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2022-05-11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资料等。

学具:各种颜料、画笔、纸等绘画工具。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作业评比。

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效果?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欣赏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四、袁运甫《马棚》赏析。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五、学生活动。

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知识画一张风景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展评。

五、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推荐第2篇: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汇报课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平江县瓮江学区浯口中学 湛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解风景画的基本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规律,并能运用于 自己的绘画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分析风景图片并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 现出的空间感。

2、扩大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 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的情感表现力。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 学生准备:画具

四、教法、学法:

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

主氛围。学法上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以及对话、思考、讨论、尝试表现等活动,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内化,最终能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由一组瓜州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播放学生熟悉的瓜州风景图片。)

1、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教师调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师:这是哪儿的美景?生:瓜州。师:对,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瓜州的风景图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画家乡的 风景》(出示课题)

(二)分析作品、学习方法:

1、画作欣赏,激趣。

(1)师:许许多多的画家都用画笔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风景画作品)

(2)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学风景画的画法,在课余时间也用你 们的画笔描绘我们瓜州的景色呢?

生:想

(3)师:画好风景画有很多因素所决定,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需要解决风景画的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桥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内迅速交流,并全班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引导 学生明白他们观察到的视觉现象叫做透视,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引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透视。

2、学习透视的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1)师:什么是透视?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页透视的概念,并让一名同学读出来。师强调关键词(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透视的目的。

(2)师:知道了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还要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多媒体讲桌。

(3)师:我们把讲桌可以简单的看成一个长方体,大家都知道长方体是有什么组成的?

(学生会有“面、棱、角”等类似的回答。)

(4)指相应位置的同学回答问题:你正对着的是长方体的什么?(面还是棱)

通过不同位置同学的回答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是平行透视,什么情况下是成角透视(这属于了解的内容,学生能分辨出来即可)。此时,告诉学生我们是以平行透视来学习画面空间感的表现的。

2、过渡语:学到这,有些同学肯定要问了:“透视到底在绘画中怎么表现出来?”我向同学们推荐一位画家,他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画了许许多多表现美丽大草原的作品,他就是蒙古画家朝戈。同学们可以边欣赏他的作品,边看看他是怎样就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画出来的。

3、分析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初步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1)教师调拨课件、展示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

小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朝戈是怎样表现出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的。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3)教师在白板上演示能表现地貌的主要线条的走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4)问题交流:将图示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过渡语: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也知道了透视的基本方法,接着我们来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

4、分析霍贝玛的作品《村道》

(1)师: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小路、树、房屋、田地、人、蓝天白云)

(2)师: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浓郁的生活气息。) (3)师:画面主要描绘了什么?(小路和树)好,我们来看看小路和树,从近到远有什么变化?(小路越来越窄,最后消失于一点)

(4)师:小路消失的点在绘画中叫心点,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页。

指同学读心点的概念,并解释学生难理解的重点词,同时引出视平线的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知道就行,不需要着重强调,关键在后面的运用中。)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同时在课件上画出示意图。

(5)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学生反馈的同时教师在白板上画示意图,并引导、点拨学生注意树干的画法,以及与画面的关系。)

(6)师:小组内迅速的将刚才你们观察到的小路和树的变化归纳整理以下。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整理的结果。(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教师指出这就是透视规律

(三)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

1、师: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中发生了消失变化的线有哪些?

教师调拨课件,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找出画面的心点、视平线、消失变化的线以及没有发生变化的线。

2、师:谁来试一试?上来画一画。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个别学生在白板上演示。

3、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4、师:我们的知识学完了,大家刚才也用了,大家现在想一想,在具体绘画时我们应该首先干什么?(引出画画的具体步骤,教师分别作解释。

(四)我学我用

1、参照风景图片,用铅笔画一幅风景速写。要求:透视关系正确,能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找一名画得快得同学,在白板画出简单的线条图)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品与大家分享。小组推荐作品,布置展板,。

(五)评一评、说一说。

先让学生点评、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全班交流分享(主要引导学生点评画面是否体现了空间感,透视关系是否基本正确,对有创意的点评和对画面其他方面的点评,教师要及时鼓励。)

(六)结束语: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处处都是美景,让我们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画笔描绘美丽的家乡。

六、板书设计

1、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推荐第3篇:美术教案《画家乡的风景》

湘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素描,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倾向。

2、运用平行透视或者成角体透视的原理,参考摄影图片绘制素描风格。

3、掌握表现力的构图,绘制家乡风景,体现对家乡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抛开色彩,集中精力来学习风景画的没有色彩变化的朴素描绘,研究一下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构图,平行透视,成角透视,风景画的构图,练掌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图片,原作转化黑白效果,

2、看到这幅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舍是什么?如果你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你画出这样的画面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感?

3、集中精力来学习风景画的没有色彩变化朴素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4、展示与原作相关的两张结构示意图?提问两张表现的原作画面结构的图,你觉得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觉的秘密什么?

5、展示《村道》图片,展示立体平行透视示意图和基本规律文字通过一张立方体透视变化示意图,研究平行透视规律。平行透视相关: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6、展示《马棚》美术作品,立体成角透视,成角透视: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消失线。

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出《马棚》里面的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分别在哪里?

成角透视小结:左右消失,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7、展示教材:

“思考.练习”示意图一组图片?这是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四张图片,图中景物看起来似乎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不一样吗?

四、布置作业:

采用线条形式,在多媒体课件上的一组风景摄影作品中,选择自己喜好一副进行临摹,重点体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五、教学总结:

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优秀练习作业,在给与积极地评价,与学生一起对存在的透视问题进行修改。

推荐第4篇:《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课件、图片等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欣赏朝戈《母亲湖》。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欣赏陈逸飞《水乡》。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书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尝试理解画中的透视给画面带来什么氛围感觉?

4、小练习: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四、学习活动

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只是画一张风景画。

推荐第5篇:《画家乡》教案

《画家乡》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8个字。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在教师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

二、学习重点:

1、认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四、课前准备:

1、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等相关图片。

2、本城市相关资料、图片。

3、课件。

4、绘图用纸、笔。

五、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区、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青岛……)这里有浩瀚的大海,茫茫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到处是美丽的风光。

2、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板书: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简单介绍一下。

3、导语过渡: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下面,我们跟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自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同桌互读课文,评价是否读正确。

3、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4、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导入:

读第一段,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引导质疑)

孩子可能会提出:

孩子们指谁?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怎么美丽?他们的家乡有什么?……

快速读文,找出答案。(释疑)

板书,借机认读:家乡、海边、平原、山里、高原、城市等词语。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导体验性阅读)

2、读相关句子。

3、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最想到谁的家乡去看看?

