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函数性质教案模板

2020-06-04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离散数学函数复习题答案

第6章 函数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设A{a,b,c},B{1,2,3},则下列关系中能构成A到B函数的是( C )

A、f1{a,1,a,2,a,3}B、f2{a,1,b,1,b,2}

C、f4{a,1,b,1,c,1}D、f1{a,1,a,2,b,2,c,3}

2、设R、Z、N分别为实数集、整数集,自然数集,则下列关系中能构成函数的是( B )

A、{x,y|(x,yN)(xy10)}B、{x,y|(x,yR)(yx2)}

C、{x,y|(x,yR)(y2x)}D、{x,y|(x,yZ)(xymod3)}

3、设Z为整数集,则二元关系f{a,baZbZb2a3} ( B )

A、不能构成Z上的函数B、能构成Z上的函数

C、能构成Z上的单射D、能构成Z上的满射

4、设f为自然数集N上的函数,且f(x)

10若x为奇数若x为偶数 ,则f( D )

A、为单射而非满B、为满射而非单射C、为双射D、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5、设f为整数集Z上的函数,且f(x)为x除以5的余数 ,则f ( D )

A、为单射而非满B、为满射而非单射C、为双射D、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6、设R、Z分别为实数集、整数集,则下列函数为满射而非单射的是( C )

A、f:RR,

C、f:RZ,

A、f:RR,

C、f:RR,f(x)x6B、f:RR,f(x)[x]D、f:RR,2f(x)(x6) f(x)x6x 6

27、设R、R、Z分别为实数集、非负实数集、正整数集,下列函数为单射而非满射的是( B ) f(x)x7x1 B、f:ZR,f(x)lnx; f(x)xD、f:RR,f(x)7x

18、设Z、N、E分别为整数集,自然数集,偶数集,则下列函数是双射的为( A )

A、f : ZE , f(x)2xB、f : ZE , f(x)8x

C、f: ZZ,f(x)8D、f : NNN,f(n)n,n1

9、设X3,Y4,则从X到Y可以生成不同的单射个数为( B ).

A、12B、24C、64D、8

110、设X3,Y2,则从X到Y可以生成不同的满射个数为( B ).

A、6B、8C、9D、6

411、设函数f:BC,g:AB都是单射,则fg:AC( A )

A、是单射B、是满射C、是双射D、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12、设函数f:BC,g:AB都是满射,则fg:AC( B )

A、是单射B、是满射C、是双射D、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13、设函数f:BC,g:AB都是双射,则fg:AC( C )

A、是单射B、是满射C、是双射D、既非单射又非满射

14、设函数f:BC,g:AB,若fg:AC是单射,则( B )

A、f是单射B、g是单射C、f是满射D、g是满射

15、设函数f:BC,g:AB,若fg:AC是满射,则( C )

A、f是单射B、g是单射C、f是满射D、g是满射

16、设函数f:BC,g:AB,若fg:AC是双射,则( D )

A、f,g都是单射 B、f,g都是满射 C、f是单射, g是满射 D、f是满射, g是单射

二、填充题(每题4分)

1、设Xm,Yn,则从X到Y有2mn 种不同的关系,有nm 种不同的函数.

2、设Xm,Yn,且mn,则从X到Y有Anm 种不同的单射.

3、在一个有n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2不同的双射.

1,若x为奇数

4、设f为自然数集N上的函数,且f(x)x

若x为偶数2,

n

种不同的关系,有nn 种不同的函数,有n! 种

,

则f(0)0,f[{0}]{0} ,f[{1,2,3}]{1},f[{0,2,4,6,}]N.

5、设f,g是自然数集N上的函数,xN,f(x)x1,

则fg(x)2x1,gf(x)2(x1).

g(x)2x,

三、问答计算题(每题10分)

1、设A{2,3,4},B{2,4,7,10,12},从A到B的关系

R{a,baA,bB,且a整除b},试给出R的关系图和关系矩阵,并说明此

关系R及其逆关系R1是否为函数?为什么?

解:R{2,2,2,4,2,10,2,12,3,12,4,4,4,12},则R的关系图为:

R的关系矩阵为MR

100

101

000

100

1

1 1

关系R不是A到B的函数,

因为元素2,4的象不唯一

逆关系R1也不是B到A的函数 因为元素7的象不存在.

2、设Z为整数集,函数f:ZZZ,且f(x,y)xy,问f是单射还是满射? 为什么?并求f(x,x),f(x,x).

解:xZ, 0,xZZ,总有f(0,x)x,则f是满射;

对于1,2,2,1ZZ,,有f(1,2)3f(2,1),而1,22,1,则f非单射;

f(x,x)2x,f(x,x)0.

3、设A{1,2},A上所有函数的集合记为AA, “”是函数的复合运算,试给出AA上运算“”的运算表,并指出AA中是否有幺元,哪些元素有逆元? 解:因为A2,所以A上共有224个不同函数,令A

f

1(1)1,f(2)2;

A

{f1,f2,f3,f4},其中:

f(1)1,f(2)1;f(1)2,f(2)2;f(1)2,f4(2)1

A

f1为A中的幺元,f1和f4有逆元.

4、设R为实数集,函数f:RRRR,且f(x,y)xy,xy, 问f是双射吗?为什么?并求其逆函数f

1(x,y)及ff(x,y).

解: x1,y1,x2,y2RR,若f(x1,y1)f(x2,y2), 有x1y1,x1y1x2y2,x2y2,则x1,y1x2,y2,故f是单射;

2

2且f(x,y)xy,xyu,v,则f是满射,故为双射; xyxy

, ; 22

ff(x,y)f(xy,xy)f(2x,2y). f

1

u,vRR,令x

uv

,y

uv

,则x,yRR,

(x,y)

四、证明题(每题10分)

1、设函数f:AB,g:BC,g和f的复合函数gf:AC, 试证明:如果gf是双射,那么f是单射,g是满射. 证明:x1,x2A且f(x1)f(x2)B,

则gf(x1)g[f(x1)]g[f(x2)]gf(x2),因gf是单射,有x1x2,故f是单射;

cC,因gf是满射,aA,使cgfa()g[fa()]

,而f(a)B,故g是满射.

注:如果gf是单射,那么f是单射;如果gf是满射,那么g是满射.

2、设f是A上的满射,且fff,证明:fIA.

证明:因f是满射,则对aA,存在a1A,使得f(a1)a, 则ff(a1)f[f(a1)]f(a),由 fff,知a1a, 于是f(a)a,由a的任意性知fIA.

3、设函数f:AB,g:BA,证明:若f证明: 因f

11

g,fg

1

,则gfIA,fgIB.

g,则yB,g(y)f

1

(y)xA,有g(y)x,f(x)y,

于是,对yB,有fg(y)f[g(y)]f(x)yIB(y),知fgIB;

1

又fg1,则对xA,f(x)g(x)y,有f(x)y,g(y)x,

于是,对xA,有gf(x)g[f(x)]g(y)xIA(x),知gfIA.

4、设函数f:AB,g:BA,证明:若gfIA,fgIB,则f

1g,fg

1

证明:因恒等函数IA是双射,则gf是A上的双射,有f是单射,g是满射; 同样,恒等函数IB是双射,则gf是B上的双射,有f是满射,g是单射; 所以,f和g都是双射函数,其反函数都存在,故有f注:设函数f:AB,g:BA,证明: f

1

1

g,fg

1

1

g,fg

 gfIA,fgIB.

5、设函数f:AB,g:B(A),对于bB,g(b){xxAf(x)b},(A)为A的幂集,证明:如果f是A到B的满射,则g是B到(A)的单射.

证明:x1x2B,因f是满射,y1,y2A,使f(y1)x1x2f(y2),则y1y2; 又由g的定义知,y1g(x1),y2g(x2),故有g(x1)g(x2),则g是B到(A)的单射.

推荐第2篇:函数基本性质典型习题课教案

函数基本性质典型习题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

2、能灵活运用函数单调性、奇偶性解部分中等难度题目 教学重点:能用函数单调性、奇偶性解部分中等难度题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步骤是什么?

2、如何求一个函数的最值?

3、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步骤是什么?

4、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二、典例析评

1、设函数f(x)是R上的偶函数,在区间(-,0)上递增,且有f(8)-f(3a2-2a)0求a的取值范围。

解:f(8)-f(3a2-2a)0

f(8)f(3a2-2a)

又函数f(x)在R上的偶函数,在区间(-,0)上递增

2-83a-2a8

得a-或a2

43评:根据题意和偶函数的定义大致画出函数f(x)的图像,然后再解不等式

2、证明函数f(x)xax(a0)在(0,a)上是减函数,在(a,)上是增函数.证明:任取x1,x2(0,a),令x1x2,则

f(x1)-f(x2)(x1aaaa)-(x2)(x1-x2)(-) x1x2x1x2a) x1x2a0 x1x

2=(x1-x2)(1-

0x1x2a

x1-x201-

(x1-x2)(1-a)>0

即f(x1)f(x2) x1x2ax

故函数f(x)x

(a0)在(0,a)上是减函数 同理:函数f(x)在(a,)上是增函数

3、已知函数f(x),g(x)在R上是减函数,求证函数 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x1,x2R,令x1x2

g(x)在R上是减函数

g(x1)g(x2)

又f(x)在R上是减函数

f(g(x1))f(g(x2))

函数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

评:定义法是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对于复合函数求单调性就有“同增异减” 变式:

1、已知函数f(x),g(x)在R上都是增函数,求证函数f(g(x))在R上也是增函数。

2、已知函数f(x)在R上是减函数,g(x)在R上都是增函数,求证函数f(g(x))在R上是减函数。

3、已知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g(x)在R上都是减函数,求证函数f(g(x))在R上是减函数。

4、已知函数f(x),g(x)都是奇函数,则f(x)g(x)是什么函数?

