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2020-03-03 16:52: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2学时)

1、定义

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比较文学的定义有所不同。在具体介绍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比较文学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研究视角、对象、类型、方法和目的各方面,给出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文明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三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跨越性、开放性、宏观性的特征。

3、可比性(名词解释)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可比性是一种有待于研究者去发掘的内在价值,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体现在亲缘关系和无亲缘关系等方面,有待于人民去发掘。它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4、目的和功能

以世界文学的视野、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考察文学作品;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的发展。另外,注意了解“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三个术语之间的区别。

5、比较文学的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6、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的范: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 思考题:

1、谈谈你怎样认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4学时)

本章分为三节,主要了解中西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国外比较文学

本节主要了解两个阶段的知识。第一,史前史的知识,特别需要了解伏尔泰、莱辛、赫尔德、歌德、施莱格尔、斯达尔夫人等人对比较文学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第二,学科史的知识。法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艾田伯等。美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等。

第二节 中国比较文学

大致了解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需要知道王国维、鲁迅、茅盾、陈铨、钱钟书等人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现状

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倾向;东西比较文学研究的繁荣;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

思考题:

1、简述中外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

2、你怎样看待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和“文化研究”倾向?

第三章 影响研究(8学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传统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探究文学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本章是学习比较文学课程的重点之一,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

第一节 流传学

一、定义(名词解释):流传学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作品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和被接受情况。

二、流传学的特征与研究范围。

三、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

1、个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2、个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研究;

4、群体对群体的影响研究。

四、流传学研究的模式。

1、直线式影响;

2、辐射式影响;

3、焦点式影响;

4、交叉式影响。

第二节 渊源学

一、定义和特征

1、定义(名词解释):渊源学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研究。

2、特征:强调对跨国影响渊源的追溯研究;以实证为根基。

二、从影响方式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1、印象渊源;

2、口头渊源;

3、笔述渊源。

三、从影响发送者角度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

1、孤立的渊源;

2、集体的渊源。

第三节 媒介学

一、定义和方法

1、定义(名词解释):媒介学研究的是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2、方法: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二、译者与翻译

思考题:影响研究主要包含了几方面?它的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是什么? 实例讲解:

1、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2、西方现代派文学与《圣经》

3、《一千零一夜》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4、当代阿拉伯裔美国文学中的“苏非”

第四章 变异研究(8学时)

在文学传播和交流过程中,除可以确定的实证性影响的因素外,在文化过滤、接受等作用下,还有许多美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文化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些因素作用下,被传播和接受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异。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就是通过探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文学交流的变异状态,来探究文学变异的内在规律。 第一节 形象学

一、定义和特点

1、定义:形象学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的研究。

2、特点:变异性;综合性。

二、研究内容

形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注视者、他者以及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来展开。

注视者: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受先见、身份、时间的影响,构成注视者创造他者形象的基础。

他者存在于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中,包括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等。 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他者形象是注视者建构出来的,是注视者欲望投射的产物。两者大致构成狂热、憎恶和亲善等特异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1、文本外部研究: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

2、文本内部研究: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

第二节 接受学

一、定义: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被外国读者、社会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

二、接受学与接受理论、影响研究。

1、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

2、影响研究关注事实联系,接受研究注意文学变异;接受研究重读者,影响研究重文本。

三、研究内容:

1、不同文化范围的接受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意义的差异性理解及其原因;

2、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异域文学的接受情况,以此折射不同民族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

四、研究方法:实证与审美兼用,常常是以审美方法为主,实证方法为辅。 第三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

一、定义: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研究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以及接受方对影响的反作用。

二、“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

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的过滤作用;

2、语言差异的过滤作用;

3、接受者个体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接受的文化过滤。

三、文学误读:是文化过滤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1、接受者的主体因素;

2、理解的历史性是理解的条件,必然导致理解的偏见,产生误读现象;

3、误读与创新。

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形象学和接受学有什么样的特点? 实例讲解:

1、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异

2、中国现代作家对耶稣形象的重塑

3、文化想象与作家形象——中美“纪伯伦形象”比较研究

第五章平行研究(8学时)

平行研究是美国学派所提出和强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它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平行研究主要包括文类学、主题学、比较诗学等内容。 第一节 文类学

一、定义:文类学是指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对于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

二、基本研究内容:

1、内容题材的相似;

2、人物形象的相似;

3、表现手法的相似;

4、思潮流派的相似。 第二节 主题学

一、主题学的定义和发展

1、定义:主题学是研究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及其根源。

2、发展情况。

二、主要研究范畴:

1、母题研究;

2、情境研究、意象研究。 第三节 比较诗学

一、定义:比较诗学是指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以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

二、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

三、比较诗学主要研究方法:

1、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

2、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

3、诗学话语比较研究。

思考题:

1、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什么是比较诗学?它主要涵盖了几种研究范式? 实例讲解:

1、六朝志怪小说与英国哥特小说比较研究(双语)

2、约伯和俄狄浦斯的终极意识及思维特征

3、《庄子》与《传道书》的人生哲学比较

4、中韩“风流”诗学比较

第六章 跨学科研究(6学时)

一、定义:跨学科研究是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二、研究范围: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其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三、重点讲授: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科学。

思考题:跨学科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实例讲解:

1、论《圣经》的文学经典品质

2、阿诺德的文化批评(双语)

3、谈纪伯伦英语文学作品的汉译(双语)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doc》
比较文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