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

2020-03-02 10:16: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比较文学之文化过滤———世界动漫电影

摘要:动漫作为一种与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样式,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利用异域之外的题材改编动漫制作的一大趋势。这种改编不仅是故事的情节和展现形式不一样,最根本的由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为主的一种文化的过滤机制导致这种变异、改造和创新。中国的动漫改革需要注意这一机制对动漫异域化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比较文学;世界动漫;异域题材;文化过滤机制;注意的问题

动漫与文学有达着长一个世纪的共生共荣的“蜜月期”,但它的产生和繁荣与文学不同。从最初的纸质漫画,到后来的动画,动漫的发展,从观念到技术,从制作到发行,全球意识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动漫制作者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而动漫的制作,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绘画加上想象,在许多的方面,它饱含了各种文化因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动漫的出生和成长与文化交流关系密切,可以说没有文化交流,动漫就会永远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之中。而且,当代的动漫制作出现了跨国合作的模式,这使得动漫体现出多元文化共存的特殊现象。

在《指环王》、《哈利波特》系列魔幻题材电影大热之时,这股魔幻风潮也迅速席卷了小说、动漫界。不少人在谈及当下国际化动漫潮流时,简单到可以用几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新奇”和“吸引力”。而异域的神话传说和传统故事尤其符合这一潮流。不少动漫电影的制作者逐渐将动漫制作的题材转向异域之外,特别是异域之外的神秘传说和传统故事。

不论是由于个人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还是基于商业利益的前提,世界各地的神话、史实、传说、名著等就成了动画永不枯竭的题材。华特·迪斯尼说:“将世界上伟大的童话故事、令人心跳的传说、动人的民间神话变成栩栩如生的戏剧表演,并且获得世界各地观众的热烈响应,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超越一切价值的体验和人生满足。提取异国文化题材进行动漫创作已经屡见不鲜:《埃及王子》取材《圣经》中的“出埃及记”;《木兰》取材中国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辞》;《阿拉丁》取材于《千方夜谈》;《红猪》改编自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短篇集《飞行员们的故事》中收录的《他们永远年青》;《幽灵公主》与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吉尔迦美什》有关;《千与千寻》改编自米夏埃尔•恩德《讲不完的故事》;《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

这一世界性的潮流并不是全盘的照搬原著,无一例外的,这些作品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层面上,都发生着一定程度上的变异。而这种变异,究其根本是由于在提取和观看动漫过程中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和移植、渗透的作用以及接受方对影响的反作用。而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一种文化过滤机制。这一机制,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相对于母题的变异,更进一步的来说,这是一种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在动漫的创作上,影响这种过滤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因素和接受者文化心理的过滤作用。相对于这两点来说,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包括翻译过程中发生的文化过滤对动漫原始题材的变异的作用不大明显。

① 以迪斯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动画,在选材时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阿拉伯和中国的童话、神话、民间传说和名著故事进行改编,用美国人的价值观对故事进行重新改装。1997年由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美版《花木兰》改编自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结合中国元素的故事和绘画,加上美式的风趣幽默,使这部动画片去掉了那种沉重的替父从军,忠君报国的烙印。换之轻松、可爱。使得很多角色都是那么的有趣,典型的以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的故事,迎合了东西方不同的口味,简单中不乏风味。

在这部动漫作品当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欧美文化的影子:在影片中不断穿插的歌舞;普通的国民可以和皇帝在皇宫中共同庆祝,典型的迪士尼极度夸张的情节表现方法·····这些都是典型的欧美动漫风格。例如:剧中木兰奶奶的形象:中国的奶奶通常是忍辱负重、身先全家的,她是严格和慈祥的代名词。而剧中的木兰奶奶是个完全欧化的老奶奶形象。她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比木兰还自由自在的任性妄为,她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也需要一个老伴的想法。而迪士尼的《花木兰》之所以为广大欧美文化圈的观众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接受,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美传统文化结构当中所主张的“自由“、“平等”的文化观念。欧美的文化结构所主导,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天赋人权,社会应该尊重个人的意愿以及想法,这是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体现。到后来的《花木兰2》,它表现的是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权力,无论是公主们或者是士兵。这里,也有欧美传统意义上的骑士情节的折射和影响。在这部后续之作,迪士尼则完全的采用了自制的故事情节和西方的文化模式,剧中的人物只是一个故事的引子而已。制作者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突破了中国人对于这个故事的传统叙事模式,使影片整体的气氛和感觉变得活跃和轻松,不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固有的含蓄又无奈的方式,同时也淡化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家破人亡与生存压力。这部影片用夸张幽默又不失原则的喜剧形式将一段原本悲壮的从军记改写成一个巾帼英雄的智慧与勇敢的展示舞台从对中国故事的提取,到改编,这一迎一拒,就是因为动漫制作者个体或者群体的文化过滤起了作用。改编者们用他们所原有美国商业性质的文化规定模式,去指挥木兰从军这个原本沉沉的异域文化的解释图式和模式,无意识当中以命令和禁止的方式管理和制约那些话语、思想和理论的逻辑。对于观众接受这一改编时,其“认识不仅在其中被制约、规定和生产,也在其中具有制约规定和生产的作用。这种改编表面上看是一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的西方文化结构的体现。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是运用魔幻题材的高手。他的动画一般都会采用超现实的故事背景或者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但他很注意挖掘看似不可能的故事中的现实意义。以他的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姬》为例,宫崎骏自述面对这个“神经病和不安的时代”,他想用电影描绘出爱与责任、海与生命这些最原本的概念。《悬崖上的金鱼姬》也选取了《海的女儿》人鱼变身为人的故事,但影片的主题已经不是《海的女儿》中为了所爱者的幸福无私献身,也不是《小美人鱼》中邪不胜正,爱情万岁的主题,而是变成了儿童以稚真之心赢得大人关爱与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主题。影片处处以儿童之眼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着童趣。而在《小美人鱼》中,迪斯尼公司的编导把安徒生的爱情悲剧改变成了一个正邪争斗的爱情喜剧。小美人鱼和王子相爱,最后战胜了要挟鱼王让位的邪恶巫婆,以大团圆结局。影片充满着迪斯尼动画惯有的商业类型电影的元素:歌舞、插科打诨、激烈的矛盾冲突、正邪大战,英雄救美等。安徒生童话中充满悲剧感和崇高感的牺牲精神,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而变成大众快餐的《小美人鱼》改爱而不得的悲剧为大团圆的喜剧,虽然带给观众以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但却缺少了《海的女儿》感人至深的余韵。它充满着娱乐至上的商业气息,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辉煌而又模式化的商品,满足了观众消费快餐文化的心理。

