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2021-05-15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2、分享孩子们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活动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直接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感受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今天我们要带着上机课的收获走进《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加深记忆,为方法的灵活运用做好铺垫。

二、试用学法,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读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边读边画出语言和动作和侧面烘托的有关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并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出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并把你的体会写在语句的旁边。

2、通过探究交流,统一意见后,教师明确出有关语言的语句: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这句话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托德起初对“我”的态度。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

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托德的“善变”。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点拨: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学生勾画有关动作的词语,如“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2)“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刘姥姥是丑角,但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通过语言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

(3)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嘴脸。

【设计意图: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更帮助孩子理解文章人物的特点,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授予概括文本内容的方法,学能得法。】

3、汇报交流: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及时补充。

(1)先让学生自行画出,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再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在班内展示交流。

三、诵读品味 回顾三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动情诵读,同桌再次互读体会。

(教学方法: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和侧面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读写结合

1、根据本节课对人物描写的方法,选择一项内容练习。

(1)炒菜片段: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动作描写) (2)新来的小邻居

前些天,我家隔壁搬来了一户新主人。小主人是5岁左右的小男孩,可淘气啦!

一天,他轻轻地推开我家的门,“嗨”地一声,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回过头来,他 ——————————————————-————————,随手将门拉上,噔噔噔地溜回了家。我守在门口,决定等他出来是“报复”。没过几分钟,他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出来了。我拉开门,装着生气的样子,————————————————————,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他被我突如其来的“袭击”闷住了,————————————————————————看着他这副样子,我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这下可好了,他松开我的手扭转身就逃,边逃边回过头来,————————————————————。以后,他再不怕我了,碰到我就—————————————————————— 。我也喜欢上了他。 (神态描写)

(3)下班回来,妈妈就忙着做家务„„她是多么辛苦啊! 2、同桌互相交流,修改(注意方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写’挤进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有效地突破了课堂练笔的教学难点。】

推荐第2篇:四季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四季.读写结合》片段教学设计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李文霞 教材分析:《四季》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童心,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是孩子们说话写话的好材料。利用图画与语句都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刚学完拼音,会写的字就几个,所以用积累到的好词去说优美的话并借助拼音进行简单的填空式的写话是孩子们写话训练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词汇“尖尖、圆圆、弯弯”

2、模仿课文第一段进行说话

3、发挥想象完成填空式的写话 重点:

1、模仿课文第一段进行说话

2、发挥想象完成填空式的写话 难点:

发挥想象完成填空式的写话 教学设计

有感情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个人展示读。

你觉得哪个词写出了草芽的可爱? 向同伴介绍自己觉得特别好的词 模仿课文填空式说话

1、柳叶(),她对()说:“我是春天。

2、荷花(),她对()说:“我是夏天。

三、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说话

1、月亮(),她对()说:“我是中秋。

2、星星(),她对()说:“我是()”

3、自己说句子,不给任何提示

四、进行填空式写话 ()圆圆,她对()说:“我是早晨。” ()甜甜,他对()说:“我是(

。)” ()长长,他对()说:“我是(

。)” 反思:本片段教学充分发挥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创设了激发孩子们想象的语言环境进行语言训练。由于孩子们也是刚刚开始接触说话写话,所以后面举手回答的孩子常常会说得和前面孩子一样的话,这一是因为他们常接触到的就是那些句子,二是因为他们积累的词汇还少,所以说不出各式各样的句子。这时老师不应该总是强调要说个不一样的,而是要让孩子们把他的那句巧合的话好好说完,再给他一个另外的词,让他变一下再说一次。可以说借个词给孩子,那么等孩子说出来后,要肯定这也是他的句子。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倍增,他们会想,即使说不好,也不怕,老师会借个词给我呢。其实,借不就是学吗?

推荐第3篇:《穷人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重点)

2.创设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由数学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这堂课是什么课?那我先出一道数学题来考考你们,谁能够非常自信地举手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师:请问你是咱们班数学最好的吗?(不是)没关系,你有信心、有胆量就够了。

师:出示5+2=?请你自信地告诉老师答案。

师:采访没举手的同学:你为什么不举手?(看来我们对自己要多一点信心,因为机会总是给那些勇敢、有自信的人。)

过渡:今天我们学的课文《穷人》与这个算式有很大的关系,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吗? „„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找出桑娜抱回孩子后心理描写的段落。

二、聚焦重点段,体会桑娜心理和品质 1.初解“忐忑不安”。

齐读,谁能找出最能表现桑娜心情的词语?

忐忑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是心字底,如果从古人造字法来看,它们应该都是会意字,心的上面一个是“上”,一个是“下”,心一上一下地跳动,表示心情非常紧张、不安。那么,桑娜当时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呢? 2.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些什么事? 小组交流、汇报。

师:是啊,此时此刻,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到了丈夫回来以后会说些什么呢?她还想到了过去“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她更想到了现在: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啊?最后她想到了丈夫回来“会揍我的”。像她这样想过

去,想现在,又想以后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我们把它叫思前想后。

小结写法(思前想后)。 3.感受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 如果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最后想什么?课文为什么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思绪混乱,头绪万千,更能表现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4.走进“贫穷”桑娜。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受的意思是什么?(承受)“他”指谁?从这句话里你能读出什么?(贫穷) 读1—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能看出桑娜家境贫穷? (忙碌、穿着、食物)

贫穷的桑娜家又会是什么样子?请看第一自然段。

(温暖、舒适)从这段中你还能感受到桑娜的什么品质?(勤劳)这个贫穷的家是靠桑娜的勤劳和渔夫冒险打鱼维持的,既然这么艰难,那么为什么还要把他们抱过来啊?

5.想一想,说一说,体会桑娜“善良”。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小组交流、汇报。 师:桑娜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过来,这是出于一种本能,是什么本能?(母爱、善良)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可桑娜在自己家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还收养这两个孤儿,这就更感人至深了。

学生配乐朗读,师:听了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真是入情入境。 师: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而桑娜高尚的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

小结写法(体现品质、性格)。 6.关注标点。

师:你们还发现这段话有什么特点吗?

这么多省略号,问号,感叹号交织在一起,让你感受

同学们,把课本合上,眼睛看着老师,老师想请你们把这篇课文背出来。 到了什么?(人物复杂的心理)有时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它们是非常好的表达方法。 小结写法(巧用标点)。

三、创设情境,牛刀小试

1.说一说,你在想什么?把你刚才的心情告诉大家;2.练一练,运用今天所学的心理描写方法,恰当地运用一些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把刚才的心情写下来;

师:你们看,老师的一个小任务就把你们难倒了,这样吧,老师换一个任务,把你们刚才的心情,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下来,好吗?其实写作比背书有趣多了。

3.读一读,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

祝贺这位同学成了我们班的第一个小托尔斯泰。

哪位同学来评一评,看有没有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 4.小结: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在习作中恰当运用好心理描写,就一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为你的文章增添无限的色彩。

四、总结全文,延伸课堂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将善良刻进灵魂的桑娜形象。那么渔夫平安回来之后又会做出什么的决定呢?

五、作业布置

1.小练笔: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她在临死之前一定是百感交集,请大家课后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关于心理描写的方法去描述西蒙临死前的心理活动,注意恰当运用标点符号;

1、推荐阅读:雨果的叙事诗《穷人》

推荐第4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安徽淮南师范附小 余洪礼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学习性质的论述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为语言运用的基本需要和形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也必然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一、阅读教学要与“写”同行

1、主题单元下“写”的缺失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一直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要求。“写”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行教材,以主题方式编列单元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追求意境的热闹的阅读教学的兴盛,也同时造成了“写”的缺失。

如何将“读”与“写”这语文教学两方面最为重要的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已经不是新鲜的课题,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基本的朴素的教学要求早已成为传统的研究课题。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读”与“写”往往还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油水分离的。特别是在追求精彩课堂的氛围中,“写”仿佛有被淡化的现象。

2、语言文字运用中要以“写”为重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运用为根本目的的语文教学要求,对于“写”有着特别的需要。在听、说、读、写这些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写”是一种综合运用,也是较为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们对于“写”的关注不够也有联系。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教学为主体任务,理解、体会与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着内容、情感与思想着眼,关于句法、文法的东西,我们探究得不够,至于动笔练习更是少而又少。从改变语文教学出发,给“写”以应有的关注和位置,我们必然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之法的学习。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发现内容的精辟与形式的精妙。

3、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以“写”促“读”

单纯的以理解内容为目标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认知。那种以提升学生认知与情感为核心的教学,在某些时候是脱离了学生年龄认知规律的体现教师个人能力与水平的表演行为。以语言的积蓄、内化与运用为基础的“写”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奠基工程。理解与表达,读与写,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了只重理解感悟而轻表达写作的做法。读写相辅相陈的道理为很多人所接受,但阅读教学常常陷于无“写”的“盲读”状态。读写结合的方法并不难,但鲜有老师愿意探究其中的奥妙,“写”常常从阅读中被分离了出来。

二、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迁移与互促

强调读写结合,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要给“写”找到应有的位置。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仍然是以“读”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探究“写”的方法,才能进行写法的练习。

1、“写什么”与“怎样写”。

阅读教学中,“写什么”既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的终点。一篇课文的教学从预习时的了解文意,到深入讲读时的分析体会,再到最后的总结提升,其中无不围绕着“写什么”而教学。纵然其间感情激荡,妙境叠现,也都属于“写什么”的范畴。统观一下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任务,夸张一点儿说,“写什么”只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中前段活动,更为精彩的习作练笔、课外阅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则是语文教学更具价值的中后段活动。因此,仅仅热衷于弄懂“写什么”,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省略之法、懒惰之法。

探究“怎样写”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省略和逾越的教学地带。“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为亲”,这其中的“意”绝不只是单纯的情感。作者在写文时关于词句及其文法的各种揣摩,也是“意”的实质所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其中的苦思冥想,寄托了作者几多的情意呀。不探究“怎样写”,不明白“怎样写”,又怎能与作者达成真正的情感共振呢。

2、以读写迁移提升阅读教学目标

以提升阅读教学目标作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是许多阅读教学设计的惯常思维。而这种思维往往局限于对文本的发掘,以期从新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体会出更新更深的内涵。这种做法仍然是建立在理解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从本质上是难以提升阅读教学目标的。

弄懂“怎样写”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新跨越。以“怎样写”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本身就是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提升,而且是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提升。在探究“怎么写”这个较高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弄懂“写什么”这一基础性目标。“写”的成果更能够深化文本理解,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

三、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就是发掘读写结合点,并以此为核心生发讲读与习作方法,设计练习过程。

1、“写”的目标的确立 在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 “写”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从实际教学设计看,常态的阅读理解的目标及任务很容易确定。结合文本,结合年段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恰当定位“写”的目标,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研究“写”的要求,研究年龄及年段关于习作及练笔的要求,这是首先要做的。低年级的“写”,主要是以说话为基础的写话练习。要求学生写通顺的话,写规范的话,写连贯的话。这其中包括遣词造句、语段练习等。当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有兴趣地描写生活,培养动笔习惯,也是低年级关于“写”的重要内容。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对于文本中的新鲜词语、典型句段等,都要给予关注,都可以作为说话及练笔时的仿造例子和素材。读懂这些新鲜词和典型句段,进行说写迁移,这就是低年级的读写结合。

当然,加强词汇的积蓄和运用,学习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是小学各学段都必须坚持的。每个新鲜词语、每个精彩句子的出现,都存在着读写结合的契机。这种以培养语感为基础的读写结合是提升学习写的能力的奠基工程。

