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0-03-03 13:21: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旧县小学 刘娟

什么是数学?在《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是这样定义数学的: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对比阅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不难发现,2011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修改的不少。2011年版的《数学 课程标准》是对实验稿的继承和发展,在体例与结构、前言与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均做了修改,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四基、四能”等目标,给出了十个核心词。在注重直接经验自主探究的同时,也关注间接经验,教师教授的作用,同时关注直观与抽象的统整,演绎与归纳的结合。

体例与结构方面2011年版的编写体例是:前言、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增加的附录,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将3个学段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统一进行编写,在附录中增加的“行为动词的分类”,并将实验稿中的案例集中编写在附录中。

在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中论述了数学观:“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史人类种文化。”而在2011年版中提到“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则奠定了课标修改的基调——关注创新、关注思维。

在教学活动这一块上,2011年版与实验稿强调数学活动、学生探究相比,呈现出“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融合”的回归倾向。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同时2011年版突出了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

实验稿设置了6个核心词,分别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课标(2011)》将“符号感”改成“符号意识”,“统计观念”改成“数据分析观念’’,并且增加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4个核心词。 “运算能力”的增添根植于十年课改中学生运算能力下降的事实,力图恢复中国传统数学教学运算快速而准确、技能扎实而熟练的优势.

“模型思想”的增添根植于对数学基本思想的认识,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基本思想本质上有3个,第一是抽象,第二是推理(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第三是模型,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模型思想”反应了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理念,即人们把实践中的数学元素析取出来,转化为数学问题,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并通过再抽象和整理上升到形式化模型,然后回到实践中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弗赖登塔尔以为:与其说学习数学,还不如说学习“数学化”。

“几何直观”的增添根植于对创新思维培养的要求,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方面,它们具有同逻辑思维同等重要的地位.形象、直觉思维要利用表象,具有整体性.“几何直观”即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

“创新意识”的增添可作为本次课标修订的旗帜性理念,为未来数学课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无论是“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等核心词的增添,还是“四基、四能’’目标的提出,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课标(2011)》认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

在实验稿提出的“双基”(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上,2011年版的课标明确提出了“四基“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主体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感知觉、操作及反思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表象性内容、策略性内容、情感性内容以及未经社会协商的个人知识等,具有活动性、个人性、整体性、模糊性、基础性、层次性、情境性、情感性等特点.“基本活动经验”体现了对过程性目标与情感性目标的重视,

四基的核心在基本思想,基础在基本活动经验,都根植于“数学活动”的开展,判断数学活动质量的标准是看活动中思维的参与程度.

同时,2011年版在实验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目标。这也是2011年版与实验稿课程目标上的不同,从“两能”到“四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内容标准上也做了修整,“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图形与几何”部分第

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第三学段,将原来的四个部分调整为三个部分,即将原来的“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修改为三个部分,即“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 标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

“综合与实践”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明确“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标(2011)》是对

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领会和思考问题。这对教师来说任务很重,从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中心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且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这些对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

读书心得体会

旧县小学

李刚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读书心得

旧县小学 李刚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旧县小学 刘娟

读书心得体会

旧县小学

李刚

读书心得体会

旧县小学

李刚

《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版)》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读后感

英语课程标准 读后感

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doc》
《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