例:学生觉得山山家乡很美。

①(出示学生感受到美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

②画一画他的家乡(高山、清水、很多又高又大的树)

教师根据画图情况,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进而谈出体会,(边画边悟)

③指导朗读句子:

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多元体会,多元朗读)

④指导背诵这两句话:看图背诵→闭上眼睛背诵。

⑤山山的家乡多美啊!看,他在干什么?读读最后一句。

⑥齐读第三段:我们一起跟随山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

4、学习其余几段,认读相关字:

①根据学生喜好,分成四个小组来学习其余几段。

学习方法:△读读喜欢的词句(读)

△根据理解画画他的家乡,每组发一张纸,集体画。(画)

△展示、汇报、交流、评价(悟)

板书:读、画、悟

②借机出示相关句子,练习朗读,(让学生多元体会,多元朗读,真正读出心中所悟)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

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草地。

·她画的城市那么美。

③练习用那么……那么……说话。

④结合实物,学习“虾、贝、壳、脚、楼”等五个字及“捡”字。

(四)课外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图上的小朋友分别生活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1、谈话激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可以入画?

2、展示交流:有关家乡标志性建筑物图片。

如:海河、天塔、鼓楼、金街……

3、画一画:我们的家乡美不胜收,想不想用小彩笔画一画它?别忘了画上自己。

我爱家乡

画一画夸一夸:我的家乡

注:(1)可按书上顺序写:我的家乡在哪——我的家乡怎么样——自己在那干什么。

(2)可随意写。

推荐第6篇:画家乡教案

《画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家乡的美,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3、在教师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教学重点:

1、认字。

2、通过朗读课文,体味家乡之美,感悟爱乡之情。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下面,我们跟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同桌互读。

3、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和同桌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看看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二)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收获可大了,课文读得比上节课更正确、更流利了。山山他们呀还想请你们到他们的家乡去瞧瞧,你最喜欢谁的家乡就去谁的家乡看一看,读一读。)

(三)汇报并指导朗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可带劲了,老师真想听听你们喜欢谁的家乡?快告诉老师吧!

涛涛的家乡:

1、你喜欢谁的家乡?为什么?你能在书上找出这句话并读给我们听吗?相机指导朗读。

句一: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句二: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2、齐读。你们这么喜欢涛涛的家乡,就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读吧。

3、边想边读。大家读得真好听,老师还想听一遍呢!这一次让我们一边想着美丽的大海一边来读。

山山的家乡:

1、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找一找山山的家乡和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相像?

2、说一说山山的家乡和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相像。

2、请喜欢山山家乡的同学读一读这段话。(有哪些小朋友喜欢山山的家乡?请你们都站起来读一读。)

3、表演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读吗?愿意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青青的家乡:

1、你们知道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吗?

2、课件展示草原美景。(到底大草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去看看吧!)

3、合作读。请同学们赶快拿起书,邀请你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4、展示读。(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美丽的读书声给我们展示展示?)

平平和京京的家乡:

平平和京京看到同学们把山山他们的家乡夸得这么美,可等不及了,也想请大家快点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

1、分男女生自由读。

2、男女生赛读。

三、总结

请同学们说出五位小朋友家乡的美丽景色。

四、拓展延伸

是啊,他们的家乡都很美,但老师要在这儿告诉大家,我们的家乡——潍坊,也很美,谁能像涛涛他们那样来画画我们的家乡,把它介绍给全国的小朋友,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美丽的潍坊呢?

推荐第7篇:画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挂图代替),学生准备画笔,生字片,小黑板.【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或挂图:你们好,我叫涛涛,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画画,瞧,这就是我画的家乡,漂亮吗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谢谢涛涛) 你们喜欢画家乡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家乡.(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 你们猜猜,涛涛的家在哪里呢 为什么

⑵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有几句 哪一句告诉我们涛涛的家在哪里,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 涛涛在干什么 ⑶ 考考你: 刚才大家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读又好又准,还会帮它找一个朋友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双胞胎兄弟站一块,我们大家来认一认.(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记它们的 ) 贝——见 捡——脸 壳——亮 ⑷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课文中的句子.② 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 请你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句式\"那么……那么……\"应该重读,应读读出对大海的热爱.) ⑸ 假如你是涛涛,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请你当导游,咱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去玩一玩.(请生当导游,并给予\"优秀导游\"的称号) 2,小组探讨学习: ⑴ 你们还想认识其它朋友们,你喜欢跟谁交朋友,你就选谁: (请生来点击课件或挂图) 我们来看看他的家乡是怎样的

⑵ 根据老师的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点击课件,小组讨论,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谁的家 在哪里 是怎样的 他(她)在干什么 ⑶ 你喜欢他的家乡吗 为什么 ⑷ 你能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先在小组里介绍,再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三,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读: 1,你还喜欢谁的家乡,那你就按着刚才的方法,把那个自然段读一读.2,看看谁最棒: 你能读出这些词语吗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3,同学交老师请你当个小小解说员,请你来介绍给大家.四,运用语言: 大家看,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出现最多的句式,也是最美的句子,我们来读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他画的山那么高,那么清.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你还能学着它的样子说几句话吗 五,\"爱家乡,赞家乡\"朗诵会: 选一段你喜欢的文字,参加你们小组中举行的朗诵会,再从你的小组当中选出一名同学来参加比赛,看看代表哪个小组的同学念得好.六,画一幅\"我爱故乡\"的画,然后夸夸自己的故乡: 1,画家乡: 今天,我们认识的五位朋友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你爱家乡吗 那就用你的五彩的色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吧.在画的时候,请你画出家乡的特色,比如:家乡的毛竹,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把自己也画进去.2,夸家乡: 先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你的家乡是怎样的 自己在那儿干什么

推荐第8篇:《画家乡》教案

《画家乡》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四幅小朋友们画自己家乡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四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他们自己的家乡,这一幅幅画也传达着他们对自己的家乡的喜爱之情。我们课文中也有几位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也同样能画出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书写课题:24.画家乡(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读课题

二、生字

在正式欣赏这几位可爱的小朋友的家乡之前,老师想先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

词组(带拼音)——单个生字(带拼音)——单个生字(不带拼音) 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讲读课文

1.认识了生字宝宝,那就请小朋友们把生字宝宝带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吧。朗读要求: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小节序号。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位小朋友在画自己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又分别在哪里?