在中年级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准确用词、生动用词逐渐成为词的训练重点;以修辞手法为特征的精彩语句的说写成为句子的训练重点。段落结构及其它描述方法,有时也成为读写训练的重点。《全神贯注》一课,作为四年级课文,可以提出人物“四素”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写人方法,这也与中年级作文“写具体”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当然,抓住人物“四素”写具体的习作能力,不可能通过这一课的练习就能形成,在其它相关的习作练笔还要不断加强。

高年级在篇章结构和习作主题等方面成为重点。阅读中结合重点语段的理解,体会突出重点、强化中心的写作要求;结合对于文意的深入理解,体会观察生活、描写生活的视角。这其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自然的抒情议论等等,也都是高年级读写结合所关注的。《桥》这一课,通过环境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极为典型。阅读教学中,着力突显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像暴雨山洪的凶猛,体会危急时刻老支书的镇定如山、党性如山、父爱如山的品质。随后,在体会老太太前来祭奠情景中,引导学生想像情境,融入写的训练。 认真研究各年段对于学生习作教学的要求,我们才能清楚地研究文本在语言及表达方面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学段要求与文本特点的交集,就是我们我们要寻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

2、“读”的基本要求

深入挖掘文本,阅读教学可以承载的任务是极其丰富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才能够从纷繁的文本内涵中找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同样,从“写”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够从多彩的“读”的教法中找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策略。 在保证年段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简化“读”。与单一的理解感悟式的阅读教学相比,读写结合就要在课堂上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给“写”。因此,简化“读”就是一种必然。保证基本的阅读教学任务,一是包括字词教学、读顺文句等;二是包括单元主题以及文本内容的理解等。在有了这些保证的基础上,就可以紧紧围绕“写”的需要,去最大可能地简化“读”。

在承载习作练笔的读写结合点上,优化“读”。文中具有“写”的可借鉴意义的文字,承载着读写迁移的任务,这些文字,就是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点的文字要优化“读”,首先要深读语言内容,要读懂文字的表里意思,充分咀嚼文字内涵,感受文字的内在美。其次是研读语言形式,体会词语的准确、句法的独特、文法的精妙,感受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统一。第三,在语言内容与形式之间进行多层次交替地读,做到读中悟写,悟写促读,使“读”与“写”在文本层面上达到水乳交融,让读法与写法自然迁移内化。

推荐第5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安徽淮南师范附小 余洪礼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学习性质的论述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为语言运用的基本需要和形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也必然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一、阅读教学要与“写”同行

1、主题单元下“写”的缺失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一直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要求。“写”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行教材,以主题方式编列单元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追求意境的热闹的阅读教学的兴盛,也同时造成了“写”的缺失。

如何将“读”与“写”这语文教学两方面最为重要的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已经不是新鲜的课题,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基本的朴素的教学要求早已成为传统的研究课题。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读”与“写”往往还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油水分离的。特别是在追求精彩课堂的氛围中,“写”仿佛有被淡化的现象。

2、语言文字运用中要以“写”为重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运用为根本目的的语文教学要求,对于“写”有着特别的需要。在听、说、读、写这些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写”是一种综合运用,也是较为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们对于“写”的关注不够也有联系。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教学为主体任务,理解、体会与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着内容、情感与思想着眼,关于句法、文法的东西,我们探究得不够,至于动笔练习更是少而又少。从改变语文教学出发,给“写”以应有的关注和位置,我们必然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之法的学习。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发现内容的精辟与形式的精妙。

3、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以“写”促“读”

单纯的以理解内容为目标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认知。那种以提升学生认知与情感为核心的教学,在某些时候是脱离了学生年龄认知规律的体现教师个人能力与水平的表演行为。以语言的积蓄、内化与运用为基础的“写”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奠基工程。理解与表达,读与写,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了只重理解感悟而轻表达写作的做法。读写相辅相陈的道理为很多人所接受,但阅读教学常常陷于无“写”的“盲读”状态。读写结合的方法并不难,但鲜有老师愿意探究其中的奥妙,“写”常常从阅读中被分离了出来。

二、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迁移与互促

强调读写结合,从某种角度上说,是要给“写”找到应有的位置。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仍然是以“读”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才能探究“写”的方法,才能进行写法的练习。

1、“写什么”与“怎样写”。

阅读教学中,“写什么”既是阅读的起点,也是阅读教学的终点。一篇课文的教学从预习时的了解文意,到深入讲读时的分析体会,再到最后的总结提升,其中无不围绕着“写什么”而教学。纵然其间感情激荡,妙境叠现,也都属于“写什么”的范畴。统观一下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任务,夸张一点儿说,“写什么”只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中前段活动,更为精彩的习作练笔、课外阅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则是语文教学更具价值的中后段活动。因此,仅仅热衷于弄懂“写什么”,则是一种避重就轻的省略之法、懒惰之法。

探究“怎样写”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省略和逾越的教学地带。“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为亲”,这其中的“意”绝不只是单纯的情感。作者在写文时关于词句及其文法的各种揣摩,也是“意”的实质所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其中的苦思冥想,寄托了作者几多的情意呀。不探究“怎样写”,不明白“怎样写”,又怎能与作者达成真正的情感共振呢。

2、以读写迁移提升阅读教学目标

以提升阅读教学目标作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是许多阅读教学设计的惯常思维。而这种思维往往局限于对文本的发掘,以期从新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体会出更新更深的内涵。这种做法仍然是建立在理解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从本质上是难以提升阅读教学目标的。

弄懂“怎样写”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新跨越。以“怎样写”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与重点,本身就是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提升,而且是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根本的提升。在探究“怎么写”这个较高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弄懂“写什么”这一基础性目标。“写”的成果更能够深化文本理解,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

三、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就是发掘读写结合点,并以此为核心生发讲读与习作方法,设计练习过程。

1、“写”的目标的确立 在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 “写”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从实际教学设计看,常态的阅读理解的目标及任务很容易确定。结合文本,结合年段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恰当定位“写”的目标,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研究“写”的要求,研究年龄及年段关于习作及练笔的要求,这是首先要做的。低年级的“写”,主要是以说话为基础的写话练习。要求学生写通顺的话,写规范的话,写连贯的话。这其中包括遣词造句、语段练习等。当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有兴趣地描写生活,培养动笔习惯,也是低年级关于“写”的重要内容。从这些基本要求出发,对于文本中的新鲜词语、典型句段等,都要给予关注,都可以作为说话及练笔时的仿造例子和素材。读懂这些新鲜词和典型句段,进行说写迁移,这就是低年级的读写结合。

当然,加强词汇的积蓄和运用,学习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是小学各学段都必须坚持的。每个新鲜词语、每个精彩句子的出现,都存在着读写结合的契机。这种以培养语感为基础的读写结合是提升学习写的能力的奠基工程。

在中年级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准确用词、生动用词逐渐成为词的训练重点;以修辞手法为特征的精彩语句的说写成为句子的训练重点。段落结构及其它描述方法,有时也成为读写训练的重点。《全神贯注》一课,作为四年级课文,可以提出人物“四素”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写人方法,这也与中年级作文“写具体”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当然,抓住人物“四素”写具体的习作能力,不可能通过这一课的练习就能形成,在其它相关的习作练笔还要不断加强。

高年级在篇章结构和习作主题等方面成为重点。阅读中结合重点语段的理解,体会突出重点、强化中心的写作要求;结合对于文意的深入理解,体会观察生活、描写生活的视角。这其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自然的抒情议论等等,也都是高年级读写结合所关注的。《桥》这一课,通过环境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极为典型。阅读教学中,着力突显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像暴雨山洪的凶猛,体会危急时刻老支书的镇定如山、党性如山、父爱如山的品质。随后,在体会老太太前来祭奠情景中,引导学生想像情境,融入写的训练。 认真研究各年段对于学生习作教学的要求,我们才能清楚地研究文本在语言及表达方面的特点。可以这样说,学段要求与文本特点的交集,就是我们我们要寻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

2、“读”的基本要求

深入挖掘文本,阅读教学可以承载的任务是极其丰富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才能够从纷繁的文本内涵中找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同样,从“写”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够从多彩的“读”的教法中找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策略。 在保证年段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简化“读”。与单一的理解感悟式的阅读教学相比,读写结合就要在课堂上分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给“写”。因此,简化“读”就是一种必然。保证基本的阅读教学任务,一是包括字词教学、读顺文句等;二是包括单元主题以及文本内容的理解等。在有了这些保证的基础上,就可以紧紧围绕“写”的需要,去最大可能地简化“读”。

在承载习作练笔的读写结合点上,优化“读”。文中具有“写”的可借鉴意义的文字,承载着读写迁移的任务,这些文字,就是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点的文字要优化“读”,首先要深读语言内容,要读懂文字的表里意思,充分咀嚼文字内涵,感受文字的内在美。其次是研读语言形式,体会词语的准确、句法的独特、文法的精妙,感受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和谐统一。第三,在语言内容与形式之间进行多层次交替地读,做到读中悟写,悟写促读,使“读”与“写”在文本层面上达到水乳交融,让读法与写法自然迁移内化。

最近各级“十二五”规划课题陆续申报,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我想就小学语文类给大家提供一些课题研究的方向,在制定课题时可以参考:

1、小学语文教辅资料开发、编制、使用研究;

2、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3、减轻学生作业量和课业负担的研究;

4、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教学质量的研究;

5、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培优扶差的教学策略研究;

6、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研究;

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质量的评价研究;

8、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9、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发展研究;

10、小学语文幼小、初小教学的衔接研究。

以上可以说比较大的研究,以科组为单位研究的力量比较大,成数较高,推广价值大。

1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1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

13、小学语文课前一分钟内容的序列研究。

推荐第6篇:读写结合《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肖镇小学 张文杰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流程:

一、激趣、解题导入(5分钟)

1、对对子,感知何谓“对偶”。

同学们,上新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会吧?比如,我说云,你们对雨;我说雪,你们对风。

预设1):谁愿意先来试试。 我说“春”,我对“夏”。 我说“晨钟”,我对“暮鼓”。 预设2):接着到谁了呢?

我说“两只黄鹂鸣翠柳”,我对“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再说“两只黄鹂”,我再对“一行白鹭” 预设3):最后一位,谁来呢?

我说“天上广寒宫”,我对“人间清暑殿”。 我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我对“金沙水拍云崖暖”。

语法渗透:同学们,其实像刚才的对子,一般叫对偶。而古诗词中的对偶,又叫对仗。

2、解题,何谓“七律”、“五律”?

这对仗啊,可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一种文体“七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有哪位同学特别厉害,知道什么叫“七律”?或者“七律”有什么特征的?(每行七句、共有八行,偶数句押韵,中间四句话要对仗。)

学法渗透:你是怎么知道的?

哪位同学能举一反三,来说说“五律”的特征?

3、好,来,一起来读读课题。(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点评:教师有效地引导,特别是恰当而幽默的评价语,让师生的情感达到最为融洽,有效地促进了后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同时,以“对对子”的形式,不仅有趣,而且让学生充分感知了一些相关的文体知识,既有趣又有益,的确难能可贵。]

二、讲读结合,初读感知(10分钟)

1、读通读顺。a背景介绍:

同学们,《长征》这首诗是这样写成的。1934年10月,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他们一方面要抵抗几十万的敌军疯狂的围追堵截,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跋山涉水,在一年的时间里,整整跨越了11个省哪!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的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哪!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要胜利了,毛主席回顾踏过的征程,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一起读出来——“长—征—”! b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c指名读诗,正音:

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请你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能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给我们听吗? d齐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2、读出韵味。a课题的味道

真不错!同学们,读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比如《长征》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征”(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这“长征”有多少里路啊?对!这“长”可是有二万五千里啊!再听老师这样读“长——征——”,有感觉吗?

