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

2020-03-03 08:56: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南京南京观后感

以前,只是在历史课上知道70多年前中国人经历过一场浩劫——南京大屠杀,但对于这一段沉重的历史,那时只是一味地咬牙切齿,还未有更多的感受。今天,借着党校学习的机会,观看了《南京!南京!》。

电影一开场,浑厚低沉的配乐让我的心情渐渐沉重下来。突然,一声声尖锐刺耳的长鸣,将我拉进影片中。

此时的南京已经沦陷,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但仍有许多不愿投降的士兵留守,誓死保卫首都。然而面对炮击,躲在简陋房屋背后的中国士兵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只能用血肉之躯对抗洋枪炮弹,用生命做着最后的抗争。与之相反的是,在教堂里,至少有几千个中国人,他们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那一小撮势力单薄的日本兵了,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反抗!麻木的中国人,没有焦距的瞳孔,空洞的眼神,毫无神情的面孔。是的,他们已经麻木了,无力反抗了,对于遥遥无期的救援彻底失去希望了。因为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机关枪扫过活生生的人,然后成批成批地倒下,海面上,陆地上,泥地里全部都是中国人的尸体,他们所做的,也只是等着,要么等着大赦,要么等着死。

那么,对于日本兵,毫无人性地残杀,又何尝不是一种愚忠的麻木呢?或许,作为一位中国人,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应该满腔愤怒,愤懑地拍起桌子,大骂日本小鬼子,然后眼里满是仇恨的目光,无比无比地憎恨日本兵。然而,我并没有这种情绪。我从日本兵惶恐、胆怯的眼中,看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害怕;从那个涉世未深的角川的视角中,看到了人性最柔软柔软的部分——善良;从那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看到了日本兵的灵魂受着正义的鞭挞。我还是选择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们已被军国主义洗脑,被日本君皇所控制,被驯服成了失去自我意志的傀儡。

在这部影片中,有两个人物令我印象深刻。

幸运的是,导演并没有完全丑化人性,角川这个角色便是人性的觉醒。在心理中更坚持自己的原则,更有反思精神,但在那个时候那是不适宜的,这然他的心灵上有沉重的罪孽感,电影中你注意过那眼神吗还有那背影,彷徨不定,在杀戮面前,他被灌输的信仰动摇了,他的找不到对错在那里,他没有能里反抗,身在他乡,丧失了自己。这也许真的比死去更加痛苦。相对于死亡,一切都会那么简单,没有痛苦和彷徨。

角川:贯穿整个影片的线索人物。一位年纪轻轻就被上级看好的日本士兵。是他让我相信了人性本善。在他眉宇之间,闪露的是不忍,是悲悯,是无可奈何。镜头透过他的视角缓慢地叙述着,在听见他说对不起时,我就知道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至少他知道羞耻。然而,

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最终内心抵挡不了良心的折磨,然后用枪对准太阳穴解放了自己。

江香君:一个曾经依靠出卖身体来生存的妓女,曾经卑贱到让人唾弃,但影片中,她同样用身体,换回难民所里一大批中国人的生命。这不禁让我想到《金陵十三钗》中那十三位侠胆义肝的风尘女子。都是这样一种身份的女人,却也足以像英雄一样伟大,令人尊重。

影片的最后,小豆子和笑了,笑着笑着,然后就分不清是笑还是哭了。或许是因为自由,或许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他所不能承受的。但是,活着,就是好的。

可是,电影终归是电影,那些不断摇晃的镜头、硝烟弥漫的画面、残破不堪的楼房,场景再怎么逼真,怎能将这座城市70多年前所遭受的痛苦描写清楚。关于历史,我们牢记在心中。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doc》
南京南京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