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生成与调整模板

2020-04-1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教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

教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

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在一年级《减法初步认识》的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一组互动的情景练习。 创设的情景是:卡通蓝猫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苹果,请各组长分给组里每位小朋友。其中教师在礼物中设置分配障碍:个别组分的苹果个数不够,还差若干个。

互动的练习要求:每组四人商量后,把相差几个苹果的个数用算式表示,如果正确,老师就把相差的个数补给这个组。

练习反馈的形式:每组学生汇报本组计算的方法,全班学生判断。

练习设计的意图:拓展性练习运用分配活动的形式引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在生活化的情景中,使学生掌握这类难度较大的知识,并且直观地帮助学生构建此类问题的解决策略模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片断:

1、师:蓝猫说你们真棒!它想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下面请每个组的组长把信封里面的礼物分给你们组的每位同学。

2、各组的组长高兴地从信封中取出“苹果”图片进行分配,发现苹果不够分,纷纷举手表示本组不够。

3、教师一一指名小组反映情况,并板书在黑板上。

生1:因为我们有2张卡片,没有第3张,没有第4张。 教师感觉回答不到位,所以暗示性提问:“你们组有几个人?只有几个苹果?”

生1:我们有4个人,2个苹果。(教师板书这种情况)

师:有4个人,2个苹果,所以不够分。哪个组和他们组不一样?(教师快速重问一遍)

生2:我们4个人,3个有,1个没有。(教师板书这种情况) 生3:我们4个人,1个苹果。(教师板书这种情况) 生4:我们组有5个人,只有4个苹果,还少1个苹果。

师:下面请小朋友商量一下,把还差的礼物个数用减法算式表示出来。如果算对了,老师就把该奖给你的个数补给你们。

汇报开始了。 生1:4-3=1 师:你们组算出来还差1个,老师就补给你们一个。 生1:不是的,我们还差3个。 师:到底还差几个苹果呢? 生1:1+3=4 师:老师要补给你4个吗? 生1:不是的。

生2:2-1=1(教师没做评价) 师:请你们组再商量一下。

该组学生不知如何商量,所以,有的与同桌看苹果图片,有的独自在玩;小组合作失去实效。

生2:还差1个,就是4-1=3 师:4-1=3你们还差3个苹果吗?(教师板书4-1=3) 生3:不,还差1个苹果。

师:那么,这个减法算式,可以怎么改一下就对了。 生3:4-3=1 师:4个人,只有3个苹果,还差1个苹果。(板书4-3=1)好!请组长上来领1个苹果,补给你组的小朋友。

其余各组算式在教师提示下完成减法算式。耗时10分钟的一题练习就这样草草收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组互动的情景练习,在情景创设初期,学生投入参与的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示本组出现不够分的情况。回答有的说:“我们有2张卡片,没有第3张,没有第4张。”“我 们有4个人,2个苹果。”“我们组有5个人,只有4个苹果,还少1个苹果。”这说明他们的生活经验足够回答“为什么不够分”这一问题,从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分苹果”这一实践活动中已经具备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练习孕育了一个巧妙的思维情景。

进入第2个练习环节:请小朋友商量一个,把还差的礼物个数用减法算式表示出来,如果算对了,老师就把该奖给你们的个数补给你们。

对于这个练习要求,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算式(以每组4人,少1人苹果为例):“4-1=

3、1+3=

4、2-1=1。”这些答案都被教师一句:“请你们再商量一下。”给否定了,连2-2=1这极具创造性的回答也没得到教师的肯定。因为教师预设答案是“4-3=1”,教师为孩子们答不到自己设定的答案而焦急,而学生却显得有些茫然,甚至有些学生不再关心教师的提问,开始关注到分苹果图片。

在这里,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生成,这是常有的现象,那么,在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时,该案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要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对于一个入学才半个月的孩子来说,他们以为少苹果的那个人是要减去的,所以有算式“4-1=3”,3个人有苹果了,那么,1个人没有。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或者叫学生说说他们这样列算式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生的想法,请他们再商量,直到商量出符合教师的答案为止。对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数学练习活动,教师为什么要设定高度统一的答案呢?而教师设定的答案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脱离了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与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时如果将问题改为:你们小组还差几个苹果,能用算式表示吗?”使这一情境的练习活动更具挑战性与开放性。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以学生为起点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涌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不能只从教师角度主观地认定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而要“蹲下来看孩子,”重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了解孩子们的原有知识、定格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及他们渴望的数学活动形式。

其次,要善于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数学课堂是一种动态、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随着课堂教学的真实推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能理解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成为数学知识持续生成与持续转化、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当学生出现算式“4-1=3”时,如果教师能够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放弃要学生商量,一直到得出教师预设答案的行为,而是因势利导,叫学生说说他们这样列算式的想法,那么,课堂就会呈现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活跃的场景。“耗时十分钟但低效的练习”正是教师缺少善于机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所导致的尴尬场面。

再次,学会欣赏学生的点滴创造。纵观上例练习片断,学生表达方式较多,但是,教师认可却较少。所以,课堂上没有营造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情境。如果教师能抛开机械地执行教案的行为,欣赏孩子们这种独特性和赋予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欣赏的平台上重新构建练习的要求,孩子们会多高兴,他们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那么“十分钟低效的练习”也会在教师积极认可、赞扬或欣赏中消失怠尽,从而掀起探究数学,创造数学的学习高潮。

推荐第2篇:李琴生成课程教案

大班生成课程美工《海底世界》

教师:李琴

设计意图:

在一次上美工课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孩子总喜欢用手指或者瓶盖等蘸颜料进行拓印,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巧妙地运用了废旧的报纸和抹布,将引导孩子在拓印、想象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废旧的报纸和抹布进行拓印,初步学习拓印的方法。2.借助色块大胆想象、添画,合作表现海底世界的动物。 3.体验玩色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热爱。 活动准备:

1.颜料,抹布、废旧的报纸若干,签字笔若干,大块纸两张。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来聊一聊,上周五的饿时候我们一起在教室里看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有一只小丑鱼叫什名字?(尼莫)。小尼莫长大了,要到海洋学校去上学了,它会遇到海里的哪些朋友?(海马,大鲨鱼……),它海里的朋友可真多呀!老师带着这些朋友在美丽的海底自由自在的玩游戏呢,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也来玩游戏,我们就用报纸和抹布来玩。

二、拓印玩色 1.示范拓印,丰富技法.

2.教师示范用抹布或者报纸拓印。注意颜色要沾满,两手端平。赶快到纸上摆一个漂亮的姿势,小朋友们,你们也来玩一玩,自己选择一团报纸或者抹布,开始玩吧。

3.自由拓印,构成画面。幼儿自由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三、借形想象

拓印完之后,看看它们像海里的哪些动物,先用签字笔圈出它身体,接着给它画上眼睛和嘴巴等。

四、讲评欣赏

一块儿抬起来欣赏,教师指名让幼儿说出画的是什么动物,,比如(大鲨鱼,小丑鱼,龙王,海龟等)。最后和作品一起开心的合影。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美工活动,我开始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我今天的主题。在我示范拓印时小朋友们看到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颜色非常好奇,有了积极探索的欲望,抓住这一点,我让幼儿自己尝试拓印玩色。他们拿着报纸团和抹布,在纸上拓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造型,都玩的很开心。接下来,让幼儿借形想象画出自己想到的海里的动物,告诉他们先圈出动物,接着画上眼睛等等,当他们自己画出了海里的各种动物时特别兴奋,有了成功的喜悦。本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拓印的基本方法,体会到了拓印玩色的乐趣。

推荐第3篇:大班生成活动教案

大班生成活动教案《报纸》 叶雯

主题的由来:

最好的课程应该是与真实生活相接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报纸与人们密切联系着,幼儿随手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可能有人会觉得孩子会看得懂报纸吗?有必要在孩子还不怎么识字的时候让他接触报纸吗?其实孩子是不是看得懂报纸并不重要,可是孩子在接触报纸的时候交往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等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得到了发展,这才是开展该活动的最终目的。

科学活动《报纸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制作、特性、用途和可回收性。

2、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若干、报纸制作过程录像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报纸,导入课题。

(1)人们为什么要订报纸?

(2)报纸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报纸有哪些特性?

2、幼儿动手、动脑,分组小实验。

第一组做报纸吸水实验。

第二组做报纸的可燃性实验。

3、幼儿相互讨论,分享报纸的其它特性。 报纸可以折、剪、粘贴,报纸可以回收利用。

4、幼儿观看报纸相关的编辑、印刷、投递的录像资料。活动二:报纸知多少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报纸,知道报纸及刊头的作用。

2、培养幼儿读报的兴趣,尝试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猜测新闻内容。

二、活动准备:

(一) 材料准备:各式报纸、笔。

(二) 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报纸,有适当的了解。

三、指导策略:

1、幼儿与老师、与同伴自由交流对报纸的了解。

2、幼儿观察墙上各类报纸,重点观察刊头的报名、日期、期数、版数、天气等。

3、幼儿找一份喜欢的报纸,寻找自己有兴趣的新闻,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其意义,在看得懂的地方做记号。

4、交流自己看得懂的新闻及看懂的途径,如通过图片、通过自己认识的某些字等已有信息对新闻内容进行猜测。(教师引导幼儿也可通过报纸上的插图、照片来猜测阅读内容)

5、讨论“看报纸的好处”,知道从报纸上可以获得信息。活动三:我给报纸分类

一、活动目的:

1、学习归纳分类的方法,尝试按大小、用途、内容、色彩、质地等途径为报纸分类。

2、能在保留自己看法的同时,根据需要服从于通过商讨得出的统一意见。

二、活动准备:

(一)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报纸、笔、纸、剪刀、胶水等。

(二)知识经验准备:参观过图书馆,有分类的相关经验。

三、指导策略:

1、通过回忆图书馆有关图书的分类摆放及分类标志等有关经验,激发幼儿的迁移思维。

2、幼儿分组给报纸分类,讨论分类理由及标志,并由代表记录讨论结果。

3、每组推选代表交流报纸分类的做法和原因,分享策略。

4、让幼儿知道可以在保留自己原有看法的同时吸取他人的意见,但是如果要制订班级读报区的分类标准就得得出并服从于统一的意见。

5、全班商讨出统一的报纸分类方法、分类标志及分工方法。

6、幼儿分工合作,开辟“班级读报区”,并定期收集意见进行完善。

推荐第4篇:大班生成活动教案

大班生成活动教案:父母生日会 生成背景:

