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双汇瘦肉精案例

2020-03-03 01:27: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

摘要:双汇集团作为全国肉制品行业的龙头,其生产的肉制品一直以“安全肉、放心肉”著称,但在2010年3月15日,央视曝光双汇在生产中收购了含瘦肉精的生猪,一时间舆论哗然。本案例描述了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整个过程,并着重描述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双汇集团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措施。这对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如何正确的应对危机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汇;瘦肉精;应对措施

1双汇简介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5000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双汇集团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各地。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 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 “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双汇集团也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50万头活牛、20多万吨鸡肉、5万吨鸡蛋、5万吨植物蛋白,通过养殖业年转化粮食8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间接为15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集团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要产业,旗下涵盖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配套产业群。

双汇产品做到头头检验、系统控制,确保食品安全,营业收入由1984年前的不足1000万发展到2010年的500亿元,年均增长35%。“ 十二五”,双汇集团发展目标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做久双汇,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肉类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双汇集团将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型食品企业集团。

2什么是“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的统称。它作为一类化学用品,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目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物质是一类叫做β-兴奋剂的药物,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伦特罗和美国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内脏特别是肝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是合法的。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

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从而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由于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而被禁用。国内一些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在中国普遍使用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属于非蛋白质激素,耐热,使用后会在猪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长期使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在2009年2月,瘦肉精曾导致广州70人中毒,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瘦肉精也从此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广泛观众的食品安全问题。

3 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

3.1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

2010年3月15日,这天是每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央视在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磅炸弹,曝光了肉食品行业巨头——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该节目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济源双汇有限公司正是其生猪收购企业之一。济源双汇公司是双汇集团旗下子公司之一,该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双汇宣称生产的猪肉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在该公司也随处可见,然而央视记着的调查却显示,这“十八道检验”中不包含瘦肉精的检验,导致这些添加瘦肉精的生猪流入到了双汇的生产车间,进而流入到了市场内和群众的餐桌上。 3.2事件的发展及双汇集团的应对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3月15日当天午后,双汇集团的股票双汇发展跌停,当天晚上双汇集团相关部门表示,由于此次事件的影响,双汇发展将于16日上午9点30分起停牌。农业部、商务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将彻查并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随后向社会公布。于此同时,一些商场或超市,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将一些双汇产品,尤其是济源双汇公司生产的产品从货架上撤出,等待事件处理结果出来后再做决定。

3月16日,河南省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立即查封了报道涉及的16家生猪养殖场,对涉嫌使用“瘦肉精”的生猪及134吨猪肉制品全部封存。相关部门还将派出工作组,深入各地全面彻查。

同日,双汇集团紧急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表示,双汇集团对此次事件深表歉意,并已召开高层会议,研究部署调查处理工作,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并派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双汇集团要求下属所有工厂,会进一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双汇集团将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此

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然而,这些举动并未平息各种质疑声,消费者对此也不买账。

时隔仅一日,双汇集团在3月17日第二次发表声明,声明中指出:双汇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把食品安全落实到每一天。为消除广大消费者的疑虑,责令济源双汇召回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处理。并对相关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免除了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的职务。同时,双汇集团还承诺,自3月16日起,双汇旗下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还将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出厂产品批批合格。

3月19日,在前期农业、商务等部门派出督察组赴河南调查的基础上,国务院继续加大调查力度,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公安、监察、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此次事件。

3月20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的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现场封存双汇冷鲜猪肉1877.9公斤,共抽样46个,其中6个确认为阳性,34个阴性,另有6个样品正在等待检测结果。这是在“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3月23日,为落实两个声明、确保食品安全,双汇集团召开了全国管理层及客户视频会议。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总经理游牧等集团、事业部高层、全国业务客户及部分记者4000多人参加了此次视频会议。

3月25日,双汇集团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双汇集团高层、业务采购人员、全国供应商及部分记者30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万隆在会上称,“双汇的产品经得起考验”,“双汇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

3月30日,在经过近半个月的排查确认后,农业部首次对河南生猪“瘦肉精”事件作出表态,称河南这次发生的“瘦肉精”案件是个别县市的少数人明知禁用仍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所引起,违法使用“瘦肉精”只是个别现象。

3月31日,双汇集团召开了“万人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50多家新闻媒体记着以及以及漯河市的工商、卫生、畜牧相关单位负责人。这是双汇陷入“瘦肉精”**后召开的第三次公开会议,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大会上重申了央视3·15特别节目将“瘦肉精”事件曝光以后双汇集团的两个声明,并且通报了近段时间全国的一个抽检信息:截止到3月30日,根据媒体公布全国61个地区政府执法部门的抽检结果显示,双汇集团产品合格,并没有检测出瘦肉精。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也在大会上对此次“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造成的影响,以及双汇集团做出的决定进行了公布。万隆在会上首次承认“瘦肉精”事件对双汇影响巨大:3月15日双汇发展股价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至今,影响销售额15亿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由于“瘦肉精”改生猪头头检查,全年预计增加检测费3亿多元,品牌美誉度也受到巨大伤害。然后,万隆当众宣读了双汇集团作出的六项决定:

1、强化源头控制。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

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环节。

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

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

5、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测。

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此外,在此次万人大会上,万隆代表管理层向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

“瘦肉精”事件的央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

在国家农业部首次表态“瘦肉精”事件只是个别现象及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之后,“瘦肉精”事件引起的**逐渐平息,4月19日双汇集团上市股票双汇发展宣布复牌,这也从侧面宣告了为期一个月的“瘦肉精”事件结束了。

4事件的影响

4.1对双汇的影响

此次“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集团来说可谓打击巨大。首先,在股市方面,从3月15日事件曝光当天开始停牌,到4月19日宣布复牌,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亲口承认双汇市值蒸发了103亿。其次,在肉制品市场上,双汇产品在全国地的商场超市内,遭到不同程度的下架,销量跌倒谷底。不少加盟商,经销商纷纷要求退货,更有甚者直接改旗易帜投靠雨润等双汇的竞争对手。自事件曝光起,到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仅仅半个月,影响销售额15亿元,而后续的影响仍在持续,其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最后,在品牌形象方面,双汇20多年来在公众心目中建立的“十八道检验,十八道放心”的品牌形象几乎毁于一旦,有业内人士称,双汇要恢复品牌形象至少需要3到5年的时间,并且恢复效果不容乐观。

4.2对行业的影响

“瘦肉精”事件不仅对双汇造成了巨大影响,也为整个肉制品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波动。首先,双汇作为行业老大,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最高,然而在“瘦肉精”事件之后,不仅双汇受到影响,行业其他品牌的信任度也受到影响,甚至有个别消费者在记着采访中表示:“双汇都不放心了,还有什么肉放心?干脆以后不吃肉了”。其次,按照农业部门的相关规定,目前生猪进入企业屠宰抽检的比例为3%~10%,但河南省肉类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透露,迫于外界的质疑,河南众多企业包括双汇在内,现在已对生猪逐头检测“瘦肉精”,这也就迫使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要逐头检测“瘦肉精”,这将令所有企业都将面临更高的检测成本压力。

5结语

双汇“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面对危机,双汇也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得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再一次告诉我们,产品质量永远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双汇瘦肉精案例详情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与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李洋 双汇瘦肉精案例.doc》
李洋 双汇瘦肉精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