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新论

2020-03-01 20:52:1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生态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新论

——兼谈伊犁州生态教育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前景

王友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内容提要】生态教育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提出了生态教育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命题,对生态教育的含义和特征、生态教育建设的标准和内容作了理论概括;对伊犁州生态教育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进行了简要总结,对伊犁州生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预测了伊犁州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发展前景;研究提出了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总体思路;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教育建设 创新 发展 新论

[作者简介]王友文,男,研究员,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新疆社科院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第一所长,伊犁师范学院伊犁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亚研究所教授,伊犁州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涉外经济学、伊犁学研究。

教育有没有生态建设问题?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方针,伊犁州党委、政府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重要举措后,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回答是肯定的,生态教育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教育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 也是伊犁州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广大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对生态教育建设的创新与发展问题进行一番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生态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一)生态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1、生态教育的含义。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的教育观,是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是在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等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后发展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教育就是和谐教育。生态教育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生态教育的重要特征。在于它能够把物质层面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层面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摆脱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工业文明所造成的恶果,不可能靠工业文明传统的理念去解决,必须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深更远更全面,也就是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只在物质层面上谋求解决办法,而应通过生态教育在思想观念和人文层面上开辟新的思路。在具体操作上,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必须在人文理性的思维方式引导下合理运作。

(二)生态教育建设的标准和内容

生态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教育的阶段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人员、普通公民和大中小学生;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启发、媒介宣传、野外体验、案例示范、公众参与、建设绿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等;行动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宣传出版部门、群众团体等。本文的生态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对象主要指大、中小学生。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生态教育建设就是把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渗透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去,尤其是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使学生明确人在生物圈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培养生态价值观,为调控生态平衡,达到与自然协调而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2 学校教育中的生态教育建设要求从构建新型生态环境、生态校园、生态课程、生态教学等为切入点,使学生从小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意识,使师生达到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与生态教育价值观,从而提升教育的新品质。以多种形式将生态教育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把生态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使师生牢固树立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平衡协调的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今世与后代公平、合理、和谐发展,确立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价值观;把关心和爱护生态系统纳入新的道德观念中,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把物质层面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层面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才有望从根本上摆脱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二、伊犁州生态教育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教育建设取得的成绩

1、生态教育的法治和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伊犁州党委、政府为了实施科教兴州战略,构建和谐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生态教育和构建和谐教育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2、加大了在生态教育方面经费投入。伊犁州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和谐教育和生态教育方面,为了实现自治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的指标,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体现教育公平,在生态教育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一是伊犁州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尼勒克、昭苏、伊宁县、巩留、富蕴、青河、裕民、阿勒泰、托里9个县(市)“两基”攻坚工作,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和各项资金援助,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二是全州2005-2007年共得到国家贫困地区第二期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各类教育建设项目资金52491万元,完成了“普九”欠债清查工作,州直县市完成教育基本建设任务9872.6万元,校舍建设面积达11.47万平方米,现已建成了11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是农村教育在“控辍保学”方面成绩显

3 著。切实把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关注到校率、控制留级率、确保完成率落到了实处。四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两免一补”政策取得实效,确保了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因贫困而辍学。七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有了新的进展,州直各县市职教中心的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八是各类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州直县市已完成国家部委“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伊宁市、霍城县、察布查尔县等县市的215所项目学校价值520.5万元的远程教育设备全部启动使用。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教育投入了大量经费,为改善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条件,倡导生态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3、采取积极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伊犁州各地、县市结合当地实际,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推动了学校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校长签订《学校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州环保局与教育局积极联合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截止2007年州直有自治区级“绿色大学”1所;自治区绿色学校7所、州级48所、县级46所。通过“绿色学校“创建,提高了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改进了学校环境管理,改善了校园环境。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为伊犁州环保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师和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州环保局和教育局还建立了自治区级环保教育基地1个,自治州级环保教育基地3个。学校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态环境教育有机整合,营造了和谐的生态教育氛围。

4、生态教育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伊犁州在教育改革中注重生态教育建设,努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采取措施促进农牧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对建设和谐伊犁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生态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生态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教育的部分政策法规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二是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滞后的现象未根本扭转。全民的生态教育、和谐教育意识不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师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对学校生态建设和环

