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训

2020-03-03 16:54: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理念 健全机制 努力开创南溪干部培训新

局面

---在全市党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南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 李强近年来,南溪县干部培训工作着眼于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的全面提升,坚持“实际、管用”原则,突出“大规模、大投入”、“高规格、高层次”和“新理念、新模式”,着力改变过去干部培训中“重理论、轻实用”的问题,将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切实为南溪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人才,真正实现了培训工作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树立四种理念,引领干部培训工作

一是全员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充实干部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干部实践、提升干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争学、比学、促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帮助干部提高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醒干部要立足于工作实际和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终身学习已成为全县干部的共识。

三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培训中坚持“工作需要、本人紧缺,调研摸底在先、系统培训在后”的原则,突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

四是服务全局的理念。始终坚持学用结合,目的明确。在

1 师资聘请、学习内容安排、挂职岗位选择上,紧紧围绕南溪“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主题和打造“百亿工业强县”战略目标,坚持从干部人才最急需着眼,从干部能力最薄弱的方面着手,将干部培训作为“为县域经济所用,为干部能力素质整体升位”的有效载体。

二、探索七种模式,创新干部培训方式

一是“党校+实践”模式。在党校主体班培训中,开展“一调研三带来”活动,即:在开班前,首先组织部分学员代表座谈调研,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和对学习内容的意见建议;在开班之时,要求学员带来一条本地或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成功经验,带来一个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带来一个成功或失败的真实管理案例。党校根据学员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对课题进行精选分类,并组织学员专题研讨,使学员“带着问题来听课、带着答案回单位”,并在教学中组织学员深入机关、乡镇、企业调研,彻底改变了“学习即理论”的传统干部培训模式。

二是“党校+考察”模式。外出考察学习是我县干部培训的一大特色。在党校主体班培训中,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求每个班次针对自身的培训主题,有选择性地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以拓展思维、开拓视野,使课堂教学具体化、直观化。同时,为节约开支,我县规定了外出考察学员单位只负责1000元以内的补助,余下部分由学员承担。这样,既满足了学员外出考察学习的强烈愿望,又有效地控制了外出考察的费用开支,得到了学员和所在单位的普遍欢迎。从2006年起开

2 始,十余个主体班次带着问题先后到北京、华东五市、海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考察结束后,学员必须结合南溪实践撰写较高质量的考察报告,以此巩固和检验其学习考察效果。

三是“党校+高校”模式。为解决县委党校教学师资上的不足,我县和西南地区重点高校联系,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高校作为我县干部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学员前往基地进行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政府投融资等短期专题培训,既提升了培训档次,又丰富了培训内容。

四是“高校+实践”模式。针对南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008年,我县实施了“百名干部走出去”活动,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200万元的专题培训资金,选派了100名优秀干部到全国重点高校进行专题培训。现全县已选派了40名科级领导干部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业经济和公共管理专题研修,成为全省第一个在清华大学举办专题培训班的县(区);组织了35名干部到山东寿光进行了现代新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今年,我县40名科级干部正在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代农业及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

五是“名师+名课”模式。结合全县发展大局,实施了“十名专家请进来”干部培训工程,邀请市级以上知名专家学者来南讲学,活动实施以来共邀请了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市政府顾问谭刚教授,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四川省行政学院副院长黄红教授,四川省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博士生导师邱建教授等10名专家学者到南溪开展讲学和课题研究,受训干部达3000余人(次),专家教授的授课,极大地拓展了南溪干部

3 的视野,加速了“开明开放”思想理念的形成和强化。

六是“自学+教学”模式。探索“干部既是授课者,又是听课者”的双向培训模式。鼓励干部自学,除了将学员的学习报告、学习笔记等理论成果作为对干部的学时制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外,还要求干部将学习成果进行转化,“边学边教”,借助中心组学习、“百家讲坛”、“干部夜校”等平台,传播和共享收获。目前,全县各级干部在各类讲学平台授课321期(次)。

七是“挂职+实践”模式。根据干部成长锻炼的需要,我们不定期下派机关干部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让他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磨练工作能力;抽调基层干部到县信访和群众工作局挂职,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处理群众工作的水平;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内发达地区对口单位任局长(乡镇长)助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借鉴对方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三、构建三大载体,突破干部培训瓶颈

