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修学习报告

2020-03-02 04:30:2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上海研修学习报告

————每日学习心得摘录

二〇一一年六月

5月8日

火车疾行一夜,清晨驶入上海。出站口外,于秋生校长已等候多时,他是提前来到这边为大家安排学习、生活诸项事宜的,十分辛苦。异地相见,分外亲切。

接站车走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的路上,尽管不在最繁华的路段上,但已经体会到大上海的气息。此时我反倒有一种自豪感,孝义作为一个县级市,城市建设好像与上海差距不算太大,或者说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提升到接近上海的档次了。

我的同学已经做到上海神州数码的部门老总,他说在上海你不会觉得它只是中国的城市。在他公司里,欧美人、印度人、马来人,各国精英荟萃,每天工作生活在一起,十分寻常,从这个侧面反映出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看到了上海的外表,接下来还能体会上海内在的东西。通过在华师大的学习,思考教学、教育、生活等问题。

下午听于校长算了一笔账,关于此次研修费用的,不听不知道,令人咋舌,市局把这么大的投入用在了教师培训上面。稍后田局长到房间看望大家,拉拉家常,还提了一些要求。晚饭时华师大负责研修接待的老师说,孝义这次研修,分管市长、教育局长等领导集体出动,专人打前站,各个环节都考虑的很周密,深感孝义教育人是认真的,不搞形式走过场。所以他们表态决不懈怠,一定配合好我们的研修活动。

一天下来,自己总的感觉是要珍惜学习机会,以后能为孝义教育事业做点小事也是好的。

5月10日

研究型教师群体培养及管理——谈教师评价。

由于工作岗位不在教学第一线,很多知识是初次接触。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听课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关于听课,有随堂听课和规范听课之分。随堂听课就是不打招呼,直接进教室听课;规范听课则事先通知教师,然后进教室听课。

案例:某地组织对教师进行评估,派教研员采取随堂形式听课。有一位被听课的老师不太高兴,就故意把教研员当成学生向他提问,逼着教研员回答问题,结果不欢而散,最后官司打到了教育局。

这个案例中,矛盾主要集中在随堂听课上,我觉得应该从教师和学校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听课不光是考察教师的业务水平,它还有另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师的敬业程度如何。比如说教师是不是按时进教室上课,下课是不是拖堂,男教师上课有没有喝酒、抽烟、打手机现象,精神面貌怎么样等等,这是规范听课所了解不到的,这方面的考察我们当教师的不应该拒绝。所以不管随堂听课也好,规范听课也好,教师都应当主动地去接受。其实类似于随堂听课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当中都存在,比如近期我们都知道的,纪检部门、电视台记者走进机关里明察暗访,检查机关作风,很多人为此受到处分。通过横向的比较,我认为教师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随堂听课。

从学校的角度也就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随堂听课和规范听课只是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听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课的目的。如果听课是为了找出教师的不足,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那么我认为这个课怎么听都是好的;如果仅仅通过一两次听课,然后就要给被听课教师下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而且还是采用随堂的听课的方式,则绝大多数教师是持抵触情绪的。就像案例当中的这位教师,他就把抵触情绪表现出来,搞了一点手段来对教研员。

教师与学校,两个方面关系和谐了,工作自然就会越做越好。

借用另一个案例:上海市教委对听课做过一个专门的规定,就是不以听课结果来给教师分高下,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面促进了被听课教师的提高。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我们应该主动地为教师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

5月13日

华师大作为一所名校,有很多外教和留学生,加之上海滩是过去人称的十里洋场,所以经常会碰到外国人。

往返于华师大和我们住宿的酒店时,需要横穿一条马路。过马路,中国人主要看路上是不是有车辆行驶,如果没有机动车或者机动车离的很远,大家就一拥而上快速通过,不管人行道灯是不是红灯,外国人则一定要绿灯亮了才迈步。

于是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前面一群中国人闯红灯,回头一看,后面一个外国人孤独地坚守在起点上。