平时里,我们常能听到孩子们对家长说:今天是ⅹⅹⅹ的生日,他给我们吃生日蛋糕和饮料,我们大家给他唱歌、跳舞、送礼物真快乐,妈妈(爸爸)下次我生日,也要到幼儿园来过。至后,每个孩子都扳着手指头期待着自己生日早日到来。

父母如此关心子女,那有几个孩子关心他们的父母。今日又一名孩子来园过生日,午餐闲聊中,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谁记得父母的生日”我问周围的孩子们,多数孩子的回答让人失望:“不知道”, “爸爸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只有四五名幼儿能确切地记得父母的生日。对自己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并都很在乎家长是否记得。而不记得父母生日的原因有多种,回答“爸爸妈妈从来不提醒,或者家长不喜欢过生日,不知道关爱父母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懂得关心他人。

在感恩教育的今天,教育孩子知恩感恩也是学校的责任,在家长开课时,我预设了《父母生日会》一课,想通过此活动让孩子懂得,为父母过生日是愉快的,记住父母的生日是自豪的。”

目标:

1、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2、通过为父母过生日,表达爱父母的情感。准备:

1、了解并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

2、事先知道几位生日在本月的家长

3、老师自制的爱心蛋糕,上有爱心小棒(上有孩子表演节目的内容和祝福的话)

4、若干纸、笔。

过程:

一、引出活动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班里谁过生日了?(幼儿回答)我们是怎么给她过的?在家里你们又是谁给你过的?(幼儿回答)

二、了解父母的生日

1、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他们是怎么过的?(幼儿回答)

2、如果今天是爸爸、妈妈生日了,你们想给他们怎么过?(幼儿回答)

3、今天,老师要给这个月出生的爸爸、妈妈过一个特别的生日,大家说好不好?那寿星是谁呢?大家想知道吗?好!我们用掌声请他们上台。

三、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啊!特别的日子,很有纪念意义,我好想给这些爸爸妈妈们拍张照,留个影,可又想,我得把这个好机会让给这些聪明、能干的孩子,大家说对不对?(幼儿回答)请寿星的孩子们上台。

(一)、为爸爸、妈妈克隆和摄影

首先请本次“鲁镇杯”摄影二等奖的傅奕东小朋友为他们合个影。接下来,我们请这些孩子用能干的小手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克隆一个半身像,作为爸爸、妈妈的礼物,大家说好不好。(幼儿回答)

讲评:真能干,克隆的真好,等会请爸爸、妈妈带回家。好,我们不看看东东刚才拍的照片,棒不棒。

(二)、生日时装表演秀

台下,大家一定等急了。为了让生日的气氛更热闹,我们的第二个项目:就是请大家穿上刚才做的时装,开生日时装表演秀。大家说好吗?(幼儿回答)请主持人张锦涛上台,各位准备好。

1、首先请左边的妈妈上台,排成二排听音乐自由表演。

2、请右边的妈妈上台,排成二排听音乐自由表演。

3、请所有爸爸上台,排成二排听音乐自由表演。

4、请寿星上台表演,请寿星在桌前就坐。

5、请所有的孩子到外面排队。

6、寿星们最兴奋的时刻来到了。看!生日歌曲响起。一批批身穿时装的小模特,手捧蛋糕出场了。他们个个面带笑容,多么可爱。随后一群漂亮的小模特精英姗姗而来,多美呀!

把蛋糕放在桌上,小模特听录音自由表演(1-2分钟)我简直看呆了。音乐停,所有的小朋友退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三)、给爸爸、妈妈表演

1、唱生日歌。今天是六个爸爸、妈妈的生日,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为他们过生日。大家想想我们首先应该干什么?(唱生日歌,小朋友唱,音乐起。)

2、请他们许愿。接下来我们应该请他们干什么?

3、表演节日。这是一只特殊的蛋糕,它是老师精心制作的,也表达了我的一份心意,蛋糕上的根根蜡烛是孩子们准备给爸爸、妈妈表演的节日单,请每位寿星按顺序抽一张打开,读出上面的文字,孩子们就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你们表演。

四、家长代表表示谢言,夸奖孩子懂事了。

请寿星代表上台讲话,大家鼓掌。

分析与反思:

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报恩。我设计此课就是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很多孩子在自己快乐幸福时,早已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通过活动使他们知道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虽是一个小小的《父母生日会》,但从中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让孩子们体会到给父母过生日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大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走近小学

主题说明: 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时间已经很“近”了。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使如何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需要在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环境创设:

1、墙面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2、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3、活动室可创设一个“向往角”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校园,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如:结构材料、大小纸盒及辅助材料等。

4、墙面布臵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好苗苗”章。

家园共育:

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告知家长为孩子入学准备所需培养的习惯,以便配合教育。

3、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4、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两至三根纸棒。

5、收集超市和餐馆的部分用品。(如:饮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

6、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苗苗“章,参加班里的布臵与评选活动。

区域活动: 生活区:

1、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尺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2、继续辨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区:

1、提供彩泥、牙签、树叶、垫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泥工活动。

2、引导幼儿制作《犟龟》的连环图书。

语言区:

1、提供角色头饰,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2、配对游戏:提供汉字卡片和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认字配对。

益智区:

1、提供各类棋,让幼儿自由结伴下棋。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2、提供长短不一的丝带、麦管、纸盒、绳子等物,让幼儿进行测量。

3、提供迷宫图,让孩子尝试走迷宫。

教育笔记

1、认真组织幼儿的餐后活动

每天的午餐后都是自由活动,对于这宝贵的自由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可以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书籍,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围在一起做喜欢的游戏。老师则是幼儿的支持、合作、引导者,仔细观察每个孩子,适当地介入,确保活动的有序和安全。

怎样让孩子们喜欢餐后活动,并且能保证幼儿安全、顺利进行餐后活动,我们为此思索着,觉得可以遵循以下几方面来组织幼儿的餐后活动。

1、组织活动时,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餐后活动时,幼儿自由活动空间大了,但安全的责任也更大了,这就要求老师要保证每位幼儿在自己的视线内活动,既让幼儿玩的开心,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

2、尊重孩子的兴趣。每天组织活动之前,老师要从幼儿喜欢参加的活动出发,尊重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组织起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要丰富,避免单调、乏味。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喜欢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应该尽量让餐后活动多样化。比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让孩子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组织孩子到隔班教室讲故事、欣赏有趣的动画片等等。

4、选择一些适宜的活动,但不要过于激烈,因为餐后不适宜进行激烈的活动,而且太激烈的活动会影响到孩子午睡。

总之,我们要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学习,认真组织深受幼儿喜爱的餐后活动,从而真正发挥自由活动的作用。

2、小小值日生

刚刚将教室里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没来得及回座位坐下,我就看见涵涵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块废纸,看样子是刚刚从图画本上撕下来的。说实话,当时心里很生气,可是转念一想我训他一顿效果会好吗?他能学会尊重我的劳动成果吗?怎么办呢?请教了一下班里的指导老师问她有没有好的主意?她想了一段时间说,要不我们试着给他们安排值日活动让他们参与到打扫卫生的工作中,这样或许会对他们有所帮助的。于是我在她的帮助下,尝试利用值日生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的锻炼和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首先让幼儿明确值日生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我让孩子们集体讨论:为什么要做值日生?值日生应该做哪些工作?通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班里的一员,是我们班的小主人,理应为班集体服务,为小朋友们服务。

我们对办理的值日生工作进行分工,将孩子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六个人,他们分别负责自然区花草的浇水工作,养殖区小金鱼和小乌龟的喂食工作,整理玩具橱里的玩具和帮助老师对杯巾进行消毒。另外我还要求每个小朋友早上对自己的桌椅进行擦拭,经过努力,孩子们已经顺利的适应了值日生的工作,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你会看到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在自己认真做值日呢。他们都很棒!

通过做值日生,为孩子们创造亲自劳动并参与管理的机会。并且该带了许多的坏习惯,对于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成果能够做到珍惜。看着他们在做值日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我很欣慰。

3、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了游戏、学习、日常活动以外,还有一件经常发生的事,那就是告状,凡是告状,就是小朋友之间有了争执,对于一些小小的告壮我们会感到心烦,因为孩子们告的都是些很小很小的我们认为不值得告的问题,其实这是我们不对,因为小孩子们刚从家庭中走进幼儿园,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我们不应因为心烦就草草解决孩子们之间的摩擦了事,而是应该通过经常性的引导和启发,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记得有一次小飞在玩一个木制的直升飞机,华宇也想玩,小飞不给,两个人就挣抢起来,小飞先告状:“老师,他抢我飞机!”“飞机不是你的,是我们大家都可以玩的!”华宇也不示弱,声音比小飞还高,“飞机是我先拿的,你刚才不玩吗?”小飞在讲着他的“理”。华宇没抢过飞机来,又气又恼,满脸通红,很不服气。我走过去:“小飞,你说得对,飞机是你先玩的,华宇也想玩,他也没错呀,但你们俩不该又抢又夺,你说该怎么做?”小飞一听我说的话很“在理儿”,就小声又有些尴尬的说:“老师,我先玩一会儿就给华宇玩行吗?”看着懂事的孩子,我笑了。旁边的华宇听了小飞的话,还没等我开口就走过来说:“老师,我等会儿再玩吧。”这时,全班的孩子都在看着我们,一会儿看看小飞,一会儿看看华宇,再看看我,看得小飞把小飞机给了华宇,这时华宇看大家都在看着他,拿到手里的飞机也不好意思像平常那样高举着呼呼有声地到处疯跑。借这个机会我又一次向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同伴之间要团结、要友好相处的教育。并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平常是怎么与小朋友好好相处的那些事,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发言,涵涵说她怎样不与小美抢玩具,林丽说她帮小雨梳过小辫子,晨晨说他有一次扶起了一个跌倒的小妹妹,李菲说她从不和小朋友打架,挣玩具等等,等等,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并要他们以后要向以上发言的这些小朋友学习。

孩子总归是孩子,就在第二天上午一诺和琪琪又不知为什么争执起来,不过谁也没有跑来告状,我就在她们俩附近看她们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这时一诺一边从桌子匣子里拿出一个布娃娃一边说:“行行行,你先玩吧,老师不是说小朋友们不能挣东西、抢玩具吗?”琪琪笑着说:“那咱们一起玩吧,我当妈妈,浩然当爸爸,你当姑姑,好吗?”一诺,浩然、琪琪一起笑着走进了“娃娃家”去做过家家游戏。

