和保证。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参 考 文 献

[1]陈志学.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与案例解析.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4 [2]张浩清.酒店经营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6(6).[3]曹小萍.浅析交流艺术在酒店个性化服务中的运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2).[4]刘艺华.酒店人性化管理六要求[J].酒店经理人,2005,4:45-47页.[5]赵涛主编.餐饮店经营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6] 易钟.赢在个性—餐饮酒店如何做好个性化服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7] 张延.酒店个性化服务与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3)8-18页 [8] 张雅静.浅谈我国员工培训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7(8); [9] 郑向敏.现代饭店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10] 魏新生,饭店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7页,121-127页;

推荐第8篇:论文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论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摘 要

本文主要以祥林嫂的悲剧形象为主,以原著中的“我”、鲁四及柳妈形象为辅,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议论,阐述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本质,共振现代读者珍惜生活中的幸福。

关键词: 悲惨命运

封建礼教

社会本质

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在历史上对于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做过详细经典的论证,无论是剖析人物形象,抑或揭露社会本质,观点各有所长。社会在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会造就个体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里,作为一名学生,从个人角度,谈谈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祥林嫂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妇女最典型的形象代表。我们虽不曾生活在那个年代,但是,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心绪早已在那个氛围中徘徊,处身置地的想,若是我们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生命个体,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境遇。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个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历史和现实社会总是呈现出异常复杂的面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主要是由这种复杂的历史条件和人物关系造成的。评论家在品读文学作品时强调文学作品只有深刻地描绘出复杂的时代背景,真实地表现社会环境对形成人物性格的作用,它所刻画的复杂性格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但鲁迅在《祝福》里,不仅十分重视描写影响人物命运、铸造人物性格的复杂环境,而且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个体生存的全貌,祥林嫂的命运早已不是她自己个体的命运,她已经成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的代表,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而作品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神的刻画,也生动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从而印记着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一、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实质 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顺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体现的是她吃苦耐劳的品质,展现的是她良好的身体状态。“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的新寡,虽然夫死悲切,但尚年轻,尽管有初当佣工的胆怯,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可这时的祥林嫂是从严厉的婆家逃出来的,在当时封建社会当中,无疑这只是她恐怖命运悲剧的开始。但是,这种对于命运的抗争,正是祥林嫂对生命和自由的向往,也完全符合普通人正常的心态,只是她不知道,无论怎样挣扎,她这个可怜的个体仍逃不脱社会的羁绊。

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穿孝的衣着和头饰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很明显是今不如昔了。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经过了难得的抗争后她还是回到了不幸的起点上。从她“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的“眼光”里,我们不难看出,这时她忍受的精神痛苦,比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更为深重,她的悲剧命运进一步发展着。

后来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后,“眼光也分外有神”。她认为,这下可以和别人一样平起平坐了,也能够好好的办“祝福”了,这生动的表现她自以为赎了罪孽后的欢快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可没料到鲁四老爷的一声断喝彻底击碎了她的愿望。于是她被赶出鲁四老爷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为期不远了。于是当“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无疑她已到了流落街头,沦为乞丐的地步了。这表明她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显已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但后来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而这“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她所产生的对魂灵的怀疑而萌发的一丝希望,她希望死后能免除更大的苦痛与恐怖,这就从骨子里体现了封建礼教观念给她带来的伤害,不但考虑现世,还要考虑来世,这样祥林嫂的死也就必然,悲剧意味就更强烈了。从而让人们感叹:这是多么可怜的人,又是多么值得可叹呀!寄寓了人们带给她的无限同情与伤感。

一个别样的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绝境的过程,我们也更加清醒认识到封建礼教人吃人的罪恶本质。

祥林嫂在作品中的语言不多,但总是交织着心态与命运的变化。“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等这几句话,是全文中祥林嫂对于命运的探讨,她无力改变现实中的命运,但她期盼在死后有个平静的生活,无论怎样,她依然渴望和家人在一起,这正是她对于生命的探究,对于来世的渴望。同时,也造就了她悲惨的命运结局。“我真傻,真的„„”这段语言在文中重复了两次,并且作者所用笔墨较多,这重复的描写,更加勾勒出祥林嫂在她生命的唯一寄托“阿毛”意外死去后对自己内心的谴责。

祥林嫂是要强的,是上进的,是不屈服于命运的,但她的境遇是悲惨的,这根本的实质还来自于其它的因素。

(二)鲁四老爷冷漠腐朽的可悲

鲁四老爷作为长者,从来没有正面呵斥打骂过祥林嫂,也没有克扣过工钱,祥林嫂再嫁再寡后回来也仍肯收留她,表面看来似乎是个宽厚的主人。但受过教育的“文明”人挥舞的皮鞭不是捏在手上的,而是隐藏在他的动作里。鲁四老爷关心自己的情绪表达,至于会对祥林嫂造成怎样的伤害,他不在意。这个严格恪守理学的君子接受了儒家所追求的进退有度、顺适平和、从容洒脱的表面文章,而自动屏蔽掉了博爱、仁义等的精髓。他谦谦有度,话也不多说,他骂祥林嫂是“谬种”,因为她“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死去,“这个时候”是“祝福”的时候,鲁四老爷考虑到的只是祭祀活动是否顺利吉利,一条生命的逝去对他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严重漠视。鲁四老爷虽在这个社会中为养尊处优之士,但究其思想,他冷漠、腐朽,自满在所谓的“理学”中,这又是一种思想意识没落的悲哀。

(三)像柳妈一样众多农村妇女愚昧无知的可悲

柳妈,鲁四老爷的雇佣,其实在现在来讲可以理解为祥林嫂的同事,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对祥林嫂的态度上也令人哀叹。柳妈是一个“善女人”,“善”在不杀生,拜菩萨。这是在封建标准下所谓的“善”。柳妈宁愿去拜一尊没有生命的泥塑,却对祥林嫂说出“不如撞一个死”这样冷酷的话,去残害一条鲜活的生命。这种“善”与良心、爱心、仁慈无关,实际是冷漠、麻木与疏离。柳妈看不起这个比她还没地位的女人,一种强烈的不平衡,强烈的嫉妒心理使她忍不住用“诡秘”的口吻告诉了祥林嫂她有一个恐怖的结局,并且将伤疤的事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来鄙视祥林嫂,以此来获得心情的暂时平复。柳妈的心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众多农村妇女的冷漠、残酷和愚昧无知,这也是一种东施效颦的悲哀。

(四)作品中“我”的模棱两可不敢正视现实的可悲

《祝福》中接受过新思想的“我”对祥林嫂是同情的,这个离开五年后重回鲁镇的知识分子身上即带着外界的眼光,又带着年轻知识分子的气息,也就理所当然成为祥林嫂内心困惑与精神谜团的唯一解答者。可惜当这种同情与自己的利益冲突时,同情就消失了。“我”对祥林嫂的提问不作正面回答,因为如果回答“有魂灵”,势必会增加祥林嫂的痛苦,这是与“我”对她的一点点同情相违的;回答“没有”又可能导致祥林嫂自尽,“我”不愿背负这样沉重的责任,所以用一句 “说不清”来打发。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这种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是祥林嫂可悲下场的最致命一针。试想,当一个人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的时候,后面发生什么也都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可悲,他们受过教育,也许明事理,但却不敢正视现实,不敢区分善恶美丑,那么所谓的受过教育剩下的,也就是鲁四老爷身上的腐朽了。

二、封建礼教

(一)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十世纪最初

一、二十年的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在这里,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而封建的等级关系则仍旧是天经地义的观念;祝福前女人忙于准备“福礼”,但祝福时“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婆婆为了赚钱,可以用买卖方式将新寡的媳妇强行再嫁;男尊女卑,长尊幼卑,上尊下卑的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是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的。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初年兴起在中国大地上的变革飓风,暂时还没有影响到鲁镇这个地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些震动全国的事件,似乎并没有在鲁镇人们心灵的湖面上吹起半点漪澜。民主革命的风吹不到鲁镇的上空,一切封建旧物都没能受到冲击与洗刷。因此,当“我”离开了五年之后重又回到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可见鲁镇是一个停滞、凝固的、封闭的地方,它是当时众多中国偏僻而落后的一个角落。

(二)封建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

鲁镇受到理学严密的思想统制。祥林嫂的主人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所谓理学,就是把“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奉为“天理”,宣传“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张,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权威性,应该去掉个人的任何欲念。在婚姻关系上,它就要求女子从一而终,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理论,以牺牲妇女的幸福为代价来维护“夫为妻纲”的神圣法则。因此,寡妇祥林嫂的再嫁,在讲理学的鲁四老爷看来就是“败坏风俗”,理应受到歧视。这种“不许忏悔”正是理学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种特殊要求,因而祥林嫂即使捐门槛赎罪,也仍然未能得到鲁四老爷的承认和饶恕,她始终被看成是“不干不净”的浊物。而这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致命因素。

鲁镇的迷信气氛浓厚。在年终时,鲁镇的人们家家忙碌,都在“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这里反映了鲁镇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鲁镇人们这种对人欲的肯定,这种对人间幸福的追求,并不是寄希望于人的力量和人的斗争,而是寄托在对神的祈求。因而这种追求幸福的合理愿望是包裹在各种散发着浓厚的迷信色彩的活动中的。另一方面,鲁镇人们的宗教迷信思想有时又同某些理学说教融汇起来,赋予某些封建礼教以宗教的力量。例如鲁四老爷家的女佣柳妈对寡妇再嫁的祥林嫂说,嫁两个丈夫是“一件大罪名”,“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在人世,根据理学的要求,女子是丈夫的奴隶;在阴间,执行的也还是理学的法则,对于犯有“失节事极大”罪行的妇女,还要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这种理学同宗教迷信的交融,又强化了某些理学原则的威慑力量。可见,弥漫在鲁镇的迷信气氛,它有时透露出某些有悖于理学法则德正常的“人欲”;有时又对某些窒息“人欲”的理学法则起了强化的作用,它所蕴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

祥林嫂所叙述的关于阿毛遭狼的故事,最初似乎在鲁镇人们中也有一些反响:“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然而这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正的同情吗?这些人只不过是把祥林嫂丧子的故事当作一出情节悲惨的戏曲在观赏。当大家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戏剧的故事看熟以后,那些唏唏的叹息声听不见了,眼泪也没有了。作品所描写和鞭挞的,难道不正是这样一群赏玩牺牲的精神麻木的看客吗?他们给举目无亲的样林嫂带来的是精神上的透骨的严寒。

三、社会本质

(一)社会的进程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这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每一个阶段又都有其各自的特征。祥林嫂生活的年代,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刚刚结束了二千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五四运动,虽然对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思想发动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荡涤净尽,当然更谈不到封建制度的溃灭。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二)社会文化思想

无论在哪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其固定的文化和思想,社会文化思想构成了社会存在的主要因素。而祥林嫂所在的社会,始终受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的束缚,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种畸形的社会文化思想,注定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三)社会个体命运

从人的思想体系的发展来看,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以及接受的文化教育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思想,而构成社会个体的人,最为反应着这之间的关系。都是农村劳动妇女,在原始母系社会,是部落的首领或家族的权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就会是任人剥削的奴隶和下人。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却是自给自足的生活主宰者。所以说,社会环境决定着社会个体的命运。

(四)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及现代人思想定位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展望未来,正朝着社会主意稳步迈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乐观,对于生活充满信心。现代人对社会的需求表现出多元化,其中农民群体仍是占中低收入阶层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他们对生活富裕的追求欲望更为强烈。这种心态也正是社会发展的最好体现。

四、健全的社会制度对人健康生存心态的影响

心态,也就是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心态,则是指社会公众普遍存在的共同心理状态。不言而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人们对他人、社会的态度和行为又受思想、感情和情绪的支配。因而,社会和谐与发展和人的心态和谐程度息息相关。

人,做为社会的个体,他们的心态构成了社会心态体系。社会心里状态包括两个方面:积极的社会心理状态与消极的社会心理状态。积极的社会心理是一种昂扬的社会情绪,它推进着社会朝着进步发展的方向前进。而消极的社会心理则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心理,由于其不成熟的心理表现使得社会朝着后退和腐败的方向行走。 一个健全的社会是一个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有一些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马克思认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做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

所有人,呼唤具有现代合理性的健全社会。健全社会离不开健全的机制,健全的社会机制离不开健康积极的文化精神和健全的个体心态。社会制度与人个体心态始终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良好的社会体制,事毕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下,人们能够按照各自的意愿生活,自由、平等是社会的主流。个人心态同时也映射着社会制度,当个体心态体现出健康和谐时,社会一定会向着更加民主、更加理想的制度化迈进。

参考文献

1、鲁迅.《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3、黄玉捷.《当前我国社会心理状态及其疏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美)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

推荐第9篇:水浒传论文论英雄李逵

憨直粗野的化身 忠义革命的典型

评水浒英雄李逵

[内容摘要]:《水浒》这部文学名著问世以来,无论是内容和形式上,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其成功之处颇多。其中之一就是塑造了一批各具特色、性格丰富、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些血肉饱满的众多人物中,李逵就是其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李逵头脑简单,蛮干粗鲁,嗜酒贪赌,耍乖撒泼等,这些只是他思想性格中次要的一面,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他的憨直、粗野、忠义、革命的性格,是他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和对梁山弟兄的最真纯的义气。总之,李逵的性格丰富饱满,个性鲜明,是杰出的起义英雄的典型形象,给广大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水浒传 人物 李逵 性格特征 总 论:

憨直、粗野、忠义、革命是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一位典型的英雄形象。 分 论:

1、憨厚直率的李逵。

2、粗鲁野蛮的李逵。

3、忠诚侠义的李逵。

4、革命反抗的李逵。

结 论:李逵不愧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杰出的起义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粗鲁莽撞、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斗争鲜明,是一位生动而真实的艺术典型,给广大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文:

李逵是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原是戴宗身边的一个牢小子,本身有一个异名,唤作黑旋风,他的乡中人都叫他李铁牛,是彪形黑大汉,满嘴赤黄胡须,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火杂杂的抡着只顾杀人。在浔阳楼,因为向酒家借钱作闹,会到宋江,倾心下拜。宋江给了银子,便去赌钱,赌输了便抢别人东西。又因为争鱼,斗过浪里白条张顺。宋江智取无为军,捉住黄文炳,由他来零割。上山之后,回乡迎母,路上遇剪径的假李逵李鬼,杀了那厮。接着老母,回路背到沂岭,被老虎吃了。他一时怒起,便把四只老虎一起杀掉。三打祝家庄,误杀扈太公一家老小,又错疑宋江自讨扈三娘。请朱仝时,他又劈毙了小衙内。在高州打死了殷天赐。二取公孙胜,斧劈过

罗真人。赚卢俊义时,他扮过哑童。更误杀过前来投奔梁山泊的韩伯龙。他一生憨直,一生存真,在梁山泊只服宋江哥哥,在108位水浒英雄中排行第二十二,是山寨中的步军头领。

一、憨厚耿直李逵

憨厚耿直间透出了李逵的顽童性格,可以说憨得可爱。《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第七十四回)中写到:“李逵进了县衙的堂屋,吓跑了县令。他自己扭开锁,取出幞头,插上展角,将来戴了,把绿袍公服穿上,把角带系了,再寻皂靴,换了麻鞋,拿出槐简,走出厅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来参见!’”“李逵道:‘可知人不来告状。你这里自两个装做告状的来告,我又不伤他,只是取一回笑耍。’”这位只爱喝酒吃肉的铁牛哥这次倒是态度温和,没有给各位吏员动蛮,而是让他们当了一回群众演员,自己狠狠的过了一把官瘾。让两人乔装因斗殴前来告状,在这场游戏逼真的外表下,李逵的“判决”显露出游戏本色,他根本不管判断寻常民事纠纷的起码常识,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来断案: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出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而且他穿着官服,一直跑到了忠义堂前,引起兄弟们的哄堂大笑。他这样做,多的是为了好玩。足见天真可爱。

的确,李逵胸无城府,不懂心机,他不会商人的奸滑,不会封建的繁多缛节,更不晓得阿谀逢迎,有的只是真情实意。在“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精彩片断中,李逵为弄几条鲜鱼请宋江,便强去船上讨要,但他不懂得发挥自己陆地上的优势,被张顺赚下水“浸得眼白”,他的憨象令人忍俊不禁。在不打不相识之后,他却不产怀恨之心,说道:“你路上休撞着我”张顺回敬:“我只在水里等你便了。”二人的话又是多么爽直纯朴啊!李逵的纯真,直筒子直肠子,随处可见,又如要银子赌时便向店家要,“一若天地间之物,任凭天地立之人公众用之”。见了自己心怡神往的人时便欢呼雀跃,豪无做作,想念新娘时,便放声大哭,豪无顾忌,旁若无人。要笑就笑,要哭就哭,要拜就拜,完全是“任天而行,率性而动。”李逵总是十分率真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人“肺肝如见。“你完全没有必要绞尽脑汁去想,他做事的动机企图,跟他打交道你不会觉得累,在当今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神劳累,在彼此的交往中还要处处小心提防,说话需八面逢圆,人人好象都带了假面具,所以我们呼唤像李逵那样清的象一池春水的人儿。当然,我们不是效仿李逵的莽撞,而是摘掉伪装回归自然、真实的本性。

