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学设计

2020-03-02 18:0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诺 贝 尔 》教学设计

太谷县水秀乡水秀小学 杜文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学习抓住重点词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奏响生命乐章

当我们再次写下“诺贝尔”这个名字时,心中自然会升起一种敬仰之情,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诺贝尔的一句名言:我的理想为了全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一起回顾课文,请看大屏幕:

诺贝尔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 。他最先发明了 ;接着发明了 ;最后,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还发明了 。

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内涵

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是诺贝尔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5到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课文中的那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划出让你感动的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悟: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感人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同学们哪些词句让你感动?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这个片段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毫不气馁。(板书)什么叫毫不气馁?

2、大家能体会到诺贝尔当时的痛苦吗?诺贝尔失去很多,(实验室没有了,昂贵的器材没有了,参与的人也没有了,)

3、面对这一切,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我的理想为了全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但诺贝尔什么没有丢 ?(信心没有丢,勇气没有丢,毫不气馁的精神没有丢。)

所以,遭受这一切,他——毫不气馁。

4、你能把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读出来吗?再坚定一点。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品质?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这句话里你关注到哪些词?又体会到什么?(“四个年头几百次”) 四个年头是多少天?算一算!(一千四百多天,时间长)

他每一天都在与什么打交道?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

2、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想想诺贝尔成功的时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3、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了下去,这就是(指板书)——毫不气馁,1867年代秋天,诺贝尔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4、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诺贝尔的艰辛,也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

5、后来,他又发明了雷管,从此——读。

过渡:对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在不放弃的坚持中,他又发明了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地瞬间。(3)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1、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那你来读一读。

听着你的朗读,老师都感觉到很紧张。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反复使用两个“近了”,“近了”,什么近了?你来说。(是离炸药近了)还有?(离危险更近了)还有呢?(也可能是离成功更近了)

2、当时的场面真是( )(千钧一发,惊心动魄),一起来读。

读书,不仅读文字,还要读标点,你关注到了哪个标点?一句中的三个感叹号,说明危险在一步步地逼近,所以读起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3、自己来读一读。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起来读。想把两段话读好,只要耳中有声,脑中有画面就能读好。

4、这只是一瞬间,其实还有诺贝尔的一些举动也非常令你敬佩,如: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紧张,害怕,激动)

5、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感觉到了吗?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诺贝尔的心里转过了哪些念头呢?

是的,在这样的境地里,谁都会紧张、害怕,但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句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学生答:“‘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不是害怕”

一个“但”字让我们知道,是更多的期待和憧憬驱走了他心头的恐惧和害怕,所以他的双眼(引读)——“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谁来把这一句读读!指名读,齐读。

6、轰!“巨大的爆炸声”、“滚滚浓烟”这些文字无不在告诉我们?(炸药爆炸的威力是惊人的,进行这样的研究是极其危险的,等于在死亡的边缘徘徊,)诺贝尔真是舍生忘死啊!(板书)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

人们为什么惊呼?惊呼中传达出什么?(太遗憾了,可怜,失望,惋惜)可是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请看大屏幕:

7、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欣喜若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说具体点:成功了,做了很多次,成功来之不易)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

8、这真是一次震撼人心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有声有色地读这两段,一起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

9、当我们回顾前文,你会发现他的理想之路是用什么铺成的?(用生命铺成的,

用鲜血铺成的,是用许多惨痛的教训铺成的。)

三、设立奖项,体现生命价值

1.过渡:诺贝尔的成功也给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他却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请一位同学朗读第10自然段。

2.是的,现在看来,诺贝尔奖的奖金并不算多,但它依然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诺贝尔的一种精神和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呢?

(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被厄运打垮的信念;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3.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名字——(手指板书的课题)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 生齐读:诺贝尔!

四、课后作业:

1、为了表示我们对诺贝尔的敬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2、老师请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确立一个主题以个人或小组进行了研究,

大家主要研究的主题主要有:

出示:诺贝尔的一生 诺贝尔的家庭 诺贝尔的发明

诺贝尔奖学金 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最欣赏第三个历程:发明威力最大的炸药(第

8、9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实验过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生(马瑛):我也欣赏这两自然段,作者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实验场景画面等写得非常形象逼真,读着读着,就好像亲临实验过程一样。

师:同学们真有慧眼!你们再读读前几个自然段,与

8、9自然段比较一下,你会有新的发现?

生(方子月):老师,我看出来了,前两个发明炸药历程,作者是概括描写,而第三个历程是写得具体生动,伟人形象独特高大。这就叫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

《《诺贝尔》教学设计.doc》
《诺贝尔》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