学法渗透:所以,一定要敢于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味道。谁也来读一读这题目。 b诗的味道 还有读得更好的吗?

对,带着这种感觉请你再读读这首诗。慢一些。 c范读

下面老师也来读读,当然,我读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味道。仅供参考! d再次齐读,读出味道。

谢谢同学们。来,我们一起读,相信大家也能读得非常好!坐直了,读慢些,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读出诗的感觉和味道来。

[点评: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而且,学生再次齐读时,也的确有了质的飞跃。]

三、读懂诗的大意(15分钟)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同学们,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请同学们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每句话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呆会与同学们交流,你读懂了哪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拿起笔,边默读边思考边做一些简单的笔记。(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研读,我读懂了什么?

预设重点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丸。 (1)学生汇报、补充

知识点: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表达。 假如学生未讲明,可通过质疑交流的环节实现。

(2)老师要考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其他同学对这句话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他。 学生质疑,“小老师”作答,教师适时补充。

(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时,相机用简笔画勾勒帮助理解。) a那么该如何读好这两句话呢?也就是哪里要轻读,哪里要重读?谁能来读给大家听听? b能给大家说说理由吗?

c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读这两句话。

预设重点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知识点:“云崖暖”和“铁索寒”不是指气侯变化,而是讲述了两场战役。 (1)“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是这样的。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更是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一面假装攻打这头,吸引敌军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另一面奇袭,缴获渡船,成功渡江,不费一枪一弹,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了。

a所以,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喜悦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暖”。那么应当用什么的语气读?(高兴、欢快)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2)“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是这样的。(幻灯出示泸定桥照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面上只有九根铁索,对岸的敌人早把木板抽掉了,踏在桥上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更不要说还要面对敌人猛烈的攻击了!所以,这场战役不知道牺牲了我们多少的红军战士啊!

b因此,每当想起这场战役,就让我们感到——(悲伤等)用文的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寒),那么应当用什么语气读(深沉)。来,请你把这种语气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c让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出一喜一悲的味道来!

预设3):讲到其他语句的,点评其中的关键字词,如“只等闲”“尽开颜”等,一笔带过。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现有资源,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作用,眼、耳、脑、嘴齐动,让学生在自主交流、质疑中互动、进步,找寻与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充分重视读的作用,一切都是为了读的理解,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读。这个环节中,感觉教师的“放”要是能更加大胆、充分,课堂就一定更加精彩了!]

四、情境体悟练写,感情引读,升华情感。(8分钟)

1、听歌感悟情境

a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所讲的都是长征之难,(板书)但这“难”用只言片语是道不尽,说不完的。下面让我们在长征之歌中去想象,去感悟。要求是这样的: (出示幻灯片)

听歌曲,展开想象,呈现画面,完成创作。

例:在炎炎的烈日下,大地就像是一个蒸笼,万物都失去了生机,又饥又渴的红军们却依旧在热浪中缓慢地移动着„„ 在磅砣的大雨里, ; 在凛冽的寒风中, ; 在大雪纷飞的雪山上, ; 在„„

b学生汇报、点评。

2、情境引读 同学们,纵有千难万难,纵有万水千山,纵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回望万里征途,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化为了文中的那句话,“红—军—”一起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对,只—等—闲——!(板书)

“只等闲”的是“五岭逶迤”一起来——腾细浪 “只等闲”的是“乌蒙磅礴”——走泥丸

“只等闲”中历经过欢欣,“金沙水拍”——云崖暖 “只等闲”中也历经了悲壮,“大渡桥横”——铁索寒 所以,这“只等闲”里体现了哪些精神啊? 学生汇报。

对,这些就是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哪!(板书) 终于,这一切的即将过去了,“更喜”的是一起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点评:“听说读写”始终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能力训练点。在这里,教师的设计是“一举多得”:第一,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第三,成功实现学生情感的迁移,以读促写,以写再促读!好!]

五、延伸阅读,联系实际(2分钟)

a从此,红军在长征精神的照耀下,踏上了更为艰苦也更为光辉的征程。正如毛主席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到的:(幻灯出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才完,“雄关漫道真如铁”,前路是漫长的,因为“苍山如海”,前路更是艰辛的,因为“残阳如血”。一起把这两句话读出来!

同学们,“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而今,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已成过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同学们能继承长征精神,战胜生活与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发奋学习,为祖国富强尽一分心力!请同学抄写下这些毛主席的名句,背诵下来。 (幻灯出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天若有情天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点评:当前学生的最大缺陷是阅读面太窄,而教师就充分意识到了这点,引用毛泽东一些著名的诗句作为结束语,进行抄写、背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的兴趣,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拓展。]

五、板书设计

(逶迤与细浪的简笔画)

(磅礴与泥丸的简笔画)

七律 长征 精神

只等闲

推荐第7篇:读写结合

阅读与表达

一、崔峦关于《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要点

(一)阅读教学要有大的改进

1.要明确阶段目标,防止“越位”或“缺位”

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教学,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培养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中年级重点是词、句、段教学。要在整体感知整篇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词、句、段教学。要在感知整篇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自然段、结构段的理解:归纳段意,理解段序,了解段式,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还要加强句式应用、段式仿写等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高年级重点是句段篇教学。要培养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对内容、人物、语言、写法等作出评价的能力,并增加迁移文中基本写法的练笔。总之,阅读教学要阶段分明,兼顾得意、得言、得法。要摒弃目标泛化、只重内容、模式单

一、收效甚微的阅读教学,追求目标单纯、言意并重、课型多样、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

2.要尝试整合

鼓励进行整合的阅读教学实验。如: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等。其共同点是围绕一个读写训练点,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发现可资借鉴的写法,迁移练写,拓展阅读。如果觉得上述做法步子太大,至少可以实践讲读一篇,自读一篇或多篇,并做一点动笔的练习。变一篇1篇地教学,为多篇地教学、一组一组地教学。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习作教学必须走向开放

只在有限的习作课上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拓展习作的材料、内容,鼓励学生多动笔、勤动笔,随时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用书面表达服务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习作要向阅读开放。习作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活,这一点尽人皆知;还有一个是阅读,许多师生尚未意识到。要鼓励、引导学生把平日阅读书报杂志的感受、想法以及联想到的种种写下来。

习作要向各学科开放。各科教学中的趣事、乐事、受启发的事,一次有趣的实验,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都是不错的作文材料。

习作要向儿童生活开放。尽管当前小学生学校负担重,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有限,但是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和小伙伴玩耍的快乐,欢度节假日的喜悦,做了好事的开心,做了错事的悔恨……可以说,童年生活充满了欢喜、得意、兴奋、感激、伤心、思念、惋惜、向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多写自己的童年生活,以珍藏美好的记忆。

习作要向社会生活开放。可以结合爱心、公益活动动笔(如拟提示语、公益广告),可以为了平日沟通而写(如写短信、邮件、祝福语),可以为了记录成长足迹编写(编习作集、成长手册)……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习作教学要朝着“帮助学生养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方向,不断开拓,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三)课外阅读必须落到实处

落实课外阅读,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愉悦人生。为了给每个学生美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起推进儿童阅读的责任,既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又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让阅读成为习惯,陪伴学生一生。

要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没有课时,改进阅读教学挤时间;没有图书,利用图书漂流、相互传阅 办法找书读。还可师生同读、亲子共读、交流分享、热情激励等措施,把儿童阅读持久地开展下去。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益是有限的,儿童阅读的收获是无限的。儿童阅读,是一件造福亿万学生、回击做过未来的大好事。经过我们的努力,要让儿童阅读进语文课程、进语文课堂、进教学评价,要把这件事做好、做实,做出影响来。

二、阅读教学要和习作教学相结合

阅读教学的误区:阅读就是读懂、理解,却不问读懂、理解了干嘛,这样的阅读是瞎读,读得再多,再“好”,再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不会提高。只是读过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阅读课的收获也将流逝而去。

有人把语文比作三层小楼,一楼是识字,二楼是阅读,三楼是写作。

怎样把阅读和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呢?

(一)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理解

(二)阅读教学要交给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方法

(三)习作是阅读的实践延伸 1.仿写

阅读得法,习作用法(积累运用) 好词佳句的运用

构词、构句、构段、构篇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法的运用 2.改写 古诗改写

明确诗意,融入想象,行文成篇 体裁改写 扩写 缩写 3.续写 4.补白

5.我参与其中去写

三、阅读和表达测试

(一)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扎实 1.字

农村

江堤

梧桐

木材

木柴

潜水

山冈

塑像

布匹

春蚕

条幅

虽然

钻研

而且

寺庙

一幅

果汁

胖瘦

展露

享受

脊背

应用

即使

是否

瑰宝

乳汁附近

吉林

千克

召唤

鲫鱼

缩小

手册

捕捉

亚洲

位置

仪态

弓弦

窜出 蹿出

颈部

顷刻

妄想

违背

矩形

削苹果

瘦削

解剖

森林

白纸

兴奋

质量

草丛

雨伞

结束

草茎

住宅

供应

供认

尽管

复习

载重

情不自禁

花蕾

甘蔗

邮局

倔强

职务

脾气

粗糙

沮丧

2.把下列人物按名著归类,并按音序排列。

(1)贾宝玉

(2)唐玄奘 (3)晁盖 (4)燕青

(5)美猴王

(6)薛宝钗 (7)宋江

(8)葫芦僧

(9)赵子龙

(10)观音 (11)刘备 (12)猪八戒 (13)王熙凤(14)司马懿(15)卢俊义(16)黄盖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名著、中国四大名著要简单掌握一些。 3.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弄懂词中关键字的意思,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词。 (2)联系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3)做比较:用学过的同义词或反义词作比较理解词语。 (4)对译:对文言词语或方言,可用普通话中的相关词语对译。

(5)列举:有些词语概括了几项,理解时就把包含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 (6)联系生活实际。 多义词的辨析

首先要弄清楚它的本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再分析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句子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写句子:要做到内容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适当的附加词语,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意表达更加明确、具体、生动。 缩句:保留主干,去掉附加成分,句子简洁,句意不变。 复句类型和关联词语:

并列复句—又……又……,既……又…… ,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

递进复句—不但……而且……,不仅……还…… 选择复句—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转折复句—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因果复句—因为……所以……,既然……就……, 假设复句—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条件复句—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是……

关联词语只要学生知道哪两个可以搭配使用就可以了,不必非要弄清是什么关系的复句。 句式变换: 把字句、被字句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双重否定与肯定句互换 修辞: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 常见的语病:

句子成分残缺,意思不完整。

(1)通过扫墓活动,使同学们更加崇拜革命先烈了。(2)为了夺取泸定桥,纷纷报名参加突击队。 (3)战士们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英勇品质。 (4)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 搭配和分类不当。

(1)经过努力,我们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2)王晓明端正了学习目的和态度。 (3)晚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听。 (4)我的家乡是北京市人。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扁豆、茄子、苹果等各种蔬菜。

同义词误用(词语搭配不当) (1)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2)狐狸躲在一个隐藏的地方。

(3)我一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缺点。 (4)从前有个人叫王龙,他小时候很智慧。 前后矛盾。

(1)我断定他大概是红红的哥哥。

(2)这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重复多余。

(1)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 (2)我们班上功课最好、成绩最优秀的同学是李明。 关联词语误用。