憨厚的李逵心胸坦荡,粗犷直率,纯真得没有一点渣滓。再用另外两个字概括为“率真”。

他心思简单,但作为赤诚、直率的李逵也有一些可爱的“狡猾”之处。他这种“狡猾”正像一个和大人玩心

眼的顽童。如宋江这种真正爱用权谋的人,小事上显得异常大度豪爽,而李逵这个顽童大事上却坦坦荡荡,小事上常施点可爱的小手腕。江州初见宋江,为了赌博撒谎说自己有一锭十两的整银想换成零钱,宋江将十两银子送他,他毫不推辞大方地拿走,可从此成为任宋江驱使的得力干将。与戴宗一起请公孙胜时,戴宗告诫他必须素食,他偷偷地跑到外面吃牛肉喝酒,还以为瞒过了戴宗。被罗真人用法术弄到官府大狱中,自称是罗真人的徒弟,骗来监狱的牢子用酒肉孝敬。脱离牢狱后,饱受痛殴的他不但不气恼,反而在戴宗面前吹嘘自己骗牢子酒肉的“丰功伟绩”,大有小儿得饼之乐,真是憨得可爱。

心直口快,没遮拦的李逵,对政治的理解也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天真得滑稽,但这种天真中却往往包含着最简单的常识。他对宋江的权谋不能理解,常常实话实说,戳到宋江的痛处。当卢俊义生擒了史文恭后,宋江假装依照晁盖的遗言,将头把交椅让出。两人在推辞时,李逵大叫:“哥哥偏不直性!前日肯坐坐了,今日又让别人。这把鸟交椅便真是个金子做的?只管让来让去!不要讨我杀将来。”“若是哥哥做了皇帝,卢员外做个丞相,我们今日都住在金殿里,也值得这般鸟乱。无过只是水泊子做个强调,不如仍旧了吧。”真是童言无忌,脱口而出,羞煞了宋江等人。

李逵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毫无虚假,无论什么都心口如一,他该爱则爱,该恨则恨,该怒则怒,该骂则骂。他平时是最信服宋江哥哥的,但当他误信了宋江强夺刘太公的女儿的谣言时,便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而在证实自己搞错时,却又主动向宋江承认错误。见其坚持原则,伸张正义的同时更让人看到了他认错方式的憨厚可爱:燕青问他:“李大哥,怎的好?”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人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燕青教他“负荆请罪”,“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干净。”(第七十三回)

他的质朴与纯真,就是赌输了钱想赖时,在为招待宋江而去强讨鲜鱼时,都显露无遗,毫无隐藏,也毫无私心,真是憨直率真,乃本色也。

二、李逵的粗鲁野蛮

在人们印象中,李逵是一个黑大汉,黑熊般一身粗肉,武功高强,使板斧,作战勇猛,善打硬仗,粗鲁莽撞,脾气暴躁,疾恶如仇。从里到外,透出一个“粗”字。

首先,性情粗鲁源于他的出身和经历。第一,李逵的性格和他的出身教养是分不开的,他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只博得些饭食。出身贫寒,家道艰难,衣食无保,根本没有能力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第二,因打死人,

逃亡在外,长期流浪江湖,成为游民,难免染上一些流氓习气,在他的头脑里根本没斯文,其举止更多的带有远古的野味,无文明可言,这一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其次,生活中的李逵的言行也显粗野。他在“闹”声中登台亮相,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预示了他的与众不同。初见宋江,李逵便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水浒第38回),面见生人,直呼“黑汉子”话粗鲁而不文雅,显得极不礼貌,好在宋江胸襟宽广,不和他计较,当戴宗告诉他站在他面前的“黑汉子”就是他日思夜想要去投奔的及时雨宋江时,便想也不想一下,“扑翻身躯便拜”。李逵的粗野在宋江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致。人家不肯借钱与他,便要和人放对;赌输了宋江给的银子,输急了就抢别人的;吃鱼不用筷子,“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吃了”,伸手将宋江、戴宗碗里的鱼也捞去吃了,“滴滴点点,淋了一桌子汁水”。酒保一声话语不到,他便把“鱼汁劈脸泼去,淋那酒保一身”。作品的稍加点染,李逵的粗野便跃然纸上了。

再次,粗野的李逵在战场上,更有“蛮”的一面。作品中表现了李逵粗莽盲动,不讲策略的野蛮性。江州劫法场救宋江的,他不分官举百姓,抡起板斧一路砍去,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在三打祝家庄时,他见着活的便砍了。扈成本已投降,但李逵却把扈太公一门老少尽数杀了,并吓跑扈成,他只顾杀得手顺,却大量殃及无辜。在一次私自下山时,他不问青红皂白,一斧砍死了一心投奔梁山的好汉韩伯龙。小毛贼李鬼固然可恨,但李逵将他腿上的肉割下来烧着吃,这让读者不由得想到他的粗野,甚至可怕。对于李逵乱砍乱杀,甚至剜心吃肉的野蛮行径,是应该批判的,至于李逵对待百姓的凶狠,我们不必苛责。这不与他行侠仗义,以保护受压迫者的利益为行动准则的思想相悖。但缺点和他具有的优秀品质相比,毕竟是次要的,而且对于一个农民英雄来说,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况且,不怕天,不怕地,不知畏惧,更由于从他心底里,蕴蓄着的祖宗八代的对这个社会的积恨,使他眼睛里存不下一粒沙子。泄之而后快,便是他的本色,又哪里是天生的杀人成性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况且其中包含着作者的夸张及丑化,它表现了李逵身上的游民无产者的盲目的破坏性,正充分展示李逵性格的丰富性与多面性。

勇猛无畏的李逵,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每一次战斗中,他都主动请战,争打头阵,有高昂的战斗热情,常说:“兄弟若闲,便要生病,若不叫我去时,独自也要走一遭。”果然一气之下,操起两把板斧,独自杀到凌州,打破北门,杀掉贪官,运着府库银两,得胜上山。(第六十七回)两军对敌,李逵总是赤膊上阵,手握双斧,杀得敌人望风而逃。他心甘情愿地为起义事业出生入死,冲锋陷阵。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他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四

十七回一打祝家庄时,杀到独龙岗,只见:“先锋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挥两把钢板斧,火刺刺地杀向前来。”他驰骋在战场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他也在所不辞,是一位威猛的英雄豪杰。

三、忠诚侠义李逵

梁山义军是以“义气”联合的革命力量,李逵等人所讲的“义”主要包括古代劳动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反抗封建压迫的民主性因素。具体表现:仗义、见义勇为、劫富济贫、义气情同骨肉,四海皆兄弟等内容。李逵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受压迫者,总是怀着深厚的阶级同情心。他是很重义气的,但他把农民革命事业的利益看得比兄弟义气更为重要,处处表现出对梁山起义事业的无比忠诚。他致死不渝地追随着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他在江州城里做小牢子时,宋江正好断配江州,戴宗要他好生服侍宋江,不要贪酒,平时最喜欢喝酒的他,就真的戒了酒,早晚寸步不离地服侍宋江。(第三九回)这可见他对宋江的忠诚。

在沂水县,当他要杀冒充他行劫的李鬼时,听说他家有老母无人赡养,他反以十两纹银相赠,这足见李逵的仗义。“义”是受压迫的人们互相求援的精神动力,是走上反抗道路的人们团结一致的伦理纽带。正是因为它,才使得众好汉们雄聚于梁山水泊之中。又是因为它激励义军精诚团结奋勇向前,才使得每次战斗总是以官府的惨败而告终。身为义军一员的李逵,一贯行侠仗义,以保护受压迫者的利益为行动准则,以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实际行动,反抗黑暗的封建社会,从尽“义”于受害者的共同利益到尽“义”于梁山大寨革命事业,李逵都表现了高昂的战斗热情,一对“旋风”般的板斧杀得敌军闻风丧胆,为梁山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义”的积极性在李逵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就是在作品的悲剧结局中李逵也忠心耿耿,无怨无悔。当他得知宋江给他渴下药酒,死期将至后,没有丝毫怨言,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时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的忠心,可惊天地泣鬼神,但这种不辩是非,死心蹋地,一味顺从听命的“忠”我们都知道此之为“愚忠”,当然,这是不足取的。

四、革命反抗的李逵

李逵具有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压迫农民的典型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强烈的反抗精神,革命坚定,彻底还有顽强的斗争意志,在众多东英雄中,他上梁山是痛快的一个。在梁山好汉大闹江州劫法场后,宋江走投无路,提出要投梁山泊去。李逵马上跳起来说:“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第四十一回)以

独特的方式和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反抗精神及坚决的革命精神。他还从自己朴素的生活实践出发,打破了对封建政权的一切幻想,蔑视封建政权及它的法律条例。柴进的叔父被殷天赐逼死,要到东京皇帝面前依照朝廷的每件事跟殷天赐论理打官司。李逵却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那厮若还去告,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第五十二回)还有大宋皇帝的宝座都不在他的眼底,在刚上梁山时,就提出了“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要求;上了梁山,他又提出反皇帝的斗争目标:“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成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第四十一回)在斗争过程中,他多次提出这一主张。这些都是他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的突出表现。

李逵是反对招安路线最坚决的一个。即便在招安以后,也坚决反对招安,还曾多次提出重新造反。在大聚义以后,宋江在菊花会上做了一首《满江红》,提出希望朝廷早日招安,受到许多起义英雄的反对,李逵是反对最激烈一个,他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飞起一脚,把桌子踢得粉碎。(第七十一回)第一次陈宗善到梁山泊招安时,李逵“扯诏谤徽宗”,不仅将诏书扯得粉碎,而且拳打了陈太尉,听说诏书乃是皇帝圣旨,他竟然说:“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第七十五回)小说中还写到:当义军队伍镇压了田虎、王庆以后,义军反而受到封建王朝的歧视、排挤时,李逵就责怪宋江说:“哥哥好没意思!当初在梁山泊里,不受一个的气,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讨得招安了,却惹烦恼。放着弟兄们都在这里,再上梁山泊去,却不快活!”宋江责怪说他“反心兀自未除!”李逵回答说:“哥哥不听我说,明朝有的气来哩!”这其间既见李逵对宋江的忠心,也见他内心的反抗,更可贵的是一向被视为鲁莽粗豪的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李逵那强烈而彻底的反抗要求出于自发的阶级本能,他出身农民阶级,但他是那种已经从多少代农民的悲惨命运中感到非反抗不可,直觉到不斗争就无法生存的先进的农民代表。他生平不习惯于抽象思维,对事情都不加思考,他天不怕,地不怕,不计算主观力量,不考虑个人安危,一双板斧,想砍尽人间不平。他强烈要求起义,相信起义,起义就为反抗。

小说的结局,写宋江用药酒毒死李逵以后,宋徽宗还梦见李逵手攥双斧,向他砍去,并厉叫道:“皇帝,皇帝,你怎地听信四个贼匪挑拨,屈坏了我们性命?今日既见,正好报仇!”可见他反抗性的强烈,真令人可敬可爱。

李逵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服扫荡腐朽、黑暗势力的旋风,所有官府、官军、法律、制度,在他的心目中都失去了权威,甚至连封建最高统治者大宋天子,在他的口里也不过是个“鸟皇帝而已!”刚上梁山,就提出要杀去东京。统治阶级的一切阴险,狡猾的笼络、利诱、收买和欺骗,都丝毫不能麻痹他。他与统治阶级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尽管最终李逵受“忠义”思想的局限,跟着宋江接受了招安,但他破坏招安的举动,仍然反映了他强烈的反抗精神。

在作者充满激情的笔触下,以李逵为代表的这些出身下层劳动人民的英雄好汉是敢于藐视封建王法尊严的,顶天立地的起义英雄,是革命的基本队伍,是最坚定的力量。李逵的形象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反映了人民对于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猛烈冲击和坚决反抗的精神。李逵形象是中国古代人民起义英雄的出色典型。

综上所述,李逵是《水浒传》中所塑造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农民英雄典型。他直率、粗野、忠义,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以及“不怕天,不怕地,不知畏惧”英雄气慨。是起义军的灵魂,是全书中一个较为活跃、生动的一个人物。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四《明清小说》周先慎著2003年3月

2、《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3、《中国文学史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张志岳著1984年8月 注释:

1、《水浒传》第回

推荐第10篇:管理学论文论人本原理

管 理 学 论 文

论人本管理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组织员工中的比例增加并呈上升趋势,员工需求开始关注精神和社会需求,并呈现多样性。人本管理适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在吸引与留住人才,提高组织绩效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管理理论的发展,在经过三个阶段之后已出现了第四阶段,即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企业成功的关键。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一切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经营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3)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每一个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应有权利。人们常常把尊严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应当使人受到最大的尊重,使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

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尊重每一名员工,更要尊重每一位消费者、每一个用户。因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它们被消费者所接受、所承认,所以应当尽一切努力,使消费者满意并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上帝。

(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员工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生命力。

(5)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改革的时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从而也是管理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6)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如何增强组织的合力,把企业建设成现代化的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把握人本管理的基本涵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人本管理强调组织管理依靠人而存在,与人进行管理,一切管理活动由人决定、策划、操纵、运作,人始终是整个管理过程的主体或主导要素;组织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为人的需要而管理。提高组织人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发展组织人的整体素质,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人本管理是一种理念、指导思想和管理意识。它强调人的重要性和在管理中的主体与核心地位。应将组织的一切工作纳入人本管理思想体系、基本框架内,让人本管理统领组织的一切工作,以取得预期绩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人本管理的精髓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就是人本管理的精髓与最高宗旨。阐释如下: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2. 回归生命的价值

对于人生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可以归纳为:

(1)回归生命的尊严。尊严被看作是人性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一个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尊重。

(2)合理的人生定位。对于企业与员工关系来说,首先,员工不是工具,而是人,是大写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人;其次,精心设计每一员工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使之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3)实现自身的价值。把自己融于工作与事业之中,干出一番成就。

(4)积极奉献于社会。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最大快乐也在于奉献。

3. 共创繁荣和幸福

企业是人的集团,企业是由全体人员共同经营的。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是我们的公司”的意识,如果企业经营者把员工看作是同舟共济的“伙伴”并“以感恩心创造和谐”,那么,这个企业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企业。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是一个整体,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人本管理的目标和宗旨。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

以人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与成长,人的选聘与任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员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又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可见,人本管理,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多功能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本管理工程作为总的系统,包括一系列分系统,每一分系统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标;在各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使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形成人本管理总系统的更大的整体功能,以达到人本管理的预期目标。这些分系统主要是:

1. 行为规范工程。制度、秩序是一种文明,也会产生效率,是人们行为合理化的保证。我国由于长期忽视管理,相当一部分企业纪律松弛、秩序混乱,所以,当务之急是严字当头,强化管理。

2. 领导者自律工程。企业领导人的德才学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3. 利益驱动工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基本需求,因而对一般员工来说,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努力因素。我国目前在企业内部,仍存在着平均主义倾向;在企业外部,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和畸形现象,也必然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一是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二是实行弹性工资制,使员工收入与企业实际效益紧密相连;三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四是以工资为杠杆,引导人们积极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加大奖励力度。

4. 精神风貌工程。这不仅是指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还包括更为广泛、丰富的内涵。

5. 员工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这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我国企业职工整体素质较差,这一问题,既要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应引起每一企业的高度重视。

6. 企业形象工程。企业形象是社会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7. 凝聚力工程。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凝聚力很强的企业。

影响企业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1)目标的共识;(2)明确的责任;(3)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威望;(4)严明的纪律;(5)员工的参与度;(6)对人的责任与尊重;(7)利益共同体的形成状况;(8)企业绩效的增长;(9)员工的理想、追求与思想境界;(10)和谐的人际关系;(11)工作本身的吸引力;(12)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8. 企业创造力工程。创新是企业家的基本特征。

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上述八个子系统工程必须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以推进和增强人本管理系统的总效能。

四、人本管理的机制

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员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本管理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如下一些机制:

1. 动力机制。旨在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2. 压力机制。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

3. 约束机制。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应当做什么,如何去做并怎样做对。

4. 保证机制。包括法律保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证。法律保证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企业福利制度,则是作为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5. 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力,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力,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力。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6. 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的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终上所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11篇:合同法论文论合同保全制度

