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科大法律讲堂三

2020-03-03 07:57: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程名称:此次只限于提交“法律讲堂(1—3)”这三门课程的论文 班级:机械101班 学号:201005010123 姓名:王正熙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每个10分) ①:康熙朝《南山集》案 ②:雍正朝投书谋反案 ③:杨月楼奇案

④:晚清文字狱第一案——苏报案 ⑤:晚晴刺杀第一案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500字) (专题内容占20分,心得体会占30分)

答:在“晚清四大奇案”中,最有名的案子当属《杨乃武与小白菜》,即使是在当今,仍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但是“晚清四大奇案”中的另一个案子《杨月楼与韦阿宝》,知道的人却不是太多,实际上,这一案件与位列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堪称姊妹篇,两个案件像故事一样充满了许多巧合相似之处。

这两个案子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它们发生在同一年,它们的案件主人公都姓杨,而且都是当时社会上容易引人关注的这样的一位人物,杨月楼是唱戏的名角,而杨乃武是当地的一个举子,这两个案子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两个案子的案情其实都不复杂,都是因为当时的这样的一套司法制度,和运用这套制度的地方官员,从中滥用职权而导致了种种冤意的情形,那么这两个案子还有一个特别相似的地方,都是因为后来朝中掌权的慈禧出面干预而得以发生一些戏剧性变化,所以这两个案子,后来被人们往往会联并地提起。

杨月楼的祖籍是安徽潜山人,随父亲进京后逐渐走上京剧的道路杨月楼以后名声越来越大,他就开始四处去巡演,那么这个案子就发生在他到上海演出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引发的一个与婚姻有关的事情。杨月楼随着他的戏班就到了上海,杨月楼这一次到上海,没有去丹桂园,而在金桂园唱戏。当时的韦小姐连看了三天戏就对这个杨月楼心生爱慕,而且此情难抑,她也就不顾传统的礼数,私自就修了一封情书,托她的奶妈王氏传给了杨月楼,在这封情书里还附了一张红纸的庚帖。韦阿宝出身富豪之家,按照传统的观念,千百年来有着明确的等级身份,杨月楼虽然唱戏唱成了名角,而且收入也不成问题,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身份结构上,他仍然属于贱籍,也就是他连一般所说的良民都不是。按照传统的法律又规定,良贱是不可以通婚的,想必杨月楼当然也知晓,所以他接到了这封情书,也没有做什么表示,但是韦小姐却不然。回到家,得不到这封情书的回复,她就开始生病,她这一病就不起了,母亲看着女儿病势日渐沉重,当然心里万分焦急,经过几次攀谈终于得知,女儿这是得了心病,所以赶紧差家人又和杨月楼联络,终于把杨月楼请来了,那么两个人两相对视,从中又有韦阿宝母亲的说和,杨月楼也就为情所动,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正值豆蔻年华的富商千金心甘情愿许配当红的戏剧名角杨月楼为妻,杨月楼自然是求之不得,况且韦阿宝的一场相思病,让这对有情人轻松迈过了通向共结连理的第一关,那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不过,在中国传统婚姻关系中,还规定了严格的等级特权制度,通婚一般限于等级内,如王室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贵族与贵族通婚,而一般百姓只能与一般百姓结婚。清代的法律规定,良贱不能通婚,这就给杨月楼和韦阿宝的婚姻,增添了许多的变数。韦阿宝的叔叔认为这样的一种良贱通婚,不仅对他的家庭、家族有辱门风,而且甚至影响到整个他们广东香山籍的这些粤籍商人,所以韦阿宝的叔叔却对这门亲事百般阻挠,认为杨月楼是个戏子,自古良贱不通婚,自己的侄女嫁给这样的人,有辱韦家的门风。为了避免韦阿宝这个叔叔的干预,韦阿宝的这个乳母王氏就带着她悄悄来到了杨月楼的住处,总之,韦阿宝这个叔叔想阻止这桩婚事不成,那么她这个叔叔一怒之下,就把杨月楼告到了上海县衙,说杨月楼是拐盗了他的侄女,那么上海县衙呢,当时的这个县官姓叶,很巧这个人也也是广东人,而这个人向来对戏子持有偏见,认为这些唱戏之人叫做至淫至贱之人,听到了这样的一个告讼,马上就派县府的衙役还有租界内的巡捕,去抓捕这两个所谓违反礼法的人。杨月楼刚押到县衙就被吊了起来。最后屈打成招,他承认自己是先和韦阿宝有奸情,然后才又违背良贱不婚的原则,公然娶亲。处以刑罚军流。韦阿宝被罚进行掌嘴二百,这也是当时的一种刑讯的处罚。那么男女双方都被收监,这个时候整个的上海县,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围绕杨月楼一案,社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各方迅速分成了同情派与重惩派两个对立的阵营。此后,社会上的一些报纸也介入进来,对这起案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其中,当时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申报》对案情报道最为详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重惩派和同情派各执一词。上海县就把它的初审案子转给了松江府,最后核准了原来上海县的这个判决。社会的论争与报章的介入,并没有使杨月楼一案呈现出任何逆转的迹象,案件仍然在审转的过程中。杨月楼一案经过松江府的复审,仍然维持上海知县所定的“拐盗”之罪,判杨月楼流配四千里到黑龙江服刑。

本是一段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人生戏剧,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论争,这些论争反映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良贱等级身份观念、乡党关系与宗族观念等认识上的变化,也揭示出近代中国社会在平等观念和家庭独立观念方面的演化轨迹。韦阿宝的父亲最终抛却亲情,选择了退缩与逃避,充当起封建卫道士的角色,任由官府重判此案。韦阿宝最终被判行为不端,发落到普育堂,交由“官媒择配”;协助杨月楼与韦阿宝完婚的乳母王氏也遭受酷刑,被判在县衙前枷号示众十天。韦母在羞愤中病故。杨月楼则被判流刑,在江苏巡抚衙门的监牢里等候刑部的批文。幸运的是,光绪皇帝登基,大赦天下,最后他被判定了杖责八十,遣送回籍。 杨月楼一案从案发到结案,前后经历的时间一年有余,但是它所引起的种种社会争论,所折射出的这些传统观念的变革,实在是意义深远,在这之间出现的重惩派和同情派其实也是当时社会思想的变化,在被武力打开国门之后,西方的思想文化逐渐进入中国。在上海更是首当其冲。这议案之后以带有这么大争议其实也是先进思想同落后的制度之间的冲撞。

陕科大 法律讲堂2doc

陕科大法律讲堂二

陕科大法律讲堂一

陕科大法律讲堂2 论文

法律讲堂

法律讲堂

入团申请书陕科大附中版

法律讲堂2

法律讲堂论文

法律讲堂2

《陕科大法律讲堂三.doc》
陕科大法律讲堂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