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20-04-18 来源:医院工作总结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11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广东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工作指南》等要求,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提高处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其暴发的发生发展,保证医疗安全,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治疗室、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及一次性使用耗材的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达到医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进一步完善院感病例及多重耐药菌珠监测监测,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控制院内感染暴发及超级细菌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细菌的感染。我院实施了如下措施。

一、工作方案:

1、根据上级要求和指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定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做好工作落实和指导。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须持证上岗。

2、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以医院业务院长为核心的管理机构,以医务科和护理部为副主任,各科主任及护长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监测室(兼职)及各科室监控小组(兼职)。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3、每季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通报上一季存在问题,整改跟踪效果及本季度环境卫生监测、消毒隔离检查、院感病例、耐药菌珠的监测以及ICU目标性监测等情况,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布置重点跟踪工作及下一季工作计划。

二、任务分工: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协调全院各科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对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制定有关全院控制感染事务方案。

2、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目标性及基础数据、耐药菌珠等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负责全院各类人员院感知识培训。

3、医务科负责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4、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5、后勤部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负责监督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6、药剂科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监督临床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

7、检验科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药敏及耐药性监测。

8、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师、护士负责本科病人及各数据的监测工作,负责本科室职工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三、具体措施:

1、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普通病区每季度一次由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护士进行物表及空气细菌监测,特殊病区每月一次。供应室每月进行物表、空气细菌及微生物监测,严格执行消毒供应相关规定。并将相关数据按时向院感科汇报,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抽查或复查。

2、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师,对本科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控,发现病例按规定上报院感科。院感科每月按科室病人数抽查病历,发现漏报,累计达一定漏报率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消毒隔离检查:由护理线消毒隔离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隔离检查、院感科不定期组织医务科、护理部及后勤科进行消毒隔离检查及清洁卫生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效果跟踪。对反复存在问题,要求科室进行自查自纠并按相关标准进行扣分。

4、耐药菌珠监测:临床科主任及检验科负责对科室住院指标性病人及长期病患者和长期卧床病人进行耐药菌监测,并将相关数据每月向院感科汇报。院感科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季向临床科室公报耐药菌珠情况及相关数据,并监督做好床隔离。

5、ICU目标性监测:从2010年开始,对ICU进行目标性监测,设计重点项目(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等),每月追踪数据,收集好基础数据,为日后分析打基础。

6、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控制目标监测:2011年8月开始实施,由医务科、药剂科和感染科进行质量控制,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根据监测、点评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通报。

7、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由科主任、护长等感染委员会成员进行每季一次对本科职工实施在职教育。重点是开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新毕业及新调入本院的医、护、药、技人员、实习生由院感科落实岗前培训教育。

四、存在不足:

1、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足,无专职人员,落实各项监控工作量大,对抽查欠全面。

2、供应室、胃镜室合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分析等方面做得不够,给科室指导意见不足。

4、环境监测存在部分科室漏监测情况,常规监测有待进一步完善。

5、院内多重耐药菌珠情况不断增加,部分医务人员床边隔离意识不强。

6、血透、术科目标性监测未开展。

7、信息平台有待建设。

五、整改措施:

1、对供应室、胃镜室提出合理化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

2、计划在2012年开展出血透、术科目标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监测。

3、对医院感染控制及监控逐步形成形成网络状管理,做好综合目标监测及基础数据收集,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菌珠的监测。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口腔科、手术室、ICU、血液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消毒供应室)等物表及空气细菌监测的管理。不定时对清洁卫生进行专项检查,查找问题进行整改,并要求科室进行自查自纠。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的管理;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严格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定期对院内感染病例、医院多重耐药菌珠、特殊科室目标性的监测,收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4、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实行科室、医务科、医院病历总质控三级查漏,杜绝院内感染、传染病漏报现象,对漏报病例人员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及批评教育。

5、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医疗垃圾、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垃圾通过正确渠道处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感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指导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XXX医院感科

2011年12月15日

推荐第2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以防控医院感染,保障病人与医务人员安全为主线,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院医务人员院感控制意识不断提高,互相协作,很好的完成了全年院感控制工作。在市疾病控制中心全年质量抽样取得好成绩。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无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法律法规 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1、教育培训:

(1)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全年进行了全院院感培训两次,分别为《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危害》,《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培训,参加人数116人次。考核成绩良好。

(2)为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直报工作的重视,做好直报工作,今年对临床、检验、放射、皮肤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培训。

为做好今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相关诊疗知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二版》的培训。

三次培训参加人次达162人,考试成绩良好。为临床预防、接诊、治疗,消毒隔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为加强我院医疗废物的收集交接管理工作,对全院卫生员进行了:六部洗手、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等内容的培训。

(4)科室每季度院感知识学习一次,落实良好,笔记齐全。 (5)供应室、检验科特种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完成岗位培训,持证上岗。院感办、供应室参加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的学习。

(6)医疗垃圾管理专职人员完成本年度培训,学习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暂存地院感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考核成绩良好。

(7)今年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网络直报员培训和考核。院感专职人员参加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 2、医院感染防范:

(1)及时监测防范医院感染:本年度无院感病例发生。我们同时对全院各病区提出警示,要求各病区有相关病例及时上报,采取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开窗通风、限制病员集中娱乐时间等措施。

(2)消毒隔离与手卫生: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完成各项医疗护理工作,操作护理间做好手卫生、手消毒。全年消毒隔离工作完成良好。

在对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如:操作中未戴帽子口罩,棉签无开包时间等),都及时与相关科室负责人指出,并立即纠正,同时与当月考核挂钩。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督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基本做到了抗菌药物使用有说明,病程有记录,使用前有标本采集和

病原学检测。药剂科每双月提供药讯,提供抗生素使用量的排序,为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生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全年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31%。

(4)参与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讨论,明确诊断和预防控制措施。 (5)二季度对全院消毒用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三证是否齐全进行了检查,对于部分过期的三证已通知相关单位给予及时更换。

(6)医疗废物管理:

现场查看各科室医疗垃圾的分类管理情况,各科室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包装有标示、出科有登记执行良好,医疗垃圾暂存点专人管理,出院有登记。污水专职管理人员定时抽样,检验合格。

(7)职业暴露管理:每月调查六个科室职业暴露情况,全年未发生职业暴露。

3、院感监测:

(1)七月市疾病控制中心对我院进行了年度检查和抽样。抽样27件,合格率100%。

(2)全年中每月对各科室进行的双月科室自查、单月院感办抽查(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

(3)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合格。

(4)手术切口监测:全年无感染病例发生。 (5)院感率检测:本年度发生院感病例0例。

4、传染病管理:

(1)全年传染病病例共15例,无漏报现象。各科室有登记,报告卡填写准确。网络直报及时准确无漏报。每月有工作小结。

(2)为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今年特发传染病的接诊工作,根据卫生监督所对发热门诊检查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发热门诊的管理,保证了人员落实,防护用具到位,规范接诊分诊流程,并将接诊流程醒目上墙。督促医务人员将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

(3)四月份按照市疾控中心的要求,每日准时通过邮件和传真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我院流感样病例接诊情况,无漏报。

4)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要求,5月份为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接种人数88人次。

二、院感控制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1、手卫生:

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不够的情况,在加强培训和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库房手消毒液和快速擦手液的请领数量的抽查,发现用量和工作需要不符合。立即督促各科室及时补充快速手消毒液,添置手卫生的干手纸。同时加大临床考核力度。

2、质检反馈:

七月接受卫生局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以下改进:

(1)制定了后勤保障部门医疗废物管理的考核标准,积极与后勤部门沟通协调,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增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废物回收工作,改进了医疗废物回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3、消毒隔离:

(1)在病区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医生、护士在进行治疗时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不戴帽子口罩的现象。我们及时对本人提出批评,并要求科室领导加强规范操作的执行。

(2)检验科压力锅的内圈老化给予更换,保证了血标本就地灭菌后的回收。

4、传染病管理:

在日常检查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时,门诊上报传染病出现有迟报现象。多因报表转送过程中延误。已要求科室领导多督促,多教育。保证直报整个程序完成顺利。针对个别科室的日志填写不全的情况,已责成相关科室及时补齐。

5、抗菌素应用方面的问题:

去年无指针用药;用药档次过高;联合用药多;越线用药多;围手术期用药未按照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执行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手卫生依从性不够。

2、医疗垃圾暂存点未远离医疗区的问题,有待医院整体规划时的进一步改进。

3、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我院供应室按照先清洗后消毒的程序,还需规范相应流程,配备相应的冲洗设备。更换消毒包装材料。制定追溯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任重道远。新的一年将倍加努力。

新密市大隗中心卫生院 2010年12月3日

推荐第3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11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广东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工作指南》等要求,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提高处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及其暴发的发生发展,保证医疗安全,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治疗室、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及一次性使用耗材的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达到医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进一步完善院感病例及多重耐药菌珠监测监测,分析存在的危险因素,控制院内感染暴发及超级细菌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细菌的感染。我院实施了如下措施。

一、工作方案:

1、根据上级要求和指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定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做好工作落实和指导。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须持证上岗。

2、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和明确工作任务:成立以医院业务院长为核心的管理机构,以医务科和护理部为副主任,各科主任及护长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监测室(兼职)及各科室监控小组(兼职)。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

3、每季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通报上一季存在问

题,整改跟踪效果及本季度环境卫生监测、消毒隔离检查、院感病例、耐药菌珠的监测以及ICU目标性监测等情况,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布置重点跟踪工作及下一季工作计划。

二、任务分工: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协调

全院各科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对发现问题,提出对

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制定有关全院控制感

染事务方案。

2、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

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目标性及基础数据、耐药

菌珠等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负责全院各类人

员院感知识培训。

3、医务科负责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

调查与控制工作,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4、护理部负责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5、后勤部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负责监督医院环境卫生管

理工作。

6、药剂科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监督临床严格执

行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

7、检验科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开展病原微生

物培养、分离鉴定、药敏及耐药性监测。

8、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师、护士负责本科病人及

各数据的监测工作,负责本科室职工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三、具体措施:

1、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普通病区每季度一次由临床

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护士进行物表及空气细菌监测,特殊病区每月一次。供应室每月进行物表、空气细菌及微

生物监测,严格执行消毒供应相关规定。并将相关数据按

时向院感科汇报,院感科根据情况进行抽查或复查。

2、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临床科控制医院感染兼职监控医

师,对本科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控,发现病例按规定上报

院感科。院感科每月按科室病人数抽查病历,发现漏报,累计达一定漏报率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消毒隔离检查:由护理线消毒隔离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消

毒隔离检查、院感科不定期组织医务科、护理部及后勤科

进行消毒隔离检查及清洁卫生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并进行效果跟踪。对反复存在问题,要求科室进行

自查自纠并按相关标准进行扣分。

4、耐药菌珠监测:临床科主任及检验科负责对科室住院指标

性病人及长期病患者和长期卧床病人进行耐药菌监测,并

将相关数据每月向院感科汇报。院感科根据相关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每季向临床科室公报耐药菌珠情况及相关数

据,并监督做好床隔离。

5、ICU目标性监测:从2010年开始,对ICU进行目标性监

测,设计重点项目(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

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等),每月追踪数据,收集

好基础数据,为日后分析打基础。

6、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控制目标监测:2011年8月开始实施,

由医务科、药剂科和感染科进行质量控制,每月对25%的

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根据监测、点评结果,对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给予通报。

7、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由科主任、护长等感染委员会成员进

行每季一次对本科职工实施在职教育。重点是开展医院感

染诊断标准、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

新毕业及新调入本院的医、护、药、技人员、实习生由院

感科落实岗前培训教育。

四、存在不足:

1、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不足,无专职人员,落实各项监控工作

量大,对抽查欠全面。

2、供应室、胃镜室合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分析等方面做得

不够,给科室指导意见不足。

4、环境监测存在部分科室漏监测情况,常规监测有待进一步

完善。

5、院内多重耐药菌珠情况不断增加,部分医务人员床边隔离

意识不强。

6、血透、术科目标性监测未开展。

7、信息平台有待建设。

五、整改措施:

1、对供应室、胃镜室提出合理化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

完善。

2、计划在2012年开展出血透、术科目标性监测及抗菌药物

使用率监测。

3、对医院感染控制及监控逐步形成形成网络状管理,做好综

合目标监测及基础数据收集,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

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菌珠的监测。加强

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口腔科、手术室、ICU、血液

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消毒供应室)等物表及空气细菌

监测的管理。不定时对清洁卫生进行专项检查,查找问题

进行整改,并要求科室进行自查自纠。加强对医院感染控

制重点项目(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的

管理;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

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严格对消毒药

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做好

院内感染监测,定期对院内感染病例、医院多重耐药菌珠、特殊科室目标性的监测,收集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

现危险因素,及时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4、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实行科室、医务科、医

院病历总质控三级查漏,杜绝院内感染、传染病漏报现象,对漏报病例人员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及批评教育。

5、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

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好医疗垃圾、医疗废物的管理

工作,保证医疗垃圾通过正确渠道处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感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指导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XXX医院感科

2011年12月15日

推荐第4篇: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总结

2015年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有效保障。我院今年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要求,严谨认真的开展工作,较好的完成了今年的院感工作。现将今年的院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医院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要求,完善和优化各种规章制度,使其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优化术前局部清洁、消毒流程,杜绝或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依据工作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并落实到位,较好的进行了院感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充分发挥医院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认真检查落实各项院感规章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四、根据计划对医院全体人员进行了四次院感知识的培训,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预防、控制感染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对医院保洁员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及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其院感基础知识及防控技能,做好个人防护。

五、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和反馈,对于每月检查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讲评会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及复查。

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协助医务部、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监测工作。

七、每半年邀请成都市疾控中心对我院各科院感监测项目进行强检,所有监测项目均合格。

八、严格执行传染病上报制度,进行全员培训,让上岗人员均清楚上报流程及方法,并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所有传染病人均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出院时做好终末消毒工作,无一例交叉感染发生。

九、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院感管理小组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专管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十、各科室严格执行“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感控监测项目”,对高风险科室、环节空气检测、手的消毒效果检测、物表消毒效果检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检测、医疗器械、无菌包灭菌效果的检测。均每季度进行一次,均合格。高压灭菌器每周做一次生物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器每锅做生物检测,每半年检测一次污水,均合格。

十一、2016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有关院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新知识、新进展,不断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将院感管理工作做得更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年12月30日

推荐第5篇: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2010年全院共收治住院病人5470例次,出院病人5466例次,检查出院病历5282份,实查率96.63%,发生医院感染病例37例,其中内科20例,外科14例,妇产科3例。未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现象。医院感染率为0.68%。(见表一)

2009年0.80.9000.830.8600.7300.2400.680.