论合同保全制度

摘要: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合同法律关系的建立。但是,由于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或其他原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的浮上层面。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成为法律的另一重要任务。合同保全制度便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它是保障债权实现的重要措施,主要形式是债权人撤销权和债权人代位权。但是,它是合同效力及于当事人的一种例外,具有特殊性。它的适用关乎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权益,所以在适用时应当注意对善意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并针对其本身的独特性予以充分的考虑,探索保全制度应用新形式。

关键词:合同保全

债权人撤销权

债权人代位权

第三人利益保护

合同保全的独特性 正文:

合同保全制度的理论来源为合同保全理论。所谓合同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或不增加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由此,易得之,合同保全制度的目的便是保护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法律赋予债权人以法定权利来保障自己的债权得以完全实现或实现债权的可能性不减少。合同保全制度是保障债权实现的一项重要法律措施。

一、合同保全制度产生的根源

观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合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社会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依自我意志与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合同便是一种典型的自由意志的产物,它在法律的限度内允许当事人约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侵犯他人权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使社会主体更具备了私法上的侵害性。因为,主体在自我利益的趋使下,很容易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或者说产生损害他人利益的心理愿望。 综合分析,我认为,建立合同保全制度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债务人财产对债权实现的意义。这是设立合同保全制度最直接原因。债权的实现,是以债务人有履行能力为前提的。而这种履行能力最根本的便是债务人的财产实力,也就是其实际可支配财产的多少。合同保全中的撤销权与代位权是法律给予债权人的法定权利。二者都与债务人的责任财产有关联,合同保全制度可以限制债务人责任财产的不当减少或不增加而损害债权人利益。

(2)合同适用的广泛性。合同适用范围几乎涵盖了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如买卖、交通运输、劳务、赠与、委托、借款等等,并也不断渗入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依合同来调解的社会关系多样化,合同在量上大量增加,无疑,客观上也增加了合同违约发生的量。需要有效的法律措施保障合同的履行或履行的可能性。合同保全制度也是应势而生。

(3)合同当事人意志的影响。合同当事人为或不为某行为自然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是受其意志支配的。在合同的履行上也同样,他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考虑他是否如期履约。如果他认为,按照当事人双方本有合意

来履约不利于其利益或利益最大化,他就有可能采取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的行为,规避合同义务或致合同义务无法实现,最终导致合同目的如同虚置,债权人利益受损。从这一方面考虑,也确须建立有效的保全机制来限制债务人为所欲为,保护债权人利益。

(4)社会道德问题。在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受教育水平也在逐步上升,但是,无可否认,我国国民的社会道德水平尚有待我们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努力。社会道德是各职业道德、日常生活道德及品德各方面的一个有机综合体。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接触到有违公共道德和为人基本素养的行为。且,在物质利益横流的社会现状下,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观念没有得到足够的实际上的重视,多数情况下,只是做为原则或文件上的东西,而未有真正的实体的机制限制各主体严格按诚信的要求为或不为某行为。那么,就要求一方在对方有违诚信义务时,能得到有效救济。而这恰是合同保全的目的之一。

(5)合同保全制度产生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基于以往法律上的保障债权制度无法及于合同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而使得在保障债权人利益上出现了重大不足。就要求有另一保障制度弥补这一不足。

综上所述,合同保全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二、合同保全制度的形式及适用

合同保全制度有两种形式,债权人撤销权和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和代位权保障其债权得以实现。

(一)债权人撤销权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因债务人实施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依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撤销权兼有请求权与形成权双重特点,它是债权的一项权能,是由法律规定所产生,是附属于债权的实体权利。

A、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1、债务人实施了已经或将损害债权的处分财产的有效行为

这一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有为处分行为,该行为有损或将损债权,该行为有效。这里所说的处分行为包括:第一,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再要求其债务人偿还到期债务。第二,无偿转让财产。主要是实际交付的赠与财产行为。第三,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我们一般认为,以低于交易地指导坐可市场交易价70%转让财产。这些处分行为都会使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影响其履行能力。

除了述行为,我国《合同法解释

(二)》第18条规定,债务人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第19条第3款,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高价收购他人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予以撤销。

但是,并不是处分了财产影响债权实现的行为就是可以撤销的行为。如拒绝接受赠与,从事一定的有损财产实力的身份行为,履行法定义务而应为的处分行为(支付扶养费、赡养费等)等等。在选择适用时应充分考虑具体情况。

2、债务人与第三人有恶意。这是主观要件上的条件。即债务人明知行为会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仍实施该行为;第三人知道债务人行为有损债权人债权仍接受该行为。但是在这一点上,也应当对善意第三人的权益予以保护。而且应当明确,这里的第三人恶意是指“明确知道”行为有损债权人利益而依旧为之。

B、撤销权行使的注意点

1、行使范围:以提出申请的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不得以债务人的所有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只能以向法院提起撤销权诉讼的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2、诉讼主体:债权人以自己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债务人为被告,受益人或受让人为诉讼第三人①。

3、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二)债权人代位权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债权的权利。

行使代位权的条件②

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合法的、确定的债权债务存在,且已届清偿期。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使债权人债权受损。债务人不行使到期债权会使得债务人的实际财产能力不增加,从而影响债务人的债务履行能力。而如果债务人不行使其到期债权不会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话,债权人也不得代位行使债务人之债权。

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若债务没有到期,权利人就无权主张权利。行使代位权缺乏前提条件。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权利是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不是代位权行使的对象③。

行使代位权的注意事项

1、诉讼主体:债权人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以次债务人为被告,以债务人为第三人。不宜以债务人及次债务人为共同被告④。

2、只能以自己的债权为限行使代位权。谁提起代位诉讼,就以谁的债权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数额上大体相当。

3、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三、合同保全制度的独特性

在了解了合同保全制度的两种表现形式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合同保全制度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独特性。

①② 《合同法解释

(一)》第二十四条。

《合同法解释

(一)》第十一条。③ 《合同法解释

(一)》第十二条。④ 《合同法解释

(一)》第十六条。

1、效力及于第三人。合同效力具有相对性,即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但是,在合同的存在期间,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第三人之间,很有可能会因为利益或客观条件的改变,使得债务人不愿再履行合同。所以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合同也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债务人与第三人为一定行为,致使债权人债权难以实现,债权人便可以用合同保全制度保护自身利益。

2、债权人是在合同保全中所享有的权利,是特殊的实体权利,有别于其他类似权利。如这里的撤销权有别于合同的撤销权。且,都要通过诉讼才能得以实现。

3、合同担保适用的特殊性。它不以合同的不履行为适用前提。它的适用也不能为债权的实现提供实际的物质基础,无法实际掌握和控制实现债权的财产。在适用的时间上,以合同的有效成立期间为限,即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毕前均可采取。

4、合同保全实现形式的独特性。是通过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和代位权得以实现的。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权利,只在要件成立即可适用。

5、合同保全制度的适用实现途径的独特性。一般的其他债权担保或者保障制度都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而合同担保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请求,即只有通过诉讼这一渠道才能实现。

四、合同保全制度的发展建议

第一,在立法上,要加强合同保全的重要性。提高合同保全的法律地位,在我看来,缺了合同保全制度就会在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问题上出现立法上的空白点,出现法律真空地带,具有极大危险性。所以,要正确看待合同保全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所在。在立法上,给予其与担保同样的地位。最大限度发挥其重要作用。

第二,扩大代位权行使的权利种类。现法律规定,代位权的行使对象是“到期”债权,且排除专属权利。这就大大的削弱了代位权的功能。并且,这也为债务人转移财产提供了空间。债务人可以通过欺骗等方式将其非专属权利收益转化为专属权利收益。所以,应适当扩宽代位权行使的权利种类。

第三,加强制度的程序规范性。在诉讼中,债务人、债权人、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及诉讼的其他程序问题有待更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在法律上,完善有关的程序性问题规定。

第四,增加合同保全的实现途径。合同保全只能通过诉讼得以进行,这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实现手段单一不利于发挥其作用。我认为,法律可以赋予公证机关处理合同保全的权力。通过公证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债务人的不当行为和相关法律事实,允许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或者代位

权。在这一情况下,债权人得到公证之后,如果依然实现受阻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结语:

合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与合同相关的制度的重要性也必然随之提升。合同保全制度作为保障合同履行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在合同关系出现瑕疵时的救济作用是重大的。虽然,现阶段尚不如担保的作用重要,但是,我觉得,合同保全制度的适用已渐具有了普遍性。我们应当对其加以更大的关注。

参考书目:

①《合同法》第三版,曾宪义、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合同法》法规:

①《合同法》第73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②《合同法》第74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持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合同法》第75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第12篇: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未来战争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

未来战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未来战争的主要战场及陆、海、空、天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影响并有所侧重,同时以美日军力为例进行了说明,适当参考了网上资源。

关键词:未来战争、陆、海、空、天、美日中

战争无处不在,有人就有战争!

我国有句古话:“居安思危”。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共和国里,但我们决不能忘记战争的存在。

在21世纪作战,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决胜权。就那美国来说吧,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信息对战争的决胜权可见一斑。

再看一例,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

所以掌握高科技与信息技术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战争胜利的必备因素。

未来战争中,地面作战已经被次要化。一个国家攻打另一个国家不再是为了土地,他需要的不是土地而是资源。他的最终目的是变相殖民化,建立伪政府,为其本部源源不断输入资源。同时把此地作为进攻下一个国家的后勤补给部,从而使其本国人民远离战火,一心一意的搞经济,如此循环,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国家和军事实力,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攻占你的国家还要派兵、派官员常年驻守、经营,这样只能事与愿违!管理一个国家所付出的代价远比占领一个国家所付出的代价要多得多!在未来战争中,随着地面作战的不断弱化,陆军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减少,这就决定了以后在陆军的编制与训练上更多地是精兵简政,要的是素质而不是数目!未来战争中人多不顶用,一个核导弹可以让你们化为乌有!这就启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他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

海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战场。就拿日本海军来说吧,日本现在已经拥有世界排名第二的海上舰队和海上巡逻机部队,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具备了一支“大洋海军”所拥有的战斗力。 据悉,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拥有人员45842人,主要作战舰只152艘,其中包括4艘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盾战舰、54艘护卫舰(驱逐舰)、16艘潜艇。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规模方面排名世界第五,但是其在反潜作战、海上扫雷以及海上补给能力上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航空力量上,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200多架各型飞机,其中包括99架P-3C反潜巡逻机、7架US-1A大型海上救难飞机、97架反潜直升机以及10架大型海上扫雷直升机。在小泉纯一郎出任日本首相时期,担任过日本防卫厅长官(现已升格为防卫省)的石破茂议员在评价日本海上自卫队实力时,曾放出狂言称:“在像印度洋这样的大海上,能够既提供如宙斯盾战舰这样强大的护卫能力,又能够为美军战舰提供加油支援的国家好像也就只有日本和英国了。” 尽管我们的邻国—日本,其海军称为自卫队,但他的的军事实力早已不再是自卫了,我们不得不提防着!

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0.1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0.3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当然了在我国空军战斗机的现代化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推出的歼-10战斗机,这是中国在“嫁接”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性能的第四代战机。这不仅对中国航空工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战机本身的优越性能也将赋予中国空军更大的施展空间。

提到空军再往远地说就是建立“天军”—一只可以在太空作战的空军!伴随新军事革命而诞生的与陆军、海军、空军相对应的独立军种。依靠卫星信息侦察、跟踪监察、制导导航及航天兵器在外太空进行作战的部队。天军的作战平台大致有三类。

航天飞机它是目前为止天地间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可部署、维修、回收各种军用卫星,对太空武器如高能激光、粒子束等武器进行太空校试,操纵各种设备进行太空侦察,或直接作为航天战斗机和航天机动舰队,进行太空战或攻击空中、地面、海上目标。

载人飞船和空间站 两者一般配合使用。载人飞船是天军航天员通过弹道式轨道升入太空及返回地面的最小交通工具;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或轨道站,是供天军航天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太空战时可作为天军作战指挥部和武器平台,也可作为天军重要的空间基地、空间作战指挥中心。

航天母舰 它在太空中就像航空母舰在海洋中,是航天飞机的起降平台。依据作用及形状不同。航天母舰可分为宇宙飞船型、飞艇型、飞翼型和地球航天母舰,其中宇宙飞船型航天母舰飞行在离地面36OOO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计划中的这种航天母舰十分巨大,可装载四架航天飞机、两艘太空轮船、一个轨道燃料库和一个太空燃料补给站。它将是天军的大本营,天军的总指挥部就设在航天母舰上。它统一调度、指挥各种航天器上的航天员进行太空训练与作战。另外,这种航天母舰一般还大量装载各式各样的太空战武器。

由此可见,未来战争将是一场集陆、海、空、天四维一体的全方位高科技信息化战争!故此,我们有必要为打赢此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天军!

第13篇:论阿尔都塞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论

在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风行时,有一些自称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深受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阿尔都塞,学术上称之为“阿尔都塞学派”。阿尔都塞学派的理论家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同结构主义结合起来,即用结构主义来“诠释”、“发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并力图创建一种“新马克思主义”,即“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学派的问世还与苏共二十大后非斯大林化的政治形势有关,阿尔都塞认为,随着苏共二十大对个人崇拜的谴责,包括苏联在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意识形态上的反动,各种各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如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等)严重地威胁着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阿尔都塞学派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对上述情势的积极的回应。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阿尔都塞学派关于文艺问题的理论见解。与法兰克福学派强调文艺与人道主义的关联不同,阿尔都塞学派所凸现的主要是文艺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的联系。