来到幼儿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通过一些实例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会谦让、等待、要有耐心,教育他们在与小伙伴有矛盾时应讲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当然,这是一件做起来很难的事情,但作为家长、老师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这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与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

4、教养案例: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进餐习惯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乙一个聪明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在吃饭时间里喜欢说话以及做各种小动作,吃饭的食欲也不是很强,吃完一餐饭需要很长的时间。

洗好手之后,孩子陆陆续续进入了餐厅。刚进来时,有的孩子在说话, 我看见乙也在和一旁的小朋友在聊天。我提醒幼儿吃饭时说话这很危险,孩子都静了下来,只听到小朋友乙在低声地说着。我走到他身边,做了个“嘘”的动作,他安静了下来。他对碗里的饭、菜似乎没什么胃口,用勺子在里面翻来翻去,接着就开始用勺子“切”饭了。 分析与措施: 我走过去,提醒他“饭冷了就不香了,吃了冷饭还会肚子痛的”听我这么说,他很不情愿地用勺子盛了几粒饭往嘴里送。这几粒饭他放在嘴里,嚼了一分多钟也没咽下去。最后在我的提醒、帮助下,吃了半 碗饭,吐了小半碗。幼儿对饭菜似乎并什么胃口,进食习惯也不好。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吃好饭的基础,所以要注意对他饮食习惯的培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措施落实,我发现该幼儿在吃饭的速度上有了改变,进餐时也不会一边吃饭一边讲话了,在食欲上幼儿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挑三拣四的了。

随笔

(六) -----顾此失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因为园里种的都是常绿树,所以落叶不多。到了一棵大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上有一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手拉住树干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立即跑去摇树,边摇边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子则加入了摇树行列。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小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他们奔跑于大树小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十分兴奋。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铃鼓把大家召集起来,并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自己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子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才得以平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一行为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树是可以摇的”,造成幼儿见树就摇的后果。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平息了摇树**。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们,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7、幼儿园大班教师随笔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似乎是农夫的写照,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老师的真实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让我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老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试想想说这些话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老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

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老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深知:“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经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特别是看着自己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老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但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所有的幼儿园老师,加油吧!

8、随机教育 无处不在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在组织幼儿晨间活动、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时,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还流着鼻涕,坐姿各异,但老师却容易忽视这些现象未能抓住这些偶然事件开展随机教育,从而错过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时机。如果我们的头脑里建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各种随机教育的机会,并加以利用,那么教育有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就应重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尤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更要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9、幼儿的沉默寡言

我班的王晓芳小朋友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也不跟别的小朋友胡闹。就是有一点,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的玩。

我知道这个孩子不善交往,必定会为她的将来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决定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她玩。问她:别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也主动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过了一段时间王晓芳小朋友开朗多了,也爱说爱笑了,还交了好几个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兴,家长对她的改变也很高兴。

10 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11.大班迎新年庆元旦活动小结

涵洞辞旧岁,瑞雪迎新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满载着收获即将送走龍年,以饱满的精神迎来新的一年。在迎接蛇年的来临时,我们大班迎新年系列活动已经闪亮登场。这次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我们的“幼兒大拜年歌曲”、“揪尾巴活动”,活动开展的非常的顺利,家长给我们的反馈的也是非常的好,希望多开展这样的集体有意义的活动。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我们请家长准备好了要展示的活动内容。在这一次的活動中孩子和家長都表現的很積極,小朋友的節目一次次贏得的家長的掌聲,接下来是我们的親子环节,“揪尾巴”,時裝步把我們的活動推向了高潮。。。。。。

12月31号下午3:50演出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小朋友的状态都非常的好,沒想到他們的爸媽一來,這些小傢伙們還真是爭氣,一個個都鼓足了勁,跳的挺整齊的。为了庆祝元旦都穿上了我们统一好的園服,女孩穿上了漂亮的紗裙,这样整体的效果就更好了。在我們的親子活動中很多的家长和小朋友都樂的合不垅嘴了,尝試著每種玩法下,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最感人的節目上来了,那就是手語《感恩的心》,它代表我們每個孩子的一份感恩父母的心,当老师说請孩子將一顆愛心貼給喜歡的爸媽时,孩子们还没等我说完,就迫不急待的去抱住了家长,并按老师的要求给家长送上一句感谢的话。今天每个人脸上都嵌着笑容,最属开心的就是我们的小朋友,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又给小朋友们发放了礼物,相信我们的小朋友拿到礼物之后更是开心,不但有贺卡还有写字的铅笔。他们这个节日真是过得不错哦!今天这些精彩的镜头我们都用相机记录下来了,在以后的时光里回味一下我们的精彩时刻。

活动结束了,这一次的活动给我们带了很大的意义,在活动中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同时在这一次活动中体现了我们大班的整个集体的团结性与合作性,又多了我们与家长之间交流的空间。这次的活动也已经告一段落——圆满成功

当厚厚的日历翻到最后一张时,20**年也留下了她最后的倩影。新年的曙光即将照亮,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时光的年轮又留下了一道印痕。在冬日和煦的阳光里,20**年元旦如约而至。12月31日,欣华幼儿园喜庆热闹的歌声不断传出,在这里我们以各班级为单位举办“迎新年、庆元旦” 家园亲子联谊活动,各个班级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孩子们用自己的绘画作品和老师们一起把幼儿园打扮得非常漂亮,节日的气氛十分浓厚。

庆祝活动中,各班的小朋友们充分展示了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成果和小朋友们的所学。TPR英语活动展示、精彩的舞蹈、经典诵读表演、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展示、快乐的识字游戏,还有让人恋恋不舍的亲子游戏,令人称赞小主持人演讲及情景剧表演等等。精彩的演出,不时赢得场下小朋友和家长的阵阵掌声。更多的互动的环节让我们这个聚会变得更加热闹,场上的小朋友们表演得投入,场外做观众的家长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纷纷用自己手中的摄象机、相机和手机为自己的小宝贝们记录下这一特殊的成长经历。

幼儿园的元旦庆祝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孩子们和老师、家长快乐的在一起庆祝,让这份暖暖的爱在每个人心中涌动!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不但体验到那份惊喜和快乐,同时也深深感觉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场那一句句激动人心的感言,对宝贝、对老师、对幼儿园的美好祝福,萦绕在大家的耳边,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相聚,一段幸福快乐的成长,更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开始。

推荐第5篇:幼儿园大班生成教案

幼儿园大班生成教案:夸家乡 生成活动:夸家乡

活动名称:夸家乡

主题说明:

新《纲要》中提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当幼儿第一次听到录音机里的歌曲《夸家乡》时,我就听到有人说:“他唱的是那南京,我们是南照人。”当第二次我们带领孩子去南照中心小学参观时,一路上孩子们对路边的商店、大桥、小吃、高楼等表现出了赞美之情。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南照,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幼儿身为南照人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主题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唱唱、夸夸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南照的美丽景色,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鼓励幼儿运用 种材料,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大胆表现家乡美。

3、通过活动进一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家长配合:

带领孩子参观或向孩子介绍南照,帮助孩子一起收集具有南照特色的照片、特产等。

环境创设:

一、布置《夸家乡》主题环境,把家乡有名的建筑或标志陈列出来,供幼儿欣赏、交流。

二、美工区:绘画:美丽家园。(能把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家长画出来)

三、建构区:

1、美丽的南照。(利用各种塑料插塑,表现家乡美丽的环境。)

2、高楼房。(幼儿利用大型积木,合作搭建高楼大厦。)

四、语言区:你说、我说、大家说(幼儿扮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家小区周围有哪些标记和商店)

主要活动安排

活动一:参观小学、参观世纪公园

活动二:社会:说说南照好地方

活动三:社会:小区周围的标记

活动四:绘画:美丽的家园

活动五:音乐游戏:夸家乡

活动六:综合活动:畅游南照

典型活动记录:

社会:说说南照好地方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收集资料,对南照有大概的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与父母一起参观过南照有标志性的地方,收集有关资料。笔、纸 活动过程:

1、幼儿展示出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了南照哪些地方分别在哪个位置?

2、教师按照方位不同,帮助幼儿把照片摆放在展板上,然后把地点串联起来,制作成一张南照地图。

3、选择几处有标志性的地方,让幼儿来介绍。如:世纪公园、镇政府等。

4、幼儿根据刚才对南照的认识,画一张南照地图,并向同伴介绍。分析与反思: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使孩子在轻松、自然又感兴趣的前提下,激发他们去收集、了解、关注有关南照的一些人文景观呢?为此,我们在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认识南照、收集照片,活动中我在把大家收集的照片拼在一起,这样就能互相学习,在介绍自己的照片时,由于幼儿已在大家口中了解到一些情况,所以在介绍时就有了经验。在活动中,大多孩子提到了南照的标志“文化广场”,而且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还有的小朋友提到了我们自己的幼儿园和新小学。在活动中震震小朋友还带来了南照有名的大米、黄沙。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对南照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更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推荐第6篇:《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预设与生成》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

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正是基于生成的主体性、随机性和动态性,新课程才特别强调教学反思的意义。在教学前进行反思,把以前的生成纳入现有的预设范围,拓宽预设的可能性;在课堂中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改变和充实预设,使预设不断完善;在课后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批判,总结和提炼有效的预设和生成,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

怎样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反思

莲花县路口中小学

蔡志峰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老师不把好关,往往使课堂产生随意性和盲目性,降低了课堂效率。怎样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我认为,教师应慎重把关。

首先是把好问题设置关,课堂讨论问题的设置应放在知识的障碍点上,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讨论后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和提高。

其次是把好学生参与关。要使课堂讨论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讨论中去,让学生针对论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这样参与讨论的学生才有话说,讨论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出现。

三是把好相机诱导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千差万别、五花八门。产生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因此,笔者认为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与诱导要适度,离开了教师的调控与引导,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教师应当处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中的首席”。做一位课堂实践活动的顾问和参谋,把握好课堂活动的走向。

推荐第7篇:预设与生成关系

预设和生成关系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预设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但课堂教学也需要有生成,以持续显现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的预设,其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运作的过程比较熟悉和易于掌握,课堂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课堂教学的生成,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有效。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中抓住机会展开生成时,

深入浅出,那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生动活泼、师生互惠了。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具有互补性。但是,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推荐第8篇:预设与生成(材料)

