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2020-03-03 10:19: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学随笔

“交换律”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情境引入。

师:我们班有男生27人,女生31人,班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27+31=58人

师:我还有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你知道吗? 生:我猜是:31+27=58人

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什么不同? 生:计算的都是总人数。 生:两个加数都相同。 生:和也相等。

生: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师:既然两道算式的和相等,27+31和31+27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等号。 生(惊喜地):是加(减)法的交换律。 生:是加法的交换律。

师板书:加(减)法的交换律。

二、反复例证,充分感知交换律。 师:你认为加法交换律是什么样子的?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口说无凭,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师:你认为这样的例子多不多? 生:很多,都举不完。

师:你认为怎样举例最好? 生:一组一组地写。 生:你写的完吗?

生:我举有代表性的例子。 师:什么样的例子有代表性?

生:一位数举一个,两位数举一个„„ 生:还要考虑0的情况。

生:再举几个和0有关的例子。

生: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了一个反例,就说明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不成立),我准备找反例。

生举例:9+8=8+9 12+26=26+12 „„ 0+0=0+0 0+7=7+0 „„

0.9+0=0+0.9 师:这个例子和你们举的例子有点不一样。 生:它的加数是0。

生:上面几道算式的加数也是0。 生:0.9是小数。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真不少,不仅想到了整数,还想到了小数,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有同学找到反例吗? 生:找不到。

生:减法不行,2-1不等于1-2。 生:减法也有行的:2-2=2-2。 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不行。 师:交换律在减法中成立吗? 生:不成立(师擦去减) 生:乘法、除法行。 师:真的吗? 生:5×4=4×5 生:也有不行的(不成立)。 师:现在请你们举例,认为行的就找行的,认为不行的就找反例。 (因为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举例的方法都不错) 生:我认为行的:36×24=24×36 生:我认为不行:25×24不等于24×25 生:不对,

师: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下。 生:25×24=600,24×25=600 生:我认为行:0×396=396×0 生:我认为不行:25×4不等于5×24 生:例子不对,是因数交换位置,又不是两个数交换位置。 生:25×4=4×25 生:不计算也可以知道他们的积相等,25×4表示4个25相加,4×25也可以表示4个25相加。

师:真不错,她从乘法的意义来说明两个乘法算式的积相等。 生:加法也是这样,虽然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但两个加数没有变,和也不会变。

„„

生:除法不行:6÷3不等于3÷6 生:除法也有行的:8÷8=8÷8 生:只要有一个不行,就不成立。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你认为交换律在哪些运算中成立? 生:加法和乘法。

师:你能完整地表述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吗?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板书

师:你觉得老师写这两句话,难不难写? 生:难写。

师:你能不能想一个简单的写法,帮帮我。 生思考,并尝试写,有些小组小声地讨论起来。 生: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苹果+香蕉=香蕉+苹果 生:a+b=b+a „„

紧接着,学生们也分别用文字、图形、字母表示了乘法交换律。 师:这里的符号可以代表哪些数?比如a和b? 生:代表0、

1、

2、

3、4„„ 生:代表1000、10000„„ 生:代表任何数。

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吗? 生:交换任何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生:交换任何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生:可以合成一句话:交换任意两个加数(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

三、运用中升华认识。

师:学习加法、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过去我们用过吗? 生:在二年级学过,看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生: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生:验算时用过。

生:加法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乘法也可以。 紧接着,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

四、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课前,我想这是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起始课,有许多研究的方法在第一节课里都要提前准备,特别是用符号表示运算定律,学生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考虑到诸多因素,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是教学加法交换律,掌握必要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完成相应的练习。

可课堂上学生并没有按照我的预设走,当学生发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后,马上想到了加法的交换律,也难怪,其实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加法交换律,只不过当时教学中,只是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加法运算中有这样的特点,而没有揭示规律。在学生印象中,加减法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自然想到减法也有交换律。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课堂上我没有给予否定,也没能肯定,只是把它当作一项研究任务,由学生自我发现、自行探究。

本以为这节课出了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后,后一环节学生可以按照我的预设走,可孩子们偏偏好提出问题,乘、除法运算当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问题既然由学生提出,且这个问题与前半节课的研究内容有相通相处,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加(乘)法的交换律进行整合教学。

这一生成性的课,感觉有以下特点:

一、整合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无论是加法的交换律还是乘法的交换律,其特点是相同的,研究的方法也是相似的,将二者合二为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同时,在研究加(乘)法交换律的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减法和除法也进行相应的研究,使学生发现交换律的适用范围,使个体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二、整合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研究方法。

加法(乘法)交换律,小学生的研究方法一般只局限于用不完全归纳法进行研究,但即使是不完全归纳法,也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尽可能的扩大不完全归纳的范围,使研究的方法更加合理。课堂上无论是研究加法交换律还是乘法交换律,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取实例或举反例,特别是举反例方法的得出,使学生的思维更深一步,研究的方法更趋于完美。可学生还没有局限于此,在研究乘法的交换律时,用到了乘法的意义,也就是在一道乘法算式中无论你怎样变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变,积也不会发生变化。学生的理解能到这一程度,说明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刚开始的单纯举例向理解转变,这种思维是高层次的,利于学生发展的。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实录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doc》
加法交换律教学随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