2.整体感知

检查是否标出小节号———朗读课文(分角色)———回答问题②

(那位小朋友最厉害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一个问题是哪几位小朋友在画家乡?课件出示人名。 )

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小朋友的名字的两个字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种两个字相同的词叫做叠词,在朗读时,叠词的第二个字我们要读轻声,让我们再响亮又准确地喊一喊他们的名字吧!(齐读人名) 第二个问题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呢?(出示图片) 语言训练点:

的家乡在

3.研读

2、3自然段。(根据时间而定,可能只精讲第2自然段) ①出示文段,指名读。

②涛涛的家乡在大海边,他画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随文识字:

“宽”,是一个三拼音节,而且是前鼻音,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③小朋友觉得大海美吗?美在哪里?(海水很蓝,大海很宽广) 既然大海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④这里出现了一个句式:那么……那么…… 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呢?出示句子填空:(出示图片) 西瓜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

小松鼠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

⑤涛涛的家乡除了有宽宽的大海,蓝蓝的海水,我们还能看见什么?(大船)那你们猜猜,船上会有什么呢?(鱼和虾)

所以,涛涛写道: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出示句子,集体读。) A.指导理解“一艘艘”,“装满” a、小朋友数一数画上一共有几艘船?

那为什么不说六艘船装满了鱼和虾,而要说“一艘艘船”呢?(因为船有很多)对了,一艘艘可以表达“船很多”的意思。

b、那么除了船多,鱼虾也很?(多)你又是从哪个词当中知道鱼虾很多的?(装满)

B.学习词语:鱼虾

“鱼虾们”来了,谁来读一读这个词?(小老师带读) 老师想请一列小火车读一读

C.是啊,你看,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船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令人喜爱啊,难怪涛涛要把他画出来。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⑥涛涛画的大海真漂亮,那涛涛自己在干什么呢? 学习词组:捡贝壳

师带读、指几名同学读、全班读

⑦同学们,看,涛涛赤着脚在海滩上捡贝壳多开心呀! 出示:赤脚

跟老师读一读这个词。通过看图,你们知道“赤脚”是什么意思了吗?对了,就是不穿鞋子,光着脚丫。

同学们看,“脚”字是什么偏旁?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呢?你还认识哪些带月字旁的字吗?(脸,胳膊,腿……)

同学们积累的生字可真多,真厉害!可是这整个句子真长啊,谁能读好它?(指导读好长句子)

⑧大海那么美,鱼虾那么多,贝壳那么漂亮,海边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齐读第2小节。

四、书写

1.观察结构上的特点。2. 书写上你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3.教师书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纠正。

五、板书设计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推荐第9篇:画家乡教案

《画家乡》教案

梁村小学

赵小霞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并且它们都画了自己的家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家乡。(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 你们猜猜,图中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要想认识图中的小朋友我们必须过几关, (①找生读生字②去掉拼音读 2,走进涛涛的家乡

⑴生找出喜欢的的句子朗读,在这过程中师指导有感情的读, ⑵在这段学习中重点点出那么……那么 三, 小组合作学习(3,4,5段)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他们组的成果,全班再交流。 四,运用语言:

出示图片学生练习那么……那么。 五,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的五位朋友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你爱家乡吗 那就用你的五彩的色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吧.在画的时候,请你画出家乡的特色,比如:家乡的毛竹,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把自己也画进去.六,板书设计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推荐第10篇:画家乡教案

《画家乡》教学设计

沙县金沙小学 童金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我也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五位小画家,他们画了自己美丽的家乡,他们是谁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过渡:五个小伙伴呀知道我们小朋友要去他们的家乡玩,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他们说,如果你们能读准这些词语的名字,就可以看到很美很美的风景了,你们能做到吗?(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 1 过渡:同学们真棒,恭喜同学们过关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他们家乡的美丽风景,边欣赏边想:你最喜欢谁的家乡,为什么?

3、欣赏家乡的风景。(课件演示)

二、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精读第二段,感受涛涛的家乡美。

(1)师:这五个小朋友的家乡是那么迷人,可是今天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玩。好,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件播放海浪的声音)睁开眼,看,我们来到了哪儿,生说:海边。(板书)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具体)

(2)学生个性回答。(预设:大海、船、沙滩、贝壳、一个小孩) (3)观察大海,并朗读感悟海的特点。

A.我们把镜头拉近,观察一下大海,并想想大海有什么特点?(那么蓝,那么宽。)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那么蓝、那么宽”告诉我们海非常的蓝、非常的宽、也非常的美。你想把这种美丽带给大家吗?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吧!指名男女生读)

过渡:两个“那么”,让我感觉到涛涛家乡的海是那么蓝,宽广无边,老师也仿佛来到了海边)你们能学学作者用“那么„„,那么„„”说话吗?

C.指导用“那么„„,那么„„”说话。(指名说)

(设计意图: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利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让学生知道文章段落的整体构成:家乡在哪儿?家乡什么样?谁在做什么?)

(4)观察船,体会鱼虾的多。

2 课件出示渔船捕鱼的图片,出示第二句话,指名读,师: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里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美啊!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5)观察涛涛,体会捡贝壳的快乐。

A.这个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B.涛涛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开心、快乐)

师:是啊!他捡到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贝壳,心里肯定很开心。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

师:海边的生活多美好啊!让我们一起读读涛涛的家乡。 2.自主阅读(生自由读3—6段)

导语:听到小朋友们把涛涛的家乡读得这么美,山山、青青、平平、京京可着急了,他们也想邀请大家到他们的家乡玩玩,把他们的家乡介绍给大家,你们愿意吗?下面老师请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山山、青青、平平、京京的家乡游玩,认真欣赏他们的家乡,待会儿老师请你们来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家乡,看看哪个小组的小导游介绍的好,好吗,开始吧!)

汇报:课件出示:谁的家乡在哪儿?家乡什么样?谁在做什么? (1)山里组

A.根据自己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组) (2)平原组

3 A.根据自己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组) (3)草原组

A.根据自己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组) (4)城市组

A.根据自己习得,把段落补充完整。 B.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组)

四、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五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很美,那么,我们的家乡——沙县,是怎么样的呢?