3二、各科医院感染率比较

2010年全院医院感染率为0.68%,其中内科感染率为1.01%。外科感染率为0.86%。妇产科感染率0.09%。

三、感染部位特点

表二2010年37例次医院感染病例部位及构成比(%)感染例次3122910

1构成比8.1132.435.4124.3227.032.70

四、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情况

2010年全院开展各种手术889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0例次,手术切口感染率1.12%。无菌切口感染率0.表三 2010年手术部位目标性感染监测情况妇产科34041.18

切口类别手术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Ⅰ类23600

Ⅱ类34041.18

五、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0年住院病人出现细菌耐药性菌株25例,耐药菌名称为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溶血葡萄球菌【MRCoN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中间葡萄球菌【MRSA株】。发现后及时通知科室采取隔离措施,无交叉感染发生。详见表五。

科室标本种类标本数细菌名称

内科中段尿3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

中段尿1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

痰液2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

痰液2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

痰液1溶血葡萄球菌【MRCoN株】

咽拭子1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

口腔分泌物2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

外科切口分泌物4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

伤口分泌物2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

伤口分泌物2溶血葡萄球菌【MRCoN株】

传染科痰液2大肠埃希杆菌【产ESBLs株】

痰液1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

痰液1溶血葡萄球菌【MRCoN株】

痰液1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

六、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10年全院共收治住院病人4976例次,出院病人4973例次,检查出院病历4808份,实查率96.68%。

使用抗菌药物1956份,抗菌药物使用率40.68%。合理使用1885份,不合理71份,合理使用率96.37%。

一联使用1357份,占69.37%。二联使用538份,占27.51%。三联使用84份,占4.29%。

2009年 41.851.248.245.6137.7640.3646.8642.1841.2942.8540.9741.2343.

212010年 50.139.1134.336.840.7535.7443.8942.2848.138.6632.4733.439.6

3七、环境卫生、消毒灭菌学监测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全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采用监测1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并提

出整改意见,要求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发生。(详见表八)

监测项目标本数合格数不合格数合格率(%)

空气(间)114111397.37

物表2928196.5

5清洁洗手3427779.

41灭菌物品42420100

消毒胃管330100

使用中消毒液38380100

氧气湿化水52340

咽拭11110100

紫外线灯管126117992..85

合计4023792394.27

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情况

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在职人员、新上岗职工、实习生及清洁工培训共8次,参加人数303人次。

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清洁工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实习生医院感染控制与职业暴露、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及管理、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医院感染与感染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考试1次,参

加人数171人。

九、消毒隔离措施检查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周不定时到科室检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科室的医务人员在

治疗及操作过程中,能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存在问题:①病区环境不够清洁,治疗室物品放置凌乱。②无菌物品有过期现象,有时无菌物品

与一般物品混放。③使用中的消毒液未注明开启时间,有时超过期限未及时更换。④科室仪器使用时,表

面污染未及时清理。⑤手卫生不到位。⑥个别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未戴口罩、帽子。

十、科室送检标本及检出细菌情况

检验科每季度统计科室送检标本及检出细菌情况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汇总分

析,并在每季度的院感通讯上反馈,使相关科室了解本院常见菌群变迁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情况,以便指导

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十一、污水处理及医疗垃圾

在日常工作中,督促清洁工收集、运送及交接好本院的医疗垃圾,不定时检查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与总务科反馈处理。

十二、总结分析

1.、2010年监测的数据与2009年相比,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2009年监测的数据。下呼吸道感染位于

第一位,手术部位感染位于第二位,泌尿系感染位于第三位。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Ⅱ类手术切口感染

率1.18%,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6.98%。低于卫生部规定的二级综合医院感染感染率的要求。引起感染因

素是多方面的。①危重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②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发生逆

行性感染。③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与患者污染的切口有关。④年轻医师手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⑤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及无菌技术操作有待于加强。⑥术后护理宣教未到位等其它因素有关。应引起大家重视。希加强

各环节的无菌操作及管理,尽量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2、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2009年,这与临床医师的观念提高及加强监督有关。

3、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以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主。

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部位感染。

推荐第6篇: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染科专职人员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回顾性监测2年以后,在2009年拟开展目标性监测。并至少做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科每1-3个月对全院 各科室抽样监测。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监控护师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重点部门科室每月监测一次。主要由护士长或兼职监控医务人员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 (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环氧乙烷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质控科的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功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置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和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更换用水,每周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呼吸机管道应遵照国家或国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指南”定期更换、消毒。

5、内镜的清洗消毒应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6、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1)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刻以含氯消毒剂擦洗。

(2)清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凉干。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8、医院应该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传播途径,对感染性疾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五、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律性和依从性: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手卫生指南》,制作各类宣传图片,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宣传、教育。努力促进手卫生设施的逐步改善,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律性与依从性,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手卫生方面的工作,将是第三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的重点项目。为了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更好地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检查,医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临床重点科室应安装干手设施和非手触式水龙头设施,购入一些手消毒剂,解决医护人员在进行连续性诊疗的间隙手卫生工作欠缺的问题,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连续诊疗时使用。

1、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液和侵入性诊疗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隔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血透室、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

2、手消毒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4)脱手套后。

六、职业暴露的预防

根据国家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规定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要求,重新或调整“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制定相应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医院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处理、报登记,接受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的咨询指导。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健康安全。

七、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

2.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八、各科室应该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推荐第7篇: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大章镇中心卫生院感染控制方案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控制方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医疗环境。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业务院长担任主任,各临床医技及相关职能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提任委员。各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使管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感管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院工作进行布置,组织制定卫生院及各科室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进行质量监督评价,提出措施及建议。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感染病例上报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奖惩制度,一次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保洁制度,建立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液的使用浓度、更换时间等,输液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各科室物表和消毒液监测制度,消毒及监测登记制度等,并定期检查,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如无菌器械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感染率、漏报率、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等。及时反馈,与目标责任制及奖惩挂钩,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医院感染的监控

1、开展感染率及漏报率的监测,由感管科每月对全院进行前瞻性调查,进行重点科室目标性监测。各管理小组填报感染病例报表。 1 感管科统计全院的感染率,部位感染率,漏报率及科室感染率、漏报率。每月进行双向反馈,漏报率必须控制在≤10%,院内感染率≤10%。

2、抗生素使用率:每月及季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反馈。及时通报到各科室,逐步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

3、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监测:定期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输液反应或重大事件,由科室及时上报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预防及有效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三、微生物学监测

1、根据县疾控中心对我院灭菌物品、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进行的监测反馈结果,问题严重的到科室召开专题讨论会,提出整改措施,各项指标必须达标。

2、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器械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感管科监督检查“三证”,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其供货质量,使用后集中回收率100%。

3、新建设施标准审定:对新建设施进行布局、环境卫生学指标检测,提出审定意见。

4、所有耐湿热的器械全部使用高压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消毒液浸泡器械。

5、保证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四、医院废物处理及消毒

1、各科室医疗污物分类密封后进行焚烧。

2、一次性医疗废物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回收。

3、洗衣房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收、送衣物车洁、污分开,洗衣房对工作人员被服及病人被服分机洗涤、消毒。

五、继续教育

1、有计划地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外出学习或院内办学习班、讲课、科室专题讲座、考核等形式完成培训,并有记录。

2、将各种培训资料发放到科室,由各感管小组根据院感管科布置的培训任务组织本科室人员的培训,每年组织全院性考核1-2次。

六、院感管科工作人员需经常深入病区,指导、检查、接受咨询、落实各项制度,并进行质量考评。

推荐第8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011年)

在医院整体工作的统一规划部署下,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南通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相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际,制订2011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并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常规要求开展工作。

1、制订全院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制度,专业技术知识

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有考核、有记录)培训率>90%,合格率>85%。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2、进一步完善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

进行检查和指导。

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职责,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督导。

