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2020-03-02 05:08: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伊宁县2011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伊宁县是全疆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又是维稳大县。县辖16个乡、2个镇、2个地方国营农场,耕地面积110万亩,总人口41.7万人,少数民族占85%,农村总户数7.1万户33.2万人,农村劳动力18.5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8.5万人。由于地处偏远,人多地少,信息闭塞,大量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牧民增收致富任务艰巨。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把伊宁县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富民强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伊宁县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方法,使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农牧民的劳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增长,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以培训促转移输出初见成效,广大农牧民外出务工意识逐渐增强,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氛围也已初步形成,劳务收入在农牧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12月30日,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8.41万人,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05%,其中:州下达稳定性转移任务2.88万人(6个月以上),完成3.07万人,完成州下达任务的106%;有组织转移任务2.5万人,完成3.54万人,完成任务的141%;转移城镇就业任务2.8万人,完成3.447万人,完成任务的123%;转移外省区和境外就业任务0.32万人,完成0.67万人,完成任务的209%;(向博乐市、精河县、农四师、农五师、农七师、农八师等地输送拾花工2.97万人),实现劳务

1 创收4.4亿元,完成州下达任务2.88亿元的152%,带动全县农业人口人均创收1325.8元。人均增收356.8元。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伊宁县于2003年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人事劳动、农办、农业局、扶贫办、残联妇联、团委等20个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建立健全县、乡、村队(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目标,先后投入600万元,建成了1个县级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以“五统一”、“六到位”为标准设立了20个乡镇(场)和5个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2010年又在县域14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将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了村一级,研究制定《伊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五年规划》,每年与各乡镇场和成员单位签订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伊宁县《劳务经纪人管理制度》、《劳动力转移高峰期工作制度》等配套管理办法。

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伊宁县将紧紧抓住中央和各省市全面支援新疆建设的历史机遇,切实抓好县、乡、村三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建设,加大人力、资金保障,用足、用活、用好促进城乡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真正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今后伊宁县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标

2 志性产业来抓,为实现伊宁县与全国同步跨入小康社会增添强有力的后劲。

二、加强培训、促进就业

一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培训中心、各类职业中学、技校、远程培训等培训力量,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强化劳动技能、汉语会话、法规法律等方面的职业培训,全面推进农民工由“体能型”转变为“技能型”。

二是大力推行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

1、3+2”学习培训模式,促使新增劳动力有外出务工的一技之长,积极拓展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训,与疆内12家技工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委托培训与转移就业相挂钩,每年至少为伊宁县培训并转移就业800名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

三是坚持培训质量与就业效果挂钩,创新管理模式。劳动力培训过程采取开放式模式,一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都可在伊宁县开办培训班,极大地增强了伊宁县的培训力量,职业技能鉴定均由自治州安排外县考评员执行,避免了人情鉴定和暗箱操作。将培训合格率--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比例与培训补贴相挂钩,按鉴定合格人数给予补贴,促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持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工资待遇高于无证人员15-20%,有力促进了劳动者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持证上岗的意识,形成了培训过程、职业鉴定、实现就业相互挂钩的良性监督、管理机制,以培训促就业、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提待遇的社会效应得到良好发挥,2010年—2011年全县已有22090人通过

3 技能培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持证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5%以上。目前以上管理模式已在全州乃至疆内得到广泛推广。

四是建立冬季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培训的长效机制。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利用4个月的冬闲时节,投入1500万元对全县18-35岁的6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了一次大规模培训。给学员每人每天补贴交通、伙食费10元,考试合格后每人每天再奖励5元。此次培训分20天的军事训练、10天的公共课培训和70天的劳动技能培训三个阶段。“双语”培训贯穿始终。参加培训的6207名学员有5586人取得初级资格证书,合格率为90%;有4880人就业,就业率为81.3%。2011年11月份继续投入1500万元开展对6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培训活动,目前1500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培训工作于11月28日全面展开,历时四个月。

