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国学大师资料

2020-03-02 08:22: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二十世纪国学大师资料汇编

国学大师列表 (以卒年先后为序)

◎ 190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期间辞世的学人;

◎ 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学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有专著传世。

◎ 有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对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01 俞樾 (1821~1907)

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一生孜孜不倦致力教育,辛勤笔耕。长于经学和诗词、小说、戏曲的研究,所作笔记搜罗甚广,包含有中国学术史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著有五百卷学术巨著《春在堂全集》。在俗小说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修改《三侠五义》,使这部小说得以广泛流传。

02 孙诒让 (1848~1908)

又名德涵,字仲容(一作仲颂),晚号籀顷,浙江瑞安人,我国近代著名的一代经师、大教育家,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周礼正义》是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之作,《墨子闲诂》为训诂名著,被誉为“现代墨子复活”,《契文举例》是考释殷墟文字最早著作。《清史稿》482卷有传。

03 杨守敬 (1839~1915)

字惺吾,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三峡”一词,其所指内容就是杨守敬所定。在日本,是”日本现代书道之父”,仅研究杨守敬书法艺术的学者就多达6000多人。

04 王先谦 (1842~1917)

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岳麓书院最后一届山长。一生共著、编、校、注、辑、刊各类书籍50余种,计3200多卷。”上笺辟经,下征国史,旁论文章,用逮谱子。四十余年,楚学生光。”王先谦实事求是,严谦治学,这样的学术态度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代宗师,而且启迪了众多岳麓书院士生,使这千年学府再度焕发生气。

05 刘师培 (1884~1919)

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作为经学大师,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他与章太炎齐名,当时有“二叔”的说法。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

06 严复(1853~1921)

原名宗光,字又陵,福建福州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自强保种”,对近代思想界影响极大,是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被推崇,提倡尊孔,诋毁五四运动。

07 沈曾植 (1852~1922)

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官总理衙门章京等职。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改革旧貌,成绩卓著。他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写字强调变化,抒发胸中之奇,几忘纸笔,心行而已。受到当时书法界的推崇,海内外求其字者颇多。

08 康有为 (1858~1927)

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晚号更生或更牲,广东南海人,所以人们尊称为南海先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的先行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曾七次上书清帝,系统地阐明主张,变法救中国,其一生活动波澜壮阔,堪称一代巨人。他思想著述博大精深,不愧为民族瑰宝,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的老师。

09 王国维 (1877~1927)

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10 辜鸿铭 (1857~1928)

字汤生,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尝言:“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曰:“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而在新文化运动另一位领袖陈独秀眼中,却是位“很可笑”、“复古向后退”的怪物。

11 梁启超 (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他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12 廖平(1852~1932)

四川井研人。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名号的更改,反映了他的思想和经学的变化过程。他一生研治经学,做出了超越前人的学术贡献,并构建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3 黄侃 (1886~1935)

字季刚,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研究,著述甚丰。

14 章太炎 (1869~1936)

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

15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期望以此唤醒民众。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遗著集成《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鲁迅书信集》等。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6 钱玄同 (1887~1939)

原名钱夏,字中季,号德潜,又号疑古,江苏湖州人。文学理论家,“五四”运动倡导者之一。从章太炎习国学,致力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及《说文解字》研究,文字改革的先驱。曾任《新青年》编辑,鲁迅《狂人日记》就是受他催促写出的第一篇作品,是攻击吃人礼教的第一炮。钱玄同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

17 吴梅 (1884~1939)

字瞿安,号霜厓,別署癯安等。江苏长洲人,近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吴梅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著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

18 罗振玉 (1866~1940)

初名宝钰,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仇亭老民,祖籍浙江上虞。罗振玉先生一生治学勤奋,学识渊博,撰著众多,学术研究遍及甲骨文、金石学、古器物学、古文字学、经学、校勘学、汉晋简牍及敦煌学。既是一位金石考古学家,也是一位敦煌学家。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是敦煌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 蔡元培 (1868~1940)

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0 沈兼士 (1887~1947)

名臤,浙江吴兴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中国新诗倡导者之一,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官博物院理事、文献馆馆长、国语推行委员会常委等职,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

21 傅斯年 (1896~1950)

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曾受蔡元培先生之聘,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傅斯年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以安阳为中心的殷墟作了15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找到大批甲骨文和殷商文物,为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余嘉锡 (1884~1955)

字季豫,号狷庵,湖南常德人。既是文献目录学家,又是史学家,学贯古今,著作等身,一部历时五十余年创作的八十万字的《四库提要辨证》,声振国内外。“九·一八”事变,日军攻占北京后,为维护国家民族正气,余嘉锡特意开设《楚辞》课,教育青年抨击当时卖国求荣者。开设《世说新语》课,评论古人而讽喻时事,皆寓意深远。

23 柳诒徵 (1879~1956)

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代文史大家。他的《中国文化史》,据蔡尚思言,从出版直到解放前,系同类著作的“老母鸡”。而最能代表他的学术水平的,乃是《国史要义》。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异议派史家,也是现代儒学的中坚人物之一。

24 吕思勉 (1884~1957)

中国历史学家。字诚之。1884年2月27日(光绪甲申二月初一)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今常州市)。吕思勉已刊﹑未刊论著﹐80年代末计画汇编成《吕思勉论学集》。他的全部著作﹐包括各种断代史﹑通史﹑专史等﹐已汇编成《吕思勉史学论著》。另有《诚之诗稿》问世。