预设与生成,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摘要: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课堂生成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倡导的一个新概念和新策略。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机变。只有预设和生成在课堂中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课堂教学进行的更充实、灵动、精彩。

关键字:作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统

一、精彩

小学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样,作文课堂教学也同样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资源的有效生成。

预设即教学预测、设计,特点即钻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如教学计划、教案等都是预设的产物。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课堂生成,是指教学的发生、形成。有不确定性、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因而也叫课堂机变。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费尽心力钻研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钻研出教案。可是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是预设和生成间矛盾所致。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同样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标准性的目标,生成则关注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化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从实践层面上,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性质还是从时间、空间讲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

其次,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实际上,这个时候预设和生成是融为一体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这是理想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并成功运用在教学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在课堂中应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逐步变预设为生成。

少一些预设,并不是说就完全舍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就必须要有精心的预设。动态生成在课堂有许多不可控饿生成性因素,有时即使再精心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少一些“预设”。则是指少一些硬性方案,多一些弹性和灵动 。避免过多的预设目标僵硬规定学生,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够宽容地、开放的变意外生成为课堂精彩。

多一些生成,让课堂更精彩。再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现在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是不顾教学的生成,只顾手中的教案,那么教学机

会走向死胡同。倡导生成的作文教学不是按事先预设按部就班你,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学的展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与教前预设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兴趣盎然。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才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家鼓励、利用。对于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则应采取更为机智的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正轨,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也变得有序,因生成变得更充实、精彩和有效。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的得到发挥。这种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的作文教学,让学习成为了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体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样的作文教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作文教学,因预设与生成更精彩。

推荐第9篇: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数学教学中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以教案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这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或者推着学生往下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因而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往往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片段一]: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

学生把带来的各种物体(立体图形)分类后,部分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却紧紧地抓住几个球,不敢放下。教师观察了片刻,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想放又不敢放。于是,教师改变了预设,轻声地问:××,你为什么不把球放下?

学生羞羞答答地说:老师,球会跑的?

教师追问了一句:它是怎么跑的?

(学生的心情从紧张中顿时受到了安慰,大胆地放手试起来) 生:乱跑的。

学生还自高奋勇地上台表演,证明给大家看。

师:真棒!还有谁会跑?

生:圆柱。但它不会乱跑,比较听话地跑。(前后或左右跑)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

学生哈哈大笑,畅所欲言。 [思考]课前预设时,教师苦苦思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从何入手?始终找不到答案,放弃,还是常规吧!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通过动手操作来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课堂上,学生“抓球不敢放下”的现象,给课堂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带来了生机。切入自然,学生都有“不敢放下,球会跑”的同感,“那放手试球怎么跑”完全是学生一种自主行为,一种需要所触动的探究学习。尊重生成,还学生学习的主权,教师改变了“看、摸、滚”的教学预设,师生共创了课堂的精彩。

“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涌动着师生精彩的心灵对话。

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现代课堂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教师根据课堂生成资源,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

1、精心预设,拓展生成

[教学片断四]:一年级《0的认识》

0和

1、

2、3一样作为一种数学记号,但0的内涵比它们丰富得多。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学生能够形象地去感知、去理解。0还表示起点,学生能理解吗?如何让这一知识性目标转化成过程目标,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感知,这深深地困绕着教师。教师多次查找资料:在直尺上的左端找到0,说明0是起点。到底如何说明呢?教师又查了汉语拼音词典,起点的解释为开始的地方或时间。如何直观形象地找到开始的、地方呢?预设了多种方案。最终从“说说生活中的0”入手,在直尺上把0、

1、

2、

3、4融为一体,充分理解

1、

2、3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地在尽子上画出0,此时,学生顿悟了:0还表示开始的地方。[思考]:学生此时的顿悟是精心预设的生成,课堂中精彩生成的程度足以证明教师课前预设的程度和拥有的教学机智和水平。预设生成,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文本,而不是大致了解文本,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来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超越教材,达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这是个前提,其次是用心了解学生,这是个关键。

2、及时调整,拓展生成。

[教学片断五]:一年级《复习20以内的数》

复习2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说说,找找生活中的数,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其中有位学生说,经过十字路口时,红绿灯上有数。

师问:你看到红灯上的数是怎样的?

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既复习倒数,又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可是学生的回答是:“教师到红灯上的数是红红的,方方的。”教师马上调整问题:你看到红灯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齐答:20、

19、18„„

[思考]: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及时分析。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如你所愿时,绝不能采取搁置生成,婉言拒绝的教学策略,应该首先考虑自己设计的问题是否恰当,就两个字的不同,效果完全不同。看来,现场生成的课堂变革,一方面依赖于教师课前充分周全的精心预设,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沉稳的课堂心理素质敏捷的课堂应变机智,也是教师一种经验的积累、过程的提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只有我们尊重生成,弘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触动到生命的灵性,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

推荐第10篇:小班生成教案:采橘子

小班生成教案:采橘子

生成背景: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于是我们开展了“橘子和苹果、学本领”这2个主题。在秋天中,这两种水果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在预设这个活动之前,我们有过一些系列活动,例如:给苹果宝宝穿衣服、橘子宝宝穿衣服等,并在墙壁上布置出了两棵很大的苹果树和橘子树。孩子在玩的时候假装采橘子给傍边的小朋友吃,他们可能看见家里的大人采橘子的动作,看到他们这个行为,我就想,那就让他们感受一下采摘真的水果的乐趣吧,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也可以说,本活动是来自于孩子的。目标:

1、体验采摘与分享水果的快乐,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2、能根据摘的桔子区分大小。

准备:桔林、小篮子人手一个、音乐。

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哇,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对了,我们来到了一片水果园。什么水果?(橘子)

今年农民伯伯说桔子树上的桔子长了很多很多,都来不及摘了,我们宝宝一起帮助农民伯伯好吗?

每人一只篮子,去采橘子,注意安全。

二:观察桔子

看看每个人的篮子,最大的?、最小的?一只的?许多的?也可数数三只以内的。你们吃过橘子吗?(说说橘子的特征与味道)

老师小结:桔子是圆圆的、黄黄的、吃的时候甜甜的、酸酸的。

三:分桔子

今天我们再帮农民伯伯一个忙好吗?找出最大的橘子放在大筐里,其他的橘子放在小筐里。

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桔子,有放错的请幼儿改正。

四、分享:今天我们教室里有许多客人老师和妈妈,我们把今天采来的桔子给他们一起吃好吗?

分析:在这个活动中,一片桔林的环境非常好,孩子在采摘橘子的过程是一个高潮,情绪非常愉悦,在这个过程中,采不到就跳跃,高的帮矮的采,他们互相帮助、还有的叫老师帮忙,而且有了音乐的背景,更显得开心。但是采好了后,让孩子坐下来讲得时间太多,有的孩子注意力全在桔子上面了,但在操作时孩子们能自己进行分类,还能把错改正。在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桔子时孩子们想到了自己吃,但没有想到老师和妈妈们,这就是平时的习惯。

第11篇:生成活动教案:下雪了

活动名称:下雪了

高建琴、2010-1-19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滑滑梯上结冰了,下雪了,小雪花白白的,飘飘洒洒飘下来就不见了。有的孩子说像棉花,今年下了一点小雪,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但是在上海,很少有机会去亲近雪、感受雪。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体验玩雪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情境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下雪了)

小结: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颜色、大小、形状)

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3、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_@我是分割线@_@

二、老师示范、制作雪花

1、什么飘下来了?

2、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小雪花。

3、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

4、你知道老师的雪花是怎么做的吗?

5、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要求要撕的小。

三、共同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把撕好的雪花拿出来,我们一起下雪了。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我们打雪仗去咯。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被雪的世界所吸引,给孩子看ppt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雪的世界。通过以往的一点生活经验回顾孩子们了解了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白的、凉凉的、掉在手里就没有了,变成水了等等。孩子活动的兴趣点是下雪游戏,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撕雪,撕好后便下起雪来了,都兴奋的跟着雪跑。但也有个别孩子把纸撕的太大了,也因为很多孩子太兴奋了,有个别幼儿在下雪的时候,在抢着下雪,也有小朋友在叫,老师他抢我的雪花。我们班的孩子还是以自己为中心,我想在以后做游戏时我要把这些放进要求里。

第12篇:提问生成与设计作业

虽教学无定法,但教学贵在得法。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提问,以使教师在课堂中讲得精彩,学生学得有趣,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进程和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良好的课堂提问无异于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就会让学生处于“迷雾”之中,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学期我校组织教研活动,我听了位年轻的语文老师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教师设计了些相关问题:你能简单描述一下乌鸦吗?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本来这个问题;涉及得非常好,是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学生在听到问题时,纷纷进行了小组讨论,但是时间过于短暂,教师在三到五分钟后,就请学生来回答。只有几位同学能够大概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陷入了沉闷。在回答时,学生由于准备的时间过于短暂,不能够系统的表述。教师应给以适当的肯定,然后慢慢地将问题引向深入。但是,这位年轻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总结了几句,就进行到了下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缺少深入系统的认识。针对这次的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操作,我的建议是:

1、应根据书上插图制作动画视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接受新知识。

2、设计课堂的提问时,应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应有层次性、阶段性。要考虑到大多数的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应设计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就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多些思考的时间,在发现学生有为难情绪时,应适当地调整提问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为难情绪,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只让尖子生答问,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是有悖于启发性原则的。

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13篇: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

摘要:

一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更需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对课堂上生成性因素进行巧妙把握。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即时重组生成信息、调整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

彩。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教材

学生

民主

取舍

概念:

预设,是指预测与设计。课堂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安排。通俗点讲预设应该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从这个角度说,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前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一般应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地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生成,是指生长和建构。课堂教学生成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进行预先的设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以启发式的提问开始,但很快又会“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路、方法引到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上,学生在教师的暗示、牵引下很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看上去是开放的、自主的。但本质上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以牺牲学生的思维、智慧为代价。我们要如何摆脱这种“开而不放、预设而不生成”的教学方式,让思考重新回到课堂,让智慧重新回归课堂,这就需要探讨教学活动中如何精心地预设?如何有效地生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笔者认为,预设与生成应该是和谐共存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教学追求的

一种境界。

一、预设——生成的前提

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也就是说,精心的预设不一定能产生精彩的生成,但精彩的生成必定源于精心的预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精心的预设呢?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从哪方面入手,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教材、学生。教师要更深更细地钻研教材,更要有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一)充分预设教材

[案例一]《平移》教学片断:

师:什么叫平移? 生:平平地移动。 生2:直直地移动。

生3:坐电梯的时候,我们是平移的。 生4:我家浴室的推门也是平移的。 教师对学生举的例子不加评论,课件演示:一张脸的五官向不同的方向作直

线移动,脸就变形了。

学生笑。

师:这样叫平移吗?