三、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 一)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始终把宣传引导作为劳务输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强化教育引导。一方面组织乡村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算经济帐、收入帐,让群众认识到外出打工是快速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以村为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播放宣传片、播出用工信息、以播放在外出务工场景专题片等形式,对村干部、农村党员、“三老”人员、宗教人士、农牧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引导群众克服畏难情绪,解决“不敢出去”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改善基层办公设备条件,同时2011年共拿出6万元在伊宁县委工作会议上对上年度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优秀经纪人进行隆重表彰,有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

4 (二)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就地就近转移

一是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按照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的思路,把招商引资、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作为推动伊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如庆华集团、永煤集团、南岗化工等40多家大集团、大企业入驻我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同时,

二、三产也得到了稳步发展。现全县共有230家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和6230家个体工商户,目前伊宁县内生产型企业招录本地农民工1万多人、服务行业吸纳1.8万本地农民工转移就业。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近几年来,伊宁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粮食、畜牧、林果、蔬菜四大基地建设,形成了50万亩粮食、36万亩林果、6.7万亩蔬菜、牲畜年最高饲养量171万头(只)、家禽养殖最高饲养量1800万只的农业产业规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大力组织发动农牧民积极参与县内基础设施建设。伊宁县抗震安居、道路、水利、沼气池建设等工程都尽量招收伊宁县内农民工。2011年县政府又出台了新的扶持政策,批准经过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的农牧民可以组成施工队、挂靠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创业,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机率。这几项建设就吸纳了本县农牧民1万余人次务工,创收达6000多万元。

四是先后培育了胡地亚于孜乡的塔郡马铃薯合作社、愉群翁回族乡的忠祥摩托车坐垫和愉群翁花生、青年农场的富民蔬菜合作社、吉里于孜镇的弓月果蔬菜合作社、阿乌利亚刺绣合作社和

5 阿热吾斯坦乡的华康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七个劳务品牌,带动当地农牧民780名就业,为全县加快打造多种劳务品牌树立了典范。

(三)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外地就业

县始终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核心工作,加大投入、创新举措、拓宽渠道,全力以赴推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加大企业用工信息搜集发布、发挥乡镇劳保所劳动力信息宣传发布、劳务派遣公司、职业中介机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方式,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举办大型招聘会2次,专场招聘会20次,人力资源市场接待招聘用工企业71家(外地企业21家),提供空岗信息18000个,累计参加招聘会的人数达10673人,向本地和外地企业共输送5261名员工实现长期就业,其中大中专毕业生263人;男性3683人;民族4997人。可创收1052.2万元。

2011年9月,州劳动局组织全州八县一市劳动局负责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到博乐、奎屯、石河子、昌吉、乌市考察企业用工情况,回来后,一致认为奎屯锦阜纺织厂适合伊犁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011年11月22日,向奎屯锦阜纺织厂输送务工人员150名。全年向外地区企业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6批次,每次都举行欢送仪式,县领导亲自到位,打工人员的父母和亲朋好友都前来送行,县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在伊宁县现已形成外出打工的热潮。

(四)抓好季节性转移。

6 秋季拾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利时机,为此,我县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不断扩大转移人数,有效地做好伊宁县秋季大规模劳务输出工作,伊宁县在农五师和博乐地方上分别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两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劳务输出办事处总指挥,就业办两名工作人员和各乡镇场分管劳务输出领导以及劳保所长作为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来协助总指挥的工作,办事处专门协调解决拾花工在务工期间的工作、生活、劳资纠纷等工作,务工结束后返回,为组织好秋季拾花工前期对接工作,从6月初开始,农四师67团、农五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各团,博乐市、精河县、沙湾县、乌苏县等县的领导带领各连连长及各乡镇主要领导来伊宁县与近百名劳务经纪人洽谈商议劳务用工事宜,双方留存有联系方式,8月底,我局组织全县各乡镇经纪人近48人前去农四师67团、博乐86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主要了解今年的棉花长势情况、食宿条件、拾花指导价等事项,通过外出考察,农民工自觉有序地开始拾菊花、摘枸杞、摘番茄、玉米去雄、摘辣椒、拾棉花的连续劳务创收,把原来的1个多月务工时间延长到6个月以上的劳务创收时间,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就农五师84团而言,2011年6月份通过4名劳务经纪人向4连、5连、6连、7连有组织转移菊花采摘工800余人,他们一直到11月份把棉花拾完才返回伊宁县。

