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笔记

2020-03-02 13:50: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1.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 2.教育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

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

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礼记。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

(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

① 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设“三母” 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除三母外,还设有乳母,乳母与幼儿朝夕相伴,自身的道德、知识等素养对太子、世子有很大影响,对乳母的选择很慎重,择于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 4.奴隶社会的胎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胎教的国家,最早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太任和周妃后被誉为贤妣。

第二章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 3.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儿童自身的举止行为方面,对儿童的坐、立、行、跪、拜、起居、饮食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例如:坐应齐脚、敛手,定身端坐、、、、、。总的目的是使儿童自幼动静有度、举止儒雅。

在儿童与家中长辈的关系方面,制定了应对、进退之节。例如:

1.长辈召见之礼:若父母长上有所召唤,欲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到了长辈面前,要立必正方,不倾听。

2.求见长辈之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表现出对长辈的谦恭、体贴。

养成为生的习惯:个人卫生方面:大抵为人,要先身体端整,注意衣着整洁;饮食勿令污坏;还要保持环境卫生。

(2)初步的道德教育:

①孝悌: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的绝对权威,自幼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有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

②崇俭:教导儿童俭朴是一种美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为培养儿童的俭朴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饮食与衣着,主张不能过于讲究。

③诚信:长辈首先应从正面进行教育;又要以自身的诚实的行为来引导幼儿;小孩一旦说了谎,父母应及时训诫,予以纠正。

④为善:使幼儿养成为善去恶的观念,重视教育幼儿行小善戒小恶,积小善以成大德。

(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他们识字、学书、听解《四书》,以学习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 识字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重点与起步,识字教材有: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爱历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还有“

三、百、千”即王应麟《三字经》无名氏《百家姓》和周兴嗣《千字文》

(4)幼儿的身体保健教育:注重养护,反对婴儿过饱过暖,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母乳喂养;不偏食;安全避险,避免惊吓;利用游戏加强身体锻炼。 4.古代胎教的经验: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在外象内感理论指导下,强调为孕妇创造一个尽可能良好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事物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也是外象内感的重要方面,要求孕妇要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情绪,节制喜怒哀乐等情绪以及各种欲念的过度发作。

(3)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强调孕妇的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习惯要有一定的规矩,罗列了孕妇的种种禁忌,近乎荒唐的有“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合理的有强调饮食清淡,饥饱适中,举措有常。

(4)注重胎教与母教的结合:胎教的内容要求对胎儿隐性的、间接的,对母亲的影响是显性的、直接的。孕妇处于良好的环境影响下,进行生活常规的训练,情绪和性格的陶冶以及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培养,这些措施能促进母亲在身体、品德、智能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子女出生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古代胎教的局限:

古代限于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对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因此胎教理论和措施中有不少非科学的东西。外象内感理论强调客观环境对胎儿的决定性影响,过于绝对化,忽视了胎儿的遗传因素和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夸大了外象的作用,以至于认为胎儿“见物而化,因感而变”,不仅品的才能可因胎教而定形,甚至相貌性别也可由胎教决定,这显然是错的。至于稀奇古怪的禁忌,如食兔肉则子缺唇等将所接触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与胎儿、孕妇的某些疾患牵强附会在一起,都是违背科学的。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西汉贾谊论早期教育: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氏家训》是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1.固须早教; 2.威严有慈; 3.均爱无偏; 4.应世经务; 5.重视风化陶染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简答题

039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多选题

中外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案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笔记.doc》
学前教育史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