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教案

2020-03-03 19:30: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推证基本不等式,了解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代数、几何背景探究抽象出基本不等式;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其证明过程; 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并理解基本不等式.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该图给出了迄今为止对勾股定理最早、最简洁的证明。

探究一:在这张“弦图”中借助面积能找出一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吗?

问题1: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

结论:一般地,对于正实数a、b,我们有ab2ab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代数证明,推出结论

问题2:你能给出它的代数证明吗?(请同学们用代数方法这个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作差法):

∵,当(在该过程中,可发现a,b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 问题3:当 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

2222给出

时取等号.

重要不等式:对任意实数a、b,我们有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特别地,若a>0且b>0可得abab,即基本不等式:若a>0且b>0,则

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ab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深化认识:

(1)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2)若称ab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ab为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则基本不等式又可2叙述为: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 3.动手操作、几何证明,相见益彰 探究二: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a和b(ab),考察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探究三: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根据射影定理可得:CD大于直角边CD,于是有

ACBCab由于RtCOD中斜边OD

abab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O重合时,即a=b时等号成立.2(进一步加强数形结合的意识,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4.应用举例,巩固新知 例1.(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

(2)一段长为3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通过例1的讲析,总结归纳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的特征,实现积与和的转化) 方法:一般地,对于x,yR我们有:

142(1)若xy=p(p为定值),则当且仅当a=b时,x+y有最小值2xy; (2)若x+y=s(s为定值),则当且仅当a=b时,xy有最大值s. 上述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可简记为:

在“一证、二定、三相等”的前提下有“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例2.设x0,y0,且2xy2,求xy的最大值.

1的最小值.x21思考题:若x2,你能求出x的最小值吗?能求出其最大值吗?若能请求出来.

x2变式题.若x2,求x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22重要不等式:若a、bR,则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基本不等式:若a、bR,则

abab(当且仅ab等号成立) 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一证、二定、三相等”的前提下有“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6.布置作业,课后延拓

(1)基本作业:课本P100-101习题组

2、4题 (2)提高作业:求yx1的值域. x(3)探究作业:

现有一台天平,两臂长不相等,其余均精确,有人说要用它称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托盘各称一次,则两次所称重量的和的一半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这种说法对吗?并说明你的结论.

《基本不等式》教案

基本不等式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不等式练习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

《“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教案.doc》
“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