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2020-03-03 11:32: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比较文学原理

一.比较文学的名称:

1.名称释义:1934年傅东华依照法文本译出了“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简史》

2.“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比较性的文学研究,是联系性地看不同国家的文学, 并不是比较高低和区别,这里的“比较”是比较意识,比较思维,重在联系地看问题 3.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1)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2)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一直占主导,1958年后美国学者后来居上) 1.国外定义:(1)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事实联系。★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从历史的角度、宏观的整体的角度为“文学史”。从批评的角度、微观的具体的角度为“文学批评”。从理论、哲学的角度为“文艺学”或“文学概论”。 ★文学史又分为国别文学史和国际文学关系史两个部分,前者是研究本国的文学,后者是研究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

所以卡雷所指的文学史一支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两个国家以上文学现象的事实考证(实证法)

(3)美国亨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的关系。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因此与法国学派不同,美国学者则直接认为是文学史。 (4)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见P60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事实联系。2.美学价值。3.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的定义应当包括文学的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价值。见P9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科史

一.学科形成的背景:19世纪20年代萌芽--------19世纪70、80年代成熟

维尔曼----比较文学之父

歌德-----1827年明确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阅读中国小说,认为中国人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 比较文学形成最核心的问题是“比较意识”→P25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欧甚至是全世界的文学运动。 二.学科确立的标志:1.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A.1866年英国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标志比较文学正式开始B.勃兰克斯1872—1844《十九世纪文学生活》清理19世纪前期盛行全球的浪漫主义的传播路径是影响研究的经典成果C.戴克斯特1895年《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探讨卢梭对浪漫主义的先驱作用。2.3.→P26 三.比较文学发展的分期→P26 四.两大学派的比较 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张,主张成因→P50 ★代表人物代表作要记得。重点是两个学派基本主张的对比和主张成因的分析

第二节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

一.学科萌芽和背景:1.标志 (1)中国翻译界 P44 (2)科研成果的问世,相关著作要熟悉,梁宗岱的《诗与真》《诗与真二集》、陈辁的《中德文学研究》被视为中德文学关系的经典、朱光潜的《诗论》P45 第三段第四行、钱钟书的《谈艺录》。以上四个要记,其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要熟记朱光潜

2.背景(比较文学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在中国萌芽的原因):(1)西学东渐之风盛行,鲁迅在1908年写了一本《摩罗诗力说》,提出“比较力周,源生自觉”,产生影响。(2)本土资源的开启,“格义法”p

42、“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 二.学科复兴与背景:在五四时期到1949年之间,比较文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1949---1979年之间,认为比较文学有资本主义倾向,所以几乎没有了比较文学的研究,1979年之后再次出现了比较文学,1985年之后,有称之为“显学” ★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p48 1.2.3.大学课程的恢复:在北京大学设比较文学研究所----第一个研究所。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是比较文学的一流学府,在国际上都有影响。4.专业组织的成立和刊物的创办,1985年建立中国国家级比较文学协会

★比较文学学科复兴的背景(原因)→p49 三.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方法:以“阐发法”为主,阐示并发挥,最早由台湾学者提出这种方法→p48。援用西方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于中国文学之研究(单方向阐发,刘若愚等提出双方向阐发,但毕竟中国比较文学在国际上处于边缘地位)2.研究对象:以中西文学文论的跨文化比较为主。3.研究成果:以比较诗学最为醒目,诗学不是指诗歌文学,而是指文艺理论,代表人物是钱钟书,曹顺庆 ★本课重点:识记经典著作

★第二章

学科基本理论

考试重点

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特征

一.学科性质→比较文学是比较意识为本体的文学研究(性质与特征区别→p79) 文学的特点:1语言性2.审美性(文学归根结底是美学,特别讲究形象,情感性) 比较文学特别关注的是文学性问题→p60 ★ 比较文学是以比较意识为本体的:1.一定是自觉的成熟的比较意识(19世纪80年代确立→p63)2.比较意识是多元性思维 二.相关感念: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P66 三.学科特征:跨越性、综合性、开放性

★重点:比较文学学科性质,文学研究的两层意思:什么是比较意思、跨文化的意义。开放性→p58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特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跨越性、文学性、可比性 文学性在法国学派的事实研究(历史研究):1李金发受马拉美诗歌影响。2.李、马诗歌的相似性,相异性,结构,主题,叛逆性创造。3.对巴尔扎克做文学、经济学跨学科研究 可比性:1.“可”值得,价值;“比”寻找对象间的联系。2.可比性原则是需要坚守的立场3.可比性因素

