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2020-04-18 来源:观后感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放牛班春天 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信息系 袁高生

法国向来善拍文艺片且都很成功,总能以细碎的情节、脉脉的温情来打动观赏者,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放牛班的春天在大学时便看过了,当时是学生,仅从文艺片欣赏角度去看电影的剧本结构、导演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演员的演技。而今作为一位职教的老师,今年寒假又找出次片又看了一遍,环境发生了变化,感受也大不相同。

整部电影始终笼罩着一种佛家大慈悲的情感。大乘佛教以度人为己任,佛相信万物平等,万物皆能拯救,造了业罪,通过真心悔过佛也会给他们一次救赎的机会。

我们从事职教应持此胸怀,给我们学生脉脉温情,找到一座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感化他们。

推荐第2篇:《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看《放牛班的春天》的时候,我哭了好多次,笑了好多次。哭,笑——两种最富深情的表达方式。这部影片就像一碗汤,一碗出现在理想与现实,勇气与担忧不断在我生活里纠缠不清的时候的心灵鸡汤,它是那么热腾腾,舒暖开我整个身心。

我想先大概讲讲影片里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他也属于我们的故事”。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来蒙马修遗下的日记,莫翰奇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1949年1月15日,多年在不同领域的尝试失败后,我深信即将面临最悲惨的未来——这所行为偏差的青少年辅育院。”这是马修老师最初的自白。

马修从这天开始就不断发现伤害。每天在铁门前等待星期六父亲接他回家的可怜孤儿贝比诺,用剪刀划破没收他香烟的老师的穆同,在门下设陷阱撞伤罚他打破壁砖的麦神父眼睛的盖贺客,被原来老师描述成“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的莫翰奇。。。。。。这些孩子都被不再关注学生的灵魂生长,不再倾听教师的善意建议,只在寻求通达的路径,只在解决经费的来源的哈善院长视为无可救药。面对学生,院长和老师只是权威地“ 一犯规,就处罚”。

难道他们真的无药可救?马修觉得不是的。为了更了解大家,马修请孩子们在纸上写下姓名、年龄,和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他很惊讶的是除了小不点贝比诺,每个人都写了,每个人都梦想有个很棒的职业,消防员,牛仔,驯兽师,战斗机驾驶,间谍,拿破仑,热气球驾驶员,外籍兵团。。。。。。他也发现穆同担心病情突然恶化的麦神父会死,老做和本性相违背事情的莫翰奇有着天赐的好嗓子,郭和颁偷了院长的20万法郎只是为了付飞行热气球完成他热气球驾驶员的梦想。。。。。。马修决定用心去驯服他的那些爱作怪的学生们,尽管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阻碍。

曾发誓永远不再作曲的马修要为他们写歌,组合唱团。在他看来,可爱的孩子们就是他满满的灵感。原来歌声真的让孩子们不再那么爱闹事,而且似乎启发了他们的心智。令人喜悦的事情一件件出现。连严肃爱打人的萧老师也开始有意无意协助马修老师。合唱团也令院董事很兴奋,只是这教育成果被没人情味的哈善院长揽入自己怀中。

就在哈善院长为解决经费并封爵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来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一封封叠成纸飞机的送别信,还有窗户里飘出的心灵歌声,让马修老师幸福而自豪,他明白他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了。

“此刻,我心中充满喜悦与乐观,我真想向全世界高声大喊,但又有谁会听到我的心声?根本没人在乎我的存在,伟大的艺术家很快的找回自我,我名叫克来蒙马修,过气的音乐家和失业代课老师。”这是马修最后的自白。

贝比诺的坚持和等待是值得的,马修离开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马修带走了可怜的贝比诺。莫翰奇也申请了里昂音乐学院,我想其他孩子们也已经过着和从前不一样的生活。

马修教音乐直到他的生命尽头,但并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他知晓,真的只有他知晓吗?不!应该不只。。。。。。

克来蒙马修用音乐做教育,用希望和爱做导师,我想,没有比这还轻柔却充满力量的方式了,教育即启发心智,以心对心的行为艺术,而且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无差别的爱,马修老师做得太好了,虽然蒙丹成为了他的一个遗憾。就像影片中的麦神父所说,孩子们都不坏,不过要懂他。麦神父在我看来是一个大智者,也大善者。

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无疑也是教育的一个规律。过气的音乐家克来蒙马修拉着处于黑暗底畔的孩子们走出心灵的穷途,看到了光芒万丈的天空,却也成就了自己的音乐人生。这不就说明教书育人不只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的生存,更深的是这是创造老师自己的人生。一个人的人生意义不可能置于他所做的事情的意义之外,哪怕再怎么不足挂齿的事。

老师教育孩子,那孩子是什么,教师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终生都在尝试答案的问题,而这个答案,需要你用心用爱用一生去努力完美! Vois sur ton chemin 暸望你人生未来的道路 Gamins oubliés égarés 被遗忘和迷失的孩子们 Donne leur la main 请对他们伸出你的援手

Pour les menés vers d\'autre lendemain 引领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Sent au coeur de la nuit 感受著午夜的激情 L\'onde d\'espoir 希望的波动 Ardeur de la vie 生命的热力 Sentier de gloire 感受著旅途的荣耀 Bonheurs enfantins 孩提的幸福时光

trop vite oublié effacé s 太快遗忘和抹灭

Une lumière dorée brille sans fin 万丈光芒闪耀 Tout au bout du chemin 在道路的尽头

Sent au coeur de la nuit 感受著午夜的激情 L\'onde d\'espoir 希望的波动 Ardeur de la vie 生命的热力 Sentier de gloire 感受著旅途的荣耀

推荐第3篇: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影片,它讲述了马修老师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马修老师来到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任学监。在这所学校里,校长把这些犯有错误和调皮的孩子,视为无可救药的人,采取严厉的高压管理,动不动用鞭打体罚。

马修老师对学校的这种制度深恶痛绝。他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他用他宽广的爱心溶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永远对他们深怀信心,给予他们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尽力培养他们。其中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马修老师克服重重阻力,给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扉,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和希望。他在课堂上,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的尊重。

他尽心尽职地培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其中莫翰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莫翰奇,一个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马修的细心观察和培养,他的音乐才华得到充分的挖掘。当莫翰奇因辱骂校长而被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就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他,还给他单独辅导。正是由于马修

1 / 2

的无尽的关爱和鼓励,莫翰奇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真诚的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永远感激老师的关爱。

2 / 2

推荐第4篇:《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1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法国电影,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没有和爱情公寓一样的爆笑镜头,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却让人看了之后深受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孩子是一群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学校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采取体罚、禁闭等处罚方式。而一名叫马修的音乐老师,用爱心关怀他们。在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这些孩子喜爱音乐,于是他费尽心思组建了一个合唱团,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学会了欣赏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爱,激起了幼小心灵中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最终给孩子们带来了春天。

我觉得马修是一位落魄、怀才不遇的音乐家,作为一位老师,他是杰出的、成功的,因为他有一颗博爱的心,懂得平等地爱学生,知晓如何“教化”学生N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这样。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2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我们用各种角度欣赏这世界;为了放松、为了娱乐、为了欢笑,走进电影院,沉浸在被黑暗压缩的空间,享受电影的嘲、情节,投入布幕上的影像,用心感动。

去年美术课,老师分享了一部好电影给我们──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弦的画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脑海。一位代课老师──马修,进了一家收养孤儿或不正常孩子的学院,全校只有几班,通通是难以管教的学生;纵使上课时间,打闹、恶作剧、也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一次,一群学生被马修老师逮到改编歌词,在宿舍里乱唱;从此,他发现他们愿意唱,只是不会唱。于是,马修老师训练他们一阵子,组成的合唱团名号便打响全国!但马修却被任性的校长资遣,那一群原本只会闯祸的野孩子,居然从窗口偷偷丢出一架架纸飞机,滑过的弧线,宛如孩子们内心如刀割的伤痕,代表他们忧愁的哀伤。

多么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课老师,竟能把一群只会为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报答的小孩。整部电影我都睁大了双眼观看,深怕遗漏了哪一形。它说明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凡事没有不可能。老师的那一份细心、苦心,全在学生身上印证出来;每滴眼泪、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么的真挚诚信。大家眼里的小孩,只是尚未被爱的一面;在漫妙天籁的回声中,才能体悟他们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应有的稚气。唯有如此的感动,才能让你我的心,多一个温暖的慰藉。

一场电影,是属于自己的冒险旅程,让自己的心灵感动;一场电影,是回顾以往时光与满足超现实幻想的方法;一场电影,将多为你我的人生,增添丰富的色彩!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3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向我们讲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捉弄老师、打架、逃学……简直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校长非常暴力,制度订得很死,把学生当犯人一样管理 。老师面对这些顽皮成性的学生,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把学生当牛一样看管。