(1)这学期陈明刻苦锻炼,然而体育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只要努力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 抓重点词、难理解的词 注意句中的修辞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及有关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理解 标点符号

标号 :引号(书写及作用)

书名号

省略号(作用)

破折号(作用)

点号: 逗号

句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问号

叹号

标点符号使用时要注意: 书写要规范,不能走样。 站格位置标准。 篇章阅读 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表达顺序:

1、按时间顺序

2、按事情发展顺序

3、按地点空间的转移顺序

4、按事情的类别和方面为顺序

5、按文章的构段方式为顺序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根据文章的题目 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心句 根据文章的重点段 根据文中的主要事件 根据文章的体裁 文章的表达方法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说明

抒情叙述:(详略)概括叙述、具体叙述 (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次序)顺序、倒叙、插叙

议论

按事物性质分类进行叙述

按空间(地点、部位)的顺序进行叙述 描写:

按描写的对象:

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 按描写角度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小学阶段文章体裁:

记叙文:写人

记事

状物

写景 应用文:日记

书信

请假条

留言条

借条

通知

表扬稿 童话

诗歌

寓言

神话 阅读中常见的构段关系及特征

总叙关系及特征:在一个自然段里,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述。要注意 ,是用“事例”进行分述,区别于总分关系。

总分关系关系及特征:这种关系包括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三种情况。它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叙述或说明。

因果关系及特征:段内分两部分,一部分写“因”,一部分写“果”,两者构成因果关系。

承接关系及特征:整个自然段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有时还有比较明显的时间标志或空间标志。

并列关系及特征: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个材料,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一一排列出来。 转折关系及特征:段内层次的意思有否定与肯定之别,并有“可是”,“但是”等表示转折的词语作为标志。 基础技能过硬

(二)要掌握答题技巧 1.答题要认真

认真审题、认真答题。做到不审错题,不落题,用心答题。

2.书写要认真

书写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卷面要保持整洁。 3.会的要追求完全正确,不要因为马虎而失分,叫不准的仔细研究,不会的也要认真琢磨,不能放弃。

4.答题要参照题目给的分数

推荐第8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课外观察——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始终是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两件 事情: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体会读的 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

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 的。一般情况处理,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 ,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 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 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

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 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教材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方 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的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 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 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下面以初中二册五单元为例,谈课内读写紧密结合的具体做法。 1.了解、明确理论知识要点

初中新教材,三年有整体要求,每册有整体要求,除对这些知识应做必要了解外,学本单元首先要了解、领会本单元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本单元第一部分阅读要求:掌握线索;体会记叙、描写怎样结合。第二部 分写作要求: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需要,做到恰如其分。然后再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两部分要求相 同的知识点:记叙中描写。这一步的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学这个单元,思想上就明确,这个单元阅读、写作要 紧紧围绕“记叙中描写”这一要点。这就给学生在阅读之前就讲清了本单元作文要求的理论知识,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就已带着作文的问题思考了。 2.具体感受课文,体会知识点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仅仅是理论、概念的了解,还只是抽象的,通过这一步,学生才能把抽象的 东西感受具体、形象。这一步是消化、吸收重要的一步;是突破阅读要求,酝酿写作要求的关键点。 3.再次总结知识点

这一步是在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具体课文感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学生便会 对这一知识由陌生到熟悉,再上升到理论。学生通过这样反复的思维活动,对本单元的要求已经融会贯通,为 下一步完成作文,已奠定了成熟的思维基础。 4.利用学会的知识,进行写作

二、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 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 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 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 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的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妨我们再看一篇具体例文:《无人售票 车》„„我认为无人售票车是伴随着一个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诞生的。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 的标志之一。美、日、英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采用了新颖的公交营运服务方式。其表现 为:公交车上不再设售票,而是由驾驶员一人开车监票,被称作公交车辆“一人运作”,即无人售票。

而在进入八十年代后,这种较先进服务方式才传入我国。深圳、广州、杭州、北京、上海等三十四个大中 城市已先后实行„„

从今年元月一日起,我市已有

14、30、

28、

27、5路先后实行无人售票,17路也于三月一日起实行无人售票 。虽然无人售票车显而易见,但它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存在问题有三:

一、乘一站与终点票价一样;

二、上 下车不知规定乱上下,乘车环境没得到根本改善;

三、兑换零钱点极少,有人因无零钱只好放弃。但无论怎么 说,无人售票的出现是好的,它说明了我们乌鲁木齐人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我希望公交公司能不断改进不 足,也希望我们乌鲁木齐市民积极配合,使这一新事物不断蓬勃发展。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练笔的习惯,就会主动观察社会、关心社会,并会提出自 己的观点。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思想、观察、选材、组材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推荐第9篇: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一、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好本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熏陶和读写训练功能。大家知道,成功的对话,对展示人物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单元中《去年的树》这一课就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第一次是鸟儿与树的对话,约定明年相会。第二次是鸟儿与树根的对话,询问树的去处。第三次是鸟儿与门的对话。第四次是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小女孩告诉它,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灯火。四次对话,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对话中显现出来。于是在这节课上,我们班级的学生也围绕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进行了练笔训练。如图:实物展示。

二、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读写结合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这节课我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是点面结合。例如:课文中这段话“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声音真好听。”这段描写中,作者先对群鸟纷飞的情景进行了总体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一只画眉鸟的叫声进行了生动逼真的刻画,这就是对点的描写。

学生体会到此处的写作策略后,我立即指出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

1、首先从整体描写事物的状况及其给人的感受。

2、然后要抓住代表性的事物进行细致刻画。接着进行课堂的即兴练笔: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了———————————(学生补充)实物展示。

每一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拿来使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当然,渗透到什么程度也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对于要引导学生迁移的语用现象,则一定要做足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认识──领悟──运用的过程。学习与自觉运用是需要过程的。

总之,“读写结合”被看作是一种思想也好,一种意识、一个原则也罢,要想提高其实效性,不仅要提高解读文本的理性意识,而且更要找到文本与设计的对接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文本,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为学生在读与写之间架设一道“桥梁”!

浅谈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总是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而每一单元才进行一次的作文训练,学生因为练笔次数少,很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当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小练笔,以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堂实效。但,有些课堂上的读写结合不过是“虚晃一枪”,或者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显示一下教师设计的理念而已。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训练点确定不很准确;二是体会的过程不充分。

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读与写要有机结合。所以才会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 的说法。《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

要想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关于读写训练点,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确定读写训练点的基础是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

面对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作教材的二度开发,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设计。低年级侧重于句式的练习;中年级侧重有特点的段式;高年级则要侧重布局谋篇和表达方法等。但是这些都依赖于对文本中语言现象的挖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敏锐的眼光,一只眼看文字表达的内容,另一只眼去发现藏在文字里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迁移运用习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二、确定读写训练点要立足单元习作,分层渐进地实现目标

素材搜集一直是学生习作中的软肋,“无米下炊”是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借助教材的编排帮助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尤其是经历找“米”的过程和挑“米”的过程,这对于孩子而言,是更重要的指导。正所谓:比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写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有四篇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是:先说说自己最想说什么动物。可以讲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说说它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显然,本单元的编排将读与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读学写应该是我们备本单元的整体思路。解读课文,不难发现: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呼之欲出,作者饱蘸笔墨描写其实也同样饱含深情。如果说,抓住特点写小动物还算容易,但是要在具体的描写中渗透感情则是中年级学生的难点。教学时,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引导他们经历一个情感蕴积的过程是多么重要。

单元习作教学的目标不是仅仅在习作课上进行落实,还要巧妙地与单元中阅读教学的过程紧密联系,甚至可以分项进行训练,已期达到习作的水到渠成。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教材,进行单元整组的解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有更广阔的视野!

三、落实读写训练点要从读悟写,做足过程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先生的一篇散文,人教版和冀教版教材都选用了这篇课文。虽然所在年级不同,但两个版本中课文所处的单元,单元的主题都是“科学精神”,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本不同于别的写人的文章,区别之处在于:梁先生此文在材料安排上和写作方法方面都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品味借鉴的。

先说材料安排:细细梳理文本发现,文章是抓住了居里夫人的三个阶段来写的:成功前──轰动时──成名后。但是,作者将其最闪亮的“登场”放在了最前面来写,让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产生了“定格历史”的效果。之后,才写了成功前进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执著;成名后的坚持与淡泊。这样的顺序安排本身就是很好的“范本”,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将人物最光彩照人、最重要的瞬间画面定格于开头,让人物一出场就有震撼之感,有异于常人之处,同时也为后文奠定了情感基调。这样的安排可以迁移到学生的习作之中。学生可以不拘泥于一种材料的安排,但是在练习安排材料的专项训练中,学生的布局意识会被唤醒。

再次,就本文的写作方法──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也是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尝试运用的。纵观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多数能做到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下,总评、举事例、抒情,似乎已经是一个套路了。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学生总是在不痛不痒地叙述着别人,即便抒情也很淡淡的。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熟悉的课文,在类似文本中,更清晰地认识这种写法,从而明白,边叙边议就是写文章时要把自己放在文章当中,可以边叙述边抒发自己对事对人的评价和感受。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呢?可以将文章第3段提炼镭和4段中发现镭后继续默默工作叙述的部分留下,去掉评价的部分,在比较中体悟这样的写法对塑造居里这一形象好在哪里。在比较中学生会感受到如果没有评价和抒情的语句,似乎居里夫人就不容易感受她的高大,有了这样的语句就提升了对她的认识。边叙边议,可以及时充分地抒发感情,可以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起到响鼓重锤强调提示、巧妙过渡和及时总结的作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到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光有高度,没有具体事实,人物是不会丰满、立体起来的。叙议结合不妨试一试!

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基础,比较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主义”,将平时之作对照着本文的写法,试着补充“评价”的内容,润色自己的习作。从实践中,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边叙事边议论抒情的写法可以更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当然,每一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那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拿来使用,并不需要面面俱到。当然,渗透到什么程度也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对于要引导学生迁移的语用现象,则一定要做足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认识──领悟──运用的过程。学习与自觉运用是需要过程的。

总之,“读写结合”被看作是一种思想也好,一种意识、一个原则也罢,要想提高其实效性,不仅要提高解读文本的理性意识,而且更要找到文本与设计的对接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文本,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为学生在读与写之间架设一道“桥梁”!