解:f(x)是奇函数

f(-x)-f(x)

同理:g(-x)-g(x)

f(-x)g(-x)f(x)g(x) 故f(x)g(x)是偶函数

5、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g(x)是偶函数,则f(x)g(x)是什么函数? 解:略

6、已知函数f(x),g(x)都是偶函数,则f(x)g(x)是什么函数? 解:略

三、课堂练习

1、已知f(x)ax2bx3ab是R上的偶函数,且定义域为[a-1,2a],则ab

3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2 (1) f(x)

(2) f(x)1-x2x2-1

2-x2

(3) f(x)x1x-

1(4) f(x)xx[-1, 4]

参考答案: (1) 奇函数; (2)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 偶函数(4) 非奇非偶函数 评: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然后判断f(-x)是否与-f(x)相等或是否互为相反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了函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 ②用定义法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或奇偶性以及解题步骤

五、课后作业

推荐第3篇:函数极限的性质

§3.2 函数极限的性质

§2函数极限的性质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掌握函数极限的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定理并会利用这些定理证明相关命题.

2.掌握函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迫敛性定理,会利用其求函数极限.

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函数极限的性质.

难点: 函数极限的性质的证明及其应用.

Ⅲ.讲授内容

在§1中我们引入了下述六种类型的函数极限:

1)limfx ;2)limfx;3)limfxxxx

fx;6)limfx。 4)limfx; 5)limxx0xx0xx0

它们具有与数列极限相类似的一些性质,下面以第4)种类型的极限为代表来叙述并证明这些性质.至于其他类型极限的性质及其证明,只要相应地作些修改即可.

定理3.2(唯一性)若极限limfx存在,则此极限是唯一的. xx0

证设,都是f当xx0时的极限,则对任给的0,分别存在正数

1与2,使得当0xx01时有

fx ,(1)当0xx02时有

fx ,(2)

取min1,2,则当0xx0时,(1)式与(2)式同时成立,故有

(fx)fxfxfx2

由的任意性得,这就证明了极限是唯一的.

定理3。3(局部有限性)若limfx存在,则f在x0的某空心邻域U0x0内有界. xx0

证设limfx.取1,则存在0使得对一切xU0x0;有 xx0

fx1fx1

这就证明了f在U0x0;内有界.

定理3.4(局部保号性)若limfx0 (或0),则对任何正数r(或xx0

r),存在U0x0,使得对一切xU0x0有

fxr0(或fxr0)

证设0,对任何r(0,),取r,则存在0,使得对一切

xU0x0;

fxr,

这就证得结论.对于0的情形可类似地证明.

注在以后应用局部保号性时,常取rA.2

xx0定理3.5(保不等式性)设limfx与都limgx都存在,且在某邻域U0x0;\'内xx0

有fxgx则

limfxlimgx(3)xx0xx0

证设limfx=,limgx=,则对任给的0,分别存在正数1与2使xx0xx0

得当0xx01时有

fx, 当0xx02 时有

gx

令min\',1,2,则当0xx0时,不等式fxgx与(4)、(5)两式同时成立,于是有

fxgx

从而2.由的任意性推出,即(3)式成立.

定理3.6(迫敛性)设limfx=limgx=A,且在某U0x0;\'内有 xx0xx0

fx

则limhx. xx0hxgx

证按假设,对任给的0,分别存在正数1与2,使得当0xx01时有,

2fx(7)当0xx02时有

gx(8)令min,1,2,则当0xx0时,不等式(6)、(7)、(8)同时成立, 故有

fxhxgx

由此得hx,所以limhx xx0\'

定理3.7(四则运算法则)若极限limfx与limgx都存在,则函数 xx0xx0

fg,fg当xx0时极限也存在,且

1)limfxgxlimfxlimgx; xx0xx0xx0

2)limfxgxxx0xx0limfx.limgx; xx0

又若limgx0,则f|g当xx0时极限存在,且有 xx0

3)limxx0fxgxxx0limfxlimgx. xx0

这个定理的证明类似于数列极限中的相应定理,留给学生作为练习.

利用函数极限的迫敛性与四则运算法则,我们可从一些简单的函数极限出发,计算较复杂的函数极限.

例 1求limxx0x

解当x0时有

1xx1, x1 1

1x1故由迫敛性得:xlim而limx=1 0x0x

另一方面,当x0有1x1x,故又由迫敛性又可得:lim x1 x0xx

综上,我们求得lim x1 x0x

3 1111

例 2求limxtanx1

x

解由xtanxxsinx及§1例4所得的, cosx

sixnsilim

x442limcoxs, 2x4

并按四则运算法则有

limsinx

xtanx1=limxlim

xx44x

4limcosxx1=limx41

4例 3求lim313. x1x1x1

解 当x10时有

x1x2x2133x1x1x31x2x1

故所求的极限等于

x2121 2x1x2x1111lim

例4证明lima1a1 x

x0

证任给0 (不妨设1),为使

xa1(9)

即1a1,利用对数函数loga

loga1xloga1

于是,令x(当a1时)的严格增性,只要 minloga1,loga1, 则当0x时,就有(9)式成立,从而证得结论.

Ⅳ 小结与提问:本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并利用其讨论相关命题.指导学生对定理的应用作总结.

Ⅴ 课外作业: P51

2、

3、

5、

7、

8、9.

推荐第4篇:凹凸函数的性质

凹凸函数的性质

12文丽琼

1 营山中学

四川营山 637700 2营山骆市中学

四川营山

638150

摘要:若函数f(x)为凹函数,则f(xx112xnnxnn)f(x1)f(x2)f(xn)nf(x1)f(x2)f(xn)n

xx

若函数f(x)为凸函数,则f(2)

从而使一些重要不等式的证明更简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号:

文章编号:

高二数学不等式,教材上只要求学生掌握两个数的均值不等式,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证明了三个数的均值不等式,从而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去证多个数的情形。仿照书上去证,几乎不可能。下面介绍凹凸函数的性质,并用来证明之,较简便易行。

凹函数定义 若函数f(x)上每一点的切线都在函数图像的下方,则函数f(x)叫做凹函数。如图

(一)

凸函数定义 若函数f(x)上每一点的切线都在函数图像的上方,则函数f(x)叫做凸函数。如图

(二)

性质定理 若函数f(x)是凹函数,则

f(x1x2xnnxnn)f(x1)f(x2)f(xn)nf(x1)f(x2)f(xn)n

若函数f(x)是凸函数,则

xxf(12)

证明:若函数f(x)是凹函数,如下图

xx点P(12

xnnxx,f(12xnn))在f(x)上

设过P点的切线方程为:y=ax+b 则

f(x1x2xnn)ax1x2xnnb

(1)

∵f(x) 是凹函数,切线在函数图像下方

∴f(x1)ax1b;f(x2)ax2b;…;f(xn)axnb ∴f(x1)f(x2)f(xn)nxnnax1x2xnnb

(2) 由(1),(2)得

xxf(12)f(x1)f(x2)f(xn)n

若函数f(x)为凸函数,如下图

xx

点P(12

xnnxx,f(12xnn))在f(x)上

设过P点的切线方程为:y=ax+b 则

f(x1x2xnn)ax1x2xnnb

(1)

∵f(x) 是凸函数,切线在函数图像上方

∴f(x1)ax1b;f(x2)ax2b;…;f(xn)axnb ∴f(x1)f(x2)f(xn)nax1x2xnnb

(2) 由(1),(2)得

xxf(12xnn)f(x1)f(x2)f(xn)n

定理证明过程要结合图像形象理解,也便于掌握。下面证明均值不等式和高斯不等式。

xx均值不等式:12xnnnxx12xn

(x1,x2,,xn>0)

证明:∵ y=lgx 是凸函数

∴lg(x1x2xnn2)lg(x1)lg(x2)lg(xn)n

xx

∴lg(1xnn)lgnxx12xn

xx12xnnnxx12xn

(x1,x2,,xn>0)

高斯不等式:证明:∵ yxx1n22xn11xx121xn

(x1,x2,,xn>0)

1(x>0)是凹函数 x11

2∴

1(x1x2xn)/nxx1n1xn

x1x2xnn211xx121xn

(x1,x2,,xn>0)

以上两个不等式的证明,非常简明,下面再举几个性质定理应用的例子。 例1 A、B、C为三角形三内角,求证sinA+sinB+sinC≤

证明:∵A、B、C为三角形三内角 ∴A+B+C=π

A>0 B>0 C>0 又∵ y=sinx (0

3333 2

∴sinAsinBsinCπsin

33

SinA+sinB+sinC≤

33 222222n1xx2xn)xxx例2 求证(1nn

证明:∵ yx 为凹函数

xx2xn)xxx

∴(1nnxxxxxx12n例3 求证(

(k∈N) )nn

证明:∵ yx

(k∈N)为凹函数

2222n12k2k2k22kn12k2xx2xn)

∴(1n2kx2k1x2xnn2k2k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凹函数或凸函数,再用性质定理,问题可得解决。

推荐第5篇:函数极限的性质

§3.2 函数极限的性质

§2 函数极限的性质

Ⅰ.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掌握函数极限的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定理并会利用这些定理证明相关命题.2.掌握函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迫敛性定理,会利用其求函数极限.Ⅱ.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函数极限的性质.难点: 函数极限的性质的证明及其应用.Ⅲ.讲授内容

在§1中我们引入了下述六种类型的函数极限:

1)limfx ;2)limfx;3)limfx

xxxfx;

6)limfx。 4)limfx; 5)limxx0xx0xx0它们具有与数列极限相类似的一些性质,下面以第4)种类型的极限为代表来叙述并证明这些性质.至于其他类型极限的性质及其证明,只要相应地作些修改即可.