一个叫马修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这所学校,他非常有才华和远见,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他没有像校长和其他老师那样放弃学生。马修老师首先到学生们中间去发现有音乐天赋的人,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刚开始校长很反对。可是,学生们的歌声感到了女伯爵,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学生们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尊,学生们的坏习惯在歌声中得到了改变,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改变。非常遗憾的是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除了,在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因为害怕被关禁闭,只能从窗户里放纸飞机,飞机上写着与马修老师告别的话。一个好老师,一个深受学生和同事喜欢的好老师,就这样被校长开除了,但是很欣慰的是,马修老师带走了一个孤儿,一个把他认爸爸的孤儿。

看完电影,我闭目沉思。只会体罚学生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只有用爱才能改变学生,改变学校。电影中的马修是一个好老师,电影中的学生喜欢他,我也喜欢他。我更希望:我们老师能像马修一样用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呵护学生,让我们从这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4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可以让人看后,从中感受到爱。1949年,马修去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担任音乐老师,一来到这,就好像看见了孩子们的地狱,看见了学校里各种体罚学生的方法,十分残酷,觉得孩子们十分可怜。他用音乐里包含的爱去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看过这部电影后,我想,老师们的慈爱关怀和宽容——就是无限的爱吧。

对于学生的恶作剧,马修从来没有真正的讨厌他们,一位优秀的老师——马修告诉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习好,就要将爱,一滴不漏地洒在学生们的心里,要把无限的爱释放出来。

看着这部对学生充满了无限关爱的电影,我联想到了现在,老师看上去只想让我们学习,但他的心里却充满无限的爱。老师是如此地爱我们,但我们却认为老师只是一个教学的机器,回复老师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冷漠而没有一点热情的眼神和回答。每一次我们考取一百分后,却会觉得老师脸上的笑容是因为他教学的成果。其实不然,老师的微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爱不是白费的,自己对孩子们洒下了无限的爱。这么看来,我反而觉得这样的学生才是冷漠无情的吧。

生活中的老师可能没有电影中的老师那样充满乐趣和温柔,也许老师看上去会有一些冷淡,但他们拥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了关爱。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让老师得到应有的回报。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5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一名正处于人生低谷的法国音乐家马修,从一个个“坏孩子”身上,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

法国的一个冬天,马修,曾经的大音乐家,此时正站在“池塘之底”学校的大门前,即将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在这里,马修队校长处罚式的教育极为不满,通过对孩子的观察,马修决定成为一名“布道者”,用音乐救赎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个合唱团。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男孩皮埃尔,一边努力教导,一边与家长沟通。然而,马修也并非一切顺利――蒙丹,一个心理变态、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制造麻烦。最后,因孟丹纵火,马修最终丢掉了工作。

这部电影有两个情节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带走的情节。那时蒙丹私自逃学,又恰好学校的经费不翼而飞于是他便认为是作案者。在即将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他转过身来,对着默送他离开的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后才一边挣扎,一边被警察带走,马修也喃喃说道:“再见了,男中音……”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许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许是对马修的肯定,也许是对马修的猜疑,也许是在告诉马修:“我还会回来的。”

最让我深思的是结尾那时马修正欲登车离开,最小的孩子,佩皮诺小跑着叫住了马修,央求着马修带着他一同离开。佩皮诺从小就没有父母,可他总是坚信父亲会在星期六带他离开,马修与他离开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没错,马修并没有儿女,可对于“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个孩子真正的父亲。

曾经,六十个孩子也许是池底的污泥,而马修却如一束阳光,把池塘之底变成最纯洁的流云。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6

这部电影是讲述一名代课老师教一群学生唱歌的故事,原来的老师喜欢只要学生一犯错,就要体罚。而这名老师很有耐心,他会慢慢带着学生们引入音乐的世界,这些学生中,有一位叫皮埃尔的小男孩,他是一个十分有音乐天赋的人,可因为他的性格有一些羞涩,所以没有发挥出来。不过,在马休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地发挥出了自己的音乐潜能,并成为了这个合唱团的领唱。

这部电影的结局很感人,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双亡,可他还是坚信他们一定会来接的,于是他每个星期六都等着他父母来接。不过,最终马体老师带着他走了,那天也正好是星期六。这个结局让我感觉到这名男孩很想得到父母的爱,马体老师帮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这部电影里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院长。他是一个很自私自利的人,一位女伯爵夫人来教养院参观,院长让音乐班的同学表演合唱,女伯爵夫人听得很入迷也很深受感动,于是并问马休老师是谁要组建这个合唱团的,结果院长抢答了马体老师的话说是他自己组团的!院长虽然受到女爵士很高的赞赏得到了很大的荣誉,却在学生们心中的位置一落千丈。所以,我们不能自私,如果得了荣誉应该和在大家一起分享,而不是独自享用。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给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多多欣赏这种电影。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7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1949年,马修老师在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担任音乐老师。生活在这所寄宿学校的孩子,就如生活在第十八层地狱。这里的学生,非常喜欢搞恶作剧,为此校长取消了他们的一切娱乐活动。马修老师用音乐让孩子们发生奇迹般的变化,让外貌是天使,心肠是魔鬼的皮埃尔长大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音乐家。

马修老师用爱的力量,让孩子们懂得了感激,改变了冷酷的校长。

在我一、二年级时,教我们的音乐老师,是一个只知道嘲笑学生、惩罚学生的老师,她想让我们班成为一个音乐表现突出的班级。可是她不让我们多唱,而是在她连珠炮似的“讲解”之后,才让我们放声歌唱。可往往是等她“讲解”完之后,一节课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所以我们班的音乐考试成绩却成为了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

到了三年级,我们班换了一个音乐老师,她不会嘲笑学生,不会惩罚学生,而是用爱的力量来教育我们,教我们唱歌。每当同学在课堂上犯错时,她会宽恕。上课时,有35分钟拿来给我们唱,剩下的5分钟会让我们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我们的音乐课进步很快,同学们学会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

如果一个老师,能用爱对学生,就像马修老师那样,对待学生,我相信,学生也不会搞恶作剧,会成为一个个懂礼貌、有教养、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8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没有著名的演员,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有一群“问题”孩子,一个光头老师,他用优美的音乐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成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到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当学监,这里的学生大多是性格乖戾,从事过盗窃,父母管教不了的孩子。马修发现校长以“紧闭、殴打、打扫学校”等手段管治这群学生,还制定了“行动——反应”的校规。马修想用音乐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这当中,拥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的莫杭治最让他头疼。马修的谆谆善诱渐渐把他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帮助他改邪归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马修凭借着宽广的胸怀,去面对孩子们接二连三的恶作剧,当发现是郭邦偷的钱,并知道他用钱买热气球时,他没有告诉校长,而是被他这毫无恶意的心灵震惊了,马修的善良与爱,犹如一道阳光照进孩子们的心里,照亮了他们晦涩的童年。当他让他们敞开心扉去写长大后的理想时,他看到的大多是“亡命奴、间谍、牛仔”之类的梦想,而他没有告诉别人,只是悄悄的收下,并启发他们发现自己心底的渴望,体现了他对他们的尊重;当马修发现了莫杭治独特的嗓音后,便给他单独训练,让他进行独唱,成为合唱团最空灵、纯洁的声音。体现了他善于发掘天赋,对孩子们抱有希望。

“世事不能绝对,有些事情总值得尝试。永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这部电影中让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颗树、一颗草、抑或一颗花。而这些阳关、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9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种新的形式,观看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初次听说还是在一个娱乐节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群歌声如天籁般的孩子们,这次借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部电影。

在片初是以回忆倒序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顽劣的孩子各种恶作剧的戏弄老师,同时老师们也在用严厉的方式惩罚者他们,“犯规—惩罚”是校长及老师的口头禅,孩子们的举动就像弹簧一样被压制再反弹。

终于,主人公马修老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他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满腹的才华,仅仅是一个落魄的音乐老师,可他的到来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让我们瞬间就发现了这群孩子的优点,他用音乐拯救了这群无人问津孩子。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虽然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但他尽自己所能做着一切。最让我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像马修老师,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让我们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把爱带给每一个孩子!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10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关于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 莫昂克的童年回忆。内容大概是这样子的:克莱门 马修是过时的音乐家,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底教养院”。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这种教育不仅没有使男孩们变乖变好,反而变本加厉了。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是男孩们还是很调皮,还偷了他的小皮包,但是他发现后没有告诉残暴的校长,这使孩子们对他稍稍有点好感,但还是很捣蛋。最终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在马修的带领下孩子们真的变好了很多,改变了很多。主人公拥有一副好声音,在马修老师教育下,本来最皮的他变得乖多了,最后也走上音乐这条路。