生:美。

师: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生:想。课件出示

2.师:是的,我们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沙县小吃和肩膀戏也是闻明四方,同学们可以学学课文的小画家,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好不好?那同学们和童老师一起合作编一首赞美家乡的诗好吗?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当地的情况,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让孩子夸夸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发挥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当小书法家,练习书写“原” 1.观察字形。

2.书空、示范、生书写。

3、展评。

六、作业超市

1、说一说美丽的家乡。

2、写一写美丽的家乡。

3、画一画美丽的家乡。板书设计

23.画家乡涛涛 山山平平青青 京京 5

海边 山里平原 草原城市

第11篇:画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2)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四、同桌合作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导朗读。分句————整段

(3)当小导游介绍。

五、书写指导:贝原男

六、课外作业

画画我们的家乡,下节课也请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你们画的家乡。

第12篇:画家乡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12个字。

2、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学习重点:

1、认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学习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教学过程

2(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我们都生在丹东,长在丹东,丹东就是我们的家乡。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值得夸一夸吗?(优美的鸭绿江、锦江山、虎山长城---)

师:是啊,说的真棒,这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人居佳地就是我们的家乡。

2、板书:家乡,指读(读的字正腔圆、读的感情深厚-----)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几个小朋友不只爱家乡,他们还喜欢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题:《画家乡》,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文中识字:

1、先听老师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吧。师配乐看图叙述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老师介绍了几个孩子?他们是谁?(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板书

3、聪明的小朋友你记用他们的家乡在哪里了吗?板书

4、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找到那一段大声的读一读。

5、下面就听听你们的介绍,你喜欢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里?请你读一读。

第二自然段涛涛的家乡。(大海的声音)这一段有六个生字,你读的那么通畅,真能干,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词语:那么宽(宽的反义词是:窄,用动作表示一下,大海有多宽?你能用个成语来说吗?无边无际、一望无际,涛涛画的海是什么样的?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评价朗读:用语速的缓慢可以表示空间的宽广,这是朗读的一个窍门,同学们要记住)

鱼和虾

赤着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还有三个生字:

捡贝壳 壳字是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地壳、金蝉脱壳

第三自然段山山的家乡(小溪的声音)。山间小溪在欢迎你们的,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来读吧。简单评价:字正腔圆、声音响亮、-----

第四自然段平平的家乡(鸡鸭的叫声)。是啊,屋前有鸡鸭,屋后有翠竹。你听连鸡鸭都在夸奖你呢!

这一段有两个生字:平原

奔跑(奔也是多音字,奔头、投奔、奔向远方)

第五自然段青青的家乡。评价:真想骑上骏马在草原上奔驰,这让我想到了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段也有两个生字:又绿又密(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你能把绿字换掉,再说一个这样的词吗?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又白又密、又红又密、又大又密、又黑又密---)

一匹(强调第三声)

第六自然段京京的家乡。这一段也有两个生字:城市(我们的家乡是丹东市)

楼房

7、我们把生字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认得它们吗?(单个生字认读)

虾:形声字,虫子旁与昆虫有关,虾是节肢动物,和昆虫属于同一大类。你还知道那些字是

虫子旁。

脚:月字旁,与身体有关,还有那些字? 捡:与脸怎样区分

原:扩词,加上心字底是什么字 密: 和蜜怎么区分。 奔:多音字 演变过程

8、写贝、男

(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

1、小朋友的家乡都是那么的迷人,可是今天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玩,你们听(让生听海浪的声音)„„我们来到了哪儿? 海边

2、小朋友,见过海吗?海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大海是蓝蓝的,一望无边,海面上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一艘艘帆船在海上星星点点,海边是又松又软的沙滩,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凉爽的海风吹着好舒服啊!

3、涛涛的家乡就在美丽的大海边,(我们看涛涛画的家乡,挂图)再看看涛涛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他的家乡的?先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数数共有几句话,然后找出你最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

4、交流: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说的真好(显示句子: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请你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谁有本领把刚才我们感受到的蓝和宽读给大家听。(先指名读---再男女生比赛读(如果学生读不好,老师范读。老师通过评价语言,指导训练学生朗读:如: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到涛涛家乡的海是那么蓝,宽广无边,一望无际。老师仿佛来到了大海边„„)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师出示句子(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指名读-----评价: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美啊。

再指名读------评价:(如老师听出来了船可真多呀„„老师又听出来„„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师:出示渔船出航捕鱼的图片。是啊,你看,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海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迷人啊,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师:是啊,住在海边的孩子多幸福啊,你们瞧,这些就是涛涛捡的贝壳。(欣赏贝壳图片)

师: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贝壳?

师:看到了那么多贝壳,你高兴吗?想说什么呢?

生:高兴,想和涛涛一起去捡贝壳„„

师:海边的生活多有快乐啊,让我们在海浪声中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师生合作读涛涛家乡这一小节。

5、涛涛生活在海边,他很快乐,也感觉很自豪,他不仅画了自己的家乡,还写了自己的家乡,让别人知道了他家乡的美丽景色,老师真想去看一看,你们呢?老师建议大家假期中让爸爸妈妈带你去海边玩一玩。今天我们就暂时和涛涛说再见吧。

第13篇: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画家乡的风景》是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以如何画好风景画为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初步让学生掌握表现风景画的空间感和画面构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风景画奠定基础。按照课程内容设置要求,我计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空间问题,也就是画面的透视现象。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构图问题,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节课在技能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学生的作品中能很好地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本节课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较多。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对于理论知识与专业术语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自觉内化。

教材在处理上,先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画面的空间感与透视现象之间的关系,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最后通过学生的运用、表现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

这节课专业性还是比较强的,对于重点知识“透视”,学生除了生活经验之外,在绘画领域的运用还是完全陌生的。那么,怎样将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透视现象,让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在画纸上,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感悟的机会,避免用概念和结论简单地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注重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整个过程,基于此,教法上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氛围。

三、学法

学法上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以及对话、思考、讨论、尝试表现等活动,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内化,最终能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七、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上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

1、情景导入→

2、分析名作、学习方法→

3、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

4、尝试表现→

5、评一评,说一说。在情景导入中,我用一组家乡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并用设问、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分析名作、学习方法(通过前后两幅作品《草原的路》和《村道》的分析,让学生观察、感悟、发现并与同伴交流透视现象和透视的方法、规律,加上适当的点拨,将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这是将所学知识初步应用的环节,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尝试表现(是我学我用的环节,从学生的绘画表现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并个别辅导。如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讲评作品环节与学生及时交流,尽量不要把问题遗留下。)→评一评,说一说(这是一个作品展示的环节,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分享的环节,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并通过这一环节查漏补缺。)

八、板书设计

美术课上需要板书的理论知识并不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但又必须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来实现,这样可以为学生留下充足的作画时间。

总之,这节课,我始终贯穿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的教学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成功体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14篇:《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风景画的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风景画的透视规律。

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三、教法选择

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风景图片。学生准备画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由一组瓜州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播放学生熟悉的瓜州风景图片。)

1、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教师调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师:这是哪儿的美景?生:瓜州。师:对,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瓜州的风景图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出示课题)

(二)分析作品、学习方法:

1、画作欣赏,激趣。

(1)师:许许多多的画家都用画笔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风景画作品)

(2)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学风景画的画法,在课余时间也用你们的画笔描绘我们瓜州的景色呢?

