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2020-03-04 01:30:0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班科学教案

科学活动:吹泡泡(大班)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吹泡泡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发生变化。

2、积极投入活动,大胆尝试,能用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

3、感受成功的快乐,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水桶、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粉、洗发水、水。

2、各种吸管、抹布。糖、醋每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对每组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绪,都试着来抓泡泡。)

2.师:你们也想吹泡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好吗?

(在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幼儿自己制作吹泡液的愿望。)

3.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呢?

幼儿甲:肥皂

幼儿乙:肥皂粉

幼儿丙:洗发水

幼儿丁:洗洁精 ……

教师小结:原来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后都能制作成吹泡液。

二、幼儿实验

(一) 尝试制作吹泡液

1.师:老师准备了肥皂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边说边出示)你们可以任意选一种来制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干净又快,而且用完的东西都能放回原处,做成功后马上回到座位上,好吗?

(在制作吹泡液材料的选择上,我提供大量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就是这些东西都能制作吹泡液。同时渗透了操作常规,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2.幼儿实验。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制作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了制作吹泡液的方法。)

3.师: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经制作成功了?

(1) 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液的?怎么做的?

(2) 和他一样,用XX来制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谁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3) 有没有不成功的呢?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和幼儿一起观察他的吹泡液来找不成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请不成功的幼儿把吹泡液拿上来给大家观察,请其他制作成功的幼儿来原因。你是用什么制作的?幼儿:肥皂粉加水。

幼儿甲:他的吹泡液肥皂粉很多,水太少了!

幼儿乙:肥皂粉都没有融化!

……

师:那怎么做才能作成功呢?

幼儿甲:再多加些水!

幼儿乙:加点水让其它的肥皂粉融化!

师:好,那过一会你再试一下!还有谁没有成功?我们来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么制作的?幼儿:洗洁精加水。

幼儿甲:水那么多,不行的!

幼儿乙:吹泡液里连泡泡也没有,也不能吹出的!

……

师:谁来帮他想办法?

幼儿甲:试试再多加点洗洁精!

幼儿乙:倒掉点水,再加洗洁精!

师:那你再试一试!还有谁没有成功的!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让我来试着吹一下,好吗?(老师在试吹的过程中吹出了泡泡。)

师:这是怎么回事?

幼儿甲:是吹得太用力。

幼儿乙:吹得太快了!

师:应该怎么吹呢?

幼儿甲:轻点吹。

幼儿乙:慢慢地吹。

师:好,用他们教你的办法再来试一试!好吗?

小结:刚才,那些东西都能制作吹泡液。有的小朋友没有做成是因为吹泡液太浓了,有的太淡了,还有的是吹泡液做成了,但是吹时太用力了。

(幼儿制作的吹泡液不是都成功的,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把这个问题让制作成功的幼儿用他们的经验来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幼儿们找出了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这样的生生互动有助于发展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增加了幼儿互相交流和协作的机会。)

(二) 尝试用不同的管子来吹泡泡,发现问题。

1.师:这次我们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别来试吹泡泡。你们猜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会一样吗?(请幼儿猜想)

幼儿甲:粗的会大些!

幼儿乙:两根细的吹出来会一样的!

幼儿丙:肯定吹出来的都一样!

师:好,那就来试试吧!刚才吹泡液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么原因,赶快该一下再来试吹,好吗?

2.幼儿试吹。

3.师:三根管子都试了吗?你们有什么发现?

幼儿甲: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

幼儿乙:细的开口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比没有开口的要大些。

幼儿丙:细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小了!

师:为什么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为什么两根细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呢?

幼儿甲:粗管吸的吹泡液多吹出的泡泡大。

幼儿乙:有一根细管的口被剪开了吹出的泡泡大一些。

小结:原来细管口小吹出的泡泡就小,管口变大了吹出的泡泡就变大了。

(在这个环节中,提供给幼儿的是三根不同的管子,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发生在吹泡泡活动中的现象。在幼儿试吹前,我提问并让幼儿作一猜想,这是得出结论、分享和交流的基础。然后再让幼儿在实验中得以论证,这有助于幼儿懂得科学的一条法则——说理要有事实依据。)(接下页)

(三) 尝试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发现问题。

1.师: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样东西,在试吹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

2.师出示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食糖和白醋。

师: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种,看看有什么变化?记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幼儿实验

4.师:你们都试了吗?

(1) 谁放了什么?(放了糖)你们有什么发现?

幼儿甲:吹出的泡泡比原来的大。

幼儿乙:泡泡不容易破。

(2) 谁放了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幼儿甲:吹不出了。

幼儿乙:吹的小了。

幼儿丙:吹出一串串小泡泡。

小结:在吹泡液中加入糖以后,吹出的泡泡比以前的要大。在吹泡液里加了醋以后,吹出的泡泡变小了,甚至于吹不出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提供给幼儿了糖、醋,让幼儿在尝试加入一种以后观察泡泡的变化。幼儿在活动中找到了许多的新发现,真正体会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活动也因此进入了高潮。)

三、置疑。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引起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1.师:吹了那么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一般的情况下泡泡吹出来都是圆的,但是比克曼世界里的气泡专家吹出了不同形状的泡泡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幼儿观看《比克曼的世界》。(内容:气泡专家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有方形的、有拱形。)(幼儿在观看中就说出了吹出泡泡的不同形状,很兴奋。)

3.师:泡泡还可以吹出方的和拱形的。吹泡泡好玩吗?但是泡泡吹出来会怎样?有个小哥哥,他有好办法不让泡泡破,我们再来看看!(看录象)(内容:小哥哥戴着羊毛手套来玩吹出来的泡泡,既不破,又能拍。)

4.师:我也来试试!(老师把吹出的泡泡,用穿着毛衣的胳膊去抛抬)为什么泡泡没有马上破而且还在跳舞呢?请你们也回去试试,再来告诉大家!

(通过电教化的手段,激发幼儿新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泡泡吹出来是圆的,但是泡泡有时吹出来不一定都是圆的。在改变一定的条件下,泡泡还可以吹出其他的形状。《比克曼的世界》中的气泡专家的表演证实了这个事实,为幼儿拓展了知识面。在观看“泡泡不马上破”的录像,我的目的是进一步置疑,让幼儿有继续探索吹泡泡活动的兴趣。泡泡可以在手上玩,还能拍。录像里的小哥哥做到了,老师的当场表演也做到了。我相信,幼儿看了也一定会回去找答案自己来尝试。这样我为幼儿的继续探索铺路搭桥,使他们真正地做科学。

活动背景: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是终身教育的理念,追求幼儿健康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追求“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肯定了幼儿现实生活本身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游戏,具有的独立价值。体现在科学领域方面,就《纲要》强调:“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活动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吹泡泡活动不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它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它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使得孩子们能自己实验,自己观察,自己发现。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由于是在大班进行的科学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目标不仅落实在“吹”上,而是更注重幼儿的探索方法和情感态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一步一步的置疑激发了幼儿尝试探索的欲望,体验

了成功的快乐。

活动评价:

通过活动设计的实施,孩子们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和活动积极性是有目共睹的。看得出,他们对这次活动相当地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热情。

新《纲要》中一再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育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互相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次活动的选材首先是幼儿非常的喜欢的、感兴趣的。其次是幼儿平时的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教育内容非常的生活化。通过这次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创造了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让幼儿真正地作科学。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没有做示范,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结果如何,而是在幼儿遇到挫折时,在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宜的引导,如:让有实践经验的幼儿帮助没有成功的幼儿,当幼儿感觉到他们的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他们真正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doc》
大班科学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