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

2020-03-02 20:39: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A.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特殊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B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我们直接感觉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 感觉的分类

A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触、压、温度、痛)。

视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叫可见光

听觉:适宜刺激是振动频率为16-20000Hz的声波。 味嗅觉:味觉感受器是舌头和软颚上的味蕾。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其他都是复合的感觉。

嗅觉感受器是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它常和味觉联系在一起,产生复合的感觉。

B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及肌肉收缩程度的感觉。

平衡觉: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前庭器官兴奋——晕船,晕车

机体觉:反映内脏各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叫机体觉,也

2 叫内脏觉。

感觉的意义: A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初始的基础。

B 为适应生存提供重要的线索或依据(如痛觉报警)。

C 维持正常心理功能所必须的。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S=1/R ——反比关系

2、绝对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的下限)

几种常见事物的感觉绝对阈限

光:清晰夜空中可见30英里外的一烛光; 声:安静环境中可听到6米外手表的走针声; 味:可尝出9升水中放一茶匙糖的甜味; 触:可感到蜜蜂翅膀距脸颊1厘米处落下。

3、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差别阈限:刚能被觉察到的(50%的机率)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叫做差别阈限,此量值又可称为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

差别阈限和差别感受性成反比

感觉后象(aftermage):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

3 段时间的现象。

感觉的空间积累与空间融合

感觉的空间积累:感受器不同部位同时受到刺激所产生的

现象,是因反应整合在一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

感觉的空间融合:感受器把同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的反

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感觉印象的现象。

感觉的对比: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

1、同时对比: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2、先后对比: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引起感受性的变化,一般规律

(1)一种感觉的弱刺激,会提高另一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2)一种强刺激会降低另一种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3)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1、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共同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区别:感觉--对个别属性反映 ; 知觉--对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一个事物感觉越丰富,越精细,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知觉过程:

受具体感觉材料的驱动(data-driven proce)--自下而上的过程; 受经验概念的驱动(concept driven proce)---自上而下的过程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靠视,触,动觉来实现

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即距离知觉与立体知觉)、

2、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现实)的延续性、顺序

5 性的反映。

(1)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A自然界的周期现象 B计时工具 C自身的节律性活动、计数活动

(2)生物钟----人的节律性行为和生理过程所起的自动计时。 (3)时间估计

参与时间知觉的感官有听觉、触觉、视觉等,它们辨别时距的最高限度不同:

听觉----1/100 S; 触觉----1/40 S; 视觉----1/10--1/20 S.影响人对时间估计的因素:

A 人的活动内容 B 情绪态度 C 回忆往事时,与上述情况相反

3、运动知觉: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被组织起来,即产生主观的运动知觉

A 似动----没有运动刺激模式而知觉到运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是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游动效应 (2)动景运动 B 真动

4、错觉: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正常人经常发生,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不正确的知觉)

1.形状错觉----主要是由视觉分析器产生的视错觉.(1)垂直水平错觉 horizontal-vertical illusion (2)缪勒-莱依尔错觉 Muller-Lyer illusion (3)对比错觉 Delboeuf illusion (4)受其它线条影响而产生的错觉 2.时间错觉--长估与短估 3.方位错觉----飞行错觉 4.运动错觉 5.形重错觉 6.色重错觉 7.色形错觉 错觉的原因:

1.不同分析器所提供的信息不一致 2.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相矛盾 3.人的情绪态度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组织过程

(1)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

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为一个整体 。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有关因素:

a、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 A 关键因素

B 刺激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A) 如果刺激物的个别部分,属性改变了,但其关系不变,仍能保证完整的知觉

(B) 如果各部分关系改变,知觉的整体形象就会发生变化

C 对象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A) 接近组合 (B) 相似组合

(C) 完美组合(良好图形) 接近因素、相似因素、好的连续因素、封闭(完整)因素、对称因素、

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过去的经验,知识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

2 知觉的选择性:(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是相对的,会互相转换)

8 (1)被选择出来的部分--图形; (2)其它部分---背景 知觉选择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1)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2)自身的组合规律:简明性,对称性,规律性,易被选择为图形

