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2020-03-03 02:32: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1.学习14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1.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写作,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这节课我们将向北走,一起去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那林海的美丽吧!(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齐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写法。

2.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内轮流读,班级抽读。 3.重点指导学生:

(1)读准字音:“涨”是翘舌音,“葱”是平舌音,“融”“涨”“葱”“挡”是后鼻音,“浸”“剑”“舔”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

(2)认清字形:可用加偏旁的方法,如,“张——涨;忽——葱;舌——刮”;可以用换偏旁的办法,如,“乱——刮,楼——缕”;可以用猜谜语的办法。“汇”——“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

4.学习生字。

(1)本课14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有些字部首相同,如“汇”和“浸”、“欣”和“软”、“刮”和“舌”。可以归类进行指导。

(“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第二步,出示“汇”字。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第五步,再有感情地朗读带有“汇”字的句子,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

(2)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发现它们在左右或上下大小的比例、高低和宽窄的不同,然后交流各自的发现。如:

“挡”和“刮”,一个是左窄右宽、一个是左宽右窄;

“欣”“线”“献”“材”“软”在高低和宽窄上则基本相同;注意“舌”在做

部首和独立成字时写法的不同。

在上下结构的字中,要重点指导“赏”的写法,可以一笔一划给学生示范。 (3)学生在生字书写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要求同学们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

2.反馈学生分段情况:(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木繁多,是树的海洋。 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详细地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第三段(第6自然段):赞美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四、课堂小结。

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夏天,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秋天,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人的舞蹈;冬天,小兴安岭铺上松软的白雪,真是美不胜收。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具体体会这些美!

一、资料展示,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然后齐读课文。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视频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和朗读,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绿意盎然;秋天,金黄绚丽;冬天,圣洁肃穆。)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一)感知全文,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突出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绿,也非常美丽的特点。通过“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可以看出。)

2.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赞美)

3.学生练习朗读后,教师指名读。

4.教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描写。)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总体感知。

(1)作者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中的哪些景物,请用“”画在书上。 (2)出示投影,填写表格。

2.自读课文,领悟小兴安岭树木的特点。

(1)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写,那么,小兴安岭的树木一年四季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但“抽出”更加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形象生动。枝

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因此,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飘落。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飞舞”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使人想到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的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3.深入读文,品词品句。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提示: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

(2)自学要求:自学描写其他景物的句子,找出用得准确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朗读课文,借读抒情。

简单提示:本文词语生动、形象,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采用不同语气指导朗读。

春天,朗读语调要轻而缓,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的勃勃生机,读出作者对小兴安岭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

夏天,描写树木部分要读得热烈;描写晨雾部分要读得深沉有力;后两句要读出美的快感。

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小兴安岭的“献出”更应该读出赞赏的激情。 冬天,应该注意作者句中拟人化的描写,因此应读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了什么?

(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拥有一个共同的事物——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有价值,有贡献。)

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美得实在而不空洞。)

(四)总结全文。

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利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见识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那里景色迷人、物产丰富,令人难忘。课后请同学认真复习巩固,学习掌握本课作者写景物的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活用,并注意精练字词。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识字教学,将识字与阅读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如在教学“汇”字时,采用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想象,感受了“汇”的图画,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是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型、理解意思、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书写、运用等诸多层次的识字阅读教学要求。

2.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作了较为细致的思考。读正确通顺,读出情感,层次要清楚、明确。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片段教学教案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doc》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