一.阿尔部塞的艺术与意识形态理论

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Althuer,1918-),法国著名哲学家,生于阿尔及利亚比尔芒德雷市的一个银行经理家庭,他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和法国本土的马赛、里昂等地接受教育。1948年,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留校执教至今。1948年,他还加入了法国共产党。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阅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列宁和哲学》、《政治和历史》等。阿尔都塞既反对所谓斯大林主义的经济主义,同时也反对利用黑格尔派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来清除所谓斯大林主义的做法。他还反对在哲学中讨论自由、异化、物化和处于历史中心的“人”的地位这样一些主题,他试图用结构主义来保卫马克思主义,主张在“科学”的基础上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不是职业的文学批评家,他仅仅是偶尔几次谈及艺术和审美的问题。但是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本身却对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尤其是马契雷、伊格尔顿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形成了所谓“阿尔都塞学派”的文艺理论。这里,主要介绍阿尔都塞的两个较为著名的文艺观点。 1.意识形态生产出艺术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作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独特理解。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包括意识形态表象体系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样两个方面。所谓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它包括教会、学校、家庭、政治组织、通讯交往及文化设施等。所谓意识形态表象体系,指的是人们体验自己与自己的生存条件的关系。阿尔都塞强调意识形态的这两个方面,旨在弥补精神状态与社会制度、人的主观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脱节。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这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每一个个体在这架机器中准备好了一个位置,唤出个体并且赋予它一个名称,然后通过自我形象或再现的形式给个人提供一种抚慰性的关于整体的幻景,一种抚慰性的一致感。在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众多阐释和描述中,最著名的一个定义是,把意识形态表述为“对个体与其现实存在条件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1] [!--empirenews.page--]阿尔都塞认为,任何意识形态的特点都是受到阶级利益支配的,因而不是对世界的整体的真实的反映。据此,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与科学区别开来。他认为在意识形态的氛围中,人们接触的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地位,而是一种虚构的现实性,即“在意识形态中,真实关系不可避免地被包括到想象性关系中”。[2]科学则不然,科学超越了狭隘的阶级利益的局限,能够提供给人们关于世界的恰当认识。如果说意识形态的主要职能是社会实践或社会生产的,那么,科学的职能则主要是理论的。 在阿尔都塞的若干文章中,阿尔都塞把艺术置于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认为艺术活动是一种意识形态生产,并且,艺术可以让人以某种觉察到的方式窥破意识形态。阿尔都塞关于文艺批评的文字主要见于《小型戏剧:布尔托拉奇和布莱希特》、《就艺术问题复信安德烈·达斯普尔》、《论抽象画家克勒莫尼尼》等文章中。在阿尔都塞看来,既然意识形态无所不在,成为主体所能直接对应的客体本身,那么,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概莫能外,文学生产或曰文学实践所运用的首先是渗透着意识形态的原材料,而不是什么中性的东西。文学生产实际上就是艺术家依据一定的劳动工具和美学技巧,将既有的意识形态原材料加工成作品的过程。“因此,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一种既是美学又是意识形态的意图产生出来的。”[3]尽管艺术不能列入意识形态之中,但艺术的确与意识形态有着特殊的关系。 阿尔都塞强调,艺术不等于意识形态但又离不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孕育艺术之母,艺术与之打交道的并不是它本身所特有的现实,而是意识形态的现实。任何艺术家的自发的语言都是意识形态的语言,是用以表达和产生审美效果的活动的意识形态。但是艺术的特殊职能是通过意识形态生产来同现存意识形态的实在保持距离,以便使人看破这种实在。例如,巴尔扎克的作品就体现了这种特点:“巴尔扎克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政治立场。我们甚至还知道:他的独特的、反动的政治立场在他的作品内容的产生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象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他们作为小说家的艺术的‘效果’在他们的意识形态内部造成这个距离,使我们得以‘觉察到’它。”但这种艺术效果是以那个意识形态本身为前提的。巴尔扎克“只是因为他保持了自己的政治概念,他才能产生出自己的作品,只是因为他坚持了他的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他才能在其中造成这个内部‘距离’,使我们得到对它的批判的‘看法’。”[5] 另一方面,艺术又不同于科学(尽管艺术也要产生某种特殊的认识作用)。诚然,意识形态也是科学的对象。但是,科学与艺术在处理同一个意识形态对象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艺术以‘看到’和‘觉察到’的形式,科学则以认识的形式(在严格的意义上,通过概念)。”[6]例如,如果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的确使我们“看到”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体验”,那么,他决没有使我们认识它们:这个认识是对那些最终产生出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中所讨论的“体验的概念上的认识,也就是说,一部关于‘个人崇拜”的小说不管多么深刻,它可能引起人们对它的被体验到的后果的注意,但是并不能使人们理解它,它可能把‘个人崇拜’问题提到日程上,但是它不能确定说出将使得有可能补救这些后果的手段。”[7]可见,艺术不能使我们获得严格意义上认识。艺术与科学有着重要的差异。总之,艺术介于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 [!--empirenews.page--]“艺术使我们看到的,因此也是以‘看到’、‘觉察到’和‘感觉到’的形式(不是认识的形式)所给予我们的,乃是它从中诞生出来、沉浸在其中、作为艺术与之分离开来并且暗指着的那种意识形态。”[8] 这可以看作阿尔都塞对艺术概念的最完整的表述。 2.“依照症候”的阅读理论 阿尔都塞不仅对艺术、意识形态与科学作了区分,他还在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依照症候”的阅读理论。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阿尔都塞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曾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的前科学状态到独创的科学体系的革命转变的过程。他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840-1842年,由一种接近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理性加自由的人道主义所支配,认为历史只能按照理性与自由这种人的本质才能被理解,因而通过哲学与政治批判就可达到一个符合人性的国家。第二时期是1844-1845年,为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所支配,主张通过实践恢复人的本质来实现人道的共产主义。第三时期是1845—1857年[1][2][3][4][5][6]下一页 的转变期,与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建立在人的本质基础上的理论决裂,这种决裂包括三个方面,即一是在社会结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和不同上层建筑的相对自主性等全新的概念上建立历史与政治理论,二是对一切哲学人道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三是把人道主义本身规定为意识形态。第四时期是1857-1883年的成熟期,以上述理论框架为基础创立了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即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历史唯物主义。阿尔都塞认为,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理论框架,这种理论框架并不是以明显而有意识的形式存在于它所支配的著述(如《资本论》)中,而是潜藏在作品的深层。因此,以一般地阅读书籍的方法并不能发现这种深层的无意识结构,必须采取依照症候的阅读方法发现这种深层框架。 很显然,阿尔都塞的这种理论是来自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神话学,“书的结构”与书的区别就是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也是“亲属结构”与“亲属关系”的区别。更直接地看,“依照症候”的阅读理论是从拉康那里借来的。对于拉康来说,本文中没有直接言明之处与看得见的东西是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9]阿尔都塞认为,阅读《资本论》等马克思的原著时,就要象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那样,不仅要看到《资本论》等书中明白记载着的白纸黑字的原文,而且要看到马克思没有明确说出、但却埋藏在原文中、构成第二个“沉默的论述”的空白之处。阿尔都塞反复强调,对于马克思的原著,一般说来就不能象读一本普通的公开的书那样去加以阅读,相反地,由于它的理论本质是既活跃于著述中又埋藏于著述的无意识结构之中的,因此要把握它,就必须把它“从深处拖出来”。[10]在《阅读〈资本论〉》一书中,他更重申了这一点:“ 我只是提出,对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逐个进行‘依照症候上的阅读’,即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把理论框架对它的对象所作的思考揭示出来,这种思考使得对象成为‘可见的’,并且发掘或产生出潜藏在最深层的理论框架,它将使我们看见本来暗藏着或者本来实际存在着的东西。”[11] [!--empirenews.page--]相反,倘若仅仅对原文的明言之处作简单的文字上的直接阅读,则不能把握到它潜在的文本,即其中的理论框架。阿尔都塞认为,对《资本论》所作的阅读,迄今多半是无知的,或只是表面性的,其原因就在这里。阿尔都塞声称只有通过他的这种重新阅读,才能使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从对它的习惯读法中解放出来,使《资本论》等客观的文本得到真正的解码。 阿尔都塞的这一阅读理论也体现在它的文学批评中。在阿尔都塞看来,艺术作品虽然浸润着意识形态,但却不是明确表述意识形态的,它只是“暗指”着意识形态。要完成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有待于正确的文学批评。如果说艺术生产在艺术本文中造成艺术结构与意识形态的疏离,这为揭露文艺中的意识形态内涵提供了可能;那么,正确的、科学的文学批评将使之成为现实,因为正确的科学的文艺批评就是要“依据意识形态的结构阐明文学作品”,“寻找出使文学作品受制于意识形态又与它保持距离的原则。”[12] 阿尔都塞的批评实践正是如此。例如,他在贝尔多拉西的戏剧《我们的米兰》中,从空白、缓慢的群众场面和紧凑的充满动作的悲剧场面这两种时空之间,读出了剧本分裂结构的深刻寓意,这一结构和寓意是剧本任何地方都未言明的。[13]此外,他还从画家克勒莫尼尼的去掉人面表情的绘画结构中,看出抛弃人道主义的寓意和动机。[14]总之,阿尔都塞在这种艺术的‘空白’、沉默和“不在”中揭示了深刻的文学意义,实践着他作为科学思想家的职责:不是在意识形态的想象性关系中体验自我,而是通过科学的分析去掌握真实,窥破意识形态的迷障。他赞成科学知识,反对意识形态的故弄玄虚。他主张用科学对意识形态的神话和谎言进行严厉的批判,他不赞成仅仅从道义上遣责资本主义,因为人道主义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以其文艺批评实践印证了他关于文艺本质的见解:文艺介于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文艺有助于人们认识意识形态结构,从而达到对社会与个人的真实存在的科学认识。这种冷峻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批评模式给马契雷、伊格尔顿[15]等后来者以极为深刻的影响。但是,阿尔都塞由于其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而招来多方面的责难。此外,他关于文学生产以意识形态为原材料的看法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的文艺观也有较大的距离。 二.马契雷的文学生产理论 皮埃尔·马契雷(PierreMecherey,出生年不详)是法国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阿尔都塞的学生和同仁,法共党员,现任巴黎大学哲学系教授。作为一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马契雷是阿尔都塞学派第一位职业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他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是《文学生产原理》。 马契雷的文学理论可以说是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中的具体运用,也可以说是阿尔都塞《论艺术的一封信》的系统化。其主要观点有: 1.文学创作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马契雷认为,“作品并不是直接植根于历史现实,而仅仅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中介,”[16]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家所面临所沉浸的意识形态。马契雷认为,没有意识形态而能成功的作家是不可思议的。与阿尔都塞一样,他把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从经济领域移植到社会形态的其它方面,美学产品也是如此。在马契雷看来,文学创作好比生产性劳动,通过这种劳动,原材料被加工成了作品。[17]但是,这种生产劳动几乎完全是在作品的上层建筑领域作文章。作家所要做的是以先已存在的文学形式(如文学体裁、传统和语言)去加工意识形态,从而构成文学本文。马契雷认为,既然文学创作是把先已存在着的形式、含义、神话、象征、思想意识等加工成产品,就好象汽车装配厂工人用现有材料加工成新产品一样,因此,文学生产没有任何理由比别的生产更神秘。归根结底,文学不可能是个人的独创,与其说作家生产产品,不如说作品自己通过作家生产出来。 [!--empirenews.page--]马契雷认为,文学虽然是运用现有的原料加工成形,但是,作品一经写成,任何进入作品的东西都会改变成别的东西,正象用钢制造飞机的螺旋桨时,经过切割、焊接、抛光以及与其它部件一起装配到飞机上,钢的外形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为此,马契雷把意识形态(马契雷称之为“幻觉”)与作品文本(马契雷称之为“虚构”)作了区分。他认为,幻觉——人们普通的意识形态经验——是作家创作所依据的材料,但是作家在进行创作时,运用一系列文学特有的手段(如修辞、描写、叙述等技巧),把它们改变成某种不同的东西,赋予它形状和结构。正是通过赋予意识形态某种确定的形式,既把它固定在某种虚构的界限内,从而暴露出意识形态自称万能之为虚妄。在这样做的时候,艺术有助于我们与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摆脱这种“幻觉”。 总之,马契雷认为文学创作与生产劳动一样,是把先有的文学体裁的惯例、语言和意识形态加工成文学文本;作者不是创造者,而是受语言、符号、信码和意识形态制约的文学生产者。 2.文学作品的结构是一种“离心”的形式 马契雷认为,文学的这种加工意识形态又窥破意识形态的功能来自作品的“离心”结构或者说“离心”形式。马契雷不仅断然否定了文学的反映论,也坚决摒弃了有机整体的形式观。[18]这是因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幻的非客体的社会信仰所组成的严密体系。意识形态的功用就是力图消除矛盾,自居圆满:“意识形态的根本弱点是:它决不能为自己识别自己的实际限度。充其量,它只能从别的地方得知这些限度。”[19]文学生产就是为没有形态和外形的意识形态提供形状和结构。有机整体的文学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形式无法呈现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自身矛盾性,因而是向意识形态认同。在马契雷看来,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形式永远是“离心”的、“不规则”的、“不完整”的,作品没有中心的要素,只有含义的不断冲突、歧异和消散。这是因为,其一,当作家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说出真理时,他发觉自己不由自主地暴露出他写作时所受的意识形态的局限。他不得不显示空隙和沉默,即他感到有不能明白地说出的东西。由于作品含有这些空隙和沉默,因而它就永远是不完全的。其二,文学生产是意识形态的虚构制作,在生产中,作家永远要立足于观察和评判两种构思,使用截然不同的文学性表达法和意识形态性表达法,因此,尽管作者开始都想写出统一连贯的文本来,但上述两种构思和两种表达法决定了作品并非作者原先打算要写的那种完整的东西。作品无从构成一个圆满的、一致的整体,反倒表现出含义上的冲突和矛盾。其三,自称开放和全能的意识形态一经被赋形,作为一个客体、一个图像,进入文学文本,就走向了它的反面,即意识形态在被赋予外形和轮廓时,它自身也被“挖空”了,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表明意识形态万能仅仅是一种幻觉:“即使意识形态本身听起来总是坚实的,丰富的,它却由于存在于小说中,由于具有可见的固定的形式,便开始谈到它自己的不存在。”[20]总之,“在作品内部,在作品和它的思想内容之间存在着冲突”,[21]正是这种冲突最终形成了作品内部对意识形态的拒斥;文学“通过利用意识形态向意识形态提出了诘难。”[22]总之,文学形式是离心的,具有使文学与意识形态疏离的作用。即使作者要努力追求那种完整统一的文学形式和文学结构,那也仅仅是作家的一厢情愿:“作品自称的顺序,纯属想象的顺序,是设想出来加在无顺序的上面,是对意识形态的冲突所作的虚构的解决方式。这种解决方式缺乏根据,在作品的文字里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它的破绽(不连贯,不完善)。”[23] [!--empirenews.page--]为此,马契雷分析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说明作品的离心结构及其作用。例如,他认为,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农民》远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完整”、“首尾统一”。在作品中,农民被写成是野蛮的人,被比作了印第安人。然而,又使用了诸如典型、场景、描写之类的文学手段把19世纪初期法国农村这一背景给现实主义地描绘出来,显然,作品中存在着意识形态性和文学性这样两种根本不同的、相互冲突的构思和表达方法。又例如,马契雷指出,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存在着双重的辩证序列: l.历史进程 }(1) 2.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 &nb sp; 3.思想体系 }(2) 4.? 马契雷认为,这第四项就是文学性,即托翁小说中实现其否定托尔斯泰主义功效的离心结构。马契雷以此补充、发挥了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批评:“事实上,托尔斯泰的作品既揭示了他的时代的矛盾,也揭示了跟他对那些矛盾的偏见有关的缺陷。”[24]托尔斯泰的“作品的确是由它同思想体系的关系来确定的,但是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类似的关系(像复制那样):它或多或少总是矛盾的。”[25]托尔斯泰的作品不是均匀的;它没有被反映的图象那种一目了然的连贯性;它并不是一个浑然的整体。认为它是一个整体,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言说。因此,绝对不能把托尔斯泰的作品与作品中间的异体即托尔斯泰主义混为一谈。[26]列宁之所以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并非指它是一面哈哈镜,而是一面打碎了的镜子。它撕裂和对抗着的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暴露出当时俄国革命的缺陷。 3.文学批评的职能是使作品中的沉默之处“说话” 马契雷认为,正是由于文学作品的结构是离心的、消散的、不完整的,因而一部作品的空白和沉默之处与它已经物化的部分是同样重要的。“镜子在它所未反映的东西里,是跟在它所反映出的东西里一样富于表现力的。”[27]一部文艺作品与意识形态有关,不是看它说出了什么,更要看它没有说出什么。在一部作品的意味深长的沉默中,在它的间隙和空白中,最能确凿地感到意识形态的在。在此基础上,马契雷提出了科学的阅读即文学批评的作用问题。 马契雷反对把文学批评看作是“解释”或“阐释”的观点。在他看来,“解释”一个文学文本意味着按照某种应该如此的理想标准对待作品,意味着文本中的结构好象是完整的、首尾统一的,意味着文本的意义早已存在于作品之中,只是有待于人们去揭示而已。马契雷认为,这种解释式的批评,只是“复述”作品,为了更容易消费而修饰它、描述它而已。这种批评不会说出作品本身所没有明言的东西,因为这种批评虽然清楚地说出了作品中有什么,却没能看出作品里缺少什么,而恰恰是后者使作品得以存在。作品之存在,“首先取决于它根本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它所没有说过的东西。”[28]因此,这种“解释”性的批评关于作品的话说得越多,它的成效反而越少,这种解释工作显得毫无意义。 [!--empirenews.page--]马契雷认为,“积极的文学批评应当谈论写作一部作品的条件”,[29]即在包括作家、文本、读者和理论家在内的关联中对作品进行科学的阅读,这样才能完成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才能最终理解历史。如何理解这种科学的阅读呢?马契雷认为,阅读(包括它的高级形态——批评在内)就是使作品的沉默之处“说话”,就是使所读之物“理论化”。为此,读者(包括批评家)必须把文本及其作者所不具备的理论认识引入到文本中来。显然,这是对阿尔都塞“依照症候的阅读”理论的发挥。马契雷与他的老师一样,坚信作品的意义不是完满自足的,而是包含着难以言述的空隙和诸多分歧,因此,批评的要义在于阐明作品内涵的冲突和空白:“真正的分析并不局限于它的分歧对象,只解释已经说过的东西;分析面对着它的对象的沉默、否认和抵制”。[30]文学的真正内在的功能不是让人享乐,而是提供一种可以建立科学认识的感知。批评家不必去填补作品,而是要寻找作品蕴涵或含义所体现的原则,说明这种冲突是怎样由虚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造成的。 在马契雷看来,作家和作品文本只是向我们暗示了虚构和意识形态,而不是对理论的理性说明。理论只是为批评家(而非作家)所具备的东西。作为理论家(批评家)的读者,需要与意识形态和虚构的文学本文保持一段距离,以便来理解文学作品中作家的沉默之处。马契雷认为,虚构造成了文本中的罅漏和未言明之处,批评家则阐明这些空白和沉默之处,以此作为某种阅读的“表症”,然后以自己的理论说明文本产生罅漏和省略的原因,从而使阅读的东西“理论化”。 