刚才我是从文本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来谈的几点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就再从教学策略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就是刚才谈过的深入钻研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就是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尝试: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秋天的怀念》《无言的怀念》等;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母鸡》《桂林山水》《蟋蟀的住宅》等;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祥子买车》《三人行》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冀教版六年级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的母亲》写的是常见的题材,捕捉的又是平凡而又典型的写作素材;肖复兴的《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2013.9

推荐第10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研究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则应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由此看来,阅读和写作二者关系密不可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阅读和写作常常被分隔成两条线,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让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写作教学中也存在不注重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学生没有写作兴趣,不愿意讲真话,写作教学无序和要求失当等问题。或是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方式不当,影响了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由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高段以读助写、以写促读、整体提高阅读表达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拟在研究中探索出有效的以读助写、以写促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

我们教师同行中的许多前辈和同事,也一直致力于读写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他们的努力开出了灿烂的花朵,广东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教学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因此,我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立足教材和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许多前辈有关读写结合的研究经验,并对研究实践做了如下总结:

一、立足课堂阅读教学,找准各种结合点,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1以文章为范本,与笔下生花有机结合,写好单元习作: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9册教材为例,教材编排很有特色,文章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体裁涉及到说明文、新闻、报告文学、抒情散文、杂文、课本剧等形式,很多文章还是很好的习作范文,我在教学中便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渗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与语文天地《笔下生花》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去。如:一单元的《天马》,是一篇典型的介绍艺术品的说明文,文章在介绍天马的外形特点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细腻入微地描写了它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作者的说明语言也是非常严谨精确的。在学习了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后,我便鼓励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介绍其他的艺术品,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一篇生动、详实的说明佳作。

同样的例子还有:《危机时刻》的范文与笔下生花中的《当同学晕倒之后„„》;《他发明了什么》与笔下生花中的《生活中的小窍门》;《迟到》与笔下生活中《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错误》„„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多层面地解读这些文本,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关注文章的写作方式,为单元作文做了铺垫,学生在笔下生花中自然能有话可说,有方法可用。

2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训练点,进行必要的片断练习,如: 仿写:仿写起步,从仿到创。4 散文《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每段开头都以“我喜欢”开头,以排比段落的形式从喜欢的四季景物,写到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到对社会生活的热爱。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事物,并用心体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到几段。

[附录一:学生仿写片断〈我喜欢〉

我喜欢看书,因为书中有许多知识。我愿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我觉得只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我喜欢朋友,当我有心事儿时,她能陪我解闷,当我无聊时,她陪我玩耍;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知心朋友”,我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的朋友,生活才变得如此快乐。

我还喜欢美食,也喜欢自己做美食。在饥饿的时候,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这种感觉真爽!当我厌食的时候,自己做拿手好菜“青椒肉丝”,或自己做一个汉堡包,吃着自己做的东西不再厌食,感觉真好。。。。。] 学习了5单元的〈包公审驴〉后,鼓励学生查阅了解包公更多的断案故事,仿照文章的表达方式写写〈包公审石头〉或〈包公审贼〉;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让学生以小鸟的名义仿写一份〈鸟儿的侦察报告〉;学习了〈绿色千岛湖〉后,让学生学习作者在文章里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千岛湖这一人工创造的奇迹的美,调查了解我们成都一些成功改造大自然的人工创造的奇迹的例子,如:沙河、东湖公园、府南河等,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来写写。再如:拓展阅读中有一篇龙应台的杂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文章运用了反问、反复、排比等手法,读起来颇有气势,让人觉得十分畅快。我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这种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了以〈我很生气〉为题的引发人们深思平时的种种恶习的文章。

[附录二:学生仿写〈我很生气〉

我很生气!在成都的公交车上常常可以看见有人大声喧哗,吃瓜子乱扔瓜子皮,破坏了公交车上的安静与整洁。而周围的人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各做各的事,不再理睬与阻止她们。

你们为什么不阻止?你们为什么不上去跟她们说:“我很生气!你们破坏了公交车上的安静与整洁!”为什么不告诉她们:“吃瓜子可以,但不能把瓜子皮扔在地上;说话可以,但不能大声喧哗破坏安静!”

所以,我很生气!我不是生那些做“坏事儿”的人的气,而是生你们的气! 不要以为你很弱小而不敢说;不要以为你是乘客,没有权利去管他们,这是你、我共同的权利;不要害怕会得罪人,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这样得罪的不是他们而是得罪了我们大家的权利!难道你们不爱这美丽的成都?不想让成都变成文明之都吗?我很生气,有良心的成都人都应该很生气!

你应该站出来,大声说:“我很生气!”] 续写:如〈一个苹果〉中假如你是防空洞里的一名战士,看着这个转了好几圈却还剩下大半的苹果,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写一写。学完〈生死攸关的烛光〉后,鼓励学生参与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这母子三人中的一员,待敌人走后,你们一家三口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下来。 [附录三:学生续写练习〈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国军走后,我激动地把女儿从楼上叫下来,紧紧抱住她:“噢,宝贝儿,真不愧是我的好女儿。没想到在危急时刻,你是如此机智勇敢。你挽救了我和你哥哥,也挽救了我们法国的情报呀!”“没什么,妈妈!没有你的镇定,哪里来我和哥哥的勇敢呢!看来我们得好好商量把情报藏到哪里更安全呀!”这时,雅克兴奋地说:“那是当然!妈妈,妹妹,我已经有好主意啦!”„„] 改写:在拓展阅读中学习了课本剧〈负荆请罪〉后,让学生揣摩课本剧与一般课文的不同之处,并尝试把曾经排练演绎过课本剧的文章〈包公审驴〉或〈包公审贼〉用课本剧的形式改写。

扩写:在课文〈迟到〉的学习中,文章里对“我从教室门口看见爸爸,到爸爸把铜板和花夹袄给我”这一部分描写比较简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我内心的责怪、犹豫再到感动、羞愧的矛盾心情,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当作主人公, 3

把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神态扩写出来。果然,学生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和扩写以后,对文本的阅读和体验更为深刻了。 [附录四:学生扩写练习〈迟到〉的一个段落

我走出了教室,心里有点发慌,害怕爸爸还会打骂我,感觉全身都在打抖。当我站在爸爸面前时,眼睛里已经含满泪水,低着头,心里却还想着:忍住!忍住!我一边想一边准备接受爸爸的批评。可是,结果却让我惊讶不已。爸爸啥也没说,打开手中的包袱,拿出了一件花夹袄递给了我,看着我穿上,随后拿出两个铜板放在我手心里,便静静地走了。这时,我的心中激起一阵感动、温暖,让我猛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爸爸对我的浓浓的爱。是啊!父爱是如此无声、深沉。

这时,我再也忍不住,向着爸爸的背影,含泪大声喊道:“爸爸!我错了!”爸爸扭过头,对我笑了!

二、坚持课外阅读积累与小练笔练习,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从三年级刚接到这个班开始,我就鼓励我们班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读书,并尝试着在课外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每周坚持写小练笔。形式不限,题材不限,但每个同学在期末时都要交上至少两份最好的作品上来。我们每学期争取出一本班刊。同学们很高兴,也很感兴趣,常常在学完课文后自己续编故事、仿照所读课外书写文章,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期末的班刊上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下来,我们共出了3本班刊,8本组刊。在午休时间,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捧着作文集看得津津有味。

而这学期,结合三单元的语文天地要求学生写探险故事的实际,我鼓励学生利用本学期的业余时间,在这学期里尝试着自己编编探险故事书。目前,已有好几份精彩的探险故事书交到了我的办公室。

2年过去了,每学期,每个学生都练笔十几篇,从他们的习作中,表现出如下可喜的变化:首先,内容广泛、真实了。玩、比赛、参观、捕捉、种植、学习某种技能、班上或社会上、家庭中的大小事情,甚至吵架、恶作剧都出现在他们的练笔中。尽管学生的文笔还很稚嫩,但由于所写内容不受限制,用不着再去瞎编乱造,他们的练笔不再矫揉造作,不合情理,不再小大人似地讲大道理。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幅真实、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充满了童趣,流露着真情。

其次,语言表达也有进步。虽然老师没有就语言表达再提要求,但由于学生是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经历过的事,基本上都能做到言之有物,通顺明白,语言表达受到了训练,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几点体会:

回顾读写结合实践研究,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1 读写结合的单项训练解决的是大作文的零件问题。

这些训练内容灵活多样,可有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描写,也可有写作技巧方面的概括介绍、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点面结合、写景抒情、叙事与议论、修辞手法的练习等等,这些可以看作是大作文的零件。试想有了好的开头,又有一定的布局谋篇的能力,写好一篇大作文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

22 读写结合的训练能够解决学生写作中的实际困难。

学生写作主要面临两个困难,一是没的可写,二是不会写具体。单项训练篇幅短小,内容灵活多样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可练多篇。而只要写就要观察和选材,经常练,实际帮助学生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使没的可写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再者,这些训练,练的正是某一部分的细节描写,对写具体有直接的帮助。

3 3 读写结合的训练,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方便实用。

读写结合的训练,以教材为依据,从教材中选择借鉴点,又提出适当的目的要求、方法途径,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学生从教材中获得方法,如写得不好,还可以翻过头来再看看,再写写,既方便又实用。

总之,我在读写结合的尝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我总的认识是:这条道路是光明的,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11篇:读写结合

2011版新课标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其中首先及着力强调的便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创建学校语文品牌的必需,我们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题确定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这一主题开展研究。

在上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课例,在整个活动中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老师们的评课和领导的指导,使我

本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创建学校语文品牌必需

在以上的背景下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必然会将学校的教育科研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创建起语文学科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这对于学校的又快又好发展,老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 “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12篇:读写结合

小课题研讨:读写结合

侯利娟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难点,往往是教师讲了又讲,可部分学生还是深感头疼,不知如何下手。今年任教了三年级语文,在教学中,也曾为孩子的作文教学伤脑筋。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无从下手这一难题,本组教师围绕“读写结合”为目标,结合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多样,要想学会写文章,首先先要认识段。建立段的概念,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读懂每篇文章中的每段话、每句话。接下来说说我在教学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排比句是段落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放在文中就叫并列段。本册六单元不乏这样的课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各个季节景物特点来写的,课后有一小练笔,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家乡的一处景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我抓住了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当作读写训练点。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

1

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松树、杨树,花坛中的月季花在秋天有什么变化。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从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叶子像巴掌一样,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松树仍然碧绿碧绿的,像一位位将军守卫着校园;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有的花快谢了,花朵耷拉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的花骨朵正含苞欲放,有的还说观察了几天还没开,等等。说到这里,就可以让孩子们把校园的秋天写成一段话,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校园的春、夏、秋、冬,合起来就是一片文章,这样的写作,孩子们只乐意去写的。我还让孩子们仿写了一篇《孝义的胜溪湖》,大部分同学们放血的较成功。

想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选读课文《做风车》第三自然段时,可以先指导学生体会牛顿是怎样做成风车的,教学时,还可以拿张纸在课堂上亲手教学生做风车,和同学们讨论出了一些词语“首先、接着、最后、裁、剪、折、钉”,指导学生观察、口述,然后让学生回家按老师做风车的方法、步骤亲手学做风车,再以《做风车》为题写一段话,这样激发了孩子们动笔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写出自己的感受,把想象付诸于实践,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大亮点。

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段落形势是围绕中心句,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每个段落中都

2

有一个中心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找中心句,再说说课文其它几句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一处景物,想一句中心句,仿照课文的句式去写。

有的段落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这种段课文中也常见,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掌声》的第一段就是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意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上述几种段式的读写结合,从作文的角度来说,可以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然而,言之有物却是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根据课文段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教学课余生活时,可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前要告诉学生留心观察做游戏时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游戏后引导学生将游戏的过程具体口述,教师将重点词语“飞来、扑向、怕极了、叫着、张开、保护、猛扑、躲、闪、窜、佯装、扑、捉”写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找篇例文,再指导学生仿照例文写法,先交代做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将凶狠狡猾的“老鹰”怎样捕捉“小鸡”,勇敢机灵的“鸡妈妈”怎样保护自己可爱的“孩子”这一游戏过程具体写出来。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不断积累、发现读写结合点,让孩子的写作不再困难。

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

3

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第13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制定学期计划,保证研究工作正常开展

学期初,我们根据校课题方案,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制定了课题方案实施学期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充分挖掘教材,运用教材,用活教材。结合教研活动,促进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

3、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阅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活动的常规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内容主要为理论学习、专题讨论、优秀课例欣赏评析、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

二、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许多一线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继续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前、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背诵古诗,新书推荐,心得交流,在班上举行了背诗大会,阅读标兵评选,手抄报比赛,学校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阅读竞赛并评选出等级奖,各项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大。