4、医院感染质量考核至少每月一次,向临床科室书面反馈检查结果,

提出整改措施。

5、每季度召开一次临床监控员会议,总结季度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整

改效果,学习医院感染新知识、新要求、新进展。

6、每季度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协调和解决医院感染相关问题,

出席人员不少于委员会总人数的3/4。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监管

1、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

提出措施并指导实施。

2、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负

责人报告。医院感染发生率应

3、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

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积极开展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院感染管

理组织及相关科室,漏报率

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须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时限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医院感染病例。

6、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进行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

消毒、灭菌效果等监测。

7、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

行监督管理,对医院购入的此类用品审核的产品相关证件复印件进行保存。

8、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

作提供指导。

9、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10、积极参加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1、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重点科室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并认真落实、督导。本院重点科室包括:手术室、胃镜室、产房、母婴同室、供应室、口腔科等、人流室、换药室、治疗室。加强供应室管理,尤其是组织、设备、质量建设进一步充实到位。

四、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药物人员的自身防护

1、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2、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

生、手消毒规范,并加强考核。

3、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因职业暴露而受感染。

总之,重点抓医院感染管理中各项措施的临床落实,依法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防医院感染于未然。

推荐第9篇: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科〉工作职责

在院长和主管院长领导下 ,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 科 ) 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工作职责如下 : ( 一 ) 根据国家和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 拟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案、实施计划及科室职责 , 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 , 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 ( 二 ) 负责组织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及考核。 (

(三) 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 , 定期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进行监督、监测 , 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 , 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和采取措施并组织实施与效果评价。 ( 四 ) 己被确定医院发生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 , 针对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人群采取控制措施 ,\' 监督实施。 ( 五 ) 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资质进行审核 , 对其使用和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 六 ) 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 , 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的专题研究。 ( 七 ) 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的最新动态 , 定期向全院通报。 ( 八 ) 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 协助拟定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规

章制度 , 并参与监督实施。并及时掌握本院耐药菌的动态。 ( 九 ) 当医院发生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暴发趋势时 , 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 并在第一时间到现场 , 开展调

查 ,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调查结果提交主管领导 , 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推荐第10篇: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创建优质医院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尽量提高血培养送检样本比例。

6、无菌切口感染率≤0.5%

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95%

9、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

10、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11、医院感染暴发为“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

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抗生素使用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控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

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内感染控制科,院内感染控制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细菌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每1-3月进行监测一次,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监控护师及科室监控护师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不要时做好记录。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主要是脉动预真空高压锅,快速灭菌器等,按照规定由供应室及使用科室按要求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植入材料器械每锅进行生物监测。并对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做好记录。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

(5)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降低相关感染率。

重症医学科、神经外一科、神经外二科、CCU病房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感控科监督执行,并汇总分析,定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6)开展新生儿感染目标性监测:儿科、妇产科填写监测表格,感控监督指导执行。

(7)开展透析相关感染监测:透析室等相关科室发现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填写监测表格,感控科、医务科、护理部监督执行。

(8)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介入科、ICU、新生儿病房、产房、口腔科、检验科,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并及时上报,感控科每月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检查监督,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9)继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临床科室及时送病原学标本,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按照《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方案》,立即电话报告感控科、临床科室,感控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10)每年至少召开2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

(11)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

感控科调查分析,医务科、护理部监督,科室感控小组负责执行。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贯穿于医疗活动中

(1)消毒灭菌产品的管理:消毒灭菌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

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设备科、药剂科按照相关制度把好入口关,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务科、护理部监督;院内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时证件审核、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医务科、质控科、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在全院所有手术科室开展围手术期用药和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各手术科室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SOP》,手术室、供应室配合完成。感控科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执行。

(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等。

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6学时。

5、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

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院内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定期检查监督。

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总务科对医院污水处理负责。

6、职业暴露的预防

配合防保科,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理、登记,及必要的预防注射,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7、科室应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一月八日

第11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新华常亚峰内科诊所

2011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在院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协作,全所人员参与,共同开展与院成我所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流行与爆发。

1定期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例会,明确负责分工,协调解决感控措施实行中存在的问题。

2充分发挥临床感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病制度,尽早送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有效治疗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流行与爆发。

3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重点科室特殊情况家属加强监测。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大于等于98%。使用中消毒剂合剂率为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今年落地每季度开展一项目标监测,如手卫生,听诊器,桌面等。

4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露事件。

5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实行医院感染爆发预警报告。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爆发性流行。杜绝恶性医感事件的发生。

6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爆发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

7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院外及院内形势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定岗前培训。 8将手卫生与职业暴漏防护问题纳入本年度防感工作重点。

9定期自查,结果纳入质量考核。

年月日

第12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2对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③每月对科室的环境、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作好传染病的上报工作。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e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四。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五、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六、科室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恶性院感事件的发生。

七、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流行、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

八、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加强岗前培训。

第13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新的一年里,结合省卫生厅的“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的复评标准”,提高我们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质控持续改进工作的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重点科室特殊情况加强监测。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今年落实每季开展一个项目目标监测,如手卫生、听诊器、电脑键盘等。增加产房、手术室卫生员手采样。

四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五、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病区落实探视制度。

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七、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积极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恶性院感事件的发生。

八、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流行、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

九、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本年度院感工作重点。

一、定期自查,结果纳入质量核考。

勐腊县人民医院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二日

第14篇: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控制方案,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医疗环境。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

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调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业务院长担任感管委主任、医务部主任、感染管理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担任副主任,各临床医肢及相关职能部门科主任(副主任)及重点科室护士长提任委员。感染管理科由2名专职人员组成,一名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各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使管理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感管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院工作进行布置,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进行质量监督评价,提出措施及建议。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全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感染病例上报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奖惩制度,一次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保洁制度,建立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液的使用浓度、更换时间等,输液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各科室空气、物表和消毒液监测制度,消毒机监测登记制度等,并定期检查,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如无菌器械合格率,消毒液合格率、感染率、漏报率、切口感染率、药敏检测及抗生素使用率等。及时反馈,与目标责任制及奖惩挂钩,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医院感染的监控

1、开展感染率及漏报率的监测,由感管科每月对全院进行前瞻性调查,进行重点科室目标性监测。各管理小组填报感染病例报表。感管科统计全院的感染率,部位感染率,漏报率及科室感染率、漏报率。每月进行双向反馈,漏报率必须控制在≤10%,院内感染率≤7%。

2、抗生素使用率及病原学检查监测:每月及季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反馈。及时通报到各科室,逐步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60%以下;微生物送检率达到50%以上,规范标本的收集方法及细菌培养。

3、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监测:定期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监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输液反应或重大事件,由科室及时上报医务部、药剂科、护理部和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预防及有效的控制措施,并进行分析和得出结论。

三、微生物学监测

1、每月对全院的空气、灭菌物品、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问题严重的到科室召开专题讨论会,提出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检查(1-2次/周)。各科进行消毒液浓度监测。每月进行上述相关项目检测。重点科室重点监测,各项指标必须达标。

2、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器械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感管科监督检查“三证”,并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其供货质量,使用后集中回收率100%。

3、新建设施标准审定:对新建设施进行布局、环境卫生学指标检测,提出审定意见。

4、所有参耐湿热的器械全部使用高压灭菌,尽量避免使用消毒液浸泡器械。

5、根据卫生部对内窥镜室医疗器械消毒规范,制定科室制度,并监督执行。

6、保证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四、医院的污物(水)处理及消毒

1、各科室医疗污物需排放至医疗废水专用下水道,医疗污物分类密封后才能投放垃圾暂存间。

2、医疗废物由保洁部派专人统一收集后,送“金川公司”统一处。

3、污水处理每季度采样送市疾控中心监测,并提供结论资料。

4、洗衣房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收、送衣物车洁、污分开,传染病被服病房封闭送洗衣房后单独消毒洗涤,洗衣房对工作人员被服及病人被服分机洗涤、消毒,感管科定期监测。