我其实也在那一群人行列里,后来无意中发现这个情况,算是在上海学习的一点收获吧。

5月17日

研修期间安排我们实地参观几所小学,其中一所学校因教学楼加固没有结束,学生们在暂借的场所上课,只能把校长请到华师大来交流。我有两点感想,一是在上海也能感受到校舍安全工程的气氛,国家政策确实覆盖全国;二是原来上海搞校舍安全改造也不是很顺利的。

参观的几所学校学校无论从场地还是校舍都显得局促拥挤,田径、篮排球、器械、游戏场地不足,校内交通不畅。建筑物紧临围墙,围墙紧临大街,校门外就是城市主干道,而且基本没有什么缓冲地带。教学楼都是双面内走廊,专用教室不全。

2002年,国家制定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当时参编的五家单位中,有两家来自上海,分别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教育建筑设计研究所。关于学校建设标准,应该说上海是最有发言权的。

参观学校后,自己原先脑袋中的一些固有观念受到冲击。按照标准,好像这些学校是有缺陷的,但它们恰恰是上海办得最精彩的学校。说精彩是因为这些学校都坚持特色办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别人谁也模仿不来。我们孝义也有这样的学校,硬件设施并不好,但办学水平较高。

上海普遍实行小班化教学,小学每个教学班也就是

二、三十名学生的规模,当然这和上海的人口结构有关。学校的专用教室不齐,但他们的心理辅导室、科技活动室办的很有特色,还有为学生小社团专设的活动场所。我们现场参观了心理教师的辅导课,是纠正一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感到很新鲜。为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专门把建筑物一层做成架空层,便于学生集散。学校的安全管理也很到位,小学生喜欢嬉戏,追逐打闹的情况很多,所以教学楼内墙的边边角角都做成小圆弧的,减少磕碰,楼内各种安全标识一应俱全。放学的时候,家长持牌接小孩。我正好看到一位忘带接送牌的家长,校警耐心地解释核实,妥善解决,印象很深刻。

看来做学校建设的工作,不能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一味讲设计先进、设施现代、功能完善,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不能苛求大而全,而是要在人性化、精细化上下功夫,这一点要向上海的学校学习。

5月20日

今天结束上海之行,研修暂时告一段落了。回去后怎么向同事们汇报,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根据我观察的结果,大家都多少有点忐忑。

两周的时间,零距离接触华师大的教授、博导,他们都是术业有专攻的人,处在某一领域最前沿的位置。研修实际上是一个开阔眼界、静心思考、提高认识、实践运用的过程。

研修课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务虚的,侧重观念、理论;一类是务实的,都是学校日常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校长管理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绩效考核等。我个人认为还是务虚课程的收获对我们今后工作指导意义大一些。教授们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给我们授课时都是立足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结合基层教育教学工作,一步一步地阐述观点。有些理论在我们看来高不可攀,有些观点属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研修几天下来,脑袋里装的东西多了消化不掉,感觉无所适从。

参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时候,学校程校长说的一段话我比较认同,现在所谓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其实没有那么多新东西,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被人遗忘后重新想起的理论,好些理论在解放前就被当时的教育家们提倡过;二是从原先比较模糊的状态趋于清晰;三是从旧背景走向新背景。

受到程校长启发,我觉得研修不必拘泥于教授们的具体理论,我们的实践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套用人家的理论;我们也不必把教授讲的一字不漏全部记下来,集中注意力倾听和理解讲课内容,每堂课都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就达到培训目的了。思想更新和提高了,工作自然会朝着积极、创新的方面发展。

此次研修学习的收获主要有两方面:

一、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高等学府开阔眼界,认识不足,不学习要做井底之蛙。通过交流,了解到教授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虽然已经处在很高的层次,但每天仍不停地学习。读大量的书,吸收新的知识,常年深入基层指导工作。

过去总觉得大地方的人水平高,那是主动学习积累的结果。

二、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养成主动工作的习惯。

一个人的工作能否取得成就,取决于对待工作的价值观,自己往前走还是别人推着你往前走,有没有内在的前行的动力。不要等待上级告诉自己该做什么,自主自觉寻找新的工作任务。

上海研修报告

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研修学习报告

研修学习报告

上海学习报告

上海考察学习报告

国培学习研修报告

研修学习

研修报告

研修报告

《上海研修学习报告.doc》
上海研修学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