生:不是的,平移还应该是按同一个方向移动的。

……

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教师自身对平移的概念没有真正的认识,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在一次对话中指出:“平移、旋转最简单、最根本的核心是什么?是刚体变换。刚体变换是什么意思呢?谅是说这种变换不改变物体的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课件演示一张脸的五官各自向不同方向作直线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自身对平移概念没有真正的认识,若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本质也没有把握,又能生成些什么呢?更别奢望精彩的生成了?

(二)全面预设学生

预设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尽可能全方位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多作预设: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引导?旧知与新知距离有多大?需要提示吗?提示会不会降低学生思维强度?预设过程中要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深度、广度、宽度和厚度,设计弹性的教学预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容面对瞬息万变

的课堂。

[案例二] 《能被

2、

3、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材安排《能被

2、5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的数》各一课时。笔者分析本班学生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能被

2、5整除的特征应该是比较容易的,相信班级中有一大半的学生能自主解决,难点可能就在于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另一方面上学期练习课中有些题目涉及到整除问题,已经把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向学生作了简单介绍,一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在一节课中只研究能被

2、5整除的数,对学生来说可能缺乏挑战性。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把两课时的内容合并在一课时内完成。

教学过程预设(简):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1、填表获得数据

请同学们在0-9这10个数字中,每人任意挑选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这样三位数可以组成几个?然后请同学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你写的三位数中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与老师一起讨论。

2、反馈数据

二、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表中和自己练习纸上能被

5、

2、3整除的数,再结合组内四人的数据,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能被

2、

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2、汇报反馈

3、结论提升 ……

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地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拔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的教学容量过大、思维要求过高,课堂上始终只有小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很多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似懂非懂。

生成必定是一种充分预约后的精彩,没有充分预设教材和学生,就不可能会有流光溢彩的生成?笔者认为,精彩的生成只会开放在辛勤耕耘的土地上,不会光顾缺乏预设的课堂。

二、生成——预设的升华

课堂教学不是课前预设好的“电视剧”。如果我们过分拘泥而忽视学生的思维,那么再怎么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课堂是动态的,会发生许多难以预知的随机性、偶发性的事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的教学能力。发现、捕捉、利用这些“非预设性资源”,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达到最有效地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达到课堂上的有效的生成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支持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的积极的互相推动。教师不是独裁者,应当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操作、思考、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促使动态资源的生成。 [案例三]《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片断: 练习:127/()=5……2 教师预设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三种解题方法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情况1:127/5=25……2除数就是25。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

师:能否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17/()=2……5所以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情况2:127/2=63……1除数是63。 学生很容易发现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情况3:127-2=125 125/5=25 请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被除数减去余数就是除数与商的积,再除以商,就求出了除数。

在实际教学中,一位学生很快地说出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也表示认可。教师正进入下一环节时,一位学生站起来。

生1:“老师,我就更简便的方法,只要把127除以5,得到25余2,25就是我们要求的除数。” 师:这样做对吗?

生:还是这样更简单,比刚才的办法简单多了。 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原先是有所考虑的,但没想到同学们都赞同第二种方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表态。

师:那同学们就用第二种方法来做道题吧。 17/()=2……1 17/()=2……3 23/()=7……2 23/()=7……9 ……

生2:不行, 不行,第二种方法错了。

生3:第二种有的时候可以用,有的时候又会做错。 生4:还是第一种方法好,都不会做错的。 师:那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第二种方法。

学生讨论发现规律:只有当余数比商小时,两种方法都能用,而且用第二种方便更简便……

这不曾预设的探索活动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却使学生获得了意外的收获。由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教师抓住学生猜想中稍纵即逝的生成点这一课堂资源,因地制宜地加以应用,并加以放大、拓展,巧妙地将其转化成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契机,收获了

课堂动态生成的精彩。

(二)合理取舍,彰显智慧 教师心中不仅有课前预设,更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合理地挖掘蕴藏其中的潜在教学价值,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投身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铺设条件,为课堂上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

1、捕捉亮点,提炼升华 课堂生成的信息稍纵即逝,教师要从课堂现状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上,进行价值的判断,快速地筛择生成点,即时有效的生成。 [案例四]《11--20数的认识》课堂活动。

师:报数,学号是11——20的同学起立。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我是11号,11是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 ……

师:11-20号的同学请上讲台。

这些同学按从小到大的的顺序排成一队。当教师让学生回到座位上时,学生一哄而散。

生2:“不能乱挤,也要按顺序走下去。” 师:那你希望他们按什么样的顺序呢? 生2:从大到小有顺序地回到座位。 ……

当教师让学生回到座位时并没有考虑到有顺序地排队。学生就提出了建议,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纯数学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所以教师及时调整,重新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这样,不仅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而且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行。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明确目标,敢于舍弃

教师要整体考虑整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我们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与目标达成没有关系的、没有帮助的内容就应当舍弃。有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被课堂上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这样的课堂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不用讲倒讲了一大堆,到最后教学目标仍不能达成,为了“生成而生成”,这样的生成,哪怕再精彩、再有趣,我们都要敢于舍弃。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升华。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理解和分析教材、全方位地了解学生,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营造有效生成的氛围。从教学目标出发,对课堂生成资源合理取舍,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第14篇:《师德培育与生成》读后感

品读了《师德培育与生成》这本书,犹如一股清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本书没有大堆的教育理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有一种切身的体会,而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打造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心灵上获得满足。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教师?是个具有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的教师?终于我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真是体现。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自己的真心去触动学生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的深,爱的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所以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那么如何打造自己优良的师德呢?我觉得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选择了教育这一光辉的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魂,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残烛,在岗位上做着简单却又繁琐的工作,不断发出光和热。教育工作是辛苦而单调的,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备课、上课、管理班级等同样的事情……但“一年树木,百年熟人。”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我们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自高自己的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第15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预设”,众所周知,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

可见“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相对而言,“生成”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它着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认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二、“少一些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必须作精心预设,因为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再精心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谈的“少一些预设”是指少一些硬性方案,多一些弹性和灵动。

预设什么?指课前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等等,它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能从广度和深度上研究教材,能精心地设计教法。其次,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充分地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对象——文本。

怎样预设?我认为教师除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的把握之外,还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如学生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该如何引导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案,这样教师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课堂中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敏锐地捕捉到难以寻觅的生成的火花,并不断地有效生成。

三,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存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来的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只是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这恰恰使语文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

第16篇:调整与坚守

“调整与坚守”写作导学(转)

一位国家特级厨师,因为始终坚守着一份朴素的信仰:“畜生也是性命,是性命就不能伤害”,因此拒绝宰杀和烹饪野生动物。结果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先后12次被解雇,28次主动辞职,饱受失业和颠沛流离之苦。有人嘲笑他“有病”,不知适当调整自己的处世原则适应社会,认为只要他愿意妥协,便不愁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也有人认为,这位来自草根并一直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厨师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难能可贵,我们理应向他脱帽致敬。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法呢?请以“调整与坚守”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⑤不少于800宇。

一、写作导入

“调整与坚守”是关系话题作文,很多学生在审题时误以为两者是选择关系,写“调整”或“坚守”一方即可,造成偏题。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审题、立意呢?具体操作如下:

(1)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调整与坚守”可以诠释为既要适时调整,又要坚持自我,两者相互依存。处理好了两者的联系,无疑给事业上了双保险,肯定会增加成功的几率。这种关系最通常的行文结构是第一层写调整/坚守,第二层写坚守/调整,第三层综述两者联系,强调两者的重要性,不能突出其中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也可以把“调整与坚守”作为议论对象笼统进行写作,不分彼此,这样的论点可以是“调整与坚守是成功的阶梯”“人生离不开调整与坚守”。这种关系的例子很好举,例如苏轼降低自己对仕途的期望值,把时间倾斜在了自己钟爱的文学上,《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周旋于官场,又能洁身自好,还有李清照、毛泽东、比尔·盖茨……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学生喜欢写“坚守”,强调不能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应该坚持自我,保持本性,最终走向成功。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文人坚持自己风格为大家认可,企业家坚持自己的理念,最终让公司蓬勃发展,残疾人坚持梦想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等等,而选择写“调整”的不多。其实,古往今来,不一味固守,适当调整自我,在没有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融合,也能实现理想。比如调整国策最终打败吴王的夫差,弃医从文的鲁迅,弃文练字的著名硬笔书法家张文举,只要是适应社会、适时调整自我的皆可入题。学生必须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点出来,不能只字不提,否则容易被判为偏题作文。

(4)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调整”无所谓“坚守”,没有“坚守”也就没有“调整”,二者对立统一,要在“调整”中“坚守”,也要在“坚守”中“调整”。这种关系学生很少写(因为难度较大,学生想不到或者怕阐述不清写不精彩),但是如果论述好了“调整”与“坚守”的辩证关系,条例清晰,思维严密,论点与论据相互增色,一定会让视觉疲劳的老师怦然心动,从而赢得一个可观的分数。

二、范文及点评

在冬天里,守住自己的春天

绵阳中学高三 万千语

13年的时间,12次的解雇,28次的辞职,100次的无助,1000次的心痛,10000次的站起。生命如此的跌宕起伏,只为了两个字——坚守。

我有足够的理由去尊重这位伟大的厨师:只因为了捍卫生命的尊严,而被这个唯“物”独尊的社会打进严酷的冬天,看似单薄无助,但始终能咬紧牙关,因为在他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座春意盎然的城池,与现实的冬天,一起绽放,他因此而不屈,他因此而顽强。

有人常以懂得“调整”而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处世有方,不管物质世界怎样飞速发展,他总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座城堡。但在我的眼中,他就像是一簇浮萍,总在水流最急处打转,总在机械地随波逐流,全然不知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更不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一个扎根厚土,仰望天空的愿望,最终只能被物质化,快餐化。

由此可见,调整不是圆滑,坚守不是拘泥,若要调整,只能调整心态;若要坚守,是需坚守信仰。孔子曾赞扬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在陋巷中尚能自得其乐,是因为他坚守住了自己内心最深远的信仰:人啊,无欲则刚。我们暂不论人

是否该有欲望,但能学会像颜回那样,在犹如寒冬的陋巷里,永远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明媚的角落,去坚守心灵的春天,又岂会恐惧于贫穷,屈服于困窘?