定理3.2(唯一性) 若极限limfx存在,则此极限是唯一的.

xx0

设,都是f当xx0时的极限,则对任给的0,分别存在正数

1与2,使得当0xx01时有

fx ,

(1)

当0xx02时有

fx ,

(2)

取min1,2,则当0xx0时,(1)式与(2)式同时成立,故有

(fx)fxfxfx2

由的任意性得,这就证明了极限是唯一的.

定理3。3(局部有限性)若limfx存在,则f在x0的某空心邻域U0x0内有界.

xx0

设limfx.取1,则存在0使得对一切xU0x0;有

xx0

fx1fx1 这就证明了f在U0x0;内有界.

§3.2 函数极限的性质

定理3.4(局部保号性) 若limfx0 (或0),则对任何正数r(或

xx0r),存在U0x0,使得对一切xU0x0有

fxr0(或fxr0)

设0,对任何r(0,),取r,则存在0,使得对一切

xU0x0;

fxr,

这就证得结论.对于0的情形可类似地证明.

在以后应用局部保号性时,常取rA.

2xx0定理3.5(保不等式性) 设limfx与都limgx都存在,且在某邻域U0x0;\'内

xx0有fxgx则

limfxlimgx

(3)

xx0xx0

limfx=,limgx=,则对任给的0,分别存在正数1与2使xx0xx0得当0xx01时有

fx,

当0xx02 时有

gx

令min\',1,2,则当0xx0时,不等式fxgx与(4)、(5)两式同时成立,于是有

fxgx

从而2.由的任意性推出,即(3)式成立.

定理3.6(迫敛性) 设limfx=limgx=A,且在某U0x0;\'内有

xx0xx0

fx则limhx.

xx0hxgx

按假设,对任给的0,分别存在正数1与2,使得当 0xx01时有,

§3.2 函数极限的性质

fx

(7)

当0xx02时有

gx

(8)

令min,1,2,则当0xx0时,不等式(6)、(7)、(8)同时成立, 故有

fxhxgx 由此得hx,所以limhx

xx0\'

定理3.7(四则运算法则)若极限limfx与limgx都存在,则函数

xx0xx0fg,fg当xx0时极限也存在,且

1)limfxgxlimfxlimgx;

xx0xx0xx02)limfxgxxx0xx0limfx.limgx;

xx0 又若limgx0,则f|g当xx0时极限存在,且有

xx03)limxx0fxgxxx0limfxlimgx.

xx0

这个定理的证明类似于数列极限中的相应定理,留给学生作为练习.

利用函数极限的迫敛性与四则运算法则,我们可从一些简单的函数极限出发,计算较复杂的函数极限.

例 1求limxx0x解

当x0时有

1xx1,

x1

11x1故由迫敛性得:

xlim

而limx=1

0x0x另一方面,当x0有1x1x,故又由迫敛性又可得:

lim x1 

x0

xx综上,我们求得lim x1

x0x

1111§3.2 函数极限的性质

例 2求limxtanx1x

4解由xtanxxsinx及§1例4所得的, cosxsixnsin

limx442limcoxs,

2x4并按四则运算法则有

limsinxxtanx1=limx

limxx

44x4limcosx

x

1=limx41 44例 3求lim313.

x1x1x1解 当x10时有

x1x2x

2133x1x1x31x2x1故所求的极限等于

x2121 2x1x2x1111lim例4

证明lima1a1 xx0

任给0 (不妨设1),为使

x

a1

(9)

即1a1,利用对数函数loga

loga1xloga1 于是,令

x(当a1时)的严格增性,只要

minloga1,loga1,

则当0x时,就有(9)式成立,从而证得结论.

Ⅳ 小结与提问:本节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并利用其讨论相关命题.指导学生对定理的应用作总结.Ⅴ 课外作业: P51

2、

3、

5、

7、

8、9.

推荐第6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教师:还地桥镇松山中学卢青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

3、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刻画现实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主要性质及其图像形状。

【教学难点】

1、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准确掌握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

1、汇海拾贝

让学生回忆我们所学过得一次函数y=kx+b(k≠0),说出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对照图象回忆一次函数的性质。

活动

2、学海历练

让学生仿照画一次函数的方法画反比例函数y=2/x和y=-2/x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特点 活动

3、成果展示

将各组的成果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活动

4、行家看台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当k

3.双曲线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活动

5、星级挑战

1星:

1、反比例函数y=-5/x的图象大致是()

2、函数y=6/x的图像在第象限,函数y=-4/x的图像在第象限。2星:

1、函数y=(m-2)/x的图像在

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y=(4-k)/x的图像在

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3星:

1、下列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个分支,在第三象限的是()

A、y=(3-π)/xB、y=2-1/xC、y=-3/xD、y=k/x

2、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在第

二、四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3的图像

经过()

A、第

一、

二、三象限B、第

一、

二、四象限

C、第

一、

三、四象限D、第

二、

三、四象限

4星:

1、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k/x和y=kx-k的图像大致是

2、反比例函数y=ab/x的图像在第

一、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大致

5星:

1、反比例函数y2m

1xm28,它的图像在

一、三象限,则

2、反比例函数y

活动

6、回味无穷 k4k2,它的图像在

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x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当k

3.双曲线会越来越靠近坐标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活动

7、终极挑战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BD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y=( k2-5k-10)/x的图像上,若点A的坐标是(-2,-2)则k的值为

推荐第7篇: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昆明市教师资格审查教育教学能力测评试讲教案

试 讲 科 目: 高 中 数 学 学 校: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姓 名: 何 会 芳

2013年5月3日制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及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又一个具体三角函数的学习,其研究方法与前面正余弦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研究方法类似,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融通和运用,也是学生对学习函数规律的总结和探索。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也是之后学好《已知三角函数求值》的关键。

2、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图像的推导思路及画法,即“正弦函数图像类比推导法”

2、准确写出正切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练习体验正切函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投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实践第一的观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重点、难点与疑点

(一)、教学重点: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我打算用类比正弦函数图像类比推导法,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象法,引导学生作出正切函数图,并探索函数性质;

2、学会画正切函数的简图,体会与x轴的交点以及渐近线x=/2 +k,kZ在确定图象形状时所起的关键作用。

(二)、教学难点:体验正切函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疑点:正切函数在每个单调区间是增函数,但由于定义域的不连续性并非整个定义域内的增函数;

二.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以“矛盾冲突”为主线撞击学生的思维,比如:

1、在得到正切函数的概念之后,提出如何研究这一具体函数的性质,启发学生可以“类比”研究正余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

2、在得到正切函数的部分性质之后,提出如何能“丰满”正切函数的性质,启发学生可以借助图像进行研究,让学生感受“数缺形少直观,形缺少数难入微”的精妙.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研究了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对又一具体三角函数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正切,正切线和与正切有关的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性质的讨论方法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四.教学程序

1、复习引入

(一)、复习

问题:

1、什么是正切?正切有关的诱导公式? 练习:画出下列各角的正切线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二)、引入

引出正切函数、正切曲线的概念,提出对正切函数性质思考,让学生能清晰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在内容上,是研究一个具体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学习新课:

提出如何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启发学生可以“类比”研究正余弦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

(一)复习:如何作出正弦函数的图像?

(二)、探究:用正切线作正切函数图像

问题:正切函数y=tanx是否是周期函数?

设f(x)=tanx f(x+)=tan(x+)=tanx=f(x) y=tanx是周期函数,是它的一个周期。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我们先来作 一个周期内的图像

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将上图像向左向右延伸得到正弦函数的图像

(三)、研究函数性质 (启发学生借助图像进行研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疑点解析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在每一个开区间

(五)、例题讲解及课内巩固练习

1、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tan167与tan17

3(2)tan(

y=tanx在(,)上是增函数,

又y=tanx在(0,)上是增函数

内都是增函数

)与tan

说明:比较两个正切值大小,关键是相应的角化到y=tanx的同一单调区间内,再利用y=tanx的单调递增性解决。

2、求函数y=tan(x+)的定义域和单调区间及其对称中心。

解:令t= x+,那么函数y=tan(x+)的定义域是

t ,

因此,函数的定义域是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练习:求函数y=tan3x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增区间,对称中心

例3 求函数y=tan3x的周期

说明自变量x,至少要增加是。

,函数的值才能重复取得,所以函数y=tan3x的周期

例4 解不等式:

例5 观察正切曲线,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x的值的范围

高中数学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正切函数的图象即正切曲线以及通过图象观察总结出正切函数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了一些简单问题,要注意整体思想在其中的应用。

3、课后作业

(1)课本课本课本课本80页第页第页第页第1, 3题

(2)列表比较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推荐第8篇:函数性质培优教案2(映射、反函数)

数(2)

映 射

逆映射:如果f是A与B之间的一一对应,那么可得B到A的一个映射g:任给bB,规定g(b)a,其中a是b在f下的原象,称这个映射g是f的逆映射,并将g记为f —1.显然有(f —1)—1= f,即如果f是A与B之间的一一对应,则f —1是B与A之间的一一对应,并且f —1的逆映射是f.

典例分析

例1:设A={a,b,c},B={0,1},请写出所有从A到B的映射

变式1:设集合A=1,0,1,2集合B=1,0,1。

(1)从集合A到集合B可以构造多少不同的映射? (2)从B到A的映射有多少个?

