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设计

2020-03-02 20:06: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诺贝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榆社县太星小学

常俊飞

教学目标:

1、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

2、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3 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方法:

1、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合作探究。注重读、说、写结合。

2、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受形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

1、

2、10自然段,知道了诺贝尔奖以及颁奖的时间、地点。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二、抓住中心句,品读课文,走入生命的殿堂

1、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句中心句展开学习,来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和感受他是如何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之中的。

2、请几个同学读一下这句话。

你能说说“整个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人的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一切)

过渡: 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

齐读句子。

3、请同学们捧起书,认真地默读课文3——9小节。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

(4分钟,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4.师生交流。

第3小节:(诺贝尔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

第4小节:(他从小就树立了发明炸药这一远大的志向。当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是那样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说明诺贝尔的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大众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指名读。

第5小节:(诺贝尔发明了液体炸弹。

有了志向,诺贝尔更把它化为行动,与父亲、哥哥一起投入了艰辛的发明工作中。)

补充:这项艰辛的工作,诺贝尔年仅14岁就开始了,真不简单。

第6小节:(液体炸弹极易爆炸,把诺贝尔的实验室都炸成废墟了。

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重伤,面对这样惨痛的场面,诺贝尔毫不气馁。他毅然继续实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1)出示句子: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补充1:实验之所以如此危险,是因为炸药的成分主要是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极强,但性质不稳定,极易爆炸。所以,对硝化甘油进行研究,其实就意味着什么?

(高度的危险,乃至牺牲、死亡。)

补充2:现在,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呢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里进行实验了。

真是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阻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旁仿佛又响起了人们怎样的话语呢?

(参考答案:父亲成了残废后,整天唉声叹气,他用微弱的声音劝告诺贝尔说:“孩子,看来我们的实验的确太冒险了。算了,弟弟已经去世了,不能让你再牺牲了!不要再实验了!„„”;而人们万分恐惧地看着实验室的废墟,惊慌失措地说:“天哪!诺贝尔在这儿实验,我们迟早也会被炸死的!”有的气愤地说:“这样真是胡闹!诺贝尔简直就是疯子!不行,我们要向政府控告他。”„„)

同学们,你们看,对炸药进行研究,不仅意味着高度的危险,还将承受着什么?(人们的指责,内心的孤独、伤心、委屈、不理解。)

但诺贝尔退缩了吗?一起答。(没有!)此时此刻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弟弟已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去世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研制出安全炸药。)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诺贝尔遇到困难真是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对科学是如此的痴迷与执着。)

过渡: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发明创造是永无止境的。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指名读,再齐读。

第7小节:(他发明了固体炸药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

—雷管。

政府不让在市内搞实验,诺贝尔就在偏远的湖上搞实验。以前的失败没有使诺贝尔丧失意志。)

出示句子: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一年365天,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天,放弃假日、没日没夜地实验,实验,

再实验。透过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虽然面临失败,但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他把每一次的失败都看成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坚持不懈,终于获得了成功。)

指名读,再齐读。

第8、9小节:(已经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以及雷管,但他没有满足,连续不断地实验,为了减少伤亡,还要继续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说明他热爱人类,醉心于科学事业。)

(为了验证炸药是否具有更大的爆炸力,他是那样地专注和忘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出示句子):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b、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 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读句子) c、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d、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e、轰!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是啊,巨大的爆炸声、滚滚的浓烟让人们慌乱起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人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我们就是当地的人,请你演示一下人们当时的样子。(学生演示)你从人们的惊呼中体会到什么?(惋惜、难过、伤心)人们可能还会怎么议论?

3.过渡:就在人们看到实验室火光冲天的时候,就在人们听到大地传来那巨大的爆炸声的时候,就在人们看到滚滚的浓烟涌出来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的时候,突然„„

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再重复一遍,激发学生感情。 读了两遍,你体会到了什么?

(就在人们为诺贝尔当心、难过的时候,诺贝尔却是兴奋异常,因为他的实验成功了。)

再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可以启发:是啊,诺贝尔就是这样,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来研究炸药的。

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此刻,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就把你的情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还为了什么,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诺贝尔一生有355项发明 出示:为了(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1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

3、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

(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

齐读后,请全体起立,再深情地读一遍。

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

板书设计:

诺贝尔

百折不挠

持之以恒

无私奉献

舍生忘死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doc》
诺贝尔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