马契雷以列宁对托尔斯泰的批评为例说明了上述道理。托尔斯泰属于1905年之前的时代,他所代表的农民思想观点无法理解变革时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意义,那么,“把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名字同他显然不了解的、显然避开的革命联在一起,初看起来,会觉得奇怪和勉强,分明不能正确反映现象的东西,怎么能叫做镜子呢?”列宁作为一位科学的批评家作出了如下回答:托尔斯泰的作品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是宗法式农村的软弱和‘善于经营的农夫’迟钝胆小的反映。”[31]马契雷则按照自己的思路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援引列宁的观点,认为托尔斯泰的价值不是完整地表现了俄国革命的主流本质,托尔斯泰并未提供这种分析,他的作品所告诉我们的有关那个时代的信息,与列宁所作的科学分析是不同的两回事,只是由于列宁的科学批评,才阐明了托尔斯泰作品所暗指着的历史实况。因此,批评的关键在于科学分析。要象列宁那样使作品中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而造成的盲点放出光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彩,让沉默之处发出声音,从而揭露出意识形态对于历史真实的掩蔽性和伪答性。列宁能够说“托尔斯泰的沉默是雄辩的”就是这个意思,托尔斯泰的作品为科学的批评家列宁达到真正的认识提供了某种暗示。[32] 马契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叙述性文学,而且也可以用于诗歌和戏剧;不仅可以用于现实主义作品,也可用于现代主义作品;并且,由于重视文学虚构的作用,给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注入了活力。马契雷的理论上承阿尔都塞,下启伊格尔顿等人。伊格尔顿称马契雷为“当代最敢于挑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不过,马契雷把作者说成是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文本在说什么的人,有贬低作者的创造作用之嫌;另外,他片面强调了读者的科学认识能力,对阅读活动的审美娱乐功能有所忽视,这是他的理论模式的不足之处。[!--empirenews.page--] 三.哥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艺理论 严格地说,发生学结构主义并不属于阿尔都塞学派,但因其对艺术与社会精神结构的关联性的分析与阿尔都塞学派有相通之处,故一并讨论。吕西安·哥德曼,亦译作“戈德曼”、“戈尔德曼”(LucienGoldmann,1913-1970),法国著名社会学文学批评家,出生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一个教师家庭。他在当地的大学攻读法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著作,并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左派团体,随后遭到逮捕。1933年逃往维也纳,在那里,他研究了卢卡契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等著作。二战爆发后,逃往瑞士,给皮亚杰做助手,并获苏瑞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到法国,加入“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此后,还在多所学校工作过。哥德曼自称卢卡契的学生,致力于把马克思、卢卡契和皮亚杰的思想熔为一炉,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发生学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所说的“结构主义”,是指他所侧重的研究对象不在某个社会集团的世界观的内容,而是这种世界观所展示的范畴结构;而所谓“发生学”,则指研究这种精神结构是如何历史地产生的,即研究一种特殊的世界观与产生这种世界观的历史条件之间的关联。他的主要著作有:《人文科学与哲学》、《隐藏的上帝》、《拉辛》、《辩证法探索》、《论小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创造》等。这里,介绍哥德曼的两个最重要的文学观点: 1.作品的内在结构与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有一种异体同形关系 哥德曼认为,社会行为不是来自个别人的意志,而是来自一个集体行为的意志。因此,研究社会行为之前必须首先理解个体存在于其中的总体世界。在他看来,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是用来解释单一的事实、行动和文化主题的先决结构,所有的行为和主题都表达了一个结构上的阶级、集团的世界观或集体意识。而且,最有才干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行为和主题最充分地表达了这样一种集体的世界观。 因此,哥德曼不同意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作家个人的独创的说法。他认为,包括作家在内的任何个人都是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的一分子,任何行为的主体都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因此,“作品的真正作者不是个人,而是社会集团。”[33]哥德曼坚信,文学是作家所属的那个社会集团的“超个人的精神结构”的创造,即那个集团共有的观念、价值、理想的结构的体现。愈是杰出的作品便愈能清楚地表达作家所属的社会集团的世界观;或者说,文学作品愈是具有与社会集体精神结构相对应的“有意义的结构”,它就愈具有艺术的生命力。哥德曼在研究哲学和文学的过程中,还发觉了以下让他极感兴趣的事实,即一部文学作品或一部哲学著作的“客观意义”,作者本人往往不完全清楚。例如,休谟和笛卡尔都相信上帝,但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不可知论的和理性主义的。因此,那种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生平和个性联系起来的传记式研究方法不足为训。他力求建立将作品与社会相联系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种把作品的结构与作家所属的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相联系的方法,认定文学作品是社会集团集体的产物。 然而,哥德曼并没有完全否认作为个人的作家的作用。哥德曼认为,伟大的作家是一个异乎寻常的人,最清楚地认识到他所属的那个社会集团的世界观,并能够以一种充分的首尾一致的方式把这种世界观转化为艺术。他指出:“凡是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世界观的表现。世界观是集体意识现象,而集体意识在思想家或诗人的意识中达到概念或感觉上最清晰的高度。”[34]他认为,伟大的作家精心构筑了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因而其作品能使社会集团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精神结构。作家不是以机械的方式简单重现集体的意识,而是“从相当可观的程度发展了至今集体意识只是以粗略、现成的方式达到的结构上的连贯性。因此,作品是通过作品创造者个人的意识而获得的集体成果,是一种随后能为集体揭示出这个集团没有意识到的活动方向的成果。”[35]越是伟大的作家,其作品越是体现了这个特点: [!--empirenews.page--]“伟大的作家恰恰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个人,他在某个方面,即文学(或绘画、概念、音乐等)作品里,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一致的,或几乎严密一致的想象世界,其结构与集团整体所倾向的结构相适应;至于作品,它尤其是随着其结构远离或接近这种严密的一致而显得更为平凡或更为重要的。”[36] 哥德曼承认,他的理论更适合于分析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在考察文学作品时,哥德曼注重探求文学作品、世界观和历史之间的一整套的辩证的结构关系,说明一个社会集团和阶级的历史状况怎样以它的世界观为媒介转换成一部文学作品的结构。例如,哥德曼在他的代表作《隐藏的上帝》一书中就运用这种批评方法来分析拉辛的悲剧。哥德曼在拉辛的悲剧中辨察出一种经常出现的范畴结构——上帝、世界和人这三者的关系,尽管它们在每一出戏中依据不同情境而有不同的表现,但都透露一种特殊的世界观。这是一种迷失在一个毫无价值的世界中的人们的世界观,他们承认这个世界是唯一的存在(因为上帝看不见),但还是继续来抗议它,以某种始终隐而不见的绝对价值的名义替自己辩护。哥德曼在名为詹森主义[37]的法国宗教运动中发现了这种世界观的基础,指出詹森主义是17世纪法国早已丧失地位的“长袍贵族”这个社会集团的思想意识。这个社会集团在经济上依赖君主政体,但由于君主政体日益专制而使他们日益无权,因而这个集团处于矛盾的地位:既需要王权,又在政治上反对王权;既依赖隐藏的上帝的绝对权威,又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吸引,于是在既不摒弃世界又不愿历史地改造世界的詹森主义中得到表现。 不仅如此,哥德曼在分析作品时,总是把作品作为一种个别的现象放到整体中去加以“解释”和“理解”。如前所述,他在分析拉辛的悲剧时,首先理解拉辛悲剧的结构,然后把这一悲剧结构纳入詹森主义,通过前者理解后者,通过后者解释前者;接着将詹森主义纳入长袍贵族,将长袍贵族纳入法国社会,最后把法国历史纳入西方社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意义的结构分析,拉辛悲剧的涵义便在一环套一环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中被揭示出来了。[38] 可见,哥德曼的上述批评模式与阿尔都塞、马契雷等人的生产理论有所区别。他强调的是表现而非生产,他认为作家能够洞悉所处集团的世界观而非对意识形态幻觉的暗示,他所说的文学作品的结构是环环相套首尾统一的观念结构而非歧义的语言结构。并且,他所说的“精神结构”与后者的意识形态也不尽相同,指的是他称为“世界观”的高级的思想意识。相对而言,哥德曼的理论模式中倒有明显的卢卡契的影子。不过,与卢卡契不同,他首先考察的是某一社会集团,而非整个社会;并且,哥德曼认为,世界观或集体意识‘不是一种经验的现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实,而是一种“最大可能意识”,这样就突破了作品只能反映现实的传统观点,使艺术作品有了预言性。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来研究文学作品,同样也可以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来了解社会的演变。 2.小说的结构变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同构对应 [!--empirenews.page--]1964年,哥德曼推出《论小说的社会学》一书,通过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结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变化之关联的分析,确立了他的“发生学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史观念。 早年,卢卡契在其《历史小说》(1915)一书中就曾指出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卢卡契认为,古希腊时代的“超验精神结构”导致了英雄史诗。古希腊史诗具有一种广博的总体性,古希腊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与本质的和谐统一,赋予史诗以刻画广博总体的特性。而到了近代,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被破坏了,因而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作为“资产阶级的史诗”的小说,只是真正的古代英雄史诗的代偿品而已。卢卡契还指出,尽管古希腊史诗和近代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探索者,但是,古希腊史诗的英雄的道路和目标都是确定的,即使是英雄们在最初的尝试中会遭到失败,他们也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目标是会达到的;然而,小说不直接规定出目标,也不直接规定出道路,小说的主人公最终所寻求和达到的目标,可能使他和读者都感到完全惊异或失望。在小说里,不象在史诗中那样,对真实存在的关系或伦理必然性有明确的认识,而只有一种既与客观世界、又与规范世界不一致的精神现实。此外,卢卡契还借助于决定结构的主人公类型,提出了小说形式的类型说。他认为,依据主人公的心灵“或者比外部世界更狭窄,或者比外部世界更宽广”,小说样式可相应分为三种类型,即大量描写行为型(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细致刻画心理型(如福楼拜的《情感教育》),以及这二者的综合型(如哥德的《威廉·迈斯特》)。哥德曼继承并大大深化发展了卢卡契的这一思想,把它置于现代社会阶级结构,尤其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予以系统地论述。 哥德曼认为,结构马克思主义的小说社会学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在传统的小说总概念中确定不同的小说样式,而这些小说样式确切地反映出不同社会阶级和集团的状况。例如,18世纪笛福等人的小说中主人公对现实生活深信不疑,这类小说中的人物都体现着个人战胜世界的乐观信念,反映了上升的资产者集团的积极愿望。但是正如卢卡契所指出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堕落的社会,它已放弃了人类神圣的价值(或者说价值本身也堕落了,真实价值让位于交换价值)。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在寻找他们认为是真实的价值,然而真实价值是现代小说人物永远无法找到的,因而他们被称为“有问题”的人。例如,马尔罗的《征服者》、《王家大道》等就反映了这种“有问题”的主人公的最后尝试。哥德曼指出:“小说的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堕落的社会里,以一种堕落的方式追求真实价值的经历。与主人公有关的堕落,主要是通过真实价值所暗含的中介化、贬值,以及这些价值作为明显的现实而消失来表现出来的。”[39]哥德曼还把小说对价值与超验精神的求索与失败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深层来加以剖析。他说:“小说形式实际上是在市场生产所产生的个人主义社会里日常生活在文学方面的转移,在一个为市场而生产的社会里,„„小说的文学形式,同人和财富,广而言之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存在着一种严格的同源性。”[40]哥德曼认为,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适应,小说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建立在自由竞争的经济基础上突出个人、强调个人作用的小说(如笛福的作品);其二,表现个人的重要性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日趋下降,主人公逐渐解体的小说(如乔伊斯的作品);其三,表现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物化趋于极至,个人创造力趋于消失的小说,这一时期“大约从卡夫卡开始,直到当代的新小说,并且尚未结束,它的特征是放弃用另一种现实来努力取代有疑问的主人公的任何尝试,以便写作没有主体的小说,其中不存在任何正在进行中的追求。”[41] [!--empirenews.page--]哥德曼重点分析了新小说家娜塔丽·萨洛特、罗伯·格里耶等人的作品,认为新小说正是以其特有的典型的形式结构精确地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现实结构。在新小说中,人物隐没了,这种离经叛道的形式归根结底来源于新小说家们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尤其是罗伯·格里耶的作品,堪称新小说派中与物化社会相同形的最杰出的代表。罗伯·格里耶以一种本质上是新的形式表达当代西方的社会现实,人物的消失对他来说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他认为人物已经被另一种自主的现实——完全物化的世界所取代,他看到人类现实“已经不能再作为直接体验的自发现实存在于总结构中,而只能在它还在物的结构和特性中得到表现这一范围里被重新发现。”[42]哥德曼承认,对新小说的这一理论分析直接得益于马克思的关于商品拜物教观点和卢卡契的物化学说。哥德曼对新小说评价颇高,指出:“如果现实主义一词的意义是创造一个其结构和产生作品的社会现实的基本结构相类似的世界的话,娜塔丽·萨洛特和罗伯·格里耶就处于当代法国文学的最彻底的现实主义作家之列。”[43] 哥德曼的文学理论博采众家之说,既有实证的社会学分析,又注重从哲学高度进行思辨,并能辨证地、有机地将作品的内外结构溶于一体来进行研究,强调从总体上把握整个作品结构、某一社会阶级或集团的精神结构以及整个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在探讨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时,既注重从横向考察一部作品的结构同特定的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的同构关系,又注重从纵向考察文学社会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西方小说发展史上不同小说样式与其所处社会经济基础的同源关系,因而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戴维·福加克斯认为哥德曼的发生学模式的文学批评“比较精确地描绘出经济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各个中间媒介的层次。”[44]还有人指出:“哥德曼的方法首先应用于一些诗歌和剧作的释读,证明了其生命力。如今这种生命力在一九七九年春巴黎举行的国际性讨论会上得到了肯定。”[45]但是,哥德曼把文学视为表现各种世界观的工具,以为人物基本上是抽象观念的代表,忽视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审美品质,暴露出理论上的某种粗疏。并且,他称赞新小说揭示了作品的形式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同源性,因而是最彻底的现实主义,这与卢卡契的伟大的人道的总体的现实主义理论也有所区别。 (原载孟庆枢主编《西方文论》,第十二章第三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另:其中第三节曾以《哥德曼艺术作品结构论述略》为题,发表在《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注释: [1]《列宁与哲学》,英文版,第162页。 [2]《保卫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见《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7一268页。 [3]《抽象画家克勒莫尼尼》,见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537页。 [!--empirenews.page--][4]《一封论艺术的信》,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523页。 [5]《一封论艺术的信》,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524页。 [6]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522页。 [7]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522页。 [8]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版,第521页。 [9]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学家拉康认为,人的有意义的话语是有空隙的。在一些特殊地方,如失言、开玩笑和口误等等,这时言语似乎被撕裂了,于是无意识便穿越出来,但往往表现为掩饰的不可理解的形式。因此,精神分析学家就应该细细地体察那些初级文本即有意义的话语,注意其成分之间的“空白”,这些“空白”包括文本的标点符号以及未明言的阙如之处,无意识往往就存在于这些空白处;或者说,无意识是另一套“话语系统”,它挤进意识的话语,“在其中的空隙间穿行”。在拉康看来,精神分析学实质就是一种研究话语深层结构的学问。 [10]《保卫马克思》,1969年英文版,第32页。 [11]《阅读〈资本论〉》,1970年版,第32页。 [12]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13]阿尔部塞试图说明该剧本中四十个人物与三个主角(类似于统治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分离和他们的错误思想。在通过批判“感性夸张的意识”来分析群众的苦难结构时,他说明了米兰的次无产阶级的潜在悲剧和它的内在的软弱状态。参读阿尔都塞《皮科罗剧团,贝尔多拉西和布莱希特》。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496-518页。 [14]《抽象画家克勒莫尼尼》,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526-538页。 [15]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英国年轻的新左派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最有成就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以研究审美意识形态和艺术生产问题著称于世。已出版著作十余种,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引论》、《美学意识形态》等最负盛名。 [16]《文学生产理论》,见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596页。 [17]马契雷反对把作家称为“创造者”,他认为这一概念会使人误以为文学作品是无中生有的,或是由某种无形态的泥土组成的。 [18]这显然是冲着卢卡契来的,马契雷称之为新黑格尔派的若干谬见之一。 [19]《文学生产理论》,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10页。 [20]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02页。 [21]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03页。 [22]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13页。 [23]《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38页。 [!--empirenews.page--][24]《文学生产理论》,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593页。 [25]《文学生产理论》,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12一613页。马契雷认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矛盾1.伟大的艺术家发狂地骂信基督的地主 抗议无为主义(在一切形式中) 矛盾2批判不用暴力 现实主义鼓吹宗教 [26]《文学生产理论》,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12一613页。 [27]《文学生产理论》,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07页。 [28]马契雷:《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37页。 [29]马契雷:《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31页。 [30]马契雷:《文学分析——结构主义的坟墓》,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632页。 [31]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0