我不禁想起冬季里的梅花来——宁可抱得枝头死,何曾坠入北风中?正因为它们坚守住了自己的位置和信仰,才让诗人们愿意相信,那墙角“凌寒独自开”的小小梅花,正在苦心酝酿着下一个即将盛放的春天。那寒梅的风骨,不就正如文天祥对自己赤诚丹心的坚守,正如屈子对自己家国人民的凝视,正如鲁迅先生对现实黑暗的抗争一样,没有吝啬,没有保留,唯有撕心裂肺的坚守。

现实中的人们,却淡忘了太多自己本该保留的信仰。我们离枫叶很近,却离思念很远;我们离蝴蝶很近,却离梁祝很远;我们离面孔很近,却离心灵很远;我们离附庸风雅很近,却离坚守信仰很远。那在这个冬天,我们是否该去寻觅自己的春天,也坚守自己的春天?

推荐理由:不得不承认,作者很善长使用材料,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把一个通俗的材料说得通透明晰。本文开头不但点了题,而且结合材料,真是一举两得。

海阔天空

绵阳中学高三 卢茂竹

伴着初夏泽畔的芬芳,屈原,毅然走向了那脉默默流淌的汨罗江,望着身后你热爱的土地与黎民,“乘骐骥以驰聘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的坚守已让你疲弊不堪,那一生的坚守却换来国君的不仁。也许,筋疲力尽的你看不见满天繁星,也许,你对自己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你决定调整,那优美的一跃将你化为滔滔江水,你的灵魂千百年来仍然抨击着苟且者瑟瑟发抖的灵魂。

也许屈子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人惋惜,那司马迁的进一步海阔天空,就更加让人敬佩。

多年的牢狱之苦,历经腐刑,可伟大的司马迁却并未就此放弃自己的坚守,他始终怀揣着一个信仰,坚定而又乐观,终究尽毕生之力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最后一字完成时,司马迁笑了,因为他终把乌云拨开,见到了自己坚守而得来的海阔天空。进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司马迁的坚守。当我们行走在青春的驿路上,当我们肆无忌惮地奔跑时,当我们锋芒毕露时,有没有想过如何去获得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是调整,还是坚守,慎重而又尽心地去面对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才能在老年,拾起遗落的青春碎片时,可以报以赧然一笑,因为我们坚守过自己的信仰,我们调整过自己的锋芒毕露。坚守是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时的洒脱;坚守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不畏世事的豪放;坚守是李清照一个弱女子“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信念……

坚守是信仰,为那海阔天空。而调整姿态,也会为明日增添一份更夺目的光辉。如陶潜般,从官场调整为“采菊东蓠下”,在调整中,仍坚守着自己的信仰,那一片海阔天空,如此多姿。

退一步,放开胸怀,海阔天空。

进一步,坚守信仰,海阔天空。

那海,那天,由我们自己去描绘。

推荐理由:本文是谈“调整与坚守”并列关系的文章,先说调整,再说坚守,最后谈两者的关系。层次清楚,能灵活使用教材例子。

外化中的坚守

绵阳中学高三 彭玥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那是在坚守出击;

雨木潇潇,寒春入梦,那是在坚守彩虹;

石沉于底,磨平棱角,那是在坚守凸显;

梅枝羊雪,孤岫出云,那是在坚守春天;

江河咆哮,一泻千里,那是在坚守入海。

自然以它独特的方式诠释了生存法则。面对竞争,惟有适时调整策略,但又坚守内心的那一份希望与执著,方可适者生存。

还记得那个“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容若吗?人们说他“生了一条奴才的命,长了一颗做人的心”,不失人间悲哀。可谁又曾知,他既是皇帝的好知己,能安慰主子心中的疲惫与忧愁,但心中也不忘那一份对诗歌的执著,对人格的坚守。幽居官中三十一年,虽见过纸醉金迷醉洒欢乐的奢侈,虽赏过金碧辉煌红灯满天的皇楼,但他始终不断地去适应这个世界,虽没融入,内心却更多了一份操守。

千年前,一位才华横溢的古人早已向我们演绎了调整与坚守的双重定位的传奇。

是否记得那个怀有单纯信仰却流入怀疑的颓废文人?“爱、自由、信仰”是他人生的三大追求。志摩,是人间那片最可爱的云彩,投影在水底,更加清澈。不管是与林徽茵相爱一生欲罢不能的破碎爱情,抑或与陆小曼的悲凉爱情转折,他都充当一个伤得最深的角色。而外界的诽议、唾骂,难免成了他心中更多的伤口。很多次,在忧伤中徘徊,在徘徊中茫然,在茫然中不知所措。他很想和其他操守固执盾牌的文人一样选择离开,但最后,他知道他还有梦未实现,他在外化中被磨平棱角,选择了调整内心的触动,但仍坚守那爱的信仰。

是的,他也会在烟瘴之地忆起江南的流水和石桥,但伤痕累累的人生孤舟永远停留搁浅在那个浅湾处,因为外化中的坚守。

于丹说,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应学会感恩,秉着庄子的羽翼,在法乎自然的外化中翱翔于人生的蓝天。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外化,犹如一尊木雕,毫无生气,没有坚守,犹如放荡无羁的野马,没有方向。而我们,就应选择在外化中坚守。

推荐理由:文以气存。本文一气呵成,前后贯穿,读罢让人心潮澎湃。何以养气?可以学习本文,与古人共脉博,同今人齐呼吸,平日养浩然之气,气势自然雄奇。

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坚守

绵阳中学高三 柯袆

每个人的心中,都坚守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执著。然而,面对着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有的人选择了屈从,有的人选择了坚守,但最终,他们都被历史的长江所湮没,还有一些人,他们选择了调整,于是乎,他们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坚守。

寂寞牧羊的苏武,在被匈奴囚禁的最初时候,不曾流露出一丝的屈服,纵然匈奴想尽办法,也无动于衷。然而当白刃将至,苏武心中的那一份坚守突然让他领悟了什么。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那一份高傲,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在荒凉的草原中自我放逐。命运多舛的司马迁,经历宫刑之后的颓废,他也曾想以一死来告别这个冷漠的世界,然后那一份对于历史的坚守,提醒了司马迁。他改变了自己的倾废,在调整之后,是一个奋进的自我。

因为调整了对死的无畏,苏武才得以更好地坚守他那一份对于大汉王朝的执著;因为调整了对生的迷惘,司马迁才能够更好地坚守住他那一份对于历史孜孜不倦的追求。因为他们的调整,我们多了一根民族的脊梁,也多了一部有着耀眼光辉的《史记》。

当代的社会,充斥着太多物质的暗流。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缺失的社会里,我们心中的那一份坚守,正变得更加的脆弱。因此,我们更应学会调整,从而让我们在心中,更好地坚守。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令史铁生的人生从此与轮椅作伴。他突然感到了这个世界的悲凉,那曾经拥有的人间的爱,似乎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但当他面对着地坛的那斑驳古迹,那母亲的爱,却使他懂得了调整,他心中所存的爱,是他的财富,也是他更好坚守的动力。同样地调整与坚守,也成就了另一个文人。当*的风暴席卷进巴金的生活,他也曾迷茫,是否真的该放下自己手中的笔,去踏上另一条人生的路。然而他一直明白,他心中的那一份对于文学的坚守,既然无法固守,便选择了调整。换下自己的迷茫,装上对未来的希望,这一个调整,让巴金更好地坚守着,对文学的那份执著。

人生有太多的情景,并不像我们预料的那样。有时候的坚守,会变成一种美,更或是一种痛。然而,当我们懂得了调整,一切便会变得和谐,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记得,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坚守。

推荐理由:在取舍关系中,太多的同学写“坚守”,而这篇文章写的是“调整”,让人眼前一亮。当然,调整不是毫无原则,一味迁就,而是为了更好地坚守。所谓变则通,不变则废。

于调整中坚守,于坚守中调整

绵阳中学高三 王敏先

调整是现实主义,坚守是理想主义。

夸父逐日,靠的是与天比强的气质。

范蠡泛舟,借的是循世避难的想法。

很多人在调整时忘了自己的初衷,很多人在坚守时忘了自己的目标。

就像那邯郸之人,学步却忘了自己的方法。

就像那抱柱尾生,守爱却掉了自己的性命。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一九二七年,昆明湖水埋葬了中华国学最耀眼的明珠,一代大师王国维自沉湖水。波浪里蕴含了无声的哭。清朝末年,当局无力,文化凋谢,无情的枪炮瞄准宋词,冰冷的弯刀砍向唐诗,野蛮的双手砸碎曼妙的青花,凶恶的皮鞭笞打秦词汉赋,大师无法忍受,《人间词话》里那仙境不在了,婉如绿珠坠楼,清喉抹剑。大师一跃,半个中华文学淹没于外夷的耻笑中,只剩一株弯腰的柳树面对无情的燃烧。

先生在坚守。坚守那美丽的词画,坚守那优雅的瓷皿,无奈,国民愚昧,不知珍惜,当最后一张山水被撕碎,先生就选择殉葬,让英魂随宋词元曲飘摇,让唐诗成为一声空叹。

坚守如浴火的凤凰,在血泪中终获永生。

调整似一股涨浪潮,岸高岸低都可拥抱。

就像是无知的黑暗中冒出的一缕阳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他的自我调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民间混乱,先生求学海外,异乡的樱花没有迷倒先生。先生欲从医,救我百姓伤口,然而幻灯片上,国人冷漠的表情,带给先生巨大震撼,他们看客般地看着行刑。先生一震,弃医从文,从彷徨走向呐喊,民族大义,在先生的背影中显得如此刚强。先生出殡时,街上拥满了人,无数被唤醒国人在哭泣,无数敌人为先生脱帽致敬,先生的调整成为中华历史上一次有力的选择。

调整未必是坏事,坚守也未必是坏事。

苏子于黄州谪居,方有其前后《赤壁赋》。

杜子美一生忧国,才有诗圣之名。

人们需要调整,也需要坚守,这样才不会失去自我的方向。

在调整中坚守,在坚守中调整,才能让自己于血泪中重生,看到天外的水天一色,摸到枫叶的红色质感。

推荐理由:关系话题作文最难写的恐怕是辩证关系。本文很好地驾驭住了这种关系,发挥了“调整”与“坚守”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文章语言耐人寻味。