(3)若B中每个元素都要有原象,这样的映射有多少个?

例2:假设集合M ={0,-1,1} N ={-2,-1 ,0,1,2} 映射f:M→N 满足条件“对任意的x属于M ,x+f(x) 是奇数”,这样的映射有多少个?

变式2:设集合A={-1,0,1} B={2,3,4,5,6 } 从A到B的映射 f满足条件 :对每个X∈A 有 f(X)+X为偶数 那么这样的映射f的个数是多少?

变式3:设集合X=

1,0,1,Y=2,3,4,5,6,映射f:

XY,使得对任意的xX,都有x+fx+xfx是奇数,这样

的映射f有多少个?

例3:已知:集合M{a,b,c},N{1,0,1},映射f:MN满足f(a)f(b)f(c)0,那么映射f:MN的个数是多少?

例4:设集合A=1,0,1,集合B=2,1,0,1,2。若A中的元

素x对应B中元素f(x),且满足fxfx2,则这样的映射有

多少个?

变式4:知集合M=

x,y,z,N=1,0,1,由集合M到N

的映射f满足:fx=fy+fz,那么这样的映射有多少个?

反 函 数

1.反函数的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是A,值域是C.我们从式子y=f(x)中解出x得到式子x=φ(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φ(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φ(y)叫函数y=f(x)的反函数,记作x=f-1(y),习惯表示为y=f-1(x).注意:函数y=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反函数y=f-1(x)的值域和定义域,

例如:f(x)=的定义域是[-1,+∞],值域是[0,+∞),它的反函数f-1(x)=x2-1, x≥0,定义域为[0,+∞),值域是[-1,+∞)。

2.反函数存在的条件

按照函数定义,y=f(x)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x,都唯一地对应着值域中的元素y,如果值域中的每一个元素y也有定义域中的唯一的一个元素x和它相对应,即定义域中的元素x和值域中的元素y,通过对应法则y=f(x)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函数y=f(x)存在反函数,否则不存在反函数.

3.函数与反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函数y=f(x)和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y=x对称.若点(a,b)在y=f(x)的图象上,那么点(b,a)在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上.

4.反函数的几个简单命题

(1)一个奇函数y=f(x)如果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y=f-1(x)一定是奇函数.

(2)一个函数在某一区间是(减)函数,并且存在反函数,那么它的反函数在相应区间也是增(减)函数. 典例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x2+2x-2, x∈[-3,-2]

(2)y=

(3)已知f(x)=(0≤x≤4)

例2:已知点(1,2)既在y=的图象上,又在它反函数的

图象上,求a、b.

例3:函数y=f(x+1)与函数y=f-1(x+1)的图象(

) .

A、关于直线y=x对称

B、关于直线y=x+1对称

C、关于直线y=x-1对称

D、关于直线y=-x对称

例4:设y=f(x)=, y=g(x)的图象与 y=f-1(x+1)的图象关于y=x

对称,求g(3)的值.

例5:函数y=f(x)=(1+

)2-2(x≥-2), 求方程f(x)=f-1(x)的解集.

例6.已知f(x)=(x≥3), 求f-1(5).

课后练习

1.定义在R上的函数y=f(x)有反函数,则函数y=f(x+a)+b的图象与

y=f-1(x+a)+b的图象间的关系是( ).

A、关于直线y=x+a+b对称

B、关于直线x=y+a+b对称

C、关于直线y=x+a-b对称

D、关于直线x=y+a-b对称

2.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y = f (x)、y = g(x)都有反函数,并且f(x-1)和g-1(x-2)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 x对称,若g(5) = 1999,那么 f(4)=( )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设有三个函数,第一个函数式y=f(x),第二个函数是它的反函数,而第三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y=0对称。则第三个函数是(

) A、y=-f(x)

B、y=-f(-x)

C、y=-f-1(x)

D、y=-f-1(-x)

4.若函数f(x)的图象过(0,1)点,则f-1(x+4)的图象必过点________.

5.已知f(x)2x3,则f1(x1)______________.

6.已知f(x)2x3,则f(x1)的反函数为_____________.

7.已知yf(x)反函数为yf1(x),则f(x3)的反函数

_____________.

8.已知yf(x)的图象过点(0,1),则函数yf(4x)的反函数图象过点____________. 9.若函数图象yf1(x)过点(-2,0)

,则函数图象yf(x5)过点___________. 10.若函数f(x)x,则f11x2(3) =______________. 参 考 答 案

映射

1、从A到B的映射共有2^3=8个: (a,b,c)→(0,0,0); (a,b,c)→(0,0,1); (a,b,c)→(0,1,0); (a,b,c)→(1,0,0); (a,b,c)→(0,1,1); (a,b,c)→(1,0,1); (a,b,c)→(1,1,0); (a,b,c)→(1,1,1)。

变式

1、分析 这个问题是要建立没有限制条件的映射。它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对于映射f:AB,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B中都有唯一的象(可理解为放球模型),因此,建立从A到B的映射就是给A中的每个元素找到一个象,而A中的每个元素都有3种对应方式,根据乘法原理,共有34个不同的映射。

1) 变形思考 C234P3=36个 2) 43个

2、①当x=-1时,x+f(x)=-1+f(-1)恒为奇数,相当于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使对任意的x属于M,都有x+f(x)是奇数” f(-1)=-2,0,2 ②当x=0时,x+f(x)=f(0),根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使对任意的x属于M,都有x+f(x)是奇数”可知f(0)只能等于-1和1 ③当x=1时,x+f(x)=1+f(1)恒为奇数

f(1)=-2,0,2 综上①②③可知,只有第②种情况有限制,所以这样的映射共有3×2×3=18个

变式

2、映射可以多对一,要让f(X)+X=偶数,当X=-1和1时,只能从B中取奇数,有3,5两种可能,当X=0从B中取偶数有2 4 6三种,则一共有2×2×3=12个

变式

3、分析 此题需仔细分析题意,根据映射的定义,要使X中的每个元素都有象,而集合X中只有三个元素,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对元素进行分类。

1) 当x=-1时,x+fx+xfx=-1,恒满足题意,所以-1的象可在Y中任取,有5种可能。

2) 当x=0时x+fx+xfx=f0,要满足题意,0的象可在3,5中任取一个,有2种可能。 3) 当x=1时,x+fx+xfx=1+2f1,恒满足题意,所以-1的象可在Y中任取,有5种可能。 由乘法原理得:共有映射525=50个。

3、思路提示:满足f(a)f(b)f(c)0,则只可能

00001(1)0,即f(a)、f(b)、f(c)中可以全部为0,或0,1,1各取一个.

解:∵f(a)N,f(b)N,f(c)N,且f(a)f(b)f(c)0 ∴有00001(1)0.

当f(a)f(b)f(c)0时,只有一个映射;

当f(a)、f(b)、f(c)中恰有一个为0,而另两个分别为1,-1时,有32=6个映射.因此所求的映射的个数为1+6=7.

评注:本题考查了映射的概念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4、分析 这是一个要建立有限制条件的映射,所以关键是分析它有何限制条件。由条件fxfx2可知,f1f12=

f1,

也就是说,-1和1应该和同一个元素对应,又f0f02是一定

满足的,所以这样的映射可以有:55=25个。 变式:

4、7个。

反 函 数

1、解:(1)∵ y=(x+1)2-3, x∈[-3,-2],

∴ -2≤y≤1且(x+1)

2=y+3.∴ x+1=-, y=-1-,

∴ 所求反函数y=-1--2≤x≤1.

(2)若x≤0,则y=x2

≥0, x=-.若x>0, 则 y=-x-1

∴ 所求反函数y=.

(3)∵0≤x≤4,

∴0≤x2

≤16, 9≤25-x2≤25, ∴ 3≤y≤5,

∵ y=

, y2

=25-x2

, ∴ x2

=25-y2

.

∵ 0≤x≤4, ∴x=

(3≤y≤5)

将x, y互换,∴ f(x)的反函数f-1(x)=(3≤x≤5).

评注:求函数y=f(x)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

(3)将x、y交换位置得y=f-1(x).

(4)求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应分别求出各段的反函数,它们联合在一起构成原函数的反函数.

2、解:∵点(1,2)在y=上,∴ 2=...........(1)

∵点(1,2)在y=的反函数的图象上,

∴点(2,1)在y=

上,

∴1=...........(2)由(1),(2)得a=-3, b=7.

评议:本题目巧妙的运用了:若点(a,b)在y=f(x)的图象上,那么点(b,a)在它的反函数y=f-1(x)的图象上.

3、解答:y=f(x+1)与y=f-1(x+1)图象是分别将y=f(x), y=f-1(x)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所得,∵ 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y=x向左平移一个单位而得y=x+1.故选B.

4、解:由y=f-1(x+1), f(y)=x+1.∴ x=f(y)-1, y=f(x)-1是y=f-

1(x+1)的反函数,即它们关于y=x对称.所以g(x)=f(x)-1,

∴g(3)=f(3)-1=

-1=

5、分析:若先求出反函数f-

1(x)=2-2(x≥-2),再求它的解集,这时由题设有

2-2=(1+

)2-2.整理得四次方程,求解

有困难,但我们可利用y=f(x)与y=f-1

(x)的图象关系求解.