看了这故事后,我想到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里面有很多调皮的孩子,他们会打架吸烟会欺负善良的老师等等许多令人反感的行为习惯。而在坏校长他没有意识到“人之初,性本善”,认为这都是一群坏孩子,必须要用做错事,就要重罚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超严格的处罚。导致孩子们更加反感。而马修老师有意识到这点,知道孩子的本性都是善的,就去慢慢的了解他们,深入他们的内心,慢慢的教导他们,终于他用影响孩子,是他们变得更善良更快乐。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经过这个多历史的考验,能流传到现在肯定是有他的道理,有世人的认可。所以但我们遇到一些坏孩子时,不要一味的惩罚责备他们,更多的是要教导和感化他们。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推荐第5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311历史1班53号李彩凤

作为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经常观看有关教育方面的片子。 如《死亡诗社》,《街头日记》等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个影片讲述了一个代课的音乐老师---马修如何教育一班顽皮的学生,并且帮助他们找回信心和希望。

电影中的孩子很顽皮,是典型的问题少年。他们旷课,抽烟,喝酒······无“恶”不作。同时,学校的校长是一个冷血,势利的人,还有把“体罚”奉为撒手锏的老师,严酷的军事化管理。这些都使这间学校透露出一种监狱的气息。

而新来的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和方法教育了“放羊”式的孩子。他认真观察孩子的特点,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当他知道班里有个孩子叫莫翰奇的孩子很喜欢音乐,他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让莫翰奇参与了大合唱。对于犯错的孩子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马修老师用爱筑起了一道与孩子们之间的桥梁。尽管最后马修老师被辞退了,但是马修马修老师却收到了这群小顽皮对他的认可和爱护,一架架小飞机在空中盘旋,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爱,也是一种别样的回报。

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需要技术上的探讨和创新,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即使是面对“十恶不赦”的学生。只要我们用爱用心就能感化。同时也不要以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觉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就是个榜样。老师如果重视学生,关心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相应的愿意学习这位老师的科目,和老师相处得也非常融洽。

就以我的经历为例,五一过后我们师范生有一个见习的机会。我上的是历史课,第一节上课时我注意到一个小男生总是低着头,我有意识地从他身边经过认真观察他,并且叫他回答问题。还对他的答案进行赞扬。渐渐地,那个男生变得很认真听我的课,我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能准确的回答出来。走的那天,他怯生生的跑过来问我要QQ号。现在我们偶尔聊聊天,他告诉我,他的历史成绩进步得很快。我感到很欣慰,也鼓励他认真学好其他科目。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学生”,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更有心地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做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学校的校训。我们面对的是纯真、无瑕的心灵。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推荐第6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马修老师来到这座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中的学生叛逆、撒谎、抽烟、打架等干净坏事。校长完全不相信学生,认为这些学生已经无可救药。

在这所学校中,一直都实行着“行动---反应”的惩罚机制,一旦学生出现破坏行为,老师会让所有学生集合,先让他们自己主动认错,没人承认则一个个轮流将所有学生带去关禁闭;学校的钱被人偷了,老师惯性思维认为是坏学生蒙东偷的,完全不去查清事情的真相,直接就叫警察将他带走了,后来知道了真正的偷钱者,校长也没有为蒙东澄清,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放火事件的发生。学校校长一味地认为这些学生都是不好的,有时甚至会打学生。但,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正确的时候,老师也会奖励学生饼干来激励学生。

而马修老师的做法和原来学校老师的做法是不同的。针对马克使马克森斯大叔眼睛受伤这件事,他并没有以打骂学生为惩罚手段,而是先让马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然后让他到医务室照顾马克森斯大叔,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学生自编歌曲唱骂马修老师,他不仅没有生气,而且就此发现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与天分,并有了组织一个合唱团的想法,让所有学生能够在合唱团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皮埃尔向马修老师泼墨水,被他妈妈得知后,表现出对皮埃尔极大的失望,皮埃尔不承认错误且不愿意参加合唱,但在给伯爵夫人表演的过程中,马修老师出人意料地让他演唱,一方面使皮埃尔的才华得到了展示,另一方面,也使皮埃尔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错误。马修老师得知派皮诺被其他学生欺负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漠视,而是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就近照顾,在课上也经常对其他学生强调家人的重要性,并嘱咐他们要经常写信给家人。

在这所学校的学生很多都很叛逆,会捉弄老师、抽烟、打架、欺凌弱小,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老师的理解,有的甚至是孤儿。这些孩子虽然表面上干了很多坏事,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依然是美好纯洁善良的,也许他们只是用自己叛逆的行为来隐藏自己敏感脆弱的内心罢了。他们需要的是关心、爱护与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大骂与苛责。

马修老师的到来,对这些孩子来说,无疑是在他们黑暗的世界里注入了一丝光明。马修老师在一开始就对“行动--反应”惩罚机制反感,他并不认为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生进行处罚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而我也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盲目地对学生进行处罚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而且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友谊,破坏同学间的感情,我们应多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让我们能够更了解他们。其次,马修老师在第一节课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将来想干的事,以此来熟悉自己的学生,同时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这是一种拉近师生间关系的好方法,老师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需求,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教与学都得到有效的提高。马修老师冒着自己会被炒鱿鱼的风险,组织合唱团,让学生能够光明正大地唱歌,一心将学生的利益摆在首位,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他多次和皮埃尔的母亲提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尽全力将皮埃尔推荐到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才华得到最大的体现。这也是我非常欣赏马修老师的地方,身为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出每个孩子最大的潜能,并为孩子更好地发展而创造出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成为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而多和家长沟通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还有,马修老师虽然成为了一位学监,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甚至通过音乐使学生得到了成长,因此,不管将来我们将面对什么困难,但是我们始终都要像马修老师那样,坚守住自己热爱的事业。 我想通过这部影片,我们从马修的身上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老师,而我相信我们也正在朝着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着、前进着。

推荐第7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2011级6班

王楠

一个人选择不了的东西有很多,却可以选择身边的风景和同看风景的人。 ————题记

灵魂的洗礼

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灵魂,这是西方电影的一个惯性模式,从小的时候看的《音乐之声》到《海上钢琴师》再到今天看的《放牛班的春天》,无一不是这样的范本,音乐嵌入西方教育中,既有家庭教育也有学校教育,但最后都回归到了心灵方面。

音乐是人类最优秀的学习成果,从对自然万物的单纯模仿再到加入个人情感,直到懂得掌握嗓音音阶的变化和乐器的制作,人类便找到了情感的发泄途径,并惊奇地发现音乐的伟大魔力加以开发以求达到神识。

曾记得,我看过一部好莱坞科幻片,讲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坚船利炮不顶用,飞机导弹不堪一击,世界各国组成的联合大军眼看就要被击溃,地球将不复存在。但是不知从哪里传出的赞美诗看似微弱但是却破坏了外星人的机器,人们用音乐击溃了外星人又一次拯救了地球。看似荒谬的结局却告诉了我们真正拯救人类的是人类的对内心的真实放映。

可悲的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知识”指的是语数外、政史地、数理化,没有音乐这一选项。这与中国千百年来的思想教化有关,从事音乐行业的人是地位低下的人,是社会的底层。即使在文明开化的朝代,音乐也只是少数阶级狎玩的消遣罢了,能有几人把音乐当成毕生的追求,当作感化良知的利器呢?