1、20

3、205页。[32]《文学生产理论》,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590页—第615页。 [33]《隐藏的上帝》,转引自《论小说的社会学》中译本“译后记”。 [34]《隐藏的上帝》,见《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第561页。 [35]转引自《当代国外文学理论流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16页。 [36]《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36页。 [37]詹森主义,又译作“冉森教派教义”,指荷兰神学家詹森(1585-1538)的教义,否认人的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帝预先注定的。 [38]参见《论小说的社会学》,第240-241页。 [39]《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40]《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 [41]《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哥德曼同时还指出;第三时期的小说的时态特征可以用这句话来表现:“愿望还在这里,可是旅行结束了。”(卡夫卡、娜塔丽·萨洛特),或者仅仅用这种看法来说明:“旅行已经结束了,路却从未开始。”(罗伯一格里耶)。 [42]《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8页-209页。 [43]《论小说的社会学》(吴岳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页。 [44]《当代国外文学理论流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1页。 [45]参见法约尔《当代法国文学批评的方向),载《外国文学动态)1985年第8期。

第14篇:论文论粘稠油井开采的技术创新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论粘稠油井开采的技术创新

作者:冯长城

名 称 :南堡35-2CEP平台粘稠油井开采中

增加一对一变频器的项目

日期 : 2010 年

3 月 1 日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一、原因及实施目的 ······················································································3

二、增加变频器方案的实施计划·························································3

三、具体方案实施测试过程以及参数设定····················································4

四、在实际生产中的故障和整改措施的实施·············································· 5

五、经济性········································································································9

六、结论以及意义····························································································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南堡35-2CEP平台

粘稠油井开采中增加一对一变频器的项目

渤中作业区南堡35-2CEP平台电气师 冯长城

【摘 要】 为了提高原油产量,减少停井次数,在失电的情况下,快速的恢复生产,更好的保证平台生产的稳定性,对电潜泵一变多控变频器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现场的评估和调研,确定了10口(A

5、A

6、A

7、A

9、A

10、A

12、A

16、A

18、A

29、A30)比较难以开采、并且比较高的油井增加一对一西门子G150变频器。

【关键词】 电潜泵 变频器 中控ESD系统

一、原因及实施目的

南堡35-2CEP平台的电潜泵控制系统是一变多控控制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际生产,当初设计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因为我们平台是中海石油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把原来一边多控系统从这10口井的控制系统中拆除,用西门子G150变频器一对一的控制方式的计划实施思路如下:

 作业前组织采技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与平台主管和专业师共同参与的JSA分析。

 确定变频器的选型、增加变频器的可行性。  对变频器的安装和调试进行实际考察和现场的监督。

 安装完成后的各种功能的自动控制的测试和带载运行的实际情况的确定。

三、具体方案实施测试过程以及参数设定

1.作业前的JSA分析:针对增加变频器的方案计划组织采技服的技术人员和平台维修电气人员、安全监督召开作业前的JSA分析会。

2.电气图纸的可行性确认:由于平台原来的一变多控系统是采用的一台变频器控制所有油井的控制方式,要想改造成一对一的变频器控制,需要更改的高压电缆很多,为了实现这一控制方式,制定了一整套的施工方案,对实施图纸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讨论。

系统原理图如下(图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380V供电系统变频器变频器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AC110电源升压变压器AC110电源控制柜控制柜控制柜控制柜井口接线盒井口接线盒井口接线盒井口接线盒原来的系统改造后的系统

图1

3.ESD中控控制和停泵、启泵中控显示的改造:中控紧急停泵ESD信号和停泵、启泵中控显示信号的电缆的敷设,以及完成后的各种功能的试验和调试,是否符合平台的改造设计要求的确认。

4.10台变频器分别满足每口油井的要求:根据10口井的具体数值的要求,设定每口井的具体控制参数,以及变频的爬升时间和启动的频率,根据西门子G150变频器的产品特性(低压变频器),以及采技服技术人员的介绍,我们只要把所带电潜泵电机的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按一定的计算方式,换算成低压(380V)下的电流和功率即可使用,其它参数都是变频器自身计算的。

四、在实际生产中的故障和整改措施的实施

1.在实际生产过程中,A16井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电流异常而未能及时停机现象,与西门子技术支持部门进行沟通,最后确认变频器的过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电流、过电压、欠电压、短路等保护功能是针对于变频器本身的额定电流进行保护,而不是针对负载实际运行的电流,因此,变频器对负载(潜油电机)的过载、欠载保护作用不明显,并且,变频器不具备电流不平衡的保护。也就是西门子G150变频器只是在异常情况下,只保护自身设备,没有保护负载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改造方案以实现对负载(潜油电机)的有效保护。

为了实现变频器对负载(潜油电机)有效及时的保护功能,必须充分利用控制柜的保护功能。

在控制柜的触摸屏上进行过载、欠载、过压、欠压、电流不平衡等保护设置,由PLC进行检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当出现过载、欠载、过压、欠压、电流不平衡等故障时,PLC发出报警并在触摸屏上显示,同时,PLC控制变频器停机,从而达到对潜油电机的保护功能。 当前控制柜与变频器之间的接线如下(图2):

变频器控制柜信号运行信号:中控停机信号

图2 改造后控制柜与变频器之间的接线如下(图

3、图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变频器控制柜的常闭触点信号运行信号:中控停机信号

图3 变频器上电后,对P849参数进行了修改,设置其为TM31的520.2,这样就实现了变频器保护电机负载的功能。

(图4)

2.还有就是,当变频器安装使用不久,10台变频器相继出现无故障停泵现象,现象是:在触摸屏上所有数据都是“?????”,触摸屏操作面板显示“No connection to drive!”报警,并且变频器不能操作,出现死机现象。就这个问题与采技服技术人员进行了协商和讨论,认为是外部24V直流电源不稳定造成的,所以又对外接的24V继电器进行拆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除,使用变频器自身的功能,又在外部加装了一台24V直流电源模块(图5),保证了24V电源的稳定。

(图5)可是,在改造后不久,又出现了相同的停泵死机现象,再次与采技服协商,通过他们与西门子厂家的调解和讨论,初步确定为变频器内部软件的问题,软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根据这个结果,制定了相应的软机升级计划和施工方案。

首先,对停用的3台(A

12、A

16、A29)变频器进行软件升级,更换CF卡(图6)、AOP触摸屏(图7),观察其升级后的效果,如效果显著的话,再对其它7台变频器进行软机升级,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电潜泵的停机的次数,避免问题再次出项对油井的伤害。

(图6)

(图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经过3台变频器升级后将近半年的观察,均未再次出现上次停泵的现象,考虑油井以后的正常生产,以及其它七台变频器的隐性故障,经申请后,作业区批准, 通知采技服马上让西门子厂家来平台,对剩余的七台变频器进行了软机升级改造,改造后的10台变频器现在均在正常运行,再也没有出现无故障停泵的现象。

五、经济性

根据计算, 这10口井如果使用原来的一变多控系统启动,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口井大概需要几个小时或者一天的时间,这样要是在失电的情况下,启动这10口井所需的时间就会更长了。

改造后,每口井可以进行软启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可以把这10口井启动起来,并且可以每口井在小的频率下运行,对保护地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六、结论及意义

经过上述的试验、测试与改造,现在10台变频器已经基本在正常使用,已经实现了原计划的要求,能够满足粘稠油井的软启动的正常生产,并且也实现了中控的ESD关断信号的停泵,中控停泵和启泵的直接显示的监控,当电机出现过载、过压、欠载、欠压、电流不平衡时,能及时关断油井,并显示故障停泵,保证了油井的安全生产和电潜泵的安全使用。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启井地效率,减少了在失电地情况下启井所用的时间,保护了电潜泵工频启动对泵本身地伤害,保护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作业区

了地层地结构,使地下地藏更具开发性,这一方案的成功实施,为我们中海油以后的粘稠油田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简介:冯长城,1969年6月生,男,助理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财务会计,目前在NB35-2CEP油田工作。

2010年3月1日

第1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

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 实施素质 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是教育 现代 化的主要目标,而其根本在于课程教材改革。课改的基础是加强师生的互动,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突破口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核心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教师应当以 历史 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努力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学。

一、新课程改革,呼唤创新课堂

当今是知识 经济 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它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社会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孩子们以启迪、哺育和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教师的生命活动场所,是师生生命涌动和生存 发展 的重要时空。正如有关教育学家所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能有真正的生活。\"

二、把探究引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一种热烈、沸腾、多姿多彩的而又温馨和谐的气氛,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体会思索的快乐和享受收获的喜悦,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1.学生自主学习,是探究引进课堂的前提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 科学 )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把探究引进课堂,有利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而前提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性超前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同样也具有巨大的自学潜能。

2.开放性课堂是把探究引进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是一个封闭系统,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师围绕教案转,期望达到预定的答案。

开放性课堂是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富有爱心的交流,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相互尊重与创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美好创造活动,是老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的课程,这是课堂充满生命力的体现。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辨论会、故事会、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卡片、举办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考查历史遗址等等,让学生去参与实践,去感悟历史,去体验历史。

三、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灵活的。把探究引进课堂,采用的方法可以是:1.采用小组制;2.确定探究的主题、步骤、方式;3.课堂演示;4.对结果进行评价。在讲《改革开放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可将学生分成卡票组、交通 组、家居组、时装组四个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目标,完成了相关项目的任务。卡票组:通过小品的形式,实物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票证---粮票、油票、布票、肉票以及改革后的各种各样的信用卡,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交通组: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的演变---竹排、木头船、自行车、轮船、电车、高速列车、航空飞机,海陆空,从南到北,形成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家居组:同样运用多媒体演示了改革开放前后城市 农村 住房的变化---茅屋、瓦房、花园式的别墅、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鲜明的历史对比。时装组:伴随着轻快的 音乐 ,带来的是一组赏心悦目的时装SHOW,从唐装、中山装、旗袍、列宁装、军装、时装。他们的精彩表演赢得阵阵的掌声,把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服饰的变化演示得淋漓尽致,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我不由感叹学生的魅力和风采。学生的可塑性和潜力真的是无可估量的。之后,是学生、老师对各小组发言进行了评价。在欢笑中,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成果。可见。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教育 在 发展 , 历史 教学模式也正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向前发展。把探究引进课堂,使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使课堂充满着智慧的挑战,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完善,明天的历史课堂将更加生动。

第16篇:论文论寿司店的运营和管理

×××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工商学(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论寿司店的运营和管理

学员姓名 学号

入学时间 年 春 季 指导老师 职称 试点学校

副教授

目 录

一 前言 ......................................................2 二 寿司发展简介 ..............................................3

(一)寿司的发展 .........................................3

(二)回转寿司的发展 .....................................4 三 影响回转寿司店经营的因素 ..................................4

(一)选址 ...............................................4

1 客流量大且消费层较高的购物中心或商业步行街 .........4 2 周边有较多的办公楼、学校的地方 .....................4 3 较成熟的社区附近...................................4

(二)出品 ...............................................5

(三)价位 ...............................................5

(四)环境 ...............................................5

(五)服务因素 ...........................................6

(六)宣传因素 ...........................................6

1 良好的信誉源于产品质量,这是 【内容提要】

自然生长的稻米和最新鲜的鱼生,用极致简单又饶有趣味的生食方式组合在一起,寿司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都无法抗拒的美味新宠。寿司风潮正全面来袭。走进店堂,就可以看到一碟碟的寿司由传送带传送着,从眼前回转而过。自己伸手从传送带上取下自己爱吃的寿司,最后根据所吃的碟数来结账,这就是寿司。因其价格低廉、轻松随意,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 【关键字】

寿司,运营,管理

一 前言

自然生长的稻米和最新鲜的鱼生,用极致简单又饶有趣味的生食方式组合在一起,寿司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都无法抗拒的美味新宠。寿司风潮正全面来袭。走进店堂,就可以看到一碟碟的寿司由传送带传送着,从眼前回转而过。自己伸手从传送带上取下自己爱吃的寿司,最后根据所吃的碟数来结账,这就是寿司。因其价格低廉、轻松随意,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

作为全世界正越来越风行的日本寿司,正被越来越多追求品位和健康的人所钟爱。纽约、巴黎、伦敦、悉尼、香港,时髦都市中的寿司店,门前永远不缺时髦男女耐心排长队。

寿司经营店也在中国不断增长。什么原因呢?它的魅力在于:

寿司料理店有一个“十秒钟规则”。寿司料理店的师傅做好寿司后,放在你面前,过了十秒,你若还没吃,就形同放弃,旁人吃之无妨。

寿司师傅费尽心思帮你做寿司,刚做好的剎那是最好吃的时候,却有人慢条斯理地一会儿抽烟、一会儿聊天、一会儿喝酒,迟迟不肯动筷,这对寿司师傅真是失礼。

料理上桌后,要马上吃。这是用餐礼仪。料理刚做好时,最好吃。

拍料理的照片时,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在料理刚做好的瞬间按下快门,料理就会逐渐“死去”。料理是活的东西,它有灵魂。所谓料理“死去”,是指氧化。寿司上桌必须马上吃。十秒钟内不吃,就形同放弃,旁人吃之无妨。

寿司师傅每次在切完生鱼片之后,都会尽快包好,放回冰柜,再做其他事。寿司师傅这么小心翼翼地怕生鱼片氧化,所以如果十秒钟之内还没有吃掉寿司,就太对不起寿司师傅了。因此可以视为已经放弃吃的权利。

不只寿司如此,其他所有的料理也是一样。有些冒牌的老饕为了炫耀其博识,在餐厅高谈阔论。结果,在他高谈阔论的过程中,料理却死了,变得不好吃了,证明他是个冒牌货。

宴会时,迟迟不肯碰料理的人也不是生活高手。料理的生命如此短暂,因此端上桌后立刻吃,才能表示对厨师的感谢。若有人先动筷吃的话,其他人就很容易跟进。大家互相客气,迟迟不愿动筷是不行的。别多言,勿客气。料理有多好吃,先吃再说吧!

二 寿司发展简介

(一)寿司的发展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寿司”是它的汉语译音,它在日语中的发音为“sushi”。据说,寿司的制作方法是和水稻的种植技术一起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大约公元1世纪,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就提到了寿司,而寿司首次出现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则已经是18世纪的事情了。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仍,以盐、醋、米及鱼腓制而成的食品寿司正好为逃难的充饥食品,由菜蔬类,鱼类,肉类,甚至贝壳类都有。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出外营商的日本商派将寿司流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于日本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普通的食品。

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渐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原因在此。

(二)回转寿司的发展

回转寿司是寿司餐厅的一种。师傅把制作好的寿司放在盘子后摆在运输带上,运输带围绕餐厅的坐台而行。顾客虽然可以要求师傅个别制作寿司,不过大部分还是于运输带上挑选想吃的寿司。寿司按价钱放在不同颜色的盘子上。用膳后,店员依照顾客桌上的盘子而结算帐单。

回转寿司的运输带上除了寿司之外,还有其他日式小吃、纸包饮料、水果、甜点、汤等。回转寿司店通常比传统寿司店的价钱来得大众化,而最受欢迎的回转寿司店由于顾客流量高,寿司放在运输带上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料通常也应该比较新鲜。

顾客桌上一般已经放好所需的佐料,例如酱油、紫姜和山葵。其他用品如木筷子、热茶、水、纸巾等,顾客也能在桌上拿到。

三 影响回转寿司店经营的因素

(一)选址

餐厅位臵选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餐厅位臵的选择与餐厅经营的其他因素相比,它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餐厅位臵一经确定,一般不能更改,否则会浪费许多资源。

选择店址主要是考虑下面几个地方:

1 客流量大且消费层较高的购物中心或商业步行街; 2 周边有较多的办公楼、学校的地方; 3 较成熟的社区附近。

其中,又以购物中心和商业步行街为最佳位臵,因为回转寿司店的主要消费人群为12—25岁的年轻人,占总客源的67.2%。此年龄阶段的年轻人都较喜欢活跃在此。

案例1:天河城六楼“友和回转寿司”,曾经创下单天营业额9.7万元的纪录。“友和”在价格、出品、服务、装修上都和其它同行大同小异,为什么能创下如此高的营业额?它的优势就在于店址选得好。

案例2:四川绵阳的一位客户把店定在一个大型购物商场里面,旁边的有沃尔玛、千味拉面及部分中餐馆。这样的经营环境决定了这个店经营的成功。

(二)出品

一间店的成功与否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出品。除了出品的味道、种类、品种,还要改变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经营方式,也就是要根据当地顾客的口味设计出品,还要按季节、节假日不断调整变换出品吸引顾客。因为寿司不比麦当劳、必胜客、肯德基等有固定产品模式;且中国人南北区域口味区别很大,对生鱼片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例如,寿司生鱼片在广州可以做到总出品的六成半以上,而在长江以上地区只能做两成半左右,如三文鱼、北极贝。因此做寿司必须因地而异,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出品。下面举几个案例:

案例1:泰国曼谷世贸中心“小船回转寿司店”,经营的成功秘诀就是融合了当地的饮食习惯:它们140碟出品中只有五碟是寿司,其它的都是泰国人喜欢吃的炸物和水果沙拉,剩下的为点菜服务,因此生意相当火爆;

案例2:众所周知,“大禾”在广州都经营得很成功,甚至成为引领业界潮流的一个品牌,但他们省外的加盟店经营情况并不理想,原因很简单,就是经营者把广州“大禾回转寿司”的出品直接套用上去,脱离了当地市场需求,没有了市场,结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三)价位

产品价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针对你服务的人群定价,还需根据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价格的定位必须考虑店租的高低。例如,在黄金地段的店租普遍偏高,因此不适应做低价位的出品;反之,在消费低的地方不要做高价位的产品,否则将会一败涂地。

案例1:“元绿寿司”目前在国内有数间分店,在业界也算是个不错的品牌,但在石家庄其旗下一间分店把店址选在了一条偏巷子的一个平民区里,附近有2.5元就可以吃饱的面条店,而“元绿寿司”并没有按当地的消费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直接把北京、深圳、上海的经营模式死搬硬套上去,其中寿司定价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一样,每碟10-25元不等,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

(四)环境

餐厅内部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餐厅的经营。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愿意在一个温馨、舒适的进餐环境。一般以线条流畅,色调明快,格调较现代为好。如在购物区开的回转寿司店,格调需带悠闲色彩。当然最好能具有自己的特色,特色是一个店无形的财富。

(五)服务因素

餐饮业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服务就是餐厅的生命线。只有那些素质高、修养好的服务员才能提供好的服务。优秀的服务员应该懂得怎样快速、有效地向顾客提供服务;不同的人要向他们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上菜的先后顺序等等。

(六)宣传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一种新型的宣传手段——公共关系。做好公共关系工作有助于树立餐厅在公众中的形象。公共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信誉源于产品质量,这是 硬件环境上做得比同类餐厅更好。对于回转寿司的经营而言,顾客注重的并不仅仅是能够吃饱,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环境是否怡人、出品是否新鲜、口味是否美味,而回转寿司显然可以在硬件环境上做的更加人性,更加让顾客满意。回转减少了顾客下单等待的时间,也保持了产品的新鲜。厨师现场的操作使得顾客吃得更有乐趣。回转寿司出品种类的丰富、出品的质量也是吸引顾客的地方。颜色鲜艳的寿司,一块一口,小巧的寿司可以很容易就引起顾客的食欲。回转寿司外形的吸引、丰富的种类、自然的美味再加上硬件设施保证了寿司的新鲜,这便是回转寿司在餐饮业中的优势。

(二)W(WEAKNESSES内部优势)

回转寿司定位面向中高档顾客,价格定位难以平民化。在市民心中,回转寿司价格较贵,往往两块寿司要十多块。十多块的寿司仅仅是两口,难以填饱肚子。而往往位于商业中心的寿司店,因其租金的昂贵,也往往难以做到亲民的价格。如何定价是回转寿司店的一个难题。

(三)O(OPPORTUNITY外部机会) 回转寿司在最近几年渐渐流行于珠三角地区,甚至是全国各地。异国食品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日剧的流行也推动了日本饮食在中国的发展。人们乐于去尝试这种新鲜的饮食方式。回转寿司相对于其他传统的饮食业,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喜欢新鲜、追捧潮流的新新一代更是回转寿司的潜在消费者。

另外选址位于商业繁华中心的回转寿司,凭借人气可以获得一些顾客,另外商业中心附近一带的上班一族也是回转寿司潜在的消费者和人气的保证。

还有,通常回转寿司所在的商业中心地理位臵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人群都可以是回转寿司潜在的消费对象。

(四)T(THREAT外部威胁) 日本料理这个行业具有本身的劣势,因为它毕竟不是中餐,不可能作为习惯性的消费,至少在现阶段消费者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到日本料理餐厅的。

由于日本料理中有很多刺身即生鱼片,这对很多吃习惯了熟食的人和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挑战,甚至会遭到部分人群的抗拒。饮食习惯会成为阻碍寿司店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影响回转寿司经营的因素,必须为回转寿司制定长期的市场策略才有可能在餐饮行业立稳脚跟。

五 投资分析

(以下数据资料只供作为参考之用):

一、店内资金组合:约143.2万

1.回转输送线:输送约47.1米约:20万元(根据长度计算、另附清单) 2.厨房设备:(厨房、寿司吧设备及厨具、用具等)约10万 3.餐具:(茶杯、寿司碟、筷子、料理专用器皿等)约5万 4.桌椅凳:(卡座、吧凳、工作台、收银台等)约8万 5.印刷品:(宣传单、菜单等)约4万

6.起动资金:(人员开支、餐料等杂项费用)约5万 7.流动资金:(日常开支储备资金)约15万 8.装修设计费用:

(一) 800元/平方米 X292平方米=23.6万元

(二)1200元/平方米 X230平方米=27.6万元 VI系统设计费用:约10万元

餐厅设计费用:约61.2万元 9.办证及其他费用:约3万 10.整体策划费用:约12万

日就餐人数:180位X2轮 =360位/日

理论营业额:45元(人均消费)X360人=16200元/天 月营业额:16200元/天X30天 =486000元/月 毛利润:486000元/月X50% =243000元/月

1、租金管理费约40000元+员工薪金约50000元+其它水电杂费约30000元=小计:120000元

2、利润243000元—120000元 = 纯利123000元/月

理论投资回报期:理论计算1500000元÷123000元=1年内可收回投资成本。 说明:由于经营条件及经营者素质不同,各店经营业绩将会存在差异,亏损情况也有可能发生。以上介绍与赢利分析,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六 回转寿司店开店计划决策流程

首先,开店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址问题。餐厅的位臵往往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餐饮企业的选址调查主要是收集所选择区域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借以评估所选择的经营地址的好坏。

其次,通过实际调查,提出可行性报告。这份报告应该包括市场、区域特点、基础设施、地形地貌特点等内容,同时也应该包括销售收入预测和成本分析;

准备开店 竣工验收

试营业半个月

正式开业

主要参考材料:

1.余世维《打造高绩效团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9出版 3.周云《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08出版

4.王芳《西方餐饮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理念分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更多论文请联系:1228017898@qq.com

第17篇: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论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存在至今与美国干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外部障碍。中美交往的历程表明,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始终是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当今中国已经逐渐具备主导解决台湾问题走向的能力,中国和平统一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2003年以来,围绕台湾“公投”问题,台海危机又一次升级。“台独分子”这次会走多远?中国政府会做出什么反应?美国政府又会怎样?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美国的态度历来对台湾当局起决定作用,“台独”分子的步伐也会根据美国的态度而定:美国反对,“台独”分子就会后退;美国不置可否,或默许、纵容,“台独”分子就会前进。粉碎“台独”阴谋,实现和平统一,主要是中美之间较量的结果,而不是和台湾当局。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服从于它的整体战略,把握美国对台政策的脉搏首先要把握其整体战略。

“9.11”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巨大变化,本土安全和“反恐”成为重中之重。美国已不再把中国当作接替前苏联的新敌人,而视为必须与之合作的国家。但同时,美国也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中国,美国目前采取的是一种既拉拢又制约的政策。美国之所以一再宣扬现在“美中关系处在最好时期”,是因为现在正是美国最需要中国帮助与合作的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处于最有利的时期,也是美国最可能满足中国要求的时期。

对台湾问题,美国认为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对美国最有利:一方面,不影响其反恐大局;另一方面又可以长久地牵制中国。

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从长计议也未尝不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台湾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方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将越来越深,民众中希望统一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强烈。届时,台湾回归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台独”分子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在“台独”还有一定市场时宣布独立,否则连尝试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解决香港问题,中国是和英国谈成的;解决澳门问题,是和葡萄牙谈成的;解决台湾问题,该和美国谈了。美国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谈判对象。一旦中美谈成,台湾当局面临的只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接受的现实了。到时候,国际社会自然有的是自告奋勇前去斡旋的,根本不用中国费心。

现在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要对“台独”使用武力,台湾当局不害怕(认为美国会干预,会保护);倒是美国比较害怕(不愿与中国发生对抗,不愿因为台湾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换句话说,中国要对“台独”动武,实际上是给美国施加压力,希望美国再向台湾施加压力。台湾当局怕美国,不仅在于它军事上依赖美国,而是它的生存就离不开美国。只有美国有能力压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如果美国对台湾进行制裁,台湾经济会怎样,人们心里都很清楚。

面对陈水扁急不可待地推行“台独”,继续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对中国来说,这个底线已经过低,容易造成被动。在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大大提高的今天,该是把底线提高到台湾必须接受“一国两制”的时候了。

中国先要向美国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统一的大事,希望美国积极主动配合,要求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美国应和中国一起采取行动,要求国际社会对台湾进行经贸制裁。如果美国不同意,中国将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政策,今后在很多方面美国都不会再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第 1 页

共 3 页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从来是无可争议的。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美国方面声明: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再提“台湾地位未定论”,逐步减少在台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1]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简称《中美建交公报》)。公报声明: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它非官方关系”。美国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军,终止“共同防御条约”。[2]《中美建交公报》表明了美国从法律上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断交、撤军、废约。然而,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于1979年3月13日分别通过关于美国与台湾关系的立法议案,即《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公然继续把台湾看作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宣布向台提供所谓“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为解决美向台出售武器等影响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简称《中美八·一七公报》),该公报重申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的各项原则,并着重指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指导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则。”“这些原则还是指导双方关系所有方面的原则。”在公报中美国还明确表示“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3]《中美八·一七公报》表明美国在法律上承担了最后不向台出售武器的责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中美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指导中美关系的根本原则;美与台湾只保持非官方联系;美要逐步减少乃至最后完全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从国际法的角度讲,三个公报是中美之间缔结的三个双边国际条约,对中美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从法律上证明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两国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

在美国一些人看来,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对西方制度的巨大威胁。近年来,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但却没有发生像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那种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将来会对美国产生严重挑战。因此,美国把中国视为“潜在威胁”,从各方面加以“遏制”。在经济方面,以经济贸易为手段,以压促变。在实施对华最惠国待遇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附加与人权有关的条件,打所谓“人权”牌。[4]在政治方面,为“遏制”中国,除出售武器给台湾以外,1995年又允许李登辉访美。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表明美国政府越来越明目张胆地支持和鼓励台湾某些人士通过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非法活动搞分裂中国的阴谋,其罪恶目的在于破坏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使中国永远处于分裂状态。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无疑是对台湾岛内外的“台独”倾向的一种鼓励,是美国实行的“以台制华”的一种手段,是加强台湾的力量以牵制中国。

由于美国处于超级大国的地位,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实力有较大差距,加上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两国确实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这些不应影响两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即相互合作加强联系以发展各自的经济。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正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中深刻指出的那样:“当前一些事件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发达国家的利益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能再互相分开,发达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是紧密地相关联的,整个国际大家庭的繁荣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的繁荣。在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是所有国家都应具有的目标和共同的责任。因此这一代和今后的世世代代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幸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取决于国际大家庭的所有成员在主权平等和消除它们之间存在的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5]随着中国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综合国力将不断增强。事实证明,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是在减少,而

第 2 页

共 3 页

是在增加;合作领域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观点不仅没有根据,而且常常是出于短视的政治用心。

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直接牵动13亿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美国如果继续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但是违反国际法关于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而且将引起台湾及台湾海峡局势动荡,对中美关系,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将产生严重后果。中美交往的历程表明,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始终是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中美两国,一个世界是上最发达的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责任。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具潜力。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 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汇合点, 扩大合作, 缩小分歧。美国应该了解: 在台湾问题上, 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冷战后, 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 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感情的大事, 也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同时,由于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两国在意识形态、人权、经贸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但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中国已经逐渐具备主导解决台湾问题走向的能力,不论是美国还是台湾都会按照中国的意志而行,中国和平统一的目的一定能达到。分歧不会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阻碍,它可以得到妥善处理,中美两国将在反恐怖主义问题上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就是证明。

第 3 页

共 3 页

第18篇:考试及格的管理管理师论文论项目风险管理

论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 本文以某烟厂大型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本人在该项目管理中诸多关于风险管理的问题。该项目由省中烟公司发起,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定位为全国烟草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属于省级重点项目,项目业务范围涉及到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该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干系人多,再加上甲乙双方之前有多年的合作关系,以至于该项目在合同签订时比较随意,项目范围边界不明确,导致需求难以准确定义。

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作为乙方的项目经理对项目风险进行了管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该项目的需求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预算风险和范围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与应对。项目历时3年并于2008年10月成功验收,系统运行稳定并具有良好的行业示范作用,在文章结束之处对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正文] 本人2005年参加了烟草行业某大型卷烟厂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由省中烟公司发起,定位为全国烟草行业的信息自动化系统示范工程,属于省级重点项目,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业界的普遍关注。项目以建设烟草行业信息自动化系统示范化工程为目标,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企业信息全面自动化。该系统由于业务覆盖面广,再加上甲乙双方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在签订合同时很多的范围边界没有得到明确、需求难以准确定义。

该项目主要工作包括:物资管理、材料管理、原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产品技术研发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机电维修管理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子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系统整体优化和完善。系统历时3年并于2008年10月通过全面验收,不少烟草企业进行了参观与模仿,口碑良好,起到了烟草行业示范化效果。

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有些因素,我们往往认识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加以控制。导致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往会发生出乎人们所料的情况,有时未达到项目的预期目标,还会蒙受各种损失。当然,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好的机会。要避免和减少损失,将威胁转化为机会,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掌握风险的来源、性质和发生规律,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风险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与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管理密切相关,其基本过程包括了以下活动:

1)风险计划编制:描述了如何为项目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

2)风险识别:确定项目有哪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基本特性、会影响到项目的哪些方面; 3 )定性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风险应对措施;

4)定量风险分析:分析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对不确定因素提供了一种量化方法,以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5)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以提高项目成功机会和降低失败威胁。

6)和风险跟踪与控制: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价这些计划对减轻风险的有效性。

本人在参与该项目之前,有多个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经验,因此在本项目中被任命为项目经理,全面主持该项目的管理工作。做过项目经理的人都知道,项目范围边界不明确、需求定义不准确是导致项进度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在规定工期内完成的重要保障。本人非常清楚项目管理金三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工期上的延误,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项目成本增加,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引起合同争端,造成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结合本人在该项目中的实际工作,从项目风险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1.控制需求风险

如前面所说,该项目由于甲乙双方的合作关系,在合同签订时没有明确项目边界以致无法明确定义项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该项目组设计人员基本上都是有两个以上项目经验的老员工,因此,本人决定在该项目中实施原型法以保证项目快速确定需求,快速实现原型,及时与客户沟通,获取用户真实需求,并且反复这一过程,直到客户满意为止,本人认为这是在项目范围和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是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可控的最好实施方案。 2.控制技术风险

控制技术风险的方式有多种,我们平时主要采用对新技术进行培训和外包两种方式,在该项目中,我们用到了数据仓库技术(ETL)和商务智能技术(BI),这两种新技术在未来的项目中应用很广,所以我们选择了花钱请供应商详细培训的方式来降低新技术的风险,在培训的过程中安排核心技术人员进行仿真实验,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在项目中使用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3.控制团队风险 核心IT人才紧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不让团队成员尤其是核心团队成员流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该项目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此类问题:

1) 增强团队的凝聚和归宿感,项目组经常搞一些户外或者娱乐活动,让新老员工多沟通,增加新员工的归宿感。

2) 给予大家尽量多的成长机会,有机会有时间尽量多地给项目组成员充电,学无止境; 3)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给每一个员工安排合适他们的工作,增强成就感

4) 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对于经常加班或者工作认真的员工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5) 核心人力资源备份

为了避免核心资源流失给项目带来的风险,该项目中核心技术通常安排两个人撑握,以避免核心技术人员辞职或者离工该项目组后带来的技术风险

4.控制项目预算风险 在项目预算时,有历史数据的,我们遵循历史数据,没有历史数据的,我们请行业专家进行预算,预算的准确率我们要求在90%以上, 5.控制范围风险 在项目范围定义时,尽快让用户签字;

6.控制进度风险 制定进度表,本人制定了详细的进度表并及时收集项目进度信息以跟踪项目的进度情况,进度表的内容包括任务的工作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并且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时间表,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制定自己的详细工作计划。