第17篇:生成目录

第一章 活动计划书

第一节 开展帮残助困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小手牵大手”活动计划书

二、“小手牵大手”之关爱特殊儿童活动计划书

三、特校行之情系特殊儿童,延续爱的力量活动计划书

四、探访湖光镇敬老院活动计划书

第二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影留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计划书

二、“我为图书馆洗洗脸 共创和谐新环境\"计划书

三、留影图书馆活动策划书

四、留影图书馆活动策划书

第三节 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一、“生命之源,从点滴开始”活动计划书

二、“迎亚运,倡低碳,新生活”环保宣传活动 计划书

第四节 开展安全调查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湛江市交通安全反思日活动计划书

附录:湛江市市民交通安全调查计划书

第五节 开展支教扫盲的志愿活动

一、爱心奉献,欢庆六一

第六节 开展医疗保健志愿服务活动

一、灭蚊活动计划书

第七节 开展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一、附录:

活动区一:“小小的天,大大的梦想” 活动区二:(1)旧物回收 活动区三:我在快乐中成长 活动四:知识伴我行 活动五:展望未来,我承诺。 同在蓝天下迎亚运,携手共创和谐生活之海滨社区环保“家”年华活动计划

第八节 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一、附件:

调查问卷活动 健康知识展览活动 健康讲座活动 组织同学到医院检查活动

二、“你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之系列活动

一、特勤中队部分

二、中学部分

三、小学部分 附件:

游戏1:卡片对对碰、游戏2:穿越火线、游戏3:闯关消防知识问答

四、大学部分

附:

消防寻“宝”游戏 泡泡糖游戏

三、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第十一届校运会工作计划书 青少年生殖健康关爱工程系列活动

第九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稻香活动计划书

第十节 开展志愿传播志愿服务活动

一、志愿传播活动策划书

第十一节 开展青少年援助志愿服务活动

一、湖光镇良丰小学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二、“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计划书

三、English Corner计划书

四、趣味游园计划书

第十三节 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

一、爱心挂历回收活动策划书

第十四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广东海洋大学感恩校园十大摄影策划书

第二章 活动总结

第一节 开展帮残助困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小手牵大手”活动总结

二、“小手牵大手”之关爱特殊儿童活动总结

三、特校行之情系特殊儿童,延续爱的力量活动总结

四、特殊学校行活动总结

五、特校行活动总结

六、爱心队探访湖光敬老院活动总结

第二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影留图书馆”整理图书活动总结

二、“留影图书馆”整理图书活动总结

三、留影图书馆活动总结

四、清洁图书馆总结

第三节 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一、“生命之源,从点滴开始”活动总结

二、“洁净西湖,美丽海大”活动总结

三、“迎亚运,倡低碳,新生活”活动总结

第四节 开展安全调查志愿服务活动

湛江市区交通安全认识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第五节 开展扫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一、月岭小学感恩活动总结

第六节 开展医疗保健志愿服务活动

一、校园灭蚊行动总结书

二、协助校医院组织新生体检工作总结

三、首届“志愿杯”团体耐力赛活动总结

四、团体耐力赛救护服务活动总结

第七节 开展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

一、海滨社区活动总结

二、海昌小区感恩活动总结

第八节 开展新生调查志愿服务活动

一、新生军训调查活动总结

二、新生军训调查研究报告

第九节 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

一、女性讲座总结

二、关爱你我健康,携手积极参与总结

三、特勤中队“铁血柔情,心心交流”活动工作总结

四、湖光中学消防宣传活动总结

五、“关爱你我,共建和谐平安”小学行总结

六、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第十一届校运会工作总结

第十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稻香活动”活动总结

第十一节 开展青少年援助志愿服务活动

一、留守儿童活动分析报告

二、“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总结

第十二节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学生服务小队感恩节校园摄影活动总结

第十四节 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

一、爱心挂历回收活动总结

第三章 宣传单

亚运知识竞赛暨青协各小队联谊晚会 关爱女生之知识小册子派发活动宣传稿

首届“志愿杯”团体赛

——玩转乐翻天,志愿风采行

第四章 通讯稿

第一节 打破心灵冰山,传承雷锋精神

——记广东海洋大学小手牵大手活动

第二节 情系特殊儿童,延续爱的力量

----记“湛江特校行”活动(小手牵大手后续活动)

第三节 爱心行动队再次出发---特殊学校心连心

第四节 爱心队探访湖光镇敬老院

第五节 留影图书馆活动通讯稿1

留影图书馆活动通讯稿2

第六节 洁净西湖,美丽海大 通讯稿

——青协绿色行动队、医疗保健小队

环保协会、龙舟小组

第七节 “生命之源,从点滴开始”通讯稿

第八节 爱心奉献,欢庆六一 第九节 灭蚊行动,有你更精彩

第十节 协助校医院组织新生体检工作

第十一节 绿色小队07-09级志愿者联谊通讯稿

——We are together!

第十二节 护航耐力赛 通讯稿

第十三节 海滨社区活动通讯稿

第十四节 快乐奉献小队海昌小区感恩活动通讯稿

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

——之“感谢生命,孝敬父母”篇

第十五节 快乐奉献小队月岭小学感恩活动通讯稿

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

——之“感谢知识,感恩老师”篇

第十六节“关爱你我,共建和谐平安”消防校园行

第十七节 “健康生命至上,消防安全记心中”通讯稿

第十八节 2010稻香活动第一期通讯稿

2010稻香活动第二期通讯稿

第十九节“大手牵小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

情系农村,心系志愿者

——“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

第二十节 学生服务小队感恩摄影活动通讯稿

第二十一节 “爱心挂历回收”通讯稿

第五章 附件

附件一:登记表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小手牵大手”

负责人:彭茵 活动时间:2010年4月11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__特校行___ 负责人___王铭____ 活动时间____2010.11.27_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_特校行__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__特校行___

特校行联系人登记表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__敬老院活动_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留影图书馆 负责人 吴北华,陆晓桦,严冠川 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7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留影图书馆 负责人:吴北华、李玉强 活动时间:2010.12.19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月岭小学感恩活动

负责人 陈文龙 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2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首届“志愿杯”团体赛报名工作 负责人邹钦权、郑国桢、罗灵铃、陈嘉文 活动时间_12月5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志愿杯”团体赛报名工作 负责人罗灵铃、郑国桢 活动时间20

10、

11、30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志愿杯”团体赛报名工作 负责人罗灵铃、郑国桢 活动时间20

10、

12、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志愿杯”团体赛报名工作 负责人罗灵铃、郑国桢 活动时间20

10、

12、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海滨社区环保宣传活动__

负责人__陈海媚___ 活动时间___2010-10-17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海滨社区环保宣传活动

负责人:陈海媚

活动时间:2010-10-17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海昌小区感恩活动 负责人 黄卫良 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3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特勤中队之“铁血柔情,心心交流”活动 负责人 曾庆婵、李堃 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6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特勤中队之“铁血柔情,心心交流”活动 负责人 曾庆婵、李堃 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6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湖光中学消防宣传活动 负责人:曾庆婵、招健涛、郑国波、陈嘉文 活动时间:2010年12月8号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临东小学消防宣传活动__ 负责人__曾庆婵_、蒋理、郑国波_、陈嘉文_ 活动时间_2010.11.24______________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稻香活动第一期_ 负责人_张明健、邓敏珠 活动时间_2010年11月10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稻香活动第一期__ 负责人_张明健、邓敏珠 活动时间_2010年11月10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稻香活动第一期__ 负责人_张明健、邓敏珠 活动时间_2010年11月10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稻香活动第二期__ 负责人__ 何 杰 _ 活动时间_2010年11月14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稻香活动第二期__ 负责人__ 何 杰 _ 活动时间_2010年11月14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

负责人__何杰 活动时间__12月5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__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_“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___“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____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 负责人郑苏桥 活动时间2010年12月5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 负责人张明健、李映虹 活动时间2010年12月5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小手牵大手”之关爱农民工子女 负责人张明健、李映虹 活动时间2010年12月5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爱心挂历回收活动 负责人 何文伟、陈小芳、罗汉文、黄亮、罗慧丽 活动时间 2011年1月4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爱心挂历回收活动 负责人 何文伟、钟佳伟、罗慧丽 活动时间 2011年1月5日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登记表

活动名称 爱心挂历回收活动 负责人 何文伟、陈小芳、罗汉文、黄亮、罗慧丽、钟佳伟

活动时间 2011年1月6日

附件二:活动登记表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登记表

附件三:活动统计表

广东海洋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统计表

一、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志愿服务活动统计表

二、广东海洋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志愿服务活动统计

2010年上半年举办文化艺术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下半年举办文化艺术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举办实践服务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下半年举办实践服务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计算机协会举办讲座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下半年举办实践服务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下半年)举办讲座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下半年)举办实践服务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下半年)举办思想政治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下半年)举办体育竞技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下半年)举办文化艺术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举办实践服务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下半年举办实践服务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上半年举办讲座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下半年举办讲座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举办思想道德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2010年上半年举办思想道德类活动情况统计表

附件四: 活动汇总表

家教中心

2010年(上半年)开展活动场次数据表

2010年(上半年)参加活动学生人数数据表 2010年(下半年)开展活动场次数据表 2010年(下半年)参加活动学生人数数据表

环境保护协会

2010年(上半年环协)开展校级活动情况汇总表

环境保护协会

2010年(上半年环协)开展校级活动情况汇总表

开展活动场次数据表 开展活动场次数据表

2010年(下半年环保协会)开展校级活动情况汇总表

开展活动场次数据表

参加活动学生人数数据表

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级活动情况汇总表

开展活动场次数据表

附件五:表彰览表

2010年广东海洋大学获市级以上集体项目一览表

参加活动学生人数数据表

2010学年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活动获奖人次汇总

第18篇:互动生成

关注学生的小想法

高中语文组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粗线条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可以了,教学中必须体现教师在关键处、细微处的指导和点拨,采用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以引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情感上师生间能调动彼此的情感体验,理性上也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细节敏锐的发现、及时的捕捉,常常会带动学生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成为其教学中别样的精彩。

一、课堂导入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引导学生向课文更深处挖掘。

《沁园春 长沙》我是这样设置的导语:

师:青春,是立志的季节。立志,使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勇气、毅力和意志。志当存高远,大文豪苏轼有句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伟大主席毛泽东,叱咤风云,开天辟地,他在青春年少时就壮志在胸了,哪个同学可以介绍一些?