四、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

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本学期,分别由杨梅、黎建君两位教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并做好了备课、听课、评课,并从教师有效提问、学生的朗读思维、学生的口语表达三方面进行研讨。

四、积极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要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一篇。

一学期来,围绕我们的研究重点,对如何有效地展开阅读教学,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也取得了些许的收获。如:

1、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

3、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呼唤创新型的教师。一方面,教师在课前研读文本时,既要“居高临下”,又要“蹲下身来”。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理念为指导,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中,要正确把握自我角色,在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应该发挥好组织、鼓励、指导、引导的作用

读写结合实验

一、句子结构法

训练1:练好“四素”完整句

训练2:练好连续句

训练3:练好并列句

训练4:练好总分句

综合训练

二、句群结构法

训练1:学好连续句群

训练2:学好递进句群

训练3:学好并列句群

训练4:学好总分句群

训练5:学好概括与具体结合句群

训练6:学好主从句群

训练7:学好点面句群

训练8:学好因果句群

训练9:学好转折句群

综合训练

三、段的结构法

训练1:承接结构段

训练2:概括与具休结构段

训练3:总分结构段

训练4:并列结构段

训练5:点面结构段

训练6:因果结构段

训练7’:记叙与抒情结构段

综合训练

四、篇章结构法

(一)审题与命题的训练

训练1:学会看题学文

训绷2:学会审题方法

训练3:学会自己命题

(二)捕捉与表现中心思想的训练

训练1:概括与捕捉文章中心思想

训练2:确定和表现文章中心思想

(三)·文幸选材的训练

训练1:要围绕文章中心思想选材

训练2:选材要“真”、“小”、“新”

(四)材针安排和记叙顺序的训练

(五)文常开头法的训练

训练1:交代四个要素开头法

训练2:开门见山开头法

训练3:提出问题开头法

训练4:描写引入开头法

训练5:哲发感情开头法

(六)文章结尾法的训练

训练1:事情结果结尾法

训练2:点明主题结尾法

训练3:展示未来结尾法

训练4:抒发感情结尾法

训练5:描写结尾法

(七)文章过渡和照应的训练

训练1:文章的过渡

训练2:文章的照应

(八)学会自己修改文章的训练

五、记事顺序法

(一)按照事情经过先后顺序记叙的训练

(二)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训练

(三)按照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训练

六、景物描写法

(一)景色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抓住季节特征描写景物

训练2:描写景物要服务中心思想

(二)建筑物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写一个建筑物的全貌

训练2:写一个建筑物的结构

(三)动物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写动物的外形

训练2:写动物的动态

训练3:写动物的动态和静态

(四)植物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如何描写花果

训练2:如何描写树木

(五)场面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抓住场面特点具体写

训练2:场面描写结合抒情

七、人物描写法

(一)人物外貌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人物外貌要写得像

训练2:人物外貌要写得当

(二)人物语言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写对话要有中心

训练2:写对话,“话”要得体

训练3:写一个多人对话

(三)人物行动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动作有变化,动词用准确

训练2:动作描写要具体有条理

训练3:动作描写要抓特点,要有重点

(四)人物,“理描有法的训练

训练1:写自己的心理

训练2:写别人的心理

(五)人物综合描写法的训练

训练1:神态、动作和语言的综合描写

训练2:人物描写结合议论

(六)用一事表人法的训练

训练1:用一件事表一个人

训练2:用一件事表几个人(或一个集体)

(七)用几事表人法的训练

训练1:用几件事表一个人

训练2:用几件事表几个人(或一个集体)

(八)用几方面品质表人

读写结合案例

《唯一的听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拉琴十分刺耳感到十分沮丧,躲到树林中练习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善意的谎言帮助一个失落、自卑的年轻人成才,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在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根据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神态的变化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了解老妇人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和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分析字义,导入新课

(二)、首尾对照,体会变化

(三)、研读语句,深入感悟

(四)、感情朗读,升华主题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研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感受老人对“我”的关爱和鼓励为主开展教学。对老人的语言描写,没有字斟句酌去讲解,没有提太多理解性的问题,没有拘泥于固定单一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倡读—想—说相结合,通过反复读去思考、去感悟、去表达,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尤其是在读的方面,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在读中培养语感、学习语言,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默读、学生齐读、师生对读„„)读得很充分,读得有层次,而且也读得有效果。整节课中,不必拘泥于内容的理解,而是读中领悟,读写结合。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合作能力,同时也有效地突破了重点,深化了情感。通过引读的方式,明确指出我的这些变化都源于“老妇人”的巧妙的帮助。师如何在文本空白处,抓住特有的写作特色,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这是语文老师应该予以关注的。教学中抓住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为主的教学安排。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让学生想象到老人平静的眼神仿佛在说什么。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第14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

阅读与写作的同构共生

\"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

的优美词语、精彩旬段,以及在

生在自己的习作中直接地\"军

却是个常青话题。

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

情地使用。

-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

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

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

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阅

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

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

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

过程。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

补充。

第二学段@

三、四年级@是

小学的过渡阶段,它以

一、二年

级的说话写话为基础,又为高

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作为

一名扎根一线的语文教师,笔

者立足课堂教学,致力于通过

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策略使阅读

与写作同构共生,切实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

一、立足阅读教学,实现

以读助写

@语文课程标准 巴O11·年

版》在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

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的

重要性。阅读就像语文教学的

眼晴,是吸收,是积累,是沉淀,

是写作的基础,是\"u我眼看世

界\"。在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

阅读中积累素材、习得方法,是

实现以读促写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读中仿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说:锄L童模仿前人,获得最初

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在小

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和段

落适于学生模仿。

首先,进行句式仿写。

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具体情况,抓住课文中的精美

句子、典型句式、重点段落,g1

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并背诵,

最后进行仿写。课本中那些精

学习@荷花卜课舜牵圃睡

红柳绿,校园、公国中痢挽花卜

樱花、木兰花都是捧苛翻写作

的对象。教学时,教蛙唾敢邀李

生仿照课文描写 \"荷牵圃翠舜

不同姿态\",用\"有的干一萄磁\"

\"\"\"\"\"\"拇

景物,再结合本单元的马瞄安

,写家乡的景物,奉奉蕊

学生的语言,再安排积辛弓挥·

的素材。

再如学习@爬天都蜂簇中的

句子:\"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

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酶

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在课 ……\"学生说,这个句子除了用

在爬山上,还可用在攀爬涛戏

上。@槐乡的孩子》中的\"一镁簇

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

捡着,两条辫子像靖蜒窍起蠢,

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

标与内容中提出:\"积累课文中

彩、优美的语言,都可以指导学

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

小鸭子\",学生认为这甸活在描

1读写迁移

写跳绳、踢键子等活动时都可

·叶圣陶先生说:\"改写,各 动、人物对话、故事情节等,都

以仿写、运用。

种形式的改写,各种范围的改

可以\"开发\"成读中改写的资

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

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

料。通过改写,学生们的想象力

段落,51导学生诵读品味,并在

学生将所理解的课文内容融人

被激发了出来,所写的文章也

此基础上仿写、改写和创造,从

改写中,可以说是运用的开始,

十分精彩。

而使学生获取语言积累相写作

也是习作的开始。

策略三:读中扩写

方法。这样的方法或许不能立

首先,进行人称改写。改变

\"读中扩写\"其实就是培养

竿见影,但可以逐步渗透,培养

人称是\"读中改写\"策略中的有

学生的想象力和习作能力。爱

学生的仿写、运用意识,久而久

效尝试。学过一些课文之后,我

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

之,作用就会显现。

们可以把课文中的人称加以转

重要。\"在第二学段的教材中,

其次,进行段落仿写。三年 变,第一人称可以改为第三人

许多课例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

级的学生刚开始习作,如果先

称,或者相反。

的空间。

引导他们对范段进行仿写,就

·@新型玻璃况是一篇说明

例如人触摸春天@一文中

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

有这样一句:\"许久,她张开手

把作文训练与阅读充分结合,

生了解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

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

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

用途,再以\"新型玻璃的自述\"

静仰起头来张望。\"笔者以此为

能使习作训练落到实处。

为题,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练

读写结合训练点,引导学生想

三年级训练的重点是围绕

笔时,教师应首先点拨学生理

\"象安静仰头张望的情景:她仿

重点句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翠

解\"自述\",即介绍自己;再请学

佛看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

鸟@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的颜

生以第厂人称来写新型玻璃,

的习作顺理成章,她仿佛看到

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檄

要求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

了绿油油的小草上闪烁着晶莹

揽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

清楚。@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景

的露珠,看到了月季花在向她

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

物描写条理清楚、用词优美。在

点头微笑,还看到了蓝蓝的天

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

空中飘请洁白的云朵。

衬衫。\"这里用静态描写的方法

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以第一人

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

突出了翠鸟\"颜色非常鲜艳\",

称的形式来介绍,姜求尽量用

后,学生体会到了李自对老朋

描写逼真、条理清晰,可让学生

上文中的优美词句。

友的深厚情谊。这时,教师可启

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读写结

其次,进行文体改写。课文 发学生:李自在什么情况下为

合的片段训练。

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

老朋友送行7他是怎么为老朋

;在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

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

友送行的?他们在黄鹤楼上想到

学生阅读课文,并揣摩课文的

改变为其他文体,然后让学生

了什么?他们会说什么7看着孤

写作特点火I1用重点词\"鲜艳\"

充分发挥想象。如说明文可以

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在这样

概括翠鸟特点,引出下文;(2)

改为童话故事,诗歌也可以改

的读中扩写训练中,学生受到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按照

为小故事,甚至是课本剧。

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相孟浩

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由于找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

然依依借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准了模仿的点,··学生写起来得

诗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诗

立足课堂教好范文。让学

心应丰,如\"鹅鹅的颜色非常鲜

歌改写成一段文章,·可写诗人

生汲取文中的写作精妙之处,

艳\"礼花的颜色非常鲜艳\"等\"

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于写作实

典型段落是读中仿写的最

也可写祖国河山哟壮丽美好。

践中、能促使学生把读与写紧

好范例。此外,还可以从表达方

学生写出的文章就像一件件生

密联系在一起,读而有感,感发

式、表达硕序、文章题目、选材

活中的小事情,将诗歌所描绘

为文,

内容等方面进行仿写。读中仿

的景色融人到了对话当中。这

二、强化习作教学,实现以 写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迁

样的读中改写既可以使学生深

写促读

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提

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又

@语文课程标准 包OH年

高学生在高年级的习作水平奠

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真

版》在第二学段关于习作的目

定基础。

正做到读写结合。

标与内容中提出:\"观察周围世

策略@:读中改写

课文中所描写的心理活

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启己·的

读写迁移

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

需求,这时的阅读便是主动

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

说,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

的、有目的的阅读。

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并\"尝

点。很多学生之所u\'惧怕作文,

豪巷六,写后赏读

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

运用干写后赏读\"策略,不 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

课外阅读与素材积累。\"写前导

但能让学生理酶读的收获和

的词句。。

读\"策略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

感受u\"写。的夥式固化下来,

第二学段的学生处于从

学生对写作的抗拒情绪,增加

还能继续激发学生对\"读\"的

\"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

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

兴趣,91导学生有目蒜助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

写作能力。

相关文章,真正实理玖读助

收,写作是倾吐。\"这说明写作

策略五:写中品读

写,以写促读。

是阅读的升华,它就像语文教

\"学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

在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跑习

学的嘴巴;是倾吐,是表达,是

况:平时生活五彩绽纷,也有很

作创作中,学生明白了童话的

交流,是\"u我嘴说我心\"。

多积累,可一到习作时就\"无米

特点,但还要借助课外阅读来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同学

下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拓展习作思路。在学习该单元

对阅读课提不起兴趣,或是不

学生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写

@巨人的花园@一文时,我先将

能深入领会阅读课宗旨,又或

中品读\"策略就是启发学生向

学生带入童话世界:在广泛的

是无法发现阅读的美。针对此

课文借\"选材\",擦亮自己发现

课外阅读中,同学们知道了丹

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找到

素材的眼睛。

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

突破毛以此促进学生进行细

以@猫@一课为例。上课之

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

致阅读。

前,笔者让学生以熟悉的小动

国的叶圣陶童话及张天翼童

策略四:写前导读

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完后在

话、德国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

教育家叶圣陶说:\"如果学

课上交流评议。笔者发现,多数 @格林童话况大量且有效的阅

生能善读、多读,自必深受所读

学生的作文有两方面需要提

读,让学生每天都能接触新故

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

高:一是在叙事的条理性上;二

事。课外阅读让学生完全沉浸

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

是对动物的描写。学习课文

在读童话的兴奋中,从中他们

提高。\"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前,笔者将学生作品中典型的

不仅明白了童话的写作特点,

读好书,是陶冶情操、储备写作

片段印发下去,让学生们在文

还有了更多、更新的话题,思

材料、提高习作能力的一条必

章的阅读中以写促读。大家你

维更活跃、创作更大胆。\"