生:想

(3)师:画好风景画有很多因素所决定,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需要解决风景画的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桥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内迅速交流,并全班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他们观察到的视觉现象叫做透视,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引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透视。

2、学习透视的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1)师:什么是透视?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页透视的概念,并让一名同学读出来。教师强调关键词(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透视的目的。

(2)师:知道了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还要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多媒体讲桌。

(3)师:我们把讲桌可以简单的看成一个长方体,大家都知道长方体是有什么组成的?

(学生会有“面、棱、角”等类似的回答。)

(4)指相应位置的同学回答问题:你正对着的是长方体的什么?(面还是棱)

通过不同位置同学的回答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是平行透视,什么情况下是成角透视(这属于了解的内容,学生能分辨出来即可)。此时,告诉学生我们是以平行透视来学习画面空间感的表现的。

2、过渡语:学到这,有些同学肯定要问了:“透视到底在绘画中怎么表现出来?”我向同学们推荐一位画家,他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画了许许多多表现美丽大草原的作品,他就是蒙古画家朝戈。同学们可以边欣赏他的作品,边看看他是怎样就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画出来的。

3、分析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初步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1)教师调拨课件、展示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 小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朝戈是怎样表现出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的。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3)教师在白板上演示能表现地貌的主要线条的走向,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4)问题交流:将图示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过渡语: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也知道了透视的基本方法,接着我们来学习透视的基本规律。

4、分析霍贝玛的作品《村道》

(1)师: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小路、树、房屋、田地、人、蓝天白云)

(2)师: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浓郁的生活气息。) (3)师:画面主要描绘了什么?(小路和树)好,我们来看看小路和树,从近到远有什么变化?(小路越来越窄,最后消失于一点)

(4)师:小路消失的点在绘画中叫心点,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页。

指同学读心点的概念,并解释学生难理解的重点词,同时引出视平线的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知道就行,不需要着重强调,关键在后面的运用中。)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同时在课件上画出示意图。

(5)树发生了什么变化?(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学生反馈的同时教师在白板上画示意图,并引导、点拨学生注意树干的画法,以及与画面的关系。)

(6)师:小组内迅速的将刚才你们观察到的小路和树的变化

归纳整理以下。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整理的结果。(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教师指出这就是透视规律

三、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

1、师:仔细观察画面,找一找,画面中发生了消失变化的线有哪些?

教师调拨课件,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找出画面的心点、视平线、消失变化的线以及没有发生变化的线。

2、师:谁来试一试?上来画一画。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个别学生在白板上演示。

3、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4、师:我们的知识学完了,大家刚才也用了,大家现在想一想,在具体绘画时我们应该首先干什么?(引出画画的具体步骤,教师分别作解释。

四、我学我用

1、参照风景图片,用铅笔画一幅风景速写。要求:透视关系正确,能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找一名画得快得同学,在白板画出简单的线条图)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优秀作品与大家分享。小组推荐作品,布置展板,。

五、评一评、说一说

先让学生点评、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全班交流分享(主要

引导学生点评画面是否体现了空间感,透视关系是否基本正确,对有创意的点评和对画面其他方面的点评,教师要及时鼓励。)

六、结束语: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处处都是美景,让我们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画笔描绘美。

第15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提问: 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2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3 (1)自学第7页概念, 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四、袁运秿《马棚》赏析: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检测案:

1、学生实践创作,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

2.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4.对照透视图;

5.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4 6.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7.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8.小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9.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10.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生生互评;师生点评。 11.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教学反思:

5 《画家乡的风景》 第二课时

预习案:

预习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温故知新:

1、分别说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

2、演示这两种透视现象。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至少说出两种)

二、自主探究:

1、什么是构图?

2、如何构图,结合课本4副绘画作品分析。

三、交流提高: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6 2.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检测案: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通过想象,将课本风景作品以局部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参考风景图片,改变原画色彩关系或形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二选一练习) 3.课堂小节

4.展示作品,教师适时点评;生生互评。

教学反思:

第16篇:阅读教学《画家乡》教案

生活语文校本教材第十五册

《画家乡》教案(第5课时)

 设计思想

我校生活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着眼于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去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适时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通过学科整合,陶冶智障学生的情操;努力为学生创设爱学、乐学的语文学习情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给学生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在生活语文校本教材第十五册中的第三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课题是“可爱的家乡”,主题是“我是南京人”。本课内容通过三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向学生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山清水秀的山村,有繁华热闹的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在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是,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关键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增加智障学生的语言积累。之前已经完成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的教学,本课时主要完成课文第

三、

四、五自然段内容的教学。

 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9名学生,其中自闭症学生2名,2名脑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有3人,书写能力较强的有3人,能在教师提示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有4人,需要教师指导并帮助的有2人。对于本篇课文内容,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大部分智障学生应该是能够理解并掌握的。高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南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本节课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画家乡”的环节,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必须教师充分引导才能绘画出他们心中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用“那么„„那么„„”说一句完整的话。

能正确理解并使用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的”如“宽宽的、厚厚的”等。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具体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那么„„那么„„”,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用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去介绍自己的家乡南京,并且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熟练朗读课文,巩固复习上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好有边框的画纸、画笔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词语

(1)课件出示:涛、一艘艘、赤脚、贝壳、科技馆、蘑菇、繁华 (2)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2、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涛涛的家乡

(2)指名按板书说出“人物、家乡、特点”的对应内容(见后面板书)。

3、导入

(1)谈话涛涛的家乡在海边,还有两个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美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去吧!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家乡》这篇课文。

(二)听看动画,整体感知

1、涛涛的家乡我们已经认识了,还有两个小朋友的家乡画得也很美呢!你们想听一听、看一看吗?