生:他上小学和中学时就主动接收改良主义和革命主义。

生(补充介绍):1911年毛泽东写文章拥护同盟会。后来,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参加新军。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第二年又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1925年10月他从韶山到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写了《沁园春·长沙》。

师:初中时我们大家曾学习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不妨来背诵一遍,重新感受这首同题词作。在这首词作中,作者纵横泼墨,大笔挥洒,描绘了一副全景式的北国雄奇瑰丽的风光图,抒发了一种豪迈情怀,表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和高屋建瓴的宏大政治气魄。

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诗人、书法家,像这样情景交融、抒情言志的篇章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同题词作《沁园春·长沙》。

二、随机应变,启发生成。

我在说到《沁园春·长沙》中

师:“独立寒秋”,毛泽东的“独立”能否改成“站立”?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独立”显示了伟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师:为什么?

生:我曾经查资料,此时毛泽东正被赵恒锡通缉,诗人身处逆境,却能“独立寒秋”,表现了坦荡从容。由此我联想到了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引导学生体会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问学生“读着,读者,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什么画面呢?”

问完之后,我满怀期待地等着,

学生回答:眼前所见到的是毫无生机的一片雪景。 师:能体会诗人是什么的情景呢?

哪知道,学生却回答“一个孤独的老头”。

我一愣,随即这样处理:“老师知道了,可能你们还没有联系当时的现实。”

1 学生又有了新的思考,一个学生说:“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声。

师:好。毛泽东和柳宗元的诗意境相似,但革命者伟人的胸襟境界是何等的不一样。

三、注意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任何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往往都留给读者宽广的想象空间,所以学生要联系自身的知识阅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主体心灵与教学内容的情感相联系,让学生运用想象,扩充已有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本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在描写“月下荷塘”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缕缕”、“密密”、“ 脉脉”等传神的描摹出了荷叶、荷花、荷香和荷波,具有一种音韵之美。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荷塘的柔和之美,又有大量的比喻,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舞女的裙摆产生联想,体会荷叶随风摇曳飘动,姿态万千的美感。特别是其中运用通感的手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荷香和歌声联系在一起,这时,就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体会荷香所有的若有若无,飘忽不定的特点。而歌声也具有时有时无、令人捉摸不定的特点,两者具有共同之处,这样才能品味荷塘的朦胧感。所以,学生通过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创设情境,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课内外链接积累他们的知识

以课内知识为基本架构,设计一些有意义、有梯度、有趣味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探究,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知识的外延。课堂上,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时候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实用的方法,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能采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处理各种信息,最终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日积月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了,知识的储备也丰富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在教《鸿门宴》,在讲宾语前置时,引导学生联想以前的旧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不自意”,联想“忌不自信”;《烛之武》中“何厌之有?”联想《陋室铭》中“何陋之有”; 《鸿门宴》中“籍何以至此?”,联想《曹刿论战》中“何以战?”。这样学生觉得自己很有感觉,新旧知识打通,也觉得文言文也不难了。

总之,语文课堂要做到有效互动,多从教师与学生层面不断去思考探索构建,在有效互动中让语文教学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互动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到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中语文课堂中实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进行理性的、有创造性的思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2

第19篇:课堂生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而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笔者联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例举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更理性地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教学预设应粗线条勾勒,如果精心预设就与新课程理念“动态生成”相悖,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但这种“精心”不是体现在以往注重教师教法的预设,而是体现在能立足于教材与学生实际预设开放的学法方案上,体现在教师的预设为品德课堂的动态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上,体现在教师对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追求上。如案例1我就是这样精心预设的。

【案例1】一年级《欢天喜地过大年》中“玩过年”教学片断预设

1、今天才1月6日,离春节还有一个月。你们想不想现在就来过年?好,那我们就来玩过年!你们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没有一些过年的气氛?

2、我们想办法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好吗?你们说怎么打扮?(学生分组布置教室)

3、这幅画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这么贴?(教师针对教室的布置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中了解有关过年的习俗。

4、过年了,你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

细读这个教学片断,不难看出我所进行教学预设的“精心”,主要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过年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想办法把它打扮得漂亮一些,好吗?你们说怎么打扮?”;“这幅画是谁贴的?你为什么这么贴?”;“过年了,你们会吃些什么?做些什么?”等等。这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同时,我还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物品布置教室、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有意无意地了解一些有关过年的风俗习惯等方向的常识,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过年的欢乐。我认为,这样的预设,就是为留给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生成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

从上所说,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充分预约的精彩生成。只是教师在预设过程中,从传统的线型设计(关注“教师怎样教”的设计)转到新理念下的板块设计(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这样,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才能得以生成精彩。

二、敏锐反馈——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尽管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1)敏锐反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条件有形和无形资源,”每个教师都“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也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脱传统线形教学活动的影响,充分发掘和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案例2就是如此。

第20篇:生成2

大班生成活动《数字畅想》

设计思路:

到了大班,幼儿越来越表现出对数字的兴趣,特别是这学期初,我们在班上科学角布置了一个时钟和日期表,孩子对此特别感兴趣,自由活动时总是成群的围在那拨弄一翻,孩子们边玩边说“现在几点了”“今天是几号”“这个月有几天”,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幼儿感兴趣关于数字的生成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是一个整合性活动,把语言、音乐、数字、美术体育方面的知识有机的整合,也是幼儿表现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新经验的过程的一个整合。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字经验进行游戏,其产生兴趣。

2、制作时钟时,能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数字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准备:

贴绒数字0——9,数字卡片一份,数字胸卡(人手一份)实物时钟若干,制作时钟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内容:

活动一:学写数字1—10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范例正确书写数字1—10。

2、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1—10的数卡,引导幼儿观察。请幼儿说出数字。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按顺数或倒数进行排列。

(3)学写数字1—10。

A、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让幼儿认识田字格的结构。

B、教师示范在田字格中写数字1。让幼儿知道数字写在田字格的前半部分。

C、请 幼儿拿出手指与老师一起练习。

D、请个别幼儿上来在田字格中学写数字1。

E、教师示范写数字

2、操作活动。

(1)看范例正确书写数字1—10。

(2)观察实物数量,连接相应的数字。

(3)按数序填空格。

3、评价活动。

(1)重点评价按规格书写数字1—10。

(2)表扬认真写数字和写得好的幼儿。

活动二:认识年月日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

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

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

12、30、

31、

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2.出示数字卡(

12、30、

31、36

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小月房子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

少日?顶小的月是几个?有多少日?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 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参观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活动三:离不开的数字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在寻找数字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活动前布置任务,请幼儿在周围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数字?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2、教具:0—9的数字磁卡,有数字的物品若干。

3、学具:幼儿人手三套0—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幼儿集体演唱歌曲,引出课题。

一、游戏“请出数字娃娃”。

1、“我长得像鸭子,我是几?”幼儿回答,并出示相应的数字“2”。

2、“我比3多1,是几?” 幼儿回答,并出示相应的数字“4”。

3、“听我拍了几下手?”(老师拍6下手)。幼儿回答,并出示相应的数字“6”。依次类推,请出其它数字娃娃。帮数字娃娃从小到大排好队,认读。倒数。

二、联想“生活中哪里有数字?”

1、请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数字及他们表示的意思。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数字表示的意思。

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1、表示多少。

(1)我们幼儿园有几个大班?我们班有多少个小朋友?(数字可以表示个数的多少)

(2)认读尺子上的数字。(表示长度的长短)

(3)温度计的刻度。(表示温度的高低)

(4)称的读数。(表示重量的多少)

(5)认读人民币。(表示金额的多少)

2、表示顺序。

(1)说说我们是大几班的小朋友?请第一组的小朋友起立。(数字可以表示排列的次序)

(2)日历,钟表。(表示时间的次序)

(3)认读邮政编码、车牌号、信用卡号等。(表示号码顺序)

3、其它。

(1)认读物品上的特殊数字。(号码的顺序)

(2)计算器上的数字。(快速算出得数)

四、讨论假如没有数字,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引发幼儿自由讨论。

五、操作“按指令摆数字”。

1、找出表示自己年龄的数字。

2、摆出儿童节的日期。

3、请摆出教师节的日期。

4、请摆出国庆节的日期。

5、请摆出火警的电话号码。

6、摆出医疗救护的电话号码。

7、摆出自家的电话号码。

活动四:我的一天——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课件

2、学具:幼儿自制的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1――12的数字头饰2套,分针时针各2根,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黏土等。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帮助老师修好了钟表,老师可真高兴,谢谢你们,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不知到时间而发愁了,只要看看表我就知道是几点了,小朋友你们认识时间吗?

评析:通过谈话,激发了幼儿认识钟表的愿望

2、了解钟表的外部构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哪些数字?(1、2――12)

师:钟表上还有什么?他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他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谁转得快?谁转得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了结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时钟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师:小朋友发现了时钟这么多的小秘密,你们可真了不起,看,连小叮当也在称赞小朋友呢,来,大家和小叮当打个招呼吧。小叮当想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下面请小朋友带小叮当一起出发,看看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好吗?

3、学习看整点。

(1)师: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小朋友,告诉小叮当你是几点来上幼儿园的?(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师:小朋友看看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看看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看整点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小朋友现在你知道我们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

(2)(课件演示)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课,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看,连小钟表都在夸大家呢。

小朋友看看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4、通过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和小叮当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这个游戏名称是《时针分针转转转》,请12位小朋友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按照钟表上数字的排列顺序围成一个大圆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站在圆圈的中间,听小叮当的口令,小叮当说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就赶快把小叮当说的时间表示出来,游戏分成两组,比比看那组的表针转得又对又快。取胜的小队小叮当会奖给他们一张小叮当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取胜的信心?这里有1―12的数字头饰,和时针、分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带好,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针、分针请小朋友轮换代替,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有关整点的知识)

5、创作《我的一天》

师: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儿园中渡过的一天记下来好吗?

根据幼儿的设想的创作形式(绘画的、泥工的、废物制作的),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师:下面让我们一边欣赏着钟表店里的美妙音乐,一边设计小钟表吧。

幼儿开始制作。

6、活动结束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网络图:

《教案生成与调整模板.doc》
教案生成与调整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