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2020-03-02 03:58: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本学期的儿童发展课,期末个人作业是观看心理影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在观看了《爱德华大夫》、《地球上的星星》、《小淘气尼古拉》,等多部影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没有夸张奔放的镜头,没有让人抱头痛哭的剧情。他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马修老师对于学生们的教化,在教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看到人性的邪恶和光辉,可以看到教育教法在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影片与放牛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叫做放牛班是因为,主人公马修老师来到了一所问题少年学校,这所学校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问题。玩略的性格,单亲或是孤儿的身份,使得这些学生像是公牛一样难以驯服。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他们遭受着毫无责任心的院长残暴的管教,却依然我行我素,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人生漫长的冬天里。而当马修老师到来,他们的人生终于迎来了光明的春天。看完这部影片,对于未来要成为一名小学老师的我,收获很大,影片中有几个情节最为触动我,故我想将这部影片分享给大家。

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一开始,他就收到了学生们的下马威。抽烟的骨架模型,光滑的讲台,被学生抢走皮包。但他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去树立自己的威严,而是选择宽容自己的学生。在课上,他让学生们去写自己未来理想的职业。这一举动平息了学生们的喧哗,所有的问题学生仿佛开始了各自人生的第一次思考。这发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问题学生们面对上课毫无兴趣无法安静下来,相反的,马修老师让他们写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他们却能配合的思考,并认真写下自己的答案。后来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包括那些问题学生。他们之所以遇到马修老师之前,调皮捣蛋,每天无所事事,面对院长暴力的惩罚依旧不知悔改。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人生,没有审视过自己生活的意义。诚然,即便是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并没有很快的起到效果,学生们在此之后依然犯了很多错误。但值得发现的是,他们犯错后不再是屡教不改,而是学会了反省与改正。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源自马修老师让他们正视了自己的人生,感到了自己该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从这一场景中不难看出,一名小学老师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人生,定下自己的理想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还没有人生观的概念,人没有目标当然没有活着的方向,人之初性本善的特点会随着社会和生活逐渐转变,变得世俗,变得恶性。这时就需要一个启蒙,让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做这个启蒙人,便是小学老师的工作。

影片中另外一个主要线索是有着“天使面容,恶魔内心”的小男孩莫翰奇,他人生的转变。在遇到马修老师之前,他是老师心中的恶魔,是院长的眼中钉肉中刺,包括他的母亲都对他感到失望,对他唯一的期望仅仅是让他可以一日三餐温饱。而当马修老师发现了他天籁一般的嗓音后,莫翰奇的人生改变了。莫翰奇被别人觉得他一无是处的时候,他有自暴自弃,他不害怕院长的暴力,无视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行我素,用课上画画,丑化院长来发泄自己心中的空虚和愤怒。我从中看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无法承受教师的批评与惩罚,他们的内心是有弹性的。当儿童受到批评与惩罚后,他们首先会感到失落,如果批评与惩罚继续,儿童会产生逆反心理。做错事,被批评,逆反,做错事。这样就成了教育的恶性循环,性本善的儿童就成了问题少年。回到影片中,当莫翰奇遇到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发现了他在演唱上的天赋,并加以培养,莫翰奇整个人的状态有了巨大的改变。因为莫翰奇看到了自己的天赋,他有了做优秀自己的方向。加上马修老师的鼓励,莫翰奇走出了之前的恶性循环。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被鼓励,进步,被鼓励。这便是与恶性循环相反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需要鼓励式教育,鼓励式教育的效率要高于批评式教育。因为教育的主体永远都是儿童自己而不是教育者,儿童自我的主动发展永远比教育者牛不喝水强按头效率高。鼓励式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那么教师该怎么鼓励儿童呢,鼓励点又在哪里呢?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天赋并加以鼓励培养,就像片中的马修老师一样。观影后我认为,除了先天的问题外,问题学生是不存在的。因为问题学生的产生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天赋没有被教育者发掘,长期的天赋压抑,使儿童养成了坏的习惯。并不是学生的本质有问题,而是习惯问题。当天赋被发掘,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像影片中的莫翰奇。

这部影片给了我一些日后如何做一名合格老师的启发,不仅是要包容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尊严。影片中,当莫翰奇的妈妈来看莫翰奇时,莫翰奇因为在黑板上羞辱马修老师而被关禁闭。马修老师面对莫翰奇的妈妈,没有告状,而是选择为莫翰奇掩饰他的错误,不让他的妈妈对他再失望。这份包容背后,更伟大的是马修老师实实在为学生考虑的心。当倔强的男孩面对自己的妈妈时,男孩有着自己独特倔强的尊严。马修老师的举动,是感化莫翰奇,而不是管教莫翰奇。这种给予学生尊严的教育方式,使马修老师不再是管教者,而成了引导者,教化者。当老师可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交流,甚至是成为朋友,师生的关系自然转好了。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影片中,院长用近乎像暴徒的方法,管教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只能教出暴徒。马修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家的品行,教育出来的自然是艺术家莫翰奇。这样的例子,是值得每一名教师反思的。

教育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只有当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特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率。这便是我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后留下的强烈感受。

放牛班春天 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doc》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