2、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要求:认真仔细地听和观察)

【设计意图:儿童是用声音、图像、色彩来思维的,抽象的语言描绘,很难使智障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并有效地保持这种情感,播放生动有趣的课文动画朗读,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山山家乡的图片:我们先去山山的家乡看一看吧! (2)指名朗读本自然段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图片,说一说山山家乡的特点,并且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板书:山山、山里、山高 水清、采蘑菇

(4)认识“蘑菇”:先出示蘑菇图片;再出示用蘑菇制作的菜肴;最后小结“山山的家乡可以采到许多新鲜的蘑菇,吃起来味道一定更鲜美。”

(5)语言训练“那么„„那么„„”(课件出示图片及句式): 我们的教室那么 宽敞 ,那么 明亮 。 校园里的花那么 鲜艳 ,树那么 高大 。 妈妈的笑脸那么 亲切 ,怀抱那么 温暖 。 (6)结合板书小结本自然段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本自然段教学紧紧抓住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山山家乡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对后面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蘑菇”的理解和中心句学习做到生活气息浓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谈话:“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等着我们去他的家乡看一看呢!”(课件出示京京的家乡)

(2)教师示范读课文。

(3)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自由朗读本自然段内容,并按照以上板书格式,找出相应的课文内容,教师组织讨论,完成板书:京京、城市、繁华(宽宽的 高高的) 爱科学

2 (4)理解词语“繁华”:先出示相关图片,再进行词义概括“繁华:繁荣、热闹。” (5)认识“街心公园”和“科技馆”(课件出示图片:南京的各个街心公园和科技馆,引导学生理解着两个场所的特点和功能)

(6)课件出示: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

宽的街道,高的楼房。 ① 分别朗读。

②比较理解,感情朗读:“宽宽的”比“宽的”要更宽,形容很宽很宽;“高高的”比“高的”要更高,形容很高很高。再一起来读一读,比较一下,哪句表达更贴切!”

(7)住在城市里的京京为什么要跑向科技馆呢?(爱科学) (8)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自然段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按照以上板书的内容及写作思路自主理解京京家乡的特点,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为城市的孩子,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图片帮助他们理解城市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复述课文,强化巩固

1、谈话:我们分别欣赏和了解了涛涛、山山和京京的家乡,你们最喜欢谁的家乡呢?

2、分别指名看板书复述课文内容。

(五)绘画体验,迁移升华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出示关于南京的若干图片(名胜古迹、特产),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南京。

3、画画我们心目中的家乡(配背景音乐)

4、展示学生画的作品,请学生介绍绘画意图(时间来不及的话将绘画作为课后作业完成,此环节放到下节课进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充分结合课文内容特点,可谓是水到渠成,并自然地体现了学科整合,将语文教学和绘画训练有机统一起来,既拓展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了绘画能力。可以预设到学生们的作品不可能有多完美,但是也并没有因此放弃让他们进行尝试和展示,通过看、听、说、画,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身为南京人的自豪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画家乡》这篇课文的学习,老师相信“家乡”在每个同学心中一定是最美的地方,作为南京人,我们一定要把对家乡的热爱放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南京人的形象,让我们共同为文明南京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作业布置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你喜欢的朋友。

附:板书设计

2、画家乡

人物 家乡 特 点

涛涛 海边 蓝、宽 捡贝壳

山山 山里 山高、水清 采蘑菇

京京

城市

繁华(宽宽的、

爱科学

高高的)

第17篇:《画家乡》公开课教案

24、画家乡

教学目标:

1、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会写“贝、虾”两个生字。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感受涛涛和山山家乡的不同美景,学会欣赏。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与书写。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语言,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家乡”)这个词语大家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家乡是什么吗? 你的家乡在哪里?(指名回答) 家乡,就是指自己出生或一直生长的地方。 那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几位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不仅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

首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讲解字形。)

2、读完了课题,那么课文到底讲了哪些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听听视频朗读,边听边想,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耳朵最灵敏,听得最准,找的最对!(播放视频朗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哪个小朋友最厉害,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首先是有哪些小朋友在画家乡?(课件出示人名: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小朋友的名字的两个字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种两个字相同的词叫做叠词,在朗读时,叠词的第二个字我们要读轻声,让我们再响亮又准确地喊一喊他们的名字吧!(齐读人名)

3、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读准了。读准了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这一次,要求大家看着书自己读,边读边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指名回答。)

4、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文中五个小朋友家乡的美丽风景,你们最喜欢谁的家乡呀?为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

5、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都不大一样,老师也来说一说。老师啊,最喜欢涛涛的家乡,因为他的家乡在海边,而我们的家乡也有大海。那我们就先跟着涛涛到他的家乡海边看看吧,看看跟我们的家乡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文段,指名读。

6、出示图片

涛涛的家乡在大海边,他画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1) 随文学习“宽”字,出示拼音

师:“宽”,是一个三拼音节,而且是前鼻音,谁来准确地读一读?(小老师带读,多种形式拼读)

(2) 小朋友觉得大海美吗?美在哪里?(海水很蓝,大海很宽广) (3) 既然大海这么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4) 这里出现了一个句式:那么„„那么„„

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呢?出示句子填空: 西瓜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

公园里的花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 _______ 那么 _______,那么__________。

7、涛涛的家乡除了有宽宽的大海,蓝蓝的海水,我们还能看见什么?(大船)那你们猜猜,船上会有什么呢?(鱼和虾)

所以,涛涛写道: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出示句子,集体读。) (1)指导理解“一艘艘”,“装满”

a、小朋友数一数画上一共有几艘船?(6艘)那为什么不说六艘船装满了鱼和虾,而要说“一艘艘船”呢?(因为船还很多)对了,一艘艘可以表达船很多的意思。

b、那么除了船多,鱼虾也很?(多)你又是从哪个词当中知道鱼虾很多的?(装满)

(2) 学习词语:鱼虾

a、“鱼虾们”来了,谁来读一读这个词?(小老师带读) b、老师想请一列小火车读一读

(3)是啊,你看,海面上有那么多的船,船中有那么多的鱼和虾,多令人喜爱啊,难怪涛涛要把他画出来。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8、涛涛画的大海真漂亮,那涛涛自己在干什么呢? 学习词组:捡贝壳

师带读、指几名同学读、全班读

9、同学们,看,涛涛赤着脚在海滩上捡贝壳多开心呀! 出示:赤脚

(1) 跟老师读一读这个词。通过看图,你们知道“赤脚”是什么意思了吗?对了,就是不穿鞋子,光着脚丫。

(2) 同学们看,“脚”字是什么偏旁?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呢?你还认识哪些带月字旁的字吗?(脸,胳膊,腿„„)

(3) 同学们积累的生字可真多,真厉害!可是这整个句子真长啊,谁能读好它?(指导读好长句子)

10、大海那么美,鱼虾那么多,贝壳那么漂亮,海边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齐读涛涛家乡这一小节。

11、涛涛画的大海真美,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到山山的家乡走一走。 (1)出示山山的画,欣赏。

a、山山的家乡在哪里?他画了些什么呢?自由读读第三段,找出这些景物,并用笔圈一圈。

b、山山画的山怎样、水怎样?(山高水清)

房前屋后的树又是怎样的?(又高又大)

画上的山山去干什么?(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2)山山的家乡真美。如果你是山山,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美丽的家乡吗?