五、继续教育

1、有计划地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外出学习或院内办学习班、讲课、科室专题讲座、考核等形式完成培训,并有记录。

2、将各种培训资料发放到科室,由各感管小组根据感管科布置的培训任务组织本科室人员的培训,每年组织全院性考核1-2次。

六、感管科工作人员需经常深入病区,指导、检查、接受咨询、落实各项制度,并进行质量考评。

感染科

第15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010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009-12-18 09:31:39|分类: 工作计划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的一年里,结合省卫生厅的“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的复评标准”,提高我们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认真履行各自相关职能,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质控持续改进工作的发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

特制定2010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

室的操作、消毒。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

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重点科室特殊情况加强监测。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今年落实每季开展一个项目目标监测,如手卫生、听诊器、电脑

键盘等。增加产房、手术室卫生员手采样。

四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五、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病区落实探视制度。

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七、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4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积极预防医院

感染暴发性流行,杜绝恶性院感事件的发生。

八、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流行、暴发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时内完成逐级上报。

九、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

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

十、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本年度院感工作重点。

十一、定期自查,结果纳入质量核考。

第16篇:医院感染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作者 田彩虹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转变观念,提高防范技能,健全管理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规范和提高,控制意识逐步加强,控制措施得到落实。结论 采用各种管理手段,\"过程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管理意识,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成效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重大课题。特别近几年来,新、旧传染病的流行,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概率,另外,随着医院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和应用,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诊疗环境,结合我院近几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体会如下。

1健全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实规章制度

1.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保障。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感染办、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检验科、总务科等科室主任及病区护士长等为委员;下设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各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监控医师、护士任成员,形成完整的三级管理体系。各级组织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1.2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感染办制定了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1.2.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例会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制度等。

1.2.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各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就工作内容制定的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门急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等。

1.2.3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是根据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原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合

具体的工作过程,制定的程序化的规则:如气管插管操作程序、留置导尿管的操作程序、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流程、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 1.2.4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结合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院管理的实效进行考核的规定。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消毒灭菌效果考核评价标准、消毒隔离效果考核评价标准等。

2加强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意识

2.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2)。(1)医院领导重视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专职人员每年参加省卫生厅、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及时获取感染信息,更新感染知识。感染办主任每三年参加一次全国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感染知识新动态,各种监控措施的持续改进,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除此专职人员还博览专业杂志及有关书籍,从而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2加强全员感染知识的培训

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医院感染发生和发展是错综复杂的,涉及到许多环节,涉及到临床、医技、后勤和行政等多个部门,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必须普及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对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医师和护士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每年的培训要达到相应学时,合格后方能上岗,培训记录可作为职称晋升参考。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能够重点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的隔离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空气、物体表而、手的采样方法,标本的采集(留取、运送)等,并能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工勤人员进行基础卫生学和

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清洁与污染的区别,简单消毒、隔离方法,洗手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等。对病人及陪视人员,采用宣传栏、和入院须知等形式对他们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增强清洁、卫生观念,配合落实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及陪住制度,规范他们在医院的行为。

3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监测

3.1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大力推行\"标准预防\"预防的理念及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正确执行接触隔离、空气隔离(3)。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因此,洗手是切断通过医护人员操作而导致感染的关键。在手卫生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感染办将洗手六步方法,做成彩色图片,张贴在每个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及门诊的水龙头旁,全部科室换成非手触式水龙头。每位医务人员配备手消毒剂,特别强调每进行一项操作前后和接诊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感染办经常巡视、提问、检查、指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进行消毒操作。既要注重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也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特别要注意HIV感染的防护,所有手术患者必须进行术前HIV初筛,对疑是HIV感染和具有HIV感染可能的患者必须进行监测,对HIV阳性手术和急救手术,所有医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

3.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科室每月或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无菌物品等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感染办和检验科每月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等重点科室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协助科室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使医院感染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3.3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天深入科室,通过查看病历、查房、向经治医师了解等方式,掌握感染病例的详细情况,及时督导感染控制措施。感染病例经治医师必须24h内报感染办,发现感染病例迟报或漏报,则根据医院相关制度对科室和经治医师进行不同处罚。感染办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反馈,每季度公布感染率前几位科室的感染率、部位分部及致病情况。

3.4手术切口目标标性监测

为了解我院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情况,我们于2010年9月1日始,有计划地开展科室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即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始,每天按照调查表进行登记,月末进行汇总、分析、反馈。主要登记调查科室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前、围手术期、手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了解该科室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3.5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首先严把采购订货关,采购部门认真审查“三证”,感染办定期限进行审核,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医院。其次把好质量验收关,采购部门严格查验包装、特别注意包装上的灭菌方法、有效期等标识,保证合格产品用于临床;科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外包装及有效期,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再是把好用后处理关,所有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分类置锐器盒或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密封扎口,科室日产日清,医院专人回收,有交接记录。

3.6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要求临床医师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避免由于滥用抗菌药物所致有菌群失调、深部真菌感染的出现及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我院医务科还制定了“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抗菌药物

使用权限,督查和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反馈抗菌药物使用结果,干预滥用抗菌药物。

4、注重日常工作,持续质量改进

4.1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使用

为了便于掌握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动态以及影响及制约医院感染的因素,我院感染科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内容包括:科室感控小组名单、职责、年度计划、各科消毒的监控记录,职业暴露登记及处理,月质量监测登记等。医院感染管理手册是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真实再现,系统、规范、连续地记录自我检查及感控科反馈的监测信息和评价结果,使科室领导及时了解本科室医院感染现状和规律,以便积极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内容具体,工作责任和质控指标明确,对监控员工作具有指导性。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使用,加强了监控小组的管理理念,对科室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全方位指导,既规范统一科室监测方法与流程,避免偏差和遗漏,也提高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2009-2010年全院常规项目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84%。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使用,更新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理念,提高了全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与教育培训管理等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4.2质量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有医疗活动,医院感染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医院感染管理就是要将人为因素或者医源性因素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为此,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监测,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易感染部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就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发生了。如: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出现为早期发现胃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经过一段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在消化内镜的使用中,如果不解决消化内镜的消毒问题,消化内镜可能成为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新途径,为此,我们制定了内镜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来解决此问题。但内镜的清洗消毒解决了,可能我们又发现消毒方法会带来对内镜的损害,我们又会寻找有效的、

低腐蚀的内镜消毒方法,这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为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该将此方法作为制度,避免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缺乏连续性和过于表面化的状况。

并根据卫生部新的法律法规文件,对有关制度及时修订,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医院感染管理能依法监控,科学指导,有的放矢,规范管理。

医院质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效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5)标(4)。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坚持以监测为基础,管理为手段,控制为目标,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秦小平、医院感染管理使用指南[M]、医学出版社、2004 【2】盖显英、王成玉、董英华等 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 【3】胡小兵、李松黎巴嫩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4】冯友惠、王琴、尹金贵等 录入ISO质量标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 【5】邹丽华、王卫兵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8

第17篇:病理科医院感染控制

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二、病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人员准入制度

四、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五、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制度

六、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操作安全规程

七、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八、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九、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十、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

一、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二、病理科医院感染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病理科对冰冻切片中有害样品的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四、病理科冰冻切片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五、病理科环境安全保卫制度

一、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成员:

1、组长:病理科主任:王少峰

2、组员:病理科工作人员:李晓萍、薛金霜

病理科感控安全员:王立伟

职责:

1、对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事件处理统筹安排。

2、定期检查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进行相关知识及法规的培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环境的安全应急处理演练。

