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有的人(教案)

2020-03-02 10:25: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有的人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4.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感悟诗歌深刻的内涵。

体会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诵读、感悟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

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来怀念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有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纠正、评价。

2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录音朗诵。

3自己再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分三部分:第1节是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

2、

3、4节是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

5、

6、7节是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4思考: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

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三、读悟结合,深刻领会 1学习第1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出示填空问题: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相机板书) (第一个“活”字指人活着,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字指精神死了,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3)该怎么读这两句?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2学习第

2、

3、4小节。

(1)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写,却一次也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请把诗中隐含鲁迅的诗句找出来。

出示: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学生交流感悟,教师明确:

①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②(课件《野草——题辞》)自读:“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2)诗人在赞扬鲁迅先生的同时还批判了哪些人?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①“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②“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③“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这些人指的是谁?

(指国民党反对派,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板书:遗臭万年。 (生齐读这三句诗。) 3学习

5、

6、7小节。

这样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的命运如何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5~7小节。

(1)思考:“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人民是怎么记住他的?

(2)诗人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形象生动,你觉得这首诗用得最生动形象的一个字是什么?

(在学生赏析的字当中,挑出一个“摔”来重点赏析:“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想象人民怎么“摔”。指导带着仇恨读。)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群众是怎样抬举他的呀?

引用毛主席的另一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指名学生读。) (4)毛主席一连用了五个“最”来赞美鲁迅,说他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小节。(生齐读。)

四、拓展练习

1说: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谁?

2写:模仿这首诗对比的写法,写两句诗。 3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先生的死,就是重于泰山的。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六、布置作业

1把感受特别深的诗句抄写下来。

2学习对比、排比的方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

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本课,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包括视听材料,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首诗。

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的为人。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因此,通过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表达手法的运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首诗意蕴深刻,但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

教案20

20 有的人教案

一年级20教案

20有的人教案

20《咕咚》教案

20鸡毛信教案

20詹天佑教案

《20 矿产资源》教案

20有的人(教案)

20口技教案

《20 有的人(教案).doc》
20 有的人(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