经之路。

一言,我广语,认为自已的作

将课外读写训练充分结

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文没有把动物的可爱和主人

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

教学为例。笔者首先让学生明

对它的喜爱描写出来。我告诉

信息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

白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童

学生,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学习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两者相结

话,然后让学生选择儿种动物

课文@猫@得到弥补。学习课文

合,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或儿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

后,大家就会知道如何把猫写

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发挥想象,设想它们之间可能

具体生动。经过对此、讨论,学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丰富

发生的故事。接着。5悍学生明

生总结了课文的描写方法,并

了\"读\"与\"写\"的内涵。学生以

确第三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

写在了黑板上。接下来,我让

读助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即借助课文让学生走进奇妙的

学生回顾自己的习作,通过对

相得益彰。相信学生的阅读与

童话世界。通过@巨人的花园@

比,学生们明白了自己的习作

写作能力会在轻松愉快的-睫

@幸福是什么X去年的树X小

平淡、空洞的原因。

写结合\"训练中得到提高。邀

木偶的故事@等课文,学生了解

@猫》的教学过程告诉我

过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奏

了童话的内容,品味了童话的

们,在阅读文章前,应当让学

结合这样反复交替的稠综-学

语言,体会了童话的特点。最

生先进行相关内容的写作。先

生将逐渐提高读写能力-妻囊

后,笔者让学生初步测览本单

有写作的思考与体会,再有课

知识的强化和内化,

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这样就

文的借鉴、运用,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读童话、讲

兴趣便会大大提高。学生在体

童话;写童话的学习框架。

验、思考后,自然产生了阅读

第15篇: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法之三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

余映潮

434100

——教学警语: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读写结合。

语言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

我们要设计丰富的读写创造活动,让学生练笔的角度更加丰富。

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可以说,读读写写、读写结合,不论是从教学内容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它都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规最平实的教学手法,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是没有教师不会运用这种通俗教法的。读写结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自然最常用最通俗最普及的教学模式。

“读写结合”是课标中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同学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这些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

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语言训练的形式丰富多彩。如高中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读写结合式的设计:

1.提纲罗列: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情节提纲。

2.内容概述:写一段两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上被劫的经过。

3.简洁评说:先列出评介提纲,然后综合评述杜十娘这个人物,写成两三百字的短文。

4.表达感想: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葛朗台的看法,两三百字。

5.想象扩展: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与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中的一段对话,200字左右。

6.定向探究:话说“凤辣子”。要求写一篇3五百字的短文,说说王熙凤的辣,结合课文而不限于课文,可就你所知,联系《红楼梦》有关王熙凤的描写去谈,也可以发挥想象。

7.变体改编:将《阿q正传》的某个片断改编成课本剧,并分角色表演。

8.技法体会:学习《墙上的斑点》,自拟题目,练习写一篇描绘人的心理意识流动的

短文。

9.设想推论: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之后立即知道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

局将会怎样?请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两三百字的短文。

10.理由论证: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上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这个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

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美妙的创意。如:

1) 句段读写——仿写学用

句段读写,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请欣赏《纸船》的教学设计。

师: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象。下面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模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师:这段小诗可以献给你感谢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边防军人,航天飞行员,孤独的小女孩,足球队员,北极探险队员,非常勤奋的人,非常贫困的人„„

师:这段小诗可以表达思念,表达问候,表达安慰,表达尊敬,表达关心,表达想念,表达热爱,表达同情,表达牵挂,表达敬佩,表达鼓励,表达赞颂„„甚至还可以点示一种哲理。

(同学们当堂写作并进行交流),如:

中国足球队员,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座大力神奖杯,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们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金光灿灿,满载着我们的鼓励、信任与期盼。

盲人小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片蔚蓝的天空,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关爱你的人为你撑开的,

晴空万里,是在告诉你心中要永远憧憬着温暖与光明。

“硕鼠”,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张密密的大网,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正义与法律给你们敲响的警钟,

法网恢恢,它将惩治你们步步膨胀的无耻的贪婪。

年轻的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登上了银光遍野的月球,

不要惊讶它只是美好幻想。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飞跃发展的写照,

总有一天,人们会像杨利伟一样到银河浩瀚探访。

老师,假如你桌上摆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同您相伴。

„„

2) 多向假设——放飞思绪

“多向假设”也是一种——就课文内容进行多次的多向的“假设”,构成课堂读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又从更多的更为有趣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

如人教版八下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多向假设”式读写活动:

1.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

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

4.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孩子的一员,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

5.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放“黄烟子”的乐趣。

6.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7.假如你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请为“高邮的鸭蛋”写一个广告词。

8.假如你是作者,请以“我为家乡而自豪”写话。

3) 课文集美——含英咀华

“课文集美”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美好课文中更美的内容进行“浓缩”与“聚集”, 使学生在品评体味的同时,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并受到一定的思维训练。

如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课文集美活动。

活动内容与要求:重写课文,浓缩课文,形成新的课文思路。同学们分组活动,从课文中找句子,用“集聚美句”的方式创编新课文。

下面就是这份很美的材料,它集中了约两千字的课文中最美的句子,使之成为一篇微型美文:

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赞誉道: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

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一只鸟,夏季气温高达70℃。

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如果站在罗布泊边缘,你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问题出在近30多年。人们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4) 艺术改写——锤炼语言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的、别具一格的改写。

例:杜甫的《旅夜抒怀》的艺术性改写,就是高层次的写读活动。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以见到这样的艺术性写法:

第一种:

沿长江由蜀入湘的水上飘泊是杜甫一生中最后的旅程。

在这个安静而孤独的旅夜,天涯垂挂的星子犹如渴望的眼,而月光在水上的翻腾演示着世界永不停息的流动。

杜甫未必想到人生的尽头已经逼近,但他看见生命如今悬浮在一片空旷中。诗是他热情的寄托,官是他报效君国、留名青史的凭借,而这一切似乎正从他的身边滑走,不能够再抓住什么,他犹如天宇中飘飞无着的沙鸥。

但以旷渺的天地来映衬的孤独,仍然在悲凉中写出了诗人不甘被厄运征服的高傲。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1999年4期p39 作者:骆玉明)

第二种:

一杆孤耸的船桅,突兀在微风细草的岸,使幽静的夜泊,也显得孤清而惨淡了。

一轮皎洁的明月,翻涌在湍流奔急的浪间,使瑰奇的江景,也增添了动荡与不安。

人们常称叹“星垂”二字“开襟旷远”,殊不知在出蜀漂泊的已届晚年的诗人心中,翻起的却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无限悲慨!

星辰璀璨,无语地照耀着空旷无际的平野;月色茫茫,天水间惟留孤独的沙鸥绕桅惊飞,——当诗人在结句突发奇想,将自身与沙鸥作比的时候,你所体味的诗境,究竟是“旷远”的自慰,还是凄楚的自叹?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1998年10期p39 作者:徐旭文)

它们若即若离,既在诗中,又在诗外,既有解说,又有评点。

将此作为例子介绍给学生,同时进行指导:

还有没有新的写法呢?

还可以从诗人的内心独白的角度来写,从以现代诗译古诗的角度来写,从电影镜头的角度来写,从舞台布景的角度来写,从对诗人说话的角度来写,从“唐诗素描”的角度来写„„

于是学生的手中就能诞生美好的诗式散文。

5) 微型话题——多角探究

“微型话题”就是从某篇课文中提炼出来的众多的发散的可供“自由探究”的小话题。一般来讲,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提炼出10至20个小小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并进行探究,进而可以写成精短的文字。

如《三峡》的若干个小小话题,同学们需要从“美”的角度,自选内容,对课文进行品评欣赏,并将自己的体会写成简短的文字:

《三峡》微型话题:

美在结构,美在全文的层次,美在各段的层次,美在勾勒,美在镜头,美在画面,美在动感,美在动静结合,美在色彩,美在情景交融,美在视点变化,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在侧面烘托,美在景物的辉映,美在细笔的描绘,美在巧引渔歌,美在选词炼句,美在语言的音乐美,美文体写作的创造,第一段中的美,第二段中的美,第三段中的,第四段中的美。

《三峡》美点欣赏的微型短文: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勾勒,写得异常的美。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三峡》,美在侧面烘托。进行正面描写之外,作者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得多好——抬头看天,不到“亭午夜分”,连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难以看到,这山还不高吗?这峡还不深吗?

《三峡》,美在一个特例。作者用了一个特例来写水速之巨大;写得最美的就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那几句,它不仅仅只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写了水之流速,它可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快感。

《三峡》,美在景物的动感。课文中描写的美丽的一角是很有动感的。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说那跌宕多姿、水花飞溅的“悬泉瀑布”了,它们甚至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给人余音缭绕之感。

„„

第16篇:读写结合

13、《白鹅》读写训练点: 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

14、《白公鹅》读写训练点: 白公鹅叫声的想象语言描写。

15、《猫》读写训练点:

第一段中,用了“说它„„吧,可是„„”的句式来表达对性格古怪的大猫的喜爱之情。让学生模仿该句式写写第

二、三段中所描述的猫性格古怪之处。

16《母鸡》读写训练点:

母鸡叫声的想象语言描写。

17、《长城》读写训练点:

学完课文后,教师指导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古时候,长城不仅能抵御凶奴的侵犯,还能利用它打仗。那“现在的长城有用吗?”为题写文章,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18、《颐和园》读写训练点:

1、看图简介颐和园: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风景。

3、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19、《秦兵马俑》读写训练点:

引导学生品读神态各异内容时,教师渗透写法的指导用“有的 ( )好像 ( )”句式写话。 20、《古诗两首》读写训练点:

改写:扣住诗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把诗句展示的事物描绘出来,展示出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1、《搭石》读写训练点:

背老人过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你想想还有哪些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写训练点: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这两位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他说些什么?