3、在发生突发感染控制和环境的安全事件时,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的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

4、安排有关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救治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报请医院感染控制与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上报上级领导及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二、病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 目的:对医院工作者及患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发生紧急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反应灵敏,从而遏制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设施规范管理到位

3、主动监测反应及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广西医院病理科内部的、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排出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其他污染事件。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

(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人员组成与职责任务

(一)人员组成:病理主任: 组员:病理科副主任:;病理科感控安全员:

(二)职能与工作

1、制定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防护措施,规划对病理科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2、制定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病理科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科室设备的配臵、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

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有害物质的排放应有记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病理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三)应急控制措施

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医务处、保卫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

三、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人员准入制度

1、病理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病理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体检合格后建立健康监测档案,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方法,能独立进行日常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工作。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原则和上报程序。

6、在满足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是自愿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风险,必要时在生物安全知情书上签字。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上岗工作。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保洁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臵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

四、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

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1、科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臵于显见易读的位臵。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臵。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臵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五、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制度

1、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易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臵和丢弃,只能放臵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六、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

操作安全规程

1、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每次取材后取材医师必须清洁取材台面和下水槽,台上物品和样本摆放整齐。

5、每天取材后台面用紫外线灯消毒。

6、感染冰冻样本取材后台面即刻用福尔马林液冲洗,器械用消毒液浸泡。

7、取材器械消毒液每周一上午由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8、取材后的样本及废异手套按规定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9、注意保持工作室内空气的流通。

10、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11、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12、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七、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

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1、科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臵。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八、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臵和丢弃,只能放臵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九、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臵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附1)。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臵同(4)。

6、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臵同(4)。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二)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按院感染科指示进行。

2、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臵,严格管理。

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三)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十、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

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

(一)易燃及可燃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二)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十一、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紧急情况

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 分类:科室制度

(一)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原则

1、在实验室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时,都要遵循“安全第

一、救人第一”的原则。

2、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或安全员以及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紧急者可直接拨打报警电话(如火警等),同时报告具体事宜: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的伤势情况及损失情况。

3、立即通知医院抢救小组迅速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现场的其他人员。

4、做好现场的消毒、清理工作,调查事故原因,将调查报告上报院里。详细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的经过。

(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1、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

(1)工作人员一旦被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应脱去隔离衣,立即冲洗伤口、挤出局部血液,用碘酒和75%酒精消毒。

(2)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安全员受伤的原因及可能污染的病原,根据所污染的病原情况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如被HBV等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其它相关疫苗;如被HIV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两个小时内服用AZT等抗病毒药物。

(3)科主任向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科报告,院内感染科负责记录备案。 (4)将其正确的医疗资料存档,分析事故原因,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经过。

2、打碎或溅出传染性物质

(1)如不慎打碎污染了传染性物质的容器或小瓶及包括培养物在内的感染性物质溅出,应先用一块布或纸巾盖上,再把消毒液倒在上面,至少作用30分钟,才能把布或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清理走。

(2)玻璃碎片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污染区域应用消毒液擦拭干净。

(3)将布、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放入盛污染废弃物的容器里。 (4)上述操作均应戴手套进行。

3、离心管碎裂

(1)当没有密闭离心桶的离心机正在运行时离心管发生了破裂或怀疑破裂时,应关闭开关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

(2)通知生物安全员,在生物安全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必要时,在一层手套外再戴一双手套,夹取碎片时要用镊子。 (4)所有打破的管子、玻璃碎片、套管、及转轴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消毒液里(10%“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高压处理。

(5)离心杯应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用清水洗净,干燥后再使用。

4、危险化学药品溢出

(1)向生物安全员或科主任通报情况,同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疏散现场不必要的人员撤离现场。

(2)照顾可能已经受化学物质污染的人员并采取适当的医疗处理措施,较为严重的伤害者应立即被送至急救室或特定的医院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将其医疗资料存档。

(3)如果溢出物是易燃品,熄灭所有明火,关闭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4)避免吸入溢出物的挥发气体,如果安全的话,需要进行通风。 (5)将溢出物清理干净。

5、实验室火灾

(1)实验室一旦发现火情,发现人应立即用楼道中间位臵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并迅速报告科主任或消防安全员(值班时报告保卫科和总值班)。

(2)如是初起小火,在科主任的组织及保卫科协助指挥下,协同在场人员进行灭火;如情况紧急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119”,告之火灾地点、时间、类型、事态、损害情况和报警人身份。同时报告医院疏散指挥组进行疏散。

(3)在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的情况下,要“统一组织、镇静有序、避开火源、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4)被疏散人员通过楼梯时应靠右侧行走,留出左侧便于抢救伤员和抢险人员通过。

(5)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资料。

(6)离开危险区域的人员不要围观,应迅速倒疏散指定集合地点集合以便清点人数及时汇报。

6、实验室断电

(1)实验室检验设备均配有UPS电源,防止瞬间断电对检验工作的影响及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2)如发生瞬间断电,对实验室正常工作基本上不会有影响。但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在正常供电后,应对冰箱等所有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如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无须采取措施;如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持续报警,应立即通知配电室或器械维修组(夜班通知总值班)。

(3)如实验室发生非瞬间的断电,应立即通知总务科(夜班通知总值班),并询问停电原因及时间,如被告之是医院一路或双路电停止的情况,会立即启动“医院防停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医院恢复正常供电之前,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应将仪器设备的开关暂时关闭,待恢复供电之后,重新开启设备。如仪器出现异常,采取同2的措施。

十二、病理科医院感染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按照“P2”级实验室要求设计和操作,并设臵单独的洗手池、洗眼器等设备。

2、工作人员上班穿戴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手套。

3、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标本取材室、制片室等的甲醛、二甲苯有害浓度应在规定范围内,每年检测一次。

4、检查标本前须戴手套、检查时不得触摸检查台以外之器具。

5、检查标本用过之器械用加酶清洗剂,清洗后送高压蒸气灭菌,手套等一次性物品按医用垃圾统一回收焚烧处理。取材后剩余的标本在保存期限后应作为医疗废弃物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6、工作中产生的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采用专用仪器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

7、工作后,检查台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传染病、肿瘤标本检查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检查台。

8、每日下班前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半年检测紫外线强度一次,并记录在册。

9、每半月清理暂留小标本一次,丢弃标本用黄色垃圾袋封口后焚烧处理。

十三、病理科对冰冻切片中有害样品的感染

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病理科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防止有害样品污染,对冰冻样本和特殊情况下送检的新鲜样本和剧毒标本,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此项措施,保障和维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一)对有污染的、传染性疾病离体新鲜送检冰冻切片的安全细则

1、在冰冻切片前应和手术室或手术科室主管医师联系,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传染途径,预防措施,必要时和感控科取得联系。当有污染的样本送到科室时,标本袋上应贴上经血传播隔离标识贴(红色圆饼贴),同时在标本袋的标签上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标本来源、感染病原。同时事先与其他冰冻切片病例预约时间分开,操作后及时消毒。负责冰冻班的当班人员负责样本的处理、使用工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不要污染其他无污染区域,工作人员均穿、,在冰冻切片以感染的组织标本时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鞋、工作服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操作。

2、冰冻切片工作时不要用戴手套的手摸暴露的眼睛、鼻子和皮肤。

3、不要戴着手套、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周围走动。

4、切片时必须严格按操作常规进行。刀具防护板和手柄锁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镊子,玻璃片必须小心,以免刺伤皮肤。装臵或拆卸仪器时,要防止仪器损坏而引起割伤。使用锐器如小刀、等工具都要求小心操作。