(出示第一人称的课文内容填空,同桌互相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大家好,我叫山山,我的家乡在_______。我的家乡可美啦!那里的山很______,水很______。房前屋后都是__________。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提着我的______,到_______去_________.(3)听了山山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到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仿佛真的看到了绿树成荫,蘑菇遍地。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再来读一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学写“虾、贝”

1、复习生字

引语: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玩了涛涛和山山的家乡,欣赏了迷人的风景,你们说,涛涛和山山画的画好不好?涛涛和山山真厉害!其实,小朋友们也很厉害,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学会了好几个生字,请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这些生字宝宝,是不是都已经记住它们了呢?(分行出示生字)

(1)齐读生字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老师把生字宝宝分成了三行,谁能猜猜这是为什么吗?

对了,它们的结构不一样,第一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而“贝”是独体字。

(3)认读词语

(4)学写生字“虾、贝”

小朋友认读生字真厉害,老师真喜欢你们这么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不过,老师还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写字也很厉害呢,敢不敢露一手给老师看看?

(出示生字:虾、贝)

a、大家一起读一读,并口头扩词

b、指导观察,你们认为要写好这两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呢? 师补充小结:

写“贝”字的时候,要注意贝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或竖弯钩,竖笔画不要太短,要超过横中线。

写“虾”字要注意虫和下左右中分,各占一半,虫字横变成一提。这个字还要写的左窄右宽 c、师范写,生书空 d、生书写练习e、作业评议

四、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非常认真,老师真想带大家走遍其他三位小朋友的家乡,但是时间有限,只能下节课再继续学习了。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第18篇:《画家乡》公开课教案

24、画家乡

教学目标:

1、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会写“贝、虾”两个生字。

2、学习课文2自然段,感受涛涛家乡美景,学会欣赏。

3、运用“那么、、、、那么、、、、练习说话,学习文中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与书写。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语言,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画中感悟,品读文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家乡”)孩子们,这个词语认识吗?

家乡,就是指自己一直生活或出生的地方。想知道老师的家乡在哪儿吗? 认真听好了:我是瞿溪人,我的家乡在瞿溪。(出示课件)你能模仿老师的说法,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指名回答2名)咱们班大部分的同学家乡都在瞿溪。瞿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可真是个好地方,孩子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几位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不仅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

2、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生:课文讲了哪些小朋友?(你的问题提的真好,抓住的课文中的人物。)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呢?(你也很会提问题,把大家最想知道的提出来了)他们的家乡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好,解决了你的问题,也学懂课文了) 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哪儿?赶快打开书吧,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哪个小朋友最厉害,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首先是有哪些小朋友在画家乡?(课件出示人名: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

2、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小朋友的名字的两个字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种两个字相同的词叫做叠词,在朗读时,叠词的第二个字我们要读轻声,会吗?谁会读?让我们响亮又准确再地喊一喊他们的名字吧!(齐读人名)

3、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读准了。第二个问题: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 (课件出示)你真会读书!

4、你们最喜欢谁的家乡呀?为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

5、看来孩子们喜欢的都不大一样,你猜猜老师最喜欢谁的家乡?老师啊,最喜欢涛涛的家乡,因为他的家乡在海边,站在软软的沙滩上,望着辽阔的大海,感觉自己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再和浪花玩玩你追我赶,太有意思了!。不说了,我们就先跟着涛涛到他的家乡海边看看吧!板书(涛涛

海边)

6、出示图片

这就是涛涛的家乡,图上画了什么?(大海)怎样的大海?(3人) 大海美吗?那么蓝,那么宽的大海真让人喜欢啊!(出示句子)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读吧。

(1) 随文学习“宽”字,出示拼音

师:“宽”,是一个三拼音节,而且是前鼻音,谁来准确地读一读?师带读,多种形式拼读) 你用什么办法记宽?知道宽的反义词是什么?

(2) 涛涛可喜欢大海了,谁再来读读,读出对大海的喜欢! (3) 这里出现了一个句式:那么„„那么„„

谁能用它说一句话?出示句子填空: 西瓜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

公园里的花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 _______ 那么 _______,那么__________。

7、图上还画了什么?(大船) (1)指导理解“一艘艘”,“装满”

a、大船我们可以说一什么大船,这么多的大船要怎样说?是的,一艘艘可以表达船很多的意思。把量词重叠起来就表示数量很多。比如教室里课桌很多可以说一张张课桌,你也能举些例子吗?

b、你们猜猜,船上会有什么呢?(鱼和虾)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出示句子,集体读。) (2) 学习虾,拼读,说说怎样记虾。

海上除了船多,鱼虾也很多?你从哪个词中知道鱼虾很多的?(装满)谁能读出鱼虾的多(指名读)

8、图上还画了什么?

出示词:贝壳,怎样的贝壳?说说怎样记贝壳,师带读、指名读、小组读

9、看,涛涛赤着脚在海滩上捡贝壳多开心呀!出示句子(女生读再男生读) (1) 看看图,你们知道“赤脚”是什么意思了吗?对了,就是不穿鞋子,光着脚丫。

(2) 同学们看,“脚”字是什么偏旁?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呢?你还认识哪些带月字旁的字吗?(脸,胳膊,腿„„)

(3) 同学们积累的生字可真多,真厉害!可是这整个句子真长啊,谁能读好它?(指导读好长句子)

10、大海那么美,鱼虾那么多,贝壳那么漂亮,海边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齐读涛涛家乡这一小节。

11、涛涛画的大海真美!涛涛爱家乡,为了提升家乡的知名度,让来家乡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涛涛决定当导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现在你就是涛涛,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句式

大家好,我叫涛涛,我的家乡在_______。我的家乡可美啦!海________________。一艘艘船上__________________。海滩上__________________。介绍时还要注意顺序,先介绍最有特色的大海,再介绍海上的大船,然后介绍海滩上的贝壳。看谁的导游当得最好!