一是创办干部夜校,突破“时间”对干部培训的限制。为解决干部工学矛盾,从2007年下半年起,我县正式创办了“干部夜校”,每月举办两期。夜校开设“发展讲坛”、“和谐讲坛”、“平安讲坛”、“新农村建设讲坛”和“文化讲坛”等五个讲坛。各讲坛由县领导和部分科级领导分专题轮流讲学,其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形式的灵活受到广大干部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开办21期,28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授课,受训干部达4000余人次,切实将干部从酒桌、牌桌上吸引到了课堂上来。

二是多形式挂职锻炼,突破“地域”对干部培训的限制。采取下派、上挂、外派等培训锻炼形式,让干部“走得出去、

4 沉得下去”。2008年,下派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乡镇长助理,选派8名干部到县信访和群众工作局挂职锻炼;选派19名科级领导干部到德阳市旌阳区和广汉市对口单位任局长(乡镇长)助理。通过这些形式,很好地开阔了挂职干部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学到了经验、转变了观念,对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实施百家讲坛,突破“身份”对干部培训的限制。“百家讲坛”倡导全员培训理念,各单位自行组织学习,师资上“三人行”皆可为师,要求所有干部既要当好学习者,同时也要当好知识的传播者,领导干部可以讲管理、专业人员可以讲技术,先进人物代表还可以讲体会,“教师”身份不再专一。同时,规定领导干部应当定期参加听课,干部应积极主动听课,“学员”身份不受限制。这种突破职务和身份的限制的培训形式,促成了多级互动干部培训新格局的形成。目前,百家讲坛已举办了300余期,培训干部10000余人次。

四、严把五道关口,确保干部培训效果

一是把好“一把手”关。将部门“一把手”抓干部培训的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同其他考评、表彰等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树立起“学习也是政绩”的理念。

二是把好“述学”关。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正常任职考核等环节,要求其进行述学,详细汇报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效果及学习体会等。在领导干部中营造“学习也是工作”的理念。

5 三是把好“验审”关。出台了学时管理办法,要求每位科级领导干部都要对本人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好登记,每年年底,县委组织部集中组织一次《教育培训登记证书》验审,规定凡未达到规定学时的,取消当年度所有评优资格,着力营造“学习关乎形象”的理念。

四是把好“促学”关。建立在职科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学习档案,详细记录了干部参训情况,对科级领导干部培训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并把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合理运用到干部选任程序中,着力营造“学习关乎升迁”的理念。

五是把好“师资”关。软件建设上,积极探索以党校专业教师为主,以外聘专家、学者为辅 “双管齐下”师资力量队伍。在硬件建设上,占地13亩、投资1000余万元的县委党校(干部培训中心)已动工修建,中心建成后,将整合县师培中心、县农广校的师资队伍,形成“大培训”的干部培训新格局。

五、坚持三个标准,检验培训效果

一是“测试+测验”的定量考核。在县委党校的主体班培训中,开班或结业都要开展培训测试,并撰写专题调研材料,以此检查学员的知识薄弱点和培训成绩。在培训结束后,通过由县领导亲自参与的学员座谈会,检查学员培训后的政治理念和思想观念转变情况。同时,采取让培训学员在“干部夜校”、“百家讲坛”、中心组学习等平台上进行专题授课,以检验和巩固学员的培训效果。

二是“行为+能力”的定性考核。实行培训学员跟踪考察制度,通过考察学员的思想行为或能力的变化情况,验证培训学员

6 是否真正提高了能力或在行为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促使学员不但要会学,更要会做。在一定程度上揭制了学员培训成绩好、培训后自我感觉收益较大,但回原工作岗位后无任何创新的思维和行动,仍然“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不良现象。

三是“目标+成绩”的综合考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培训效果检验的最终落脚点是工作实绩。我们在对培训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学员培训后预期工作目标、工作效率、工作实绩的全面性、综合性的考核,以此作为检验干部培训效果的最终标准,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干训

干训总结

干训工作总结

干训发言稿

干训总结

干训工作计划

干训心得

干训工作计划

干训叙事

干训工作意见

《干训.doc》
干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