4 境保护的认识不到位;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中存在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生态教育的的现象;三是大、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还没有形成制度化,没有统一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较薄弱,生态文明教育还没有成为必修课,学校的“常明灯”、“常流水”等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四是生态文明教育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教师在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技能和环保法规方面未接受系统的培训,影响到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大范围开展;五是各级各类学(院)校学生态文明教育的资金匮乏,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2、生态文化和生态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一是部分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发展速度轻生态教育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教育追求短期行为、急功近利,背离自身宗旨和规律的功利倾向较为严重。二是部分单位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是国家生态教育建设政策不能在基层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三是地方财政困难是对生态文化和生态教育建设投入不足的客观因素。目前各县乡经济缺少有活力,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传统农牧业仍占主导地位,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牧民增收的步伐缓慢;缺少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少。四是宣传舆论工作不到位使社会上尚未形成人人重视生态教育建设的良好氛围。目前,缺乏对生态教育建设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宣传,未能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教育建设的良好氛围,没有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生态教育,网站发布的生态教育建设信息甚少。五是教育行政执法检查不够,影响了生态教育建设。只是重视教育行政监督,忽视依法保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致使教育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法律调节机制和保障机制,执法职责不清,检查工作有一定盲目性。在教育执法中,部分干部执法意识不强,认为教育法律、法规是软法,约束力不强,思想不重视;有的工作依权不依法,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使教育执法力度弱化,影响了生态教育建设的进程。六是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不够健全,生态教育现状与生态立州战略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伊犁州目前还没有自然博物馆,广大群众没有一个固定接受生态教育和学习生态知识的场所;没有专

5 门的生态教育机构,缺乏长远的生态教育规划,很少组织大型的生态教育的宣传活动;缺乏适合伊犁州情的生态教育科普读物、生态旅游手册和大、中、小学生态教育教学参考书。

三、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发展前景和总体思路

(一)伊犁州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发展前景

伊犁州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发展前景是,在“十二五”期间,伊犁州在努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加大生态教育改革力度的同时,在生态教育建设方面,应当把构建新型生态校园,在中小学开设生态课程、加强生态教学等生态教育内容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全州范围内初步建立生态教育框架体系。全州创建绿色学校的覆盖率达到560%以上,创建和谐校园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并重点发展生态教育示范地区、示范学校,同时组织专家对我州的生态教育特点进行潜心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教育方案。具体目标是: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基本扫除农牧区青壮年文盲,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基本普及学前幼儿教育,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85%以上(含中等职业学校入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0.8,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基本实现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民语教育和汉语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优质学校教育与薄弱学校教育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全州范围内基本实现生态教育,改进和完善生态教育方法,内容,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科学合理的生态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和谐教育。

(二)伊犁州实现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总体思路

一是加强生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观念问题。在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过程中,应将生态教育摆在重要战略地位,通过生态教育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价值观念,最终使每个公民自觉维护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休

6 戚与共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而且要造福子孙、造福后代。要建立健全生态教育建设机构,吸收一定数量的大学教授、中小学教育专家、社区教育工作代表及相关方面专家参加对政策与法规的调研,对生态教育方案的实施与推进提出意见,使伊犁州生态教育建设决策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为生态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研究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为加强生态教育提供法治保证。应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自治州生态教育建设的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对生态教育机构、人员、内容、方式、检查惩戒等进行规范,明确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生态教育建设中的任务、职责、权利与义务,使生态教育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治轨道。

三是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组织人事部门要建立吸引人才、引进人才的工作机制,为实施生态立州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教育部门在教学与管理中,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和谐教育。培养和造就生态教育创新型人才,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教育基础和人才保证。

四是要加大对生态教育建设投入力度。要在校园文化中体现生态教育,需要对校园环境、校舍、教学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要让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进学生头脑;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需要编写本土生态文明教材;要让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实践活动,需要组织参观、体验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

五是加强对创建和谐校园和绿色校园的领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在全州按照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要求,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环保、生态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家长好社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的开展。努力使学校成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创建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健康、绿色、文明和谐校园。

