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总结

2020-03-03 10:36: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食品生物化学 1.名词解释: 核酸的变性:指天然双螺旋DNA分子被解开成单链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是与生物氧化作用相伴而生的磷酸化作用,是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DP和无机磷酸生成高能ATP的作用。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生物产生ATP的主要途径。生物体内通过氧化合成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磷酸化。

淀粉酶:凡催化淀粉水解的酶。也指能水解淀粉、糖原和有关多糖中的O-葡萄糖键的酶。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指代谢物上脱下的氢(质子和电子)经一系列递氢体或电子传递体按对电子亲和力抓紧升高的顺序依次传递,最后传给分子氧化从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

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糖异生作用可以通过糖酵解的逆过程和柠檬酸循环的部分过程完成)

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呼吸、利用的程度。

乳化剂:是能改善乳化体中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与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其中外周膜指细胞膜,内膜指构成各种细胞的膜,也称胞内膜。

有氧(生物)氧化: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呼吸跃变现象:果蔬随着果实进入完熟期,其呼吸强度骤然提高,随着果实衰老又迅速下降的现象。(呼吸越变的顶点是果实完熟的标志)

糖无氧分解:指动植物内组织在无氧情况下,细胞液中葡萄糖降解为乳酸并伴随着少量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因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相似,又称糖酵解。

味感: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感官化学感受系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电子传递抑制剂: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

脂酰甘油酯: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脂。

糖蛋白:糖结合到作为主体的蛋白质分子上。

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指在食品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蛋白质对人们所期待的食品特征做出贡献的那些物理化学性质。

蛋白质的持水性:是指水化了蛋白质江将水保持在蛋白质组织中而不丢失的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成酸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酸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形成酸性物质。大部分的谷类及其制品、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呈酸性。

碱性食品: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能阻止血液等向酸性方面变化,如蔬菜、水果类。

复合糖: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如糖蛋白、糖脂。是一类由糖和多肽或蛋白质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是糖同蛋白质的共价结合物。

皂化值:完全皂化1g油或脂所消耗的KOH的质量(mg)。

DNA的变性:指天然双螺旋DNA分子被解开成单链的过程。

酸值: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KOH的质量(mg)。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与核酸等其它生物大分子共同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氨基酸的等电点:在一定PH的溶液中,氨基酸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

磷酸戊糖途径:也是一条葡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其主要特点是葡萄糖直接脱氢和脱羧,有五碳糖的形成,不必先通过三碳糖的阶段,它所产生的还原力形式为NADPH。在细胞液内进行,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内。

油脂的酸败:油脂或油脂含量较多的食物,在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日光、微生物、酶作用,会发生酸败现象,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味变苦涩,甚至具有毒性。可分为水解型酸败、酮形酸败( -氧化酸败)、氧化性酸败。 2.填空题:

冷藏食品最理想的温度是-18℃.速冻是保存食品的良好方法,速冻应确保食品在-5-0℃停留的时间不超过30min,

目前已证实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寡糖主要有寡果糖、乳果聚糖、低异聚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氨基葡萄糖。

淀粉是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分子式(C6H10O5)n。

脂双层形成了所有生物膜的基础,并赋予了这些生物膜很多的物理特性。 1972年S.Jonathan Singer和Garth L.Nicolson就生物膜的结构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在膜脂流动性、膜蛋白可移动性以及 醇的运动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膜脂流动性主要决定于磷脂分子。它的大小与磷脂分子中的脂肪酸链的长短不饱和程度密切相关。链越长,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大。

物质通过细胞膜主要通过被动运输(小分子和离子)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3种途径。

蛋白质的PH大于等电点时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反之带正电荷。 蛋白质吸收紫外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80nm处,因此能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得蛋白质含量。核酸在波长为260nm左右的紫外线光有较强的吸收。

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和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维生素均为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也不能大量贮存于机体组织中,必需由食物供给。

抗坏血酸(AA)又称Vc,是一个羟基酸的内酯,聚烯二醇结构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在不含线粒体的原核微生物中(如细菌细胞内),生物氧化则在细胞膜上进行。

ATP又称三磷酸腺苷。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是能量转换的重要部位,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关的组分都存在与此。 在线粒体内典型的呼吸链有两条: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糖的有氧氧化所经历的途径分两阶段:胞液阶段和线粒体阶段

三羧酸循环简称TCA,也称柠檬酸循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TCA循环有9种酶的参加反应,其特征性酶是柠檬酸合成酶。

在柠檬酸循环中,调节循环速度中起关键性的或是限速的酶有三种: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a-同戊二酸脱氢酶。

