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

2020-03-03 03:04: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的学习心得体会

刘江

一、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的变化

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实际、联系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是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宏观、全局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局部的、微观的领域一定要服 从全局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的时代背景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课程标准的背景有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的课程变革也必然发生巨大变化,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程主要依据和要求的变化

1、新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和要求与老课程标准有了一定变化:主要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2、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3、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教材要切合高中课程的阶段特点,合乎高中课程方案对本课程的定位及其模块式建构方式。

三、课程理念的变化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

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

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实施的追求。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

2、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3、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发展。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总之,课程理念表达了思想政治课课程的追求,反映了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点与老课程标准相比有着巨大的,本质的变化。

四、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

(一)“课程模块”的建构方式

课程模块,作为建构高中课程体系的基础,来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其基本点包括: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思想政治课被列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科目;各科课程都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就课程模块而言:模块之间既 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所谓模块,不是固有的知识体系,而是课程意义上的模块。针对不同模块,可以形成不同组合,它有利于学生形成不 同的认知模式,不同的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打下不同的基础。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如何深入理解模块式建构方 式,对于把握我们的课程标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必修课的基本框架

必修课程共设四个课程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

1、

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建设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三)选修课的设置,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总的来讲,选修课程是在本课程的总体框架中,为所有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相关课程。对此,需要明确的是,作为“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选修课的设置固然要基于学生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但就其选择性而并不具有硬性“分流”的意义,而是基于学生情趣、兴趣、志趣方面的选择。据此,确定选修课的思路有两个基本点。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的设置,应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继续升学后的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第二要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第三要支持学生发展的先进性要求。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物理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doc》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