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瘦肉精

2020-03-04 00:53: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08-2班姓名:孙献策 学号:200801030230

双汇“瘦肉精”事件

通过对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更加关注一些时事,特别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由于6月2日济源双汇公司全面恢复生产,我特别关注并跟进了双汇公司瘦肉精事件,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在养殖、贩运、屠宰等多个监管环节一路绿灯,这些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在南京市场上大面积泛滥,还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影响正不断升级。3月21日,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促案件查办,要求彻查“瘦肉精”案件,追究事故责任。“瘦肉精”最初发明者——两位美国科学家在30年前一定没有想到,他们为提高猪的瘦肉率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竟然在遥远的中国散布开来。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共有2455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其中包括2001年l月浙江余杭市59人“瘦肉精”中毒,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484人“瘦肉精”中毒等重大事件。万幸的是,目前尚无因“瘦肉精”中毒致死的报道。然而,一名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针对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瘦肉精”中最普遍的一种)中毒的特效治疗方法。从起初中国农业部支持研发,到后来成为违禁品遭禁用——克伦特罗这种治疗哮喘的药物,为何变成了猪的饲料添加剂?而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后,“瘦肉精”为何仍然屡禁不绝?

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通报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已对此前遭媒体曝光、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饲养场(户)逐一进行了核查登记。这些饲养场(户)共有存栏生猪1512头,检测出含有“瘦肉精”阳性的52头生猪,已无害化销毁32头。其他已全部封存,适时再进行集中销毁。

3月18日,河南省济源市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在双汇专柜前摆放非猪肉的制品,猪肉制品全部下架。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

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发酵或逐渐平息中。我大胆预测,双汇不会是2008年的三鹿,轰然倒掉。但双汇一定会成为2005年的光明,在回锅奶后让位蒙牛伊利,从此退出行业老大的地位一样,成为行业第二阵营品牌,让贤雨润金锣得利斯甚至更多的弟兄。

双汇一直在广告中自称“开创中国肉类品牌”,一直强调“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平时说得多高兴,此时摔得多可怜。双汇照旧食品安全的示范单位,是行业诚信的标杆企业。不仅打了本身企业的脸,还和三鹿一样,打了有关主管部门的脸。

道歉大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坦承“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今已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的直接损失预计达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抽检改为每头猪都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亿多元;双汇的品牌美誉度更是受到巨大伤害。按照万隆公布的数字,双汇能够计算的损失已经超过121亿元。

瘦肉精被舆论声讨多年仍旧蔓延不绝,实在可作为观察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只要没成“毒奶粉”那样轰动的案例,哪怕是央视曝光,最多也只对被曝光的地方在短期内有效。换言之,对其他地方是没有效果的,你还得去一个个地曝光,而且就是被曝光过的地方,时间稍长也很可能一切如旧。二是看上去法律规定的监管环节很严密,从养殖、贩运到屠宰,每一个环节都能轻松查出是否使用瘦肉精,化验一泡猪尿就足以解决问题;可是,再严密的法律规定,也架不住监管者的失职渎职,人家非但明知而不管,而且要用足那点权力去寻租于是,多一道检测程序不过是多给了一些人吃饭的饭碗,以及借此饭碗去搞潜规则发财的机会。

有很多人在谴责养猪户,确实,瘦肉精是他们喂的,但对“加精猪”的需求不是他们能决定的。倘若有一个正常的体制,不加精的猪能卖一样的钱,或者加精的猪根本卖不掉,谁会犯傻去加瘦肉精呢?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加精猪价格要高很多,很多买主专要加精猪,不加精的猪甚至很难卖得掉。我们国家对猪肉实行的是定点屠宰,其实这也是一种相对垄断机制,这决定了在一个瘦肉精泛滥的环境里,不加精的养猪户只能被“劣币驱逐良币”。

消费者都喜欢吃瘦肉,瘦肉能卖更高的价格,此外还有双汇那样的知名企业“名义上不要加精猪,实际却要加精猪”瘦肉精之所以有市场,应该也是需求决定供给。但是,正如大家都想发财却绝少人去抢银行那样,瘦肉精有暴利空间是一回事,加精猪泛滥市场又是另一回事。真正为瘦肉精提供市场的不是别的,正是养殖、贩运、屠宰等环节的多个监管部门。国家一个又一个严禁使用瘦肉精的明文规定,原本正要依赖这些部门去落实执行,可是他们明知违法事实而不予阻拦,相反却以收取钱的方式为之提供保护伞。