板书(大海

大船

贝壳)

你这个导游当的真好,你看,又有好多的人到涛涛家乡来旅游了。

看着涛涛画家乡,介绍家乡,太棒了!我们也学着涛涛来介绍自己的家乡。(课件出示图片、句式,说话训练,完成作业单一)

我的家乡在(

)。我画的(

)那么(

),那么(

)。那个(

)的孩子,就是我。

三、复习生字

1、复习生字

引语: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玩了涛涛的家乡,欣赏了迷人的风景,真想再去其他小朋友的家乡去看看,可是这节课没时间了,下节课再去吧,现在我们去和生字朋友见见面。

(1)读读学习单上的生字和词语,同桌互相检查,不会的教教他,会读了打颗星,读得流利的还可以打三颗星 (2)都会读了吗?好,大家一起来读读! (3)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些两个字,学写生字贝、虾

贝,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贝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或竖弯钩,竖笔画不要太短,要超过横中线。

观察写虾时要注意什么? “虾”字要注意虫字横变成一提。这个字还要写的左窄右宽,

a、师范写b、生书写练在学习单上描两个再写两个c、作业评议

四、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都非常认真,下节课老师再带大家走遍其他四位小朋友的家乡。

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涛涛

海边

贝壳

第19篇:一年级《画家乡》教案

24.25.介绍一下“家乡”,我们总的都生活在云陵工业开发区这个地方,以下有许多的小村庄有下径村、益宝山村、树洞村„„

教材简析:

读着《画家乡》,好像置身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到处是美丽的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 多么好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教学目标:

1、认知“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身的家乡。尽可能多的引导同学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

2、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1 看了课题,你会问什么?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哪里? 2.你爱你自己的家乡吗?

3.能告诉大家,你爱家乡的什么吗?

4.今天,有五位小朋友,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乡。他们不但把美 丽的家乡画下来,而且配上了文字。你们想看吗?

(由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3.板书课题:《画家乡》。齐读两遍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音节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2)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了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

(1)课文里讲了几个小朋友?

(学生汇报后,多媒体出示文中的五个小朋友)

(2)他们分别是谁?谁能借助课本上的插图帮我认一认? (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并依次在课件中出示文中小朋友的名字) (3)他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文中小朋友的家乡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真棒,已经读通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好吗?

3.检查反馈同学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学生汇报所勾画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多媒体出示文中生字(带拼音),学生多种形式认读。

kuān xiā jiǎo jiǎn bèi ké yuán bēn mì pǐ shì lóu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1)全班齐读。 (2)开火车读。

(3)男女生分开读(看谁读的好)。

对于读错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以纠正或让小老师纠正。 2.抹去拼音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读对后就出示相应的拼音) (1)全班齐读。 (2)开火车读。

对于读对的学生给以表扬。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老师真佩服你们。文中的生字我们会读了,词语你会读吗? 3.多媒体出示词语。

家乡 鱼虾 贝壳 海滩 脚步平原 草原 奔跑 城市 楼房 宽宽的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

(3)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4)“放气球”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好厉害呀!生字和词语我们会读了,下面我们来写一写文中的几个要求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好吗?

四.写字指导。

1.出示“贝﹑虾”两个字,学生认读。

2.教学“贝”字,多媒体出示“贝”的笔画顺序,学生跟写,并在课本上临写一个。(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对于写的好的学生,教师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3.教学“虾”字,方法同“贝”字。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五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还学习了本课要求会认读和会写的两个字“贝、虾”,下节课我们将一起细读课文。

六.作业。

课后请小朋友们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乡,看谁画的好!

板书: 24.画家乡

涛涛

山山 贝平平青青 京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壳 2.用你喜欢的字组个词并说一句话。

二.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同学,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2.自身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同学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3.读课文,感悟语言:

⑴ 观察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①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② 说一说:指出联系。

③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⑵ 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知第二个整体)说明:

第二、

三、

四、

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第二、

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同学喜爱

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同学的选择和关注同学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二)

① 细读第二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同学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同学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同学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 随同学的汇报指导同学的朗读,激发同学对家乡的喜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③ 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

三、

四、

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同学合作学习,也可让同学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 说说自身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4.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 自读后指名读。

⑵ 选择自身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展示自身的绘画作品

同学各自展示自己笔下的家乡(上节课布置的作业),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五、背诵课文展示

六、作业

第20篇:画家乡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去祖国各地参观好吗?注意边看边想一想,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各地风光图片)

2.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物美吗?指名答。

3.是啊,我们祖国各地真美啊! 今天还有五人小朋友想告诉我们,他们从小生活的家乡更美。那这五个小朋友是谁呢?他们的家乡又在哪里呢?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画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课文都介绍了谁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在哪?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三、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请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再请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学生划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拣、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子,表达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的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三)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

四、

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展示: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解说员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3.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____。

4.感情朗读。

四、游戏活动,巩固练习

(一)奇妙的口袋

准备:漂亮口袋一个,硬字卡若干(上面写出了本课的词语)

玩法:请学生伸手到口袋里摸字卡,念对了大家鼓掌,还允许再摸一次;不会或念错,换人。还可增加用该字组词的练习。

(二)比一比

四──匹下──虾贝—见现──宽

五、拓展活动,课外实践

(一)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

(二)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

山山家乡在──山里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ēnbēng)宽(kuānkān)市(sìshì)原(yuányán)

2.认读词语:

宽阔鱼虾大脚贝壳原来奔跑秘密一匹城市高楼

3.指名读课文。

二、交流讨论

1.你认为,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谁的家乡最美?读书画出相关的语句,诵读理解。

2.读书讨论,组内交流,感悟家乡的美。可以利用搜集的图片资料进行说明。

三、体验欣赏

1.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适时抓住“那么……那么……”引导学生说话。

2.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读书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悟。

3.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记下来。

4.读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四、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看文听老师朗诵。

3.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强调书写上的注意事项。

(1)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占格不当:“顶天立地”、“缩在格中像蚂蚁”。指导写“男、贝”。

比例失调:偏旁部首占的位置太大,影响字体美观。指导写“爱、虾、字”

笔画错误:增减笔画,改变笔画。指导“原”(不要多加一点)、“跑”(“跑”字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4画家乡教学设计B案,画家乡,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doc》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