现代教育讲究的是实用,一切都是为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站稳脚跟,但多少人又在这个世界里丧失了灵魂?有些人音乐等级很高但是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音盲”,没有情感的演奏,没有收获的聆听,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后马修教员并没有靠着演奏扬名立万而是选择平静的生活着,怀才不必锋芒毕露,只需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道路,过没有遗憾的人生。

我希望的是有一天我的孩子会两三乐器,能在社会洪流中片刻歇息,看清前路,选择自己心的道路。

因果的选择

片中的校长、马修、皮埃尔、佩皮罗、蒙丹„„这些人物都是随着镜头慢慢展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貌,但在这部影片中却充满着惊奇的转折,校长因为偷钱事件怪罪了蒙丹,马修因带孩子们组织合唱团而受嘉奖,校长抢头功而离校,蒙丹为了报复烧了学校,马修被辞退„„一系列的组合令人唏嘘不已,我不禁在想,如果蒙丹没被冤枉,马修和皮埃尔的妈妈能在一起,校长能在有人性一点或许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我们在人生中也面临着很多很多的选择,没有一个人保证自己的选择就是正确无误的,只是选了不同的方向会遇到不同的人或是罢了。没有人能真正定义失败或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教育工作者不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领路人,给人指引一条更精彩的道路。更应看到每个人心灵的渴望,给予对其天赋的肯定,而不是流水型生产,千篇1律,扼杀才能。

平凡的伟大

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的,就像马修,原本可以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的,但是命运不公,他没有成为他梦想中愿成为的那样,但是他却为那些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带去了春天。

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字眼但是却是需要被人尊重的被人理解的。我衷心的希望未来的我们能为孩子们带去春天。

推荐第8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马修老师不仅带给了孩子们快乐的音符,更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者,他关注孩子的成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予每个孩子一定的学习、活动空间(那个成为琴架的孩子彰显了马修老师的教育智慧),允许他们犯错,鼓励他们改正,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他能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不用有色眼光来看待他们;他关注孩子的真实成长,在不违反原则性问题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创新,并督促他们按计划执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孟兰

推荐第9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李辉婷 2010060121在电影泛滥的今天,要看到一部真正的好片可能需要经过数十甚至数百部的视觉虐待,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我就经常花100分钟左右,看完一部电影,发现这根本就不值得那宝贵的100分钟,但又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样一部绝对超值的电影。

我不得不佩服这个翻译,她完全对得起美丽的汉语,让人仅是读这个片名,就会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感和光明的希望感,不会产生一丝的沉重及压抑。

让我来想一想,这部没有激烈打斗场面,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俊男美女主人公,甚至没有艳丽色彩,没有突出笑点及悲伤点的电影,怎会使得如此多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深深喜爱上它。它仅是用了大部分灰色调,温吞的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有一个循循善诱且充满爱心的老师克莱蒙马修,一群各种各样的问题少年,一所监狱式的学校,一个狱长形的院长,以及无所不在体罚,最后,还有飘扬始终的音乐。就这样的一部电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认为,这是爱,以及,尊重。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并认识到两点,一是,音乐是人类交流的最好语言;二是,教师永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管这里的少年们有着怎样的问题,但请相信,这绝对不是他们的本性!要怪只能怪他们生活的环境做出了错误的引导,应该说,问题少年是最无辜的人群。他们不管做了多少的坏事,但面对着音乐,他们表现出了单纯的喜欢和对音乐的渴求。在一次次的合唱中,大家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找到了团结力,找回了属于他们的单纯,微笑,意识到生命中除了捣蛋还有很多有意义且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们从最初的抵抗,到合作,到欢乐,到渴求,这不得不说,音乐做了师生心灵交流的良好媒介,大家从心灵上接受了这一个秃顶老师,而不同于只认犯错——处罚的院长大人。人说,音乐能够净化心灵,说的一点没错。

再者,我又重新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在电影中,克莱蒙马修是这样一个教师,他有着浓浓的爱,有着引导学生的决心,有着尊重学生,将学生看成同等人来对待的态度。他发现了尽管孩子们很调皮捣蛋,但依旧对未来有着希望,有着想法,所以他就开始用音乐打开他们的心,纠正他们违反本性的行为。他发现了皮耶的天籁嗓音,便想尽一切办法使得他能在这方面走下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已经不认识太久太久。应试教育过得久了,已经让我曲解了教师的含义,教师于我而言就是合作关系,他们帮助我考试过关,我们帮他们挣业绩,我戴着有色眼镜看教师从业者,觉得老师的关心及引导是他们的职业所在。偶尔能碰到让人心悦诚服的老师,但那实属不易。今天,重温这部电影,我重新拾起了这句话,并希望以后我能做到这一点。

推荐第1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

篇1:爱心成就春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何梦娇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里除了感动、敬佩,还有思考。

不得不说,随着日记本的打开来到”池塘之底“,看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看到那凌乱吵闹的场面,我非常同情马修先生。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没有勇气打开那扇教室的门;如果换做是我,我也许会挖空心思地寻找”制服“他们的方法;如果换做是我,我或许常会焦虑、常会暴躁,只因这样的班级太难管理。也正因为情况看起来如此”糟糕“,当我看到孩子们在马修先生的带领下的改变,那种震撼与佩服充斥着我的内心。当马修先生离开学校时,那一架架纸飞机、那稚嫩的字迹、还有窗口伸出的一双双小手,都印证着马修先生的成功,同时也让每一个观众都深深感动。

那么多”混世魔王“为什么会那么喜爱、尊敬、信任、拥戴他们的学监马修先生呢?从影片中不难发现,首先就是马修先生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再者就是”合唱团“或者是音乐把他们彼此串联在了一起。

马修先生对孩子的爱,涵盖面很广,有关心、喜欢、尊敬、宽容。对每一个孩子生活上的关心,想办法让他们不再洗冷水澡,洗上热水澡;对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不片面,不存偏见;尊敬每一个孩子,把孩子当成同自己同等的人来对待,不喜欢让孩子关禁闭;有原则地宽容他的孩子,因为是孩子,原谅他的错误,告诉他弥补的方法,勒盖莱克真诚自愿地去照顾马克森斯大叔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让我想起刚接这个班级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五年级刚开学没几天就是教师节,这个节日总是令老师们处境非常尴尬,”送礼“问题又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一早上,不少孩子都非常兴奋地给老师们送花递贺卡,面对孩子们的热情,心里面不免暖融融的。当然除了孩子们的祝福,家长们也以短信形式送祝福,其中有一条让我们三个任课老师非常惊诧。因为短信告诉我们,这位母亲让孩子给每个任课老师送了贺卡,贺卡里竟然还都夹着三百元现金!可是却不曾看见那个孩子——涛,来给我们送贺卡。到了快放学时,我们只能把事情如实告诉了孩子的母亲。已经带他们一段时间的老师说这孩子以前撒过慌,藏过东西,所以这次的事情就显得很不单纯。第二天,我找来涛询问此事,孩子一口咬定已经给老师们了,但是后来听他自己的陈述不免漏洞百出,涛看上去很慌张,但仍一口咬定已经给老师了。看着他的样子,我知道他害怕后果,其实早就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我答应他不把此事告诉其他人,答应他会跟他妈妈好好沟通交流,只要他能改正,还是好孩子。最后,孩子说出了真相,我也履行了对他的诺言。当然,现在的涛非常正直,只要是他犯的错误,他从不狡辩,认真改正,对班级的每一件事他也是非常热心、并且总能出色完成。看到他的改变,我庆幸当时给予他宽容,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

如果说马修先生的爱让每个孩子慢慢改变的话,那”合唱团“的成立把他和孩子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寻求进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 1 9 4 3 年提出” 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 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 人们才有可能” 自我实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在群体内,成员可以与别人保持联系,获得友情与支持;成员间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其行为表现是协调的,同一个群体的成员在一致对外时,不会发生矛盾和摩擦,彼此都体会到大家都同属于一个群体,特别是当群体受到攻击或群体取得荣誉的时候,群体成员会表现得更加团结。

合唱队就满足了孩子们”归属和爱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声音条件,每个孩子在合唱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高音、次高音、低音,不会唱歌的孩子派皮诺被任命为合唱团的”副指挥“,找不着调的科宾被委任以乐谱架的工作。就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位置,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所以,奇迹发生了,孩子们自律了,团结了,向上了。这就是集体对于个人的力量所在。

这种形式让我想起了学校的”爱心教室“,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相信每个老师在构建”爱心教室“的过程中都看到了学生在一间间普通的教室里发生改变。他们自律、自强,有竞争意识,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自身,更能为他所处的小组添砖加瓦,他们的小组是一个集体,要团结、互助;他们以班级为中心,以班级为荣,以为班级奉献力量为荣。这就是”爱心教室“的力量所在。

我想,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放牛班“前后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教育不是专制,需要专注,需要爱,需要智慧。希望春天能在每一位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每一个班级、每一间教室!