项目例会是了解项目进度的重要方法,该项目规定在每周五下午定时召开项目例会,参会人员主要是项目经理和各任务组组长,项目任务组组长负责整理该小组成员的周工作总结并形成小组任务进度报告向项目组汇报。项目例会的主要目的是对比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看看有没有出现偏差,如果出现了偏差,则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判断偏差是否会对项目工期造成影响,另外,任务组组长在该会议上把该组遇到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集思广义,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工作进度结论中不得使用“差不多”、“大概”、“基本上”等模糊字样。 7.成立配置管理小组

严格的配置管理是保障项目进度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部门配置了一名兼职的配置管理员辅助我完成配置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项目配置控制委员会CCB,CCB由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甲方项目负责人,配置管理员等五人组成。考虑到VSS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所以选择作为本项目的变更管理工具。开发库主要供开发人员使用,变更比较频繁。我为项目组每个成员建立了访问帐户和权限,开发库主要由我负责管理,配置管理员负责管理和控制项目受控库,在项目内部对变更控制的权限做了明确的分级,项目经理有权决策WBS框架内项目内部人员提出的各种变更;WBS边界上以及边界外的变更,必须提交项目CCB.本项目CCB严格按照变更请求评估、变更决策、变更实施、变更验证、沟通存档的流程执行变更处理。

回顾该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虽然比较顺利,但也有很多问题存在,现将主要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1.尽量保证需求分析的正确性,正如专家所说在需求分析中花2小时能解决的问题,在后期可能要花8小时来解决。

2.好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方案在解决应对风险时能事半功倍。 3.良好的沟通与人员激励机制是防止人员流失的重要手段。 4.任何工作需要用户正式认可才算是完成。 5.变更流程不能走形式,一定要严格执行; 6.谨慎选用新技术;

7.好的进度计划并正确执行,比检查更能保障项目质量;

8. 进度计划过粗或过细。好进度计划既容易发现问题,又能保证业务的连贯性。 9. 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10. 11. 建立标准的进度管理模板,便于快速统计和分析。

定期的项目进度检查是远远不够的,项目进度管理组要通过多种方式并且不定期地了解任务的实际进度,及时解决开发人员遇到的困难,防患于未然。

总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与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管理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控制好项目中的风险,项目仍然会超出成本和进度的预计。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而言,项目中不确定的因素比比皆是,风险管理的难度非常之大。项目风险管理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团队,需要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最小货风险对项目目标的负面影响,抓住风险带来的机会,确保项目在有限的成本、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项目干系人的目标。

第19篇: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

1.善本身Goodne。苏格拉底的论辩是要揭示真理,而最终的真理则在于\"善本身\"。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本身\"、即\"普遍性\"的关注,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对\'完善人格\'的关注,最先产生了普遍性的问题。\"柏拉图所讨论的\"美本身\"、\"马本身\"也是由此而来。如他所说,只能看见\"马\"而看不见\"马本身\",是因为\"只有视力而没有智力\"。\"本身\"并不涉及感官所能把握的感性形式,而正是要摆脱任何感性形式,以获得更纯粹的普遍性。

2.合式的原则贺拉斯所提出的\"古典主义三原则\"之一。\"合式\"(decorum)的概念可以导源于苏格拉底对两种\"和谐\"的区分,即符合主观目的性的和谐。贺拉斯的\"合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要同整体构成\"恰当\"、\"得体\"的对应关系,以保持内在的秩序(internal 词;„„词汇„„因习惯而定,习惯的势力是语言的标准和法令。”

出自贺拉斯的《诗艺》。这代表着贺拉斯强调\"写实原则\"和\"教化原则\"的古典主义文学观。

3.“他如果对于所摹仿的事物有真知识,他就不愿摹仿它们,宁愿制造它们,„„他会宁愿做诗人歌颂的英雄,不愿做歌颂英雄的诗人”。出自柏拉图《理想国》。这是柏拉图对摹仿性艺术的批评,认为艺术不能表现真理。

4.“宫廷不是作家研究天性的地方。但是如果说富贵荣华和宫廷礼仪把人变成机器,那么作家的任务就在于把这种机器再变成人。真正的女王们可以„„装腔作势地说话,„„作家的女王却必须自自然然地说话。”出自莱辛《汉堡剧评》。他强调一种朴素自然的创作风格,并针对古典主义戏剧提出建立\"市民剧\"的呼唤。

order)和结构的整一(organic unity)。在\"合式\"的问题上,贺拉斯并不排斥艺术的创造和虚构。后世的新古典主义者常常使\"合式的原则\"成为一种僵死的法则,而研究者认为贺拉斯的\"合式\"主要是强调艺术创作中的\"节制感\"(sense of restraint)。

3.共时性 Synchronic。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又译\"同时性\",与\"历时性\"相对应。对语言的共时性研究,是注重语言的结构系统、音义关系,即相对稳定的深层特质。文论中的\"共时性\"意识,后来在20世纪的形式批评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4.\"迷狂\"在英文中译作divine madne,即\"神圣的疯狂\"。柏拉图认为,\"代神说话\"也许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柏拉图关于\"迷狂\"的讨论,既是在\"灵感\"的意义上肯定天才的诗人,其实也是对世俗艺术的一种限定。因为如果没有\"神力凭附\"所导致的\"迷狂\",\"摹仿的诗人\"就没有任何真正的创造;而进入了\"迷狂\"状态,诗人所说的已经不再是世俗之言。由此可以理解柏拉图对世俗艺术的批判及其对诗人灵感的高度评价之间的关联。

5.能指 Signifer。索绪尔提出的基本概念,即: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共同构成。后逐渐成为文论领域的普遍话题。\"能指\"无法被缩减为概念(即\"所指\"),而\"所指\"也并不依附于一种特定的\"能指\"(即一个特定的语音单元)。一个孤立的\"能指\"(比如字典中的一个单词),可以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多义性。反之,一个概念也可以在不同的能指中得到表达,这就是同义词。其联系往往是随意的,从而意义的变易完全是可能的。

6.讽喻批评Allegorical criticism,又译\"寓意批评\",被视为最典型的中世纪批评类型。后来有研究者认为,讽喻批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他所奠定的\"理念论\"及艺术创造的\"灵感说\"当中,已经包含了对于文学寓意的要求,即:要求批评去揭示文学背后所隐喻着的永恒真理甚至信仰的启示。从教父时代开始,讽喻批评始终在中世纪不断地延续,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当属克雷芒、奥利金和但丁。

7.所指Signified。索绪尔提出的基本概念,与\"能指\"相对应,指\"能指\"所指涉的具体事物或者概念。由于\"所指\"既可以指涉具象、又可以指涉抽象,因此就有可能脱离具体的事物而表达象征性的意义(比如并不真实存在的\"龙\"的象征意义)。在20世纪西方的形式批评中,\"所指\"与\"能指\"相对应,\"能指\"是符号的结构层面,\"所指\"则是符号的意义层面。 8.或然律和必然律\"或然律\"(Probable)和\"必然律\"(Neceary),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相对而言,\"已经发生的事情\"多半只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然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才更具普遍性。所以亚里士多德相信\"诗偏重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重于叙述个别\";即使诗人选用历史题材,也会从中挖掘\"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诗人或者\"创造者\"。亚里士多德由此从\"摹仿\"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9.古希腊美学的三大特征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评价普罗提诺的时候,对古希腊美学的三大特征作出过一种概括,即:道德主义原则导致艺术评判受制于生活评判的价值标准;形而上学原则导致艺术被视为自然的摹本、\"较低一级的„„摹仿性再现\";审美主义原则又导致\"美在于形式的对称、比例、和谐\"等观念。

1.“你感到他是个诗人,是因为他已经使你暂时成了诗人--成了一个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人。”出自柯尔律治《莎士比亚评论集》。他认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隐喻荐含着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即通过莎士比亚的心灵转向我们自己的心灵,要求我们参与进去完成其中的意义。这样的隐喻吸收了读者,把读者包容在它自身的过程之中,也就形成了想象的双重参与──得之于想象,也诉之于想象。

2.“我对从事摹仿的诗人奉劝一件事:向生活寻找典型,向习俗汲取言

5.“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出自泰纳《艺术哲学》。这体现了泰纳\"美在于特征\"的思想。

1.试论述布瓦洛新古典主义三原则。

(1)理性的原则。理性的原则即布瓦洛关于\"美即真\"的命题。\"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只有真的才可爱,真应该统治一切,虚构也不例外\",这一命题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文论中遭到了全面的颠覆,但在17-18世纪的欧洲,\"像真性\"或者\"逼真\"的要求的确普遍存在。(2)自然的原则。自然的原则是对\"理性\"之真的进一步解说。\"美\"的创造是通过\"真\"的追求,而\"真\"的也就是\"自然的\"。那么什么是\"自然\"?在布瓦洛的描述中,\"自然\"其实就在于\"人性\",但\"人性\"实际上又被布瓦洛概括为戏剧实践中的几种普遍的性格类型,所以\"摹仿自然\"就变成了\"摹仿古人\",从而又有所谓的\"自然即古典\"--这同贺拉斯将\"摹仿\"转换为\"借鉴\"的思路完全一致。(3)道德的原则。从自然追索到人性和古人的典范,必然涉及诗人的人格修养和作品的道德要求。因此布瓦洛的\"道德原则\",一方面强调\"著名的作品载着古圣的心传„„利用诗向人类心灵灌输\";另一方面主张\"有道德的作家具有无邪的诗品;„„要爱道德,使灵魂得到修养\"等等。(4)新古典主义三原则是紧密关联的,求\"美\"先要求\"真\",求\"真\"便要求\"自然\",对\"真\"而言的\"自然\"体现于\"人性\",\"人性\"的最佳表达则是\"古典\"的作品,而回到对\"古典\"创作的学习和借鉴,也就实现了新古典主义所要追求的道德之美。 2.试论述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理论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这一流派分为两个分支,一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代表人物是罗曼•雅各布森,一是彼得堡小组(诗歌语言研究会1916)代表人物有什克罗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和艾亨鲍姆。 主要主张:(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文学作品只是一种构造和游戏,形式主义者不研究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心理,而仅仅局限于对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的研究。(2)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形式主义者提出了陌生化这一概念,认为要使人们对熟悉事物的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就要采取陌生化的手段,使现实中的事物变形,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使人们重新审美的感知原本已经熟悉的事物,尽可能的延长审美感知的过程。(3)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文学性,文学性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内部规律,要着重研究艺术形式,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既然文学作品可以表现多样化的内容,那么文学性就不在作品的内容而在作品的形式,即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组织。(4)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能够科学揭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把握文学创作的规律,按照索绪尔语言学研究方法将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着眼于以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 影响:(1)俄国形式主义是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反拨的艺术理论上的先锋主义。它从形式角度规定文艺本质,把文艺创作视为一种表现形式,并认为过去把形象思维作为文艺本质,把反映生活看成文艺的主要任务是很不科学的。文艺创作的目的不是给人提供认识,而是提供感受与体验,欣赏文艺的人首先直接得到的是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2)俄国形式主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始终坚持文学是一个特殊领域,力图解释文学内部构造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它提出的陌生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文学性、诗性功能等理论概念和原则,极大地丰富西方文学批评理论。(3)俄国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第20篇:西方文论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看《俄狄浦斯王》

【摘 要】古希腊时期戏剧成就最高的就是悲剧,索福克勒斯作为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之作。全剧写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俄狄浦斯在命运的安排下弑父杀母的故事,被亚里士多德尊为悲剧典范。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为西方文学理论早期的代表,他的《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也标志着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的解读来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加深对俄狄浦斯人物的理解和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悲剧 俄狄浦斯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最早的源头,在古希腊的艺术画廊中,悲剧艺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民主制阶段,希腊悲剧也进入了繁荣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就诞生在此时期,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与悲剧《俄狄浦斯王》在某些方面体现着相似乃至相同的观点。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的情节以及悲剧的人物三方面的理论知识的研究来看《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加深对《俄狄浦斯王》中悲剧的学习与理解。

一、从悲剧的定义看《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这个定义从四个方面即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和目的来对悲剧进行解读。

索福克勒斯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俄狄浦斯王》讲述了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的命运是由神预先确定的,他自己的任何反抗都无济于事。无论他多么有智慧,多么贤明伟大,多么大公无私,也无论命运是好是坏,他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悲剧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而是他无意所犯的错误。正如定义中的“严肃”是指摹仿“高尚的人的行动”,主人公为某种正义事业进行合理斗争,由于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其受难、失败或牺牲。[2]很明显,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王》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对命运是无法反抗的恐惧之心和对俄狄浦斯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的怜悯之情。

二、从悲剧的情节看《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说:“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其中之二是摹仿的媒介,其中之一是摹仿的方式,其余三者是摹仿的对象,悲剧艺术的成分尽在于此。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悲剧中一

系列有因果关系的生活事件是由悲剧人物的行动构成的,行动由表现了人物的生活与幸福。悲剧情节是指“行动的摹仿”。因此,情节是悲剧的基础,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达到悲剧艺术的目的要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的“惊心动魄”的效果,关键在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实现。“突转”是指人的行为突然转变到相反的一面,“发现”是指人在不知到知的过程中引起的爱、恨或者厄运。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情节的整

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它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设置多种互为关联的铺垫,利用巧妙的构思,按照可然和必然的原则组织情节,把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每一段台词的朗诵纳入剧情的轨道。剧本一开始就是英明的俄狄浦斯王为了寻找产生这场瘟疫的方法的原因和消除瘟疫的方法,俄狄浦斯派克瑞翁前去阿波罗神庙求问,神谕说这场瘟疫源于老王拉伊俄斯的凶手,把他们处死,或者放逐出境是拯救全邦人唯一的办法。但神指明了瘟疫的起因,却拒绝指出谋杀者的名字。故事以此为开始,引出情节的“突转”和人物的“发现”,于是发生了发差极大的巨变,[3]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的悲剧主要不是表现人物个性,而是表现面对强大的自然和社会,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而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困惑。这个观点是时代使然的结果,在生产力低下的古希腊,人的主体意识还未充分树立起来,俄狄浦斯的行动更多的不是由个人的性格决定,而是由城邦利益和社会习俗决定。俄狄浦斯作为忒拜的国王和忒拜人民的保护人,他首先将要担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这就是要同大家一起“为城邦、为天神报复这冤仇”。他发布命令说:“我如今掌握着他先前的王权;娶了他的妻子,占有了他的床榻共同播种,如果他求嗣的心没有遭受挫折,那么同母的子女就能把我们连接为一家人。”当我们从这段话里感受到俄狄浦斯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的同时,还可以从中读到其中俄狄浦斯所不知的乱伦的隐喻,当他说到“我为他作战,就像为自己的父亲作战一样”时,这种隐喻就更加明显了。[4]他的可悲就在于在面对命运的巧合下,他毫不知情并且一心想找到答案,心甘情愿的一步步走进命运的陷进中。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人在命运是渺小而无力的。

三、从悲剧的人物看《俄狄浦斯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在戏剧中,性格是潜在的,行为是现实的,人物性格必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特别是要从一些重要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因为重要的行动决定了人物的意向。意向善良是性格善良的表现。因此,悲剧人物的意向抉择是博得观众同情的关键。

“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5]当事实证明自己弑父娶母的凶手,他悲痛欲绝,毅然刺瞎了眼睛,自我放逐,以赎罪过,这就不能不使观众产生了怜悯之情。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由于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点造成的。他不仅是悲剧的始作俑者更是悲剧的受害者。”从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

斯之谜可以肯定他的智慧,但另一方面,俄狄浦斯激进好斗,自大急躁,当路人挡路挑衅时,他不能忍住脾气,和平处理,而是选择了格斗并杀死了自己的生父。俄狄浦斯的悲剧也可以是自身的好斗暴躁,心胸狭窄酿成的苦果。

悲剧的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这就是“过失说”。亚里士多德规定:悲剧人物是好人,但不是完人,他“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是与我们相似的人,这样,当他遭受了不应遭受的灾难时,就博得了观众的同情。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另一种是不知误犯。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就是不知误犯的悲剧。他自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如果在那个决定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能够冷静一下,不杀死那位老爷,而是谦虚的让过,或许他的命运会改变,可我们不会因此就否认俄狄浦斯本性的善良,他耐心的倾听祭司们的再三请求,并负责的执行着自己的职责,在面对预言家的“一再推脱”之时,他没有恼怒的立刻杀了他,他一心一意的治理国家,呵护百姓。他只是不十分善良罢了。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主编,罗念生译《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9页

[2]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页

[3]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9页

[4] 王介之、杨莉馨主编,《欧美文学评论选(古代至18世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页

[5] 索福克勒斯著,《俄狄浦斯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83页

《论文《论伟人》范文.doc》
论文《论伟人》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自查报告整改措施先进事迹材料应急预案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其他范文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