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2020-03-03 08:13: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 ——“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语文课题组

徐玉莲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自2008年6月启动,到2010年5月结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组长徐跃前校长和副组长高芳老师的带领下,分三个阶段运作: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组织相应的理论学习,完善本课题论证,课题立项和制定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即运作阶段: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地教学策略。第三阶段是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搜集、整理,形成结题报告。当前我们已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运作。

课题组分为课堂预设小组和课堂调控小组,并将两个小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课堂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下面就课题组的生成策略进行阶段小结。

一、课堂生成的准备。

预设与生成绝非水火不容,而是矛盾的统一体。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生成的必要途径。

课题组成员定期按计划进行集体备课,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这种生成早在课前已经以一种意象的形态在教师头脑中存在了,处于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呼之欲出的生命萌发状态。如叶汇琴老师在教《火烧云》一课时, 1 提出:“火烧云的形状真是变化多端呀,你还能想到它可能会怎样变化?我们也像书上那样用优美的句子写一写吧!”她事先预设学生可能写到哪些,会怎样写,并从学生角度写了两段话,提炼出各种可能和每种可能情况下的引导方法。于是课堂上同学们写出了许多好句子。就这样,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

二、生成策略的研究。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因此,我们课题组从五个方面对课堂策略进行研究。

1、对话争论促生成。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互动的对话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争论演绎精彩的生成。如我校的胡明兰老师在《秦始皇兵马俑》一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这样雄伟壮丽的秦始皇兵马俑,你觉得最感谢的是谁?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最感谢的是秦始皇。”有的学生说:“我最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陶片的农民。”有的说:“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古代那些建筑秦始皇兵马俑的劳动人民。”„„学生们各抒己见,胡老师抓住他们的对话争论,巧妙的引

2 导,让学生了解了建筑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我们最应该感谢他们。

2、多元解读促生成。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是多元的感受和体验,充满个性化。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常常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促发有效的生成。

3、质疑问难促生成。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我们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徐玉莲老师在教学《大江保卫战》时,当学生理解文中的“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时,有学生质疑:老师,我发现这里有点不对劲儿,这场大江保卫战明明是狂风暴雨带来的,可战士们为什么还在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一问题出乎徐教师的意料,这个问题她没预设到,但这又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徐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哦,你发现了,大家也发现了吗?”很多学生都说发现了。徐老师又说:“看样子,这里真的有问题了。”于是大家立即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原本沉寂的课堂立即活跃起来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发表见解,课堂成了他们真正的舞台。

知识起于疑,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很好的把握了即时教学资源,并将它整合到原先的教学计划中,生成了新的阅读话题。课堂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碰撞出精彩而独到的的智慧火花。

4、捕捉意外促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完

3 成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并非按照我们事先拟定好的知识演进路线前进,也不一定运用常用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对于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惊人之语”,教师首先要判断这些语言可否为我所用,是否有利于教学,然后再选择是及时转移、回归主题,还是顺学而导、升华主题。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

5、利用错误促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解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正常的,出现错误有时并不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带来的契机,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不一致,甚至偏离文本原意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轻易打断他,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张丽华老师在教《雪儿》一文时,让学生读一读作者放飞雪儿时说的话。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读:“雪儿、雪儿、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这位同学把“雪儿”连读三遍,因为紧张而读错了。有个别学生轻声嘲笑,张老师发现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读有道理吗?”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许多见解。有的说:“把雪儿连读三遍,说明他与雪儿心灵相通,他舍不得和雪儿离开,伤心地连喊三声。”有的说:“还可以表现雪儿离开时伤心,但又希望雪儿自由的矛盾心情。”„„张老师抓住读书时的一个小错误作为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与雪儿的深厚情感。学生很自然地走进文本,与小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

三、课堂生成的努力方向。

4 在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这一年多,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例如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巧妙引导等都需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实验。我相信,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一定会结出硕大的果实。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省级课题《小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策略的研究》——阶段小结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预设与生成关系

预设与生成(材料)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研究

谈语文课生成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doc》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生成策略”阶段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