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港口中学

2020-03-03 05:08: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江门市港口中学 初中教学水平评估报告

2009年6月3日

受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委派,江门市初中教学水平评估组8人于2009年6月1日至3日对江门市港口中学进行了教学水平评估。评估组根据《江门市初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开展评估工作,听取了李国锐校长所做的学校自评报告和蓬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新国同志代表办学单位所做的推荐意见,查阅了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有关档案资料,进行了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召开了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座谈会,听了28节课,察看了第二课堂活动,对部分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专访。对照江门市初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组全面考察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保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形成对江门市港口中学教学水平评估的初步意见如下:

一、基本评价

港口中学是江门市蓬江区属的一所初级中学,创办于1988年,1999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现有25个班,学生1255人,专任教师74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52人。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设备先进,校园人文气氛浓厚。

学校历经艰辛努力自我发展,实现了从借校上课到新建校园、从“一楼学校”到现规模扩建、从市一级学校到省一级学校三大跨越。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崇德、尚能、恒信、笃行”的校训,秉承“以人为本,培养特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质量立校,情感育人,科研促教,特色创优” 1 的办学思路,形成“育人情感化,校园数字化,健身群体化”的办学特色,实现了从城郊学校向都市学校再到现代化、信息化学校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育手段,使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评为“ 广东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首批“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学校”、第三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绿色学校”、首批广东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一)更新教学理念,创建特色校园

1、更新理念,人本管理。

学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树立“以生为本,培养特长,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力创教学特色”为指导思想,通过两“提高”、两“狠抓”、“凝心”工程等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引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行为。学校还充分利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摄影比赛、演讲比赛、舞蹈比赛、合唱比赛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使教与学和谐发展,形成了“团结、勤奋、文明、创新”的校风。

2、健全制度,共谋发展。

学校重视新课程改革与常规教学管理,制定了《港口中学课程改革方案》、《港口中学教职工工作岗位责任制》、《港口中学年度考核评价制度》、《港口中学教师绩效奖励方案》、《港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港口中学课堂评价指标》、《港口中学考试制度》、《港口中学学籍管理制度》等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证课程的落实。学校还采用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多元化评 2 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辅导、教研等环节进行量化考核,以打造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团队,使学校、教师、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3、挖掘资源,彰显特色。

学校在按《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开设课程的基础上,树立开放、融合、发展的课程观,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实施课程目标。结合本校的特点和当地资源先后开发了《寻找侨乡的名人》、《校园网球》等校本教材。同时还积极推进校本教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被评为“广东省首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学校”。2006年学校在江门市“初中教育质量年”工作例会上作了题为“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全过程”的经验介绍,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区、校多个课题的研究,全面推动整体发展,取得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不断强化教学保障,设备设施达到先进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速教师能力提高。

一是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学习活动,形成“为人师表,爱生爱岗,乐教善教,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范。二是完善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实施 “名师工程”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师徒结对、新老挂钩”等形式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合格,五年成为骨干,八年能当学科带头人”。三是开展“互听、互评、互学、互促”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加强与校外交流,加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四是狠抓课题研究,积极实施科研强校。

2、完善学校设备设施,改善办学环境条件。

近年来,学校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累计投入1000 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征地9亩兴建一栋335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增加了电脑室、3 图书馆、学生阅览室、教师资料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以上的功能室和所有的课室配齐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数字广播系统,满足了各学科教学需要。学校拥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网球场1个,羽毛球场7个,体育馆1个,大厅风雨活动室1个,兵乓球室1个,有标准3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1个。图书馆藏书共45430万册,生均35册;各科教参1200种、工具书1326种,阅览室对学生开放超过10小时/周。学校设备完善,设施先进,能满足教学和活动需要。

3、重视信息技术配臵,强化现代辅助教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有100兆主干校园网,有10兆互联网出口,多媒体网络教室8间,多媒体电教平台28个,TCL计算机室1间,移动PC计算机室1间,多功能阶梯室(综合电教室)1间,软件制作室3间,电视编辑室1间,视听阅览室1间(图书馆),音像教材库1间,各学科电教室2间。其中8间多媒体网络教室,每室设有一块VCM互动式电子白板、一台2500流明亮度的实物投影仪、一套中控电源控制讲台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全校共有585台电脑,每位教师都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全校教师都参加了计算机应用全员培训,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非常高。

(三)重视科研引路,优化教学过程

1、直面学生实际,优化情感教育。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港中学生后进面大,不少学生基础不扎实、自信心不足。针对学生实际,学校从2001年开始“情感教育研究”, 致力开展“以情感教育为载体,优化管理为纽带,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全员育人为根本,促自主转化为目标”的课题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三年来,该校在重点抓好情感教育研究的同时,努力构 4 建了学校德育“四化” 新模式(科研化、网络化、常规化、活动化),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创了学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2、开展校本教研,引领专业成长。