25 胡适 (1891~1962)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其《中国哲学史大纲》、《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著作。他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交流工具起了决定作用。他首创新红学,重修禅宗史,用历史演进法研究中国章回小说,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

26 汤用彤 (1893~1964)

字锡予,湖北黄梅人。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38年至1948年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研究涉及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论稿》、《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讲义》等。

27 陈梦家 (1911~1966)

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浙江省上虞县人。早年师从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对汉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两本书中。

28 马一浮 (1883~1967)

幼名福田,更名浮,字一浮,又字一佛,号湛翁、被褐,晚号蠲叟、蠲戏老人。绍兴长塘人。曾办《二十世纪翻译世界》杂志介绍西方文学。辛亥革命后潜心学术,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无不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自成一家。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不应命。抗战时任复性书院院长。后人辑有《马一浮集》。

29 熊十力 (1885~1968)

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著名哲学家。曾加入“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辛亥革命失败后专心从事哲学研究。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著有《原儒》、《体用论》、《明心篇》等。学说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遍及海内外,《大英百科全书》称他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30 张君劢 (1887~1968)

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江苏宝山人。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思想上倾向于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又糅合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倡导儒学的现代发展,主张超出门户之见,在新的世界潮流中实现儒学复兴,坚持以理学传统作为复兴儒学的起点。著有《中西印哲学文集》、《新儒家哲学发展史》等。

31 蒙文通 (1894~1968)

四川盐亭县人,史学家。曾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学习,尤受廖平学术的影响,成名后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出经入史,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著有《古史甄微》《经学抉原》,《越史丛考》、《古族甄微》、《儒学五论》、《巴蜀古史论述》等。

32 陈寅恪 (1890~1969)

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并称为清华“三巨头”。他对佛经研究及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中印文化交流等,均有重要发现,是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33 范文澜 (1893~1969)

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历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34 陈垣 (1880~1971)

字援庵,广东新会人。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自幼好学,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重视教育事业,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任教四五十年间,造就了众多的人才。著有:《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华化考》等。

35 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时期,发表《女神》等,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后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研究。皖南事变后,创作《屈原》、《棠棣之花》等历史剧。所著《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

36 唐君毅 (1909~1978)

四川宜宾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1949年与钱穆等创办香港新亚书院,196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和哲学讲座教授,1967年任新亚研究所所长。一生著书立说,以阐释儒家学说之思想价值为己任,尤重中国文化中人文主义道德自我之建立,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37 顾颉刚 (1893~1980)

江苏苏州人。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主要代表人物。二十年代起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和钱玄同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形成“古史辨”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著述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

38 吴宓 (1894~1981)

陕西泾阳人。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教育部特聘一级教授、著名红学家,文博古今、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他对《红楼梦》研究,造诣精深,享誉中外,是最早将《红楼梦》推介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一。

39 赵元任 (1892~1982)

字宣仲,江苏武进人。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作曲家。在中国语言学界被尊为“汉语言学之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列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还是汉字改革和国语统一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还大胆地将西方音乐技巧和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

40 徐复观 (1903~1982)

原名秉常,字佛观,湖北浠水人。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始于殷周之际,以人性论为主干,孔、孟、老、庄及宋明理学家的人性论是中国人性思想的主流。提出“忧患意识”,认为正是在忧患意识的激发下产生了中国的道德使命感和文化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艺术精神》等。

41 金岳霖 (1895~1984)

字龙荪,浙江人。哲学家、逻辑学家。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42 王力 (1900~1986)

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43 高亨 (1900~1986)

字晋生,吉林双阳县人,是我国研究先秦学术和文字学、训诂学的著名学者。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一生笃志于弘扬我国传统学术,成就斐然,成为上一世纪先秦学术文化研究的一座重镇。高亨的著作颇多,主要有:《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古经通说》、《周易大传今注》、《周易杂说》、《老子正诂》、《诗经今注》、《诸子新笺》等。

44 夏承焘 (1900~1986)

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传统词学的总结者,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称为“一代词宗”。在唐宋词声律、词韵、词乐、词谱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最大成就在于开创词人谱牒之学。主要著作有《唐宋词论丛》、《月轮山词论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等。

45 梁漱溟 (1893~1988)

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广西桂林人。现代思想家,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之一。自云其学术思想是:“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认为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高妙”,“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以儒家思想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的真味”。

46 钱穆 (1894~1990)

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自成一家之言。重探求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华,并给以高度评价,认为“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其生机”。

47 冯友兰(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以“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成为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建国后放弃其新理学体系,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等。

48 任中敏 (1897~1991)

名讷,字中敏,别号二北、半塘,江苏扬州人。主要成就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迄今海内外散曲研究著作,几乎都显示着任氏散曲学的延续。著有《唐戏弄》、《郭煌歌辞总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等。

49 牟宗三 (1909~1995)

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许多著作被译成英、韩、德等文字。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

50 钱锺书 (1910~1998)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小说《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诗论《谈艺录》(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曾经引起巨大反响。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学术著作有《管锥编》、《七缀集》等,《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欢迎访问习斋 www.daodoc.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759

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王国维

国学大师翟鸿

国学大师谈经典

学习国学大师心得体会

国学大师谢无量

国学资料

国学大师翟鸿燊

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陈寅恪

国学大师南怀瑾论中医

《二十世纪国学大师资料.doc》
二十世纪国学大师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