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2020-03-02 05:45: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雷雨教学设计

红山区三小 王会歆

一、复习导入

1、

2、开火车读生词卡片。

回顾,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哪几段写了雷雨前,哪几段写了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

(一)1——3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这里在夏天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雷雨天气,大家也都经历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啊?

是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马上就要来了,让我们赶快走进雷雨前的景象吧,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1——3自然段,说说从这三个自然段中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满天”,“黑沉沉”,“压”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满天乌云的景象,学生谈感受。体会雷雨前的“闷”。相机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体会雷雨前的闷热,一丝风没有。指导朗读。

同学们,那么这样的景象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或者是你们在课外积累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呢?

2、第二段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雷雨前的闷热。那么在

二、三段中,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树枝乱摆”“蜘蛛逃走”体会风大。 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

指导朗读。师范读,把“垂”读成“掉”。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体会能否把“垂”换成“掉”。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观察的多仔细,用词多巧妙,通过一个“垂”字,我们仿佛看到风太大了,蜘蛛害怕了,赶紧吐一根丝,从树上垂下来,逃走了。多有趣啊。

齐读第二段。

3、第三段

同学们,雷雨前夕,除了有满天乌云,怒吼的狂风,还有什么景象?那么这种景象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指导朗读。

3、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雷雨前的闷热,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多可怕的气氛啊。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雷雨前的景象吧。齐读1——3段。

(二)学习4——6自然段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场大雨就这样下起来了。请同学们打开书,赶快读读4——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雨中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把想到的景象用“这是一场( )雨” 的句式说一说。 那么你们都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场倾盆大雨?

引导学生抓住第四段的“哗,哗,哗,”、第五段的“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来体会雨的大。 课件出示雨越下越大的景象。学生谈感受。指导朗读。 师范读第六段。学生汇报从老师的读中又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渐渐地,渐渐地”,并相机指导朗读。 师生接读回顾4——6段。

(三)学习

7、8段

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大雨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雨后的美景吧。

课件出示雨后美景图。看,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开了,蝉叫了,青蛙也唱起歌来。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啊?

是啊,这可真是一幅雨后美景图啊。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感受着雨后的美景,自己练习着读读

7、8段吧。

下面请大家再读读1——3自然段,雨前的部分。看看和雨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读完了,用这样的句式练习和同桌说一说。

雨前______________。 雨后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雨后的景象让我们赏心悦目,雨前的景象使我们记忆犹新。你看,作者不仅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雨前雨后景物的变化,还用他那生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了雨前雨后的不同景象。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雨后的美景吧。

指名读

7、8段。

(四)回读全文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雷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读描写雷雨前、雨中、雨后的段落。其他的同学边看边听边想象,让我们跟着这三个同学一起再次走进这场神奇的雷雨吧。

三、指导书写

四、作业

1、

2、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学作者的样子,认真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说课: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在本课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一) 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学生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教学1——3段时,让学生运用学过或课外积累的词语来概括雨前的景象,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是在渗透积累运用语言的方法。设计的意图是这样,但这样的方法我也是第一次实施,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不妥的地方。

(二) 图文结合,再现情景,焕发学生的已有体验

其实雷雨的天气同学们并不陌生,但平时可能观察的不够仔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图文结合,再现情景,并注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唤发已有的生活体验。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 注重品析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句中表现出来。抓住重点词句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品读赏析,就能起到以点带面的训练效果。在本课教学中,重点抓住几处巧妙细腻的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 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我特意设计了雨前、雨后景物的对比。让学生在知道雨前雨后景物的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这样精妙的写法。 反思:

1、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对“哗,哗,哗”的朗读处理不

够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指了两名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本来的意图是想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读出自己的个性体会。但第一个学生在读时并没有读出“倾盆大雨”的感觉,此时教师应该进行引导。如:同学们,这是一场倾盆大雨啊,怎样读才能读出雨的大呢?再让同学体会朗读,效果肯定会更好一点。但我放过了这个教育契机。可见教师的教育机智还有待于提高。

2、在三位同学回读全文时,读的速度稍快。在以后的教学 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要加强。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 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doc》
雷雨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