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点解读

2020-03-01 19:25: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指导思想

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二、特色引领型(要抓住的根本点)

此类专业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三、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

1、地方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对应度、契合度高的专业申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园区重点产业有哪些:支撑材料产业结构发展报告)

2、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的专业

3、专业建设目标与内容要充分体现和落实“两部通知”提出的六个方面的要求(推进校企对接、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

4、推进校企对接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绩效考核)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岗位对应、动漫企业:士奥、河马、万宽….参与课程研讨;09年和10年学院召开的研讨会)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adobe认证、Autodesk认证、校内国家职业鉴定所)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企业兼职的专业课程)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做的分段式排课安排)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期项目)

5、探索系统培养

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Elearning系统、教学资源服务器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课程联合、教学督导、说课),改革评价办法(绩效考核、学期汇报、企业评价。。。。请参照我的论文),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6、强化实践育人

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绩效考核)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工作室制度、企业项目引进、雪豆项目、动漫工坊、乐升、万宽、河马企业入驻校园等等)

7、转变培养方式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动漫模型综合训练”课程的任务驱动、学期项目的项目导向)。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各种竞赛获奖,效果)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工作室的虚拟项目、虚拟角色扮演),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校企联合授课)

8、建设教学团队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强调来自企业一线教师的水平、教师参加高技能比赛的成绩、教师参加省级比赛的成绩、教师到企

业学习、教师到NYP进修学习)

9、实施第三方评价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学院360度的绩效考核、学期汇报找企业专家参与评分),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学生创业的相关信息),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企业对毕业生水平的评价和建议反馈到教学改进)。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设经费使用及建设项目

专项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人员经费和化债。建设期内,各专业用于设备购置方面的支出不得超过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的50%。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论证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改革

毕业生反馈制度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制订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教材开发

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动漫作品竞赛

教学资源库建设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3、实训实习条件改善、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校中企”实训基地

“企中校”实训基地

完善工作室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虚拟学习的平台

动漫项目管理平台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

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基地运行管理(软)

6、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兼职教师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兼职教师建设费

兼职教师工作补贴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房产政策解读

工伤保险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1201

惠农政策解读

惠农政策解读

医药政策解读

《政策要点解读.doc》
政策要点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