(3)知觉者的经验,兴趣,爱好,及职业等也影响着知觉对象的选择

知觉的参照:对知觉对象的知觉,受时空背景所确定的参照框架的影响

3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

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去标志它 。

特点:(1) 以知识经验为基础;(2) 用词语把事物标志出来

4 知觉的恒常性:人的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

(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对大小恒常现象,黑尔姆霍兹首先提出

理论认为:大小恒常是通过客体距离为

依据说明网相大小而获得的.这种现象是“无意识推理”

影响恒常性的因素:

(1)知觉对象变化范围适当,易保持恒常;相差大,超出一定范围,恒常被破坏; (2)有无参照物,无参照背景,恒常易被破坏; (3)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助于保持知觉的恒常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人在运用视觉和前庭信息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这两种信息矛盾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部的前庭信息,称为场独立性;

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来自外部环境的视觉信息,称为场依存性。 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一种特殊的知觉过程。与知觉有差异。心理学家认为: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比一般知觉复杂,深入,观察中还包括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或知觉发展的高级形式。 练习

1、是非:感觉产生决定于感觉器官。(错)

2、是非: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初始基础。(对)

3、是非:感受性越大,感觉阈限越小。(对)

4、人的各种感觉过程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错)

5、日常生活中,人们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的,单纯的感觉是极少的,所以人们往往把感觉和知觉联合起来,称为“感知觉”。 (对)

6、分析:春天郊游时,闻到花香味,听到蜜蜂叫,天气温暖,看到人们在散步、听到小孩在唱歌。

问:以上哪些是感觉,哪些是知觉。

7、选择: A 认为,感觉过程存在两个过程:最初的感觉觉察过程和随后的独立判断过程。

A信号侦察论 B绝对阈限论 C差别阈限论

8、选择:心理量的增长并不等于物理量的增长,对于有的刺激,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有的则快于心理量的增长,这是: B 。 A韦伯定律 B幂定律 C对数定律

9、选择: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官,引起感受性变化,称为: B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感觉补偿

10、选择: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为 A 。 A 一种弱刺激会提高另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B 一种强刺激会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器

C 一种中等刺激会提高另一中等感觉的感受性

11、选择:感觉剥夺实验证明感觉信息在维持人心理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剥夺感觉会导致人产生幻觉等不良心理状态。但实验也发现它具有调节心理紧张度、使人精神上放松的作用。由于这个发现发展而来的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是: B 。

A 放松疗法 B悬浮疗法 C认知疗法 D行为疗法

12、感知觉属于认识过程,能反映客观现实,它们所反映的是: B 。

A 经验过的事物 B 当前事物 C 事物的本质规律 D 事物的各别部分

13、“光阴似箭”、“度日如年”,是一种 C 现象。 A 时间知觉 B知觉恒常性被破坏 C 错觉 D 感觉的对比

14、教师在批作业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用红笔划出作业中错误的地方,这是利用了 A 。

A 感觉对比的规律 B 知觉的选择性特点 C 知觉的理解性特点 D 比较的思维过程

12

15、同样一个人,站在3 米、5米、8米等不同处,我们不会因为看上去实际的像小了,而认为人变小了,而仍然认为是同样大的人,这说明 C 。

A 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点 B 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C 知觉具有恒常性的特点 D 知觉具有理解性的特点

16、感觉对比的发生是由于 A 。

A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B 几种感觉的相互干扰

C 几种感觉的综合作用 D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7、影响知觉整体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A 。 A刺激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B刺激物的属性 C刺激物的部分特征 D刺激物之间的区别

18、填空: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19、暗适应现象所说明的是,从明处到暗处,环境刺激由强到弱变化,由于一系列的弱光刺激,使对弱光刺激的 感受性提高 。

13 20、“入芝兰之室,久闻不觉其香”是一种 嗅觉适应 现象。

21、知觉过程如果受具体感觉材料的驱动,称为 的过程;如果受经验概念的驱动,则称为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的过程。

22、对 1秒钟 左右的时间,估计最准确。

2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24、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理论认为:由于人在运用视觉和前庭信息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这两种信息矛盾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部的前庭信息,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来自外部环境的视觉信息.前者称为 场独立性 ,后者称为 场依存性 。

25、观察是一种 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

26、感觉补偿举例。

感觉与知觉

注意、感觉与知觉

3 感觉与知觉

3感觉与知觉

感觉、知觉、注意、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 练习题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设计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讲稿

第三节 感觉与知觉试题(含答案)

《感觉与知觉.doc》
感觉与知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