脂肪酸的 -氧化发生于线粒体的基质中。

含水量的多少是决定许多果蔬鲜嫩程度的重要指标。

果蔬内的色泽是判断成熟的重要标志。

果蔬收获后,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成为新城代谢的主导过程。

果蔬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缺氧呼吸。

不同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果糖、蔗糖、葡萄糖、乳糖。

淀粉的糊化是淀粉高地原料在有水加热时的主要变化,这也是淀粉熟化的标志。

淀粉水解在工业上称为转化,转化的程度以葡萄糖值(DE)表示。

高等植物中常见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大致摩尔比例为3:1. 酶促反应:叶绿素酶是唯一能使叶绿素降解的酶,它可以使植醇从叶绿素及脱镁叶绿素上脱落。

植物组织的PH会影响叶绿素的降解,在碱性条件下PH=9.0,叶绿素对热非常稳定,在PH=3.0的酸性条件下,叶绿素不稳定。

绿色的蔬菜在加工前用石灰水或氢氧化镁处理提高PH,这是有利于保护蔬菜的鲜绿色。

各种花青素或花青苷的颜色出现差异主要是由其取代基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引起的。

味感有快慢和是否敏感之分,实验证明,咸味的感觉最快,甜味和酸味次之,苦味最慢,人们对苦味的敏感性比甜味的敏感性大。在味感的标准中,有一个以数量衡量敏感性的标准:阀值。它表示感到某种物质味道的最低浓度,阀值越低,其感觉性越高。

食物中天然苦味物质中,植物来源有两大类,即生物碱及一些糖苷;动物来源的主要是胆汁。另外一些氨基酸和多肽也有苦味。

奎宁常被选为苦味的基准物。黄连碱是一种生物碱,咖啡因是茶咖啡、可可的重要苦味物质。

各种蔬菜的香气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化合物。

用于食品工业的主要3种植物蛋白质酶分别是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

3种重要的RNA:tRNA、mRNA、核糖体RNA。转运RN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转化活化了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转运RNA的二级结构都呈三叶草形。

蛋白酶作用于肽链内部的肽键,肽酶作用于肽链的尾部。

酶的辅助因子按其与酶蛋白的结合紧密程度不同分为辅酶和辅基。辅酶:与酶蛋白松弛结合的辅助因子;辅基:有一些辅助因子是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牢固结合在一起,不易透析出来,这种因子称辅基。

蛋白质分子变性的实质是高级结构被破坏,并不涉及某一级结构。  简答题:

1.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矿物质成分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酸性、碱性的无机离子适当配合,加上碳酸盐和蛋白质的缓冲作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一定比例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必要条件;无机盐与蛋白质协同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体液的渗透压恒定主要由NaCl)来维持;维持原生质的生机状态;参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2.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1) 催化效率高 (2) 酶的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的底物。(3) 酶易失活, 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使酶失活。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中性的酸碱度。(4) 酶活力的调节控制, 酶活力是受调节控制的(5) 酶的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6)具有高度的特异性。A绝对特异性B相对特异性C立体特异性。有分旋光异构特异性和几何异构特异性。

3.油脂酸败的类型有哪些?(1)水解。脂肪在水、酶等影响下很易水解产生一些游离脂肪酸,使油品及油料中的酸性增大。(2)氧化。油脂的氧化劣变主要是在空气存在条件下,油脂氧化造成的。A、自动氧化.自动氧化是自由基反应,或称游离基反应.B光氧化. 有色物质为光敏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从光中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并可将空气中的氧由基态转变为激发态,而后者可以引发自动氧化一样的游离基反应。C酶促氧化.有酶参与的氧化反应称为酶促氧化,相关的氧化酶有两种,一种是脂肪氧化酶,另一种为脂肪氢过氧化酶。后者主要是催化分解氧化反应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ROOH。

4.简述米氏方程中的Km的意义?

Km值是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为mol/L;Km是酶和底物的亲和力的量度,也是酶底物复合程度性的量度。1/KM称作亲和力常数,可近似的表示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KM越大,表示亲和力越大;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浓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5.糖酵解有何特点?糖酵解过程中得限速酶有哪几种?

糖酵解途径中关键限速酶分别是: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6.实践中常用哪些方法使蛋白质发生沉淀?基本原理是什么?

(1)中性盐沉淀反应:将高浓度的中性盐(NaCl、NH4CI、(NH4)2SO4)加入蛋白质溶液中,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中性盐在水中溶解度大,能和蛋白质颗粒争夺与水结合,从而破坏水膜;其次是这些中性盐在水解中解离作用强,能中和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可逆的变性)

(2)有机溶剂沉淀反应: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能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能使蛋白质失去水膜,致使蛋白质颗粒聚集而沉淀(视条件可逆)

(3)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不可逆)(4)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不可逆)(5)加热沉淀蛋白质。

7.分解代谢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第一阶段:是由复杂的大分子物分解为该物质基本组成单元的过程,第二阶段是由这些单元分子转变为代谢中间产物,即活化CO2的过程,第三阶段是由乙酰C0A氧化生成CO2和H2O的过程,这期间生成的NADH、FADH2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大量ATP。

8.简述糖蛋白的生理功能?