另外《海的女儿》是西方传统贵族动漫的代表,主人公基本上以公主、王子为主,至少男女主人公中有一个的身份是很高贵的,因此爱情贵族化。而在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中,虽然波妞也是海神的女儿,但宫崎骏更偏向于讲述一个孩子与父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情故事。剧中养老院的场景和宗介的家庭生活的描写,都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氛围。在宫崎峻笔下的男女之爱、朋友之情,相知相惜是最重要的元素。这表现的是在儒家和传统东方文化下的“家”的观念。与好莱坞将爱情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张扬浓烈不同,宫崎骏动画中的爱情显得更为含蓄内敛,彼此几乎不曾将“爱”字说出口,有时淡到若有若无。但却因为爱的深远、宽阔和纯净令人动容。这是不同于欧美奔放而热烈的爱情,恰好相反这是一种属于东方的含蓄而深沉的爱情哲学观。

促进这两个版本的改编的关键是改编者个人的文化过滤机制。以宫崎骏的改编版本来说,他个人对成人世界由于贪婪而滋生的战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很是失望,在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作者在剧情和画面中描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但作者内心又是充满对人类的希望和宽恕,在每部作品的后面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不同的宽恕形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作品中,唯一的一个憎恨人类的反面角色海中男巫也不是自始至终的麻烦制造者,他之所以仇恨人类,是因为他对人类污染海洋不满,而且人类而捕杀海洋生物。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以献身精神平息王虫之怒,拯救了风之谷的百姓和库夏娜的军队,使他们免受灭顶之灾;而希塔与巴斯使天空之城毁灭,消灭了穆斯卡称霸世界的野心,也是拯救了世界;《幽灵公主》中阿西达卡把麒麟兽的头颅送还,使大地扶苏,重新有了生命;千与千寻正确的回答了汤婆婆的问题,救了父母。“我制作了许多动画,每次我都告诉自己‘电影里没有真正的坏人’。不管故事如何发展,坏人都应该有其善良的一面。我相信坏人通过劳动改造是可以变成好人的。毫不夸张地说,我可以在3集内把一个坏人顺理成章地变成一个好人。总之我不喜欢塑造彻头彻尾的坏蛋。”宫崎骏在动漫制作中,对异国故事题材的改编深深的受其个人的道德观、生活观和文化观影响。

而随着各种技术的支持,不论是美国迪士尼还是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漫画,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不错的成绩。在对异域传统故事和异域神话传说上,日本和美国是成功的。而取得这一成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漫制作者对异域题材的把握,重视文化过滤的研究,重视文化过滤的研究就是承认一个现实:任何文化影响都必须是在主体的能动介入之中完成的,任何接受者都不能以“零度”主体去拥抱或是全盘接受影响者。制作者在已有的故事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全然不同与照搬。

相对于欧美和日本的动画改编的丰硕成果以及形成的独特风格,中国的动漫产业就相形见绌了。实际上,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间,2006年恰好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诞生80年,当时是由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短片。上世纪40年代,他们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影院长片叫《铁扇公主》。但先如今中国的动漫业仍然处于“起步早,发展慢”尴尬境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细想观念的制约。中国目前的动漫还处于一种说教型的阶段,甚至有很多是纯粹的教育片。在吸取国外的动漫创作的理念上,中国还做的明显不够。中国有取之不尽的动漫素材,但是基本上都是原本的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展现,很少注重创新和改进。更不用说吸取外国文化题材进行动漫创作。在我们在倡导跨异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既要注重西方文化向中国的扩展,又不能忽略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与过滤,避免单向性的思维以及这种思维所导致的只有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而中国文化却退隐幕后。

中国动漫制作应该重视文化过滤的机制作用,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我方”立场,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的动漫事业得到一种创新型的发展与改革。在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也不冷落本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就其核心内容而言,是不能加以简单替换的。但是,通过文化间的相互对话以及在对话中主客双方彼此施加于对方的限制与制约,从而拓展彼此的文化视野,乃至最终形成共同的视野,而这种共同视野形成对于动漫这样一个与文化有紧密联系的文化样式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与机遇。 1]

Ⅰ①孙立军.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16.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91.

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书本解读论文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论文.doc》
比较文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