冰冻切片工作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要用有效的多用途消

毒剂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用紫外线灯消毒工作间。

5、冰冻切片后或新鲜送检检查的污染的样本要及时用固定液及时固定组织样本。

6、取完材后样本要按时进行处理。

7、实保持验室清洁、整齐,不要放无关的材料和设备,以防污染。

8、污染工作间不得饮水、吃东西和吸烟或使用化妆品。也不得储放食品或个人用品。

9、剧毒标本应告诉临床医师不可操作冰冻切片诊断程序。

(二)其它安全细则

1、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认真做好冰冻室的消毒工作,定时用消毒液消毒地面,定时进行室间消毒。

3、冰冻切片前必须认真掌握冰冻机的使用说明,如有必要,可进行适当的培训,保证仪器操作规范,确保人身、仪器设备安全。

4、非工作员,参观人员不要在处理污染样本时进入冰冻室。

5、消毒剂及时领取、配制,定时检查。定时进行冰冻切片机的消毒工作。

6、每天早晨清洁员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统一用消佳净100+水至10000按红、绿、白色拖把分别拖地一次。

(三)溢洒和接触污染物事故的处理

1、溢洒物质首先盖上纸巾或其他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材料,在溢洒地

区和周围倾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然后倾倒在吸收性材料上,等1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全部过程均应戴上手套操作,戴有手套的手应避免直接与已经消毒的溢洒物质接触。

2、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伤口、切口和溢洒、泼出的标本物质所污染的皮肤,均应彻底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同时应挤压伤口使污染的血液流出。

3、应将一切溢洒事故及有可能接触到溢洒物质的事件向科主任汇报,并做相应的事故记录,并给予合适的医学评价、监测、处理。

4、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75%乙醇溶液或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3~5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将污染物吞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如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柳州市人医院预防保健科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登记。

5、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其上30分钟,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四)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医学监测

1、上岗前必需进行个人全面体检。

2、按照医院要求每年体检一次。

3、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同血液或病毒污染材料有非肠道或粘膜接触,对原材料必须进行鉴定,有条件的要作病毒及抗体试验,如原材料呈HIV抗体或抗原阳性,必须报告,并做出医学评价。工作人员应在接触后6

周复查,并在以后定期复查(接触后12周和6个月)。

(五)污染材料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1、冰冻切片使用的器械,必须放在工作地点防刺穿的金属或塑料容器内,这些器械在清洗和分装前先用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晾干。工作人员在消毒和清洁时必须戴手套。

2、怀疑被污染了的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应放在实验室专一的容器内,用高压蒸汽或其他消毒方法消毒并清洗。

3、冰冻切片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放在工作地点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所有的污染物质最好都在工作区内消毒;也可将污染物放在容器内封好,然后从工作区运至中心处理地点处理。

十四、病理科冰冻切片感染控制

与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结核杆菌属于二类,BSL-3。WHO将结核杆菌生物危害等级定为Ⅲ级;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三类,BSL-2。而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理科工作人员在进行冰冻切片诊断工作时高度存在感染上述三种病原微生物的风险,有通过锐器破损皮肤而感染工作人员的机会。在实验室操作上对于有高风险的人员,如免疫缺陷者,要严格限制进入。严格执行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对有感染的病例如要开展冰冻切片诊断,临床必需提前一天到病理科预约并提示患者感染的种类。

2、术中执行冰冻切片时,对于刀具和锐器要有警示,要用专门存放锐器的容器盛装。在个人防护上,要求穿隔离衣,戴手套操作,出实验室时应将隔离衣脱下;在可能接触病原时要戴一次性使用的手套,但不要戴手套摸暴露的眼睛、鼻子和皮肤和接触清洁表面(如电话等),脱去手套后要洗手;取材进行操作时,要进行面部保护,如套口罩、眼罩、面罩等。要有泡手消毒缸和洗眼台。

3、不要戴着手套、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周围走动。

4、在受到任何污染时和工作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

5、在进行接触HIV材料的工作时,应关冰冻切片室的门,并且在门上贴上“生物危害,请勿进入”的标志。

6、严格控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冰冻切片室,

7、每天早晨清洁员按污染区统一用消佳净100+水至10000分别拖地一次。

8、溢洒和接触污染物事故的处理

(1)溢洒物质首先盖上纸巾或其他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材料,在溢洒地区和周围倾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然后倾倒在吸收性材料上,等1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全部过程均应戴上手套操作,戴有手套的手应避免直接与已经消毒的溢洒物质接触。

(2)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伤口、切口和溢洒、泼出的标本物质所污染的皮肤,均应彻底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同时应挤压伤口使污染的血液流出。

(2)应将一切溢洒事故及有可能接触到溢洒物质的事件向科主任汇报,并做相应的事故记录,并给予合适的医学评价、监测、处理。

9、污染材料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1)使用的器械,必须放在工作地点防刺穿的金属或塑料容器内,这些器械在清洗和分装前先用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晾干,然后再包装和送高压消毒。工作人员在消毒和清洁时必须戴手套。

(2)怀疑被污染了的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应放在实验室专一的容

器内,用高压蒸汽或其他消毒方法消毒并清洗。

(3)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放在工作地点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所有的污染物质最好都在工作区内消毒;也可将污染物放在容器内封好,然后从工作区运至中心处理地点处理。

(4)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75%乙醇溶液或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3~5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将污染物吞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如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柳州市人医院预防保健科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登记。

(5)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其上30分钟,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有感染的病例一做完冰冻切片,病理技师立即对冰冻切片机实施消毒处理。

11、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医学监测 (1)上岗前必需进行个人全面体检。 (2)按照医院要求每2年体检一次。

十五、病理科环境安全保卫制度

(一)防火、防盗、防事故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科室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不安全的因素及苗头,并及时纠正和防范。

2、大门和办公室钥匙不交给科外人员使用,调离科室人员交回大门及办公室钥匙。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3、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值班时注意检查门、窗、水电关闭情况。

4、私人的重要物品、钱、物不放在办公室。

5、最后离开科室人员务必锁好大门。

6、科室时刻备好灭火器,以备急用,并定期检查使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二)应急事件的处理

1、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应急事件发生时,首先保持镇定,在场人员迅速组成领导小组,统一听从指挥。

2、立即拨打院行政值班室电话,报告情况。

3、根据应急事件性质,及时拨打救助电话,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三)节假日安全管理与防范

1、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凡节假日前,安排好值班、后备值班人员,及时将排班表上交医

院总值班室,以便掌握科室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

3、所有节假日值班人员,不得迟到、早退,禁止擅离职守。

4、节假日中的一切检查都要认真细微,病理报告做到准确无误,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5、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到各级主管人员的责任制度。

6、节假日上、下班前检查好门、窗、水电、气等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注意电源、火源。掌握消防设备、灭火器材的使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7、发现隐患或事故苗头及时解决或上报。

(四)安全责任人职责

1、组织本单位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做好技术安全和其它各项安全工作。

2、参加并主持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

3、注意本单位的事故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制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4、参加本单位各项事故的调查处理,定期参加安全工作检查。

5、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出现事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18篇: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创建优质医院及二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感染控制目标

1、医院感染总发生率≤8%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5、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尽量提高血培养送检样本比例。

6、无菌切口感染率≤0.5%

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95%

9、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

10、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院内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液透析相关血液感染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11、医院感染暴发为“0” 三.保证措施

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发挥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负责科室日常感控措施落实。

2、完善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抗生素使用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利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方法,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干预,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全院反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至少每年做现患率调查一次,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院内感染控制科,院内感染控制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细菌室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院内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科每季度对全院各科室抽样监测。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每1-3个月进行监测一次,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监控护师及科室监控护师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科定期检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指标。