首先画出y=f(x)=(1+

)2-2的图象,如图所示.因为互为反函数的

两个函数的图象是关于直线y=x对称的,故立即可画出y=f-1

(x)的图象,由图可见两图象恰有两个交点,且交点在y=x上,因此可由方程组:

解得 x=2或-2, 从而得方程f(x)=f-1

(x)的解集为{-2,2}. 例

6、解:设f-

1(5)=x0, 则 f(x0)=5,即 =5 (x0≥3)

∴ x02+1=5x0-5, x0

2-5x0+6=0.

解得:x0=3或x0=2(舍)∴ f-1

(5)=3.

课后练习

1、解答:将y=x向左平移a个单位,向上平移b个单位得y=x+a+b,故选A.

2、解:∵y = f(x-1)和y = g-1(x-2)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 x对称,

∴y = g-1(x-2) 反函数是y = f(x-1),而y = g-

1(x-2)的反函数是:y = 2 + g(x), ∴f(x-1) = 2 + g(x), ∴有f(5-1) = 2 + g(5)=2001 故f(4) = 2001,应选(C)

3、B

4、分析:∵f(x)的图象过(0,1)点,∴ f-1(x)的图象过(1,0)点,

而f-1(x+4)-1的图象是把y=f-

1(x)的图象向左平移4个单位而得到的,故f(x+4)的图象过(-3,0)点.

5、f1(x1)=12(x4)

6、y12(x1)

7、yf1(x)

38、(1,4)

9、(-5,-2)

10、1

推荐第9篇: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专题

教案一

课题:一元二次函数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掌握研究一元二次函数性质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作图能力.培养学生用配方法解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认真仔细的态度,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三角板、投影仪、胶片、计算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类型:授新课.

教学过程:课件1 课件

2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学生回答,启发学生通过配方得出结论.)函数函数?图象如何?如何化为

=(+)+的形式?

叫什么

2.导入新课:(老师口述;板书课题.)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讲授新知

1.引例分析:

例1(板书)求作函数的图象.

解:(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讲解,归纳结论.)

.

由于对任意实数,都有≥0,所以≥-2.

当且仅当=-4时取等号,即作=-2.

(-4)=-2,该函数在=-4时取最小值-2,记

当=0时,=-6或=-2,函数的图象与轴相交于两点(-6,0)、(-2,0).=-6或=-2也叫做这个二次函数的根.

以=-4为中间值,取的一些值,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表: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画图(图3-8):

结论:(投影,说明)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4对称,开口向上,有最低点(-4,-2),最小值为-2;函数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在区间[-4,+∞)上是增函数.

例2(板书)求作函数=--4+3的图象.

解:(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讲解,归纳结论.)=-[(+2)-7]=

=--4+3=-(+4-3)-(+2)+7

由-(+2)≤0得,该函数对任意实数都有号,即=7,该函数在=-2时取最大值7,记作

≤7,当且仅当=-2时取等=7.

以=-2为中间值,取的一些值,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表: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画图(图3-9):

结论:(投影,说明)该函数关于直线=-2对称,开口向下,有最高点(-2,7),最大值为7;在区间

(-∞,-2]上是增函数,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启发学生归纳性质,板书.微机显示,说明.)

一般地,对任何二次函数(≠0),都可通过配方,化为

,其中,到二次函数的一般性质:

,,由此可得

(1)函数的图形是一条抛物线,抛物线顶点的坐标是(-,),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2)当>0时,函数在=-处取最小值=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在区间(-∞,-]上是

(3)当<0时,函数在=-处取最大值=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在区间(-∞,-]上是

三、课堂练习(投影.启发学生思考、练习.老师总结订正.)

求作函数=-+4-3的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曲线的开口方向;

(2)当为何值时,=0;

(3)求函数图象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

四、课堂小结(口述)

本节课主要掌握研究二次函数性质的方法,熟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五、布置作业(投影、说明)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书面作业:第93页习题3-2第3题.

3.预习作业:预习第89页,例

3、例4及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推荐第10篇:苏教版函数性质复习课教案教案.doc

函数复习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邗江中学

数学组

作者小传:198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开过多次县、区级公开课,曾获县、区级数学课“二等奖”, 2001年辅导学生参加数学联赛,1人获江苏省“二等奖”,1人获全国“二等奖”,获数学竞赛 “优秀辅导教师” 奖,参编了教铺材料《一课三练》,2005年被评为“扬州市高三数学教学先进个人”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巩固函数知识,形成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函数的知识结构。

(2)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并能用定义证明、会用图象观察法、函数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

(3)初步形成全面分析、研究函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函数f(x)xa(x0)的研究,使学生会用适当的方法分x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通过设计变式问题,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自主探求、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把函数的主要知识即:定义域、值域、图象、性质以及有关方法由“点”成“串”形成联系,构建成知识网络,实现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合函数知识与方法,构建知识结构。

a难点:问题若函数f(x)x(a0)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

x函数,求a的值中的a值确定。

四、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初步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并能用定义证明。

五、过程设计:

1.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问题:已知函数f(x)x1(1)求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证x明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

2. 教师设问,学生求解

问题(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函数知识证明该函数在(0,)的最小值为f(1)吗? 有了前面单调性的证明和课本上最值证明的例题作为铺垫,学生不难回答。 问题(2)你能画出该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大致图象吗,怎样画?

描点作图:先画出在(0,)上的图象,再由奇偶性画出在(,0)上的图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Excel软件作图)

问题(3)你能知道该函数在(,0)上的最值情况吗?能说明理由吗? 问题(4)你能知道该函数在(,0)上的单调性吗?能说明理由吗?

在 (1)和(2)的解答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回答(3)和(4)。

设计这个问题串目的是为了全面复习函数的主干知识,全面检测学生对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变式探究

3.1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求

1我们已经知道f(x)x的图象和在定义域上的奇偶性、单调性及其最值情况,

x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4的单调区间。 x9(2)求函数f(x)x的单调区间。

xa(3)求函数f(x)x(a0)的单调区间?并给出证明。

x(1)求函数f(x)x(1)和(2)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求,交流发言,形成共识后解决(3)。

设计这个问题串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训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尝试数学发现之路即: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证明。

3.2

变式探究

提升能力

a若函数f(x)x(a0)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求a的x值。

这是利用逆向思维设计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先猜想后证明,再次体验数学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3.3 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1)已知函数f(x)x1(1)求函数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单x调性如何?(只要给出判断,不必证明)

设计这个变式,目的是为了既缓和学生的思维强度,又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为学生总结作铺垫。 (2)你能对函数f(x)xa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作一个总结吗? x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完成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回答本题需要对a讨论,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六. 巩固练习

1.书面完成你对函数f(x)x2. 已知函数f(x)xa的定义域、奇偶性、单调性的总结。 x1,分别求函数在以下定义域上的值域 x2(1)x(2,4]

(2)x[1,]

311(3)x[,4]

(4)x(2,0)(0,)

22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最值 (1)f(x)x2(x(2,0)(0,1) xx23(x[1,3]) (2)f(x)x(3)f(x)2x5(x0) x1,求函数在x[a,)(a0)的值域,若x4.已知函数f(x)xx[a,b](0ab)呢?

x22xa5.已知函数f(x)在(0,3]是减函数,在[3,)是增函数,求的a值。

x 七.教学反思:

(1)数学复习课离不开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也离不开例题,但不应该是把知识、方法简单的列举,也不应该是一道接一道的例题的讲解。本节课的设计是从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上第40页和第42页的两道习题入手,通过相互关联问题串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本节课容量适中,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设计变式问题,让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答案既在情理之中又不能轻易得手。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求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个人能力的大小不同,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合作,甚至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为了节省时间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探求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第11篇: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教案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一、教学目标

1.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作正切函数的图象;2.用正切函数图象解决函数有关的性质;

二、课时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简单应用.

四、教学难点 正切函数性质的深刻理解及其简单应用.

五、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直接导入)常见的三角函数还有正切函数,前面我们研究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能否根据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经验,以同样的方法研究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由此展开新课.

思路2.先由图象开始,让学生先画正切线,然后类比正弦、余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来画出正切函数的图象.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是传统的导入法.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我们通过画正弦、余弦函数图象探究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正切函数是我们高中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你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先探究出正切函数的性质吗?都研究函数的哪几个方面的性质?②我们学习了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你能画出四个象限的正切线吗?③我们知道作周期函数的图象一般是先作出长度为一个周期的区间上的图象,然后向左、右扩展,这样就可以得到它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图象.那么我们先选哪一个区间来研究正切函数呢?为什么?④我们用“五点法”能简捷地画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简图,你能画出正切函数的简图吗?

你能类比“五点法”也用几个字总结出作正切简图的方法吗?

活动:问题①,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是从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这几个方面来研究的,有了这些知识准备,然后点拨学生也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究正切函数的性质.由于还没有作出正切函数图象,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正切线的直观性.(1)周期性 由诱导公式tan(x+π)=tanx,x∈R,x≠

+kπ,k∈Z

2可知,正切函数是周期函数,周期是π.这里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由角的变化引起正切线的变化的周期性,直观理解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后面的正切函数图象作出以后,还可从图象上观察正切函数的这一周期性.(2)奇偶性 由诱导公式 tan(-x)=-tanx,x∈R,x≠

+kπ,k∈Z 2

可知,正切函数是奇函数,所以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图象还能发现对称点吗?与正余弦函数相对照,学生会发现正切函数也是中心对称函数,它的对称中心是(k,0)k∈Z.2(3)单调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由正切线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正切函数在(又由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可知,正切函数在开区间(22,

)内是增函数,

2+kπ,

+kπ),k∈Z内都是增函数.2(4)定义域

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tanα=

y,显然,当角α的终边落在y轴上任意一点时,都有x=0,这时x正切函数是没有意义的;又因为终边落在y轴上的所有角可表示为kπ+数的定义域是{α|α≠kπ+

,k∈Z,所以正切函2,k∈Z},而不是{α≠+2kπ,k∈Z},这个问题不少初学者很不理解,在22解题时又很容易出错,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这点,深刻明了其内涵本质.(5)值域

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正切线的变化规律,从正切线知,当x大于切线AT向Oy轴的负方向无限延伸;当x小于向无限延伸.因此,tanx在(2且无限接近2时,正

且无限接近时,正切线AT向Oy轴的正方2222,

)内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没有最大值、最小值.因此,正切函数的值域是实数集R.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作出正切线,并观察它的变化规律,如图1.

