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 教案

2020-03-02 20:17: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养花》教案

第二课时

蚌埠市后场小学

王 伟 二〇〇八年四月

《养花》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文理解“乐趣”“置之不理”的意思,并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4、学习作者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1.回想一下,“乐趣”一词是什么意思? (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

课文的作者把什么当作生活中的乐趣?(养花) (板书:9.养花)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给你带来过乐趣? (读书、下棋、踢球„„)

2.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用“乐趣”造句。 你能不能用“乐趣”这个词造个句子?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事。踢足球能锻炼身体,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3.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1)(齐读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作者因为爱花,也爱上了养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

(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作者把养花当作了生活中的乐趣)

通过对课文字(爱、满)、词(乐趣、计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一个真正爱养花的人。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爱养花。从全文来看,这段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2.理解课文第七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七段。

(2)第一段是对全文的总述,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对全文的总结)

养花对作者带来了很多乐趣。作者在篇末用简练的语言进行了概括总结。而文章也正是围绕着这些乐趣来写的。

(板书:乐趣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3.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2)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爱养花,为什么不养些奇花异草呢?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在这一段,仅用三十一个字,就将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了。你轻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3)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体会作者既因气候的特点选择好养的花草,也有欣赏这些看似平凡普通,没有美丽娇贵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的含义。)

虽然不是奇花异草,但是能开花,能结果,能给作者的小院带来生机和活力,谁又能说这不是养花的乐趣呢?

4.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1)花草自己要奋斗,也要靠养花人的精心照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照管花草的,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3)你有好朋友吗?平时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关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

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开花结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你能把表达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吗?

(自豪,骄傲。)

5.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1)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2)作者在劳动中体会到一条真理,他是怎么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问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 6.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养花须劳动,而劳动则有益身心。

养花的乐趣并不止于此,我们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乐趣。

(2)请两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学生们边听边看书,体会课文内容,从第七段中选出适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

(这一段主要讲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来概括) (3)这一段文字充满了欢快喜悦,使得读者也为之感染,满心高兴。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把这种喜悦之情表达出来的呢?

(进门就夸“好香”——骄傲;秉烛夜游;赠给——特别喜欢)

(4)指名朗读,领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自然让作者欢喜;而自己养的花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喜爱让作者感到骄傲;和朋友一同分享养花的乐趣,才是作者最为高兴的事,体会作者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共享的思想境界。

7.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既然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有失败的苦恼。养花也是如此。哪位同学试着分析分析第六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这段写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难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伤心的心情) (2)作者和全家这样伤心,从悲伤之情中还能体会出什么情感? (对花的喜爱、怜惜之情)

(3)

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4)男女生分别背诵,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8.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板书设计】

养花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乐趣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 又长见识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养花 教案.doc》
养花  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