瘦肉精也许算不上毒品,但非法添加瘦肉精其实就是一种投毒,就是在以投毒的方式危害公共安全。这些监管部门的行为,不只是寻租腐败,不只是失职渎职,而且涉嫌触犯了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什么样的质量监管部门就会有什么样的食品安全现况,保障食品安全的重拳必须先向监管部门击出,这是一个绝对的真理。为什么瘦肉精这类有毒有害的物质,总是不能从百姓餐桌上绝迹呢?吃的喝的这么多,哪一样如果都要防,百姓又怎么防得过来,怎么可能不着道呢?

生活还有更多的防不胜防。你吃过饭店,却无法知道饭店采购猪肉是否也会这么细心辨别。孩子们包括我的孩子在内,是双汇火腿肠这个知名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尽管有“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标语、条例、要求,但“瘦肉精”不在检测之列;而且采购人员专挑那种被瘦肉精喂养出来的“健美猪”。

为什么瘦肉精这类有毒有害的物质,总是不能从百姓餐桌上绝迹呢?吃的喝的这么多,哪一样如果都要防,百姓又怎么防得过来,怎么可能不着道呢?食品安全的网谁来织、怎么织才能真正让百姓放心、安心、不胆战心惊呢?

在食品链条上,尽管环节众多、各有不同,但大体分为生产、监管、消费三个层面。生产者是放心食品的源头,必须严格监管和惩处,才可能不致为恶。但实事求是地说,对它们的监管多有不易。就以养猪为例,生产企业和个人放不放瘦肉精,你就是24小时盯着也未必能发现。在这个意义上,确保食品安全的重任,就更多地落在监管和消费层面上。

原本只要监管机制正常,就很容易查出瘦肉精。遗憾的是,监管部门失职,甚至变成了一种坐地收银的关卡。有的监管人员只管收钱,根本不检测,甚至帮着作假,用人尿代替猪尿检测。收了钱,盖上合格大印,瘦肉精猪便流向了消费层面的各个毛细血管。监管这个最重要的关隘一失,百姓食品安全的最重要屏障就没有了。

失去监管屏障,我们原本还可以靠消费终端的企业自律、个人提防。但客观地说,普通消费者不是专家、行家,这种提防太有限。把消费者逼成专家、行家,是一种悲哀。对消费者来说,企业自律,便是放心食品的最后一道屏障。就猪肉而言,就是批发、零售企业和再加工、深加工企业重品牌、讲信誉,把瘦肉精拒之门外,卖给顾客的都是信得过的肉。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买肉一般不上小摊而进大超市、不买无名品牌而挑大品牌买的缘故。然而,双汇这样的大品牌也不可信,消费者还敢信谁?

监管虚设、企业无良,瘦肉精焉能不流毒?如果连吃的东西,都这不能放心,那不能放心,还谈什么幸福。三聚氰胺给中国乳业的阴影还未散去,“瘦肉精”又将中国肉业第一大品牌“双汇”推上风口浪尖。

以我之见,当务之急不是惩办违法经营者,而是拷问监管道德血液问题:国家监管得了什么病?病根在哪里?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无割瘤去毒的勇气和决心,以彻底净化监管道德血液,否则难以走出这种穷于应对、疲于奔命的整治,再到“按下葫芦起来个瓢”的宿命循环。

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迫在眉睫。实际上,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曾经实施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运动员的食品从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再到奥运村的全过程控制。像这样行之有效的制度我觉得应该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在更大范围内逐步进行推广。当然,中国的食品监管难度客观上来说是非常大的,中国食品生产加工单位44.8万家,相当于美国FDA监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总数的9倍。而且中国的食品企业80%为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监管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要让卫星上天,也要让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我注意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部署的2011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全程监管机制”。

我们应该呼吁,再难,也要加快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步伐,因为食品安全是民众最直接、最根本的民生。本文是我对双汇事件的关注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后,感谢老师本学期滔滔不绝的讲课,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老师无穷的教课魅力所深深陶醉。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瘦肉精开题演讲稿

双汇瘦肉精案例详情

浅谈双汇瘦肉精问题

双汇瘦肉精事件解决方案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doc》
双汇瘦肉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