篇2:付出理解和接受 收获尊重和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观影有感

作者:何美琴

职业原因,特别爱看有关教育的优秀电影。今天,我重看《放牛班的春天》,再学电影里中的马修老师,如何赢得孩子的心,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成长。

影片讲的是1949年发生在法国乡村一所专为”再教育“儿童设置寄宿学校——”池塘之底“里的故事。在这里,一位失意的音乐家马修用自己音乐和宽容拯救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春天,带来了希望,教师马修的教育哲学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展示的淋漓尽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所寄宿制学校里的孩子,可能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勉强的满足。亲情的缺失,校长滥用体罚的管教方法,使孩子们缺乏心灵的沟通和成长。马修老师可能没有学习过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满足了孩子们的各种基本需要,从而赢得了孩子的认可。

让我们来看看马修老师是如何做的。

在第一节课上马修读到了孩子们的理想,他觉得他们如同音乐一样”前方总有希望“。所以他没有像另一位老师那样对这里的孩子形成偏见,”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而是永远正面的积极关注,对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缺点,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正是这样的睿智和宽容,马修老师渐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首先马修老师在见识了校长的滥用体罚后,深不以为然,为了尽可能帮学生从校长的淫威下解脱出来,他总是尽量避免把犯错的学生交到校长手上,还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身心伤害。因此,孩子们从他那里首先得到了安全的需要。

他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贝比诺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为了达到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他采取了独特的惩罚方法:在处理乐格克弄伤马桑大叔的问题上,马修老师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给孩子悔改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悔悟。这些都让孩子们得到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当发现校长的十万法郎是郭邦为”实现愿望“所偷时,他上交了法郎、教育了郭邦,却在暴力的校长面前有所隐瞒,保留了郭邦的尊严;在莫杭治因画了”校长吃屎“的漫画被关禁闭期间,他谎称莫杭治去治疗牙疼了,为一个有恋母情节的孩子保住了在母亲面前的尊严。这一切,都给了孩子们尊重的需要。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体现了马修老师的伟大人格,那么在满足审美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方面,马修老师的超强专业技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试想,如果他没有能力作出那么优美的曲调,不能写出那么契合孩子心灵的诗词,没有组织能力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合唱队,他就只能做到善良马桑大叔那样。在组织合唱组时,马修教师把毫无音乐天赋的两个孩子任命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和”乐谱架“ ,让每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从活动中感受到音乐之美、集体合作之乐。另外,马修老师通过组成合唱团,慧眼识珠,把那个有着”天使脸孔“的音乐天才莫杭治推荐给了音乐学院,为他一生辉煌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搭好了阶梯,令他实现了原本无法想象的人生价值。

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是感人的音乐,而音乐象征着爱。罗杰斯说过,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马修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理解和尊重学生,因而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的学校有着许多马修老师般懂学生的一线教师,所以才有那么多凝聚力强,班风班貌优秀的班集体。向他们致敬!

篇3:不要遮挡阳光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朱晴

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看完电影眼前跳出了这样一个词语”阳光“,在这一个”问题学校“中,主人公——马修,一位普通,甚至是长得不怎么好看的老师,给孩子们带去了阳光,音乐给孩子们带去了阳光。他究竟是怎样让这样的阳光照亮了六十几位孩子的人生?

在这所学校里有幼小的,总是在等待爸爸妈妈的孩子;有高大而又有坏主意的顽劣的孩子;还有一群不断起哄模仿的孩子……一开始孩子害怕的是关禁闭,后来孩子害怕的是不能一起唱歌,这样的变化就是那位普通的马修撑起的美好的天空。

教育是一项美的事业,无论是引导、解决、沟通等都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就如花儿的成长应该时时听到花开的声音。而走进这一所学校似乎是阴沉、犹豫、血腥……应为这里从不沟通,只有呵斥、威胁、惩罚。自然,阳光被遮挡,美好被拒之门外。

直到马修的出现,剧中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他洒下的阳光”从简、从真、从美“孩子们犯错时,简单地交流,孩子有问题时真诚地告知,眼中关注更多关注孩子们美好的一面。合唱队中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可能这就是他能遍洒阳光的智慧。

回忆我们平时的班主任共作,如果同样”从简、从、真、从美“每一位孩子也能看到头顶的太阳。如:值日是每个孩子多要完成的,但完成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如何让让孩子出色地完成每一次之日?在班干部会议商量后便成立了:爱心菜田,把每一个岗位美其名曰”菜田“既激发同学的兴趣,更有利于督促每个孩子能在自己的菜园中辛勤劳动,或者说是孩子在自己的园地中自主、高效的活动,让它结出幸福的果实。

班级纪律管理员常常是很多人羡慕的岗位,但一些调皮的孩子常常是让管理员无可奈何,因此,成立菜园的竞争机制,这样后更多的孩子以更高的要求提醒自己,最主要的是,都积极、自愿地参与了班级管理,班内有位孩子就这样说:”我一定要‘风光’一回。“简单真实的语言说出的是孩子的心声,传递的是孩子美好的向往,见证的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每天陪伴这样一群孩子,相信班主任的工作一定也定会是得心应手、惊喜不断。

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友情,班主任就是要时时刻刻发现这样的美、放大这样的美,甚至创造这样的美。

交到我们手中的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那如何让翡翠更翠,玉石更灵,那就做一个”从美“的班主任。艺术的美不仅局限于外表,深深吸引你的更是艺术的精神,也是从事艺术工作者的执着、品味。班主任工作同样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再现、追求、塑造。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那么在怎样的场合赠人言?赠怎样的言?以怎样的方式来赠人言?这同样也是班主任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无论是沟通、范例、引导、教育都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固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处事方法,但是不变是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从简塑造行为、从真走得更近、从美成就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还美于孩子,成就孩子的艺术人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

篇4:理解的彼岸是爱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周华英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 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篇5:理解的彼岸是爱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作者:周华英

当光明的使者降临到灰暗的尘埃,绚丽的彩虹绽放出雨殇后的光彩,稚嫩但又甜美的童声淌过了天堂的阶梯,一群被遮住翅膀的小天使们终于来到的理解的彼岸,感受到了爱。

——题记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的著名影片,不同于其他片子,这部影片中没有美女,没有金钱,也没有权力,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们的理解,和孩子们的互相关爱。因此,这部阳光情感片也被评为法国电影中的心灵鸡汤。

看完这部影片,我思考了许多,影片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严重问题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放一个到我们现在的班级里就够我们老师受的了。

片中的学监马修老师在刚来到池塘之地的时候,正是他经历了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后的最低点,所以,当他初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便觉得他们和自己一样,只是不被他人理解,不相信他们真的如校长所说,有那么坏,那么不懂事,只是觉得他们的纯真、美好,都被校长的”暴力教育“给遮盖起来了。于是,他决定用他彻底的真心去感化他们,靠近他们,寻找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用音乐去抚慰他们,包容他们。就算到最后找到了那个偷了20万法郎的孩子,也没有轻易将他交给警局,而是找他谈心,了解他偷钱真正的动机,并把他这不可饶恕的行为当成了教育的资源。

而我们中的部分老师,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孩子,但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仍只会罚站、罚抄、罚做,甚至动不动还需要请家长、写检讨。这样的行为, 虽然也有震慑的作用,但无疑给孩子在潜意识中灌输了”这个老师,我不能把他当朋友“的理念,孩子们也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真心话告诉我们。

”彻底的真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可以诠释的,我们口口声声诉说着的爱,真的都付诸行动了吗?我们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只是一昧的”实施“着自己觉得对孩子们好的”方案“,无法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正是我们许多老师觉得学生们不听话,和感觉上课累的重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还记得结尾时,孩子们将自己的祝福写在纸飞机上,那一个个的纸飞机,就好像一个个小花骨朵儿,代表着孩子们刚刚绽放的梦想,送给了即将要离去的马修,他们那时所唱的《风筝》,正是他们的理想,没有束缚,自由自在。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深的明白了,有时候,爱与理解真的可以改变那些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感化每个人。爱,永远在理解的彼岸,等待着我们的发现。

第11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观看感

当看完这部电影,马修离开时的场景一直在脑中浮现。我想,这部电影可以带来很多共鸣,可以把人心底里那份对学生的爱唤醒。

从马修身上,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学生的那份博爱。一开始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那份出于理解的爱,出于保护他孱弱心灵的爱。还有他对皮埃尔的特殊照顾,一点一点的维护他的尊严还有那份天赋大合唱是,当他看到皮埃尔一副落寞的神情时,让他张口唱歌,让他在无声中懂得感恩。我想这就是爱的过人之处吧。从整个影片中,我觉得那份爱便是贯穿于整部片子中的线,将整个故事很好的串起来。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马修也会对学生的破坏行为感到无措,但是他从不采取行动——反应的措施,他观察学生的点点滴滴,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管理学生即采取音乐的形式。

不顾校长的反对,坚决的实施下去。最后的最后,学生的错误与恶作剧越来越少,并且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行为也得到了其他教师的认同,有些画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校长也因此变化了许多。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马修的幽默。开始时,他叫皮埃尔管理好课堂秩序,他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严肃的先生”“时髦的打扮”“酷哥有领导才能”)。回来后却发现莫杭治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面对这一场景马修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皮埃尔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式。后面当蒙丹被带走后,他说,他是唯一的男低音。从整片的电影中,都无不透露着幽默的气息。

所以说,马修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一个教育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我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态度。当学生犯错,作为老师应带采取一种比体罚更有效的方式,既不伤及学生的自尊,又可以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很多。在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方面,我想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不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忽略学生。我觉得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我们作为老师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状况,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一个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突破。

