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后说课

2020-03-02 02:17: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浅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龙坪朝阳小学

向龙芳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只要用心去解读教材,就会明白它是基于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况且学生对角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对于已经经历了一轮课改,且已经积淀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我,对本节内容又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为此,在反思的基础上,我尝试运作的设计思路试图体现如下几条基本的教学理念:

1、选准教学起点: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开始我的教学。

2、关注教学全程:既寻来源,又重用处。旨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把握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活动的真正意义。

正是有了以上设计理念,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我所拟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结合生活情景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3、在不同层次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对角的大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是:能辨认角的大小,初步掌握角的画法。

其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步骤:

(一)感知角:源于数学新知原型的激活;

(二)抽象角:依托数学新知表象的丰富;

(三)内化角:建构在数学活动中深层的体验与感悟;

(四)应用角:回归于学生生活里的拓展与延伸。

一、感知角:源于数学新知原型的激活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要求学生在桌面的纸板上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与此同时提出问题:

1、摆一个三角形至少要几根小棒?(学生回答三根)

2、任意拿走一根,现在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学习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我回避教材中主题图的华而不实,有意识地运用学生熟悉而熟练的小棒操作实践,第一次让学生在真正“做”的活动中诠释教学模型,过程简洁明了,且操作指向明确,可以说,学生在大脑中一定能感知关于角的比较清晰的动态转化过程,同时也建立起角与三角形的联系,真可谓有一石二鸟之效。]

二、抽象角:依托数学新知表象的丰富

1、情境展示找角、指角

a课件呈现主题图:从图中你们找到了哪些角?

b课件展示:国旗、小房子、剪刀,你能指出这些实物图中的角吗?闪烁实物图形中的角。

2、让学生自由找出身边的角

(如:红领巾、三角板、折扇、桌面等)要求学生边汇报边比划角的形状。

3、尝试折角

a学生拿出一张纸试着折角

b课件演示折角,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并指出所折角的位臵。

4、定向引导学生触摸角

感受角尖尖的地方和两边,谈谈自己的感觉。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5、适时抽象角

a教师设臵疑问:这些角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b课件展示:闪烁物体上角的形状叠影图: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

c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异同点? 不同点:开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 相同点:两边都是、还有一个。

d教师直观揭示抽象角的特征:(角上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这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试图首先抓住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优势,借助多种数学资源,让学生在找角、折角、摸角的活动中感知角。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角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就为学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内化角:建构在数学活动中深层的体验与感悟

1、辨角

课件展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做角 a做活动角。

(课件演示)让学生拿出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照着老师的样子做一个活动角。

b变角。

以游戏的形式让小组之间互相玩听我口令变变角。

[让学生通过做一做,玩一玩,找出最终结论: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尝试画角

a学生画角教师巡视指导。 b小组之间交流画法。

c教师归纳示范,标出顶点和边。

d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画角。(先画角的顶点,再沿着自尺边从这点向着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三个层次活动。活动一:在学生辨角中加深学生对角本质特征的认识;活动二:引导学生在做角、玩角中,从对角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角形状相同,角有大有小;活动三:画角,它使学生在画角中进一步内化对角的认识;这三个活动过程也正是学生“做”数学真实体现。]

四、应用角:回归于学生生活里的拓展与延伸

1、动手利用两根小棒摆出角的图形,数一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有的摆春出?形,有的摆出?形。)

2、要求学生做有心人:提示学生有意识留心观察生活中角的实际运用。

[本环节,学生随着实践活动的开放,数学思维层次地提升已是水到渠成;由此不难发现,实践操作与生活的回归使数学教学活动化在学生“做”数学中自然得以彰显。]

校长说课改方案

说课标说教材 改

《荆公改字》说课设计

美术课堂后的说课感想

发电机解体后的检测说课

课 改 后 教 师 感 言

课改后的小学体育教学

说课

说课

说课

《改后说课.doc》
改后说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