港口中学十分重视教师个人创新与集体智慧的有机结合,要求各级各科备课组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做到“四备四定五统一”,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使用资料、统一考核。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运用快答器定期开展教学情况调查,并及时向老师反馈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组织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及外出参观学习等教研活动,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公开课,课后评议,写成书面材料,记入教研活动记录,学校教研室每学期对科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课题研究,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3、落实常规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港口中学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严、精、实、活”的教学风格。“严”就是严格从教,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检查。“精”就是上课目标明确,精讲精练,作业适量。“实”就是从实际出发,把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环节落到实处。活: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两者相结合。通过这种教学管理,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次教学质量评估,我们听课28节,其中优良课(25节)比例89.3%,优秀课(10节)比例35.7%,令人满意。

(四)现代信息特色突出,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1、现代技术整合高效,教学科研逐步优化。

5 港口中学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在

七、

八、九年级共开设了六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班,配备300台带液晶显示的高配臵电脑,学生每人一台,进行中、英、数、政、史、地、生、图、音等九个科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改实验。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电子白板和宽带网。95%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使用电脑和电子快答器。现代技术为教师自主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主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两天评估组的听课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整合比较合理,教学效率较高,教师建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识较强,学校的教学科研过程各环节正在逐步优化。

2、成长平台形式多样,教师群体争先创优。

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港口中学以信息化特色为抓手,搭建 “师德”、“充电”、“名师”、“接力”、“互动”、“专训”、“辐射”七大平台,并通过六次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近年来,学校共培养出3位省级优秀教师,1位市级优秀校长,1位“侨乡师德之星”,还有31人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科研工作者,13人被列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被列为市“百千万名师工程”的培养对象,有15人次在省、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奖,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脱颖而出。10人获得全国省市区学科公开课、说课、班主任教学技能大赛

一、

二、三等奖。3人被聘为江门市兼职教研员,1人被聘为江门市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80%教师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的研究,承担这些课题的骨干教师近60人,已完成结题的“十五”国家省市级课题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子课题3个,省级2个,市级 6 2 个。申报结题省级课题1个,新立项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各1个。一批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3、科研促教提质量,情感育人结硕果。

学校贯彻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以生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科研促教和情感育人,教学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梁荣锟同学荣获市直中考状元和数学科状元,两位同学获市直中考第3名和第四名。近三年,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占初一新生的比例分别为98.7%、97.7%、99.2%;考上省一级以上高中的人数占初一新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1.8%、31.4%、50.2%。学校成立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有81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07人次获省市级奖励。其中文化学科竞赛类: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39人获奖;全国数学竞116人获奖;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9人获奖;全国初中化学竞赛7人获奖;江门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7人获奖;获音乐、美术、体育竞赛个人奖励的有97人次。学校田径队在2005年、2006年江门市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分别获第

三、第六名;2008年江门市蓬江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校在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先后被评为“ 广东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首批“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示范学校”、第三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绿色学校”、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二、发展建议

1、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评估标准二级指标 “教学研究”8分,“教学实施”16分,这是 7 有联系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中“教学研究”中明确规定“从自身教学实践中提出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取得研究成果,并在推广应用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自评说明中也有表述,但学校能提供支持 “教学研究”的材料还不多。所以,建议学校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加大应用性教学研究的力度,研究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2、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发展创造条件。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评估标准之一,学校自评报告中也少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嫌薄弱。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建议学校以课改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和信息化优势,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质量特色两手抓,争创优质品牌学校。

短短20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完成了从城郊学校向都市学校再到现代化、信息化学校的跨越,实属难能可贵。建议学校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强化特色发展,要特别突出地把抓课堂教学质量和校园信息化特色结合起来,将网络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多元互动等方法引入常规课堂,使新课程理念内化为常态的课堂教学。另外,学校要抓基础,抓常规,抓落实,抓养成教育,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学校有了质量和特色这两块金字招牌,港口中学就是一所当之无愧的江门市一流品牌学校。

三、评估结论

对照《江门市初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标准,评估组认定江门市港口中学达到江门市初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标准要求,并按程序报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审批。

江门市初中教学水平评估组 组 长:李开良 副组长:何勇涛

组 员:伍结弟、李荣晃、郑钰玲

汪长勇、李满棠、蒋 恒

0914 江门市港口码头岸线审批规定

江门市华侨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江门市

学年江门市实验中学团委工作总结

江门市届

江门市第二中学启航文学社记者部章程

港口

港口

共和中学与江门市第九中学教育教学交流

江门市第十一中学.创文教育活动方案

《江门市港口中学.doc》
江门市港口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