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2020-03-03 13:42: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临沭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市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调研采取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走访与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针对调研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分3个组到部分乡镇,了解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收入情况。调研组分别到临沭镇、店头镇、白旄镇进行了调研。通过到镇政府、企业及劳务工家庭座谈、走访,了解到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是通过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介绍联系外出就业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我县人力资源市场有序组织输出的,约占外出就业的30%。在店头镇共调查了6个村32户,通过本村熟人介绍外出务工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3%,其中到南方企业务工的占总人数的60%。临沭镇是驻城镇,情况有所不同,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外出务工人员偏少,大部分在本地就业。在临沭镇走访了8个街居共24户,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80%,通过自己找到工作岗位的占就业总人数的92%,通过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的占6%,通过其他中介外出的占2%。在白旄镇共调查了9个村41户,通过本村熟人介绍外出务工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5%,其

- 1 -

中到南方企业务工的占总人数的67%。

临沭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业人口43.4万人。在本县区内务工的农民工人数为12.6万人,其中女性约5.2万人,性别比例为38%。从年龄结构上看:16—18岁的约1万人,19—35岁的约7.5万人,36—55岁的约3.5万人,56岁以上的约0.5万人。在这些农民工中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约3.5万人。从文化结构上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6万人,占总人数的40%。从产业和行业分布来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约4.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约8万人。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7万人,他们基本上分布在江、浙、上海、烟台等地的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电子、码头装卸、机械制造等产业。

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了平台。全县约近4.5万人从事复混肥的生产销售及相关产业,6.5万人从事杞柳加工、3万人从事蔬菜脱水加工。从事1年以上固定职业的约2万人,从事1年左右固定职业的约3万人,从事半年到1年临时职业的约6万人,其他的近2万人。

通过了解,农民工外出就业对待遇要求大多偏高,其待遇要高出当地两到三倍他们才肯干。由于企业效益好坏参差不齐,通过劳务市场介绍的成功率偏低,往往供求双方达不成共识,造成有时有工作岗位找不到人的现象。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落实,经济发展必将很快进入快车道,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抓住这一有利的时间差,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

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储备人力资源,稳定职工队伍,缓解就业压力,在新一轮用人高峰时,增强就业竞争力,扩大输出数量,提高输出质量,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巩固烟台、拓展上海、开发五大区域,广泛建立劳务基地”的工作思路,抓住培训这个关键环节,以培训促输出,以基地开发带动培训开展,推动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县每年培训农民工2万余人次,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目前,已与全国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务关系,开辟用工基地58个,建立驻外办事处8个。

(一)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得到强化。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发展和扩大劳务输出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进行重新调查摸底,把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作为统计调查的对象,建立起全县人力资源信息库。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构建多层面的培训体系。积极整合利用全县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档次,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为龙头,劳动保障、教育、农业部门发挥主渠道作用,民办职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农广校、乡镇成教中心等培训基地的作用,按照劳务市场的需求,采取联办、租赁办、委托办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长、中、短期培训班, 突出技能培训,尤其是一些较高层次的技能培训。各乡镇充分利用乡镇成教中心,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力度。同时,县里还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农业考核和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情况与促进劳动力转移输出的实际效果列为评价各乡镇、有关单位、职业学校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认真检查考核。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劳务输出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对符合补贴奖励政策的,及时进行兑现。对培训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单位和学校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完不成任务、落实不到位的通报批评。

(二)市场开拓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我们大力开拓劳务市场,不断拓展劳务合作空间,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铺路搭桥。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和合作渠道的基础上,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展劳务合作空间。将全国市场划分为五大区域(广州、深圳、珠海及周边地区;杭州、宁波、厦门及周边地区;南京、无锡、昆山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济南、青岛、烟台、威 海及周边地区),招聘部分精干人员,组成专业化工作队伍,新设立了浙江、苏州、青岛、济南、深圳5个办事处,并在已有的北京、上海、烟台三个办事处成立党组织,注意分析研究五大区域用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研究向西部地区劳务输出的途径和办法,重点做好华东石油管理局劳务派遣业务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动劳务输出向成建制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劳务市场和用工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烟台港由原来的不足400人发展到近千人,上海由原来的23家用工单位发展到45家,新开辟用工基地45家。

在对外抓好市场开拓的同时,对内建设好承接输出的载体。把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平台,积极构建上下贯通、连接城乡、覆盖全县、信息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使其成为促进广大群众就业的桥梁和纽带。去年,我们按照《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县区级I类的规模和标准,建设改造了新人力资源市场,并于去年9月份正式启用。新建设的人力资源市场设有职业指导区、职业介绍区、信息查询区、信息发布区、求职登记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用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培训等服务,并配有悬挂式电子大屏幕和多媒体电脑触摸查询机,充分发挥了面向大众、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在全县构筑起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高效、科学、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去年以来,到人力资源市场登记求职、咨询人员达3万余人次。

(三)外出务工人员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能够减轻用工单位的负担,树立劳务输出工作的良好信誉,为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奠定基础。为此,劳务输出后,对外出务工人员分类登记、建档立卡,并分别在外出劳务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了驻外办事处,加强对劳务人员的跟踪管理与服务,重点搞好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协调。主要是对务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处理一些工伤事故、劳务纠纷、拖欠工资、违章违纪、新招人员安置、回流、辞退等问题,帮助广大劳务人员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发挥驻外办事处作用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驻外办事处自身建设,对长期驻外选派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和业

务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建立驻外办事机构8个。通过驻外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的努力,烟台港集团新增用工单位5个,其中蓬莱港由去年的42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上海由原来的23家用工单位发展到45家,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去年底,根据上海办事处建议,上海隧道地基注浆公司党支部与我县劳务输出办党支部结队共建,并正式签署结队共建协议书,以实现“在共建中共进,在共进中共荣,在共荣中共创和谐”的目标。通过结队共建,加强双方的党建工作,在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务工人员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共同创建和谐的用工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事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异地输出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政策扶持并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渠道开发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就业空间。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劳务输出、稳定企业促进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供需对接。把城镇就业服务和优惠政策尽快覆盖到农民,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和岗位信息。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农民技

能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采取定点、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成效。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进行多形式创业。加快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农民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五是推进就业援助,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就业增收。加大脱贫攻坚工程推进力度,确保有劳动力的农村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加快建立农村零转移家庭贫困户就业援助制度,对农村零转移家庭中的特殊困难劳动力,采取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

二〇〇九年五月七日

农村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doc》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