23、《卡罗纳》读写训练点:

1、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望着他。仿佛在告诉卡罗纳:“____________”

2、想象: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母亲却把我推开了,而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好像在对卡罗纳说:“____________”

24、《给予是快乐的》读写训练点:

在文章结尾,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男孩的弟弟因为( )而难忘,男孩因( )难忘,而保罗因为( )而难忘。

第17篇:读写结合

六年级下册

3、4单元读写结合点

刘红剑

11.《我的母亲》

母爱是无疆的,母爱是伟大的。老舍的母亲用自己一生的行动教育了老舍,给了他生命的教育。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的母亲(父亲或者其他亲人)是如何用行动来影响你的,你又受到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写一篇《我的母亲》,表达出你心目中对母亲的爱。

12、《济南的冬天》

老舍先生用精妙的文字,情景交融的写法,为我们描绘了他心中的济南。在写的时候还运用了一些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感情更加突出。我们的家乡张家口,虽然地处塞外,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四季分明,特点突出。现在就请你写一写你眼中的张家口的四季,选取你 最喜欢的那个季节进行描写,也要有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13《养花》

老舍先生爱养花,所以在他的笔下,养花有很多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把自己的爱好坚持下来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我们付出劳动和汗水。请你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自己的爱好写一个片段,要写出点门道。甘苦和“多么有意思。”

15《母鸡》

“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深刻

的意义。老舍在《母鸡》篇文章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只呼之欲出的母鸡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许多的感人形象,一开始并不为我们所熟知,甚至还会让我们产生误会。但当我们了解它以后,就会对它肃然起敬。你选取这样一种事物,用先抑后扬,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写一写。

17、《秋天的怀念》

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写一篇读后感,歌颂一下这无私的母爱。

18《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之际,用情真意切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说出了对朝鲜人民的依恋和感激。在生活中,在于亲朋好友的接触中,肯定也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有许许多多的话需要倾诉。请你也用第二人称的形式,说说你的感动吧。

第18篇:读写结合习作教学设计(王萍)

临朐外国语学校

王 萍

习作年级:四年级习作活动名称:手

习作课型:本真习作读写结合课习作教学目标:

学习观察手,能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将观察到的手进行具体描写。 活动过程:

一、回顾所读

1.说说前段时间都读过哪些有关手的文章。2.交流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 板书: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我们班进行的“辐射式”阅读教学中第四步的延续,旨在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阅读,做到读有所得,同时为本节课的写奠定基础。)

二、说说看到的手

1.交流课前观察:你观察了谁的手?是怎么观察的? 2.出示照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手。 3.请拍照片的同学介绍图中的手。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课前观察手的情况,介绍观察到的手,为下一步指导写手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学作家的描写

1.回顾《一双手》,学习介绍手的样子。(1)出示文中描写手的句子,指名读。

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作者依次描写了手的什么?(先写整只手的颜色,再写手纹、掌面、手指,最后写没有指甲的左手大拇指。)

你觉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再次读《一双手》中描写手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学习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2)作者最后用较长的一句话来写左手大拇指,为什么要单单来描写这个手指?(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手指)

我们在写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特色。)

(3)出示文中相关语句,学习将内容写具体。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手? 这样的一双手在生活中常见吗?

那么这双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指名说,出示相关语句——张迎善的话、作者的推算、林业局工人的话。

通过这几段话的描写,你觉得张迎善这双粗糙的手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对于这样的一双手作者有怎样的感情?(赞美、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将内容写具体,同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现场观察老师的手。

(1)边观察边引导说话:引导按顺序观察,然后完整描述看到的老师的手的样子。

(2)说说老师的手为什么是这样的。 (3)说说老师的手会干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老师的手,并进行口头描述,学习有条理的表达,为下边的独立习作奠定基础。)

四、本真语言,自由表达

1.说明要求:以“手”为话题进行习作,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2.学生独立习作。

(设计意图: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独立习作,做到学以致用。)

五、习作赏评

1.请两名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缺点。2.师读下水文,请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赏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做到取长补短。)

六、拓展延伸 出示诗歌《我们的手》和童话故事《手指的故事》,告诉学生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手的诗歌和童话故事的创作。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做结,同时让学生明确写手的第二步——写诗歌和童话故事。)

第19篇:四年级第四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互促、读写结合”板块教学设计

玲珑镇沟上完小 姜彩红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 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夜莺的歌声》

题目:用“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仿写句子。 提示:以“有时候学夜莺叫 ,有时候学杜鹃脚。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导向,联系上下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孩子还会有哪些一系列行为。

《小英雄雨来》

题目1:展开想象:雨来为了引开敌人,保护交通员,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提示:文中“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你能否揣摩出雨来的心理活动。

题目2:当人们发现雨来没有死时,他们是怎样表达兴奋的心情的? 提示:当河沿上响起枪声后,村里的人们都以为雨来已经牺牲了,可是铁头突然在芦苇丛中发现雨来没有死,此时此刻,雨来的伙伴,交通员李大叔以及村里的人们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心情怎样?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表述出来。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写具体。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题目1:说一说爸爸到底在呼唤什么?呼声是为了什么? 提示:“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爸爸的心声,感受爸爸对和平的希冀及渴望。

题目2:学写书信。(选其一)

提示1:“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销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请你给战地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坚强勇敢地维护和平。

提示2:“和平之花”虽美,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作为21世纪的少年儿童,你想对现任联合国秘书长说些什么?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

题目3:读了这一段段令人辛酸的文字,看到这一幕幕悲惨的人间悲剧,我真想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我真想对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说:“„„”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题目:仿写

--------的-------- 本是-----------------, 可是-----------------, -------------------,

提示: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第20篇:《生命的舞蹈》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生命的舞蹈》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老师喜欢有才气、有个性,善于发现、勇于表达的学生。我特别欣赏能给我留下故事的学生,让我们有感动,让我们有收获。课堂上,如果你做到了,在下周你一定会收到我寄来的一份小小的惊喜。我委托语文课代表记录,下课后把名单给我。凡是被我们大家认可的都要记录下来。好吗?期待大家的精彩!

同学们好,我来自山东,姓于,也教初一。很高兴到内蒙扎赉旗来与大家共同学习。

最近我摊上了一件事,搞得我茶不思饭不香,愁得我头发都白了。同学问,什么事啊?就是一篇作文的事。

今年暑假,全国中小学校园原创情景剧比赛将在山东举行,我受学校委托撰写剧本。如何写一个中学生喜欢的剧本成了我最头疼的事情。今天来到内蒙,我很想从同学们身上有所启发。

如果你是观众,你希望看到一出怎样的校园剧? 同学们说的真好。谢谢大家的建议。下面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一定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一板块:阅读探究

《1+1+1爱上阅读》是一套阅读和写作的好帮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单元《生命舞者》,从几篇经典文章学习中吸取一些写作的营养。

我们首先来阅读本单元的核心作品《生命的舞蹈》。阅读方法:自由阅读,边阅读边填写“阅读卡”。(下发“阅读卡”) 征求意见一:需要多长时间来阅读?

征求意见二:每位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发现,是否需要先小组交流一下?如果需要,多长时间合适?

一、主题探究: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这与文章题目有什么关系? 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生命的主题: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激情、生命的价值。 ——要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设计确定几个具体的事件。

二、内容探究

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两次生命的舞蹈故事。比较一下,两次舞蹈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第一件事:一对残疾夫妻为代表的一群残疾人在夜幕中跳起了火的舞蹈(残疾人集会时的音乐舞蹈)。

第二件事: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艰辛的条件下把劳动变成了舞蹈(小女孩劳动时的快乐舞蹈)。

舞蹈的背景不同(面对的困境):残疾夫妻是自身肢体有残缺;小女孩是生活的艰辛。

舞蹈的目的不同:残疾夫妻是为了跳舞而跳舞;小女孩是把劳动当作舞蹈。

舞蹈的体验不同:残疾夫妻是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小女孩是苦中作乐,乐观生活。

舞蹈的形式不同:残疾夫妻跳的舞蹈是有形的;小女孩跳的舞蹈是无形的。

共同点:两种都是欢乐的形式,都体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最初的感受相同:怜悯。

作者后来的感受不同:参加夫妻是“大吃一惊”,无以言表;小女孩则“引起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

再次回扣第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叙述了残疾夫妻不顾自身残疾尽情舞蹈和小姑娘在艰辛条件下快乐劳动的事情,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

三、语言探究: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任选一处谈谈你的发现。第一, 作者的心理描写。 第二, 作者的抒情和议论。

四、写作探究: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校园情景剧创作有何建议?最好说出三条。

第二板块:写作借鉴

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到位,阅读能力很强。 下面我们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校园情景剧创作有何建议? 确定主题:我们可以确定怎样的主题呢? 选择事件:我们可以选择哪件事或者哪几件事? 精选细节:每个事情当中,哪个细节值得我们去写? 确定题目:选择一个怎样的题目更合适?

精彩点题:我们设计几个点题的句子?怎么让它更突出? 适时介入:以小见大。让小事情见证情感的温度。 请同学们阅读98页“文史贴士”,了解有关内容。 以小见大:小处落笔,大处着眼。

以小见大:小到什么程度?大到什么程度?

大:就是大境界、大主题、大时代。比如:友情、关爱、理解、宽容、成长、梦想„„

小:则是小景物、小物件、小事件。

以小景物传大境界,以小物件写大主题,以小事件写大时代。 怎么才叫小?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闻得到。

从视觉方面,我们要写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从触觉角度,我们要写一个拥抱、一个握手、一个亲吻„„ 从听觉角度,我们要写一句唠叨、一个赞美、一声呼唤„„ 从嗅觉角度,我们要写一束鲜花、一盘佳肴„„

草原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中,都只是饲料;我们的生活中,不少缺少鲜花,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慧眼。

鲁迅的《自嘲》,借自嘲讽刺和攻击敌人,就选择了“破帽遮颜过闹市”的小事和“横眉冷对”“俯首为牛”的两个细节。可谓真正的以小见大了。

1.选好一个故事:该故事要从生活中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动情的、最想写的事情,这个故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特点是:要善于选取典型性的小事。——小点、缺点、亮点。 2.设计1-2处景物:故事离不开环境,设想以下,这个故事发生过程中,有哪几处景物印象深刻,在作文当中写出来。

3.精选三个细节:我们要在故事发生前、故事发生过程中,故事发生后精选三个典型的细节,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

4.放大一个瞬间:在故事发生过程中,一定有一个瞬间让我们印象深刻,选择好这个点,从各种描写角度、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进行精雕细刻,让这个瞬间绽放光彩。

5.设计1-2处重复的细节:故事发生中一定有几个细节贯穿始终,选择1-2处关键细节进行重复,比如前后都要出现的某句话、某个眼神、某个动作、某种景物、某个小物件等等。

6.表达一个主题:写小事不是目的,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和道理是关键,我们要从这一件小事中发掘它深刻的内涵,让自己感动,也让读者感动。

以小见大宝典

一树梅花万首诗,叙事作文巧安排。 小故事,生活来,两处景物写精彩。 前中后,三细节,放大瞬间抒情怀。 经典处,要重复,以小见大送情来。

好,以上是同学们给我的校园剧提出的建议。很精彩!我想,这也算是大家对自己的文章提出的目标了。

出示作文题目:

今年暑假,全国中小学校园原创情景剧比赛将在山东举行,你受学校委托撰写剧本。

请选择一个角度,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老师回去创作我的校园情景剧,同学们创作自己的精彩作文,我们来比赛,好吗?

最后还有一句话,我们看屏幕:

舞蹈,跳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跳到自己都感动,观众就感动了。 作文,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 写到自己感动,这才是作文的根本!让我们共同写作感动自己感动读者的文章吧。下课!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doc》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