具有酶或激素活性;具有转运金属离子和激素的作用;参与血液凝结作用;作为保护剂和润滑剂;作为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是生物膜的支持结构;对免疫作用和区分血型的物质也有关系。

9.简述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

食品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营养价值及食品在贮藏加工中的化学变化及其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参与人体代谢的规律,研究食品原料采摘或屠宰前品质形成的规律,确定食品组分间的互相作用及其对食品营养、感官品质和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10.简述生物氧化的方式。

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的终止产物和体外氧化一样,都是CO2和H2O,但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方式与体外不同。

(1)CO2的形成:生物氧化中形成的CO2并不是代谢物中的碳原子与氧直接结合,而是来源于有机酸在酶的催化下得脱羧作用,分为a-脱酸、-脱羧、a-氧化脱酸、-氧化脱羧。

(2)H2O的生成:生物氧化过程中所生成的H2O是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特殊传递最后传给氧形成的。

11.简述构成蛋白质亲水胶体的因素。

蛋白质颗粒表面的水膜和同性电荷。水膜作用:蛋白质表面有很多亲水基团(如氨基、羧基),这些亲水基团与水结合,从而使蛋白质的颗粒表面形成水膜。同性电荷:蛋白质分子在大于等电点的溶液中,颗粒表面以负电荷为主,在小于等电点时,蛋白质颗粒表面以正电荷为主。这种同性电荷的相斥作用,也会使溶液中的蛋白质颗粒不易聚集而沉淀。

12.简述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时蛋白质功能也会发生改变。(1)蛋白质的变性:a一些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B变性蛋白和天然蛋白在一级结构相同,只是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因而生物活性随之丧失。C在有些情况下,变性作用是可逆的,只要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还可以逐渐恢复,重新恢复其生物活性。(2)蛋白质的变构效应:多亚基蛋白质(四级结构)中的一个亚基空间结构的改变会引起其他亚基结构的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和性质发生一定的改变。

13.简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简述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以本体或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贮存,必须食物提供;.机体需要量甚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在调节机体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不构成组织,也不提供能量;.多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发挥功能;.有的具有几种结构相近、活性相同的化合物。 15.简述异生糖的生理意义。

在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肌糖原,防止乳酸中毒的发生;协助氨基酸代谢,氨基酸生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维持酸碱平衡。

16.简述成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味的对比现象;味的消杀现象;味的适应现象;味的变调现象;味的相乘现象;味的阻碍现象。

17.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意义。

主要作用是产生NADP用于生物合成,其途径直接产物是某些生物合成的原料,与光合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和糖的有氧、无氧分解也有一定关系

18.简述酶专一性的类型及其特点。

主要分为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三类,绝对特异性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一种反应。相对特异性则是作用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立体异构特异性对于底物具有旋光异构时,只能作用于于其中一种。

19.简述蛋白质的结购.

蛋白质结构拥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一级结构指不同数量的氨基酸指照特定的排序顺序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多肽,二级结构指在多肽链的主链骨架中若干个肽单位盘绕、折叠、以氢键为主要次级键有规则的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旋成更加复杂而有规律的结构,四级结构在三级结构之间在通过次级键的连接所形成的结构就是四级结构。  论述题:

1.试写出从淀粉到酒精的主要生化过程。

2.论述DNA二级结构的特点。

(1)主干链反向平行:a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多核甘酸链围绕同一个中心轴盘曲形成的右手螺旋结构,两条链行走向相反。b 磷酸基和脱氧核糖基构成链的骨架,位于双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碱基平面与中轴垂直。

(2)侧链碱基互补配对:c 两条脱氧多核酸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d 碱基之间有严格的配对规律:A与T,G与C配对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双螺旋立体结构:e 双螺旋的直径为2nm,一圈螺旋含10个碱基对,每一碱基平面间的轴向距离为0.34nm,故每一螺旋的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度。f 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之间的堆积力。

3.论述糖酵解的生化过程。

葡萄糖磷酸化;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为6-磷果酸糖;6-磷果酸糖被ATP磷酸化为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裂解为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的互变也称异构化。(磷酸二羟丙酮变为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形成ATP(1,3-二磷酸甘油酸变成3-磷酸甘油酸);a-磷酸甘油酸的异构化(3-磷酸甘油酸变为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脱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4.试写出TCA循环的主要生化过程。 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氧化脱酸形琥柏酰CoA; 琥柏酰CoA产生琥柏酸和GTP;琥柏酸氧化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延胡索酸水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食品生物化学

10级《食品生物化学实习》总结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生物化学总结

生物化学总结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总结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

《食品生物化学总结.doc》
食品生物化学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