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2020-03-02 06:02: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1、时代的要求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向生活回归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不断改革的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对21世纪人才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口号,框正了教育的工具理性化倾向,意蕴着学校教育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理想和生存。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生命意识,生活世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其中心在于人的生存和人的价值。生活化的课堂应该是唤醒学生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尊重生命,关心个人的生命需要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同样,课堂教学生活化也注重人的动态生成,教育更要关注人的今后的可能生活,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服务。生活化的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教育的使命是帮助人去发现他人和发现自己,理解是共同生活的前提,是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心灵间的交流。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地球仅以“村”的形式存在,学会理解,学会共同生活,是现在教育的潜在目标。

2、认识误区

当前的教育应该说“应试教育”还是主流,因为现行的课堂“去生活化”的 倾向还十分厉害,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人为因素和课程因素值得关注。翻开中学各科教材,其中洋溢着学术理性主义的课程观念,而且为了追求学科体系结构完整性与纯洁性而走入误区,这就是课程从总体上脱离学生的生活。尽管在新的课程中,增加了一些经验(活动)课,但在教师的认识误区下,这些活动有多大成效值得怀疑。所以当前的课程教学(或称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活动,通过认知来传递和掌握书本知识。而教材所蕴涵的学科知识基本上是以“告诉”方式而不是以“感悟”方式呈现出来的,忽视学生内在体验和感悟,满足不了学生的审美生活和精神生活,造成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教师因素也不容忽视,教师是课程的代言人,在考试的要求下,对知识的传授只能按“标准”原则进行,在程式化的课程中把学生视为“等待加工的商品”,迫使学生沉浸在各种符号的逻辑运算和知识的被动接受中,使学生在课程里“失我化”“失生活化”。

3、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的完善,“人”的发展需求呼唤着课程回归生活。现

在正掀起这样的思潮。(一)课程理念: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提升学生主体意识。一方面,课程改革要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焕发出生活气息和生活活力;另一方面,课程改革要向“人的世界”回归,充分把握人在时空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拓展和解放课程教学时空。(二)课程目标:满足学生现实生活需要,建构学生可能生活。(三)超越科学世界束缚,关注学生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四)课程实施:突出交互主体性,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追求一种主体性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使师生真正“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

二、研究的假设

1、认清“课程教学生活化”的概念

长期以来,中小学呈现的“应试教育”的倾向以及“传统教学论”对教育实 践的消极影响,课堂上往往表现在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知识加工的机器,以及“去过程”、“去情景”等种种局限上,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不是一种教学技术和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新的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也即生成性思维方式)。“生活化”或称“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指回到生活原点和日常生活事件,而是要求知识教学与生活的整合,要时刻指向学生作为现实主体的发展,就是回归人本身。“课堂教学生活化”不是要求教学局限在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情景、生活事件和生活经验是教学过程中的背景和例证,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目标。“课堂生活化”教学只是不会像“传统教学论”和“应试教育”倾向那样无视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反注重教学联系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指自在的、自发的生活样式,主要包托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意识活动。而非日常生活是指自为的、自觉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主要包托实践的、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形式,所以“生活化”不是指日常生活的细节、事件或经验,而应该指“活动”。“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方法论上强调教学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在具体方法上强调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上注重过程的价值。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途径_8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中期报告

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doc

用“生活化”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析专题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doc》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