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2020-03-02 16:13: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

教学预设的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

我校《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8年6月立项为市级课题,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本课题的研究已开展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五个多月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共同研究,取长补短。既有探索的辛酸,又有成功的喜悦。现将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夯实基础

市级课题组的成员除县级课题组原有成员外,新加入了陈文丰校长,石丙喜主任,石云荣老师,李凡花老师四位新成员,由于在县级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对做好市级课题充满了信心。市级课题虽与县级课题同名,但我们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摆在我们面前的研究之路并不平坦。要想做出新意,做出深度,做出成绩,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理论上的学习与补充。因此课题组长徐跃前校长在《课题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更明确的研究内容,在课题运作阶段的第一阶段专攻教学预设,对此,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与实例,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畅谈体会,互相补充,从而为后来的实践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实践有所收获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以生成为导向,使自己的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简约而厚实的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思路清晰,学习头绪繁杂”的“刚性线型设计”已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主张让教学结构从“线型”走向“板快”,从“刚性”走向“弹性”。进行教学预设时既要留有开放的空间,又要寻求深化文本的支点。例如我校高芳老师在教《小熊住山洞》一课时,课前预设了四大版块,先在童话中走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再在情境中感受小熊迫切想住新房的心情,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然后在朗读中品位大自然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感受到小熊品质的美好;最后在言说中提升,明白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整个教学结构设计简约而厚实,学生在精心营造的童话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课文,得到美的熏陶。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入文本,深化认识,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

当然,文本的生发,学生的感悟并不一定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关键在于教师在进行预设时要深思熟虑,课堂上随机应变,彰显教育机智,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二)多维导读悟的教学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是读中感悟的催化剂,是激活思维的金钥匙,是引发情感的导火索。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的习状态、学习维度以及学习方式,因此,课题组老师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我校胡明兰老师在教学《乌塔》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漫游欧洲,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2、对于乌塔独自一个人漫游欧洲,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十分钟后,我们来开一次辩论会。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且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观点不会统一,第二个问题顺势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准备好素材后再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我在预设〈鹿和狼的故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鹿,你想表白些什么?假如你是狼,你又想诉说些什么呢?”。孩子们在深入学习课文,了解鹿和狼的遭遇之后有感而发,他们慷慨陈词,说出了鹿和狼的真心话,由此,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三)精彩而动情的教学语言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语言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影响着新知识的构建进程和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有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有效的基本保证,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课堂高效的重要特征。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而精彩的教学语言具有情化和催化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导语的引导角度、语言的冲击力、表达的动情度。我校石云荣老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一进课堂,她就用深沉、悲哀的语调说“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世间许多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大地。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长安街两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的灵车沉痛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时至今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尽管我们没能亲眼见到那动人的场景,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这样动情的导入,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了共识,产生了共鸣。

其次,要用教学语言情化文本、感化学生,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动情动心的心理环境,使课堂闪耀出思维、情感与智慧的火花。我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曾以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多好的战士,多么伟大的军需处长啊!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同学们,军需处长只是这样的队伍中的普通一员,那么可以想象,在这样的队伍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这样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好战士,所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紧迫地感到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需求中的生成。因此,教师要精心预设,让课堂充满活力。其实,课堂是学生的,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是学生自我表现的场所。教师并非一个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导演”,而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个性张扬的舞台,激活学生心中那小小的“涟漪”,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千层浪”,引发思维碰撞的“共鸣”。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多一份精彩生成!在预设中溶

进我们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撞击出智慧之光!让我们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个人总结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市级课题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小结

浅析“生成”的小学语文课堂及实施策略

拓展创新 促发有效生成——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个人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课堂生成阶段小结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doc》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