第12篇:《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是一部有关音乐的剧情电影。主要讲呢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故事一波三折,动人的情节扣人心弦。在这部电影里,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收到许许多多的启发,受益匪浅。

刚刚开始,新转来的老师克莱蒙马修对那一帮问题学生措手不及。在他向他第一堂课走去时,眼睛里十分迷茫,手悄悄地紧握,仿佛在暗下决心“我一定会把你们拯救出来的。”从他着一些小小的举动中,观众只要略加思索,就能推测出马修老师他的那一颗善良的心。 这一点使他和院长全然不同。马修喜爱生活,相信别人。他刚上任不久,就找出了伤害麦神父的小捣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和蔼,因为他善解人意,因为他善良。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举动中他博得了那些少年的信任。在他的眼里,同学是可爱的,有着自己的小想法。他的这些想法,和他温和的作风,把这所学院慢慢的改变了。在他建立了合唱队的期间,院长变得充满童趣,有问题的同学变得越来越少,整个学院喜气洋洋,处处洋溢着欢笑。

放牛班因为克莱门特·马修的到来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如果中国的“放羊班”上也多一些马修式的人物,我们也将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第13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由于教育学德育课老师的推荐,我抽空看了部名为《放牛班的春天》的经典电影。在此之前,也曾听闻过关于这部电影的声誉,它轰动一时,同时也是部获奖作品(Goya Awards)。

故事梗概大概是这样的: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学监。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然而,事情并不顺利,马修发现学生莫安琦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莫安琦的音乐才能,让马修头痛不已;同时,他与莫安琦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最终在一场大火之后,马修也就此被校长辞退,莫安琦也随之与母亲迁居到了其他城市,进一步在音乐之路上发展,直至成功。

片中的一大主角马修,这样一个身材微胖的老师,带着秃顶的脑袋,不温不火的性格,你很难和其他的职业联系起来,正如影片中所说的:“或许你天生就应该是个老师。”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恶狠狠地发过火,毕竟那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带着什么微笑,可他确实做到了其他老师,甚至是校长都不能的事。这或许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面对一班疯狂的孩子,从一开始,马修就没有像其他老师告诫他那样对他们报以戒心,或者是行动就反应。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做着他自己应该做的事,而这已经足够。每天能够和这样的老师唱那么悠扬的歌,我想在那么无聊的环境中总算是一种享受和一种奢侈的消遣了。

片中的另一大主角,拥有“天使般脸庞”的男孩莫安琦,在马修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向着他音乐之路前行。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不为人知秘密,“没有父亲”成为了他与其他人甚至是老师之间的隔阂。这同时也成为了马修老师打开莫安琦的唯一之路,马修让他担任独唱,但又在一段时间内冷落他,让他知道要谦以待人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对与马修的教育方式,莫安琦起初是非常不能理解和顺从的,这都是他年轻时的叛逆所造成的。不过,马修的教导毕竟没有白费,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他帮着莫安琦度过了心理上的难关,将他培养成一位优秀的音乐指挥家。

我们从片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孩子都在马修的教导下一个个地走出心理阴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获得了自由,并展开翅膀任由翱翔。这在刚刚接管班级的马修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理想就能看出,他们各个都很棒,但是缺少的就是教师的引导。一味地责罚学生完全不是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所能利用的手段,循循善诱才是我们这些准教师们所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我们从片中学到了很多教育手段,深受启发。

第14篇: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用音乐敲春天之门

音乐对于我,是一种爱。音乐对于我,更是一双寻找光明的黑睛。

--------题记

音乐是忧伤且压抑的,天空灰暗的像哭过。喧嚣,被那道紧闭的门挡在了池塘畔底辅育院外。马修第一次以代课老师的身份踏进了那门里的世界。故事就这样拉开序幕····

残酷不近人情的院长,毫无温度·不苟言笑的管教,几近冷酷的校规----犯错,处罚。这一切对于马修来说都来的太不可思议,他难以想象池塘畔底辅育院的孩子们每天所遭遇的如同看管犯人般的待遇。可怜的孩子们,唯有用更加恶劣的方式来宣泄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当马修让孩子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年龄以及将来想要做的职业的时候,他发现这些平时无所不作的顽劣的孩子们在面对梦想时是如此的认真和坦诚。没有像其他的管教那样对待孩子,他深信孩子们的内心的善良和那种强烈的渴望得到关爱的心。他用心的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心中真是的世界,他试图用音乐去净化每个受伤的心灵,用音乐给孩子们希望和温暖,用音乐让孩子们重拾童真的快乐。在组建合唱团的时候,孩子们是快乐的,马修也是快乐的。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再作曲的马修,重新爱上的作曲。爱上了为这些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写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章,每一首曲子。不得不提,莫翰奇这个被称作拥有着“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的男孩子。他如此的倔强,偷偷的避开大家的视线,一个人在教室里面练习唱歌。马修没有忘记这个被罚禁闭孩子,并且震惊的发现了莫翰奇拥有着被上帝眷顾的天籁般的嗓音。在莫翰奇的母亲面前给了他自尊,被泼了墨汁却通过另一种方式让他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在适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莫翰奇再次发现他深深的敬佩着这位代课老师以及自己对音乐狂热的钟情。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 ,在小道尽头闪亮。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抚摸着辅育院的孩子。音符在空中跳跃,这个“池塘畔底辅育院”慢慢的变化着····

故事我只想回忆到这里,因为我不想再去破坏这美······

此时,敲击着键盘,仿佛看到一个个跳跃在眼前的音符,伸手可及。脑海里萦绕着那些圣洁的,让人陶醉的旋律。那些动听的声音,来自我们池塘畔底的孩子的心声。歌唱,使他们如同坠落人间的天使,那样美好那样虔诚让所有人为之心驰神往。歌声中,我听到一名热爱音乐也真心的热爱这些歌唱的孩子的老师的期盼和骄傲。马修的教师的形象变得神圣,变得巨人般高大。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马修老师,正精心的雕琢着每个孩子的梦想和灵魂。

还有什么呢?再多听一些吧!还有就是那群隐藏在冥顽不灵的外表下的孩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如此的需要有人能够关心,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帮助。这些孩子,不是生性如此。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们一般,也需要那些来自他人的称赞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犯错,处罚”。“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孩子,要用对方式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找寻自己的那片春天。

马修,一位在音乐上曾经受过深深的挫折的普通代课老师。他是如此的善良,他向池塘畔底的孩子伸出了双手,用音乐敲开他们的心门。影片结束后,我理解了片名的含义。“放牛班的春天”------池塘畔底辅育院的那些叛逆,任性的孩子们,用音乐敲开他们的“春天”之门。梦想迎面扑来·····

第15篇: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本学期的儿童发展课,期末个人作业是观看心理影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在观看了《爱德华大夫》、《地球上的星星》、《小淘气尼古拉》,等多部影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没有夸张奔放的镜头,没有让人抱头痛哭的剧情。他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马修老师对于学生们的教化,在教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看到人性的邪恶和光辉,可以看到教育教法在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影片与放牛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叫做放牛班是因为,主人公马修老师来到了一所问题少年学校,这所学校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问题。玩略的性格,单亲或是孤儿的身份,使得这些学生像是公牛一样难以驯服。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前,他们遭受着毫无责任心的院长残暴的管教,却依然我行我素,可以说他们生活在人生漫长的冬天里。而当马修老师到来,他们的人生终于迎来了光明的春天。看完这部影片,对于未来要成为一名小学老师的我,收获很大,影片中有几个情节最为触动我,故我想将这部影片分享给大家。

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一开始,他就收到了学生们的下马威。抽烟的骨架模型,光滑的讲台,被学生抢走皮包。但他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去树立自己的威严,而是选择宽容自己的学生。在课上,他让学生们去写自己未来理想的职业。这一举动平息了学生们的喧哗,所有的问题学生仿佛开始了各自人生的第一次思考。这发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问题学生们面对上课毫无兴趣无法安静下来,相反的,马修老师让他们写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他们却能配合的思考,并认真写下自己的答案。后来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包括那些问题学生。他们之所以遇到马修老师之前,调皮捣蛋,每天无所事事,面对院长暴力的惩罚依旧不知悔改。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人生,没有审视过自己生活的意义。诚然,即便是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并没有很快的起到效果,学生们在此之后依然犯了很多错误。但值得发现的是,他们犯错后不再是屡教不改,而是学会了反省与改正。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源自马修老师让他们正视了自己的人生,感到了自己该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从这一场景中不难看出,一名小学老师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人生,定下自己的理想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生还没有人生观的概念,人没有目标当然没有活着的方向,人之初性本善的特点会随着社会和生活逐渐转变,变得世俗,变得恶性。这时就需要一个启蒙,让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做这个启蒙人,便是小学老师的工作。