(五)加大中介组织的培育。

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建设。鼓励农村能人、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中介工作,大张旗鼓地对劳务经纪人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全县劳务经纪人由

7 2004年的70人发展到目前的1323人,其中2010年新增46人,2011年新增64人。成立县级劳务经纪人协会1个,乡级分会20个,成为带动劳动力转移的一支重要力量;扶持组建10家劳务派遣公司,其中2010年2家劳务派遣公司,2011年3家劳务派遣公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通过经纪人带动和劳务派遣公司劳务输出量占到转移总量的60%以上,在岗位开发,劳务派遣、转移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就业。

鼓励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并制定完善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推动和引导一大批农村劳动力通过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实现转移就业,带动一批闲散劳动力就业。2011年伊宁县被确定为州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伊州就培组办字[2011]8号)。建立县级创业园一个,从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各方面加强对劳动者创业的扶持,通过划拨土地、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简化申办手续、减免税费等方式,千方百计促进自主创业。近两年来,通过创业引导、培训,已有3200多名农村劳动力成功走向了自主创业道路,2011年为符合创业条件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12笔,发放贷款金额11834.69万元,带动6168人就业。

(七)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作条件

2011年4月份投资80万元,在墩麻扎镇和曲鲁海乡新建了2个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服务中心,6月份又投资了83.4万元,购臵了187台计算机和98台打印机,为乡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配备了办公设备,同时建立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信息库。

四、劳动力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1、劳动力转移总量逐年增大,劳务创收的意识已形成共识。

2、每年先对6000余名农村劳动力集中大培训,结束后,再举办招聘会,邀请本地和外地企业参加。实现长期稳定转移就业。

3、一产需要的劳动力在农闲时节转移创收已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劳务创收的意识大大提高。

4、2011年伊宁县被确定为“州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伊州就培组办字[2011]8号)。全县掀起了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的热潮,今年10月份又代表新疆向国家人力资源部汇报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展情况。

5、劳动力转移市场已形成,伊宁县作为秋季拾花的输出基地和各兵团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区,并签订了协议。

6、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能某职业”的原则,积极与企业对接,了解岗位需求,农村劳动力根据自身条件积极报名参加订单式培训;

7、积极搜集企业及用工单位信息,及时在“三农”信息网发布用工信息,并在伊宁县各乡镇轮流召开企业用工及用工单位招聘活动,向本地、外地企业、用工单位长期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

8、每年组织伊宁县各乡镇场具有影响力的经纪人前去与伊宁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和用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主要了解务工情况、食宿条件、安全保障和企业用工等事项。

9、为解决伊宁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就地转移“消化”,对于新引进的企业,除使用专业技术工外,要有一定比列本县农 9 村劳动力的使用人数,促使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将企业使用本县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做为伊宁县年终评选优秀企业的重要标准。

五、2012年工作目标

在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力争2012年完成以下工作目标: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8.5万人,其中:转移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3.3万人,短期转移5.2万人,实现劳务创收5.54亿元以上,人均增收350元以上。再培育成立2个劳务派遣公司,发展20个优秀经纪人,全力保持“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称号。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2015年,伊宁县要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目标,其中劳务收入要占到33.7%以上达到4000元,长期稳定转移人数达到4.5万人,劳务增收占到农牧民人均增收的40%。

伊宁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12月8日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上半年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1

《伊宁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doc》
伊宁县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