(三)促进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的对策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生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扩大生态宣传,广泛引导全社会的生态意识 。可利用多种媒体扩大对社会舆论和民众生活的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生态教育和生态文化的社会活动,例如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伊犁州生态环境优势,建设更多的具有集生态文化和生态教育、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要利用日益涌现的环保组织带动公众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争取全社会对生态教育建设的支持。林业部门应结合特有的生态资源现状,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逐步抓好森林博物馆、森林标本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业科技馆、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树和纪念林。要支持伊宁市、塔城市、阿勒泰市、乌苏市申报和建设森林绿化城市。充分挖掘森林文化、花卉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特色林果文化等生态环境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满足社会需求。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生态教育资源。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可持续发展讲求循环利用,反对浪费。进行生态教育建设,同样要充分运用广大居民身边、当地、日常生态教育资源,更好地让居民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生态问题,动员协调社区、家长共同参与,使其发展得更健康、更主动。要把生态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和争取更多生态教育资源看成同等重要的两件事。伊犁州有着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那就是:伊犁州的干部群众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对伊犁“塞外江南”的美誉特别珍惜,让伊犁保住秀美山川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一心愿代代相传,以至于青少年也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中受到这种意识的熏陶。还应整合利用的现存的社会生态教育资源,教育部门要与国土资源、环保部门加强合作,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升生态教育的品味。

3、构建生态教育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随着伊犁州经济的加速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接近,教育不再游离于经济发展之外,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接轨,实现良性循环、协

8 调发展,这就是生态教育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发展可持续经济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的人才,要求构建生态教育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要通过创新教育手段,加快各类教育发展;通过各类实验室教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生态环保能力;通过校园网站突破时空限制,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与应用,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学校在资源配置上的差距,使更多的学生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把教育单纯的规模扩张、数量增长,转移到以制度变革和品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加强生态教育建设,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提高教育的效率,增强教育的活力,增加教育的丰富性,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人才基础。

4、以构建和谐教育促进生态教育建设和创新。要转变教育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教育强调教育的和谐发展,教育统筹、均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民汉教育、基础与职业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通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教育。要财政重点倾斜,扶持农牧区学校,加大对农牧区薄弱学校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强化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学校,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扶持少数民族教育,实现民汉教育均衡发展。

5、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一是坚持生态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教育,让少年儿童真正了解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保压力,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生态教育工作,从源头上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切实达到生态立州的战略目标。二是要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中小学生态文明和环境教育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改变多年来由环保部门和其它方面的少数志愿者奔走呼号,而教育部门反应微弱的状况,把

9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重要职责,使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抒为,变成政府行为。制定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大纲、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要点,在教学基本方法、课外、校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提供一般的建议和指令说明,据此制定对生态文明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奖惩的具体细则。三是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引导他们分析国际普遍关注的生态文明和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规宣传,利用世界日,取得当地环保部门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法规,提高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对当地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持区、环境污染区进行实地考查。成立“青少年生态警示教育基地”或“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尽快制定实施《学生循环使用教材管理办法》,使教科书循环使用落到实处。四是要把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到教师教育的规划之。作为伊犁州实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与振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培训中小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重要内容。五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生态教育培训,组织人员编写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教育教材。针对普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制定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培训规划,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有关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培训,保证各地、各个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配备。六是要在各级师范院校以及其它各类院校普遍开设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教育公共课程。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学校的特点分别编写。既对大中专学生进行普遍的生态教育,又为今后准备从事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师资,使未来的教师队伍以及其它多方面人士普遍具有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从事生态教育的知识、技能基础,使中小学生态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整体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深入。

定稿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0 作者联系方式:

王友文 电话:0999—8229846 0999—8167613(办)

通信地址:

新疆伊宁市斯大林街上海城碧溪湾6号楼1单元102号信箱 单

位:伊犁西部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教育危机新论

《庄子》新论

竞争新论演讲稿

现代化新论读书笔记

主题班会新论

煤矿安全新论体会

刑讯逼供罪新论

战略管理新论

论语新论:百善孝为先

元史研究新论

《生态教育新论.doc》
生态教育新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