(3).消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科室感控护士负责采样,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抽查督导,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不要时做好记录。 (4)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主要是脉动预真空高压锅,快速灭菌器等,按照规定由供应室及使用科室按要求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植入材料器械每锅进行生物监测。并对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做好记录。院感科定期检查。

(5)、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相关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降低相关感染率。

急诊科(包括ICU)、妇产科、外科、内科病房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院感科监督执行,并汇总分析,定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6)、开展新生儿感染目标性监测:儿科、妇产科填写监测表格, 感控监督指导执行。

(7)、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ICU、产房、口腔科、检验科,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等监测,并及时上报,院感科每月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检查监督,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8)、继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临床科室及时送病原学标本,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按照《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方案》,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临床科室,院感科专职人员现场检查指导,提出干预措施,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9)、每年至少召开2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并监督执行。

(10)、加强手卫生,逐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方法正确率≥95%

院感科调查分析,医务科、护理部监督,科室感控小组负责执行。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贯穿于 医疗活动中。

(1).消毒灭菌产品的管理:消毒灭菌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设备科、药剂科按照相关制度把好入口关,使用科室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医务科、护理部监督;院内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时证件审核、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在全院所有手术科室开展围手术期用药和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各手术科室按时填写监测表格,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SOP》,手术室、供应室配合完成。院感科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执行。 (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等。

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6学时。

5、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院内感染控制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定期检查监督。

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总务科对医院污水处理负责。

6、职业暴露的预防

配合防保科,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针刺伤的预防,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理、登记,及必要的预防注射,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7、各科室应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岳普湖县人民医院:院感办

二零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19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消毒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并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

(一) 墙面和门窗

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 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2.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备用。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

(一) 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清水擦 拭1次。

(二) 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 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 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

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

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 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一) 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

(二) 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二、病区常用物品

(一) 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二) 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 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使用手工或甩表机甩表后浸泡消毒;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纱布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

(四) 各种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

(五) 吸引瓶、引流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六) 餐具

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煮沸10-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

(七)

痰盂、便器: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晾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3分钟。

(八) 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新鲜蒸馏水冲净消毒液,置于灭菌容器干燥保存备用;

(九) 气管内套管: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洗必泰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过氧化氢浸泡30分钟。

(十) 止血带: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

(十一) 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

1.流动水清洗、晾干;

2.必要时用含氯消毒液250rng/L擦拭,作用30min后,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

(十二) 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

1.清洗、晾干;

2.血压计及听诊器适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麻醉用具处置

(一)一次性用具如: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刺包、穿刺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 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

(三) 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四) 硅胶螺纹管:

1.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后备用。

2.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五) 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

注: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

手卫生SOP

一、手卫生设施

(一) 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 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 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于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 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

(一) 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

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三)洗手方法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1.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 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 图1 六步洗手法:

三、卫生手消毒

(一) 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二)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三) 消毒方法

1.取2—3ml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符合上述消毒原则每

5、6条者,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四、外科手消毒

(一) 卫生用品:指甲剪、消毒皂液、非手触式清洗液出液器、一次性外科手消毒剂、无菌巾、灭菌洗手刷、计时钟

(二) 外科手消毒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3.手术中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三) 外科手清洗、消毒方法

1.洗手方法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②取适量的清洗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 注意事项

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2.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揉搓要充分;

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清洗液清洁双手;

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⑧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查,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3.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加强消毒,必要时关闭病房。

4.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后勤保障部主管等。

2.对医院感染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3.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5.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如隔离感染源或可疑感染源或保护性隔离其他患者等。必要时可采用停止手术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6.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7.调查小组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注: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

医疗废物管理SOP

一、分类收集

1.各医疗废物产生地设有放置医疗废物区域,并以文字标明医疗废物名称。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

3.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盛装量达到3/4时,应有效封口。

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运送

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

3.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4.运送车辆要有防渗漏、防遗散设施,易于清洁、消毒。

5.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三、暂存、登记

1.各医疗机构应有医疗废物暂存地,暂存地远离医疗、食品加工、人员活动区;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

2.医疗废物暂存地应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非专业人员不得接触。

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术切除的残肢时由殡仪馆火化,或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4.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得超过2天。

5.医疗废物转出后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6.产生和运送医疗废物的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处置

1.医疗废物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理,禁止转让、买卖。

第20篇:医院感染控制原则

医院感染控制原则

医院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工作经验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基本要求

1、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各种传染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要学习、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

2、医院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室内与室外自然风通风对流,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如排气扇),禁用中央空调。使用单机空调的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坚持首诊负责制。传染性强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转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4、医院要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落实到位。要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

5、医院要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力量,增强医务人员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6、医院普通诊室和其它病区要注意环境卫生、通风换气,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二、隔离工作原则

(一)发热门(急)诊

1、独立设区,与其它门诊、急诊相隔离,有明显标识。诊室消毒期间,应当有备用诊室。

2、近距离内有隔离卫生间。

3、有条件的,可以指定专门的检验室和放射检查室。

(二)隔离留观室

1、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无交叉。

3、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留观室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4、留观病人一人一室,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5、积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等。对暂时诊断不明,不能排除传染性疾病时,均需隔离留观。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病区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它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2、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无交叉。

3、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4、疑似病人一人一室,戴口罩,不得离开病房,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室内应当具备洗漱、排泄条件。

5、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有病人危重等情况确需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本指导原则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6、病区出入口应当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本指导原则要求。

(四)传染性疾病病人病区

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它病区(包括疑似病人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2、分设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无交叉。

3、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病区。

4、重症病人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传染性疾病病人的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常规病人。

5、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分隔无交叉,并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不得探视;如有病人危重等情况确需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本指导原则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7、病区出入口应有专人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符合本指导原则要求。

三、消毒工作原则

消毒范围:发热门(急)诊(包括指定的专门检验室和放射检查室)、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未指定专门的检验室和放射检查室的,应当加强对检验室和放射检查室的消毒。

(一)空气消毒

1、有人情况下:做好人员防护。3%过氧化氢喷雾20~40ml/m3,作用60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消毒1次。

2、无人情况下:①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天2~3次;②0.5%过氧乙酸喷雾,20~30ml/m3,作用30分钟;③3%过氧化氢喷雾,20~40ml/m3,作用60分钟;④活化后的二氧化氯,浓度为0.05%喷雾,20ml/m3,作用30分钟;⑤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雾,20~30ml/m3,作用30分钟;⑥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原液喷雾, 20~30ml/m3,作用30分钟。

以上化学消毒剂用作空气消毒均需在无人且相对密闭的环境中(消毒时关闭门窗),严

2 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每天消毒2次。消毒完毕后方可打开门窗通风。

(二)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或1000 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拖地)。

2、房间门口、病区出入口可放置浸有2000mg/L有效氯的脚垫,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保持脚垫湿润。

3、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物体表面可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其它物品消毒及处理

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

(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2)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消毒后的排泄物、分泌物可倒入病房卫生间。每天消毒痰具1次。

2、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要定时消毒,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便器、浴盆用1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前应当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3)每个诊室、病房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即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2‰过氧乙酸擦拭。

(4)病人离开救护车后,应当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3、污水污物处理

(1)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垃圾袋盛装,及时消毒处理,避免污染。

(2)使用后的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其它废弃物及时分类、消毒、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污染。

3 (3)现阶段污水处理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量,使总余氯量≥6.5mg/L。

(四)尸体处理

死亡病人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后,再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五)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四、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

(一)一级防护

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12层以上棉纱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二)二级防护

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三)三级防护

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doc》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银行工作总结医院工作总结安全生产总结财务工作总结酒店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工作总结社区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建工作总结其他工作总结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