影片中另外一个主要线索是有着“天使面容,恶魔内心”的小男孩莫翰奇,他人生的转变。在遇到马修老师之前,他是老师心中的恶魔,是院长的眼中钉肉中刺,包括他的母亲都对他感到失望,对他唯一的期望仅仅是让他可以一日三餐温饱。而当马修老师发现了他天籁一般的嗓音后,莫翰奇的人生改变了。莫翰奇被别人觉得他一无是处的时候,他有自暴自弃,他不害怕院长的暴力,无视他人对他的看法,我行我素,用课上画画,丑化院长来发泄自己心中的空虚和愤怒。我从中看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无法承受教师的批评与惩罚,他们的内心是有弹性的。当儿童受到批评与惩罚后,他们首先会感到失落,如果批评与惩罚继续,儿童会产生逆反心理。做错事,被批评,逆反,做错事。这样就成了教育的恶性循环,性本善的儿童就成了问题少年。回到影片中,当莫翰奇遇到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发现了他在演唱上的天赋,并加以培养,莫翰奇整个人的状态有了巨大的改变。因为莫翰奇看到了自己的天赋,他有了做优秀自己的方向。加上马修老师的鼓励,莫翰奇走出了之前的恶性循环。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被鼓励,进步,被鼓励。这便是与恶性循环相反的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需要鼓励式教育,鼓励式教育的效率要高于批评式教育。因为教育的主体永远都是儿童自己而不是教育者,儿童自我的主动发展永远比教育者牛不喝水强按头效率高。鼓励式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那么教师该怎么鼓励儿童呢,鼓励点又在哪里呢?这时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天赋并加以鼓励培养,就像片中的马修老师一样。观影后我认为,除了先天的问题外,问题学生是不存在的。因为问题学生的产生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天赋没有被教育者发掘,长期的天赋压抑,使儿童养成了坏的习惯。并不是学生的本质有问题,而是习惯问题。当天赋被发掘,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像影片中的莫翰奇。

这部影片给了我一些日后如何做一名合格老师的启发,不仅是要包容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尊严。影片中,当莫翰奇的妈妈来看莫翰奇时,莫翰奇因为在黑板上羞辱马修老师而被关禁闭。马修老师面对莫翰奇的妈妈,没有告状,而是选择为莫翰奇掩饰他的错误,不让他的妈妈对他再失望。这份包容背后,更伟大的是马修老师实实在为学生考虑的心。当倔强的男孩面对自己的妈妈时,男孩有着自己独特倔强的尊严。马修老师的举动,是感化莫翰奇,而不是管教莫翰奇。这种给予学生尊严的教育方式,使马修老师不再是管教者,而成了引导者,教化者。当老师可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交流,甚至是成为朋友,师生的关系自然转好了。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影片中,院长用近乎像暴徒的方法,管教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只能教出暴徒。马修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艺术家的品行,教育出来的自然是艺术家莫翰奇。这样的例子,是值得每一名教师反思的。

教育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只有当教育更加符合儿童的发展特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率。这便是我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后留下的强烈感受。

第16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行动!反应!”在池塘之底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已经对这两个词建立了联结,这两个词语似乎是真理般的被秉行,只要有行动就必定会有惩罚,而且是非常严厉非常残酷的,至少对这些未成年且有“问题”的孩子们来说。影片中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关禁闭在层层枷锁的暗室,对于长期寄宿在学校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这个惩罚完全加剧了孩子对于安全感的需要,另外生活条件的简陋,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体罚的压制等等这些错误的方法使得辅育院的孩子们与正常孩子的思维成长越来越远,并且让他们越来越难相信别人,就像莫高奇那样将自己伪装起来,直到最后才让马修老师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他真实情感的些许表露,有感激又得到宽恕后的快乐。看这部电影使我不得不想到人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概念的形成了。自我概念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表现在行为上。我认为影片中的孩子们自我概念显然出现了一些偏差。被送往辅育院这个地方似乎已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很差的,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消极的负面的,这种心态即自卑。这种自卑的心态在校长通过各种惩罚导致的强化作用下犹如受到雨露滋润的小草,疯狂的成长。当长势势不可挡时孩子们就开始有些“破罐子破摔”了,他们不努力学习,恶作剧,偷东西。马修老师的出现让这里以及这里的孩子发生了改变。他所作的一切并没有强化孩子们不好的行为,而是用歌唱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用自己的惩罚方式“包庇”做错事的孩子从而与他们建立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当孩子们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优秀的部分,原来学校里还有相信他们真正爱护他们的老师时,他们的自我认识发生了改变,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得到提高,这样才使得孩子们逐渐走向正轨,他们自我概念改变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以及对这个社会的以至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我想,他们最后一定会称为梦想中的牛仔、消防员、热气球驾驶员、驯虎师……

第17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学号:201210010206 姓名:史淑瑞 班级:化学一班

上大学后一共看了三次《放牛班的春天》,第一次是公选课西方音乐史鉴赏,老师为了让我们体会音乐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让我们观看并写了观后感。第二次是化学教学论课堂上老师为了让我们学会如何很好成为一名师者,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例子进行了播放讲解。第三次就是上节课,每次观看虽然内容相关,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回味却有不同的体会心得,不愧是经典之作。

从音乐的影响角度来看,沉闷的生活需要轻松的调剂,麻木的内心向望温情的润泽,而最好的办法,也许不外是听一首好歌。

纸上原本不动的音符,经过马修老师的指点,慢慢地开启了“放牛孩子”们心中原本善良的内心。在他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有着如诗般的纯洁天真,他包容他们的错失,鼓励他们勇敢地证明自己,把他们分成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等角色,并以此为基础组织起了一只合唱团。原本调皮的皮埃尔就是此时被发掘出来,逐渐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才,并以此为奋斗,最终成了世界知名的音乐家。

音乐的确具有很深的感染力,严肃紧张的数学老师慢慢地有了笑容,甚至可以改变暴躁的校长,使他在合唱团的歌声中童趣大发的玩起纸飞机;音乐也可以让人为之倾注一生,马修老师被辞退后,没有追求名利,一直与音乐为伴,平静的度过了后半生。

贯穿整个影片的,都是孩子们稚嫩清澈的歌声。一曲曲听下来,使人心生愉悦,似身临如画美景,蓝天白云之中。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是因为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美好。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来说,音乐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们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感悟到了希望和尊严,再没有调皮捣蛋,再没有恶作剧。阳光般明媚的音符,轻柔地荡涤着他们正在成长的小小心灵,也改变了他们对世界、他人和自己的看法,他们开始感受到爱和付出的伟大力量,也从此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让观众醉心的,除了老师和学生这样人皆有之的情结,相当多的人更爱片中的音乐,音乐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之一。

从教师行业的角度来看,看管学校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家人和那里的老师、院长看来,几乎都是无可救药,犯了错就必须惩罚的孩子,“调皮捣蛋”“无可救药”似乎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就是这样一群在我们这些观众看来都令人头疼不已,甚至感到恐怖的孩子,在音乐老师马修的教育下,变得温顺乖巧、充满活力和讨人疼爱,马修的坚持、执着和付出是值得的,马修对孩子们善良天性的信念是令人敬佩的,马修的教育是成功的,同时也是令人感动的。从马修老师身上,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应该受到很多启发。

马修老师坚信学生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一定可以被感化。这点是他坚持用行动和语言感化学生,进行持之以恒教学的原动力。影片中,体育老师、因不堪忍受学生暴力行为而离开的那位老师,和校长都认为学生无可救药,认为他们邪恶,撒谎成性,行为怪异,必须用非常严厉的方式才能管得住他们,镇得住他们,所以“犯错,处罚”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和尚方宝剑。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学生天性善良,所以他们不愿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愿意相信学生的话,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处罚”是他们的利器,学生当然就和他们对立,矛盾于是越来越激化,“处罚”也就越来越严厉,甚至是残酷。但是新来的马修老师却是一个愿意相信学生的人,他总是对学生说“邪恶并不是你的本性”,“你为什么要做不符合你天性的事?”,这些话深刻表明了他对学生善良本性的信任,因此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后来进班的“魔王”蒙丹也是如此。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学生们终于被感化,最终他们之间形成了信任,产生了感情,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马修老师愿意和学生真诚交往,愿意相信学生。这点非常明显地表现在他对恶作剧弄伤麦神父的学生盖贺克的身上。盖贺克恶作剧弄伤了麦神父的眼睛,而且伤得很严重,当马修老师知道后,为了避免其他学生继续当替罪羊和盖贺克被院长处罚,也为了给盖贺克一点教训,他和盖贺克私底下约定,他不告诉其他人是盖贺克干的,但是盖贺克必须义务照顾麦神父直至他痊愈为止,盖贺克答应了他,并且忠实地履行了约定。通过这件事情,马修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信任,学生认为他不是来对付他们的,即使自己犯了错,只要愿意承认并改正、弥补,还是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原谅的。这实际上体现了马修老师对犯了错的学生的关心和保护,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他对学生的信任的基础上的,并且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值得我们借鉴。