图1

问题③,正切函数图象选用哪个区间作为代表区间更加自然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充分讨论,这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有的学生可能选取了[0,π]作为正切函数的周期选取,这正是学生作图的真实性的体现.此时,教师应调整计划,把课件中先作出[-,]内的图象,改为先作出[0,π]内的图象,再进行图象的平移,得到整22,)的图象为好.22+kπ(k∈Z)2个定义域内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由学生来判断究竟选用哪个区间段内的函数图象既简单又能完全体现正切函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到先作区间(-这时条件成熟,教师引导学生来作正切函数的图象,如图2.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图2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y=tanx,x∈R,且x≠的图象,我们称正切曲线,如图3.

图2

图3

问题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切曲线,点拨学生讨论思考,只需确定哪些点或线就能画出函数y=tanx,x∈(22,

)的简图.学生可看出有三个点很关键:(4,-1),(0,0),(

,1),还有两4条竖线.因此,画正切函数简图的方法就是:先描三点(x=4,-1),(0,0),(

,1),再画两条平行线42,x=,然后连线.教师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这对今后解题很有帮助.2讨论结果:①略.②正切线是AT.③略.④能,“三点两线”法.提出问题

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正切函数的图象特征,由数及形从正切函数的图象讨论它的性质.

②设问:每个区间都是增函数,我们可以说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吗?请举一个例子.

活动:问题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切曲线是被相互平行的直线x=

+kπ,k∈Z所隔开的无2穷多支曲线组成的.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点反应了它的哪一性质——定义域;并且函数图象在每个区间都无限靠近这些直线,我们可以将这些直线称之为正切函数的什么线——渐近线;从y轴方向看,上下无限延伸,得到它的哪一性质——值域为R;每隔π个单位,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得到它的哪一性质——周期π;在每个区间图象都是上升趋势,得到它的哪一性

+kπ),k∈Z,没有减区间.它的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

22k的,得到是哪一性质——奇函数.通过图象我们还能发现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0),k∈Z.2质——单调性,单调增区间是(+kπ,问题②,正切函数在每个区间上都是增函数,但我们不可以说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如在区间(0,π)上就没有单调性.讨论结果:①略.②略.应用示例 略

课堂小结

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方法,有哪些启发、收获.本节课我们是在研究完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之后,研究的又一个具体的三角函数,与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什么不同?研究正、余弦函数,是由图象得性质,而这节课我们从正切函数的定义出发得出一些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图象,最后用图象又验证了函数的性质.2.(教师点拨)本节研究的过程是由数及形,又由形及数相结合,也是我们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又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方法、化归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总结:这种多角度观察、探究问题的方法对我们今后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作业课本习题1.4 A组

6、

8、9.

第12篇:必修一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案

必修一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案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引入

观察如下函数图象,说说它们的图象是单调上升,还是单调下降,有没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P27

2、研究函数单调性

函数图象的单调上升或是单调下降,我们统称为这是函数的单调性。那么我们怎样研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首先,研究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的单调性。P27 如图所示

由图,可观察到函数f(x)=x的图象由左到右是上升的;而函数f(x)=x的图象在对称轴左侧是下降的,在对称轴右侧是上升的。所说的图象“上升”或“下降”反映的就是函数的单调性,那么,如何描述函数图象的“上升”“下降”呢?

以二次函数f(x)=x为例,结合图象,不难发现,图象在对称轴左侧是“下降”的,也就是在区间(-,0

222内,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即y值)反而减小;相反地,在对称轴的右侧图象是“上升”的,也就是在区间0,内,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即y值)也随着增大。

那么该如何去描述“在区间0,随着x的增大,相应的f(x)(即y值)也随着增大”? 内,描述如下:在区间0,任取两个x1,x2,并且x1x2,得到f(x1)=x1,f(x2)=x2,内,

22有f(x1)

23、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任取的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

相反地,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任取的两个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这时区间D就叫单调减区间。

4、例题

P29 例1

例2 巩固练习

P32 练习1,2,3,4

1、已知函数f(x)=2x-mx+3,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则f(1)等于 ( )

A.-3

B.13

C.7

D.含有m的变量

22、如果函数f(x)=ax+2x-3在区间(-∞,4)上是单调递增的,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2__________.

5、函数的最值

再次观察P27 图1.3-2两个图象,我们发现函数f(x)=x的图象上有一个最低点(0,0),即对于任意的xR,都有f(x)f(0)。当一个函数的图象有最低点时,我们就说函数f(x)有最小值,这时的f(0)就是函数的最小值。那么f(x)=x有最低点吗?有最小值吗?

同样地,当一个函数的图象有最高点(a,b),也就是在定义域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

2f(x)f(a),就说函数f(x)有最大值,这时的f(a)就是函数的最大值。

6、例题

P30 例3 例4 巩固练习: P32 练习5

1.3.2 奇偶性

1、观察P33 两图,讨论以下问题: (1) 两函数图象关于什么对称?

(2) 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发现两个函数的图象都关于y轴对称。那么,如何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这两函数图象的这个特征呢? 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等。

例如:对于函数f(x)=x,有:

f(-3)=9=f(3);

f(-2)=9=f(2);

f(-1)=9=f(1)。

也就是,对于函数f(x)=x定义域R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f(-x)=(-x)=x=f(x)。这时我们称函数f(x)=x为偶函数。

2、偶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问:例如:P34,图1.3-8 两个函数也都是偶函数,它们的函数图象都关于什么对称? 所以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

3、观察P34,图1.3-9 两函数f(x)=x和f(x)=222221的图象,并完成下面两个函数值的对应表,你能x发现这两函数图象关于什么对称?两函数值对应表又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发现,两函数的图象都关于原点对称,由函数值对应表发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

例如:对于函数f(x)=x,有:

f(-3)=-3=-f(3);

f(-2)=-2=-f(2);

f(-1)=-1=-f(1)。

也就是,对于函数f(x)=x定义域R内任意一个x,都有f(-x)=-x=-f(x),这时我们称函数f(x)=x为奇函数。

4、奇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思考:若奇函数定义域中有0,则其图象必过原点,即f(0)=0。这句话对吗?

5、利用奇偶函数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

P35 例5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小结:要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函数定义域必须是成对的相反数也,也就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然后根据f(-x)=f(x)或f(-x) =-f(x)来判断其奇偶性。

练习:P36 练习1

6、利用函数奇偶性比较函数值大小

如图,给出了偶函数y=f(x)的局部图象,试比较f(1)与f(3)的大小。

7、利用函数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

(-,)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13x),求:

(1)f(8);

(2)当x

8、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利用

第13篇: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要讲的是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其它三角变换、函数的一般性质综合。考查灵活,常有创新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因此,学好这节课不仅可以为我们今后学习正切、余切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奇偶性、单调性)

(2) 能力目标:a: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b:灵活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3) 德育目标:a: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b:培养联合变化的观点

c:提高数学素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由于正、余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在本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三个概念,而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周期函数,周期,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是本节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这在学生的基础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那么克服本节课的难点的关键在于复习好正、余弦函数图象的意义,充分利用图形讲清正、余弦函数的特点,梳理好讲解顺序,使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正确理解概念、图象、特性、实现教学目标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材处理:

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其中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学生以前已接触过,所以只需简单提示。但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顾全局,耐心讲解,并通过适当的教具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为增强图象的形象直观性,增大教学内容,提高效率。我利用计算机软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学习法、归纳法以及练习法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以习提问形式引入课题,意义使学生利用类比思想,认识到研究三角函数的方向所在,减少盲目性。为了有利于学生正确了解正、余弦图形的性质,我又指导了学生复习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再从介绍图象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函数的性质。同时结合不同例子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软件辅助教的充分利用使得教学生动而有条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归思想、数形结合在学习知识中的作用。

2、教学手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要在正、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基础上操作性质,所以有条件的话不防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不妨叫学生自己作图,这样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五点作图法,还可以引出新课,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2、新课

a: 打出多媒体课件,不妨叫学生自己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定义域和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学生应该都能观察出来,只须稍微强调一下。

b:周期函数的定义:可有诱导公式sin( x+2k∏ )=sinx

得出函数值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取的,给出定义,讲解定义时,要特别强调“作零常数t”,及“对于定义域的每一值,都要有f(x+t)=f(x)成立,也就是说,如果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使得f(x+t)=f(x)成立。非零常数t就是周期了,不妨举一个例子,

是否正弦函数的周期,

sin(∏/2+x)是否等于sin(x)

还应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会有最小正周期。

c:奇偶性: 在讲解定义时,应该强调,在判断函数是否为奇偶函数时,必须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后再由f(x)=f(-x)

或f(-x)=-f(x),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还应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奇偶性,但也有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可以举例说明:

奇函数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一定关于y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d:在讲解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时可有多媒体课件实现。

(1)、对称轴:y=sinx 的对称轴是x=k∏+∏/2;

y=cosx的对称轴是x=k∏ ;

对称性 ;

(2)对称中心:y=sinx 的对称中心是(k∏,0)

y=cosx的对称中心是(k∏+∏/2,0)

当y=sinx x ∈ [-∏/2+2k∏ , ∏/2+2k∏

]时,曲线逐渐上升,y的值由-1逐渐增加到1;

单调性 x ∈ [∏ /2+2k∏ , ∏/2+2k∏ ]时,曲线逐渐下降,y的值由1逐渐减少到-1;

当y=cosx x ∈ [-∏+2k∏ , 2k∏ ]时,曲线逐渐上升,y的值由-1逐渐增加到1;

x ∈ [2k∏ , ∏+2k∏]时,曲线逐渐下降,y的值由1逐渐减少到-1;

五、例题讲解:

例1:

cos(-23∏/5)-cos(-17∏/4)

问:能否求出上式的值?能否求出其值比0大还是小?须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哪部分知识?

