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

2020-03-02 15:31: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一中

胡登阁

摘要

写作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难度大、对综合技能要求高的一个版块。高中英语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相对不足,更是给英语写作的教学和训练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当前广西区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高效、高质地整合课堂、培养学生准确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重在探讨如何运用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语言学理论,将读和写有机地融合在课堂里面,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巩固阅读。

关键词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读写结合

新课堂教学 一. 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于中学生而言,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考试是这些基本技能的题型化的表现。在我国,英语教学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来进行的。在多数地区,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者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不能像英美本土人那样通过自然的交往而习得英语。因此,课堂成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然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生不能在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其中,写,考试中也称书面表达,是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常遭遇以下困境:

1.词汇量小,用汉语完全可以理解作文内容,在尝试用英语表达的时候却无处下手。即使写出了几个句子,也会因为拼写错误、词语误用等情况而造成所作文章漏洞百出。

2.语法不过关,不会灵活使用相关句型。相当部分的高中生写作中的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缺少句子成分、主谓不一致、时态误用、被动语态不规范、从句使用错误等是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这也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被我们称为中式英语的根本所在。

3.语感较弱,整合全文的能力不足,不会使用起承转合的连接手段将各个句子在语义和语用上衔接成为一篇条理清晰、通顺连贯、逻辑严密的短文。

以上所述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不尽然全面。但这些问题已经足以令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心理:平时习作应付,考试作文跳过。作为英语教学的课堂实施者,反思写作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

1 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包括足够的词汇量、正确的语法使用和较强的语感。

二. 组织新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古语云“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基础知识,即词汇、句型和语法,那么他的写作也会成为无水之鱼,空洞且枯燥。反过来说,只有让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学生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一篇内容丰富、表达准确、富有思想的作文。这正是契合了外语教育语言学中的语言输入(In-put)和语言输出(Out-put)的理论。

1.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In-put Hypothesis)认为大量的、有效的语言输入是促成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这一理论具有强调语言输入的重要性,确有它的正确之处,因而在一段时期内备受欢迎。然而这一理论过分强调语言输入而忽视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以至于弱化了英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理论

针对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的的不足,Swain在肯定语言输入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Swain指出,虽然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在语言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学习者除了尽可能多地接受可理解的输人外, 还必须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出才能达到对目的语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输出在语言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输出能迫使学习者注意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输出能推动学习者提高和扩展语法知识。只有当学习者受到推动时,语言输出才有助于他们的语言习得。

3.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关系

学习者对接收的输入性语言进行记忆后,成为大脑中可供提取的信息。学习者要输出语言,必定要基于输入——记忆——输出的信息加工模式。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输入是手段和前提,没有大量的、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了无水之鱼,学习者就不能进行准确和流利的语言输出;语言输入是方式和目的,没有语言输出,语言输入就无用武之地,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再者,语言输出还可以成为反馈语言输入的质和量的一个途径。学习者在输出语言的巨大 2 需求下,也会产生对输入语言的相应需求。

三. 读写结合的新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际当中,语言的输入的途径包括了教材、课外材料(如辅导报等)、教师课堂口语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等等。语言输出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限于篇幅,本文暂不对口头输出做讨论。书面形式的语言输出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考试当中的书面表达,写单词、写句子、写随笔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用以训练的语言输出手段。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为我们革新教学方法、开展读写结合的新课堂教学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在传统的Reading课堂上,不外乎pre-reading的热身、while-reading的结构梳理和语言点解析、post-reading的读后检测三个环节。这种任务型阅读教学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却常常因为教师过于重视while-reading而忽视post-reading造成教师仍然在这一堂课中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机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输出训练,最终还是沦为了“填鸭式”的教学。反思传统阅读课教学中的得与失,如果我们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岂不是既解决了输出训练不够的弊端、又解决了没有足够时间专门训练写作的问题了吗?

1.以写的方式来巩固词汇

很多学生习惯于拿着单词表背单词,却又抱怨单词难记,背过就忘。那是因为他们只在背词汇的发音和汉语意思,而没有背词汇的用法。离开了语境的词汇是孤立的、枯燥的、无意义的,自然容易背过就忘。反过来说,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为词汇创造一个语境:1)用单词或短语造句。在Reading课讲语言点的时候,让学生当堂或者课后用所学的核心词汇和短语造句,呈现在作业本上,而不是由老师代劳并单纯地展示在黑板或PPT上面。学生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就会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查看和记忆这些词汇的用法,从而做到语言基础知识的有效输入。2)使用给定的词汇写小短文。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六单元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词汇,如:keep in touch with, importance, pay attention to, deal with, in store, cheat, reality等,要求学生使用这些词汇写一则小短文。相对于用词汇造句而言,这一种语言输出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逻辑思维、把握篇章的能力的要求。

3 2.以写的方式来练习语法

Reading里面的课文内容不仅是词汇的呈现,也是本单元语法内容的呈现。对老师来说,语法难讲;对学生来说,语法难学。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机会亲自使用某种语法去表达想法、体验某种语法的使用规范,以至于考试中不敢用或者误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过课文里面出现的跟本单元语法内容相关的语句之后,再要求学生自己使用这一语法规范写句子,亲自体验并学会这种语法法则。

3.以写的方式来提升能力

课本里面所选的课文通常都篇章结构严谨、用词规范准确、语法点集中。这些文章,加以理解、消化和吸收之后能够成为学生书面表达的最好的素材和表达方式的蓝本。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处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核心词汇的用法和核心语法的使用规范,那么第三步就是要指导学生以课文为基础,提升篇章写作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上)第三单元时课文后,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如下两篇短文:1)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e.2) Should Old Buildings be Pulled Down? 像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再觉得没有材料、无话可说。这样的作文来源于课文,而又超脱于课文之上,既是对课文中的语言点、语法和句型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对英语写作水平的一种全方位的提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文所倡导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意在将学生读(即语言输入)和写(即语言输出)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而达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核心不变,而方法尽可变通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

第二册(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国扬、龚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研究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doc》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堂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