马修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给予积极的,持久的,和耐心的培养。本片的主要情节是马修老师发现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努力培养,作为一名老师,“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同样重要,马修老师并不是一位只会哄学生,只会与学生建立感情的老师,当然这很重要,但同时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音乐家,他具有教书的技能。教给学生知识,发掘并培养学生的天赋,是老师的基本工作,马修老师发现莫翰奇拥有音乐天赋后,先是在合唱团里锻炼他,后来向他妈妈提议把他送到里昂音乐学院深造,这些都对莫翰奇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育人是教书的灵魂,教书是育人的基础,可以说,马修老师把“教书”和“育人”这两项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放牛班的春天》总体来说对我们师范生尤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校里难免会有不听话、调皮捣蛋的类似放牛班的孩子们一样的学生,同事或者领导也有可能不太配合、支持自己的工作或者方法不太对,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好学生的健全人格,怎么样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马修老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总之,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相信学生天性善良,用爱去感化学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吸引学生,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像马修一样受人尊敬喜爱的好老师。

第18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很久以前好友就推荐我看这部片子,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没有观看,而今天,在选修课上碰巧放得就是这部影片。我很有耐心的把它看完了,觉得非常棒。里面孩子们动听的歌声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岁月。

坚固笨重的铁门、高不可攀的围墙、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构成了影片中学校的外廓。这就是迎接失落的音乐家马修老师的短暂的归宿。而这所公读学校所遵循的理念就是“犯事——受罚!”简单,粗暴,无情的制度。

校长赖桑是一个自私贪婪、冷酷无情而又刚愎自用的人,对学生刻薄、严厉又不理解。而马修老师则是一个善于理解孩子的学监,因为他对孩子充满爱的关怀和温情的照顾。

记得在马修老师的第一节课上,学生嘲笑他的外形,抢走他的公文包并且肆意吵闹,马修老师是生气的。但是面对赖桑校长的质问时,马修老师没有选择将高宾送给校长去处罚,而是帮高宾隐瞒了事实。其实这对马修老师来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过是一念之间,举手之劳,而对于高宾,他免去了一顿责罚,受到了心灵深处的震撼,这种精神的影响是远远高过于赖桑的肉体惩罚的。正式因为马修老师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才让他有所此举,震动我心。

高宾是个顽皮的孩子,他捉弄清洁工麦先生,使得麦先生伤势很严重用。其实高宾的本质是不坏的,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去捣乱,并不是真心想让麦先生受伤住院。如果处理这件事情的是赖桑校长,那迎接高宾的一定是责备辱骂鞭挞等各种刻薄的手段,只是肉体的惩罚没有心灵的沟通,因为赖桑校长一向以权威处理问题,以鞭笞惩罚学生。幸运的是,马修老师又一次以包容理解的心帮助高宾改过自新,让高宾懂得自己做的错事要有勇气承担责任。高宾做到了,每天放学后照顾麦先生,当他看到麦先生转到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发自内心的担心麦先生的安慰和期望他快点康复。是马修先生,以一种博爱的胸怀,带给高宾一场心灵的洗涤。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当今教育,当学生做错事情以后,老师所采取的措施是一味的惩罚还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应该进行怎样的改正。显而易见,后者的方法是更能起到作用的,而一旦将其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很多老师选择的方式是简单的惩罚手段,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以一颗理解的心去帮助孩子从根源认识到错误的性质以为改正的方法。

马修老师是一位失落的音乐家,曾经很热爱音乐也发誓不再碰触音乐,而正是这群看似行为乖戾,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柔软的学生们,让马修老师选择了用音乐感化他们,用旋律代替纪律。用真心去温暖这些孤独寂寞的心灵,以父亲的姿态真正的理解关心学生的心。

说起合唱班,我们不会忘记那个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他拥有美妙绝伦的歌声,受到马修老师的器重和栽培,同样他也有一颗顽皮的心,他在黑板上画马修老师的漫画像,因为过度的恋母情结在马修老师的头上撒墨水„„这样的行为如果是赖桑校长以“犯事——受罚!”的态度来处理的话,那皮埃尔少不了被禁闭三天,做那个反面教材,对其他学生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而马修老师却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皮埃尔一个肖像素描,漫画而滑稽的让皮埃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头墨水,马修老师又选择了宽容,并且帮着皮埃尔向他的妈妈解释,在合唱班的演出上,在适当的时刻宽容的给了皮埃尔展示歌喉的机会,我们不会忘记从皮埃尔那双深蓝色的瞳孔中所散发出的那种被原谅的感激和被宽容的欣喜以及那被关注的激动。正如马修老师在日记中所述:“他自己感觉不到,可我却确信无疑,他的嗓子是个奇迹,预示着一种异乎寻常的音色。”皮埃尔异乎寻常的音乐天分,在马修老师的精心保护和培育下,常常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美梦化为奇迹。“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的,马修老师是那样的理解和关爱每一个学生,他的教育是融入爱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当学校没有热水洗澡的时候,赖桑校长冷酷的选择了任其发展,冷水有利于孩子健康。而有爱心、会移情的体育沙巴老师用行动支持了马修老师,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与照料。这是对校长和对“犯错——受罚!”理念的暗暗反抗。

对孟丹的处罚,学校运用了绝对暴力,近期的后果是将孟丹送还原校,远期的后果就是导致了最后的火灾。充分证明治标不治本的暴力手段是教育所不能采用的。幸亏马修老师和沙巴老师从内心坚持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想亲近自然的心理,带着学生郊游,才避免了一大灾难。当孩子们唱着歌儿走在归来的小路上时,我们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马修老师这高尚的职业情操和理解学生的浓浓深情的敬佩。

马修老师用歌声感化学生,用旋律代替纪律,他也收获了果实。校园里一切都在改变,散发着朝气与正义。当皮埃尔墨水投向马修时,学生们群起而攻之;古板的赖桑校长抛开砸到头上的足球,开心的加入了足球队,甚至爬上办公桌,放飞纸鸽,放飞童真;刻板的朗古卢瓦数学老师竟然作为风琴伴奏者加入了合唱班,使得合唱班的音乐更加和谐和多彩;皮埃尔的母亲感受到马修老师对于孩子欣赏的力量,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从此生命也发生了完全的转向;皮比诺最后在一个星期六跟着马修老师离开了学校,结束了遥遥无期的无望的等待,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悲伤的看到马修老师的结局是不公平的被解雇,默默地离开学校。但是当他看到从高墙里飞出的一架架纸飞机的时候,他的心是充实的,他必定会觉得自己曾在这里奋斗过,曾给孩子们带来过很多希望和快乐,他曾在这里展现了他比学监更重要的价值。而他,马修老师,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教育思考,作为一个老师,传道授业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理解学生的心,用真诚的爱化作养分无私的为学生提供滋养。

第19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教育在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大学里的一位专业老师推荐的。听着这电影的名字——“放牛班”,我眼前浮现的是这样一个班级:孩子们自由散漫,无心学习、调皮捣蛋、让许多老师头疼„„能给这样的班级带来春天的,究竟是怎样一位老师呢?而今,再一次看这部电影,让已为人师的我有了不同的感想。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1949年他成为了法国乡村一所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甚至是问题少年。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秉承“犯错——受罚”的原则,“恶作剧——受罚”在这里司空见惯,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情绪让我们感受颇深。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这是一个教育的奇迹,更是一个美好的改变。也许那些孩子们未来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家,但他们一定会记得那些唱歌的时光,那些孩子一定会记得为他们倾注全部爱的马修老师。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不合格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电影完结,片中的插曲久久在我耳边回荡„„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 孩子们迷了路 向他们伸出手 拉他们一把 步向往后的日子 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 转瞬消逝被遗忘 一道绚烂金光 在小道尽头闪亮 黑暗中的方向 希望之光 生命中的热忱

荣耀之巷

第2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看,但是看完之后依然让我好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第一次与学生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直到校长的出现,教室才恢复了本该的平静。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双双惊谔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

首先,马修要求打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即使在送往校长的途中企求马修发发慈悲以求宽恕时,也未得到谅解。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

其次,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没面对过自己的心灵。不过,大家都很用心,惟有佩比诺,仍在彷徨踯躅。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

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doc》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工作心得体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其他心得体会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