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2020-03-03 03:02: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南安武荣中学:陈永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全国38个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历史课改的发展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传统教学常常出现的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适应了这一要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全新历史教育”。①通过半年的实验教学,我由衷感受到:历史课堂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历史教材也有了新突破。

一、把握《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教师必须在心态上、在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新《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历史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②,为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如教师在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课堂上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并辅以播放背景音乐,因为就本课整体来看,说明性语言较多,趣味性不强。这样处理就可以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变教为导,克服包办代替。

(二)《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④,为消除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的弊端,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正确公正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等等。这是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上的指导。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难以计数,但历史课堂的时间不允许对每一个人物都予以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如评价历史人物,可以采取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参与的重要活动进行分类,然再予以评价。一般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也可以采取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一般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述评。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师预先设立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的双边互动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经过学生的评价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出来。

又如学生写《我看秦始皇》这一小论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使学生能从秦始皇的功和过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有的学生虽然行文较少,但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的学生观点单一,只看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没能看到他的历史功绩,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自己所观看的一些有关秦始皇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来进行评论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批改后及时指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看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历史的发展。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使用历史新教材的新感受

(一)新教材的编制,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课程的“繁、难、偏、旧的现象,降低了学习难度。”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包袱中解放出来。

(二)新教材的实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创造空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及开拓性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实施,使教和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了,由老师是主体变为学生是主体了。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根据这一精神,我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意识和习惯。比如说:上“破解彩陶之谜”这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模仿做陶器,在做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古代人做陶器的苦与乐,领悟到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同时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制作各种样式不同用途不同的陶器,然后写出制作小论文。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制作展现在我的眼前,叫人大吃一惊,简直难以置信。看着那一件件精致的小作品,又看看文章中学生丰富的想象。你不由想到,若干年以后,他们中间也许会出现一个艺术家。这样的新感受让你回味无穷。

三、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变化

作为历史课程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动运作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单一,手段单一,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加上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为点缀,但教法往往并没有摆脱过去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则以知识点掌握为主,以大量的重复练习为手段。在这种教法和学法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学双方更要注重探究性学习,语言的表达锻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比如历史新教材“第8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教学:(1)学生回顾: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2)播放有关都江堰的专题资料片,为学生创设情景,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假如自己是李冰的话,将怎样修建都江堰,请把自己所设计的都江堰的蓝图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来了解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加深学生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教材中有很多“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针对这一特点,我总是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行议论、争辩,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参与到互动互惠的教学过程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变得开阔了,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下,要求学生动脑动手的多了,如学习“ 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既要求认识秦王扫六合的恢宏气势,又要研究赫赫一时的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原因,还要动手复制《秦朝疆域图》,使学生的思维在动脑动手的时候不断得到开发。半年来在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已进行过几次社会调查。如应用区分传说与历史的方法调查古丰州的历史,运用调查法来了解泉州的历史,用调查法来了解身边人口流动的情况及其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内收集资料分头进行,资料收集齐后小组成员共同整理分析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各组再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提高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托尔斯泰曾说:“对教师来说,最可怕的是墨守成规,思想懒惰。”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通过进修和自我学习,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重任,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新工作新感受

新环境 新感受

新教育新感受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doc》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