求上式的值大于0还是小于0?

∵y=cosx是偶函数,∴原式为cos(23∏/5)-cos(17∏/4)

可知cos(23∏/5)< cos(17∏/4)

即cos(-23∏/5)-cos(-17∏/4) <0

例2: y=√ sinx + 1

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上式有没有最大值,最小值,值域,什么时候取得最大值?什么时候取得最小值?奇偶性如何?能不能画出它的图象?图象与y=cosx有什么关系?

求取的最大值的x的值所有集合。

当x取最大值时的取值为 x=k∏+∏/2 (k∈r)

即取的最大值的x的值的所有集合为[x ∣ x=k∏+∏/2 (k∈r)]

例3:y=√ sinx 的定义域。

由0 ≦sinx≦1 可得:

x的定义域为: 2k∏≦x≦∏+2k∏ (k∈r)

即x的定义域为[2k∏,∏+2k∏] (k∈r)

问:可不可以求值域?有没有奇偶性?如果有的话,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拓展:求上式函数的奇偶性。一般来讲,学生会用定义法求出上式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结果:上式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问:为什么呢?

强调: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及性质的简单应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七、作业布置:使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内容

第14篇: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说课材料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吉文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选学内容。在进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我应用了《几何画板》软件,设计了教学课件,对这节课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这节课主要研究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比例系数对函数图象的影响,以及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三部分内容。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我的课件设计。 第一部分,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先用《几何画板》画出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再画出正比例函数y=x和

y=-x的图象。然后在函数y=k/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C,再作点C关于直线y=x和y=-x对称点,并显示出这三个点的坐标。 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看三个点的位置关系及坐标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2)拖动点C在函数图象上运动,看另两个对称点的运动变化情况,总结它们的坐标的关系;

(3)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轴对称性。

第二部分,研究反比例函数图象位置与比例系数的关系。

先用《几何画板》画出反比例函数y=1/x、y=2/x、y=3/x、y=4/x、y=5/x、y=6/x和y=k/x的图象,拖动k点,改变k的值,让学生试述其规律;

再用《几何画板》画出反比例函数y=-1/x、y=-2/x、y=-3/x、y=-4/x、y=-5/x、y=-6/x和y=k/x的图象,拖动k点,改变k的值,让学生试述其规律; 最后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有什么影响。 第三部分,研究k的几何意义。

先用《几何画板》画出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并在图像上任取一点p,

过p点作x轴,y轴的垂线,和坐标轴构成矩形,度量矩形的面积,改变k值,观察面积变化,得出结论。

学生们通过看老师用电脑画图和自己动手实验,规律总结得又快又准确,而且他们基本都能理解这些性质并很快掌握了它们。

课后反思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探究方式、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获得对数学的情感。我在整节课的活动中,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 不足之处是:

1.在组织探究活动中有些乱,因而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太多,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宽,提升。

2.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时机把握的不是太好。

3.学生的质疑,提出问题的质量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我的收获:

1.探究性的课堂学生很喜欢,要坚持,要不断地探索,改进,以求课堂效果更好。

2.老师放手了,课堂活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3.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高兴。

第15篇:§2函数极限的性质

《数学分析》上册教案第三章函数极限武汉科技学院理学院

§2 函数极限的性质

教学章节:第三章函数极限——§2 函数极限的性质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教学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局部保号性、不等式性质以及有理运算性等.教学重点:函数极限的性质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函数极限性质证明及其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

在§1中我们引进了下述六种类型的函数极限:

1、limf(x);

2、limf(x);

3、limf(x);

4、limf(x);

5、limf(x);

6、limf(x).xxxxx0xx0xx0

它们具有与数列极限相类似的一些性质,下面以limf(x)为代表来叙述并证明这些性质.至

xx0

于其它类型极限的性质及其证明,只要作相应的修改即可.

一、函数极限的性质

性质1(唯一性) 如果xa

limf(x)xalimf(x)存在,则必定唯一.证法一设A,xalimf(x)B,则

0,10,当0|xa|1时,

|f(x)A|,(1)

20,当0|xa|2时,

|f(x)B|.(2)

min1,2取

因而有 ,则当0xa时(1)和(2)同时成立.AB(f(x)A)(f(x)B)f(x)Af(x)B2,(3)

由的任意性,(3)式只有当

AB0

时,即AB时才成立.

AB

2证法二反证,如xa

0xa

limf(x)

A

,xa

limf(x)B

且AB,取

0

,则0,使当

时,

f(x)A0,f(x)B0

,

AB2

A0f(x)B0

AB2

矛盾.

性质2(局部有界性) 若limf(x)存在,则f在x0的某空心邻域内有界.

xx0

limf(x)A

1xx0证明取, 由 , 0, 当0xx0时, 有f(x)A1,

f(x)Af(x)AA

1,

A1

说明f(x)在U0(x0;)上有界,就是一个界.

limf(x)b

xa

性质3(保序性) 设,xa

limg(x)c

.

0xa00

1)若bc,则0,当时有f(x)g(x);

0xa0

2)若

00

,当

时有f(x)g(x),则bc.(保不等式性)

证明1) 取

0

bc2

即得.2)反证,由1)即得.

注若在2)的条件中, 改“f(x)g(x)”为“f(x)g(x)”,未必就有

AB.以 f(x)1x,g(x)1,x00

举例说明.

推论(局部保号性) 如果xa

号.

limf(x)b

0xa00

且b0,则0使当时f(x)与b同

性质4(迫敛性) 设limf(x)limh(x)A,且在某U0(x0;)内有f(x)g(x)h(x),

xx0

xx0

则limh(x)A.

xx0

证明0, 由xx

limh(x)A

limf(x)A

,10,使得当0xx01时,

有f(x)A,即 Af(x)A.又由

xx0

,20,使得当0xx02时 ,有h(x)A,

即Ah(x)A.

令min(1,2),则当0xx0时,有Af(x)g(x)h(x)A

limg(x)A

即g(x)A,故 xx.

性质6(四则运算法则) 若limf(x)和limg(x)都存在,则函数fg,fg当xx0时极限

xx0

xx0

也存在,且 1)limf(x)g(x)limf(x)limg(x);2)limf(x)g(x)limf(x)limg(x).

xx0

xx0

xx0

xx0

xx0

xx0

又若limg(x)0,则

xx0

fg

当xx0时极限也存在,且有 3)lim

f(x)g(x)

xx0

xx0

limf(x)

xx0

limg(x)

.

3)的证明 只要证有

xx0

lim

1g(x)

B2

1B,令

0

B2

0

,由

xx0

limg(x)B

B2

0xx01

,10使得当时,

B2

g(x)B

, 即

g(x)Bg(x)BB

.

g(x)B

B2

0

,仍然由

xx0

limg(x)B

20, 使得当0xx02时,,有

.

0xx0

取min(1,2),则当时,有

1g(x)

1B

g(x)Bg(x)B

2B

g(x)B

2B

B2



xx0

lim

1g(x)

1B.

二、利用函数极限的性质计算某些函数的极限

利用“迫敛性”和“四则运算”,可以从一些“简单函数极限”出发,计算较复杂函数的极限.已证明过以下几个极限:

limCC,limxx0,limsinxsinx0,limcosxcosx0;

xx0

xx0

xx0

xx0

lim

1x

x

0,limarctgx

x

.( 注意前四个极限中极限就是函数值 )

这些极限可作为公式用.

在计算一些简单极限时,利用极限性质,特别是运算性质求极限的原理是:通过有关性质, 把所求极限化为基本极限,代入基本极限的值, 即计算得所求极限.例1 求limx.

x0

x

1

例2 求lim

(xtgx1).

x

例3 求lim(

1x1

x1

3x3

1

).

例4lim

5x3x73x3

2x2

5

.

x

注关于x的有理分式当x时的极限.参阅[4]P37.7

例5lim

x1n

x

10利用公式x1

1

.[a1(a1)(a

n1

a

n2

a1)

].

例6lim

x2x21x1

x2

x2

.

例7lim

2x

3x1

x

3x5

.

例8lim

xsin(2xx10)

32x

.

x

例9lim

x1.

x0

x1

例10已知 lim

x16A参阅[4]P69.

x3

x3

B.求 A和B.作业教材P51—521 -7,8(1)(2)(4)(5); 2

补充题已知lim

xAxB7.求A和B.(A

16x2

x24

B3

,B

203

.)

例11lim2x2axb

0.x1x

求a和b.

2解法一

2x

axax

1x

ax

2x1x

(a1)x2

ax2

1x

b,(x).

a10,a1;又 ab,b1.