1、曹禹 繁漪

和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宁娜做比较:丈夫均位高权重,家庭富裕,不满足高贵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不能只做两者之间表面的联系,需要做的是两者间内在的关联以及主观的思辨能力,两者的反抗力度是否一样?两者反抗的内涵谁更深一些?繁漪坚持到底,安娜反抗的内涵更深,安娜受宗教观念的影响深。 例

2、福斯塔夫式背景

王熙凤广阔的背景,两者在构思上的相似性

★理解可比性的内涵并举例说明:1.不是指外在表面的联系,而是指内在的关联。2.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研究对象的种类:1.事实联系,又叫做亲缘关系(比较文学研究学者最早提出的)2.类同关系,也可称为相似关系(指研究对象的美学价值)例如,屈原与但丁的“求索”主题表

现的异同、李白与歌德的“宇宙意识”的对比(李白是纯直觉,歌德是有理智)、福克纳(美国意识流)说家与巴金的“家族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对比、哈代(英国)与沈从文“地域意识”的对比

★考试 选一个论题写一篇论文提纲(200—300字)20分 (1).话题 一定要符合比较文学与学科范围。(2).观点 (3)文章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分论点 举出例子。第二部分,分论点 举例子也可以引用理论材料

3.交叉关系→比较文学的高级阶段:是指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相互孕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关系。如巴尔扎克的作品可以作为文学和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

4.互补关系:指异质文化体系背景下的文学现象之间的一种互识、互证和相容的关系。如季羡林《关于神韵》引用(印度)丁欢增《韵光》解释“韵”(表示义、指示义、暗示义) 海明威的创作原则------冰山原则:写出的文字,眼睛看到的是比较少,但想象的东西却是相当多的,这可成为“韵” 三.研究方法的种类p94

第三章 影响研究

第一节 传统影响研究

一.影响的定义和特点:所谓影响是一种民族文学的演变过程或一个作家创作中的外表因素。特点是外表性和隐含性

★ 如何理解影响的隐含性:隐含性通过两种方式促成,一个是个性化,一个是本土化。例1莫言受《百年孤独》影响,但主要对其时空倒置,极度夸张感兴趣.例2中国的新感觉派(都市状态人们的纸醉金迷)和日本新感觉派(细腻感觉描绘)受西方表现主义影响 二.影响的种类→p106—p109 能具体分析例子

三.影响研究的定义与模式 定义→p104 模式: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概括为放松者,传递者,接受者三者的因果关系

1.从放松者出发来研究,称为誉舆学2从接受者出发来研究,称为渊源学3.从传递者出发来研究,称为媒介学。这三个模式关注的重点是始终是影响的放松者,它们只是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四.传统影响研究评价,传统影响研究的功与过→p111 誉舆学:舆论、名誉、表面名声与实际取得效果。定义→p112 研究范畴箭头p112 难点:1“变形”如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是对《赵氏孤儿》的变形2.“抵抗” 即批判的继承 影响→p113—p120 渊源学:定义→p121 分类p122 形态(分法)p123 媒介学:定义p132 分类p132 ★ 本节课没有突出的重点,关键在于对定义的理解,把概念和例子对照

第二节 译介学

一.定义及其与一般翻译研究的区别: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交流中的翻译的研究。研究方向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

★比较文学译介学研究重点:1.文学翻译中文化表象的传递及其导致的差异,原语→译语的改变,增加、失落、扭曲。2.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3.翻译文学的归属以及翻译文学史 ★比较文学译介学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研究的区别→p137 二.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改变→p138 三.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p142 四.译介学对媒介学的刷新:1.在研究范围方面,译介学聚焦翻译,突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体现了学术的敏感。2.研究文学翻译中,文化体向所包含的信息

的改变问题,既强调了文本研究,又涉及对文学文本产生和翻译的语境的研究,做到了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3.研究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现象,重点强调对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关注。 第三节

形象学

一.形象学的定义域转向:定义p149 只有一个作品中没有涉及他民族或异国形象,则不是形象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以局部代替全部,以个别代表整体,即作者写的某一个外国人代表了他对所有外国人的看法。

转向:两个时期1.以卡雷、基亚为代表《法国作家与德国作家幻像》奠定了形象学根基,侧重于考察形象的真实与否,即形象与他者的差距。2.20世纪60年代后,强调对作家主体的研究,研究作家如何塑造“他者”形象的。从研究客体到研究主体 ★ 二.形象的定义与特征→p158 重点 三.套话的定义与特征→p158 四.想象与形象的类型

☆结合具体例子分析

想象的类型:利科认为想象是完全虚构的,想象有两种即“意识形态”型和“乌托邦”型。简言之,意识形态就是统治者的指导思想,乌托邦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 意识形态:维护和保存现实,具有整合功能,“丑化”异国现象。乌托邦:质疑现实,具有社会颠覆功能,“美化异国现象”。例如劳伦斯《羽蛇》,“羽蛇”是墨西哥一个部落的图腾,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这就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形象(所塑造的墨西哥人)

