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2020-03-02 12:42: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雷雨》教学设计 朝阳市第二高中 丁玲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主要选取了古今中外三部经典戏剧。《雷雨》凭借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代表了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最高成就。以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式学习本文,对本单元的学习以及学生今后阅读、鉴赏戏剧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已学过了不少中外小说,在人物分析,情节结构,主旨意蕴等方面有了感性的积淀。但对于戏剧还仅仅是初中阶段学过郭沫若的以独白塑造人物形象的历史剧——《雷电颂》。所以打算在小说鉴赏的基础上,把握《雷雨》以人物对话塑造形象的特点让学生探究鉴赏这类戏剧的方法。

三.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让学生努力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培养人文情怀。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揣摩戏剧语言,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戏剧语言。

五、教法学法

“主问题”探究法。这一方法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辩论探究: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集中实现“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的性格”这一教学目标。

辩论法。我设计这一方法的依据有两点:

1、必修四“表达与交流”模块中的一个专题就是辩论。恰好把本课的“阅读与鉴赏”与“表达交流”两个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2、《雷雨》中人物的研究历来有争议,用辩论的方式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可以把不同的思想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展示,充分阐明观点和理由,这样就避免了片面、生硬地解读人物,同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

学法:走入情景、体会感悟、探究辩论。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讨论、质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下面,我谈一谈本文的教学策略及具体实施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近《雷雨》,走进这个不幸的大家庭,走近周朴园,走进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力求一下抓住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境氛围,同时又言简意赅的地明确教学目标。

(二)个性研读

1、分角色朗读

(1)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 (2)揣摩人物的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辩论探究

辩题:周朴园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 正方:周朴园对侍萍“真情”

反方:周朴园对侍萍“假意”

主持人:教师 辩论要求:

1.辩题抛给学生之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观点,按照观点异同,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两小组,打破座位限制,各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 2.每个小组要确定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本组研读过程中交流、辩论等程序的组织工作。

3.代表陈词时,要以剧本的台词为依据,挖掘人物的潜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发言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各组陈词,并摘要作好笔记,找出对方陈词的漏洞,打开思路以备下一个环节之用。

辩论方式:学生先自由辩论,正反双方各7分钟;之后,正反双方各推荐一人作总结陈词,时间为2分钟;最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这一课堂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地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另外,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可以在辩论中进行语言的犀利交锋和思维的互补融合,使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收获。

这个辩题的设计,我觉得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争论的兴趣,又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分析人物的目的。无论学生持何种见解,其欲佐证自己的观点,都必须依据剧本,从人物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心理,咀嚼细节之处的滋味,品味台词背后的深蕴。

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适当点拨诱导,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但老师要把握辩论大方向,力争做到收放自如。

(三)教师小结:

其实,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到底是真是假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人性的角度看待这个复杂的周朴园。

1、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列夫•托尔斯泰。曹禺笔下的周朴园就是这样一个形象。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周朴园的形象太复杂了,既有明显的否定性因素,也有浓厚的人性的东西,是善恶并存、好坏兼备的人。

2、认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对我们的启示

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是有矛盾的,人生的不完满和悲剧无处不在,培养人文情怀。

(四)能力拓展

以“我眼中的周朴园”为题,写一段200字的鉴赏文字。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用笔来表达思想,深化学生认知。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雷雨》。

(六)布置作业:

阅读或观看《雷雨》,分析繁漪这一人物形象。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七.板书设计:

利益真情表演假意人生的不完满和悲剧无处不在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doc》
《雷雨》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