解法二2x2

1xaxbx  2x2ab

,xx

2x 由x且原式极限存在, 

2x2xx

ab

x0,即 alim2x2b

1,blim2x2x1x.xx2xx1x

第16篇:函数极限的性质证明

函数极限的性质证明

X1=2,Xn+1=2+1/Xn,证明Xn的极限存在,并求该极限

求极限我会

|Xn+1-A|

以此类推,改变数列下标可得|Xn-A|

|Xn-1-A|

……

|X2-A|

向上迭代,可以得到|Xn+1-A|

2只要证明{x(n)}单调增加有上界就可以了。

用数学归纳法:

①证明{x(n)}单调增加。

x(2)=√=√5>x(1);

设x(k+1)>x(k),则

x(k+2)-x(k+1))=√-√(分子有理化)

=/【√+√】>0。

②证明{x(n)}有上界。

x(1)=1

设x(k)

x(k+1)=√

3当0

当0

构造函数f(x)=x*a^x(0

令t=1/a,则:t>

1、a=1/t

且,f(x)=x*(1/t)^x=x/t^x(t>1)

则:

lim(x→+∞)f(x)=lim(x→+∞)x/t^x

=lim(x→+∞)(分子分母分别求导)

=lim(x→+∞)1/(t^x*lnt)

=1/(+∞)

=0

所以,对于数列n*a^n,其极限为0

4

用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

3.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证明:

(1)lim=0

n→∞

(2)lim=3/2

n→∞

(3)lim=0

n→∞

(4)lim0.999…9=1

n→∞n个9

5几道数列极限的证明题,帮个忙。。。Lim就省略不打了。。。

n/(n^2+1)=0

√(n^2+4)/n=1

sin(1/n)=0

实质就是计算题,只不过题目把答案告诉你了,你把过程写出来就好了

第一题,分子分母都除以n,把n等于无穷带进去就行

第二题,利用海涅定理,把n换成x,原题由数列极限变成函数极限,用罗比达法则(不知楼主学了没,没学的话以后会学的)

第三题,n趋于无穷时1/n=0,sin(1/n)=0

不知楼主觉得我的解法对不对呀limn/(n^2+1)=lim(1/n)/(1+1/n^2)=lim(1/n)/(1+lim(1+n^2)=0/1=0

lim√(n^2+4)/n=lim√(1+4/n^2)=√1+lim(4/n^2)=√1+4lim(1/n^2)=1

limsin(1/n)=lim=lim(1/n)*lim/(1/n)=0*1=0

第17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一)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ABBCCA每个比的前

ABBCCA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

(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

(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

如△ABC∽△A′B′C′的相似比ABBCCAk,那么△A′B′C′∽△ABC

ABBCCA的相似比就是ABBCCA1,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

ABBCCAk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均为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去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让学生明确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即(1)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最大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3)对应角所对的边一定是对应边;(4)对应边所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例2是让学生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此题两次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先写出三个比例式,然后拆成两个等式进行计算),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熟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四、课堂引入

1.复习引入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

如果∠A=∠A′, ∠B=∠B′, ∠C=∠C′, 且ABBCCAk.

ABBCCA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

则有∠A=∠A′, ∠B=∠B′, ∠C=∠C′, 且ABBCCA.

ABBCCA(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2.教材P42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 3.【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五、例题讲解

例1(补充)如图△ABC∽△DCA,AD∥BC,∠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求AD、DC的长.

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与DC的长.

解:略(AD=3,DC=5)

例2(补充)如图,在△ABC中,DE∥BC,AD=EC,DB=1cm,AE=4cm,BC=5cm,求DE的长.

分析:由DE∥BC,可得△ADE∽△ABC,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ADAE,又由AD=EC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DEAD求出DE的长.

ABACBCAB解:略(DE103).

六、课堂练习

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

A.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个钝角三角形

C.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边三角形

2.(选择)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3.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求CD的长. (CD= 10)

七、课后练习

1.如图,△ABC∽△AED, 其中DE∥BC,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AED,其中∠ADE=∠B,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3.如图,DE∥BC,

(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

(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 教学反思

第18篇: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 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 标签

数学,函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说出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的单调性;

2、指出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并说明它能体现函数的什么特征?(1)

(3)

(4)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最大(小)值定义

2)

(1.最大值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

(2)存在x0∈I,使得f(x0) = M

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思考:仿照函数最大值的定义,给出函数y=f(x)的最小值(Minimum Value)的定义.(学生活动) 注意:

1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x0∈I,使得f(x0) = M; 2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f(x)≥M).

2.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

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二)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0例3)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最大(小)值. 解:(略)

说明:对于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首先要仔细审清题意,适当设出变量,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或利用图象确定函数的最大(小)值.

巩固练习:如图,把截面半径为625px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一边长为x,面积为y试将y表示成x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并判断怎样锯才能使得截面面积最大? 例2.(新题讲解)

旅 馆 定 价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标准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经理得到一些定价和住房率的数据如下:

欲使每天的的营业额最高,应如何定价?

解:根据已知数据,可假设该客房的最高价为160元,并假设在各价位之间,房价与住房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设为为旅馆一天的客房总收入,元时,住房率为

为与房价160相比降低的房价,因此当房价

,于是得

=150··.

由于≤1,可知0≤≤90.

的最大值的问题. 因此问题转化为:当0≤将

≤90时,求的两边同除以一个常数0.75,得 1=-2+50x+17600.

由于二次函数1在x=25时取得最大值,可知y也在=25时取得最大值,此时房价定位应是160-25=135(元),相应的住房率为67.5%,最大住房总收入为13668.75(元). 所以该客房定价应为135元.(当然为了便于管理,定价140元也是比较合理的)

例3.(教材P37例4)求函数解:(略)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与格式. 巩固练习:(教材P38练习4)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四、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

6、

7、8题.

2、提高作业:快艇和轮船分别从A地和C地同时开出,如下图,各沿箭头方向航行,快艇和轮船的速度分别是45 km/h和15 km/h,已知AC=150km,经过多少时间后,快艇和轮船之间的距离最短?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课堂小结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课后习题

1. 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

6、

7、8题.

2、提高作业:快艇和轮船分别从A地和C地同时开出,如下图,各沿箭头方向航行,快艇和轮船的速度分别是45 km/h和15 km/h,已知AC=150km,经过多少时间后,快艇和轮船之间的距离最短?

板书 略

第19篇:(教案)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复习课教案

海洲初级中学 初三数学备课组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体会配方、平移的作用以及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a、b、c的取值情况。

3.在解决二次函数相关问题时,渗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中考意识。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三种函数,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它与学生前面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一个知识的交汇点。本节课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复习,从特殊到一般,再由普遍的一般规律去指导具体的函数问题,加深学生对函数图象和性质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发展技能,归纳解题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初步的、零散的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知识基础,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解决问题有效的、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办法单一,较难想到运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本节课针对班级学生特点采取小组合作进行教学,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把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已知关于x的函数y=

2、已知函数y=-2x-2,化为y=a

+3x-4是二次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k的形式:

此抛物线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 ; 当x= 时,抛物线有最 值,最值为 ;

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

3、二次函数y=

2 -3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到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4、若二次函数y=2x+m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5、抛物线的顶点在(-1,-2)且又过(-2,-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6、抛物线经过三点(0,-1)、(1,0)、(-1,2),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思维导图:

二、例题精讲:

1、(2016.新疆)已知二次函数y=

+bx+c(a

)的图

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0 B、c<0 C、3是方程a+bx+c=0的一个根

D、当x

2:二次函数图象过A,C,B三点,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4,0),点C在y轴正半轴上,且OB=OC.(1) 求C的坐标;

(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函数最大值。 C

(3)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B,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根据图象,写出满足二次函数不小于一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

(5)若该抛物线顶点为D,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PD最短?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

(6)若该抛物线顶点为D,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C+PD最短?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

三、教学反思

第20篇: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3)能够熟练应用定义判断数在某区间上的的单调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3. 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 标签

数学,函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1 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 2 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3 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观察其变化规律: 1.f(x) = x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______? 2 在区间____________ 上,随着x的增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2.f(x) = -2x+1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______? 2 在区间____________ 上,随着x的增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3.f(x) = x2

1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 ________ . 2 在区间____________ 上, f(x)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 ________ .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单调性定义 1.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思考:仿照增函数的定义说出减函数的定义.(学生活动) 注意:

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3.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 任取x1,x2∈D,且x1

2 作差 f(x1)-f(x2); 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一、新课教学

(一)函数单调性定义 1.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思考:仿照增函数的定义说出减函数的定义.(学生活动) 注意:

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3.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任取x1,x2∈D,且x1

2作差f(x1)-f(x2); 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二)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4例1)根据函数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解:(略)

巩固练习:课本P38练习第

1、2题

例2.(教材P34例2)根据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解:(略) 巩固练习:

1课本P38练习第3题; 2证明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

例3.借助计算机作出函数y =-x2 +2 | x | + 3的图象并指出它的的单调区间. 解:(略)

思考: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2它在定义域I上的单调性怎样?证明你的结论. 说明:本例可利用几何画板、函数图象生成软件等作出函数图象.

一、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二、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1- 5题. 2. 提高作业: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f(xy)=f(x)+f(y), 1求f(0)、f(1)的值;

2若f(3)=1,求不等式f(x)+f(x-2)>1的解集.

课堂小结

1、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2、函数的单调性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证明.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的证明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1- 5题. 2. 提高作业:

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f(xy)=f(x)+f(y), (1)求f(0)、f(1)的值;

(2)若f(3)=1,求不等式f(x)+f(x-2)>1的解集.

板书 略

《离散数学函数性质教案模板.doc》
离散数学函数性质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