又如18世纪法国所描写的西班牙人形象,没有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落后冲动,这样的“西班牙人”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形象。作品中描写的外国人好,是为了提出本国人所缺失的品质。

第三节 接受研究

一.接受研究对接受理论的接受,在西方接受理论,接受美学,由原来的关注创作转为关注读者接受。20世纪60年代“康斯坦茨学派”→接受理论p161 ★概念:“文本”“作品” 接受屏幕:用自己的只是储备和阅读模式(习惯)来解读(透视)文本, 期待视野:通俗理解为“成见”“前见”,在阅读作品前就怀揣着对作品的一些了解,知晓“期待着”去读。

接受意识:接受屏幕+期待视野

具体化:使读者反映的具体活动,对“未定点”和“空白点”的具体反应,相当于一种创作。 垂直接受:对同一部作品,不同时代的人的接受情况

水平接受:同一时间里,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接受状态

★接受研究的代表人物:尧斯,伊瑟尔。尧斯认为,文学史与其说是一部创作史,不如说是一部接受史,文学史可以参考接受史,接受史并不能颠覆文学史。

★接受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关注读者”,接受理论的读者是指所有读者,接受研究的读者是指“阅读外国作品的读者”(一般读者、职业读者、模仿读者---作家),所以“接受研究”的读者着重指第三类模仿读者,即作家p163 二.接受研究的角度与内容:两个角度:1.垂直接受研究。2.水平接受研究(文学现象和读者一定是不同国家)。例如尼采,第一时期,被认为是个人主义者,浪漫主义。第二时期,五四被认为是反叛者,偶像破坏者。第三时期,被认为是战士。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同一作家及其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就是垂直接受。《玩偶之家》,鲁迅认为女主人公娜拉不是堕落,就要回来,郭沫若以为有所不同。同一时期,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和评价,这就是水平接受。 内容两方面:表现和原因

★ 误读 p170 三.接受研究对影响研究的刷新:影响研究分为“传统的影响研究”和“刷新后的影响研究”。(相同点)(刷新)p160 ★重点 1.误读的研究。2.接受研究对影响研究的刷新。

第四章

平行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与地位 p174 二.研究对象

区别:平行研究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1.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主题学(故事情节、体裁、意象、母题等)和文类学(文学体裁、技巧等)p197。文类学研究中的“缺类研究”是一大亮点p204。2.宏观层面的研究,包括诗潮流派比较研究、比较诗学和类型学(是指有些国家的文学现象,没有接触的可能,但却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例如 诗潮流派比较研究:中国的新感觉派与日本新感觉派的比较研究。

★ 重点平行研究的研究对象: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三.特点与注意事项→p195 第二节

主题学

一.1.主题及主题学定义p187。2.一般主题研究与主题学区别p189 二.母题及其与主题关系 p190。1.母题定义2.母题特点3.母题与主题关系 三.主题学的研究对象 p191 第三节

比较诗学

★ 一.比较诗学的定义及其代表著述p207。诗:文学艺术 广义上的诗学(比较诗学):文学艺术理论,如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布瓦诺《诗的艺术》。

狭义上的诗学:指诗歌理论,代表人物华兹华斯、雪莱、艾伦波(美国)《诗的原理》 1.定义:比较诗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确立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重要分支,它是对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学理论的原理、范畴、术语等所做的比较研究,以寻求文学的本质。 2.厄尔·迈纳,意而康《比较诗学》→普林斯顿大学。宇文所安→哈弗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妻子:田晓菲)→《中国文学思想读本》(英文)→中译本《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 3.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4.叶维康《比较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 5.张隆溪《道与逻各斯》

逻各斯是西方理念6.朱光潜《诗论》7.钱钟书《诗艺录》《管维篇》 8.曹顺庆《中西比较文学》中国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9.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比较文学重要参考书《中西比较诗学体系》 二.比较诗学的研究目标:求同 辨异

★三大文论体系包括:古希腊文学体系、印度古代文论、中国古典文论。

求同: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思考。辨异:找出不同文化的差异(叶维康→文化模子理论),找到差异形成的原因(哲学理念、审美语言、文学里理论)

三.比较诗学研究途径:1.微观(范畴,术语)2.宏观,a如刘勰提出“情志说”(诗歌)对比黑格尔“情致说”(范畴、戏剧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B中国的“灯”→自己的东西投射出去,如浪漫主义作品。外国的“镜”。C讽刺与幽默→强调深度,《术语》文化心理 ★考试不注重概念,注重例子举例说明分析,偏重理解,提纲题,预先做一个思考★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doc》
比较文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